營業額統計
」 經濟部 餐飲業 零售 餐飲AI領頭結束連6季負成長! 經部:製造業指數87.21「是好消息」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3月的工業生產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3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92.76,年增3.99%,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年增4.01%。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但其他傳統產業回升力道仍不足;不過好消息是,第1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1,較上年同期增加6.16%,結束連續6個季度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像是化學材料、基本金屬、塑橡膠等減幅縮小,基本上是好消息,希望終端需求快速回升,成長速度就會更快,AI的浪潮目前還是持續,AI穩住之後,再來就是等傳統產業回升,整個態勢就會更明朗。經濟部預估,若終端需求回溫速度加快,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成長的機率仍高,可望年增11.1%到16.4%。若以產業類別來分,電子零組件3月的生產指數年增13.27%,主因是12吋晶圓代工在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之強勁需求帶動下持續成長,加以IC設計、印刷電路板、主機板、DRAM等產品受惠客戶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及拉貨動能回升而增產所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則為15.15%。 但基本金屬業年減5.69%,主因是國際鋼鐵市場需求仍疲,加上低價進口鋼品干擾;化學材料及肥料業 年減8.23%,也是受國外產能開出競爭影響,加上部分石化廠設備定檢後重啟時間遞延,影響下游生產鏈所需之原料供應而減產;機械設備業年減9.91%,主因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企業機械設備採購動能仍弱;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87%,受市場年後買氣趨緩影響,加上部分汽車零件外銷接單減少所致。3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681億元,較上月增加29.4%,批發業營業額年增4.6%,其中機械器具批發業受惠人工智慧及雲端運算需求擴增,推升相關零組件出貨動能,年增20.5%;但建材批發業因用鋼產業買氣疲弱,加以鋼價低於上年同月,年減11.2%;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年減4.0%,主因工作天數較上年同月減少;家用器具及用品批發業年減4.7%,主因是家電及清潔用品買氣偏弱所致;藥品及化粧品批發業因上年同月部分疫苗及藥品進口數量較多,比較基期偏高,致年減4.3%。不過零售業營業額則是維持成長,年增0.7%,其中電子購物因業者持續祭出促銷活動,加以販售品項愈趨多元,年增6.4%;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受惠展店及春夏新品上市,帶動營收成長5.5%;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年增3.4%;汽機車零售業則因上年同月缺料緩解,墊高比較基期,年減4.5%。經濟部統計處22日也公布外銷訂單數據,3月金額471.6億美元、年增1.2%翻紅,但前3月外銷訂單總額1333.2億美元,年減2.1%,則為第7季負成長。
2023年零售網購餐飲營收創新高 「這一行」首破兆元大關
2023年的經濟可說是外冷內溫兩樣情,經濟部22日公布去年全年外銷訂單年減15.9%後,23日公布的台灣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可說是處處破紀錄,2023年全年成績多項突破歷史新高,包括零售業4.57兆元、年增6.9%,網路購物5035億元、年增2.1%,餐飲1.02兆元,更是年成長18.8%,首度突破兆元大關。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02兆元、年減2.4%,主因受到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及產業庫存調整影響,客戶拉貨力道保守,致機械器具、建材及化學材料批發業分別年減3.0%、4.3%及5.7%;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因113年農曆春節較晚,下游通路備貨期程遞延,年減2.2%。汽機車批發業則年增6.0%,主因部分進口車到港、新車銷售活絡所致。總計2023年全年營業額為11.77兆元,年減7.3%。但零售業就相對活躍,2023年12月零售業營業額達4075億元,其中汽機車因業者擴大促銷方案,年增6.4%;另在聖誕節、跨年等節慶帶動下,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22.7%、食品、飲料及菸草零售業年增7.8%、便利商店年增6.3%、超級市場年增3.0%。總計全年營業額為4.57兆元,創歷年新高,年增6.9%。餐飲業的2023年12月營業額941億元、年增7.5%,其中餐館年增7.5%、飲料店年增1.2%,主因受惠聖誕、跨年節慶商機,加以店家推出多樣優惠活動及開展新品牌,帶動來客數增加所致;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年增24.8%,主因年末假期航班載運量提升,帶動空廚餐點需求增加所致。總計全年營業額為1兆279億元,創歷年新高,年增18.8%。展望今年1月,經濟部表示,批發業因進入消費性電子銷售淡季,預期營業額較上月減少,但受惠AI應用商機,相關供應鏈業績續增,加以上年同月因農曆春節長假工作天數較少,預期營業額年增率可望正成長;零售業因農曆年關將至,年節應景商品、汰舊換新及贈禮抽獎等新春商機顯現,營業額可望延續成長態勢;餐飲業受惠企業尾牙、部門聚餐之高峰期,營業額可望較上月增加。
伺服器正夯! 經部:第3季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營收1400億元創歷史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10日公布今年1到9月電腦及資訊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及租賃業營業額統計,其中受惠於企業對於網絡資訊安全、以及AI伺服器等需求,讓今年第3季的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營業額創下1400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7.3%;廣告業也終於擺脫連三季的負成長。其中主要是電腦程式設計業最多,為1024億元、年增4.1%,主因是軟硬體規劃設計、網路儲存伺服器系統建置案增加所致;資訊服務業376億元,年增17.0%,是因為網站拍賣平台的管理業者調高服務手續費,以及推出多樣化促銷活動,還有代客處理電子資料交換及雲端設備服務需求強勁所致。而第3季的專業技術服務業營業額925億元,也是歷年同季新高,年增5.6%,其中管理顧問業289億元,年增7.2%,主因是品牌行銷、生產及財務管理等顧問諮詢業績活絡所致。廣告業及市場研究業406億元,年增5.2%,結束連3季負成長,主要的廣告金主就是汽車、日常清潔用品等。專門設計業206億元,年增4.3%,主要是資訊、旅遊、美食等展覽活動設計案件量提高,加上百貨專櫃之設計承攬業務增加所致;受惠於結婚人數增加,攝影業也賺進24億元,年增5.3%。
最長衰退期!工業生產指數連16黑 下月力拼轉正
經濟部23日公布9月工業生產指數89.60,年減6.7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88.81,年減7.01%,都為連續16個月負成長,陷入最長衰退期。累計前9月,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5.48%、16.07%,整體大環境需求沒有改善,全年負成長已經成為定局,將創連續第2年衰退。經濟部統計處預期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恐年減7.0%至年減2.8%。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坦言,今年備貨潮和去年同期相比較為偏弱。但他強調,若保持今年月增上升速度,加上去年低基期因素,工業生產指數有機會在10月轉正,且歐美耶誕節拉貨以及亞洲農曆年前批貨潮,相關效應也可望第4季顯現。惟黃偉傑直言,以巴衝突使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間如果拖長,其他產油國家也牽扯進來,可能擴大影響範圍,就像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推升產品價格,讓之前各國在抑制通膨的努力大打折扣,影響消費動能。經濟部23日同時公布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統計。受惠於疫後復甦,中秋節商機9月零售業營業額3747億元,年增6%、餐飲業營業額為835億元,年增15.8%皆創歷年同期新高。至於批發業9月則受到全球經貿動能低緩、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營業額1兆683億元,年減3.8%,為連續11個月負成長。台綜院23日發布9月台灣整體產業電力景氣指數及經濟預測。9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成長率為1.05%,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結束自去年7月份以來用電負成長現象(排除春節因素)。台綜院指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遲緩,廠商投資保守,製造業生產動能受到抑制,惟年底旺季備貨效應、AI新興應用商機,以及去年同期用電基期低等因素影響,9月國內產業用電轉為正成長。惟預測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
三級警戒民眾減少外出 百貨公司、服飾業最受傷 網購、超市逆勢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6月零售營業額統計,6月零售業營業額為2,664億元,年減13.3%,為有統計資料以來最大減幅。統計處表示,主因6月全月皆籠罩在疫情三級警戒管制下,民眾減少外出,消費人潮大幅減少,導致百貨公司、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汽機車零售業與便利商店,營業額分別年減64.7%、53.9%、28.6%、22.9%、7.4%。不過,部分行業則因疫情而逆勢成長,其中居家辦公及遠距教學帶動筆電、平板、視訊等設備銷量成長,減少外出催生宅經濟及民生物資需求強勁,致電子購物及郵購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超級市場及量販店分別年增33.7%、15.6%、33.2%及7.6%。綜計上半年營業額為1兆9,156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5.8%。統計處指出,6月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年減14.3%。其中百貨公司受疫情嚴重衝擊,來客數大幅下滑,加上業者縮短營業時間或自主停業,營業額為有統計資料以來單月新低,年減64.7%。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與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亦因疫情導致實體門市來客數大幅減少,分別年減53.9%及28.6%。超級市場則因國內疫情升溫,民生物資需求增加,營業額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33.2%。而購物及郵購業因受惠宅經濟及618促銷活動買氣激增,推升營業額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33.7%;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年增15.6%,主因因應管制措施而啟動之遠距模式,帶動筆電、平板、視訊設備等商品銷量持續增長。另,雖然疫情導致實體門市消費動能減少,惟消費者轉換至網路購物,帶動網路銷售業績持續成長,第2季零售業網路銷售額1,059億元,年增33.7%,為開辦本項調查以來最大增幅,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11.7%,較上年同季提高2.7個百分點。其中非店面零售業年增30.2%,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61.5%,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年增66.3%,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年增42.8%,食品、飲料及菸草零售業年增52.9%,均優於整體零售業銷售表現。零售業主要行業營業額變動。(圖/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批發零售及餐飲業6月營業額百貨公司最慘 衰退近6成5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資料,其中零售業營業額為2,664億元,年減13.3%,為有統計資料以來最大減幅,其中百貨公司衰退達64.7%,衰退幅度最大。而6月餐飲業營業額年減達39.9%,同樣也創有統計資料以來最大減幅。不過批發業逆勢成長,上半年營業額為5.82兆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8.4%。統計處表示,主因6月全月皆籠罩在疫情三級警戒管制下,民眾減少外出,消費人潮大幅減少,致汽機車零售業、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分別年減22.9%、53.9%、28.6%、64.7%及7.4%。餐飲業部分,因三級警戒禁止內用,致聚餐、宴會類型為主之餐廳營收明顯下滑,餐館業年減40.4%。至於6月批發業營業額為9,873億元,年增18.2%。其中受惠全球經濟穩健復甦,終端需求擴增,加以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及帶動遠距商機,致機械器具批發業年增23.1%,建材批發業年增45.6%,化學材料批發業年增33.2%。另,藥品及化粧品批發業年增8.6%,主因醫療藥品及防疫商品需求因疫情而顯著增加,惟化粧品需求下滑,抵銷部分增幅;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因疫情衝擊下游餐飲通路,致水產、菸酒類銷售減少,年減5.9%;布疋及服飾品批發業年減2.5%,主因國內零售通路鋪貨銳減,惟外銷訂單成長,抵銷部分減幅。(圖/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圖/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營收月增年增皆大減 餐館、飲料業、百貨公司5月重創
經濟部公布5月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統計數據,受到疫情進入3級警戒影響,營業額年增率分別為23.9%、2.8%及-19.1%,其中以有關民生的餐館業、飲料店業及百貨公司業績明顯下跌,最高衰退近3成。經濟部表示,5月批發業營業額為9,881億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3.9%,但較上月減少1.8%,經季節調整後減少1.2%。主要是受惠全球經濟復甦,下游客戶需求強勁,產品報價走高,加上遠距設備需求延續,帶動該類中的機械器具批發業年增23.9%、建材批發業年增40.0%、化學材料批發業年增36.7、汽機車業年增26.8%、布疋及服飾品業年增16.1%,但在批發業中10項目,有一半營業額較上月衰退。5月批發業中各項目年增率皆正成長,但5月因疫情關係,月增率則是1.8%。(圖/經濟部)零售業5月營業額為3,096億元,較上月減少5.8%,經季 節調整後減少10.5%。這個月因母親節檔期及疫情 助長「宅經濟」需求激增所致,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年增27.1%。居家辦公及遠距教學防疫措施,帶動筆電、平板、視訊設備銷量攀升,帶動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年增19.6%。國內油價較上年同月上漲則帶動燃料零售業年增25.0%。上半月新車買氣仍暢旺,汽機車零售業年增5.6%。防疫用品熱銷也帶動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年 增11.0%。特別一提是百貨公司因疫情關係,業者縮短營業時間或自主停業,致營收年減28.3%,月增率重創更高達44%。餐飲業方面,5月營業額502億元,年減19.1%,其中餐館業年減18.6%,主因國內疫情嚴峻,餐廳全面禁止內用,影響業者營收大幅下滑。飲料店業及外燴團膳承包業亦因疫情縮減營業時間,以及學校停課衝擊團膳營收,營收分別年減21.4%、 24.1%。零售業整體營收年增率2.8%,但月增率為-5.8%,其中百貨公司受到影響最嚴重,營收月增率高達44%,年增率亦達-28.3%。(圖/經濟部)餐飲業是受到疫情傷害最嚴重者,包括餐館、飲料店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收月增率平均為-23.7%,年增率-19.1%。(圖/經濟部)
不敵疫情!餐飲業營業額年減4.2% 19年來首負成長
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內需市場影響,去年下半年內需雖然有所起色,但是綜觀全年,百貨零售及餐飲業還是受衝擊最大的,經濟部昨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去年台灣餐飲業營業額為7776億元,年減4.2%,為2002年以來首見負成長。經濟部昨日公布去年12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餐飲業營業額為718億,年減0.6%,雖逢耶誕節及尾牙旺季,但因疫情干擾,部分聚餐及尾牙活動取消,以宴會為主的業者仍呈負成長;上月餐飲業中的餐館業年增0.2%,飲料店業年增3.3%;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各國持續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年減23.7%。去年全年餐飲業營業額為7776億,年減4.2%。其中占比例8成以上的餐館業營業額為6498億元,年減2.9%,飲料業營業額978億,年減1.6%,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業額299億,年減29.9%。零售業方面,則以百貨公司受衝擊最大,去年12月雖受惠周年慶及耶誕節促銷活動加持,加上股市熱絡推升消費動能,抵銷國內疫情升溫的影響,營業額年增4.2%,但綜觀全年,百貨零售業營業額全年還是下跌0.3%。經濟部商業司表示,去年下半年起國內疫情已趨緩並穩定控制,經濟部以舉辦餐飲、零售大型主題行銷活動,加速復甦內需市場買氣、鼓勵民眾消費。今年度將強化網路購物交易環境、提升業者數位工具應用能力,並持續透過媒合交流活動協助餐飲業者。
反疫情大成長 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9月齊創新高
我國9月批發業表現強勁,營業額以9,521億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挺進兆元大關不遠。零售業與餐飲業營業額也雙雙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分別達到3,206億元及647億元。經濟部統計處發布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統計顯示,9月批發業營業額為9,521億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8.2%,其中,藥品及化粧品、機械器具兩類,年增率都站上2位數,各有15.8%及11.1%,汽機車類也以9.9%高於平均。各類別中僅布疋及服飾品持續受到疫情影響外銷表現疲弱,年減6.2%。累計第3季批發業營業額為2兆7,379億元,年增2.8%。9月零售業營業額3,206億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9%,零售業各類中,電子購物業及百貨公司零售年增達到2位數,分別有11.9%及10.6%,而食品飲料菸草零售也有9.9%高成長。各項類別中僅以燃料業年減14.5%表現較不佳。第3季零售業營業額為9,907億元,年增4.6%。餐飲業9月營業額647億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0.3%。各類別中,因各國持續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所致,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年減29.4%。第3季餐飲業營業額為2,078億元,年增0.9%。
消費券13.5萬人大勝!未領三倍券竟有74萬人
三倍券上路3個月,最新領取率已達96.8%,但仍有74萬人未領。由於有意願的人多數已經領取,去化呈零星狀況,領取率恐輸給馬英九當年消費券的99.4%。三倍券7月15日上路,多數民眾趕請領,當時超商與郵局都大排長龍。不過1個月後,領用去化大半,目前人數已呈停滯。根據經濟部統計,三倍券紙本領取人數達2103萬人,綁定數位近180萬人,合計有2283萬人,已占總人口2357萬人的96.8%,僅剩下74萬人至今未領取。但以2009年前總統馬英九的3600元消費券發放,最終領取率是99.4%,僅0.6%、約13.5萬人未領。雖然三倍券領取是到12月31日止,尚有充足時間,不過因為有意願的人多已出爐,後續領取人數呈現零星狀況。即便年底能衝出一小波,幾可確定最終領取率應會輸給消費券。而已經領取的民眾,也仍有一定比例尚未消費掉。經濟部統計,行動支付、信用卡的數位綁定,已經滿額消費3000元的有140萬人,比例77%。紙本部分,商家收取已經向銀行兌領的金額達464億,占比73%,等於約有2到3成尚未使用。不過官員說,由於有商家是累積一定數目或一周兌換一次,因此實際紙本券未消費比例估計不及2成,提醒民眾盡快使用。對於三倍券振興經濟效果?經濟部官員說,從近幾個月零售營業額統計呈現V型反轉,可看出三倍券已有刺激消費。至於實際對GDP貢獻,國發會已經委託中經院等研究機構,要等年底活動結束後才能展開試算評估。
6月兩指數飆新高 台灣工業、製造生產強勁
經濟部23日公布6月工業生產指數與批發零售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工業生產指數為114.47,年增7.34%,製造業生產指數114.62,年增7.81%,二者指數同創歷年同期新高、均呈連五紅。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分析,6月工業生產指數生產強勁,主因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強勁、遠距商機持續發酵,加上傳統產業生產動能隨國際原物料價格止跌回溫而漸次回穩,減幅普遍較上月收斂。在各產業上,電子零組件業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6月指數均創下史上最高,且比去年同期呈雙位數正成長,今年在5G建設活絡下,加上高效運算持續增加,遠端商機等多種因素下,呈現持續走高的趨勢。累計第二季工業生產指數110.95,年增4.39%,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11.47,年增4.83%,均為歷年同期新高紀錄,且連四季正成長,表現亮麗。展望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估年減0.5%至年增3.6%,統計處認為,隨著下半年進入傳統生產旺季,消費性電子新品將陸續推出,加上5G通訊布建加速、高效能運算及物聯網相關應用快速成長,及遠端服務設備需求延續,將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活絡。惟近期全球疫情升溫,加上中美貿易爭端未解,將深化國際經濟局勢動盪與下行風險,牽動我國製造業生產表現,須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此外,經濟部昨公布批發業6月營業額為8,356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增0.1%,優於原先預期,終止過去連二個月負成長。6月餐飲業營業額則為63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7%,而整體衰退幅度收斂,主要是餐館業營收逐漸回溫,惟宴會型餐館業績仍疲,致與去年同期比較仍減6.5%。展望7月,王淑娟說,國際原物料價格止跌回穩,加上遠端商機延續,有利外貿回溫,惟全球疫情再起、貿易爭端未平,恐抑制批發業成長動能。而零售業及餐飲業隨國內疫情緩和,車商民俗月前衝刺銷售業績,及進入暑假消費旺季,在政府力推「安心旅遊」及「三倍券」政策激勵下,預估消費動能持續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