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邪
」 養生 中醫 生肖 禁忌 處暑嗑鍋養生3/溫差大3症狀齊發 「白蘿蔔這樣用」食療防中招
時序進入秋冬,早晚溫差變大,中醫師發現門診患者以乾咳、扁桃腺發炎、氣喘為多,除了服藥治療之外,也建議透過食療預防保健,其中白蘿蔔功用很多,不僅潤肺化痰、治咳嗽失音,加上葉子一起打汁喝,也可治療喉疾;曬成蘿蔔乾煎成湯飲還能緩解腹瀉。李思儀中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最近乾咳的小朋友突然變多,但令家長困擾的是「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流感?「其實單看初期症狀,的確不好判斷,需結合舌脈,看其舌象有無變化,以及脈象有無發炎的熱象或受風寒的緊象。如果舌、脈皆無明顯異常,惟獨只有三不五時咳嗽、也沒有鼻水、沒有什麼痰聲,那麼便屬『燥邪』所致的可能性。臨床上治療以養陰潤肺的藥物和食物為主。」李思儀中醫師建議多吃白蘿蔔,不僅能潤肺化痰,加上葉子一起打汁喝,也可治療喉疾。(圖/合成圖)李思儀說,「燥邪」易傷肺陰,藥物以醫師辨證後開立,食物可再多添加白蘿蔔、百合、山藥。白蘿蔔生打成汁可潤肺化痰、熟食健胃助消化,三高族群最適合。百合甘平潤肺、止虛嗽,可炒、煮飯、粥、湯皆可。山藥滋陰潤肺,含維生素B1、B2、C,可增強免疫力。最近也出現不少扁桃腺腫大發炎患者,李思儀說,除了初期配合用針,選擇魚際穴或少商穴,可有效縮短病程和減輕疼痛,也用白蘿蔔加上葉子打汁喝,可療喉疾。如果突然拉肚子,趕緊用曬過的白蘿蔔、也就是「老菜脯」煎湯飲,可改善症狀。梨子也是不錯的選擇,潤肺清胃、養陰瀉熱,又名「天生甘露飲」。水梨亦可和蘿蔔煮汁,能潤肺消渴。早晚溫差大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李思儀說,臨床上針灸可選用定喘穴、天突穴、魚際、膻中、大椎、孔最、太溪等穴。氣喘多本虛標實,病愈後,建議可好好調理身體,看是肺虛、腎虛、脾虛,也可能同時都有,建議諮詢中醫師對症下藥。
入秋「燥邪發威」莫名口乾舌燥!中醫建議:吃烤肉「可配2飲品」
台灣即將迎來涼爽的秋天氣候,皮膚乾癢、口乾舌燥、便秘等典型的「秋燥」症狀陸續找上門,而此時恰逢中秋佳節,不少人會團聚吃烤肉,油膩食物一下肚恐會加劇不適。對此,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科主任瞿瑞瑩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2飲品」解膩退火。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近期進入秋天換季時節,不少民眾出現口乾舌燥、流鼻血、皮膚粗糙乾癢、腹瀉及脹氣等症狀,而從中醫病因學的角度來看,誘發秋季病徵的主要原因為「燥邪」,天氣逐漸變涼,若民眾仍像夏天一樣大量攝取冰冷食物,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瞿瑞瑩建議,入秋階段可以多吃像是水梨、白木耳、百合、蓮子等微涼且潤肺的食物,又或是攝取白蘿蔔、冬瓜、絲瓜等水分較多的食材,都能有效幫助減緩人體的乾澀問題,不過由於目前燥邪比較強「不宜進補」,尤其是藥膳或麻油等食補,應盡量暫時避開,否則恐讓便秘、流鼻血、口乾舌燥等情況變嚴重。此外,距離中秋節不到一個禮拜,不少人都會與親友相約烤肉,免不了會吃進油膩、重口味等刺激性食物,瞿瑞瑩提醒,烤、炸、辣等飲食都會讓燥邪症狀惡化,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綠豆湯、麥茶來解膩退火,也要多喝水,切勿一口氣灌入冰涼飲品,以免傷身。
今迎處暑!4生肖注意健康和安全 開運養生與禁忌一次報你知
2024年8月22日22點56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4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霜降即將來臨!4生肖注意健康 「食衣住行育樂」的養生與禁忌
2023年10月24日00點22分進入「霜降」的節氣,「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此季節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肺臟,為陽氣降,陰氣生。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以平補為原則,尤其要注意養胃。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霜降過後即立冬,此時“補霜降”應以養陰為基本法則。養陰的內涵,一方面是指陽氣內收,精氣斂藏,另一方面,太陰對應肺脾,少陰對應心腎,因此秋冬時節也是調養肺脾和心腎的好時機。保健之道,於外要添衣保暖全身,於內要重潤肺、保暖腸胃,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2023年「霜降」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兔、龍、雞、狗,腸胃及呼吸系統方面容易出問題,對於生冷油炸類食物少吃爲宜,生活作息要有規律。小有病痛安全起見找醫生檢查診治爲宜,切勿拖延,需要提高警惕;平時必須多休養生息,避免勞損,防範未然。身體容易受傷,絕對不可參與危險性的活動,慎防引起血光之災。國際命理學專家楊登嵙提供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霜降」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養生與禁忌:肺喜潤而惡燥,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舌燥、唇乾、鼻乾、咽喉乾燥、皮膚皸裂。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一是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秋天已經非常乾燥,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對辛辣物的攝入要減少。二是盡量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蔔等食物,自製的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經常喝。煲湯時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氣,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陰潤肺,還可根據體質情況靈活化解秋燥。二、衣的養生與禁忌:1.“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就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所以,要注意適時添衣,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的發生。2.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三、住的養生與禁忌: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喉炎、氣管炎等。防賊風要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四、行的養生與禁忌:養生先養心,秋天適合早睡早起,而到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賴床的習慣,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個小時左右,以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利於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其實長時間睡眠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時還容易頭暈,因此這個時節需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再賴也不要超過10個小時。五、育的養生與禁忌:1.秋天人的情緒容易抑鬱,因此要多到戶外運動。預防呼吸道疾病,頭一條便是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此外還應注意保溫。2.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3.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但也需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調節。六、樂的養生與禁忌:1.晚秋時節,淒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多走出戶外,曬曬太陽。。2.情志調養就是使神氣收斂,思維平靜,以適應秋天的肅殺、陽氣收斂的特性。可以多聽一些較為輕鬆歡樂的音樂,換一些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秋季最重要的養生秘籍,就在於舒緩壓力,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老朋友之間多聊天,通過交流也能夠讓人們情緒好。
秋季養生之道 中醫師建議多攝取潤肺食材
時序入秋,漸漸感受到些許涼意,早晨騎車的上班族更可以感覺到天氣明顯轉變,早晚應適時添加衣物以免著涼;秋天是收斂的季節,植物開始落葉及動物們開始儲備能量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冬。中醫師提醒,人們也應該順應四時的變化來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秋氣屬燥 易傷肺、皮膚乾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提醒,秋氣屬燥,即乾燥而水分不足,可能與溫度下降、濕度變低或是季風逐漸增強的影響有關。而燥邪容易傷肺,容易出現乾咳、氣喘、口鼻乾燥等症狀,皮膚方面會出現乾癢情形,甚至肺氣也會影響大腸導致津液不足而便祕。秋季養生之道 多攝取這些潤肺食材所以秋季養生之道,潤肺是一個重點,賴卉蓮中醫師建議,飲食上可適當食用潤肺的食材,如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甘蔗、蘿蔔、梨子、核桃等。體質較燥熱的人盡量少吃燥熱煎炸的食物,如鹽酥雞、炸豬排,及減少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等,防止辛溫助熱,加重燥邪對身體的影響。日照時間短易憂鬱 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助改善此外,入秋後日照時間漸短,植物開始枯萎凋零,容易誘發哀愁憂傷的消極情緒,此時應注意調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養足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多到戶外踏青曬曬太陽,也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達到養肺疏肝的效果。做好身體保健 抵抗變化多端環境賴卉蓮中醫師提醒,近幾年全球氣候的不穩定性越來越明顯,加上平常大家冷氣吹的多,建議平常可以搭配養生飲食、中藥調身及適當生活作息達到身體保健效果,保養必須長期由內而外調整體質,才能有足夠的抵抗力對付變化多端的天氣及環境。
古云「寒露腳不露」 命師師曝禁忌、開運養生這樣做
2023年10月8日21點16分進入「寒露」的節氣,「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古云:「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見病的侵襲。這個時候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以免「寒從足生」,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古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正是這個道理。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2023年「寒露」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兔、馬、狗,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風寒及流行病,必須多注意生活飲食衛生,適量做些運動,增強體魄。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不要常去醫院探病,以免替人受災厄。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寒露」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的養生與禁忌1.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等。2.不少人就已經感覺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因此在飲食方面也會開始進補,往往會吃上一些羊肉、火鍋等食物來達到暖胃的目的。過度進食厚膩的大魚大肉並非正確的選擇,我們應該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適當多吃一些甘潤的食物養肺潤腸。3.此節氣的養生食物最好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主,適宜吃的有百合、大棗、紅薯、枸杞、南瓜、雪梨、柿子、香蕉、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菌類等,避免辛辣刺激。4.天氣乾燥易出現口渴、喉嚨乾、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開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等滿足肌體的需要,提高抗燥力。少吃以下食品:1、不喝冷飲。2、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鹹菜、醬菜、筍乾、鹹肉等鹹食。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4、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5、慎喝涼茶,上班族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到了寒露時節,由於天氣變化大,容易出現口舌乾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症狀,喝涼茶則會加重「秋燥」的症狀,耗氣傷陰。二、 衣的養生與禁忌1.「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見病的侵襲。這個時候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以免「寒從足生」,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2.低溫會使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寒冷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故而需要注意保暖,時時提防。3.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三、 住的養生與禁忌寒露節氣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在居室及其周圍種植綠葉花卉,既能讓環境充滿生機又能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四、 行的養生與禁忌寒露起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幫助。五、 育的養生與禁忌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生機勃勃,但秋高氣爽遍地金黃另有一番動人景象。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快步走、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秋遊也一種好的活動,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可貼近大自然,又能收斂心神,也可達到鍛鍊的目的。六、 樂的養生與禁忌寒露後日光照射時間減少,天氣又漸冷,加上風起葉落,景物蕭條,容易讓人有淒涼的感覺,出現情緒不穩,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宜郊遊、遠足、賞秋菊,登高眺遠或邀友小聚會,這些都可避免清秋落寞的心理。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達到動靜合一的精神調養,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情,以減緩秋令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乾咳、痰多咳不停? 秋季應養陰潤肺防燥咳
立秋後,天氣多是豔陽高照,儘管氣溫不太高,但卻讓人有燥熱的感覺,許多人在這個節氣容易有咳嗽的症狀,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秋燥。中醫認為秋燥除了會咳嗽以外,也會出現皮膚乾澀、鼻子乾燥、嘴唇乾等現象。秋季因為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乾操,所以秋天養身主要以「潤燥」為主。《黃帝內經》上說「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天以「燥邪」為主,最容易傷肺陰,所以秋天容易會有咳嗽、鼻子乾燥等呼吸道症狀。除了呼吸道症狀外,也會有嘴唇乾、皮膚乾裂、喉嚨乾燥、大便乾等症狀。中醫師莊可鈞分享,在中醫上,咳嗽主要可分為三種,分別為熱咳、寒咳、燥咳。熱咳症狀:痰黃而稠、咳聲重濁、且通常伴隨發燒、全身發熱、頭痛等症狀處方:麻杏甘石湯加減功效:麻杏甘石湯具有宣肺泄熱,止咳平喘的功效,適合熱性咳嗽飲食:平常不宜吃到薑母鴨、麻油雞等較為上火的食物寒咳症狀:痰多、痰清、流鼻涕、鼻塞等,常伴隨頭痛、怕冷等症狀處方:小青龍湯加減功效:小青龍湯具有止咳平喘、解表散寒的作用,適合寒性咳嗽飲食:飲食上應避免吃到太過寒涼的蔬果,例如西瓜、水梨等燥咳症狀:乾咳無痰、但常覺得喉嚨癢、時不時就想咳一下,常伴隨嘴唇乾、喉嚨乾處方:百合固金湯加減功效:百合固金湯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的功效,適合燥性咳嗽飲食:飲食上應避免吃到太過燥熱的食物如人參雞湯、當歸鴨等,應多補充滋陰養肺的食物,可多吃養陰潤燥的食物,例如木耳、山藥、銀耳、芝麻、豆腐、水梨等。除了以上食材可以吃外,在家也可自製百合沙參麥冬茶潤肺化痰。百合沙參麥冬茶材料:百合10g、沙參10g、麥門冬5g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煮沸放涼後即可飲用功效:百合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麥門冬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三藥合用養陰清肺,潤肺止咳。潤肺止咳要穴 孔最穴位置:前臂屈側,腕橫紋上7寸處功效:為肺經穴位,具有清熱、發表、利咽、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哮喘、咳嗽、喉嚨痛、支氣管炎等。合谷穴位置:位在手掌虎口處,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兩骨相合處功效:具有疏散風邪、清利肺氣等功效。用於緩解過敏、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不適症狀。太淵穴位置:位於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功效:為肺經穴位,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清咽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喉嚨腫痛等症狀。
2023年「處暑」將到!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法公開 命理師提醒:小禁忌要注意
2023年8月23日17點02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但處暑卻也是「熱燥」的開始,由於濕氣下降、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台中名門命理教育協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3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楊登嵙教授表示,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燥氣上升。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 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 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 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 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 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 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 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高溫水分攝取不足 中醫:以肺為中心的病症將出現
中南部旱情難解,高溫持續,一名38歲黃姓女子常在室外奔波,雙眼酸澀不堪、視力模糊。中醫師發現,黃女平時肝腎陰血過度消耗,又因最近旱情嚴重,導致生熱傷陰。據統計,目前門診有3成病患就診都與旱情有關,若大氣中太過乾燥,民眾會出現以肺為中心的病症。黃女平時業務忙碌,水分攝取時常不足,最近更因長期在燥熱的戶外跑業務,眼睛酸澀、視力出現模糊,經過陽明馬光中醫師邱柏豪診察後,判斷黃女是因為平時肝腎陰血過度消耗,又因氣候與肝血不足而化燥生熱傷陰,才會出現症狀。邱柏豪說明,自然界因乾旱水氣不足產生的現象,在中醫角度內屬於6種外感病邪之中的「燥邪」,當大氣中的溼度下降,口鼻、咽喉、氣管的呼吸道黏膜過於乾燥,導致黏膜表面黏液纖毛排痰的功能下降,讓外來病原體容易入侵,會開始出現以肺為中心的病症,例如乾咳少痰或是黏痰難咳,咽乾舌紅、喘息胸悶痛等症狀。另外,旱情也會耗傷人體的水分津液,出現各種乾澀症狀,例如皮膚乾澀脫屑、毛髮乾枯無光、口唇乾裂皺褶、眼睛乾澀、大便乾硬、小便短少等症狀。邱柏豪提醒,對於呼吸道乾燥,確診後持續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的人,可多食用「滋陰潤燥」的食物及藥材,例如百合、玉竹、木耳、石斛、麥門冬、荸薺、蘆薈、蜂蜜等;而對於皮膚乾燥,乾皺脫屑的人,除了多喝水外,建議多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及豐富蔬果,因為有足夠的胺基酸和維生素C。此外,天氣燥熱時飲食要避免辛辣刺激、燒烤炸物、過於溫熱補益的藥膳,例如薑母鴨、燒酒雞等;生活習慣要避免熬夜晚睡,調適過度緊張的壓力情緒,降低人體發炎反應。
今天「霜降」冬天到!一年吃補不如這時進補 專家提醒4生肖這樣養生
2022年10月23日18點36分進入「霜降」的節氣,「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以平補為原則,尤其要注意潤肺、養胃。在「霜降」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兔、龍、馬、狗,腸胃及呼吸系統方面容易出問題,對於生冷油炸類食物少吃為宜,生活作息要有規律。小有病痛安全起見找醫生檢查診治為宜,切勿拖延,需要提高警惕;平時必須多休養生息,避免勞損,防範未然。身體容易受傷,絕對不可參與危險性的活動,慎防引起血光之災。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霜降」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養生與禁忌:肺喜潤而惡燥,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舌燥、唇乾、鼻乾、咽喉乾燥、皮膚皸裂。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一是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秋天已經非常乾燥,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對辛辣物的攝入要減少。二是盡量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蔔等食物,自製的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經常喝。煲湯時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氣,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陰潤肺,還可根據體質情況靈活化解秋燥。二、衣的養生與禁忌:1.「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就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所以,要注意適時添衣,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的發生。2.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三、住的養生與禁忌: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喉炎、氣管炎等。防賊風要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四、行的養生與禁忌:養生先養心,秋天適合早睡早起,而到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賴床的習慣,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個小時左右,以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利於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其實長時間睡眠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時還容易頭暈,因此這個時節需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再賴也不要超過10個小時。五、育的養生與禁忌:1.秋天人的情緒容易抑鬱,因此要多到戶外運動。預防呼吸道疾病,頭一條便是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此外還應注意保溫。2.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3.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但也需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調節。六、樂的養生與禁忌:1.晚秋時節,淒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多走出戶外,曬曬太陽。。2.情志調養就是使神氣收斂,思維平靜,以適應秋天的肅殺、陽氣收斂的特性。可以多聽一些較為輕鬆歡樂的音樂,換一些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秋季最重要的養生秘籍,就在於舒緩壓力,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老朋友之間多聊天,通過交流也能夠讓人們情緒好。
關鍵之秋1/疫情再創高峰!長新冠逼近50萬人 不調養恐落「病根」重創免疫力
近來確診人數屢屢攀升,甚至跨過單日5萬人次大關,顯見BA.5疫情仍持續發燒,面對病毒又一波的高峰,再加上人數眾多的長新冠症候群,醫師警告:「今年秋天非常關鍵!」調養不好恐怕會落下「病根」,肺、氣管等呼吸道系統可能會反覆出狀況,也會重創免疫力。邊境即將解封,但本土疫情似乎愈來愈嚴峻,10/5本土確診一口氣暴增5萬4874例,相較上周同期的4萬8,421人,多出13%,也創下新一波BA.5疫情的單日最高峰。新增確診者變多的同時,今年5~6月第一波本土疫情高峰後的長新冠症候群,現在正陸續出現諸多不適症狀。根據荷蘭研究,每8名確診成年人,就會有1人出現長新冠症狀,若以全台確診人數將近650萬人計算,預估長新冠族群高達50萬人。「其中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嗽,幾乎所有長新冠病人都為此所苦。」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師鄒曉玲說,這些患者大多感到胸悶、喘、聲音緊緊的,喉嚨裡感覺有痰,所以會引發咳嗽,卻又無法咳出痰。BA.5單日確診於10/5突破5萬人次,顯見疫情仍持續上升,許多民眾也搶打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加強防禦力。(圖/黃威彬攝)當長新冠患者每天不斷咳嗽時,卻正逢秋天來臨。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秋主燥氣,這時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確診後傷害了呼吸道系統,再加上秋燥犯肺,所以咳嗽成了這個節氣最常出現的後遺症,也容易伴隨疲倦、喘、胸悶、咳嗽、喉嚨癢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呼吸道受損尚未完全復原。鄒曉玲說,秋燥引發的咳嗽屬於「乾咳」,不同於長新冠帶痰的「濕咳」,若是兩者交雜在一起,就看患者本身的體質,若是體質較為燥熱,乾咳的情形會比較明顯,虛寒體質者的濕咳就會比較嚴重。「尤其相較於前幾年,今年秋天特別涼爽,早晚溫差變化比較大,再加上秋天的燥氣,都讓人體的呼吸道變得更加敏感。」鄒曉玲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確診、或出現長新冠症狀,就需要特別調理身體,否則會影響未來的整體健康。鄒曉玲表示,如果呼吸道系統一直處在脆弱的狀態,或是反覆出現不適,等到進入冬天時,很容易又受到病毒攻擊,再次讓呼吸道系統陷入困境,萬一變成惡性循環,不只容易變成宿疾,免疫力也會一落千丈。「確診康復後,最重要的是讓身體好好休息,所以一定要睡眠充足,另外,腸胃是後天之本,所以要均衡飲食;不宜吃生冷食物、甜食,以免刺激支氣管、呼吸道;瓜果等較為寒性的食材,也要避免食用。」鄒曉玲說,直到長新冠症狀緩解之前,建議都要把握上述養生原則,才能好好保護呼吸道系統。
秋分到來天氣變化大 吃這些「白色食物」能補氣
夏天終於結束,在23日時迎來秋分,秋分過後,氣溫會逐漸下降,陰氣也會越來越旺盛,中醫師提醒,秋分前後天氣變化大,要注意燥邪傷肺,以及過度乾燥所引起的口腔鼻腔黏膜和皮膚的病症,更要趁此時補氣、滋陰、潤肺、保濕,可以吃滋陰潤肺的這些「白色食物」,以迎接冬季的來臨。據《三立新聞》報導,中醫師蔡雯欣表示,在中醫五行中秋主燥屬金,對應於人體臟器為肺,而肺主皮毛,開竅於鼻。所以在秋分前後要特別注意燥邪傷肺、天氣乾燥引起口腔鼻腔黏膜與皮膚的不適,此時最需要「養肺潤燥」,補充水分做好內外保濕格外重要,而秋分之後陽氣漸消、陰氣漸長,早晚溫差大更要做好保暖。她也提到,秋分除了早睡早起,平日作息更要盡量規律,才能情志安寧,尤其當陽氣慢慢減少之後,人在心情上容易鬱悶,建議白天時可多散步吸收溫暖日光以減少抑鬱感,夜晚靜心,讓身心保持健康以迎接冬季的到來。而在食物方面,蔡雯欣也建議,秋分時期應著重於「補氣、滋陰、潤肺」,在中醫觀點裡,不同顏色對應不同器官,而白色對應於肺,所以白色食物象徵可滋陰潤肺,像是白蘿蔔、白花椰菜、銀耳、燉水梨、枇杷、蓮子、冬瓜等食物,皆是滋陰潤肺的好食材,又因具飽足感,調養的同時還兼具減重的功能。
「處暑」秋意濃! 這「4生肖」注意身體
2022年8月23日11點17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2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虎、龍、蛇、猴,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