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失衡
」「地廣人稀」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花蓮縣民平均壽命少3歲
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已久,其中花東地區更是嚴重。據資料顯示,每位居民獲得醫療資源雖高,但因地廣人稀導致難以妥善分配至市區以外各鄉鎮,恐為導致花蓮縣平均壽命排名全台倒數第2之原因。花蓮縣角兒愛心公益協會十餘年來,致力關懷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的弱勢家庭,創辦人姜宜婷表示,醫療資源缺乏現況無法快速改善,但營養攝取可立即幫助弱勢族群降低健康風險,以降低醫療資源不均的影響。此時恰逢冬季,角兒聯手營養品牌益富,發起民眾捐一箱益富加碼捐贈一箱的公益活動,期盼能協助弱勢家庭用營養渡過寒冬。根據中華民國公會醫師聯合會統計數據,點出花蓮醫療資源分配問題。雖每位居民可獲得的服務醫師數量,花蓮較金門多出近5倍,排全台第3,但地廣人稀,平均每個醫師需要服務的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高於雙北逾43倍,與高雄相比也有近13倍之多,顯示醫師資源雖多但難以妥善分配至各鄉鎮,恐為導致花蓮平均壽命少於全台平均3.11歲,於各縣市排倒數第2原因之一。姜宜婷分享,弱勢家庭受贈飲食物資因考量到保存問題,多為米、麵條、乾糧等主食,以及罐頭類、冷凍食品居多。益富營養師指出,長時間未攝取新鮮蔬果以及豆蛋魚肉類食物,容易引起維生素、纖維與蛋白質缺乏等營養失衡情形,可以藉由營養品的補充,幫助維持身體健康。角兒期盼以適當的營養攝取帶給弱勢家庭幫助,本次聯手益富共同號召民眾一同做公益,幫助他們度過眼前難關,於2025/1/12前捐贈,就能夠幫助弱勢家庭順利過個好年。
新竹2歲男童送醫竟發現腎結石!醫驚呼執業十幾年第一次碰到 疑因喝高蛋白粉
新竹縣一名2歲男童因為高燒、急性腹痛送醫,發現右腎竟有一顆1公分大的結石,由於結石堵塞導致細菌感染併發敗血症,原來家長每天都餵孩子食用一款低脂高蛋白粉。目前食藥署對於1歲以下嬰兒食品有嚴格把關,採「查驗登記許可制」,但若是兒童誤用適合成人的食品,僅可依《食安法》標示不實,裁處4萬到400萬元,醫界批規範太過寬鬆。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賴俊維在臉書分享,最近收治一名2歲男童因高燒、急性腹痛送醫,急診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右腎有一顆1公分大的結石。男童的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都很高,由於結石堵塞,細菌感染造成右側大葉性腎炎,併發敗血症,住院治療至少1周,之後再會診腎臟科和泌尿科醫師,討論如何處理結石。「執業十幾年,第一次看到年紀這麼小就發生腎結石。」賴俊維說,男童無論是生長發育、新生兒代謝疾病和罕病篩檢、自費腎臟超音波檢查都正常,沒有任何病史,詢問日常飲食才得知孩子每天都吃一種低脂高蛋白粉營養品,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磷酸鈣和碳酸鈣。賴俊維提到,過去高雄也有類似案例,一名4個月大男嬰,疑似被餵食母親減肥用的直銷高蛋白奶粉,長期營養失衡差點丟掉小命。他呼籲家長,兒童最需要均衡飲食,除了維他命和益生菌外,不要給小孩吃任何營養補充品。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有些爸媽認為1歲過後要換奶粉,建議仍以兒童奶粉為主,不宜使用和大人一樣的品項,尤其是添加很多離子、高蛋白配方的營養品,小孩的腎臟恐怕負荷不了,使用前應先諮詢小兒科醫師。目前食藥署針對1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採加強管理措施,業者應先辦理查驗登記並取得許可文件後,始得製造、加工、調配、改裝、輸入或輸出,國內共有137項食品取得許可。至於非1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則以一般食品管理。食藥署表示,如果業者欲自願性標示產品的食用對象,應與事實相符,且應有相關佐證資料備查。產品若標示不實或致消費者誤解,可裁處4萬至400萬元,且限期回收改正,才能繼續販賣。
全世界逾10億人太胖! 世衛示警「貧窮國家更嚴重」:已是全球性問題
全球80億人口中,竟有超過10億人患有肥胖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於3月1日發布的研究分析指出,自1990年以來,這一數字已經增加了4倍多,並伴隨著嚴重健康問題、健康與不健康食品的供應危機。根據《BBC》的報導,這項研究是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執行,研究人員分析超過190個國家、超過2.2億人的身高體重,並藉此來估計,而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全球共有5.04億名成年女性、3.74億名成年男性屬於肥胖,並有1.59億名兒童與青少年患上肥胖症。該研究指出,肥胖在過去被認為是富裕國家的問題,但實際上,貧窮國家更受肥胖這種「流行病」影響,諸如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和北非等地,且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長速度更比成年人快速,而這也意味著,肥胖症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形,世衛健康營養主任布蘭卡(Francesco Branca)稱,肥胖人口突破10億人的時間點比預期要早得多,原先估計應該出現在2030年。而世衛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更表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從幼年到成年,透過飲食、身體活動和適當護理來預防與控制肥胖的重要性。另外,馬德拉斯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的古哈(Guha Pradeepa)博士認為,重大的全球問題可能加劇肥胖和體重不足所致的「營養失衡」問題,像是氣候變遷、COVID-19大流行、烏克蘭戰爭等等,將使得營養食品的成本增加,導致一些國家、家庭只能選擇不健康的食物,從而讓營養不良的狀況更加惡化。
寒假讓弱勢兒少陷缺糧危機 企業送「21天食物箱」補營養
根據家扶服務經驗,當兒少面臨失親、父母一方或雙方身心障礙、重病或年邁無謀生能力時,兒少容易補位家長的親職角色,承擔家庭照顧工作。家扶扶助2.6萬戶個案家庭中,每年約有近5千戶家庭中的兒少可能需肩負家庭照顧職責,且調查發現這樣家庭的兒少有98%需負擔兩種以上親職工作,如需要照顧生病的家人、為家人準備餐食等。家扶社會資源處長林秀鳳(後排右三)、台灣雀巢董事長羅台青(後排右四)邀大眾響應「永續巢食代」參與式平台,只要購買雀巢產品就能累積「微笑點」,可自行選擇轉換為助力小大人的食物箱,輕鬆做公益。(圖/廠商提供)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林秀鳳處長指出,台灣多數人無法想像「缺糧、餓肚子」的困境,但這樣的故事卻在一些家庭中真實發生。尤其最近放寒假,弱勢家庭因為少了小朋友21天的營養午餐,讓人感到憂心。林秀鳳也提到:「弱勢兒少提早承擔親職工作,甚至必須張羅全家人的一天三餐,但這些小朋友的營養知識、備餐烹飪技巧並不成熟,所以容易出現營養失衡的問題。」根據家扶統計,7成家扶扶助的弱勢家庭兒少曾經餓肚子、近2成5無法每天有固定三餐,更有7成以上備餐時並不注重營養價值。台灣雀巢董事長羅台青表示:「兒少營養議題需要更完善而長遠的支持;除了提供補足全家長假營養缺口的食物箱之外,也安排營養師教學營養知識、主廚帶『小大人』親手烹調料理。」雀巢專業營養師則設計「好好食物箱」,參考國健署資料,著重於家中各年齡層最容易缺少的營養素:例如大人小孩都易缺乏的鈣質、小朋友成長特別需要的鐵質,以及45歲以上常攝取不足的維生素D,都能透過「好好食物箱」補足一家兩大兩小寒假期間的不足量。雀巢更為家扶「小大人」用心安排豐富精彩的冬令營課程與遊戲:由營養師傳授早餐如何搭配才營養,也教小朋友分辨哪些食物營養價值高、哪些是NG食物;還有腸胃消化健康課,可幫助「小大人」更妥善地照顧家人。
陳喬恩「葡萄柚減肥法」10天狂甩3公斤 但吃「這7藥物」恐引副作用
網路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水果減肥法,而日前女星陳喬恩也透露了她的瘦身小妙招,藉由「葡萄柚減肥法」讓她在10天掉了3公斤,堅持2.5個月後還共甩掉23公斤。不過,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雖然這種方法確實能快速減肥,但可能造成營養失衡、復胖機率高,並且若是服用一些特定藥物,更會導致副作用的產生。據陳喬恩公布的減肥菜單,她每餐都需要食用半個葡萄柚,早餐是搭配2顆雞蛋和2塊培根、午餐選擇沙拉和肉類、晚餐則為魚或肉以及沙拉或蔬菜(綠或紅色),除了葡萄柚外都沒有限制分量,並且要連續12天才可休息2天。對此,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雖然這種方式可以快速瘦身,但她自己有點不喜歡,除了容易營養失衡(缺少澱粉攝取)外,復胖風險也會提高,甚至可能較減肥前還胖,若是真的想嘗試,則建議可選擇熱量低的和風醬、油醋醬來搭配沙拉,烹煮也最好以原型食物去料理,將培根換成雞胸肉、雞腿肉等,並運用蒸煮烤煎的方式來處理。另外,高敏敏也提醒,若有服用以下7種藥物,則不適合這種「葡萄柚減肥法」,並可能引起副作用的產生,包括:降血壓藥(容易頭痛、臉紅、低血糖)、降血脂藥(容易肌肉痠痛、肌肉病變)、抗栓塞藥(會增加藥物濃度一半以上)、抗癲癇藥(會增加血液濃度,易造成不適)、免疫抑制劑(容易造成嘔吐、頭重腳輕、腹痛、腎毒性)、抗心律不整藥(影響藥物控制心跳速率)、抗組織胺(會增加心臟不良反應)。高敏敏解釋,因為柚子、葡萄柚等水果都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這種成分會使得藥物分解速度減慢,如同過量用藥一樣產生副作用,所以建議服用這些藥物期間,要盡量避免攝取柚子、葡萄柚類,才不會造成非必要的食物交互作用。
為減肥每日僅吃1餐 30歲男半年暴瘦15公斤「四肢無力」送醫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一名30歲男子小凱(化名)近日突然四肢無力,甚至無法自行起床到院就診。檢查發現其靜脈血鉀濃度僅為1.72毫摩爾/升,不到正常值的一半,存在嚴重低鉀血症,還存在多項指標異常。據了解,小凱之前有90公斤,便決定節食減肥,每天只吃一餐,很少吃肉類蔬果,不到半年體重下降了30斤。綜合陸媒報導,7月3日晚上,30歲的小凱突然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整個人癱軟在床上。本想著睡一覺就好了,可第二天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不能自行起床。家人嚇了一跳,趕緊呼叫120將小凱送至長沙市第三醫院就診。急診醫生查看情況後立即完善抽血等檢查。動脈血氣分析直接提示血鉀無法測出,考慮存在重度低鉀血症;轉入內分泌代謝科後進一步檢查顯示,靜脈血鉀濃度僅為1.72毫摩爾/升,不到正常值的一半。不僅存在嚴重低鉀血症,小凱還同時合並低鈣、低鎂、低白蛋白血症等多項指標異常。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黃德斌解釋,細胞內外鉀離子濃度是維持神經肌肉和心臟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鉀離子可以維持新陳代謝,調節滲透壓與血漿平衡,保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肌細胞的自律性、傳導性、興奮性等。作為人體必不可少的常量元素之一,血鉀的正常範圍是3.5~5.5毫摩爾/升;當血鉀濃度低於3.5毫摩爾/升時即可診斷為低鉀血症。一旦出現低鉀血症,可表現為倦怠、反應遲鈍、四肢軟弱無力,嚴重時還可出現軟癱、橫紋肌溶解,甚至呼吸肌麻痺、惡性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驟停等情況危及生命。在排除甲亢、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低鉀血症的常見疾病後,內分泌代謝科醫護團隊進一步詢問情況。小凱說,自己這半年來一直在減肥,身高172公分的他之前體重90公斤,體型偏胖,年後下定決心開始節食,不僅每天只吃一餐,還盡可能地少吃肉類;工作的性質讓小凱需要長期出海作業,船艙內的工作環境讓他很少能曬到太陽,也不能經常吃到新鮮的蔬果。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小凱減重至75公斤,體重下降了整整15公斤。醫生表示,小凱是由於過度節食引起的以重度低鉀為主要表現的電解質紊亂和營養失衡。經過口服及靜脈補鉀、恢復正常飲食以加強營養等治療措施後,小凱的血鉀逐漸恢覆正常。黃德斌提醒,減重切莫操之過急。單純靠節食難以達到減肥的作用,就算能減下去也容易反彈,後續還會降低基礎代謝,導致營養不良,引發一系列疾病;減重的關鍵是提高基礎代謝,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
端午節前後腸病毒來勢洶洶 中醫師曝「驅毒避邪法」降感染風險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而農曆五月初五為一年一度端午節,端午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腸病毒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 5歲以下較易感染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感染腸病毒雖然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痛、腹瀉,但比例並不高;腸病毒的「腸」,是代表此類病毒經由「腸道」感染,大多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播,故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而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5天,最常出現的症狀反而是咽喉痛、發燒,甚至合併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之典型特徵。最容易感染腸病毒的年齡層落在5歲以下小朋友,同時這階段也需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的出現。中醫採清熱、解毒治療 緩解不適、縮短療程莊照宇總醫師指出,針對腸病毒的治療,中醫常採用「瀉脾清熱、解毒透疹」的治療原則,初期發燒、咽喉紅痛,選擇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若咽喉腫痛明顯,影響進食吞嚥,可改為普濟消毒飲,配合外用的吹喉散,以有效縮短病程,避免小朋友脫水或營養失衡;針對口咽及手足部的水泡,若合併腹悶脹、胃口不佳,則可用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氣散,酌加薏仁、茯苓、桑白皮化水濕,以及銀花、牡丹皮、清血熱。若小朋友原先有癲癇、熱性痙攣病史,甚至處方可提前加入鉤藤、燈心草等清心肝鬱熱,穩定神經系統。做好腸胃保健、增強免疫力 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腸病毒的預防方面,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無效,因此,莊照宇總醫師建議,洗手、戴口罩,甚至用漂白水做居家消毒,預防效果會更佳。由於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故平素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很是重要,在中藥保健茶飲方面,可選擇金銀花、連翹、藿香、扁豆、薄荷等解熱毒化腸胃濕氣;並配合穴道按摩,如合谷、曲池、魚際、神門、陰陵泉等通暢身體循環;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少食用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方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風險。
缺乏均衡飲食 4成偏鄉弱勢孩子營養不良
「沒了營養午餐,下一餐還能吃什麼?」國小4年級的小興(化名)家境貧困缺乏食物,平日靠著打包學校營養午餐回家果腹,但暑假到了卻只能吃白飯配醬油、泡麵加蛋,或是把不健康的零食當正餐吃。博幼基金會調查發現,高達4成的偏鄉弱勢兒童曾經餓肚子、煩惱下一餐在何處,嚴重營養失衡恐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有鑑於此,佳格食品目標捐助總價值9百萬的「以愛灌溉食育箱」,期盼拋磚引玉,幫助偏鄉弱勢兒童健康成長。4成偏鄉弱勢孩子 擔心父母難以取得食物博幼基金會執行長陳良枝表示,博幼調查發現直到近幾年,仍有高達4成的偏鄉弱勢兒童擔心父母難以取得食物,曾經餓肚子、煩惱下一餐在何處。比對2009年全國經濟弱勢戶青少年調查糧食不安全率為22%,博幼基金會輔導之偏鄉學童中,過半國小學童有糧食不安全經驗,推測是偏鄉環境限制飲食所致。缺乏飲食多樣性 肥胖率較全國高出許多由於偏鄉受輔導學童進食以「能吃飽就好」,吃最多的是米飯麵食類,營養來源高達64.8%來自於醣類,嚴重缺乏鈣質、維生素E及維生素B6,導致7-12歲學童的肥胖率高達40.9%,相較2013-2016年全國營養調查中,同齡學童28.4%高出許多。而且偏鄉學童對於營養知識不足,不了解加工食品、零食對於健康的影響,沒有正確的營養提醒,便宜好吃的零食成為多數偏鄉弱勢兒童的暑假正餐。長期熱量攝取過多,維生素礦物質更嚴重不足,恐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第一線照顧孩子的博幼基金會尖前中心主任康昌銘分享,在資源難以抵達的偏鄉,孩子們在暑假期間少了營養午餐的庇護,營養來源偶爾來自分食親戚鄰居的一份便當,物資不夠時更會打包博幼課輔的奶粉,才得以溫飽,而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送物資進偏鄉 目標逾五千名兒童家庭受惠佳格食品推出計畫,目標捐助總價值9百萬的「以愛灌溉食育箱」,攜手博幼基金會將物資於暑假送進偏鄉,補齊弱勢兒童暑假營養缺口,並發送超過千份兒童營養知識墊板及教案,盼助孩童營養自立、每日三餐都能正確地選擇營養的食物,總計目標照顧逾5,000名偏鄉兒童家庭,期盼拋磚引玉,幫助偏鄉弱勢兒童健康成長。食育箱營養成分包括全榖雜糧類、魚豆蛋肉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4大營養,且沖泡即可上桌,對於孩子來說烹調方便、使用廚房安全性也高。佳格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小組暨媒體發言人王馨敏表示:「過去3年偏鄉兒童關懷經驗,今年特別攜手博幼基金會推動『以愛灌溉食育箱』,除了讓孩子感受到社會愛心與善意外,也能從中培養營養自立的能力,希望邀集大眾一起盡心,讓孩子不再怕暑假!」此外,佳格也將延續過去灌溉偏鄉小學的初衷,鼓勵教師推動營養教育,開放學校申請使用,以愛灌溉營養教案推動後,預計將有超過千名教育部核定之偏鄉學校學生受惠。
良好飲食習慣很重要!營養師提醒:國人十大死因近五成與其相關
國人六大類食物攝取狀況根據最新統計發現,2021年成年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男生58.8%、女性42.8%。營養師提醒,國人十大死因中,近五成都與飲食習慣有關,尤其國人超重與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長,建議每日除了維生素應充足外,也應補充鈣、磷、鉀等可預防慢性病的食物。財團法人台灣營養基金會創辦人黃青真表示,除肥胖盛行率外,2021年國人代謝綜合症男性39.3%,女性30.3%,另外,根據衛福部公布每年國人十大死因,包含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中風等超過五項,都與飲食有關,她認為國人過重與肥胖導致的慢性病問題,飲食習慣扮演重要角色。黃青真指出,從台灣平均每日攝取六大類食物相關統計可發現,國人蔬果均只達到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的三分之二,乳製品則只達到推薦量的三分之一。在維生素攝取部分,國人在維生素D、E,以及鈣、鎂、鉀與膳食纖維,在各年齡層均明顯不足,而這些營養素能幫助預防慢性疾病發生。黃青真強調,台灣非傳播性疾病對健康的威脅比病毒更大,國家醫療保險中很大一部分成本,都用來治療三高相關疾病,而這些透過改善營養攝取就能改善,好的食物可以影響人類的大腦與心理狀態,建議每日應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堅果、豆類。黃青真推論營養失衡,與國人工作忙碌有關,有時候都不一定可以吃到一餐,建議外食時,可以選擇自助餐,較能均衡飲食。長期致力於蔬果營養研究的紐西蘭Zespri全球產品行銷創新經理Dr.Paul Blatchford則建議,可在早餐時就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愈早吃不僅有飽足感,可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也有助於消化蛋白質。至於種類的選擇,Paul表示,可以選擇低升糖、營養密度高的水果,一方面可減少血糖波動,且營養密度越高,其中所含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鉀、鎂等營養素也會越高,包含蘋果、柳橙、及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項,其中奇異果中獨有的鎂、奇異酵素可促進蛋白質分解幫助腸胃消化。
避免異常掉髮! 醫曝7種營養素讓你養出秀髮
要避免異常掉髮、擁有一頭烏黑秀髮,飲食均衡很重要,因頭髮需要各種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鐵質、鋅、硒、維生素B群、維生素E等;除了吃之外,還有哪些保養頭髮的方法?擔心頭髮越掉越多?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頭髮是反應身體營養很重要的指標,假使頭髮看起來乾枯、光澤度不夠、細軟、容易斷,甚至是掉髮等,都是在提醒我們的身體,可能正面臨營養失衡的狀況。建議民眾,不妨可適度攝取以下7種與頭皮健康相關的營養素,有助預防落髮的發生。7種預防落髮營養素❶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所有組織、器官等的最重要基底,頭髮也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充足的蛋白質可以加強頭皮毛囊的血液循環,幫助毛髮健康;一旦蛋白質攝取不足,人本能會先將蛋白質輸送到與生存較為相關的器官組織,這時處在身體末梢循環的毛髮,就容易變得細軟,甚至稀疏脫髮。陳詩婷分享,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極端減肥的個案,特別是女性,節食或只吃很少、特定幾樣食物,很容易出現掉髮、月經週期改變,甚至不來的現象。建議民眾,雖然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並不大,但每天「至少」要攝取1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才不會有蛋白質不足的情況;當然處在成長發育的小孩或懷孕哺乳婦女,則要再吃更多。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質?陳詩婷說,動物性的蛋白質來源像是蛋、魚、肉、乳品類,以及黃豆或黑豆製品;堅果類如南瓜子、杏仁、開心果、核桃、腰果、奇亞籽等,也富含蛋白質。❷維生素C一般人認為維生素C與抗氧化有關,事實上,它對於頭髮的茂密與否可是大有關係。陳詩婷解釋,維生素是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壓力,進而阻止毛囊老化;頭髮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正是體內合成膠原蛋白很重要的幫手;此外,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在腸道的吸收,而鐵是頭髮生長必需的礦物質。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應該攝取至少兩份(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類,尤其像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芭樂、奇異果、蘋果、柑橘類等水果;而平時壓力較大、有抽菸、喝酒、容易緊張的族群,因為會增加體內維生素C的消耗,應該比一般人攝取更多一點(注意:本身血糖控制不穩的民眾,建議可以選擇番茄、莓果類、李子等含糖較低的水果)。❸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包括8種水溶性維生素,其功能非常廣泛,包括參與能量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造血功能等,尤其維生素B6、B12、葉酸等,是造血必要的營養素,只要缺乏任一種,都可能造成貧血,影響紅血球生成,導致身體無法將營養物質及氧氣帶到頭皮及毛囊。另外,生物素也是頭髮主要結構「角蛋白」的基礎營養素。可見B群的補充,對於頭髮的生長至關重要。富含B群的食物,有奶類、全穀類、內臟、瘦肉、深綠色蔬菜、豆類、酵母…等,只要有達到天天五蔬果、每餐至少一份菜為綠色,同時主食的一半來源為全榖雜糧類,一般不會有B群缺乏的問題。❹鐵鐵有助增加紅血球的帶氧量,將氧氣帶入細胞,對身體是相當重要的礦物質。陳詩婷說,一旦身體的鐵質不夠,紅血球的合成就會受到阻礙,產生缺鐵性貧血,於是血液的帶氧量不足,頭髮就無法獲得足夠養分,而導致掉髮。鐵缺乏是全世界女性常見的營養缺乏症,台灣也不例外,原因經常是月經引起失血以及攝取量不足;建議可以適度攝取像牛肉、豬肝、牡蠣、蛋、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鐵的食物;另外,攝取高鐵食物時,不妨可以配點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或果汁,有助於鐵的吸收。❺鋅很多研究發現,體內鋅濃度較低的人,落髮的狀況也比較嚴重,透過適度的補充鋅,有助改善圓形禿、休止期脫髮、男女性的雄性禿。陳詩婷解釋,這是因為鋅會參與蛋白質和血紅素的合成,在毛髮組織中可以起到修復與生長的作用。食物中的鋅通常存在動物性食品,例如貝類(牡蠣最多)、魚類、肉類,植物性的來源,如小麥胚芽或南瓜子等。❻維生素E跟維生素C一樣,維生素E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氧化壓力對身體的危害。不過,維生素E跟頭髮有什麼關係?陳詩婷分享,曾經有一項研究針對脫髮的人補充維生素E,結果發現8個月後,受試者平均頭髮生長增加34.5%。推測原因可能是維生素E有助防止自由基對毛囊的損傷,並鞏固毛囊細胞膜的完整性,可增加頭髮的生長和加速受損毛髮的癒合。維生素E為脂溶性維生素,絕大多數存在天然的植物油中,像橄欖油、芝麻油、亞麻仁油、葵花油、芥花油等;還有堅果類,如葵瓜子、腰果、核桃、松子、杏仁、花生等;另外,深綠色蔬菜也有含維生素E。❼硒硒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具有調解免疫系統、抗氧化、抗感染等功效,研究發現,透過硒補充,可以抵抗自由基,並保護頭髮健康生長。富含硒的食物,堅果類以巴西堅果含量最多,核桃、杏仁也有,另外像糙米、小麥、大麥、綠色蔬菜,也可以經常攝取。做好2件事,擁有柔亮秀髮❶適度吃油身體荷爾蒙生成、皮膚組織、細胞膜的完整性等,都需要油脂的參與才能正常,所以過度的低油飲食,會使荷爾蒙失調、皮膚乾燥,甚至影響頭皮毛囊的健康而引起落髮;提醒民眾,應要特別注意補充必需脂肪酸,如ω-3及ω-6等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ω-3常出現在堅果類、亞麻仁油、魚油等食物,ω-6存在絕大多數的植物油當中。❷不吃生蛋白生物素是頭髮的基礎營養素,一般人不容易缺乏,不過會出現在經常吃「生蛋白」的人身上。陳詩婷解釋,生蛋白中含有「抗生物素」的成分,會阻礙腸道對生物素的吸收;因此,假使你恰好是喜歡吃生蛋、日式丼飯、提拉米蘇或是習慣加整顆生蛋做火鍋沾醬的人,建議頻率不要太高。想要預防掉髮,除了飲食營養外,也不能忽略平時生活習慣造成的影響,譬如要適度紓解壓力、改善睡眠品質、避免抽菸喝酒、選擇不含矽靈較天然的洗髮精等,都是恢復一頭蓬鬆秀髮的重要關鍵。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半年狂減23公斤!妙齡女「拒吃碳水」竟釀禿頭、停經
社會主流價值觀總是告訴女性「瘦才是美」,因此許多人靠著不當的減肥方式快速減重,導致身體健康危機,浙江寧波一名妙齡女成功瘦身23公斤後,開始出現月經失調、大量落髮等情況。就醫才得知,原來該名女性長期未攝取「碳水化合物」,營養失衡所致。據《澎湃新聞》報導,該名妙齡女當時體重高達79公斤,但身高只有155公分,為了減肥她從去年開始只吃水煮蛋及燙青菜,幾乎不吃任何飯、麵等主食,激烈的瘦身方式讓她的身體開始吃不消。報導指出,女子半年多來體重共掉了23公斤,相當於每個月減去近4公斤,雖瘦身有成但她卻出現月經不來、大量落髮、怕冷等異狀,甚至連夏天都要穿上外套禦寒,最後只能向醫生求助。醫生表示,若是不吃米飯、麵食會造成低血糖、月經失調、落髮等現象,絕對不能為了減肥拒吃碳水化合物,並建議攝取量應達每天所需卡路里的50%。如今均衡飲食3個月後,女子的月經已恢復正常,但禿頭情況仍需一段時間才能改善。
全球逾7億人患腸躁症 睡眠障礙機率增2倍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腸躁症,全球有10%人口(近七億七千萬人)為腸躁症所苦,推估台灣盛行率約為10~20%。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教授指出,台灣醫療水準在國際間實屬先進,但在腸躁症的藥物治療卻是落後歐美日等國,目前國際已經有10餘種的腸躁症新藥治療,台灣卻一直遲遲尚未引進,也讓腸躁症的病患苦於無新藥可使用的困境。腸躁症確切原因不明,壓力、飲食、腸道敏感異常等因素都有影響,在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1天的復發性腹痛,其嚴重者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盧理事長進一步分析,根據《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臺灣腸躁症患者與無腸躁症者相比,發生睡眠障礙的情況高出2倍。(腸躁症患者睡眠障礙41.4%、無腸躁症者22.7%),因腸胃問題自工作或學校缺席的比例高出2.5倍。(腸躁症患者14.3%、無腸躁症者5.9%)。罹患腸躁症的患者(55.4%)比沒有罹患腸躁症的人(34%)更常向醫師求診。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中心王彥博主治醫師觀察國際治療趨勢發現,腸躁症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科別進展到整合藥物治療、低腹敏飲食、生活型態改變、精神心理治療四大面向;即使是對於便祕型、腹瀉型、慢性便秘不同類型的腸躁症在國際間也已經有了十多種的新藥物治療,台灣完全沒有引進;目前台灣使用的藥物十多年來沒有新增,且這些傳統藥物大多都是紓解症狀,而非針對腸躁症機轉而研發,不同於新一代的藥物多根據大腸疾病最新的可能機轉研發,這類對特定機轉研發的藥物,對傳統藥品治療效果不好之病人更能達到有效的疾病控制。近年來國際討論甚多的低腹敏飲食也是很新的飲食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改善症狀。根據2017年的低腹敏飲食研究,發現西式飲食模式(即高脂肪、高糖飲食、鹹味小吃,如:蛋糕、餅乾、糕點、甜味飲料、薯片等)與引發腸躁症症狀有最大關連。外國亦有研究更指出過量咖啡因、甜食、含糖飲料的飲食習慣提高罹患腸躁症的風險。而在低腹敏蔬果的研究上,在近期美國研究顯示,慢性便秘型患者每天食用2顆綠色奇異果,持續4周後的結果相較於每天食用黑棗或是車前草的患者,其成效相當,且在腸道運輸時間上,減少將近2成的時間。澳洲蒙納許大學在低腹敏飲食的研究顯示,86%腸躁症患者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2017年英國研究指出,至少有10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50-80%的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獲得改善;由於亞洲飲食與西方飲食習慣不同,在亞洲人的研究顯示低腹敏飲食同樣有68%的病人改善腸胃症狀。經蒙納許大學通過認證的低腹敏營養師吳柏姍指出,腸躁症患者實施低腹敏飲食確實有助於緩解腸胃道不適狀況。衛教腸躁症患者選擇低腹敏食物,需要有讓患者方便易懂的工具,可查詢食物中腹敏成分多寡與可食份量,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發低腹敏飲食APP,幫助患者容易查詢低腹敏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草莓、鳳梨也都是經低腹敏認證的水果。然而,實施低腹敏飲食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也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產生。
健康調查3/補充保健品並非萬靈丹 「蹺蹺板效應」恐顧此失彼
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顯示,7成7~12歲學童的維生素E攝取不足,這讓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多數植物油中都含有維生素E,只要烹調食物就會使用到,所以十分容易就能攝取,只能猜測或許是部分家長刻意讓孩子降低油脂攝取,才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E具有高抗氧化能力,長期缺乏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身體累積過多的自由基,除了植物油之外,天然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堅果、五穀雜糧中都含有維生素E,建議多多攝取。謝宜珊說,從這次新調查中可以發現,民眾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好,但卻可能「補東牆、漏西牆」,反而讓孩子錯失部分營養素,其實每個營養素都環環相扣,應該要均衡且多元化攝取。但由於生活節奏愈來愈緊湊,現代人普遍依賴外食,因此家長擔憂孩子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所以經常幫孩子額外補充營養保健品,謝宜珊說,保健品並非萬靈丹,有時過高的劑量反而會擠壓其他營養素的攝取。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謝宜珊表示,家長的健康觀念愈來愈進步,會幫孩子補充營養,但要小心顧此失彼,反而導致孩子營養失衡。(圖/謝宜珊提供)「身體的營養素彼此相關,有時就彷彿一座蹺蹺板,如果這一端攝取過多的某種營養素,另一端就只能攝取極為少量。」例如鋅、鐵就會互相箝制,當鐵攝取過量時,就會抑制鐵質的吸收。謝宜珊說,如果攝取的是天然食物,就不容易出現這樣的「蹺蹺板效應」,但如果是保健品就風險較高,相較之下,還是建議先從天然飲食中攝取,若真的確定不足,再尋求保健品幫忙較好。
【愛心公益情報】開元捐百萬資源助家扶兒少安心學習 健康成長
今年各產業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福單位捐款缺口龐大,對於弱勢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暑假到來,家長也開始擔心學費的著落,尤其假期期間孩子無人照料,有鑑於此家扶基金會於暑期舉辦各式課程,提供兒少多元的學習資源。今(22日)長期關注弱勢兒少營養及教育議題的開元食品,與家扶合作烘焙課程,邀請專業技師擔任講師,讓兒少們體驗如何使用戀職人鮮奶及各材料做出營養又美味的小點心。戀職人鮮奶代言人Janet謝怡芬積極參與愛心公益不遺餘力,持續12年不間斷支持開元公益活動,今天到場與兒少同享烘焙樂趣,並以愛心鮮奶公益大使身分宣告「2020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正式起跑! 開元食品預計將捐出百萬助學金,支持「家扶學習資源補助計畫」外,同時也將捐贈超過萬瓶愛心鮮奶至全台家扶中心據點,期盼在後疫情時代,持續挹注弱勢兒少教育及營養資源。愛心資源不停歇 開元持續推動「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開元食品從2008年開始攜手愛心鮮奶公益大使Janet投身公益12年,至今捐出近28萬瓶鮮奶,幫助超過一萬名兒少補充營養,更於去年首度推動「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捐助百萬助學金予家扶基金會,並號召全台超過2,500家餐飲商家支持響應,共同關注弱勢兒少教育資源匱乏的議題。今年開元食品持續推動「2020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不讓疫情影響弱勢兒少的學習機會。去年參與開元百萬助學計畫的學子小福(化名)表示,自己很喜歡英文,希望能補習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但補習費對於家中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尤其在疫情期間媽媽的工作機會和收入都減少,所幸開元提供的獎助學金,可以讓他繼續學習,英文會話方面也明顯進步許多。7成弱勢兒少營養不均衡 開元愛心鮮奶助家扶兒少健康成長根據家扶2019弱勢兒少飲食營養調查指出,近7成成長期的弱勢兒少每日未攝取蔬菜水果,且易食用泡麵、罐頭和餅乾,飲用乳製品的機率更是低。去年參與開元百萬助學計畫的兒少家長表示,孩子即便喜歡喝牛奶,但因為價格高,無法常常飲用。此外,許多弱勢兒少需自理日常飲食,多數會以價格及便利性為優先考量,近7成弱勢兒少並未留意營養的攝取,營養資源缺乏問題急需大眾的重視及關注。為此,開元食品期望成為公益平台,拋磚引玉邀請餐飲商家透過線上串聯倡議弱勢教育及營養議題的關注,支持並響應「2020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同步捐贈超過萬瓶愛心鮮奶予家扶基金會,直接送往各地家扶中心幫助弱勢兒少補充營養。Janet現身家扶烘焙課程 陪伴弱勢兒少暑期時光暑假期間,弱勢家庭不僅面臨無人照顧孩子的困境,家扶基金會舉辦多元化的暑期活動,讓有興趣的兒少能多元嘗試與學習。愛心鮮奶公益大使Janet 本次也與開元技師一同到場參與台北家扶中心暑期烘焙課程,陪伴兒少一同創造美好且難忘的暑期時光。Janet表示,與開元食品攜手關懷弱勢兒少已經超過10年,最一開始即是跟著開元的物流車將鮮奶送到偏鄉給營養失衡的兒少們,也透過到偏鄉陪伴兒少,看見弱勢兒少對於營養及教育資源的需求及渴望。這次透過參與烘焙課程的機會,親自見到參與助學計畫的兒少覺得特別有感觸,希望藉由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需要被幫助的弱勢兒少。尤其成為人母後,兒子成長及學習速度,更讓她了解到孩子們的營養教育不能等,也呼籲大眾在疫情期間,別忘了持續關注需要被幫助的弱勢兒少營養及教育議題,力邀更多企業及團體共同參與。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疫情影響,許多弱勢家庭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家庭收入頓減,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兒少教育資源,家扶迄今的捐助款項也少了近3成,非常感謝開元食品於疫情期間持續推動助學計畫,讓兒少們能持續學習不中斷,像是阿翰(化名)的媽媽即表示,阿翰因情緒及學習障礙需要定期回診,龐大的醫療及生活費已是沈重負擔,但阿翰因為學習速度較緩慢,暑期不能停課,還好有助學金才能讓阿翰繼續上安親班課程。「2020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正式起跑即日起開元食品與家扶基金會共同推動「2020戀職人送愛心 開元百萬助學計畫」公益活動,首先號召全台餐飲通路夥伴線上串聯響應,一起關注更需被支持的弱勢資源缺乏的議題,並且藉由更多社會大眾的呼應支持,讓更廣大的民眾能夠關注並幫助這群需要幫助的弱勢兒少們。開元食品官方網站:www.creatio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