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
」歲末用燈點亮南國 到四重溪溫泉季賞光影藝術 屏東市變身童話之城
臨近歲末,南國也變得熱鬧起來,像是2024屏東「四重溪溫泉季」已於日前正式開幕,活動將一路持續至2025/3/2。這個結合溫泉與光影藝術的特殊活動,每年吸引百萬名遊客造訪與泡湯,今年四重溪溫泉季以「風域半島・出湯之泉」為主題,推出新「四重」印象:出湯、和解、綻放到湯道,開幕夜更透過壯觀的點燈儀式、震撼的煙火秀與百人踩街的民俗慶典,盛大揭開序幕。四重溪溫泉季開幕當天邀請十鼓擊樂團現場表演。四重溪溫泉公園燈區南園美景。鳥居造型的「和解之門」設計。錯過開幕夜的人也別擔心,今年溫泉季邀請到光影藝術大師王騰崇策展,打造沉浸式的光環境設計,並以4大光影主題帶領旅客穿梭四重溪的過去與未來。「主題一、出湯」:以四重溪的歷史泉源為靈感,運用水霧與柔和的藍綠光影,營造出古老湧泉的氛圍,讓遊客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溫泉發現現場;「主題二、和解」:光影設計融入在地牡丹社事件,以柔和的光線呈現和平共處的願景;「主題三、綻放」:以鮮明的花卉投影和色彩斑斕的光束將夜色點亮,彷彿大自然的繽紛生命在夜晚中綻放;「主題四、湯道」:透過暖色燈光和特製的霧面燈飾,打造出獨特湯泉之路,讓人彷彿行走在溫暖泉水之中。為方便遠道而來的旅客,屏東縣政府今年也特別推出郵輪巴士一日遊服務,從高雄的左營高鐵站可一路直達四重溪溫泉季會場。遊客可在專人帶領下,探訪溫泉村、手作體驗注連繩、了解百年溫泉文化,更可暢遊車城福安宮、看海美術館及牡丹故事館,每週六、日啟動遊程,只要1,088元;若不想趕著當日來回,溫泉季今年也攜手恆春半島的百家旅宿業者推出住宿優惠方案,囊括溫泉酒店、民宿與風格獨特的旅館,部分更配有免費接駁、餐飲折扣等服務。遊客參加四重溪溫泉季消費滿額可兌換紀念御守(左)或刺繡布章回家。除了開幕首週末,快閃推出的溫泉市集將於2025/1/29~2/2限期登場。此外,2024年屏東四重溪溫泉季還結合了「溫泉路跑」與「在地美食」,參加者將於2025/2/15沿著壯麗的199縣道穿越山林,從四重溪溫泉公園出發,途經石門古戰場等知名景點,將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歷史人文串聯成一條充滿驚喜的跑步路線;還有春節期間初一至初五會登場的溫泉市集,將匯聚近30攤南部在地美食與特色手作攤商,現場將有日式和服體驗、手作工藝小物,還有韓式烤鰻魚、日式關東煮、日本童玩遊戲等,為活動增添異國風味。此次四重溪溫泉季也首次與車城福安宮合作推出了聯名御守,活動期間遊客只需消費滿500元,即可兌換紀念御守或刺繡布章、品牌毛巾、蔥寶造型USB等好禮,將四重溪的美好祝福與回憶一起隨身帶回家。「屏東聖誕節」期間於屏東公園推出的飄雪秀備受民眾歡迎。屏東火車站前的童話風主燈「聖誕村」。另外去年吸引超過80萬名民眾參與的「屏東聖誕節」,今年燈區從屏東公園擴擴及周邊商圈與屏東火車站,並以歐風童話為主題首度推出雙主燈,分別為屏東公園的「聖誕童話屋」與屏東火車站「聖誕村」,搭配燈光秀定時展演,讓旅客一出車站就能感受到濃厚的節慶氛圍。到達主場域屏東公園沿途還有燈光藝術可拍照打卡,像永福路及民生路人行道設置5組打卡裝置,民族路至逢甲路的路樹也妝點成金色大道,在公車亭更設計15種不同表情的耶誕老人,主展區內更有18組夢幻燈飾將一路點燈至2025/1/1。活動期間除了有眾人期待的週末限定飄雪秀,還有19米高、結合公園內的自然樹木所打造專屬屏東的「願望樹」;另外每晚6點至10點分別有5區不同型態燈光秀輪番展演,包括屏東火車站前水池的「聖誕村」每15分鐘展演一次;位於屏東公園內的「聖誕童話屋」每30分鐘展演一次、「松鼠公爵城堡」每5分鐘一次、「奇幻夢遊」每10分鐘一次、「恬然入夢」每3分鐘一次;另外12/20至12/22在田徑場前廣場將舉辦「聖誕市集村」,販售特色風格餐飲、異國元素文創品等,歷年「屏東十大伴手禮」獲選商家也將設攤,與民眾共度歡樂的耶誕週末。屏東公園夢幻燈飾之一「松鼠公爵城堡」。
原民立委要求將「總統府建築」列不義遺址 文化部長沒點頭
行政院在今年七月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送立院審查,在野黨則質疑該條例疑似是已經在2022年解編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會)的延伸,似有意讓當年促轉會人馬轉進政府部門,引發關切。但就在朝野爭辯不休的同時,原住民林倩綺則質疑,不論是轉型正義或者不義遺址的討論,原住民族的歷史創傷,似乎都沒有得到民進黨政府應有的正視,她批評,現行不義遺址的定義不僅狹隘,甚至刻意排除早期原住民族遭壓迫的歷史,「這不是檢視歷史應有的加法態度(藉真實歷史累積,讓後人引以為鑑),難以讓台灣實踐真正的轉型正義」。林倩綺指出現行「不義遺址」定義,僅涵蓋1945年後的威權統治,對於更早的殖民壓迫歷史完全排除,要求政府應當重新定義「不義遺址」,將荷蘭、清朝、日本殖民統治及國民政府時期的各種歷史壓迫完整納入,實現真正的轉型正義。她強調,日治時期殖民政權在總督府內決策,甚至在霧社事件中動用毒氣攻擊原住民,釀成大量死亡。然而,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建築)作為日治時期最高統治機構的象徵,卻未被列入「不義遺址」,這樣豈不是選擇性的記憶,刻意塑造片面的歷史視角?不知道是否擔心總統府若被列入「不義遺址」,將再度勾起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功過的論辯、影響台日友好關係,文化部長李遠答詢時僅表示,如果不義遺址條例完成立法,政府會依法律將符合條件的建築物列名不義遺址,至於林倩綺質疑的不義對待原住民事件,每一件都已經被拍為電影,李遠並沒有針對是否將總統府也列入不義遺址做回應。林倩綺在質詢時質疑,民進黨政府是否將台灣遭殖民壓迫的不堪歷史,選擇性遺忘?因為現行「不義遺址」僅涵蓋1945年後的威權統治,對於更早的殖民壓迫歷史完全排除。事實上,台灣原住民族從1624年荷蘭人建立熱蘭遮城以來,就經歷了持續的殖民剝削,包括被課以重稅、強制勞役,還遭到軍事鎮壓。她質問,這些壓迫難道不應該被列入『不義』的範疇?若只選擇紀錄威權時期,是否在淡化外來勢力的殖民壓迫,讓原住民族的歷史創傷被二度遺忘?林倩綺進一步指出,清朝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實施的「開山撫蕃」政策,以及日治時期的「太魯閣戰爭」與「霧社事件」,皆為原住民族長期遭受的壓迫事件。尤其在日治時期,殖民政權在總督府內決策,甚至在霧社事件中動用毒氣攻擊原住民,釀成大量死亡。然而,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作為日治時期最高統治機構的象徵,卻未被列入「不義遺址」,「這樣的選擇性記憶,是否在塑造片面的歷史視角?」。林倩綺委員提出,為避免「不義遺址」的名稱導致社會對立,他主張應考慮更名為「人權事件紀念場域」,並將荷蘭、清朝、日本及國民政府的歷史壓迫納入範疇。因為,「唯有涵蓋所有族群的歷史創傷,才是真正的轉型正義。」她強調,尤其部份曾經發生歷史地點的建築物產權已經為私人所有,應重視私人產權人的立場,避免產權人因遺址標籤遭到不必要的情感傷害。她也再次強調,史觀應該是加法,轉型正義不應是選擇性地紀錄特定時期的創傷,並忽略其他歷史創傷。尤其是加害者絕對不應決定歷史的範疇,不能將轉型正義淪為選擇性的正義,強烈呼籲文化部重新考量「不義遺址」的定義,並再思考名稱,讓歷史回歸真相,更加客觀、全面的方式面對台灣各族群的歷史創傷,實現真正的族群和解。她在質詢最後,並以阿美族語重申:「Ci:ma hakiya ? misawili’ay to Yen-cu-min hatiniay a lafin,a:fas sanay itini kaitiraan no to’as saheto o misawili’ay. (誰才是不義的一方?任何對原住民族的剝奪、不公不義,不分時代、不分時期,皆是不義。)」
牡丹社事件4戰士遺骨回台了! 落葉歸根寄藏南科考古館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3年前向英國愛丁堡大學爭取返還149年前牡丹社事件遭屠殺的4具戰士遺骨,屏東縣牡丹鄉排灣族人5日順利將4顆頭骨帶回台灣,完成台灣史上國際遺骨返還首例。這4顆頭骨6日送抵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寄藏,作形態學研究,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認為,以實際歸還行動反省歷史的不正義,促人類社會更重視原住民族人權。1874年發生的排灣族原住民與日軍開戰的牡丹社事件,日軍將12顆戰死族人頭骨帶回日本,其中4顆頭骨輾轉流落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台大醫學系教授陳耀昌在研究論文時發現,告知官員須迎回這些遺骨。「這是台灣的國際遺骨返還首例。」夷將.拔路兒6日表示,原民會委託學者調查,證實有4顆牡丹社戰士頭骨被保存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立即以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的精神寫信給該校要求返還。校方2022年7月回信同意。原民會尊重部落族人的傳統與意願,10月底陪同屏東縣牡丹鄉長潘壯志與族人,一行19人飛往英國,展開超過1萬公里迎回祖先骨骸任務。此趟任務需有排灣族祭儀,所需的檳榔與豬骨等祭品,卻無法經過機場海關入境,外交部以跨國網購方式寄送檳榔到英國,在當地採買豬骨處理,順利提供祭品,由排灣族巫師張順枝當場完成祈福。4顆頭骨各以紙盒包裝,覆蓋族人衣物,一同放入長盒帶回,5日返台,6日抵達南科考古館。南科考古館主任田詩涵說,南科館是台灣保存最多人骨的博物館,又有研究體質人類的學者,未來4個月將根據頭骨外型作形態學紀錄、分析,包括調查4具骨骸的年齡、疾病與外傷,再根據授權,提供DNA鑑定溯源,不會對外展示。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清朝治理台灣初期,曾對外宣稱台灣番界以東為「化外」,1871年恰有琉球國宮古島一艘船隻擱淺在台灣恆春半島東海岸八瑤灣,因船員誤入高士佛社領地,遭當地原住民殺害,日本認為既然清朝無力管理台灣番界以東領地,以此事為由出兵侵略台灣,才有了「牡丹社事件」,也在當年促使清朝強化對台灣主權控制。
流浪英國150年 4具原住民遺骨要回家了
醫師兼作家陳耀昌在某次的計畫中發現英國愛丁堡大學收藏4具可能和「牡丹社事件」有關的台灣原住民頭骨,原民會透過交涉後獲得愛丁堡大學同意,昨天舉行遺骨返還儀式,也是台灣原住民族社會要求國際返還祖先遺骨的首例。原民會表示,基於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11、12及第31條精神,原住民族有權將遺骨送回原籍,且各國應設法讓原住民族能夠取得國家持有的遺骨,並將其送回原籍;秉持這樣的精神,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2021年11月代表族人致信向愛丁堡大學正式提出返還要求,2022年7月愛丁堡大學透過外交部駐英國台北代表處愛丁堡辦事處,轉達同意返還。夷將‧拔路兒表示,希望遺骨返還的過程以及傳統祭儀的進行,部落族人及社群集體能夠從中得到撫慰,自傷痛與失落中療癒,扭轉殖民遺緒及其複雜歷史對當代的影響,以實際的歸還行動,促成人類社會更重視原住民族的人權。據文獻記載及調查研究,愛丁堡大學所收藏的4具原住民遺骨是1870年代由當時任職於日軍的美籍軍人取得後,交予美籍醫師,後又輾轉交給出身愛丁堡的動物學家,並由他於1887年帶回到故鄉愛丁堡,愛丁堡大學校長William Turner 1907年發表4具遺骨的研究,遺骨也自此停留在愛丁堡大學解剖學科收藏至今。原民會教育文化處副處長Biung Takisvilainan表示,4具遺骨推測是高士佛部落或牡丹部落遺骨機率最大,將於11月6日暫時安置於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候牡丹鄉各部落研商共識後續安置的措施。夷將‧拔路兒強調,原住民族要求返還遺骸的權利是明載於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條文,盼透過遺骸及文物的歸還議題,提醒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尊重並落實原住民族的倫理價值及文化權利。
墓仔埔也敢去1/年訪千座墳 「偵探社」墓地打滾最想找到這位「董仔」
墳墓對台灣人而言充滿禁忌與晦氣,對學者卻是埋藏瑰寶的無價之地,一群歷史愛好者組成「古墓偵探社」,閒暇時在各鄉鎮的公墓中「探險」,意外在信義區發現二戰時期遺留的戰俘古墓,更在屏東找到抗日客家英靈的聯合祀靈牌位,以及牡丹社事件戰死的湘軍墓碑,該社希望古墓都能被保存,別淹沒在開發的浪潮中。6月17日上午,本刊跟隨古墓偵探社社員阿國(化名)抵達鹿港第一公墓,該公墓占地12.8公頃,現已完成遷葬作業,當中7公頃設置為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施,打造成綠能基地與綠能停車場,另外5公頃則將打造為運動公園。「這邊以前大概住有上萬人,他們生活的最後痕跡都消失了。」看著滿是太陽能板的公墓,阿國內心百感交集。他提到,墳墓是人們死後安身的地方,其墓碑最少記載著2代人的歷史,墓葬裝飾更代表著子孫對這位先人的不捨,古墓作為第一手史料,地位極為珍貴,但如今各縣政府都在「與死人爭地」,致力於將墳墓遷葬以做開發用途。228殉難者、日治時期最年輕醫學博士施江南遺骨不知去向,因而以衣冠塜安奉在施家墓園,台灣古墓偵查社還在旁邊發現施家祖母的古墓。(圖/黃威彬攝)為了不讓這些先人淹沒在荒煙蔓草與大時代的潮流中,阿國與多名同好2年前組成「古墓偵探社」,他們得先克服心中恐懼,並戰勝超毒蚊蟲和高聳雜草,在各鄉鎮的公墓中觀察一個又一個「陰宅」,一旦發現古墓便公布在網路上,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台灣記錄下最真實的歷史。一般人恐難以理解他們為何總在墓地「打滾」,對偵探社而言卻是一種使命,他們深受古墓魅力吸引,採訪當天也帶著記者拜訪鹿港長源診所創辦人許讀的家墓,以及228殉難者、日治時期最年輕醫學博士施江南的衣冠塚,還有鹿港「金銀廳」黃家的家墓,每座墓都藏著鹿港開發史或者用鮮血寫就的悲壯,更能感受先人篳路藍縷的不易和偉大。而古墓偵探社以足跡緬懷為國家社會奉獻的每位先人,在這樣的地毯式搜索下也發現不少「驚喜」。他們今年4月在北市信義區福德街巷弄發現二戰時期的戰俘古墓,過去也曾在屏東長治鄉發現1895年「火燒庄戰役」抗日殉難的六堆客家義勇英靈,以及牡丹社事件中來台平亂卻客死異鄉的湘軍墳塚,他們生前都經歷兵馬亂世的摧殘,如今更因各縣市政府的遷葬,恐連死後之處都被剝奪,此現象讓社員十份扼腕,也造成無盡遺憾。第一銀行創辦人之一藍高川(右)對台灣金融體制貢獻甚高,他與辜顯榮(中)、昔日台灣首富林熊徵(左)的合照還曾被收錄在歷史課本。(圖/翻攝維基百科)「像最近屏東才有一個剛拆掉的,那是藍高川、里港藍家的墓。」偵探社成員阿正(化名)表示,藍家為當地望族,靠著製糖成為一方之霸,藍高川則在1910年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祖父蘇雲英等人創立台灣商工銀行,也就是如今的台灣第一銀行,對完善國內金融體制貢獻厥偉,藍高川與辜顯榮、板橋林家成員、昔日台灣首富林熊徵的合照還曾被收錄在歷史課本中,其影響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藍家墓園設置在里港公墓中,偵探社成員多次前往尋找,卻未能確切找到藍高川的墓碑,而藍家墓園近日同樣遭遇遷葬風波而遭「請開」,藍高川的墓碑也恐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果連他們最後存在的證明都被破壞,我們下幾代人又該怎麼記得他們?」阿國表示,過去看到遷葬或是古墓遭毀的消息還會氣憤,但在開發的利益面前,先人是否能長眠顯得不值一提,類似事情層出不窮,社員們只能強迫自己「習慣」,並加快腳步紀錄古墓,期望相關單位能想出文化與經濟共存的方案,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能夠被保存。
公園教的歷史課/日軍攻擊斯卡羅原住民 意外開啟沈葆楨護台人生
億載金城公園是許多造訪台南的觀光客必到景點,又名「二鯤鯓砲台」,是由清廷任命的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以台灣海防欽差大臣的名義來台規劃興建。台南市政府後來也在1975年設置沈葆楨半身銅像,以紀念二鯤鯓砲台建立一百周年。沈葆楨原本追隨湘軍統領曾國藩對抗太平天國,先後任職清朝江西巡撫、船政大臣(監督福州馬尾造船廠),為何會臨危受命擔任台灣海防欽差大臣,開啟他的「護台人生」?原來是與1874年(同治13年)日本攻台的牡丹社事件有關,當時日軍攻擊對象也包括住在恆春半島的「斯卡羅」族原住民。沈葆楨出生在1820年,是清朝同治中興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他在1847年考上進士後,在咸豐年間歷任御史、江西巡撫,曾追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擒獲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等人,1866年(同治五年)升任船政總理大臣,監管福州馬尾造船廠、建造北洋、南洋海軍使用的軍艦,並設立第一個海軍學校「福建船政學堂」,替北洋水師與洋務運動培養不少人才。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發,日軍出兵攻打恆春,清廷查知日本侵略台灣的意圖,緊急派遣船政大臣沈葆楨到台灣籌辦防務。日軍登陸台灣後,與恆春的斯卡羅族原住民激戰,清廷認為事態嚴重,擢升沈葆楨為欽差大臣,兼領台灣海防,可統帥福建總兵、道尹兵力及江蘇、廣東沿海各港口輪船,並有權與日方交涉。沈葆楨隨即提出「聯外交、儲利器、儲人才、通消息」等四項對台政務建議,清廷都予以同意辦理。為紀念沈葆楨對台灣的貢獻,馬前總統2006年曾在台北市長任內,將市政府一樓大廳命名為「沈葆楨廳」,但「沈葆楨廳」的匾額在柯文哲擔任市長後已經取下。(圖/報系資料庫)文化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倪仲俊認為,台灣的「銅像」近年來雖常被「政治」解讀,但銅像其實是供後人探究歷史的索引工具。例如看見億載金城內的沈葆楨銅像,若進一步瞭解,沈葆楨是在何種時代背景下,被清廷派到台灣,以及他在台灣近代化過程扮演的角色,進而對當時的台灣為何有近代化需求的議題感興趣,就可能產生進一步探索,自從清末鴉片戰爭後,台灣被迫面對的國際環境與戰略角色變化,沈葆楨在清末身處大時代下的進退應對,就能讓不會動的雕像,透過耙梳其背後的歷史,而顯示出意義。倪仲俊建議,若要進一步探討沈葆楨銅像與你我的關聯,不妨先瞭解自己與社會、時代的連結為何,進而思考台灣在世界上的位置與角色,他認為「以史為鑑」其實有助於提升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當時面對的是清朝國力衰退、帝國主義崛起,沈葆楨到台灣後,有感於列強對台灣虎視眈眈,他提出的「解方」就是積極推動洋務運動的經驗用在規劃台灣建設;反觀現今的台灣,也仍是在大國博奕下的夾縫努力求生,時代背景雖不同,但面對的大環境考驗卻有相類似之處,自然就會凸顯讀沈葆楨歷史的實用價值,而協助後人盡量做出正確的決定,就是學歷史的目的之一。細屬沈葆楨在台灣推動的建設,包括任內重行規劃台灣的行政區域,設置恆春縣、成立台北府等等,加速台灣各地發展;另外,加強台灣防禦能力,例如興建台南二鯤鯓砲台、恆春縣城牆等;他還同時開發東台灣地區,招撫高山原住民,防止原住民再「出草」漢人。沈葆楨並曾上奏清廷,請求解除關於台灣之各種禁令,獲得朝廷同意,讓漢人大量來台,替開發台灣增加生力軍。沈葆楨在台灣的時間僅一年,雖然不長,但卻打下台灣日後持續發展的基礎,包括用機器開採基隆煤礦,1875年(光緒元年),沈葆楨被派任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離開台灣,改負責督辦南洋水師。五年後在江寧任上病逝。1886年(光緒十一年)台灣正式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也繼續依循沈葆楨任內的基礎繼續建設台灣,讓台灣的發展邁入了另一個新的里程。文化大學歷史系主任倪仲俊認為,古人銅像是耙梳歷史的一種索引,若看到沈葆楨銅像能引起民眾對於台灣史的好奇與興趣,進而研究探索,即能令歷史產生實用意義(圖/報系資料庫、翻攝自文大歷史系臉書)
【屏東發展情報】潘孟安就職5年推動屏東十大建設 奠基擘劃未來發展
屏東縣長潘孟安自103年12月25日就任迄今屆滿5週年,率縣府團隊向縣民報告5年來爭取及完成的「十大建設」,包括高鐵南延、屏東醫療資源增加等,潘孟安強調,這些重大建設都是縣府團隊努力規劃向中央爭取經費而來,縣府不舉新債,還減債108.93億元,「我們不債留子孫,甚至要為子孫籌謀擘劃未來發展」!縣府舉辦潘孟安縣長就職5週年記者會,現場陳列滿滿的獎盃、獎牌、獎狀,都是潘縣長任內帶領縣府團隊合力打拼的「成績單」,特別是在今年舉辦台灣燈會後,屏東聲譽雀起,創造「我屏東、我驕傲!」夯語,並獲得公務人員最高殊榮「傑出貢獻獎團體獎」,團隊士氣達到最高點。潘縣長表示,2019被很多人定位是「屏東年」,這不是突然蹦出來,而是累積了過去4年來的能量及團隊的努力,他常開玩笑團隊都被他「壓榨」,但在壓榨中卻迸出了火花、迸出了成績,未來屏東將秉持3個核心目標繼續打拼:「全人照顧安居大社區升級2.0版」、「再造屏東提升城市光榮感」、「形塑屏東品牌」,屏東前進,也讓所有人前進屏東,相信未來的「屏東年」會更為璀璨。5年前潘縣長就任時,面對大武山寫下「人」字,代表所有的施政都以人為本,但要把「人」照顧好,並非易事。他細數5年來,致力推動的「十大建設」:1、 建置屏東縣便捷交通網:爭取高鐵南延、屏東─仁武─左營的第二條東西向快速道路、潮枋鐵路電氣化、恆春觀光鐵路、國十延伸新威大橋,及規劃設置7大交通轉運站,建置縣內重要路網。2、 打造屏東藝文空間:屏東新地標─勝利星村、縣立總圖書館、復興圖書館、屏東菸葉廠、武德殿、藝術館整建工程、牡丹社事件的再造歷史現場等,並安排演藝廳國際視野表演節目、培植獨立書店。3、 看不到的良心工程:污水下水道工程(屏東市、內埔鄉、潮州、東港、恆春) 核定總經費計147億5,857萬5千元,至108年底管線建設長度已達50,562公里,用戶接管數達6,339戶。4、 縣內水系的整治: 屏東縣境內轄管12條縣管河川、92條縣管區域排水,從104年至108年間一共爭取核定168件計畫,總計核定經費60億6990萬9仟元,辦理河川及區域排水的整治改善長度共計58.8公里。5、 國境之南大變身:新建恆春社福館、恆春地方文化中心、公教宿舍、鵝鑾鼻老人多元照顧中心、游泳池整建,同時爭取公教人員偏遠加給。6、 屏東醫療資源的增能地圖:高榮屏東分院動工、屏東醫院高齡醫學大樓完工、33鄉鎮衛生所全面整修或新建、全國首創行動藥師服務、小琉球新救護船啟航及護理之家完工準備啟用、恆春旅遊醫院新建大樓、恆春基督教醫院新建大樓、高醫團隊進駐南門醫院等。7、 佈建屏東農業世貿:農產品外銷國家除亞洲的日韓外,更遠到加拿大、杜拜等阿拉伯國家,出口量逾9萬8千公噸,總出口值超過53億8千餘萬元。8、 社福與長照:縣府推動從零歲至65歲以上的全人照顧,並在全縣33鄉鎮市建置350處關懷據點,佈建密度達75%;53個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原鄉長者健康促進村落佈建率達98.4%,其中8個原民鄉佈建率達100%,並打造全國第一個友善樂齡社區─西勢村。9、 重大活動打開屏東城市能見度:從台灣燈會、國慶煙火,到台灣設計展,最近屏東聖誕季、四重溪溫泉季人潮爆滿,2020年還有睽違屏東20年的全中運。10、城市改變:全國第一個兒童參與的共融公園設計、台糖工業廢墟變縣民公園、市區頹圯建物的整理、闢建自行車道、劃設第一個縣級風景區「落山風風景區」、推動青年參與(青創聚落、職人町、好貼薪/好夥伴/挺起家三方案)。潘縣長表示,透過這些軟硬體建設或政策,屏東已逐步蛻變,縣府腳步也不斷調整,從對「人」的照顧,進一步提升為打造城市的榮光感,現在屏東人會勇於展露自信,勇敢地講「我來自屏東」、「我屏東我驕傲」!接下來的任期,潘縣長也為屏東下一代構築了宏遠藍圖,包括捷運延伸屏東、爭取屏南快速道路、台9線南迴公路屏東端道路拓寬計畫、高樹及里港的砂石專用道、建置東港造船文物館、擴建枋寮漁港、屏東加工出口區擴建開發第二園區、興建社會住宅、完整建置琉球八七高地成為幸福基地、擴大百年屏東公園基地成為屏東的中央公園等。不僅如此,屏東體育園區第一期棒球場的興建、新建屏東國際級溜冰場、屏東樂活照顧服務園區、鹽埔漁港的休閒既漁業複合港闢建、新建興海漁港、實現還地於民政策、提高自來水供水戶數達18萬8407戶、建置健康產業園區、屏東大博物館計畫(屏東菸葉廠)、全國第一座鐵道文物館在潮州、新建5處社福園區、屏東農業物產館、屏東咖啡園區、可可物產館等,也陸續規劃準備啟動中。潘縣長表示,這些工程均非一蹴可及,但都攸關未來屏東發展,他希望在任內能奠下基礎,「我們很務實地去看待每一個人民的需求,人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安居樂業、有工作、住的安心,縣府會繼續努力」。【屏東縣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