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
」 牛津大學 美國 英國 川普 哈佛大學![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94417/sm-38b0293c29d71f5ca531c137f6649725.jpg)
房地產大佬花重金「救南韓生育率」 員工每胎可領1億韓元
南韓少子化問題嚴重,英國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柯爾曼(David Coleman)就曾經示警「南韓恐怕將成為第一個從地球消失的國家」。對此,房地產企業富榮集團會長李重根2024年推出生育補助制度,規定公司員工每生1胎可領1億韓元(約新台幣227萬元)。今(5日)李重根在首爾中區總部舉行的「2025新年盛典」上,再度發放總計28億韓元(約新台幣6300萬元)生育獎勵,盼能帶動更多企業投入生育補助。根據《韓聯社》報導,李重根去年針對2021年至2023年出生的嬰兒,發放總計70億韓元(約新台幣1.6億元)的生育補助,平均每年約有23名員工子女受益。今年李重根則著重於2024年出生的嬰兒,共計發放28億韓元(約新台幣6300萬元),受益人數較前一年增加5人,李重根表示「生育補助似乎對提升生育率有所幫助」。李重根認為,若少子化持續惡化,南韓20年後將面臨經濟生產人口銳減、國防人力嚴重不足的危機。李重根表示「希望富榮集團能成為催化劑,讓南韓企業願意一起響應,主動鼓勵員工生育」。李重根過去也曾表示,如果南韓政府願意提供土地,讓富榮集團蓋房,那集團對於擁有3名以上子女的員工,可以選擇領取1億韓元(約新台幣227萬元)的補助或是承租社會住宅,減輕高房價帶來的經濟壓力。南韓少子化問題嚴重,人口銳減,未來將面臨人力嚴重不足的危機。(圖/達志/美聯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94217/sm-3b920b65030f6c650701c4aafce1aa62.jpg)
川普祭關稅重拳 北美區經濟損失恐綿延逾2年
儘管川普政府最新宣布延後一個月對加、墨啟動課徵關稅25%,全球經濟研究機構堅信關稅調整帶來的貿易戰已然啟動,加快推估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緊盯全球貿易戰破壞性的第一幕。牛津經濟研究院4日報告指出,美、加、墨原本為免稅的自由貿易區,一旦加上關稅門檻,三個國家都會同時發生GDP成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利率上升、通膨上升的四項總體經濟影響,即使三方都能重回談判桌,依據牛津的經濟模型推估,也需要2年的時間,也就是2027年經濟成長才可能逐步恢復到常軌。牛津研究團隊指出,加拿大經濟受創將最嚴重,今年第一季至第四季實質GDP將累計下降1.3%,失業率將會從6.7%上升至7.8%,CPI通膨率可能會從2024年12月的1.8%,今年出現一倍以上的年增率,估計達到5.1%。墨西哥部份,GDP基準將降低近3個百分點,今年第四季至2026年第二季之間會進入技術性衰退,2026年全年成長率將降至僅0.3%。川普關稅人出拳,以鄰國為目標,牛津研究團隊認為,以北美自由貿易區三個國家長期貿易互相依賴的程度,川普這一拳也勢必打傷自己,估計美國今年GDP成長將減少0.7個百分點,失業率從4.1%上升至4.5%,未能倖免於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93711/sm-900464d1f109a52a7f3f77078b3606e6.jpg)
退出WHO後川普政府凍結補助資金 多項疫苗研發被迫中止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下令凍結美國政府資助的全球衛生計畫,該決定已導致多項關鍵研究擱淺,影響遍及瘧疾疫苗、愛滋病預防等公共衛生研究,專家警告此舉將讓全球衛生進步倒退數年。MVDP目標是開發更有效的第二代疫苗,減少瘧疾對漠南非洲兒童的影響。計畫原定資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在內的跨國研究團隊,以改善2024年推出的兩款疫苗,使其更具效力與持久性。在川普政府下令凍結相關資金後,參與計畫多年的一名學者表示,資金中斷不僅影響疫苗研發,還可能巨大的安全隱患,因為MVDP的計畫通常是首次進行人體實驗,研究人員「有責任追蹤參與者,確保他們的安全」。根據官方聲明,補助資金凍結的初始期限為 90 天,政府將在此期間進行審查。多位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對此發出質疑,因為衛生機構多名高層官員已遭解雇,美國政府目前缺乏足夠的專業人力來執行審查。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資深政策分析師德雷克(Tom Drake)指出,這項決策對全球衛生研究的影響雖不如對人道救援行動的影響直接,但後果同樣嚴重。他表示:「開發瘧疾疫苗是全球衛生領域一大成就,如今資金遭凍結,即使其他資助者試圖填補缺口,也難免影響其他研究計畫」。除了瘧疾疫苗,全球愛滋病防治研究也受到嚴重影響。國際愛滋學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候任主席恩古雷(Kenneth Ngure)表示,全球範圍內針對愛滋病預防方法(包括注射藥物和陰道環)的研究團隊已遭下令停工。他強調,即使研究在90天後恢復進行,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恩古雷警告:「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突然踩下緊急煞車,很多事情都會出錯」。由於受試者無法在研究場合外取得特定藥物,實驗中止後無法繼續服藥,一旦體內藥物濃度降低至保護門檻以下,不僅他們更容易感染病毒,也可能導致病毒產生抗藥性,甚至促成抗藥性病毒的擴散。恩古雷補充說,許多已完成的研究即將進行數據分析,如今卻被迫擱置。「這對研究參與者來說是一種倫理上的責任。完成一項研究後,有義務確保它的結果公諸於世且惠及世人」。他敦促美國政府重新考慮此決策,並強調:「我們已經在愛滋病防治方面取得巨大進展,但這一決定可能讓我們的努力付諸東流,使疫情控制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在南非,受影響的不僅是疫苗和愛滋病研究。開普敦大學的奇巴萊(Kelly Chibale)教授表示,他們建立當地生產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活性成分的計畫也面臨危機。團隊被迫緊急尋找其他融資方式,否則成員離職後計畫將難以持續。面對外界批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強調,美國政府仍將提供「拯救生命的人道主義援助」,並提到1月29日發布的相關豁免聲明。然而,許多專家認為,這些援助未必能夠彌補研究經費凍結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在愛滋病、瘧疾及其他傳染病防治領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0275/sm-afb9eca52016ccca80d3cda4c2eec5ca.jpg)
素食妹「改吃純肉」6年 親揭身體驚人變化:改善皮膚病
一名28歲的前素食主義者伊莎貝拉(Isabella Bella Ma)宣稱,自己通過只吃肉類和乳製品,她成功治癒了多種健康問題,並減輕了約25磅(約11.3公斤)的體重。她也在Instagram上分享她的飲食經驗,吸引了42萬粉絲的關注。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貝拉透露,過去六年自己完全避免攝入碳水化合物、水果和蔬菜,並堅持以肉類為主的飲食計劃。她將此歸功於改善月經周期、克服抑鬱、以及治癒痤瘡、濕疹和牛皮癬等皮膚問題。她在影片中表示,「我的能量並未耗盡,荷爾蒙也沒有失調。我減掉了25磅(約11.3公斤),現在的經期毫無疼痛,精力和情緒都穩定得令人難以置信,因為我的身體正在燃燒脂肪作為主要燃料。」然而貝拉的主張與全球健康機構的建議背道而馳。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提倡均衡飲食,包括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新鮮水果和蔬菜。根據研究,富含紅肉的飲食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只吃兩份肉的人,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此外,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也顯示,紅肉攝入量的增加與心臟病和癌症風險提升有顯著相關性。貝拉的飲食宣稱包括一些備受質疑的說法,例如她瘦身是因為肉類飲食所致。此外,她還聲稱自己不再需要使用肥皂或沐浴露,並宣稱每天食用一根黃油改善了欲望。肉食飲食法的支持者主張,模仿人類遠古時代的飲食方式具有健康益處,但專家警告這類極端飲食可能帶來長期健康風險。缺乏維生素C和纖維會增加壞血病、便秘及腸癌的風險,而過多的飽和脂肪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不過一些專家指出,與未加工的瘦肉相比,加工肉類(如香腸和漢堡)對健康的影響更為顯著,應加以區分。儘管如此,醫學界普遍建議避免過於極端的飲食方式,均衡飲食應包括瘦肉、乳製品、雞蛋以及大量水果和蔬菜,以確保獲取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對於極端飲食如純素食、果食主義或肉食飲食,專家強調謹慎行事,並建議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飲食調整,以降低健康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85775/sm-ecbe7461825c67f7e13891dc45c2b428.jpg)
用便宜的價格買英國品牌JW ANDERSON!UNIQLO攜手JW ANDERSON推出2025春夏聯名系列!
UNIQLO再度與英國時尚品牌JW ANDERSON再次攜手推出2025春夏聯名系列,喜愛學院風的人千萬別錯過!全新系列將現代風格與學院風巧妙融合,以饒富趣味的創新視角,重新定義經典Preppy學院風。UNIQLO and JW ANDERSON 2025春夏聯名系列將於1月10日登場。(圖/品牌提供)本季女裝JW ANDERSON經典的牛津襯衫以較為寬鬆短版的剪裁搭配輕盈色彩登場,顏色包括經典白、藍及粉嫩質感的條紋圖案;另外以粉紅與黃色搭襯打造出橄欖球風格POLO衫,絕對勢必收品項。西裝外套更是學院風的標誌性品,採用Miracle Air材質,輕盈舒適、富有良好彈性,並具備速乾功能。(圖/品牌提供)男裝卡其短褲則選用適合春季的輕盈材質,搭配微寬鬆的順身版型,穿著上格外輕鬆。女裝直筒牛仔褲則以柔軟的100%純棉牛仔布料精心打造,直筒修身的版型搭配背面口袋的同色系JWA標誌裝飾。(圖/品牌提供)亮眼實搭的網眼POLO衫,以時下流行的寬鬆版型翻新經典POLO衫輪廓,提供4種條紋設計款、共13種顏色可選擇,融合DRY快乾機能,不分季節都能輕鬆穿搭。此外,小編最想收下的就是配件單品,包括包包、襪子和領帶,鮮活的色彩搭配充滿JW ANDERSON 的玩趣風格。UNIQLO and JW ANDERSON 2025春夏聯名系列有多款襪子選擇(圖/品牌提供)UNIQLO and JW ANDERSON 2025春夏聯名系列有三款背包色選。(圖/品牌提供)UNIQLO and JW ANDERSON 2025春夏聯名系列還有領帶、帽子。(圖/品牌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79632/sm-5f3a4252ea46cf2e9d503a330a5fcb42.jpg)
近3年新高!GDP上修破4 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出口暢旺、民間投資活絡,主計總處29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數據,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的3.9%上修至4.27%,調整0.37個百分點,創近3年新高、居亞洲4小龍之冠,也高於全球平均2.7%;主計總處也同步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29%,較8月上修0.03個百分點。主計總處副主計長蔡鴻坤表示,台灣經濟表現不錯,只是產業復甦不太均衡。蔡鴻坤分析,AI應用浪潮帶動資通訊、電子零組件、伺服器等出口表現非常好,這些產品占出口68%以上,而台灣是出口為導向國家,出口貢獻經濟成長率50%。此外,晶圓代工廠台積電高雄2奈米廠近日進機,蔡鴻坤指出,2奈米一台機器價格不斐,而台積電有領先帶頭作用,對民間投資有一定的挹注;蔡鴻坤說出口、投資皆優於預期,是這次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的主因。蔡鴻坤進一步指出,「台灣幸好有AI,帶來相關產業鏈成長」,舉例來說,AI延伸很多算力需求,且算力全球大概90%都由台灣廠商提供,有利於出口、投資擴增;蔡鴻坤表示,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分別上修為4.27%、3.29%後,皆優於牛津經濟研究院對全球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7%及2.8%的表現。不過,蔡鴻坤也坦言,台灣產業發展不太均衡,全球傳統產業有產能過剩等問題,部分傳產出口表現仍疲軟,就像台股個股表現一樣,會漲的多是AI相關股票,產業呈兩樣情。國內通膨CPI部分,受近月接連颱風豪雨推升蔬果價格,加上外食費、房租及醫療費用等服務類價格漲勢延續,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2.18%,上修0.01個百分點。展望明年,服務類物價仍具上漲壓力,惟基數已高,加上蔬果價格可望逐漸回穩及國際農工原物料及油價走跌,整體CPI漲幅將續呈放緩走勢,預測CPI上漲1.93%,上修0.02個百分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76808/sm-19d00fddd62185943de33c5ddc087268.jpg)
人類滅絕後世界大亂?科學家揭露1生物「接管地球」
未來某一天人類恐怕因為戰爭或氣候變遷滅絕,國外科學家指出,世界不會因此大亂,極大可能會由「章魚」接替人類主宰地球。有研究發現,章魚的智慧、靈巧性和適應力,在動物中脫穎而出,還有成為文明創建者的潛力;科學家們目前只是推測,但章魚的能力的確有科學依據。根據外媒《太陽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庫爾森(Tim Coulson)表示,在地球上章魚是聰明、適應力佳和資源性豐富的生物之一,他說明章魚的高等神經結構、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都是構建文明的關鍵特徵;加上章魚天生的靈巧性,及早被發現會使用石塊建造棲息地,由此可見在未來演化下,章魚很有可能進化如人類。不過庫爾森也點出章魚的最大缺點,牠們的壽命和其他動物比起來較短,平均壽命約1.5年至5年,此外牠們的身體還缺乏骨骼結構,都是限制其社會發展的因素。然而庫爾森補充,章魚雖然壽命短但相對成長速度快,身體與心理成熟後繁殖率高,多少能彌補進化的劣勢。許多人會質疑章魚只能在水中生活,但庫爾森推測章魚在環境影響下,可能演化出類似水肺的器官,延長沒有水的生存時間,適應陸地生活,甚至進一步發展出捕獵陸上動物的方法。庫爾森也解釋為何不是靈長類動物、鳥類或昆蟲接替人類掌管地球,他認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面臨的威脅類似,在氣候變遷和捕食者壓力下都可能走上滅絕之路;鳥類和昆蟲缺乏靈活性,難以製造工具或進行大規模環境建造。針對章魚最有可能接替人類主宰地球的假設,庫爾森強調目前只是推測,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演化過程受到隨機突變和環境變化影響,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別的物種具備像人類的智慧或強大的適應能力,都是未知數。而這項假設也令許多人們反思,自身與地球的關係,是否對地球生態負責避免發生遭滅絕的那一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76589/sm-6ad663759cfc347c762e4f165e85d4ee.jpg)
薄瓜瓜未婚妻是誰?她爆料:英式龐克穿搭、開保時捷上班
中國共產黨前中央政治局委員、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與第二任妻子谷開來所生的兒子「薄瓜瓜」,近日將迎娶已逝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成為台灣女婿。對此,有網友在Threads發文爆料,薄瓜瓜的未婚妻許惠瑜,平日行事低調,曾在科技公司基金會短暫任職助理,英文能力十分優秀,幾乎不與同事在下班後互動,直到離職前才知道她平常開著1台保時捷,是羅東博愛醫院的千金,辭職後要回英國繼續唸書。有女網友昨(15日)在Threads發文透露,很多年前,她在某科技公司的基金會工作。同事中,有1位英國回來的年輕女孩,樣貌俏麗、穿著帶著點英式龐克,但行事很低調,下班後跟同事們很少互動,「因為當時她是我這一組的助理,英文比中文好的她,經常幫同事們做國外資料的翻譯,讓其他人能快速了解,進入專案的下一步。雖說是助理,但從她跟高層熟悉的互動,其他同事都在猜測她是哪個望族的子弟,被安插來工作的。」原PO續稱,唯一一次她參加下班後大家的餐敘,是大家幫她送別的離職趴,「那一天下班前,同事們討論怎麼去餐廳,一向低調的她突然說『我有開車,也可以搭我的車。』我和另外兩個同事順勢搭了便車,然後當我們到停車場站在她的車前,忍不住驚奇『你的車?』眼前是一台保時捷。她輕鬆的笑稱『這是我哥哥的車啦~他不開,就給我開了。』」於是當下,坐在車上的原PO和其他同事才知道,她是羅東博愛醫院的千金,辭職後要回英國繼續唸書,「沒想到多年後,我在新聞看到她的喜訊。更意外的,是她竟已是薄瓜瓜的未婚妻。」據悉,薄瓜瓜是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與第二任妻子谷開來所生的兒子,祖父為中共開國元老薄一波,畢業於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曾在2010年與中共元老之一陳雲的孫女陳曉丹有過緋聞,直到2012年傳出已經分手。2017年,薄瓜瓜通過實習計劃加入加拿大鮑爾集團擔任業務分析師,並定居多倫多,如今薄瓜瓜也在本月13日,前往宜蘭縣迎娶許惠瑜為妻,還因此驚動台灣國安單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76511/sm-fd710aa0d42452ef781e34c15d8e6d03.jpg)
薄瓜瓜娶台妻「岳家強大背景曝光 」 祖父創博愛醫院曾任資政
前中共政治局委員、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子薄瓜瓜,傳出將迎娶宜蘭羅東博愛醫院許家第三代千金,這樁兩岸聯姻備受關注,其實女方出身宜蘭望族,來頭也不小,女方祖父是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他於1953年創辦醫院更跨界從政,曾任兩屆縣議長、總統府國策顧問和資政等職。許文政13歲赴日求學,台灣光復後進入台大醫學系,民國38年地方上瘧疾、霍亂和肺結核等傳染病叢生,他在民國42年創辦開創「羅許阿隆博愛醫院」,後擴展為羅東博愛醫院,現今成為有千餘床位的區域教學醫院。除此之外,許文政在民國62年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於民主意識初萌之際,參與了地方民主政治發展,開始以政治服務公眾的生涯,另於民國70年擔任監察委員;許文政在擔任監察委員期間,借鑑日本經驗積極建言衛生署,於75年促成了《醫療法》法制工程,讓全台醫療事業得以健全發展,有效提升了台灣的醫療品質。民國78年,許文政受聘行政院顧問;88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98年擔任總統府資政,於民國108年4月3日凌晨辭世,享耆壽95歲。至於薄瓜瓜未婚妻的父親許子文,原為「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經營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前年交棒,完成世代傳承的階段性任務。薄瓜瓜11歲時就被父母送到英國留學,後來轉往美國求學,而女方也曾在國外留學及工作,兩人互有好感而交往,甚至決定共組家庭。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5日在中天《盧秀芳辣晚報》節目中表示,薄瓜瓜在讀牛津大學時曾休學一年,後來去念哈佛大學,曾有報導指出他在加拿大上班,而宜蘭許家也是很有背景的,他們上上一輩當過宜蘭縣議長,所以也是有政治背景,傳出婚禮邀請前總統馬英九、前立法院長王金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76457/sm-0f16728f6289ae9ab94c9fac1c80d17b.jpg)
台灣女婿薄瓜瓜曾任跨國企業分析師 被哈佛教授誇「聰明固執具自信」
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今(15)日傳出低調來台,迎娶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作為中共「紅三代」的他,曾因顯赫家世而備受矚目,但薄熙來因2012年爆發的王立軍事件而遭到調查,薄家也隨之從政壇高峰迅速跌落谷底,而後薄瓜瓜長期滯留海外生活。在學時期,哈佛教授曾誇薄瓜瓜「聰明固執具自信」,過去還有外媒報導,他曾在加拿大知名集團擔任分析師。現年37歲的薄瓜瓜自1998年起赴英國求學,剛開始經由友人介紹,進入貴族寄宿學校學習,2006年時正式進入牛津大學就讀,攻讀哲學、政治、經濟,2010年畢業,其中的哲學獲得一等榮譽獎。薄瓜瓜在牛津留學期間一度因成績不佳休學,並因多次失序行為引發爭議,例如曾對著牛津大學圍欄撒尿,或親吻外國女孩,這些行為傳回中國,讓他留下不良印象。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當薄瓜瓜準備要申請進入哈佛大學時,但牛津大學的導師卻不願意幫他撰寫推薦信。之後薄瓜瓜順利進入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研讀公共政策,2012年碩士畢業。相較於牛津大學,薄瓜瓜在哈佛老師則持相反意見,他表示「根據個人接觸,我認為他是典型的英式學校產物,聰明、固執、有自信」,並透露薄瓜瓜在哈佛讀書時相對認真,還曾協助校方組織訪華活動。薄瓜瓜在英美兩國過著奢華生活,如高檔餐廳、豪車、派對、馬術活動等等,引來不少關注,紐約時報也曾大幅報導。知情人士指出,中共高層對貪腐與奢華有一定的容許,但前提是避免曝光。而薄瓜瓜一連串高調的炫富享樂行為,違背了中共「政二代」低調行事的潛規則,引發許多不滿,紐約時報甚至直言,薄瓜瓜的行為加速了薄家在中共政壇的沒落。根據《環球時報》報導,薄瓜瓜曾在加拿大金融服務商鮑爾集團(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擔任2年半的商業分析師。報導指出,雖然薄熙來家族仍擁有一定影響力,但中國政治專家認為,薄家與外界來往有潛在風險。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和立指出,薄熙來過去曾是習近平的競爭對手,因此鮑爾集團雇用薄瓜瓜讓他十分驚訝。對此,鮑爾集團時任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勒梅(Stéphane Lemay)曾發出聲明透露,薄瓜瓜是透過「實習計畫」加入公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375153/sm-c0769cfbd2bd8fcf9cc73e42b00aa6f6.jpg)
AI機器人繪製肖像畫4200萬元賣出 成首件由人形機器人創作售出藝術品
英國畫廊業者梅勒(Aidan Meller)於2019年與Engineered Arts和牛津大學合作創建了機器人愛達「Ai-Da」,愛達曾在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上議院和創始人論壇上發表演講,不僅如此,愛達還用自己的液壓手創作了名為「AI之神」(A.I. God)的作品,該作品高達2.2公尺,是著名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的肖像畫,原先外界預計售價為18萬美元(新台幣約582萬元),最終則以108萬美元(新台幣約582萬元)的高價售出,震驚了眾人。據《紐約郵報》報導,此次的畫作是愛達的首件藝術創作,愛達用自己的液壓手創作了著名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艾倫圖靈的肖像畫,名為「AI之神」。而愛達其他的藝術作品也曾在聯合國和切爾西工廠等地展出,且愛達還曾在英國首相官邸唐寧街10號、上議院和創始人論壇上發表演講。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說話的愛達表示,「我工作的關鍵價值在於它能夠成為新興技術對話的催化劑」,而該畫作用來致敬先驅艾倫圖靈,其用意為邀請觀眾反思人工智慧和計算如上帝般的特質,同時考慮這些進步背後的道德和社會影響。事實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圖靈就對人工智慧的使用提出了擔憂。著名拍賣行英國倫敦的蘇富比(Sotheby's)於7日在紐約拍賣了這幅畫,此前有27人競標,原先外界預計售價為18萬美元,最終則以108萬美元的高價售出,震驚了眾人。賣出的瞬間,也創造了歷史,因為這件作品成為首幅由人形機器人所繪製並售出的藝術品。對此,拍賣行表示「今天首件人形機器人藝術家的藝術品拍賣價格打破了紀錄,標誌著當代藝術史上的一個時刻,也反映出人工智慧技術與全球藝術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交集。」蘇富比NFT和數位藝術主管布哈納(Michael Bouhanna)6日在《華盛頓郵報》的聲明中則表示「艾達的肖像作品與一系列高端作品共同以各自的方式突破了當今藝術創作的界限,它們共同引發了一場關於我們如何欣賞和體驗21世紀藝術創作,不斷發展的可能性的討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72793/sm-30d5889aaefeed532c444551df2f2adf.jpg)
EBC金融集團聯手牛津大學經濟系舉辦研討會 聚焦氣候與宏觀經濟學
EBC金融集團宣布再次聯手牛津大學經濟系,舉辦2024-2025年「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WERD)網路研討會系列。這是EBC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第一次Hybrid event(線下與線上結合研討會),主題為「經濟成長與氣候韌性的平衡」,同時也是繼今年3月份取得成功之後的第二次合作。 EBC與牛津大學的持續合作是基於先前網路研討會的成功,該會議探討了逃稅對全球和地方經濟的影響,並強調了金融知識在解決複雜經濟問題方面的重要性。 本次研討會將於11月14日,在基督教堂學院麥可·達米特爵士演講廳舉行,將匯聚行業領袖,討論經濟政策和環境可持續性的交叉點。由EBC金融集團贊助的「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氣候與宏觀經濟學」活動推廣,一場關於經濟成長與氣候韌性的平衡的講座和專題研討會。圖/ EBC金融集團提供聚焦氣候與永續經濟 共探機遇金融市場當前充滿不確定性,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日益嚴峻。在當今的經濟情勢下,將金融戰略與氣候經濟結合至關重要。透過贊助合作即將播出的網路研討會,EBC將把重點轉向解決氣候經濟永續成長問題,並與學術小組共同探討宏觀經濟層面如何將金融策略與永續發展相結合,以推動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經濟格局。EBC金融集團(英國)執行長 David Barrett對此表示期待:「我們很高興再次與牛津大學經濟系合作,舉辦「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研討會系列第二期。此次合作體現了我們致力於推動學術研究,並透過宏觀經濟視角應對氣候變遷這一迫切問題。牛津大學經濟系教授Banu Demir Pakel表示:「我們欣然迎來與EBC合作的「經濟學家都做了什麼」研討會。去年,我們邀請到EBC(英國)執行長 David Barrett討論「稅賦經濟學」,體現了金融實踐對學術討論的重要性。 主題的演講。牛津大學經濟學係以促進這樣的專業討論而自豪,我們感謝EBC金融集團的支持,並期待此次研討會大獲成功。」牛津大學經濟系以嚴謹的學術研究和對經濟政策的重大貢獻著稱。本次研討會將協助投資人從學術與金融策略雙視角,洞悉宏觀經濟與永續成長目標的契合點。同時,也為經濟政策如何增強環境韌性與保障全球經濟穩定提供前瞻性視野。投資人亦可從產業領袖的觀點中了解企業和機構實施的可持續成長措施,探索投資機會。拓寬永續發展視野EBC金融集團對此倡議的支持正值全球策略擴張之際。隨著在倫敦、香港、東京、新加坡和雪梨等主要金融中心以及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和印度新興市場的業務不斷增長,EBC致力於為當地市場提供穩健和可持續的金融解決方案,並透過與牛津大學等頂尖學府合作,強化其在金融服務匱乏地區變革的催化作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70435/sm-2507349a3ccc973ec87a4e67b7bb2e86.jpg)
世界大學排名「台大退步20名」 校長陳文章分析1關鍵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10月9日公布「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大學則在排名第172名,比2024年退步20名。台大校長陳文章今(19)日於2024學年第1學期的首次校務會議中,指出台大論文引用數下降,直接影響到排名,但他也表示大學任務是培育人才,排名值得參考讓學校知道有哪方面需要加強。根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行,台灣大學排行第172名,原本從2023年的排名第187名到2024年攀升到第152名,沒想到最新排行又下滑20名。台灣大學在2021年世界大學排行一度幾進前百名,位居第97名,但這也是台灣大學近年最好的成績。台灣大學今日進行2024學年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校長陳文章會議中提到,大學最主要的任務是培育人才,但世界大學排名也是有值得參考和努力的地方。陳文章注意到在THE排名和QS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台大的論文因逐年被引用數下降,成為影響排名下滑的因素之一。針對這個狀況,陳文章表示,校方將推行新的鼓勵方案與措施,讓教師們產出更多高品質的研究論文,並加強重點領域的國際影響力,除了美國和日本,也要更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此外,在台大學生部分,校方不是為了排名,也希望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增加與國外大學雙聯學位合作,強化全英語授課的課程、系所或學程,甚至鼓勵學生到海外實習。在THE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中,除了台灣大學,接下來有排名在第301名至第350名區間的中國醫藥大學,其他入榜的還有亞洲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排名都落在第401名至第500名區間。THE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前10名的大學院校,依序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及美國耶魯大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諾貝爾獎對「人類生活最大貢獻」是哪個?網友一致認同它:翻轉人類的生命
諾貝爾獎的設立,為獎勵前一年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大領域中傑出貢獻者。有網友好奇發文,諾貝爾獎這100多年來,有哪個能實際應用在人類生活中,其中最多人討論的,是1945年青黴素的發現,「抗生素。在抗生素發明之前,西醫根本看不到中醫車尾燈。」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好奇詢問「諾貝爾奬實際使用於人類最猛是哪個?」原PO表示諾貝爾奬已經設立超過一百年,是世界上所有科學家夢寐以求的一個獎,得到了一輩子不愁吃穿。有研究發現,諾貝爾奬得主的研究,實際普及於改善人類社會比例其實非常低,多數都淪於紙上談兵,令原PO不禁好奇「那諾貝爾歷代得主中,實際應用在人類生活中最猛的是哪個?」貼文一出後引起熱議,大部人都點名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研究青黴素做成抗生素」、「雖然我很想推物理相關,但是平心而論是抗生素」、「不是哈伯法製氨就是青黴菌抗生素」、「X光、青黴素」、「抗生素。在抗生素發明之前,西醫根本看不到中醫車尾燈。跟巫術治療一樣」、「我投抗生素一票」、「抗生素呀!翻轉了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此外,也有不少人提及X光及哈伯法製氨、藍光LED等等,「量子力學那幾個。現代科技哪個沒用到量子」、「還有1918年化學獎,用工業方法合成氨」、「藍光LED呀,燈泡、電視、手機都在用」、「哈伯製氨第一吧」、「鋰電池。沒手機玩人類會滅絕」、「哈柏法製氨,農業界的工業革命」、「居理夫人的X光也滿重要的,不輸抗生素。」青黴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1928年英國倫敦大學聖瑪莉醫學院(現屬倫敦帝國學院)細菌學教授弗萊明在實驗室中發現青黴菌具有殺菌作用,1938年由牛津大學的柴恩、弗洛里及希特利(1911-2004)領導的團隊提煉出來。弗萊明因此與柴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台大全球第172、下滑20名 冠軍打破紀錄蟬聯9年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今(9)日公布了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前3名分別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其中英國牛津大學打破排行榜紀錄,已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1。台灣大學為台灣排名最高的大學院校,世界排名在第172,與上一年相比退步了20名。據網站顯示,台灣大學在2023年的世界大學排行中,排名第187,2024年攀升到第152,進步了35名,而2025年再下滑了20名,來到第172。在2021年,台灣大學一度到達了第97名。從所有台灣大學院校來看,世界排名位於台灣大學後面的是中國醫藥大學,排名在301至第350名區間,其他入榜的如亞洲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則落在第401至500名區間。在世界排行榜方面,2025年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學院校,依序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及美國耶魯大學。至於中國的大學院校,世界排名最佳的前3所大學依序是清華大學(第12名)、北京大學(第13名)、復旦大學(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並列第36名)。泰晤士高等教育認為,這代表著中國於全球學術影響力逐漸擴大。泰晤士高等教育指出,此次總計是對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92所大學進行比較,其中澳洲前5名的大學排名都有所下滑,係因名聲和國際視野下降;而有3個新國家進入前200名,分別為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示出高等教育領域的崛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68013/sm-5e06f02fe57de163fb6798c248987f80.jpg)
英第二大半馬賽事再傳悲劇 2018年以來第4度參賽者猝死
本月6日,在英國威爾斯(Wales)首都卡地夫(Cardiff)舉辦多年的長跑賽事「卡地夫半程馬拉松」(Cardiff Half Marathon)中,發生一名選手在跑完21.0975公里的賽程後,卻在抵達終點線時倒地不治的遺憾事件。根據資料,這已經是該項賽事自2018年以來,第4度有跑者因而喪命。綜合英媒報導,卡地夫半馬(Cardiff Half Marathon)主辦單位「Run 4 Wales」發布公告,宣布一名37歲的男性跑者在抵達終點線時因為心臟驟停倒地,經過終點線旁醫療急救小組的緊急處裡後,被送往附近的威爾斯大學醫院,但最終仍宣告不治。「Run 4 Wales」表示,基於對家屬的尊重,不會公布死者身分,並向家屬表示慰問。不過據《BBC》報導,死者是37歲的史蒂芬‧詹金斯(Stephen Jenkins)。他在卡馬森郡(Carmarthen)的安曼福德鎮(Ammanford)長大,後來進入牛津大學地理系,並在畢業後遷居倫敦,在保險公司任職,有一個18個月大,剛開始學說話的女兒。詹金斯的家人表示,他是一個熱愛跑步與自行車的人,並且對橄欖球充滿熱情,家人告訴媒體他是「一個出色的兒子、慈愛的伙伴和出色的父親」。事實上,這並不是卡地夫半程馬拉松賽是第一次傳出悲劇,2018年便有2名分別為32歲及25歲的跑者衝過終點線幾分鐘後因心臟驟停而猝死,2019年也有一名35歲跑者完賽後不幸身亡。主辦方宣稱,「在一連串不幸事件過後,我們正持續努力提升對潛在心臟問題的認識。」「卡地夫半程馬拉松」自2003年起開始舉辦,至今已有21年歷史。根據資料,第一屆賽事僅有約1500名跑者參加。不過因為賽道平坦,沿途風景優美,可欣賞卡地夫城堡、卡地夫灣以及卡地夫天鵝湖等著名景點而廣受跑者喜愛,如今已是英國第二大半程馬拉松賽事。根據主辦單位宣稱,今年的賽事中有超過29000名跑者報名參加,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65324/sm-c1c9d31f497300d0a3f4e840013422ff.jpg)
破除膽固醇迷思!哈佛博士生實測「1個月吃720顆蛋」 驚人結果曝光
許多健身愛好者、健康專家會將雞蛋視為「超級食物」,但由於蛋黃富含膽固醇,不少人也害怕造成心血管問題。近日一名哈佛大學博士生就實測,在1個月內吃下720顆蛋,結果卻發現「壞膽固醇」反而下降了18%。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目前已經擁有牛津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的諾維茨(Nick Norwitz),正在攻讀哈佛大學醫學博士,而他最近分享了一項自己的實驗,要求自己在1個月內吃掉720顆雞蛋,也就是13萬3200毫克的膽固醇,想知道膽固醇指數是否會因此發生變化。為了實驗,諾維茨買了40盒雞蛋。(圖/翻攝自YouTube/Nick Norwitz)實驗進行2周後,諾維茨開始每天攝取60課的碳水化合物,諸如香蕉、藍莓、冷凍櫻桃等水果,沾著夏威夷豆奶油吃;而在這1個月中,他每天必須吃24顆雞蛋,像是炒蛋、蛋捲、水煮蛋等等。最終結果出爐後,他發現自己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竟下降了18%,「儘管我在飲食攝取的膽固醇增加了5倍多,我的壞膽固醇實際上卻降低了」。諾維茨說明,攝取「低碳水飲食」的人,他們體內的壞膽固醇往往容易飆升,是因為身體開始燃燒脂肪獲取能量,而非碳水化合物,若此時吃掉更多碳水,身體已經從中獲得更多能量,體內的壞膽固醇便會下降。報導指出,每顆雞蛋大約含有186毫克膽固醇,其他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包括紅肉和貝類。有些科學家認為,雞蛋不會提高膽固醇,係因膽固醇會與腸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促進釋放腸抑脂素(cholesin),透過血液抵達肝臟後,再與一種名為「GPR146」的受體結合,並向肝臟發出信號,減少產生壞膽固醇,維持體內平衡。對此,就有名觀眾留言分享到,「我67年來幾乎每天都吃雞蛋,無論好壞,都從未放棄過,我的健康狀況非常好,不需要醫生,也不需要藥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65292/sm-edb5714bae46fa79ae0488f61268c9c9.jpg)
美國東岸數港口10月將大罷工!全球供應鏈恐停擺、再度通膨
美國東岸沿線和墨西哥灣眾多港口,10月1日可能會有45000名工人大罷工,導致現在仰賴這些港口的美國企業提前進口貨物、轉運至西岸,甚至不惜用高價的空運運送,就怕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供應鏈中斷並重新引發通膨。據《路透社》報導,罷工將影響36個港口,這些港口處理美國約一半的海運進口。這可能會影響從香蕉到服裝,再到透過貨櫃運輸的汽車等一系列貨物的供應,同時在港口造成長達數週的積壓。物流專家表示,這也可能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而這種增加可能會轉嫁到已經對住房和食品通膨感到沮喪的消費者身上。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6週,本次罷工隨時會爆發。若長時間的罷工,加上波音30000名機械師的持續罷工,已經開始波及該飛機製造商的供應商鏈,可能會在下個月的關鍵時刻對美國就業市場造成影響。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上週估計,如果這兩項勞工行動持續到10月中旬,可能會減少10萬個就業機會的成長。從緬因州到德州港口工人的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工會,和美國海事聯盟雇主團體疑似在薪資問題上陷入僵局。目前的6年合約將於9月30日到期。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所有港口的罷工將會是ILA自1977年以來的首次罷工。白宮表示,它不會像去年西海岸會談期間那樣試圖幫助達成協議,拜登政府官員也表示,總統不會使用聯邦權力來阻止罷工。美國海運聯盟昨天發布聲明表示:「我們依舊準備好隨時進行協商,然而雙方必須先坐上談判桌才能達成協議。但沒有跡象顯示國際碼頭工人協會此時對談判感興趣。」國際碼頭工人協會主席達傑特(Harold Daggett)說,雙方這幾週以來已溝通「數次」仍陷入僵局,因為美國海運聯盟繼續提議「令人難以接受的加薪方案」。因此若下週罷工造成美國「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所有港口全數關閉」,要美國海運聯盟負直接責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牛津2女大生首嚐「頂呱呱炸雞」超震撼! 嗨喊「根本天堂」:以後怎麼面對英國的雞
英國牛津大學2名中文系女學生Liv、Lauren,近日受邀品嘗台灣速食店「頂呱呱」的餐點,諸如呱呱包、地瓜薯條、炸雞和雞脖子,讓2人忍不住大讚好吃,特別是在吃到炸雞後,她們更浮誇感嘆,「我覺得我可以死了」、「我們以後要怎麼面對英國的雞」、「英國的炸雞像是沒味道的燕麥配醋」。據了解,Liv和Lauren在學校的支援下來台精進中文,而她們接受YouTube頻道「不要鬧工作室」邀請,一起品嘗台式炸雞「頂呱呱」。首先,2人先挑戰經典餐點呱呱包,不禁形容其外表像是「蘇格蘭肉餡羊肚」,Liv和Lauren咬下幾口後,便稱讚道「天殺的好吃」、「我從沒吃過米飯包在炸雞皮裡面,這就像是燉飯包在口袋裡」、「根本天堂降臨到你的味蕾上」、「我真心喜歡」。Liv和Lauren大讚呱呱包。(圖/翻攝自YouTube/Stopkiddinstudio)接著,她們吃了地瓜薯條,Liv說自己在台灣最愛的食物就是炸甜地瓜,Lauren則認為吃起來像地瓜球,紛紛直呼「天啊!超好吃」、「我真的愛」、「它們好軟」、「我真的語無倫次了」。Liv說自己在台灣最愛的食物就是炸甜地瓜。(圖/翻攝自YouTube/Stopkiddinstudio)2人吃到炸雞腿時,Liv先是摔下了食物,驚嘆「我覺得我可以死了」,Lauren更稱「為什麼可以這麼多汁?」,2人也不斷說到,「真心不騙」、「我沒想過我這輩子有愛過什麼更勝這支雞腿」、「我們以後要怎麼面對英國的雞,像是沒為到的燕麥配醋」、「英國都很隨便」、「這隻雞的犧牲是很有價值的」。最後,Liv和Lauren還品嘗了雞脖子,也是一邊吃一邊誇讚調味很剛好,食用方式相當有趣。此外,2人提到,她們都是牛津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疫情過後,學校陸續送學生來台灣學中文,那些來過的人反應、回饋都很好,所以學校決定繼續將學生送來台灣,這次包含她們在內,一共有9名學生同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台北」、「我們超愛」。影片一經曝光後,網友們也紛紛留言,「這2位辣妹,真是吃貨,超懂的,看的我都超級餓」、「當你住在英國就明白了,她們的反應很真實」、「呱呱包耶!懂吃」、「第一次看到吃頂呱呱這麼浮誇的,害我也想再去吃一次」、「看這表情,就知道英國只是把食物煮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59594/sm-7fa36a75247afe5e91cb5f0c696b0a31.jpg)
總統府公布大法官被提名人 司法院正副院長張文貞、姚立明
現任大法官15人,其中包括司法院長許宗力、司法院副院長蔡烱燉、大法官許志雄、張瓊文、黃瑞明、詹森林、黃昭元等7人將於今年10月31日任期屆滿。對此,總統府30日召開「113年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介紹記者會」,提名人選有,首位女性司法院長張文貞、司法院副院長姚立明,另外五位大法官分別為何賴傑、陳運財、王碧芳、廖福特、劉靜怡。總統府於今年7月15日核定成立「113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審薦小組將協助總統提名大法官人選。蕭美琴副總統今早主持「113年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介紹記者會」,公布新任大法官被提名人選。蕭美琴指出,5位大法官任期將於今年10月31日屆滿,為了讓大法官任期順利銜接,總統依據憲法增修條文,提名張文貞為大法官並為司法院長,姚立明為大法官並為副院長,並在今日咨請立法院同意。蕭美琴表示,張文貞是首位女性司法院長被提名人,熟悉司法改革,姚立明富有參與憲政改革的經驗,洞悉台灣民主發展脈絡,兩位都有憲法學專長,期待不同世代超越黨派組合,領導推動司法改革,也期許台灣司法不只有國民法官,全體司法官更應該是人民的法官,維護社會公益的信心。蕭美琴說,總統會繼續推動司法改革,因此正副院長人選需要具備持續推動司法改革決心,以及領導司法行政的能力,司法體系應該以價值領導為重要導向,徵詢各界意見審慎思考後,決定提名年輕新銳的國際法律學者張文貞擔任大法官並為院長,跨黨派領袖的姚立明擔任大法官並為副院長。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女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合聘教授、財團法人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經擔任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分組委員,並多次擔任釋憲案之鑑定人,最為指標的案件,例如釋字第 748 號「婚姻平權」法案,其均能秉持學術專業,提供前瞻且宏觀的專家意見。司法院大法官並為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現任財團法人國會觀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德國畢勒佛大學法學博士。姚在德國求學期間,專研憲法理論,曾在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與憲法相關的課程,長達20多年。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發展,撰文剖析時政,對憲政體制、政黨政治及國會運作等有深刻且豐富的論述,也曾擔任立法委員,熟稔政府體制,是跨越不同黨派的政治意見領袖,並擅長運用深入淺出之表述,與社會各界進行溝通。大法官被提名人何賴傑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專精刑事程序法領域之研究,自德國學成歸國後,長期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曾任法律學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及該校主任祕書。另曾擔任司法院刑事訴訟法研修小組委員、刑事訴訟改革成效評估委員會委員,協助政府推動改革,也曾為 112 年憲判字第 14 號法官迴避案,提供專家諮詢意見,尤其關注人權保障,重視法治價值,對於大法官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職能必能有所助益。大法官被提名人陳運財,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長期任教東海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從事刑事訴訟法領域之教學與研究,著作豐碩。在實務參與上,曾擔任大法官釋憲案件及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之鑑定人,參與機關法案草擬、研修工作,提供法學專業意見。尤其具台、日刑事訴訟法比較研究專長,以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協助創建我國「國民法官」制度,將理論化為實證 並發起成立台日刑事法研究學會,積極促進兩國刑事法界學術交流。大法官被提名人王碧芳,現任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兼審判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歷任3審法院法官,長期辦理行政訴訟審判業務。任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期間,所主筆的《菸酒稅法》第 21 條規定違憲爭議釋憲聲請,經司法院作成釋字第 641 號解釋審理關廠工人案,判決影響深遠 任職最高行政法院審判繁雜土地案件,建立多則重要終審法院見解,,也曾擔任大法官書記處處長,熟悉釋憲實務,且銜命推動憲法訴訟法修法,讓台灣之釋憲制度邁入新的里程碑。大法官被提名人廖福特,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長期在中研院以國際人權法及憲法為研究主軸,並於國立台北大學、東吳大學等校教授相關課程。所撰國際人權法著作是台灣本土實踐的重要基礎,也曾參與規劃國際人權條約國內法化之藍圖,並投身「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成立倡議、設置規劃與運作諮詢,對於促進我國人權法制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著力甚深。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長期在台灣大學及中研院從事憲法、資訊、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學之研究與教學,中外文論著均豐,法學專業深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