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生中心
」 石虎 台灣黑熊 路殺 特生中心 貓頭鷹今年第二起!八卦山脈驚傳石虎遭路殺
彰化縣八卦山脈花壇鄉東外環道今天被民眾發現石虎慘遭路殺,該位民眾將石虎身亡照片上傳社群平台,許多網友看了相當難過、心痛。彰化縣政府農業處獲報後,到場確認是瀕危動物石虎遭路殺,這已是今年彰化縣內第2起的石虎遭路殺事件。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二社」貼出石虎遭路殺的照片指出,今早上班由彰化花壇東外環道前往台中市的路上,發現石虎被路殺,立即與彰縣府農業處聯絡,確認為石虎後屍體已由該處回收。該網友強調,上個月也在同條路上撿了1隻石虎,但當時那隻已經爆頭,只剩身體花色能判斷,因此未通報相關單位,埋在旁邊的土裡。上網搜尋彰化地區很少出現石虎,如今這路段已出現兩次,希望有經過東外環道的用路人,可以幫忙注意石虎,大家一起守護。彰縣府農業處林業暨野生動物保護科表示,今天他們獲報後立即派員前往現場查看,已確認是石虎無誤,並已將石虎交由南投特生中心人員帶回,進一步解剖調查死因。近年來的確有石虎出沒在彰化縣八卦山脈及貓羅溪沿岸一帶,該處已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申請經費,未來將與地方巡守隊合作加強巡查,保護石虎棲息地。
水泥萬獸塚2/貓頭鷹也逃不過!廢棄蓄水池成奪命陷阱 石虎跌入只能等死
台中山區一處廢棄蓄水池被生態愛好者蟲蟲(化名)發現至少13隻動物的屍體,而這並非個案,保育類動物台灣野山羊和石虎都曾被發現跌落廢棄蓄水池中,更有4隻貓頭鷹喪生同個蓄水桶內,倘若沒有被及時發現,只能在水泥空間中受困而亡,蟲蟲建議登山客將樹木或大石頭丟進池內,為動物們留下逃生通道。據了解,台灣山區有許多果園,園主往往會興建蓄水池方便灌溉,但果園荒廢後,多數經營者離開前並不會將蓄水池填平或敲毀,因此成為動物奪命陷阱。這些蓄水池往往以水泥建構而成,由於壁面光滑,動物跌入後無處下腳,動輒1至2公尺的深度讓牠們無法跳躍離開,最終只能在恐懼和飢餓中被曝曬而亡,連珍貴的保育類動物都無法倖免。根據調查,近7年間發生至少6起石虎跌落廢棄蓄水池的案例,當中「最幸運」的石虎被救出時只剩1.7公斤,較正常體重少了將近一半,送往特生中心治療後恢復健康,但多數石虎被發現時往往已無力回天,更有石虎的四肢出現脫皮情況,疑似是試圖逃離卻屢次失敗留下的傷痕,讓救援單位無比心痛。石虎也是廢棄蓄水池的受害者之一,近7年間發生至少6起跌落案件,其中僅1隻被幸運救起,剩下的石虎都成為水泥墳墓的犧牲者。(圖/翻攝石虎保育大使阿虎加油臉書)蟲蟲提到,他前年曾在廢棄蓄水池中發現保育類的台灣野山羊屍體,而該水池內側池壁離地約2公尺,壁面上滿是清晰刮痕,比對羊腳後,確認是擅長跳躍和攀爬的野山羊在臨終前嘗試逃離,仍在一次次的跌落中含恨離世。廢棄蓄水池對動物造成的傷害不僅限於陸域動物,連能飛翔的貓頭鷹都無法逃離魔掌。蟲蟲表示,他曾在一個蓄水桶中發現4隻貓頭鷹屍體,該蓄水桶空間狹小,貓頭鷹往往是為覓食而俯衝進入,卻因無法展翅而難以離開,最終成為犧牲者。為了避免類似悲劇不斷發生,蟲蟲呼籲登山客若在山林間發現這類生態陷阱,可將附近的倒木、大石頭推入水池,堆出一條逃生坡道,好為這些珍貴的生命留下活路。保育類台灣野山羊擅長攀爬和跳躍,但牠跌進蓄水池後照樣無法逃出生天,池壁上更留下讓人心痛的清晰刮痕。(圖/翻攝小鵂鶹生態工作室臉書)至於果園經營者未撤除水池致野生動物誤入而死亡,是否有違法問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私人農作場域原灌溉用蓄水池因久未使用或無人巡視,進而造成野生動物不慎掉落或受困其中,因原建造之設施使用目的係為灌溉農作蓄水之用,而非為獵捕野生動物,因此並未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強調,此類容易造成野生動物受困之設施如排水溝、集水井、靜水池與高聳的擋土牆等,該署已透過運用木(竹)材、棉繩網、石材等簡易的材料,於既有構造物增設生態友善設施,讓不慎落入的野生動物能自行脫困,也呼籲各類廢棄農園果園共同合作搭建人與野生動物友好的橋樑。
石虎現蹤草屯遭路殺 呼籲重視棲息地的問題
南投縣草屯鎮民5日在新豐路1家汽車修配廠附近發現1隻遭路殺石虎,交由石虎保育團隊帶回研究。石虎團隊指出,該遭路殺石虎體重3000多公克,是雄性亞成體,是首度在靠近草屯市中心的郊區發現石虎蹤跡,專家推測是烏溪流域的擴散個體遭路殺,南投縣今年已接獲19起石虎救傷案,呼籲重視石虎棲地問題。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集集特生中心)石虎保育團隊指出,石虎俗稱「山貓」、「豹貓」等,原本廣泛分布在全台低海拔山區,因棲地大量開發、過馬路被車撞死、流浪貓狗競爭等,如今僅在苗栗縣至台南市間山區發現行蹤,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昨首度在南投縣草屯市郊接獲石虎遭路殺個案。發現人說,5日上午10時許他將愛車送往新豐路1家汽車修配廠,走路回家在新豐路旁看見1隻遭路殺的大貓,倒臥紅綠燈號誌下,立即拍照上網詢問「請問是石虎嗎?」眼尖網友看到耳後斑,確定是石虎,他立刻打電話通報石虎保育團隊,不久南投縣農業處就代為送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這是首度在靠近草屯市中心、市郊紀錄到石虎遭路殺個案。」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石虎專家林育秀表示,遭路殺石虎為雄性亞成體,體重3331.5公克,事發地點鄰近貓羅溪支流隘寮溪,且附近多農地,從過往追蹤資料顯示,年輕公石虎拓展領域階段移動距離很遠,該石虎可能是烏溪主流或貓羅溪支流的擴散個體。林育秀指出,至5日止,今年南投縣內石虎救傷案例已達19例,其中草屯鎮、南投市、中寮鄉、名間鄉、集集鎮、竹山鎮共9例遭路殺,其餘犬貓殺3例,2幼獸逃生不及遭火燒死,1例中獸鋏致死,還有失親2幼獸訓練中,1石虎中誘捕籠野放追蹤中,希望大家重視石虎棲地問題,以友善耕種、不放養犬貓、行經石虎出沒路段減速慢行等,留給石虎生活空間。
連44年!天受宮端午靈蛇遲到近一個月 颱風天悄現身令人驚喜
颱風杜蘇芮即將來襲,天受宮廟務人員26日進行防颱工作,赫然發現靈蛇現身。(圖/陳政雄提供)大頭蛇一下子抬頭吐信、一下子又彎腰,很像是向帝爺公「參禮」。(圖/陳政雄提供)南投縣名間鄉天受宮主祀玄天上帝(帝爺公),蛇與龜是帝爺公的部將,創廟起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會有蛇到廟裡,信眾稱為靈蛇,不過牠今年端午未現身,直到26日廟務人員進行防颱工作,赫見牠悄然報到,主委陳政雄又驚又喜,直呼:「遲到總比不到好。」天受宮1979年啟用以來,每年端午節總會有靈蛇造訪,幾乎年年造訪的都是大頭蛇,每次待約3天至10多天,不過今年端午4天連假,廟方與信眾天天引頸企盼,都沒有發現大頭蛇蹤影,原本斷了懸念,26日進行防颱準備,卻發現大頭蛇現身,這次創紀錄、遲到近1個月。陳政雄說,目測該尾大頭蛇體長約200公分,與去年的差不多,大頭蛇被發現後,沿著供桌往上爬,攀上花盆至供品,一下子抬頭吐信、一下子又彎腰,很像是向帝爺公「參禮」,信眾嘖嘖稱奇,再次感受到其靈性。集集特生中心指出,大頭蛇是黃頷蛇科,是低海拔山區常見的樹棲型蛇類,有輕微毒性,被咬頂多紅腫,不須施打血清,春夏是大頭蛇交配季節,可能是避暑或追捕青蛙等食物闖入廟裡,締造美麗的傳說故事,受到信眾愛戴與歡迎,也是美事一樁。
台灣野山羊「微微」超親人卻怕同類 與雄性「長檜」相處2年多生下小寶寶
自幼失怙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野山羊「薇薇」,由於從小被保育員培養長大,牠是親近人卻害怕同類的野山羊,後在訓練下,薇薇已經能順利與同類相處,更在今年春天懷孕,並在上月誕下寶寶「薇寶」。園方觀察,「薇薇」母性相當良好,會隨時注意小羊的動態,也會穩定地站好讓小羊吸奶,「薇寶」正順利慢慢長大。動物園長諶亦聰介紹, 2014年誕生的薇薇,因為失怙被送到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援,保育員接手時薇薇身上還有臍帶,因此保育員成了薇薇的代理爸媽,是特生中心第一隻成功哺育長大的台灣野山羊。園方表示,保育員以野放為目標照顧薇薇,像是希望薇薇學會躲避人類,保育員設計當路人出現要躲藏的野放前訓練橋段,薇薇看見保育員躲進樹叢也跟著動作,卻露出一顆頭好奇地看著路人,經過多次努力,薇薇親近人狀況仍難以改變,只好在2015年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園表示,薇薇這時是一隻非常親近人且害怕與同類相處的野山羊,也因為成長時的環境限制,而不會爬岩壁。為讓牠能恢復野山羊的正常行為,保育員嘗試讓牠回到同類生活圈,逐漸學會野山羊行為並與同類混群,也透過漸進式的爬坡難度場地轉換,讓薇薇學會在陡峭的環境行動。園方表示,薇薇逐漸不再躲避與同類相處,也與雄性野山羊「長檜」住在一起2年多,因人工哺育長大的動物無法順利自然繁殖是常見狀態,保育員漸漸不再期待薇薇懷孕,後來才發現,原來牠在今年春天默默地懷小羊,6月23日誕下薇寶。動物園表示,薇薇身世曲折但令人欣慰,如今牠已能快樂自在地帶小羊生活,保育員這些年來的努力,不僅累積野山羊育幼及野放訓練、異常行為矯正的重要經驗,也為動物園的野山羊族群導入野外新血緣,使野山羊域外族群遺傳多樣性更加永續。
萌樣曝光!石虎兄妹滿4個月 接受野放訓練盼明年重回大自然
石虎「春捲」2020年因車禍被救援,2021年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接手照顧,也安排春捲與另一隻公石虎「阿給」配對,今年3月成功產下龍鳳胎「捲心菜」與「捲心酥」,目前兩隻小石虎已滿4個月大,由特生中心進行演放訓練,最快明年3月就能重回野外生活。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兩隻小石虎5月起就跟著媽媽到戶外探索與學習,也會學媽媽吊掛在藤蔓上休息,每天居高臨下「監視」著路過的保育員。經專家學者會議評估和獸醫檢查健康無虞後,將小石虎送至特生中心進行野放前訓練。石虎兄妹送往特生中心進行野放前訓練,北市動物園保育員揮手祝福。(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據了解,兄妹倆在6月27日接受測量,哥哥「捲心菜」已達2290克,妹妹「捲心酥」2073克,逐步完成野放前訓練後,等到約1歲年齡,體重達到可野放標準並通過各項測試評估後,就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軟野放步驟,盼兩隻小石虎能回到野外生活,並繁衍後代。園方指出,今日是兩隻小石虎4個月大的日子,動物園與共同執行「域外保育合作計畫」的多個夥伴團體,希望集結民眾祝福,讓更多人知道石虎目前的生存困境外,也能為石虎存續盡一份力。
保育類動物遭野狗撲殺 募糧受衝擊浪浪快沒飯吃
遊蕩犬衝擊野生保育動物生態環境的議題浮上檯面,在動保、野保爭論不休下,彰化、台中及新竹等地義務收容流浪犬貓的民間團體發現,長期助糧民眾近日中斷捐糧,詢問原因時還被「已讀不回」,他們看著碗底朝天的斷糧窘境只能心痛疾呼,「不會說話的浪浪不該成動保與野保衝突下的犧牲品」。羅姓義工近來在彰化、南投交界的貓羅溪流域觀察石虎生態,他發現石虎除遭路殺,也面臨犬殺的問題,呼籲政府應在石虎棲地熱區試辦區域性移除遊蕩犬計畫,以保育瀕危的石虎。農委會特生中心也發布訊息指出,2017年迄今已有7隻石虎身亡,其中5隻透過戶外攝影機可看到是遭犬隻圍攻咬死,另2隻身亡的石虎其傷口也有犬隻咬痕。特生中心另根據近年穿山甲救傷案例,從其尾部咬痕發現,該中心近3年來、每年約收到50隻受傷穿山甲救傷案件,其中逾半是被犬隻咬傷。針對遊蕩犬與野生動物間的生存問題,農委會除計畫進行區域性移除試辦專案,也將加強遊蕩犬誘捕和認養,藉由專業團隊針對野性高的野犬進行人道捕捉、收容且不回置。但保育類動物遭犬殺事件發布後,卻加劇動保與野保間的衝突,收容流浪動物多年的董姓義工指出,實際造成野生動物絕種或死亡、傷害,流浪犬只占不到5%,主要問題還是人為破壞棲地、路殺、環境適應不良等。無奈的是,在此社會氛圍下,許多原本願意助糧給流浪動物的民眾轉趨保守,也使得原本募糧就很困難的民間流浪動物收容團體面臨窘境,彰化二水、台中及新竹等地的浪浪之家都面臨斷糧。「浪浪是無辜的!」董姓義工說,影響真的非常大,大家對保育類野生動物比較重視,也不是每個人都對浪浪有愛,在遊蕩犬攻擊保育動物的新聞出來後,募糧受到極大影響,她私訊捐助人,不少人都被已讀不回,期盼政府利用既有經費出面找地,可解決多數遊蕩犬隻的問題。
停止餵食!穿山甲慘遭浪犬咬死 陳屍花蓮鯉魚潭
石虎跟穿山甲都是台灣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但農委會追蹤發現,棲地恐面臨遊蕩犬隻的威脅。花蓮就發生保育類穿山甲陳屍鯉魚潭風景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鯉魚潭管理站獲報並轉報林務局花蓮林管處,經獸醫師解剖,傷口是被狗咬的。當地常可見到貓狗飼料,明顯有心人士餵養,呼籲民眾不要隨意餵食,也可能破壞生態。農委會特生中心本月公布,這3年送到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穿山甲共有50隻,有一半都是被犬隻咬傷,穿山甲在野外生存重要部位尾巴都有明顯咬痕。另該中心自2017年追蹤迄今的21隻石虎,高達1/3都遭犬隻攻擊身亡,引起學界及野生動物保育團體聯署聲援,支持農委會的遊蕩犬移置試辦計畫。花蓮鯉魚潭風景區動植物生態豐富,本月14日傳出園區潭北停車場草皮,被清潔人員發現有隻台灣穿山甲死亡,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獲報,並通知鯉魚潭管理站的環境教育講師協助,由於台灣穿山甲屬特有亞種又是台灣二級珍貴稀有保育動物,同時通報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園區張姓環境教育講師說,穿山甲背部和左腿都有穿刺傷口,原本以為是被獵槍打中,經林務局花蓮林管處獸醫帶回解剖,獸醫告知身上傷口是被狗咬傷,穿山甲鱗片破損,已有蒼蠅在旁飛舞,顯示已死亡多時。鯉魚潭「環潭道路」是民眾休閒散步所在,常發現在路上有犬貓飼料,為此在環潭道路及園區內都設置告示,呼籲民眾不要隨意餵食,避免犬貓傷害在地原生的野生動物,飼主如帶寵物來遊玩也建議上牽繩,勿讓犬隻亂跑、追人。另這些飼料也會改變野生動物的進食行為,破壞生態。
染血山豬財2/不只貓狗!台灣黑熊、石虎都受害 黑面琵鷺還帶獸鋏回家
台灣山區違法獵具氾濫,山豬吊和捕獸夾遍布山野,導致林間多種動物都遭受傷害,除貓狗損傷慘重外,台灣多種珍稀生物同受其害,包括台灣黑熊和石虎都曾是「吊下亡魂」,更有來台過冬的黑面琵鷺遭捕獸鋏攻擊,最終腳帶獸鋏飛回北方的家鄉,畫面曝光後引發社會譁然,動保人士則期望相關單位強勢執法,讓此類殘忍刑具在台灣絕跡。據了解,山豬吊是由金屬材質繩索和續壓式彈簧裝置束綁而成的陷阱,現在已規定不得使用,但仍氾濫於台灣山林之間,該陷阱往往以落葉樹枝或雜草為掩護,動物一旦誤入便會被高高掛起,想要掙脫反被越纏越緊,倘若沒有人為鬆綁,往往得等患處發黑長蛆、潰爛壞死,最終成為白骨後才能「自然脫落」。也因此類獵具在山區「俯拾即是」,導致三腳狗、袋鼠犬(僅剩2條後腿的狗)在野外早已「見怪不怪」,連石虎、黃喉貂和台灣黑熊等珍貴保育類動物都損傷慘重,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近日在臉書表示,花蓮縣卓溪鄉1日又有台灣黑熊誤入陷阱,而這已是從2019年6月至今的第6隻遭吊黑熊,當中還有2隻黑熊不幸喪命。山豬吊威力強大,動物一旦落網便非死即傷,往往要等到患處成為白骨才能脫落,在獵捕山豬時也造成其他生物損傷。(圖/翻攝臉書)根據統計,2019年6月20日台灣黑熊第一次誤中山豬吊而遭通報,在不到4年間已有6隻黑熊落入陷阱,落入陷阱的黑熊往往非死即傷、損傷慘重,當中又以編號「711/568」台灣黑熊經歷最為悲慘。該隻黑熊2020年10月在東卯山下田柿園首度誤入陷阱,被發現時其情緒激動、滿身是傷,嘴巴更因想咬鐵鍊掙脫而滿嘴是血,場面怵目驚心,最終被救回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照護,並在同年底野放於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牠的噩夢並未就此結束。 重返大自然後,該隻黑熊便往桃山部落移動,甚至進入工寮、開冰箱覓食,並在2021年1月再次於竹林中中陷阱受傷,又回到特生中心接受照護,直到2022年4月,「711」換上新編號「568」,為了避免野放再次發生滋擾,專家會議評估後決定「異地野放」,選擇了林相完整、食物充足、遠離農地聚落的南投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這卻沒有改變牠的悲慘命運。回到森林不到一個月,「568」的訊號於武界山區消失,林務局動員尋找,於9日發現其被槍殺掩埋的遺體,2名當地獵人則坦承「568」誤入陷阱後遭殺害,他們為了避免山豬吊被發現才「殺熊滅口」,2人現已遭依法偵辦,但「568」的悲劇僅是無數受害動物中的滄海一粟。獵具的濫用不僅讓森林間的動物受害,連天上飛的鳥兒都難以倖免,有鳥友今年3月在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地區賞鳥時,發現一隻黑面琵鷺右腳被捕獸鋏夾住忍痛飛行,殘忍畫面一度引發譁然,動保人士試圖救援最終無果,只能看著牠將捕獸鋏帶回北方家鄉,動保人士則直呼誤傷事件已多到「忍無可忍」,期望相關單位強勢執法,讓此類殘忍刑具在台灣絕跡。山豬吊和捕獸鋏在台灣山區氾濫設置,連來台過冬的黑面琵鷺都「中招」,愛鳥人士試圖救援無果,只能看著黑面琵鷺帶著刑具「回家」。(圖/詹惠娟提供)南投縣府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2、3年前便已接獲台21線道的情資,所內人員前後也去調查過十多次,並與當地林務局巡山員共同調查,但獵具多放在人煙稀少的獸徑,目前未發現山豬吊和捕獸鋏陷阱,而防治所也會持續找當地里長溝通,向居民宣導動保觀念。防治所強調,違法設置獵具會有1萬5000元到7萬5000元的罰鍰,倘若造成動物重傷或死亡,還要面對2年以下徒刑和200萬元以下罰金,若農民有保護農產品需求,農業主管機關有針對電網的補助,期望能在動物保護和農民生計之間取得平衡。
籲「減少光電板保護黑面琵鷺」被嗆為挺核 藍智庫舉學會調查數據駁斥
國民黨智庫、永續發展基金會昨日質疑,光電板入侵台南魚塭,對黑面琵鷺主要棲地七股造成的生態破壞,台南市政府則發出新聞稿駁斥智庫,堅持「黑面琵鷺棲地沒被破壞,反而吸引更多候鳥。」綠營側翼也跟進批評智庫說謊「為的就是要發展核電」。對此,國民黨智庫今天回應,台南市政府未主動揭露七股主棲地遭破壞,導致黑面琵鷺數量驟減之事實,智庫要提出嚴正抗議,同時也以更詳細具體數據,說明該指控有所本。國民黨智庫指出,質疑光電板影響黑面琵鷺棲息的數據,是來自「黑面琵鷺保育學會(BFSA)」在今年一月所做的「2023黑面琵鷺全球普查」資料。該調查指出,以今年一月黑面琵鷺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黑面琵鷺來台總量減少了184隻,台南七股主棲地總量竟從241隻減少至141隻,大幅減少四成,顯示黑面琵鷺在主棲地數量的確正在大幅減少。台南市政府雖宣稱黑面琵鷺在台南「總體數量增加」的數據,並不能掩蓋七股主棲地數量減少的事實。國民黨智庫今天再提數據,說明台南七股因光電板入侵,確實對黑面琵鷺的棲息地造成影響,各項研究數據也足以佐證,值得國人重視。(圖/國民黨智庫提供)智庫另根據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公布的「2020臺灣鳥類國家報告」指出,雖然近年來黑面琵鷺族群量明顯增加,但威脅並未消失。文中提及,「由於道路開發及太陽能光電場的設立」,造成黑面琵鷺在臺灣西南部的棲地逐漸喪失。智庫說明,該報告是臺灣第一份由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及民間組織共同完成的鳥類生存狀態評估報告,農委會林務局、特生中心、臺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等23個單位共同進行調查。換句話說,太陽能光電場對黑面琵鷺棲地造成的影響與損害,早在2020年的報告就已被提出,既然政府單位都參與調查研究,而且白紙黑字寫在報告中,換言之,南市府指「黑面琵鷺並無減少」有待商榷與討論。智庫同時表示,文藻外語大學助理教授李昱宏表示,台南七股區的頂山是觀賞黑面琵鷺的重要地點,在2019年曾出現過 600多隻黑面琵鷺大群聚的盛況。但是,這兩年來的數量卻是大幅減少,根據現場觀測跟鳥友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的最大群聚數量也僅有100多隻,也顯示出七股主棲地可能遭到破壞,才導致黑面琵鷺移往他處覓食。智庫說,目前台南黑面琵鷺已經逐漸北返,但其主棲地仍持續地受到破壞,光電板在台南七股以及臺灣西南海沿岸的鋪設面積將繼續蔓延,幾乎可預見今年冬天黑面琵鷺的棲地將更為破碎。光電板對於黑面琵鷺在台南七股主棲地的影響,無論是從全球普查結果、具有政府公信力的調查報告,或者現地觀察的實況等三方面來看,光電板的確已經影響到黑面琵鷺主棲地,這是不爭的事實,站在國際保育合作及守護臺灣生物多樣性立場,也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持續關注並珍惜黑面琵鷺在台灣的友善棲地,還給全球瀕危物種應有的生態環境與生存空間。
柳丁哥哥路上遇貓頭鷹路殺 專業5步驟幫助小動物尊嚴上路
馬路上尤其是山野小路常會出現小動物遭到路殺,過去保育類動物石虎經常有這樣的狀況,近日兒童台哥哥「柳丁哥哥」就分享自己在路上,遇到了一隻顯眼的羽毛狀生物遭到路殺,一看原來是貓頭鷹類的領角鴞,原本想就地掩埋,結果專業人士告訴他專業步驟,讓他可以幫助路殺動物被研究死亡原因,未來可降低這樣的狀況再度發生。柳丁哥哥幫助路殺動物可以被研究路殺原因,並提供專業步驟給民眾。(圖/翻攝自柳丁哥哥臉書)柳丁哥哥表示,自己行經林口謝厝坑附近時,看到了一隻領角鴞倒臥路邊,他原本想要就地掩埋,但他告知生態圈友人阿傑老師,被告知可以拍照並記錄當下狀況與環境,把動物大體移到路邊,並將路殺狀況發文到臉書社團「路殺社」,讓生態研究者可以幫忙。而阿傑老師當下也告知柳丁哥哥,可以將大體用袋子小心裝好,並紀錄下發現的時間、地點、Google方位、拍下環境照跟發現大體時的照片,阿傑老師幫忙將這隻落難身亡的領角鴞,送至南投特生中心進行傷勢的研究,以此幫助研究者更了解造成領角鴞死亡的原因,會成為非常重要的資料紀錄。柳丁哥哥也表示,「路殺是令人難過的,但如果你剛好是那個遇到路殺的人,在不趕時間的情況下,幫助這些可憐的小動物一把,讓牠們有尊嚴的離開,相信牠們在天之靈,一定會非常感謝你!」。
柴柴闖世界3/愛狗網紅籲停止野外餵養 「愛牠就帶牠回家」
寵物友善環境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光文近年不斷帶著愛犬「小米」推廣生命教育,深入各校傳遞正確觀念,而他也發現台灣動保圈亂象頻傳,有動保人士打著「TNR」大旗而不斷野外餵養,導致流浪貓犬數量只增不減,也使得其它生物面臨生存危機,郭光文則呼籲「愛牠就帶牠回家」,對貓狗的愛不該成為傷害環境的理由。「政府不敢從源頭管控,只能將所有資源集中在末端,結果就是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郭光文表示,政府近年來大力推行TNR(捕捉、結紮、放回原位),且預算不斷增加,但根據農委會的統計,遊蕩犬隻近年數量「只增不減」,除了TNR難以落實外,自以為有愛心的野外餵養更是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流浪犬貓在野外是頂級捕獵者,對山林間的寶貴生命往往會造成致命傷害。穿山甲、石虎等珍貴動物遭攻擊案因而層出不窮。(圖/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郭光文說,TNR最大的挑戰並非在都市,而是在幅員廣袤的山區,狗貓們在山林間自由來去、難以捕捉,倘若再加上愛爸愛媽的「善心」投餵,野外壽命僅3到5年的毛孩便能「壽比南山」,而牠們身為頂級的捕獵者,對山林間的寶貴生命往往會造成致命傷害。「石虎、穿山甲、鳥和蛇,被浪浪殺死的動物不計其數,不是只有貓狗是生命。」郭光文提到,狩獵是毛孩的本能,並不會因為「吃飽了」而停止,更多的是遵循天性的「好玩」,此類「命案」層出不窮,「愛不是無限上綱,過度保護其中一種物種,那只會導致其他物種滅絕。」 「餵養會導致棄養零壓力,反正整個大環境都會幫忙擦屁股。」郭光文表示,在電影十二夜的影響下,零安樂死上路多年,無責任心的飼主不用擔心在野外「狗無所依」,只要將毛孩丟棄在固定餵食的據點就能拍拍屁股離開,在持續的負面循環下,流浪動物問題也因此更加嚴重。郭光文如今不斷在學校巡迴推廣生命教育,他期盼將來台灣能像德國實施「寵物執照」,飼主在養動物前必須考試並通過認證,並接受政府嚴格追蹤以避免棄養,從源頭開始才能徹底解決毛孩的流浪悲劇,他也呼籲動保人士別再野外餵養,「愛牠就帶牠回家」,對貓狗的愛不該成為傷害環境的理由。網紅犬「小米」近年跟著飼主巡迴推廣生命教育,更盼將來能推動「寵物執照」,每隻寵物更該接受嚴格追蹤避免棄養,從源頭開始解決毛孩的流浪悲劇。(圖/翻攝臉書「Travel of Rice 小米遊記」)
苗栗今年第10起!130線發生石虎路殺 屍體已送特生中心作研究
苗栗縣道130線苑裡鎮路段,20日晚間發生一起石虎路殺事件,這是苗栗今年第10起石虎路殺,目前石虎的屍體已送往特生中心作為研究使用。苗縣府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昨天晚上獲報前往處理,根據了解,該隻石虎為公石虎,重約3520公克,出生不到1年時間,雖然現場發現時還有意識,但傷勢嚴重。經過檢查發現,其脊椎斷裂導致下半身癱瘓,且橫隔膜破裂,嚴重內出血,獸醫師評估後,確認已經完全無法救治而執行安樂死,目前已將死亡石虎送往特生中心作為研究使用。
連警察杯杯都融化!野狗看見「牠」狂吠 查看後竟是保育動物穿山甲
南投縣信義鄉廖姓女子3日晚間7時許,聽見家門外有野狗吠叫,她察覺異狀後出門查看,發現一群野狗正追逐某種動物,她立刻野狗趕走,發現險遭攻擊的竟是保育類動物「穿山甲」,立即打電話通報警方,穿山甲也被帶回派出所安置,穿山甲的模樣讓警方也融化,直呼「好可愛」。廖女表示,3日晚間聽見家門外有野狗狂吠,探頭察看後,發現野狗包圍著穿山甲,吠叫外還有上前撲咬動作,令穿山甲害怕的蜷縮成團,所幸女子即時發現,將牠交由警方帶回照顧。而穿山甲回到派出所後,疑似放下心防,安心地在警局內熟睡,可愛模樣令警方融化。南投縣信義鄉3日晚間發現被野狗圍剿的穿山甲,交由警方照護後,可愛模樣令警方直呼「好可愛」。(圖∕警方提供)因擔心穿山甲可能有受傷,警方於隔日開車將穿山甲送至集集特有生物研究中心,並交由專業醫生檢查,所幸牠僅是受到驚嚇,並無其他外傷,健康狀況良好,後續將由特生中心照顧,並擇期野放山林。特生中心表示,穿山甲活動領域和人類多有重疊,因全身大部分覆蓋暗褐色,有著半透明狀的鱗甲,主要棲息在低海拔丘陵地區,且動作遲緩、個性羞怯,今年已陸續接獲數十起穿山甲遭野狗攻擊救護案件,山區民眾可以應多注意。信義分局分局長洪秋賢提醒民眾,若拾獲穿山甲,應通報地方政府處理,不可擅自飼養、販賣,以免觸法,穿山甲屬「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的保育類動物,任何從野外捕獵的商業用途均被禁止。
習性特殊珍稀蛇種瀕危 金絲蛇常遭路殺成輪下冤魂
台灣特有蛇種除了多數人耳熟能詳的黑眉錦蛇、臭青公、雨傘節、赤尾青竹絲和龜殼花外,棲息地分佈於台北陽明山、宜蘭山區到新北市石碇區域的「金絲蛇」(又稱台北遊蛇、金絲腹鏈蛇)更是珍稀罕見,更是台灣一級保育動物類中的蛇種,如今行政院農委會特別發起保育行動,因為金絲蛇就快要瀕臨絕種了!金絲蛇體型小。(圖/特生中心提供)位處亞熱帶的台灣,由於氣候溫暖潮溼且地型多變,高山林立的環境成了不少動物生存的棲地,光是蛇類就有超過50種以上,其中不乏行蹤隱蔽、習性特殊的珍稀蛇種,像是全身閃著金色帶狀花紋的金絲蛇,就因為牠美麗的外表,與赤腹松柏根、高砂蛇、紅竹蛇並列「台灣四大美蛇」之一。「金絲蛇」屬有鱗目黃頷蛇科,大部分棲息地在北部,但也曾在中部溪頭發現過,從1931年日籍學者在台北山區發現和命名後,相隔超過50年才再次在陽明山地區被國人發現和記錄,接下來的10年也僅出現零星個位數記錄,直到約20年前,國內學者意外於桃園山區的北橫公路發現新的族群分布後,才開始有相較穩定的記錄,但仍極為稀少,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在1989年公告實施時,就將金絲蛇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2008年名錄修訂時,更直接將牠提升為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現為唯一的一級保育類蛇種。金絲蛇目前的正式記錄也只有110筆,其中有高達8成都是「死亡記錄」,且幾乎集中在桃園和新竹山區道路,由於金絲蛇最重要的棲息地在北橫公路沿線森林,正好是北部民眾重要的旅遊地點之一,假日人來人往的車流量,經常造成許多動物因車輛撞擊或輾壓而死亡,加上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在穿越道路過程特別容易被路殺,這也是為何金絲蛇已知記錄中,高達8成都是被路殺死亡的緣故。像是在2011年,成功大學生組團前往北橫尋找,結果發現5條已死「金絲蛇」,幾乎都是慘死於過往車輛輪下,因為人類對蛇的不了解,加上不由自主心生恐懼,有些車輛甚至是故意輾壓牠們,原因就是「避免毒蛇日後傷人」、「這樣牠們才不會去害人」。特生中心建置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小心動物警示牌,以及水泥護坡設置多個可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減緩「路殺」威脅。(圖/特生中心提供)其實金絲蛇是一種溫馴美麗的小蛇,不過在生存和繁衍的挑戰,就是遭遇山區開發、道路鋪設和道路車輛輾斃狀況,尤其是懷孕雌蛇生殖前的道路死亡率,直接為金絲蛇的繁衍帶來重創,過往就有保育人士求政府重視保育物種與觀光開發的問題。為了保護這些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許多單位和學者合作,擬定了金絲蛇、石虎、水獺等多種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保育行動計畫書,更建置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小心動物警示牌,以及在路旁水泥護坡設置多個可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藉此減少動物上到路面的機會,以及降低動物停留路面的時間,來減緩「路殺」對金絲蛇生存的威脅。除此之外,若國人於登山郊遊時偶遇此一絕美珍稀蛇類,能用隨身的智慧型手機拍下照片,並將之上傳登錄到特生中心的「臺灣爬行類回報」資料庫,協助研究團隊建置和追蹤此種蛇類之分布現況,即使發現此蛇時已被路殺或其他原因導致死亡,依然是一筆很重要且有價值的資訊,可以將之登錄到特生中心的「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資料庫,供研究團隊與相關單位合作研擬出改善方法。
台灣黑熊野放回山林1個月就遭殺害埋屍 2獵人落網涉非法獵捕3萬交保
編號568號台灣黑熊日前因誤觸陷阱而被林務局救援,但林務局4月12日將台灣黑熊野放回山林,本月6日便失去其音訊,9日在南投縣發現其遭掩埋的遺體,此消息讓動保界憤怒不已,南投檢警追查後鎖定田姓、馬姓男子涉有重嫌將2人逮捕,檢察官訊後諭知各以3萬元交保。據了解,該黑熊身世坎坷,曾多次誤入陷阱,牠去年1月又被發現誤入陷阱而受傷,東勢處立即啟動救援工作,並送至特生中心醫療照護,而牠在1年多的照護後恢復健康,上月12日被野放回南投縣信義鄉丹大事業區第181林班地,其脖子上還掛有衛星項圈。但本月6日,568號黑熊失去音訊,9日在南投縣仁愛鄉武界產業道路投71線11.2公里處找到其遺體,遺體更遭到掩埋,脖子上配戴的衛星頸圈也被拆除,屍體上還有明顯外傷,林務局向保7總隊第6大隊及南投縣警局仁愛分局報案,隨即由南投地檢署檢察官鄭文正指揮偵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解剖後發現,黑熊左右肩胛附近各有1處疑似槍傷彈孔,且槍傷路徑為左肩進入造成較小孔洞,貫穿胸腔後,由右肩出去造成較大孔洞,黑熊頭骨碎裂,且顱內發現金屬碎片,疑似槍傷或其他兇器所致。警方查獲被告田姓、馬姓男子涉有殺害黑熊重嫌,並扣得疑似自製獵槍1支、鉛彈、手機等物品;檢察官訊後,認為被告2人涉嫌非法獵捕、宰殺保育類動物及破壞衛星頸圈等犯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毀損等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但無羈押必要,各以3萬元交保。
日月潭連2月驚見石虎遺體 「體型瘦弱」受困水溝恐遭毒死
日月潭茶改場茶園昨日驚見石虎遺體,有民眾發現一隻成年母石虎陳屍水溝內,其體態瘦弱、無明顯外傷,集集特生中心研判,該石虎死因並非遭到路殺,恐是因體弱而掉進水溝受困,或是誤食毒物死亡,確切死因則仍待釐清。據了解,石虎常出現在苗栗、南投集集和中寮等地,日月潭地區也常見石虎出沒,上月才有亞成公石虎在省道台21線遭路殺,上月又有民眾在茶改場茶園發現石虎遺體。特生中心表示,該隻石虎被發現時已腐敗長蛆,經X光檢查後確認骨骼正常,研判應非路殺,但其體態瘦弱,不排除是競爭力不足導致無法取得足夠食源,因體弱掉進水溝受困,或誤食毒物死亡,經再進行胃部毒物檢驗以釐清死亡原因。
海蟾蜍襲台1/巨型外來種毒物現蹤草屯 居民:狗一舔就死
外來種「海蟾蜍」因體型碩大、個性溫馴,長年來是爬蟲類玩家的愛寵,但牠飽含毒性,成年體在台灣幾乎沒有天敵,農委會2016年就禁止輸入該物種,南投草屯卻在今年11月初驚爆海蟾蜍大軍現蹤野外,目前更恐已出現「下一代」,還疑似有狗兒舔舐之後暴斃身亡,當地居民懷疑是不肖人士放生釀禍,專家則憂心忡忡,正積極移除並持續研擬對策。據了解,海蟾蜍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過去被當成防治害蟲的天敵而引入世界各地,但牠們食量驚人,可說「張嘴不留活口」,耳後還內藏毒腺,遭攻擊就會噴發毒液,甚至導致掠食者吃下牠們後身亡,連鱷魚都會被毒死,在澳洲、日本、菲律賓等地都已造成嚴重生態危害,更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而2016年6月後,農委會就不允許海蟾蜍輸入國內,但今年11月初,兩棲類保育志工卻在南投草屯一處菜園發現其身影,經確認是海蟾蜍後,林務局立刻請蛙類專家楊懿如教授團隊、特生中心和林管處動員移除逾200隻,但嚴重事態讓專業團隊憂心忡忡。本刊調查,前年9月就有民眾在臉書貼出海蟾蜍的照片,當作沒看過的稀有物種上網詢問,但那時沒有引發大眾關注,而去年9月、10月間,也有民眾在草屯發現被路殺的海蟾蜍遺體,就此推斷,海蟾蜍已在台灣野外現蹤約2年,如今更疑似出現「新生代」。「有發現今年出生的幼體,比較擔心野外有繁殖。」楊懿如表示,海蟾蜍一旦長到15公分以上,在台灣的天敵就「幾乎只剩人」,而在全面清查過程中,有發現5公分以下的海蟾蜍,無法確認是有人刻意「丟小隻的」,還是牠們已有下一代出現。當地居民更指證歷歷,指去年就有貓狗因玩弄舔舐海蟾蜍而中毒,甚至有毛孩喪命。草屯林小姐說,自家狗兒去年散步時撿了一隻蟾蜍回來舔,她發現有異時,狗兒已口吐白沫,急救後宣告不治,醫生鑑定確認是中毒,但當時對此物種知識不足,今年看到照片後回想,才驚覺愛寵是死在超毒外來種的手中。林小姐飼養的狗兒去年舔舐疑似海蟾蜍的物種,最終口吐白沫、中毒身亡。(圖/張文玠攝、讀者提供,CTWANT合成)居民懷疑如今的海蟾蜍亂象是放生所致,楊懿如則說,現有資料無法推斷海蟾蜍跑到野外的原因,不排除棄養、放生或是寵物逃逸的可能,明年的繁殖期將是關鍵,一對海蟾蜍可產8000顆到1萬顆卵,但只有0.5%能孵化,又僅有10隻左右能長到成體,將來可能會用陷阱圍堵,做最精準的捕捉。楊懿如表示,如民眾發現海蟾蜍蹤跡,可戴手套捕捉後將牠們送到收容點,由特生中心接手照顧,也可通知志工來接收,如不方便親自捕捉,可利用臉書向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社團通報發現日期和鄉鎮,或用1999通知地方政府,將會有專業團隊前往確認,但在網路上請避免留下確切位置,避免有心玩家前往捕捉。「這不是海蟾蜍的錯,牠們只是被帶到錯誤的地方。」楊懿如也呼籲,即使是外來種,但仍是不該被虐待的生命,牠們的動物權也同樣需要被保護,希望海蟾蜍飼主善盡照顧責任、不要野放,避免對台灣生態造成傷害。海蟾蜍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農委會不敢大意,製作海報呼籲大眾協尋通報。(圖/農委會提供)
海蟾蜍襲台2/摸到會中毒比鬼恐怖 大叔特攻團深入墓仔埔「1天抓13隻」
「世界百大入侵種」海蟾蜍上月初在南投草屯野外現蹤,該物種在台灣可說沒有天敵,當地居民提心吊膽,害怕生態面臨嚴重浩劫,當地人士黃明賜因而帶領「鱸鰻特攻隊」參與移除,幾乎每晚都在菜園、農田甚至墳墓區奔走,曾1天就抓13隻,即使中毒也不怕,只盼早日還給本土動植物安寧家園。11月24日晚間8時許,本刊在黃明賜的帶領下到達草屯民宅旁,只見「鱸鰻特攻隊」拿著手電筒四處尋找,不到20分鐘便順著叫聲和糞便找到海蟾蜍蹤影,海蟾蜍感覺到危險試圖逃跑,所幸埋伏在側的隊員眼明手快,將牠一把抓住並裝進米袋內順利移除。「鱸鰻特攻隊」深夜還在草叢和各種縫隙中積極尋找海蟾蜍,有時忘了戴手套,得緊急洗手避免中毒。(圖/張文玠攝)而當晚收穫不只於此,「鱸鰻特攻隊」民宅捕抓到2隻後,又接受當地居民的請託到附近菜圃巡邏,果然一到就看見體型碩大的海蟾蜍正在尋覓獵物,附近民眾聽聞動靜還來加油打氣,黃明賜等人便在鄉民的感激聲中,再度「打包」3隻成功。原以為特攻隊會就此「滿載而歸」,但黃明賜研判海蟾蜍恐於人煙稀少的區域繼續肆虐,他們稍作休息後,晚間10時許又挺身進入公墓尋找「漏網之蟾」,當天時序已入深秋,一踏進墳場便能明顯感覺到氣溫驟降,且該區光源稀微,只能靠著橘紅月色和頭燈亮光勉強照明。在視線不清的情況下,任何一陣呼嘯而過的風聲都讓人不寒而慄,記者謹慎落腳以避免打擾「先人」安眠時,黃明賜等人無視周遭的陰森氣息,於草叢中跳躍穿梭,還不時翻動廢棄棺材和木板,就怕錯過任何可能,這種「大無畏」精神也讓他們當天共移除了13隻海蟾蜍。「鬼沒有什麼可怕的,如果有小朋友摸到海蟾蜍中毒才叫恐怖。」黃明賜說,海蟾蜍的毒性和危害眾所周知,還曾有狗兒誤舔而中毒身亡,他自己曾在抓捕後沒洗手就吃東西,導致連續2天上吐下瀉,痛苦虛脫的幾乎不成人形,倘若是孩童受害,後果更將不堪設想。「鱸鰻特攻隊」曾1天就捕獲13隻海蟾蜍,至今已上交逾40隻給特生中心。(圖/張文玠攝)「為了移除這個,隊員家裡都鬧革命了,」黃明賜苦笑表示,「鱸鰻特攻隊」長年來致力於外來種移除,在海蟾蜍入侵草屯後,隊員便自願放棄陪伴妻小的時間,下班後在農田、菜園和公墓區亂竄到凌晨,隔天早上還是一樣要上班,即使家人難以諒解,「但該做的事情還是得做」,目前已上交特生中心逾40隻,隊員們只期盼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台灣,早日還給本土動植物安寧家園。
海蟾蜍襲台3/每天走140個足球場 專家徒步巡邏到深夜只為監控牠
外來物種「海蟾蜍」體型碩大、食量驚人,身體內還暗藏致命毒液,被列為全球百大入侵種,在世界各地均惡名昭彰,卻於上月在南投草屯現蹤,生態專家們如臨大敵,特生中心更每天都徒步巡邏到深夜,只為確切掌握其分布狀況,希望能將海蟾蜍控制在草屯境內,讓牠們盡快在野外匿跡。11月24日晚間5時許,當多數民眾結束一天工作,準備回家享用豐盛晚餐時,特生中心人員林湧倫卻還有硬仗要打,只見他帶領林務局人員重裝上陣,穿戴頭燈、雨鞋後深入野外,在草叢、田間和水溝中仔細探索,開啟漫長而艱辛的調查之路。林務局人員加入海蟾蜍移除計畫,他們穿戴頭燈、雨鞋深入野外。(圖/張文玠攝)「這其實成就感很低,卻『一定要做』。」林湧倫說,海蟾蜍原先是用來清除甘蔗上的害蟲,日據時期就曾有人試圖引入,所幸當時並未釀成災禍,也因歷史上僅3筆紀錄,國內對海蟾蜍「瞭解甚少」,包括在台灣是否冬眠和其他習性都難以掌握,首要調查的就是分布範圍,這工作則只能靠人力一步一腳印完成。林湧倫解釋,目前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率領志工團隊在重災區御史里負責移除工作,特生中心則針對既有族群往外擴展2到3公里搜索,確定「哪裡有、哪裡沒有」才能做出最精確的判斷。也因此,特生中心在草屯畫出數百個方格,每個方格的面積約0.4平方公里,他們兵分多路巡視,每天約調查1平方公里,相當於140個足球場面積,幾乎都要忙到晚上9點才能收工,更曾一路巡邏到12點,隔日早上則繼續上班。在專家和志工努力下,至今已移除逾200隻海蟾蜍,有上百隻在特生中心收容並進行學術研究,副研究員林春富也從牠們的排遺發現大量原生種生物,包括盲蛇、溪蟹、蜥蜴和蛙類等小動物,甚至有貓狗飼料和廚餘,研判牠們是為了捕捉小蟲而將廚餘吃下肚,證明海蟾蜍食性雜、環境耐受能力強,體內毒性甚至會導致掠食者死亡,一旦在台灣野外生根,其後果將難以想像。海蟾蜍喜歡在有水的地方生活,移除人員不敢大意,仔細審視水溝水池內的生物,就怕有任何錯漏。(圖/張文玠攝)林湧倫說,海蟾蜍在野外蔓延恐與寵物市場脫離不了關係,牠們繁殖力驚人,每對一次可生下上萬顆卵,且「1年可以生2次」,倘若在野外的族群就是目前已掌握到的群體,就有可能在一年內進行防堵,呼籲民眾發現海蟾蜍後通報特生中心或地方政府,勿私自飼養造成對生態無法抹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