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危機
」 借薪蘇花改後競爭壓力大 花蓮客運12月1日正式走入歷史
在花蓮服務超過一甲子的花蓮客運,近年因評鑑不佳、缺司機、各路線營運虧損,以及2020年蘇花改開通後5家業者進駐等原因,陷入營運危機,業者預計自12月1日起,將僅剩的2條路線移交統聯客運,正式結束所有路線的營運,走入歷史。成立於1958年的花蓮客運,公司總部設在花蓮市中山路,曾經營多條公路客運路線,包括花蓮縱谷、東海岸、北台東及每日限定的台中梨山追霧巴士。然而花蓮客運自太魯閣客運2016年開始在花蓮經營市區公車路線後,失去獨占市場的地位,且花蓮縣政府隔年起展開市區公車評鑑,對客運公司評分。自2017年起的評鑑,花蓮客運多次為乙等或未達乙等,且司機不足問題及血汗企業問題已持續多年,再加上2020年蘇花改開通後又有5家業者進駐花蓮,競爭壓力更大,花蓮客運野開始出現司機出走潮,以及各路線陷入營運虧損,因此後來僅剩2條公路客運路線,分別為1122花蓮−瑞穗與1142玉里−光復,如今更是正式結束所有路線的營運,走入歷史。對此,交通部公路局台北區監理所花蓮監理站長李明正證實,由於花蓮客運服務與準點率跟大眾期待有所落差,再加上長年資金人力不足,去年4月又在豐濱鄉發生重大車禍,造成1死4傷。因此花蓮客運確定在12月1日結束所有客運班車的營運,剩下的2條路線將轉由統聯客運接手,不過班次和時間都不會改變。他也強調,監理站會輔導客運業者業務轉移,未來也會持續稽核接手花蓮客運路線的統聯客運,針對其車輛、服務等是否符合規定,為花蓮鄉親把關。
3.3萬機械師大罷工!波音讓步「提議加薪30%」 工會27日投票表決
世界最大航天航空器製造商「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的3.3萬名機械師,於美東時間13日開始,在最大工會「國際機械師和航空航天工人協會」(IAM)的領導下展開罷工,並導致737 MAX和其他機型的生產停滯,預計將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對此,波音終於在23日向勞工讓步,提議4年內總體加薪30%,並稱這是「最佳及最終版」的方案。據路透社的報導,為了解決已持續近2週的大罷工,波音公司終於在美東時間23日公佈修改後的加薪提議方案,也就是將在未來4年內加薪30%,高於先前被工會拒絕的提議漲幅25%。新提案還將批准獎金的金額提高1倍,增加至6000美元,並保留年度生產力獎金。報導指出,波音的妥協凸顯了公司解決罷工的急迫感,因為這恐怕會導致該公司損失數十億美元,並加劇該航空及軍火巨頭「因飛機事故頻傳」所引發的財務及營運危機,還可能使其信用評級被下調。波音公司表示,23日公佈的提議是最終方案,而且必須在本週五(27日)前達成協議才會正式生效,這被視為波音公司對工會下的「最後通牒」。對此,27日晚間,最大工會IAM將投票決定是否批准波音的新提案。目前尚不確定波音能否以新方案結束罷工,因為先前工會的要求據傳是「加薪40%」。還有媒體提到,新提案並沒有恢復傳統的退休金計劃,這是一個重大的分歧點,它導致94.6%的工會成員拒絕接受先前的合約,不過,波音的新提案重申了在西雅圖製造下一架新客機的承諾,這是工會領導人的重要要求。據悉,波音為了削減成本,18日已宣布將讓非工會員工開始輪流休假,並凍結了招聘。此外,罷工影響的營運範圍涵蓋整個太平洋西北地區,由於罷工,波音的737、777和767飛機已經暫時停產,但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非工會員工仍在繼續生產787飛機。Jefferies的分析師Sheila Kahyaoglu稱,這場勞資衝突導致波音的「搖錢樹」737 Max和其他噴射客機的生產停工,並可能導致波音每個月多消耗現金13億美元。雖然23日波音公佈新提案後傳出利多,股價午盤漲幅擴大,最終收漲近2%,但截至23日收盤,波音股價今年初以來已累積跌了約40%。
3萬機械師罷工!波音宣布「上萬人輪放無薪假」以節省資金
世界最大航天航空器製造商「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執行長奧爾特貝格(Kelly Ortberg)18日表示,該公司未來數日將啟動無薪假措施,以在「國際機械師和航空航天工人協會」(IAM)所領導的罷工期間節省資金,這將影響上萬名美國本土的高階主管、經理和員工。據BBC的報導,奧爾特貝格在18日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公司將在未來幾天啟動暫時性無薪休假,「這將影響上萬名美國高管、經理和員工」,且只要罷工持續進行,該模式就會延續下去。奧爾特貝格解釋,被輪流選中的員工將每4周休1周無薪假,但仍繼續享有福利。而執行長和其他高階主管也將在罷工期間接受「相對應的減薪」,他強調公司將繼續致力於與員工重建關係,但奧爾特貝格並未說明具體的減薪幅度。據悉,此決定是在約3萬名機械工人於美東時間上週五(13日)開始罷工後所推出的政策,這場由IAM所帶領的罷工行動,已導致737 MAX和其他機型的生產停滯。美國政府官員目前正在協助斡旋勞資雙方的工資和退休金談判。報導補充,波音公司在美國各地擁有約15萬名員工,此次罷工是該企業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罷工,恐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並加劇該航空及軍火巨頭「因飛機事故頻傳」所引發的財務及營運危機。
新創公司爆營運危機!向員工借薪70% 公司:延遲薪水已補發
北市一間成立4餘年的新創公司,主打AI運動課程,更與中華電信5G聯名,卻在日前被員工爆料指出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公司要向員工「借薪70%」,引發員工不滿,而該公司日前也發出聲明強調,有關本次勞資爭議事件,目前已在7日將延遲發放的薪資全數補上。該公司強調,該公司為技術型公司在運營、研發、人事成本都屬於高投入,新創公司營收不易,此次事件公司已深度檢討並與股東們商討未來營運策略方向,有關此次勞資爭議事件的處理上,確有不周之處,未來在營運管理上將以更嚴格的標準自我要求。他們指出,此次的薪資問題造成各界及員工困擾,再次向各方公開致歉,後續也將重新調整方向站穩腳步繼續努力,以更符合社會各界的期待。聲明稿全文:針對本次勞資爭議事件,社會各界對優力勁聯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評與指導,優力勁聯全都瞭解,就本次事件造成各方諸多紛擾,敝司深感抱歉,也願意虛心接受社會各界的指教。 本次勞資爭議事端因本公司應收帳款未準時入款,導致員工薪資延遲發放,造成員工不便,謹此向所有員工們致歉!關於延遲發放薪資,本公司已於8月7日(一)下午3時補上延遲發放之薪資,並一一告知員工們請其確認。優力勁聯是技術型公司在運營、研發、人事成本都屬於高投入,新創公司營收不易,此次事件本公司已深度檢討並與股東們商討未來營運策略方向,在本次事件的處理上,確有不周之處,未來在營運管理上將以更嚴格的標準自我要求。此次的薪資問題造成各界及員工困擾,敝司再次向各方公開致歉,我們也將重新調整方向站穩腳步繼續努力,以更符合社會各界的期待。以上說明。
公司要借薪1/新創公司爆營運危機 欠薪還要員工同意「借薪70%」
新創公司爆營運危機!北市一間新創公司將運動結合AI科技,專注在平台內容開發,販售線上健身課程,不但與中華電信5G聯名,還獲得中華電信5G創新應用大賽冠軍,近日卻被員工爆料公司發不出薪水,還要向員工「借薪」70%。如今多數員工打算離職組成自救會,同時通報勞工局,預計在8月9日召開勞資協調會,希望能將薪水拿回來。這家主打AI運動科技公司創立於2019年,看準疫情後的運動宅商機,主打運動能像電玩娛樂一樣有趣,開發出沉浸式光影律動智慧健身課程,讓民眾無須購買高價格主機或配備,就能精準藉由心率偵測與人體動作捕捉,紀錄個人肢體準確度,相關課程在中華電信、凱擘與台灣大寬頻等平台上架,似乎前景看好。但員工A小姐向本刊爆料指出,她在4月時因公司「業務版圖擴大」被招募進入,孰料進來後才得知,公司早在今年初就因營運狀況不佳對高階主管減薪,7月時不但發不出薪水,更直接發出通知,要員工簽下協議書,同意公司向員工「借款薪資70%,年利率20%,最遲在今年10月底還款」,希望員工在這段時間內可以「繼續衝大業績,以期公司能正常營運並提早償還薪資借款」。該公司要求員工簽下協書,同意「借薪」70%,並持續3個月。(圖/當事人提供)A小姐表示,她入職後公司便以滿員不再招聘為由,停止招募新員工,而當初入職時營運長更畫出大餅,強調公司相關健身課程目前除在新加坡上線外,未來也將在香港上線。此外,公司更與中華電信長期合作,還是中華電信的5G應用服務商,她才會信任公司營運發展,成為團隊一員,孰料試用期都還沒過,公司竟要向員工「借款」。A小姐也透露,公司的營運狀況原本就不佳,發薪日很不正常,若老闆有錢發薪水,就會在10日發薪,若發不出薪水就改在15日發薪,如今員工卻連本來就應該要拿到的薪水都拿不到,公司卻還打著「借款」的名義要他們簽下協議書。她指出,目前公司員工總共約20、30人左右,若以薪資4萬元來算,簽下協議書後每月僅能拿到1.2萬元,且多數人在台北生活還都有小孩,讓她忍不住感嘆「到底要怎麼活?」而公司僅不斷強調,只要後續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合作案過了就能有錢,仍無法安撫住惶惶人心。本刊致電該公司詢問是否確有員工指控的欠薪、借薪、營運不善等相關情事,該公司人員表示主管都不在公司,要等主管進公司了解之後才能加以回應,但直至本刊截稿前仍未獲得回覆。該公司營運長不斷強調公司已在新加坡上架,但有新入職員工的試用期都還沒到,公司就面臨經營危機。(圖/翻攝自該公司官網)
公司爆營運危機...發不出薪水還要「跟員工借款」 菜鳥哀號:剛入職怎麼辦
近日一名網友發文抱怨,他最近才剛入職新公司,沒想到竟遇到雇主發不出薪資的衰事,更誇張的是,公司甚至還要向員工「支薪借款」,讓他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向廣大網友求助,貼文一出,網友紛紛急勸「快跑!」該名男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2公社」發文表示,最近他跳槽入職一間新創運動科技公司,而該間企業與電信三雄之一的中華電信有密切合作往來,原先料想公司發展應該不錯,可是沒想到上個月竟說無法給付薪資,還要向員工「借款70%薪資」,而借薪協議書上則註明,可獲年利率20%,且最遲於112年10月31日還款,讓原PO不知該不該簽下合約,焦慮急問「才剛進去不久,該怎麼辦?」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極力勸阻,「你老闆肯定在準備跑路」、「還不跑打算損失更多嗎」、「不可能出錢又出力吧」、「付費來工作,我還真的第一次見到!」、「員工都不用過活了,賺的70%要先借給公司,未來還不一定要的回來,是聰明人的都要跑」、「公司強迫員工當高利貸,太扯了吧」、「給到年利率20根本不合理,感覺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一般這種公司之後倒閉的比較多。」
成運駛向國際1/從傳統巴士跳入電巴市場 挑戰強敵中國全球95%市占
「中國8年前就投入大批資源發展新能源車,全世界電動大客車掛牌有95%在中國,就連鋰鐵電池生產,中國也佔95%。」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儘管面對中國勁敵,成運去年從傳統巴士車廠轉戰電動巴士市場,今年砸25億蓋電動巴士園區,瞄準海外市場,底氣十足。位在彰化縣二林鄉的成運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占地20公頃是亞洲最大非紅色供應鏈電巴生產基地,5月7日動工後,69歲的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馬不停蹄地出國談合作,海外訂單不斷上門。這位台灣最大電巴生產基地的負責人吳定發,從台鐵EMU500型電聯車貿易商起家,在1994至2002年間代理銷售巴士,後因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大客車車體打造及底盤組裝市場,2003年吳定發看好商機,在台北成立「成運汽車」。「當時,是為了引進低底盤公車。」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原本的市區公車上車時都要走好幾階樓梯,就像現在的遊覽車一樣,由於市區公車站站都停,對乘客來說不友善也不便利,連我這樣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人都覺得不方便,何況是年紀大或是行動不便的人?」低底盤公車可以提高乘客上車的便利性,也成為成運成立的原因之一。(圖/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成運從韓國引進低底盤公車,到2008年擁有自主設計開發能力,成為台灣最早生產低底盤城市公車的公司。吳定發告訴CTWANT記者,「最早因為做進出口和代理相關事業,和國外車廠有長期合作,所以成運對打造巴士有技術和經驗,也有能合作的國內外廠商。如果全車進口成本高,不如進口主要KD(從國外進口全部散裝件,然後在國內組裝生產)件底盤等,在國內自行打造。」吳定發提到,早期做行銷和進出口,後來造車和投資國光等,在柴巴製作原本都很順利,但遇到最大危機就是開放中國大陸車進口,「他們憑藉低價和生產快的競爭優勢,席捲台灣巴士市場,中國甚至提供原廠出口台灣的補助,讓國內客運製造業一下跌入谷底,後來轉做遊覽車為主。」「2008年初,國光客運經營體質不佳時,是受到吳定發的邀約,引進三圓建設陳浴生、王光祥的資金,改組國光客運。」身兼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曾說。在新團隊接手後,2013年國光年營收逾30億元、穩居客運業龍頭。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在國光客運就是共同投資的夥伴,在成運也是投資夥伴,長期對國光和成運都關心。(圖/CTWANT資料照)經歷中國進口巴士危機後,成運全盛時期一年曾賣出超過800輛車,營收逾40億元,迄今已生產超過6,000輛巴士、市占率超過18%,且累積行駛里程超過50億公里。身為國光客運最大股東,同時又成為台灣巴士產業市占率前3大的公司,以巴士製造商來說,彷彿已到了產業天花板。直到2020年,交通部喊出「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期望10年內把客運全面汰換成純電動巴士,在政策確立下,成運與另一同業華德動能在2021年通過政府DMIT(設計、製造在台灣)示範型計畫,成為台灣前兩大電動巴士車廠。全台在市區穿梭的公車,加上於國道長途運行的客運共1.5萬輛。吳忠錫認為,「像我們這樣的自主車廠,發展電動巴士是無可卸責的。」他坦言,許多人勸成運不要發展,「他們都說中國發展太成功,直接跟他們買車就好了。別人已經開始營運、販售,我們才開始起步、研發,這樣市場在哪裡?」事實上,成運並非2021年才起步跨入電巴市場。吳定發曾提及,「我在2008年北京奧運注意到電動巴士,直到2012年世博會,中國大陸都強力宣傳電動車。那4年間,我拜訪很多對岸電動巴士廠商,也詢問很多駕駛跟維修人員。」因為成運有自主研發經驗,2014年吳定發也啟動成運電巴自主研發。如今,在政策力挺電巴生產製造,以及近年美中貿易戰下全球供應鏈區分為紅色及非紅色供應鏈,「目前以非紅色供應鏈的電動巴士廠來說,成運汽車算是準備得比較早的車廠之一。」吳忠錫自信地和CTWANT記者說。在吳定發領軍下,成運電動巴士採自主研發設計,關鍵零組件的馬達搭載德國廠商輪邊馬達,電池則使用日本廠商鈦酸鋰(LTO)電池,充電站採用台灣品牌飛宏科技大功率快充及台灣IT系統(智慧車機),電池電量從10%充至90%只需15分鐘,事業也築起電巴製造商、營運商、售後維修與料件供應的一條龍模式。成運汽車在彰化二林成立電動巴士園區,成非紅色供應鏈最大的園區。(圖/成運汽車提供)對於這位貿易商起家,代理巴士進口跨入車體製造,經歷中國進口巴士衝擊及國光營運危機後,嗅到電巴趨勢啟動研究,順勢搭上電巴政策,全力跨入電巴士廠,如今就算勁敵在前,吳定發還是肯定地說「成運,準備好了。」
國內用電大戶電價7月調漲 預期將進一步帶動物價上漲
國內用電大戶電價7月調漲,預期將進一步帶動物價上漲。國民黨昨批評,5月份國內痛苦指數已高達7.7,續創10年新高,蔡政府未能解決人民不斷增加的生活痛苦,還一意孤行調漲電價,讓國人負擔越來越沉重,施政站在人民對立面。在野立委強調,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後,縮減人力就會是維持營運的作法,而物價上漲、失業率提升,預料痛苦指數從本月起將繼續飆升。疫情衝擊,國內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通膨年增率)達3.39%,續創9年半新高;失業率攀升為3.68%,也是近7個月新高。而由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與失業率去掉百分比單位後加總的痛苦指數已達7.7,續創10年新高。經濟部低估衝擊 挨轟為掩飾無能國民黨昨天指出,此波電價調漲衝擊製造業、傳統產業與觀光飯店、醫療業,連受疫情衝擊較少的長照機構也面臨電價調漲壓力,蔡政府未做好配套措施就急就章調漲電價,恐讓國內痛苦指數持續走高,人民生活壓力雪上加霜。「電價調漲勢必牽引物價上揚!」國民黨說,經濟部估計這波調漲電價僅會造成CPI增加約0.043個百分點,與學者預估將推升全年CPI達0.4個百分點相去甚遠,經濟部低估對物價衝擊是要誤導國人,掩飾經濟部無能。「沒有企業會做虧本生意」,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說,此次電價雖然沒有漲到小店家、一般民生電費,但經濟是連動的,大企業電價一漲,業者為轉嫁營運成本,自然會提高產品的售價;而當上游產品漲價,中下游更會反映成本的提升,但最後都是由最末端的消費者來承擔。通膨來襲 青年與弱勢恐貧上加貧李貴敏直言,當電價調漲增加企業營運成本,縮減、凍結人力聘用,就會是維持營運必然會考慮的作法;另方面,企業一旦無法負擔成本增加,也可能會出現營運危機。只要發生這兩種情況,最終都會導致失業率提升。屆時,物價上漲、失業率提升,痛苦指數自然就會繼續飆升。李貴敏解釋,沒有企業會自行吸收因漲電價提升的營運成本,一定會反映在產品價格;上游生產成本增加,中下游產業與消費者當然跟著遭殃,就像日月光等封測廠因電價拉高服務費用,台積電無可避免的跟漲,之後電腦、手機就可能喊漲。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表示,國內放無薪假勞工人數持續增加,目前已達2萬2179人,顯示很多產業仍籠罩在疫情陰霾下;5月份CPI年增率攀升至3.39%,去年實質薪資呈現倒退,低所得者根本無力應對通膨怪獸。邱臣遠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長期肆虐下,國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青年與弱勢族群是最大受害者,青年面臨買不起、租不起房子的窘境,弱勢族群面臨無薪假與失業,民進黨政府應提出更接地氣的政策,提出改善貧富差距、穩定物價措施。電力供給不穩 藍籲速提應對方案國民黨表示,當前我國大幅依靠天然氣發電,物價更容易受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影響,蔡政府錯誤的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等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加劇,更讓台灣經濟體質自主性弱化,調漲電價只是為蔡政府錯誤能源政策補破洞。國民黨批評,蔡政府錯誤時機點做錯誤決策,讓國人承受蔡政府失能苦果,「錯誤政策比貪汙可怕」;且即便漲電價,國內電力供應仍然不穩定,各地仍不斷發生小規模的停電,蔡政府應該盡快提出應對方案,不要讓人民的苦日子找不到停止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