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多樣性
」5萬浣熊大軍「侵擾比利時」恐威脅本土物種 當局警告:已來不及撲殺
浣熊雖然看起來可愛,卻也是物種多樣性的一大威脅。日前,比利時護林員表示,南部山丘已經有超過5萬隻浣熊族群,而牠們作為來自北美洲的雜食性物種,已經嚴重侵害了歐洲本土野生動物,甚至會出現在民宅花園翻垃圾桶。對此,當局無奈回應,任何的撲殺手段都為時已晚,比利時只能學習如何與其共存,並同時保護本土脆弱的動物。根據《法新社》的報導,浣熊原生於北美洲,而由於牠們的敏捷性,在當地還獲得了「垃圾熊貓(Trash Panda)」的臭名,並迅速地向外建立起浣熊族群。據了解,其中一個浣熊族群自1930年代從北美引入德國,當時是作為獵人的皮草來源,但如今已逐漸擴散至比利時;另一個族群則來自法國,由於美國空軍釋放了當作吉祥物的浣熊,才導致了後來的猖獗情形。當地護林員蒂埃利(Thierry Petit)指出,因為浣熊數量過多,他們必須優先處理浣熊族群對黑鸛或灰沙燕構成威脅之處,或者真正能夠保護棲地的地方來減少其數量,並無多餘人力處理關於住宅出現浣熊騷擾的通報。對此,生物學家文西亞內(Vinciane Schockert)提到,官方於2005年左右就開始在下水道發現浣熊的蹤跡,也有不少被路殺的屍體,這也顯示著浣熊族群增長的事實。而瓦隆尼亞環境署長席琳(Celine Tellier)則直言,這種外表討喜的野獸是造成全球物種多樣性退化的5大原因之一。
日月潭雲品大改裝秀「會出聲的植物」 張安平、辜懷如推永續旅遊服務生命
為提升旅客體驗與布局疫後觀光市場,雲品(2748)日月潭雲品溫泉酒店近期完成營運15年來最大改裝。11日舉行重新開幕記者會,雲朗集團董事長辜懷如及執行長張安平一同出席。張安平提倡永續旅遊,在雲品大廳設置了2座巨型生態缸,推廣物種多樣性,讓旅人感受永續無價的旅行,「台泥也好、雲朗雲品也好,服務的不只是人,而是生命!」托斯卡尼風的「雲水」,可270度欣賞日月潭湖畔美景,室內更有如大型溫室,植栽藝術運用了「檸檬樹」與「橄欖樹」概念貫穿整體設計,富濃厚義大利風格。(圖/林榮芳攝)雲品溫泉酒店歷時5個月的大型裝修工程,全新裝潢引進「親生命設計」(Biophilic Design),打造「花染木」、「石倚煙」2款生生不息的巨型生態缸,將生態循環化身為藝術;另外也打造全新「雲水」行政酒廊,特別從義大利托斯卡尼進口手繪餐桌,並且把溫室般進室內,視覺上完美結合義大利和日月潭的自然空間。此次改裝,1~3樓公共區域也做了相當大的空間調整,業者透露改裝成本「以億為單位」。辜懷如介紹雲品最新「雲水」行政酒廊,裝潢設計來自義大利托斯卡尼風,「我們義大利跑得多,看到這(風格)很漂亮,源自於西班牙,15~18世紀,在義大利盛行,一直傳承下來,不只用在建築外觀,也用在杯盤設計上。」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新大廳多了2個巨型生態缸,傳達永續旅遊的理念,左起藝術家周巧其、生物學家李家維、雲朗集團董事長辜懷如、雲品董事長盛治仁。(圖/林榮芳攝)張安平向來對西方文化藝術有獨到見解,他也補充說明,「雲水」的托斯卡尼風有很多東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像是黃檸檬,其實來自亞洲,早期歐洲貴族會將亞洲帶來的檸檬種在大甕裡,春夏秋時放在外面,冬天就搬到溫室過冬,很多家族大院外都有專門種檸檬、橘子樹的地方。張安平也介紹放在大廳的巨型生態缸,想強調生物的多樣性及永續性。他說,大自然創造生命也養育我們,也會回收我們再創造新生命,生命其實都連續在一起的,「台泥也好、雲朗雲品也好,服務的不只是人,服務的是生命」,雲品讓旅人重新找回與大地的連結,這也是雲品推動永續旅遊的重要價值。「花染木」、「石倚煙」巨型生態缸由生物學家、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帶著新銳藝術家周巧其創作展出。其中「石倚煙」是一顆來自印尼淺海的巨型珊瑚礁石,上頭植栽多種苔蘚,而苔蘚能經由電流通過所貼附的生物電阻片,偵測苔被濕度,並讓植物可以自己調控造霧機維持濕度,同時也會導電發出逼逼聲的生物訊號與住客對話,傳達萬物平等的理念。雲品董事長盛治仁也表示,雲品以前一年要買33萬瓶瓶裝水,放在房間,現在推動減碳理念只買1萬瓶,僅供旅客方便攜帶,也不再提供一次性備品,也裝了智慧節能系統,以及設置兒童永續書房、做了碳盤查,同時也添購了廚餘機,做成肥料給附近的小農,再跟小農買種植的食材,成為好的循環,只要想得到的、負擔得起的,都再努力。據統計,去年雲品平均住房率61%,平均房價14,563元,今年第一季平均房價為15,587元。盛治仁指出,目前平日住房率約50%,假日可達70~80%,不以接滿房為目標,維持更細膩的服務水平,力拚維持去年的高房價。雲品日前公告7月合併營收為1.86億元,年增12%,月增23%,累計營收達12.92億元,年增23%。
中國北盤江洞穴發現全新物種 奇異「獨角盲魚」現蹤貴州
全球的洞穴魚類約有1/3分佈在中國,其中有的種類更因為對洞穴生活的高度適應,眼睛和視力幾近退化直至消失,因此也被稱作「盲魚」。不過才剛進入2023年,又有研究人員在貴州盤州市紅果鎮北盤江流域漆黑的洞穴中發現了一種長著「獨角」的盲魚新物種「長角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 longicornus)。綜合英國《太陽報》、《黑魚周cnWATERS》的報導,貴州師範大學周江教授及林業工程師藉著形態學分析以及DNA條碼技術比對,確定這隻長著「獨角」、身長10.4至14.4公分的盲魚是一個全新物種,他們更透過其頭部突出且發達的角狀結構,將其命名為「長角金線䰾」。報導稱,長角金線䰾與角金線䰾同樣分佈於貴州六盤水盤州市,但分別分佈在北盤江和南盤江流域,兩者的頭部均具有角狀結構,但長角金線䰾的角更為發達,且長角金線䰾的體色雪白,眼睛大多退化成一個僅能感光的眼點,甚至有的個體完全喪失了眼球,但牠們的前端有兩根觸鬚可以感知周遭環境。而角金線䰾大多棕黃色有黑斑,也具有完整的眼睛,只是比較小,極少數退化為點狀。從系統發育關係來看,長角金線䰾和同住盤州的鄰居角金線䰾並不是最近的親戚,與雲南東部分佈的透明金線䰾、犀角金線䰾親緣關係反而更為密切。金線䰾屬所有物種均為中國特有,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岩溶地區,即正在創建中的「西南岩溶國家公園」內,物種多樣性非常高,本文共統計了77種,全部為洞穴魚類,為適應演化、基因組學、生物地理等研究方向的熱點生物類群。但它們通常分佈狹窄,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極為苛刻,因此,金線䰾屬整體在2021年初被列入國家2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角金線䰾在發表後也自然被納入保護名錄。
憂中油接氣站傷害大潭藻礁 學者民團投書國際期刊籲搶救
為達到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政策,天然氣將佔能源占比50%,桃園大潭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而大興土木,然而大潭藻礁已確認是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全球最大族群的棲地,為反對三接開發,多位學者將研究投稿至國際期刊,研究顯示沿海開發威脅生態多樣性,珍稀的柴山多杯孔珊瑚恐一去不復返。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今(10)日共同舉行記者會,是針對藻礁議題召開的第117場記者會。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昭倫表示,2018年10月8日在副署長辭職與多位環評委員離席情況下,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案被強行通過,目前正在進行行政訴訟法律案、類公聽會以及推動2022藻礁公投等救濟措施,另外2019年10月投稿至「海洋與淡水域水生生態系保育」(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國際學術期刊,經過一年同儕匿名審查,於2020年的8月以「沿海開發威脅著台灣西北桃園藻礁魚類多樣性最高的海域」為題接受,確認大潭藻礁生態的無可取代性與急迫保育的重要性。東海大學生科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副教授溫國彰指出,大潭藻礁群生態豐富,在對大潭藻礁和觀新藻礁保護區等樣點進行魚類種類、數量及尺寸的比較後,顯示大潭G2和永安皆為物種多樣性最高之處,大潭更記錄到紅肉丫髻鮫、石斑與笛鯛等經濟性魚類。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教授劉少倫說,大潭藻礁的主要建礁海藻-殼狀珊瑚藻的物種多樣性非常豐富,有8成以上的物種為學界尚未描述的新種。根據研究發現,礁體上參與建礁的殼狀珊瑚藻也在潮水愈低的位置生長愈旺盛,顯示殼狀珊瑚藻仍持續的參與大潭藻礁的礁體建構,中油三接的建設影響沿岸水流,除了影響殼狀珊瑚藻的生長建礁,也會弱化大潭藻礁做為當地海洋生物的家,並進而影響當地的漁業資源。
【末日浩劫ing-5】不只亞馬遜!各地火災、融冰及生物滅絕都在進行中!
2019年對全世界來說,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大火的同時,「地球第二顆肺」的剛果盆地也深陷火熱之中,更別說西伯地亞的森林火災、北極圈的融冰都對生存環境造成傷害,而巴西因為開放農藥,也讓5億隻蜜蜂暴斃,多麼可怕的數字!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天氣分析公司「Weather Source」分析8月22日及23日的衛星資料,發現巴西有2127起火災,但非洲安哥拉(Angola)在同樣的48小時內,卻發生6902起,而民主剛果(DR Congo)則有3395起,非洲的火災,卻沒有受到國際太大的關注,因為當地習慣「刀耕火種」,「縱火燒田」是農人為了雨季即將到來,進行整理田地的準備工作,但現在極具爭議,因為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土壤侵蝕、森林砍伐、破壞物種多樣性,但最終將讓農地沙漠化。北極熊也是被地球環境影響的受害者。(圖/flickr)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則發推文表示,6月至今,包含阿拉斯加、格陵蘭和加拿大等北極圈內土地均遭野火肆虐,又以俄羅斯災情最嚴重。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森林大火延燒3個月未見平息,濃煙籠罩範圍比整個歐盟總面積還大。6月和7月的火災,分別釋放5千萬噸和7,900萬噸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加起來約3,600萬輛車排放的廢氣,都造成全球環境的負擔。此外,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表示,全球溫度持續升高,將造成更頻繁且極端的氣候異常並導致海平面上升。像7月在歐洲創下高溫紀錄的熱浪,也襲擊格陵蘭,光8月1日就流失了120億噸的冰。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資料也顯示,若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大約7公尺,將會有許多島嶼沉入海平面。地球上許多農作物、植物都需要蜜蜂授粉才能繁殖生長,非常重要。(圖/pixabay)許多環境的破壞,都來自於人類的行為,生物的滅絕也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顯示,巴西政府在2019年1月開放300種新農藥的使用,造成2月為止,至少有5億隻蜜蜂死亡,光南里約格蘭德(Rio Grande do Sul)就有4億隻蜜蜂死亡,殺蟲劑含有的「芬普尼(fipronil)」是罪魁禍首,目前在許多國家都是禁用的。巴西養蜂協會副主席亞度(Aldo Machado)表示,「所有被毒死的蜜蜂,都預示著人類未來被毒死的風險」,每一個小動作,都會造成蝴蝶效應,人類最終將負最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