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研究員
」 陳建仁 國衛院 台灣 特聘研究員 中研院台青西進2/陸方積極邀請參訪 教授建議:親身觀察、自主判斷
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台辦海峽兩岸交流中心與台灣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交流融合月」,邀請兩岸青年前往共聚交流,活動涵蓋經濟、文化、體育等多元領域與內容,其中亮點包括深台青年就業創業交流分享會、創業成果市集。但其實近來台灣青年到深圳發展,已不限於創業或就業,也有台灣的學霸前往當地的國家級研究中心擔任從事科學研究。深圳灣實驗室的特聘研究員蔡羽軒今38歲,他是別人口中的學霸,只花了2年就讀完高中、用3年從台大畢業,曾任中研院生化所助理,獲得瑞士與德國大學的獎學金前往深造,先後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接著在英國進行博士後研究,也獲得英國大學的終身教職,而他最後選擇到深圳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化學生物學、化學合成、藥物開發、基因編輯與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其中專注於蛋白質功能調控,並將其應用於癌症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深圳灣實驗室是廣東省深圳市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專注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蔡羽軒說,當年他透過一位到深圳開會的英國同事,得知這個新的實驗室正在招募研究人員,便在2020年提出申請,來到深圳灣實驗室分子生理學研究所展開研究。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連勝武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龍明彪參觀在深台青創業市集,聽台灣青年介紹自己在深圳開發的各項產品。(圖/甯其遠)「剛來的時候這個園區外面還沒這麼方便,門口只有一家雜貨店,而且是那種鄉下傳統的『柑仔店』,不過研究環境很好,儀器設備都很先進。」蔡羽軒指出,他從2015年開始在英國獨立做研究,但學校對於新研究的經費投注有限,然而到了深圳發現當地政府政策卻很支持,最重要的還有研究生的人力支持,讓他能有人力進行研究。蔡羽軒說,雖然在高中時期可能有點盲目地選擇了化學,不過,現在他工作時,大部分的時候是開心的,而且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未來如果做的研究結果能轉化成藥物,能上市造福病患當然更好,但至少現今很享受在深圳做研究的生活。他感嘆說,常有人問他會不會回到台灣做研究,但在台灣進行學術研究最大的障礙就是「找不到助理」,現在台灣年輕學子寧可早點到台積電上班,也不願花三、四年唸博士從事學術研究,所以他選擇到深圳圓夢。天狼芯首席執行官曾健忠說,他從不考慮從台積電等公司挖角,因為「怎麼挖來的、就會怎麼失去」,寧可自己培養人才。(圖/甯其遠攝)台積電現在儼然是台灣的產業象徵,是不少青年嚮往的工作,天狼芯創辦人、首席執行官(執行長)曾健忠原本是台積電工程師。他說,工程師總覺得自己很厲害,不輸給施振榮、張忠謀、曾興誠這些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開創者,但台灣半導體的草創時期已過,讓人有時不我予的感受;他認為,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後一個能大規模的發展半導體的國家,又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因此他辭去工作,與幾位同事一起到中國大陸創立晶片公司,主要研發第三代半導體,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輸給那些大企業家,目前已獲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深圳市居民多為外來人口,因此餐廳風格多樣,各地的食物都吃得到,城市綠化率為45%,設有超過百座公園,植被覆蓋率高,物價與台北市差不多。一位帶領學生在兩岸融合月到深圳參訪的教授說,其實深圳每年都會邀請台灣的學生前往參訪,另外還有提供各地青年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其中也包括台灣青年學生,實習期間還會提供生活津貼。但這位教授坦言,近年來社會氛圍下,他所接獨到的學生加入參訪團的意願不高,他認為什麼事應該都要眼見為憑,建議台灣的青年、學生可以找機會親自到大陸看看,多方探索後再由自己做判斷,不要輕信任何一方的宣傳,別被單方面「洗腦」,才是成熟民主社會公民應該有的態度。
疫情遺毒3/婦人確診後突發心肌梗塞! 醫:肺栓塞更需注意「死亡率逾5成」
54歲江小姐因長期胸悶不適就醫,接受心導管檢查顯示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於是動手術打通並置放冠狀動脈支架,出院後江小姐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家自行快篩後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江小姐原先不以為意,然而卻在數日後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等症狀,至急診就醫後,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於是由心臟內科團隊緊急安排介入性心導管治療,最後撿回一命。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吳靜如表示,新冠病毒除了影響呼吸道之外,心臟及血管也是病毒的攻擊目標之一,因此感染新冠肺炎可能造成心肌炎、血栓導致心肌梗塞、肺栓塞、腦中風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表示,不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肺栓塞的風險比腦中風與心肌梗塞都高出許多,根據國內外發表數據,新冠疫情3年來,肺栓塞患者比之前增加3成以上。徐中和表示,肺栓塞是繼心肌梗塞、腦中風之後,排名第三高的心血管疾病死因。「急性肺栓塞是指血塊將輸血血液到肺部的血管塞住,肺動脈遭到血塊堵塞後,血液很難從心臟順利的打入肺臟,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缺氧的現象,死亡率超過50%,甚至高於心肌梗塞。」「根據美國醫界研究報告顯示,約3成肺栓塞病人因為沒有被正確診斷或未經治療而死亡,其中高齡長者、長期臥床、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肥胖、抽煙、罹癌、心肺或是腎臟疾病等人,都屬於肺栓塞的高風險族群。」中研院發現新冠病毒會活化血小板,因而引發過多的嗜中性胞外網狀結構,進而造成嚴重血栓。(圖/報系資料照)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研究團隊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受體CLEC5A和TLR2是新冠病毒引發肺栓塞的關鍵,這項研究成果也已經發表於生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期刊。謝世良發現新冠病毒會活化血小板以放大發炎反應,進而產生血栓,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宋佩珊指出,收集新冠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檢體時發現,血小板被活化後會產生大量的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NETs)及自殺式的細胞死亡(NETosis)。宋佩珊說,近期許多研究顯示,病人體內過多的嗜中性胞外網狀結構會引起免疫血栓,甚至是嚴重的血管內栓塞,這些肺部微血管阻塞導致肺部及其他器官缺氧,進而造成全身性損害。吳靜如則提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應多加注意身體警訊,若感到胸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等不適,應盡早至心臟內科門診或急診就醫,評估是否進一步進行心導管檢查或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發生。
中匈關係升級! 陸外交「朋友圈」有哪些夥伴關係一次看懂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洲三國,於當地時間9日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宣布,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稍早,習近平也表示要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發展。並與塞爾維亞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夥伴關係」成為中國外交「高頻辭彙」。如今已與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2023年統計,中國建立的「夥伴關係」已超過20種類型,其中「戰略夥伴關係」最為常見,中國對外關係中冠以「戰略」字樣的夥伴關係已逾80對,這些「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也存在差別。匈牙利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1949年10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2017年5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觀察者網報導,「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表述並非首次出現。2024年1月23日至25日,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訪中期間,中國和烏茲別克發布《關於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中國的「夥伴關係」,除了冠以「戰略」「合作」「友好」等一級定語,還可進一步冠以「全面」「全方位」「全天候」「新型」「創新」等二級定語,從而對雙邊關係作出更加細緻精準定位,體現針對不同對象「量身定製」的獨特性。以「戰略夥伴關係」為例,若前面冠以「全面」二字,意味著這種夥伴關係涵蓋面更加廣泛,包括政治、經貿、安全、人文和國際地區事務等各個領域,顯示出雙方對彼此關係更高層次的認可和追求。「全天候」則表明雙邊關係能夠經受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是以高度政治互信和友好感情為基礎的一種「鐵桿」情誼,不僅意味著雙方各領域合作廣泛深入,在國際地區事務中也相互支援,共同進退。項昊宇將中國的夥伴關係分為5個類別:一般性夥伴關係,如牙買加、芬蘭等;冠以「全面」或「全方位」的夥伴關係,如荷蘭、以色列、新加坡等;一般性戰略夥伴關係,如印度、韓國、加拿大、烏克蘭等;冠以「全面」「全球」「全方位」的戰略夥伴關係,如俄羅斯、越南、泰國、德國、英國,以及東協、歐盟等;冠以「全天候」「永久」的戰略夥伴關係,包括與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哈薩克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一些國家的夥伴關係的表述是「獨一無二」的,例如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俄早在1996年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戰略協作」與「戰略合作」一字之差,內涵卻有不小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2013年曾解讀道,「戰略合作」意為共同討論世界經濟問題,在軍事和戰略方面合作,並在國際舞台上展開合作;「戰略協作」指除「戰略合作」的內容外,雙方還在軍事技術等方面協作互助。中國的外交關係中,還有一些未提及「夥伴」,例如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2013年),與土耳其的「戰略合作關係」(2010年)等。此外,中國與日本先後在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發表《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項昊宇指出,作為國際關係中的一個概念,「夥伴關係」表明了雙邊關係發展的總體水準,但並非區別關係好壞的唯一標準。建立了「夥伴關係」的國家之間也存在矛盾分歧,沒有建立「夥伴關係」的國家之間也可以開展廣泛的交往合作。
全球暖化恐引糧食危機...年初氣溫忽冷忽熱 農漁產量歉收
全球暖化影響農漁產生產,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8日表示,近年來漁產量的確有減少趨勢;中華民國稻米協進會理事長黃麗琴也表示,當夜間溫度升高攝氏1度,不但水稻產量減產10%,米還會變難吃,儘管目前高溫影響稻作產業狀況未顯著,但一定要審慎因應。另花蓮芒果因3月太冷不著果,農業部昨啟動現金救助。陳文欽表示,目前漁會已透過休漁、海洋保護區、放流等方式保育海洋資源,漁產減少是否和氣候有直接因果關係,期待相關機構能夠長期研究來釐清。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副館長林青海表示,氣候變遷已經造成北部海域珊瑚大量白化,南部海域珊瑚白化情況更為嚴重,海科館近年透過引進耐熱珊瑚復育,希望能夠因應氣候變遷對北部海洋生態的影響。黃麗琴則指出,全球暖化是值得重視的議題,這幾年農業改良場持續培育新品種的稻米,以因應極端氣候;在台南市北門區種植洋香瓜的錦湖里里長陳國庸則說,近年氣候不穩定,有時冬天竟然熱到可以穿短袖,洋香瓜和紅蔥頭是當地冬季作物,受高溫影響,使得產量都不甚理想。今年初氣溫忽冷忽熱,除讓屏東玉荷包及龍眼收成不如預期,也讓高屏縣市芒果開花著果不佳。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今年2月出現寒害,造成屏東芒果農損,相較往年產量減少約3、4成;朋泉合作社理事主席盧旺昇表示,他因採高科技管理,農損較少,還是受損約2成。崙背鄉是雲林縣洋香瓜主要產地,面積達130公頃,今年春天炎熱,降雨後出大太陽,不少植株枯死,收成時又遇梅雨,受損嚴重而大幅減產5成,損失嚴重。目前中南部多個縣市均因果樹歉收,紛紛向農業部爭取補助度日。雲林縣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表示,雲林超過6成人口從事與農業相關事業,氣候變遷導致農業難以維持產量與品質,引發糧食安全危機並非不可能,農業轉型是必須積極尋求解方的重大課題。他認為,未來病蟲害可能增多,高溫也會造成稻子稔實困難,最嚴重是無水可灌溉,前幾年的大乾旱已經發生過缺水休耕事件。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政府現除積極推動淨零減碳工作,也應加強重視因應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畫等;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也說,將由農業部與地方政府一起進行風險評估,並透過監測、預警系統等,確保農業生產穩定及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遷報告出爐!全球暖化嚴重「台灣夏天恐達7個月」 3縣市被淹
集結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及調適科研諸多學者戮力完成之新版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於今(8)日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國際會議廳舉辦《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公開說明會,也是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由國科會和環境部首度聯合公開發布之科學報告。會中由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以及氣象署署長程家平開幕致詞。本次說明會計有國家調適行動業務相關部會、各縣市政府以及關心氣候變遷調適議題各界共約680人參與。《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以及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擔任主編。2位主編於會中說明科學報告費時1年半的編撰流程以及科學關鍵重點。科學報告提到,如果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的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36°C的天數將增加75天,除了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外,水稻、玉米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皆因高溫影響而減少,海水的升溫也會影響漁獲與養殖漁業;在生態影響上,天然森林面積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面積將大幅減少。科學報告也顯示,全臺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其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的差距增加,乾旱事件的強度及頻率會提高;極端暴雨將成為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一次;未來侵臺颱風個數受暖化影響,數量將變少,但颱風的風速與降雨會有增加趨勢,對臺灣的水資源管理與災害風險都會造成影響。海平面上升幅度相較於臺灣既有堤防之防護,影響相對不直接,但加上颱風暴潮影響,仍會造成部分沿岸低窪地區排水困難與淹沒面積增加。此外,在暖化2°C的情境下,海平面上升將導致海岸溢淹面積增加,其中以雲林縣(4.3%)、台南市(3.29%)、基隆市(2.26%)為前3,新北市則居第4,淹沒面積達1.5%。2位主編強調,此報告內容為收錄與參考國內外科研成果,為科學研究階段性成果之彙編,然而氣候變遷科研正快速發展中,建議各界仍須持續關注相關國內外科研成果之更新與發展。同時,此科學報告也反應了科學社群對於現階段國家推動調適工作的期許,期許國家在氣候治理上,除了政府部門現積極推動淨零減碳工作,也應加強重視因應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劃、人體健康在未來降雨不均、熱浪、海平面上升等衝擊下之調適工作,也期待科學資訊的彙整對調適政策的研擬與推動有所助益。
花蓮米崙斷層錯動「恐釀規模8強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闢謠了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22日傍晚至23日凌晨更是整晚搖不停。沒想到23日卻有媒體引用所謂的「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的說法稱,花蓮一帶米崙斷層未來錯動機率高達88%,地震最大規模恐達8,遠至台中、台北都會受影響。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發文闢謠,該報導為「錯誤」訊息。馬國鳳本人也火大回應,有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更澄清她的頭銜是「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不是什麼「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23日網傳報導聲稱「花蓮餘震不斷,專家認為花蓮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機率高達88%,最大規模可達到8!」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4日發出3點闢謠,首先是網傳媒體引述的專家為中研院地科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她在23日、24日分別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我什麼時候講過,米崙斷層會有規模8的地震,還機率88%!真是氣死我了」,同時指出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接著引用中研院地球所黃信樺的說法指出,地震的規模跟斷層的長度有關,花蓮的米崙斷層長度並不長,由此研判不可能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就算真的整條斷層帶全破碎,頂多發生規模6的地震。事實查核中心還檢視網傳報導的原始訊息源,發現馬國鳳2022年2月19日受訪時提到的1920年琉球海溝地震,指的並非是米崙斷層,更與2024年4月花蓮地震與後續餘震無關。不過23日發生規模6餘震後,有媒體卻再次引用馬國鳳過往受訪的內容,並自行拼湊原始談話,導致全文錯誤解讀成馬國鳳稱「琉球海溝地震帶有一條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最大規模可達到8」等內容。因此,網傳相關資訊證實為「錯誤」訊息。對此,馬國鳳24日也對誤傳事件做個小結,「昨天的內容是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一年半前年前的訪問是專題介紹MiDAS。」她也還原之前的訪問,指出報導者當時持續一年的追蹤報導,才是專業記者的實力!「『記者不是,小時不念書長大當記者』,他們的整理,真是厲害!」
股匯雙殺「台幣貶破32.5元」逼近33大關 台股也沒了2萬點
台灣股匯市16日雙殺,台股一早開盤暴跌552.70點,跌幅2.70%,跌破2萬點,最低來到19,894.51點;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破32.5,最低貶至32.56,逼近33大關,市場熱議關注點是520元總統就職前後,而現今央行調節匯市力道是否會加大,更成為關注焦點。今天上午10點,準閣揆卓榮泰召開記者會公布第三波內閣人事,財經部會皆換新人,經濟部長為延攬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數位發展部長為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黃彥男,國發會主委為資誠創新諮詢公司前董事長劉鏡清,金管會主委為政治大學保險系教授彭金隆,國科會主委為南台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為前立委、前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受到美股下跌影響,道瓊工業指數跌幅248點,那斯達克下跌290點,台股16日開盤就一路往下跌,財經部會新任首長人選出爐之後,台股曾一度回升到2萬點,不過,不到半小時,跌破萬九,午盤來到19,894.81點,下跌了554.96點,跌幅達2.71%。美股修正,台股也跟著沒了二萬點,台積電下跌21元,來到785元,跌幅達2.61%,技嘉、緯創、廣達、鴻海、微星等跟跌,金融股也下跌,做散熱板的尼得科超眾(6230)這一檔漲停187元,三商壽(2867)也漲到6.01元。至於崇越(5434)股價受到董事長入閣消息影響,股價跟著起漲,11點一度漲破5%,最高來到265.5元,午盤來到254.50元。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同步下跌,一早以32.40元開出,一個小時候貶破32.5元,創近8年盤中最低價位;由於今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從30.68元貶值到32.56,貶幅達5.77%,對於進口訂單較多的鋼鐵業、能源業等較不利,而相對其他亞洲國家來看較低,日圓、韓元、泰銖的兌美元匯率貶幅超過6%~9%間。
921後25年來最大強震!他喊要放4天連假了「今晚敢睡嗎」 專家示警: 做好心理準備
東台灣今(3日)早7點58分發生規模7.2強震,陸續餘震不斷,至五間已連58次餘震,而明天就是清明4天假期,有網友就詢問「今晚各位敢睡嗎」,文章曝光後,不少人就表示「還是得睡啊」、「我921後養成習慣,身旁會放水」。而中研院地科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要民眾有心理準備,未來恐發生規模8強震。網友在PTT以「今晚敢睡嗎」為標題發文,他說,在公司大樓不斷感受到地震搖晃,恐慌之餘,還是得開會在辦公室跑來跑去,由於明天就要放4天連假,讓原PO想問「今晚各位敢睡嗎」?(圖/翻攝自PTT)這名網友在PTT以「今晚敢睡嗎」為標題發文,他說,在公司大樓不斷感受到地震搖晃,恐慌之餘,還是得開會在辦公室跑來跑去,由於明天就要放4天連假,讓原PO想問「今晚各位敢睡嗎」?原PO也先回答,表示今晚不打算睡了,「反正是連假前夕,本來就會打電動到通宵了」,對此,有網友也拋問,今天也太晃了,體感晃動程度不會比921弱多少,「晚上睡覺是不是要先準備好急救包 +水+充飽電的手機」,其他網友則回,「還是得睡啊,不然能怎麼樣」、「大家可以推薦好睡的公園」、「真這麼怕去睡公園啦」、「我921後養成習慣,身旁會放水」、「照睡阿,有差喔」、「睡公司啊」。地震專家、中央大學合聘教授馬國鳳表示,今早地震震央位於東部海域,且花東地區人口較少,搖晃時間更少於921地震的2倍以下,影響程度應不如921嚴重。(圖/翻攝自中央大學官網)除此之外,有網友回憶起921發生後不敢回家睡,「直接睡操場正中間」、「小時候921後還真的去睡小學操場」、「921我家旁的Motel立馬客滿」、「921後一陣子我們全家都睡貨車上」。針對這起繼921地震之後,25年來最大地震,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與921比起來,兩起地震規模接近,後續餘震仍要防範,而中研院地科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則指出,這次地震是台灣造山運動造成板塊運動的能量釋放,和琉球海溝有關,這次規模7地震是在預期中,而在1920年發生規模8強震,現在已經發生規模7.2地震,未來可能還會發生規模8強震,要有心理準備,但多久之後會發生,現在很難說。
漸凍症治療重大發現! 中研院成功以「硫酸雙醣分子」減緩神經元退
在臺灣被稱作「漸凍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以及全球罹患人數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都是好發於中年人口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致病原因迄今不明。兩者皆屬偶發型 多自C9ORF72基因突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韻如長期深耕與蛋白質錯誤折疊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她表示,儘管此二疾病的臨床表現不同,卻共享相當多病理特徵和基因變異。臨床數據顯示,逾90%漸凍症以及約70%額顳葉失智症患者屬偶發型,不易分析與致病機轉有著密切關連性的基因變異來源。然而,家族性遺傳患者最常見的基因突變,皆來自C9ORF72基因中,DNA重複擴增GGGGCC(G4C2)序列的突變。poly-GR/-PR蛋白質干擾細胞核苷酸致病機制首獲驗證研究團隊首先以人工化學合成方法,製作出不同重複序列的poly-GR/-PR蛋白質。實驗證實,重複超過25-30次的poly-GR會降低神經細胞存活率,也會破壞細胞膜和核膜。本研究更首次發現,藉由與核苷酸的交互作用,其將使細胞內重要核苷酸機制如DNA複製、轉錄和蛋白質轉譯等皆無法運作。團隊另以細胞表達poly-GR/-PR進行實驗,亦獲相同結果,此致病機制首次獲得驗證。研究結果提供了存在於病患中G4C2重複次數的病理機制。研究團隊進一步與國家同步幅射研究中心(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Research Center, NSRRC)鄭有舜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先進TPS13A 生物結構小角X光散射(SAXS)光束線,結合分子模擬,發現poly-GR蛋白質重複次數超過25-30次,才能形成軟螺旋的結構特徵。螺旋結構會破壞細胞膜,由此可證實特定長度的poly-GR才具有穿膜及細胞毒性。硫酸雙醣分子可中和蛋白質 增益毒性由於神經細胞無法再生,提高細胞存活率是一種治療方向。研究團隊自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特聘研究員建置的硫酸乙醯肝素分子庫,篩選出一個硫酸雙醣分子(Sucrose Octasulfate, SOS),並作用於神經母瘤細胞、漸凍症病人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的運動神經細胞,成功減緩由poly-GR/-PR所引發的神經毒性。此外,再於果蠅和小鼠實驗中,發現硫酸雙醣分子確可改善運動行為,驗證硫酸雙醣類的化合物可中和poly-GR/-PR毒性,為未來的漸凍症及額顳葉失智症治療策略提供新方向。
親自主持提名審薦會 蔡總統提5人助下屆考委遴選
蔡英文總統5日表示,自己已核定5位「考試委員提名審薦委員」,將協助準總統賴清德在5月底前,順利遴選出新任考試委員,為考試院院務發展再展新猷。總統府5日召開「第14屆考試委員提名審薦小組」第一次會議,由蔡英文總統親自出席主持。蔡總統表示,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考試院組織法》規定,準總統賴清德就職第16任總統後,需要在5月底前提名新一屆考試委員,並咨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此案也列入總統交接小組的重要待辦事項。蔡總統說明,為了審慎遴選第14屆考試委員人選,經過交接小組會商後,一致決定採行「提名審薦」程序,先廣邀各界賢達籌組「提名審薦小組」,再由小組開會提出考試委員推薦名單,供賴清德參考。蔡總統進一步表示,自己已於4日核定設置5位提名審薦小組名單,包含準副總統蕭美琴、現任考試院長黃榮村、總統府資政林全、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蕭新煌、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子賢等5人。5日蔡總統親頒聘書時也強調,各位委員都是歷練豐富的社會賢達,甚至過去也曾經參與前幾屆考試委員的提名審薦工作,再次感謝委員們願意鼎力協助,共同參與這項重要的憲法任務。蔡總統會後重申,考試委員對於考試選才及人事制度,必須有革新的理念,相信這也是國人對考試委員的深切期待。自己相信審薦小組委員協助準總統賴清德,為國家遴選優秀適任並符合社會期待的考試委員人選,一起為考試院的院務發展開啟嶄新的一頁。
瀕臨破局!黃珊珊下令「拒簽協議」惹怒藍營 白營支持者:拜託敲醒阿北
藍白合瀕臨破局?昨日深夜由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以及民眾黨推派的3位民調專家深夜討論5小時,對於侯柯配、柯侯配無果。據悉,柯文哲競辦總幹事黃珊珊下令民眾黨專家別簽共識協議,讓國民黨專家嗆聲;另外也引來白營支持者要求「拜託33敲昏阿北(柯文哲)吧」。由馬英九推薦的政治大學政治系主任、選研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陸輝,國民黨推薦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以及民眾黨推薦的求真民調公司總經理關智宇,於昨日深夜會談11月7日至17日民調結果,但是經過5小時激辯無果。據了解,國民黨主張的誤差範圍跟民眾黨主張不同,國民黨推派代表認為誤差範圍為正負3個百分點,但民眾黨代表認為的誤差範圍是正負1.5個百分點,若採用正負3個百分點,誤差範圍差距2倍,達6個百分點,統計上可能有很大爭議,因此無法取得共識。因為雙方認知不同,黃珊珊就下令關智宇別簽共識協議,這讓國民黨代表、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不悅,甚至一度嗆聲「真心想合作只有1個理由,,不想合作就有100個理由」。黃珊珊18日一早在臉書發文,「繼續向前走,瞎咪攏不驚」,還有白營支持者留言,「拜託33敲昏阿北吧!聽說要讓KMT6%,不能吞啊,叫阿北自己選」、「早就該這樣了!請這一次,強硬一點,把失去的凝聚心找回來!公開表示,一次打敗藍綠吧!」
台灣均溫不斷創新高 氣溫上升速度比全球快
天氣愈來愈熱,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近100年均溫,每10年上升攝氏0.11度,近30年則每10年上升0.25度,相較全球均溫上升0.08度及0.21度,台灣增溫快速。專家預估,台灣未來極端降雨頻率將增加,乾旱的時候愈乾、溼的時候愈溼,旱澇不均情況將較全球更為嚴重。近10年台灣11站年平均氣溫比較表。(圖/林良齊製表)入夏後,台灣各地飆高溫,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上半月,因熱傷害就診累計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高溫影響經濟活動,也影響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針對不同碳排情境,推估台灣在最壞情況下,約至2060年,中部及南部夏季日均溫幾乎都大於30度,六都中尤以台中及台南氣溫最高。根據氣象局歷年夏季6、7月高溫平均統計,台中分別為28.1度與28.9度,台南為28.9度與29.4度。氣象局以全台11處平地測站平均計算,台灣2020年均溫24.56度為史上新高,2019年為24.53度、第二高,都高出台灣百年均溫22.98度,尤其最近10年均溫已有7年排入史上前10高溫名次。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台灣增溫較快,除受到全球溫室效應外,都市化也是一大因素。台大大氣系教授羅明輝也說,台灣農地減少,影響散熱,都可能是台灣升溫較快的原因。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研究員陳主智指出,長者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持續上升的高溫不利長者健康。陳主智進一步指出,政府必須拿出相當力度,以免65歲以上長者早逝的情況加劇,這也考驗我們的社會。今年為反聖嬰轉換至聖嬰年,聖嬰現象導致海洋溫度升高,將提供更多熱源,學術界預估明年全球天氣將會更熱,赤道地區升溫會更明顯,台灣也會受到影響。羅明輝指出,以過去資料顯示,台灣總雨量變化不大,但變異度愈來愈大,乾旱的時候愈乾、溼的時候愈溼,推測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使大氣可含水量增加,強降雨將更為頻繁。呂國臣亦指出,高溫連續日數也會變多,寒流次數減少。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則說,雖然台灣溫度上升趨勢不會像高緯度或大陸地區國家那麼高,但推論暴雨頻率會較平均為高,旱澇更不均,並集中在特定季節。
國衛院揪「新冠病毒誘發血栓」關鍵 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新冠肺炎於全球肆虐超過3年,雖然如今全球疫情趨緩,但仍有許多確診者產生嚴重炎症甚至死亡,即使痊癒後仍有可能罹患長新冠,對於確診者的生活有著長久的嚴重影響。造成確診病患病灶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栓炎症(Thromboinflammation),血栓炎症是指血液凝結結合炎症,在確診病逝者的驗屍檢查中發現,在各個器官中存在富含血小板的血塊和微血管病(小血管異常)。在急性確診者和長新冠患者的血漿中也發現存在持續性微凝塊。然而,新冠病毒誘發血栓炎症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研究團隊發現,脾臟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偶聯C型凝集素受體2(CLEC2)與新冠病毒的棘刺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有直接的交互作用,引起嗜中性白血球活化產生聚集型(aggregated)嗜中性球胞外捕捉(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進而引發肺部的發炎及損傷。並在動物實驗中證實重組CLEC2蛋白(CLEC2.Fc)能減少小鼠血栓炎症,有望應用於新冠確診者的治療。此研究成果於今年5月發表在國際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CLEC2是在血小板以及肺泡巨噬細胞上大量表現的一種受體,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CLEC2與不同病原結合,會活化血小板產生NETs,在不同器官造成微凝塊,進而引發過度發炎反應,與登革熱、腫瘤轉移的機制都有關。研究團隊發現,CLEC2與新冠病毒結合產生的聚集型NETs與以往呈現網狀結構的典型NETs不同,且在缺乏CLEC2血小板的存在下,新冠病毒無法引起NETs。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表現新冠病毒RBD的慢病毒(lentivirus)刺激血小板以及嗜中性白血球,證實新冠病毒是經由RBD與CLEC2結合後活化血小板進而增加NETs產生。為了評估這些發現的潛在治療意義,研究團隊對感染新冠病毒的小鼠(AAV-hACE2感染小鼠)施打了重組CLEC2蛋白(CLEC2.Fc),發現CLEC2.Fc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後引起之肺部與心臟的NETs,並減少了小鼠的血栓炎症。這表示CLEC2可以作為新冠病毒的新型模式識別受體,而CLEC2.Fc有望作為一種治療劑來對抗新冠病毒引起的血栓炎症,並可能降低急性後遺症(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PASC)的風險。
鑽研台灣民間信仰!美籍猶太人「恐怖」榮獲中研院學術獎 嗨喊:台灣真好
『我是恐怖(台語發音與「康豹」同),住在台北,叫我「王爺公」就可以。』美國籍猶太人、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康豹今天獲得教育部學術獎,他研究台灣民間信仰,不但中文、台語流利,還差一點成為道士,對於得獎,他的感言是「台灣真好」。今年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分別有5人、2人及14日獲獎,今天下午在晶華酒店舉行頒獎典禮,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陳建仁均出席頒獎給得獎人。今年學術獎得主中,康豹是相當特別的人,他在讀大學及攻讀博士時都遇到華人老師,還因為在1984年、85年到台大交流,同學帶他到彰化鹿港及台南去玩,看到很多廟,因此決定研究台灣民間信仰。康豹說,他的名字原本是康保羅,但總覺得這名字「不中不西」,在讀耶魯大學時,詩人鄭愁予是他的老師,就建議他改名為「康豹」,沿用至今。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時,思想大師余英時是他的老師,那時他到台灣寫博士論文,討論王爺信仰,因為到中南部進行田野調查,就學會了台語。此外,在1987年時,他到屏東東港去研究時,當地有道長想收他為道士,但因為道士跟神明溝通的東西不能講出去,加上他當時正在追台灣女朋友,女朋友說「如果當道士,我們感情就吹了」,他才打消當道士的念頭。對於得獎,他表示,台灣真好,因為現在大陸及香港都已不太適合做宗教信仰方面的研究,而台灣是一個自由的地方,文化資源也很豐富,這樣的軟實力可以吸引更多外國學者前來。台大數學系教授陳榮凱,他以代數幾何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第二次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的殊榮。對於現在愈來愈多人不喜歡讀基礎科學,他表示,現在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等新興科技都要用到數學能力,先進國家也投入更多資源在發展數學及統計領域,培育更多相關人才。陳榮凱說,現在數學系的畢業生非常受業界喜歡,他建議年輕人可以在學士班讀數學領域,大三、大四時多修一點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畢業後轉去讀財經碩士或資工碩士,前景會很好。台大數學系教授陳榮凱今天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殊榮。(圖/林志成攝)
國民黨智庫總檢討防疫 指政策之錯遠比貪污更可怕
國民黨智庫今日召開「新冠肺炎三年防疫政策總檢討」座談會,質疑過去3年的防疫過程,充斥人禍,因為染疫讓許多無辜國人失去性命,但指揮中心從未對新冠疫情而死亡的民眾致哀,只曾為台鐵太魯閣事件默哀,防疫過程就是「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的案例,卻看不到執政者有任何檢討。國民黨智庫永續組召集人、輔大教授陳宜民指出,台灣新冠疫情總感染人數995萬人,死亡人數1萬7608人,這麼多國人因染疫失去性命,疫情指揮中心幾時為這些往生者默哀過嗎?他說,指揮中心雖曾在2021年4月為往生者默哀,但默哀對象不是新冠疫情死者,而是台鐵太魯閣號罹難乘客。陳宜民說現在回頭檢討台灣的防疫政策,發現很多決策並未與國際即時接軌,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絕不能讓這段歷史船過水無痕,徹底檢討才能記取教訓,因應未來挑戰。前疾管局局長、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則提供書面資料與會,他直言,政府在防疫過程疏失不少,包括疫情前2年,指揮中心認為台灣防疫做很好,能慢慢等好的疫苗,因此當國際已經搶購疫苗,台灣還延遲購買疫苗,更疏於對疫情流行病學的認知,沒做疫苗超前部署,發生疫苗採購不及,民眾只能搶打殘劑,後來給國產疫苗EUA的過程中更爆發民怨。此外,快篩試劑儲備竟然在疫情2年多後的去年4、5月間仍嚴重不足,令人詬病,探究原因,應與2020年7月彰化萬人血清普篩爭議事件有關,讓台灣錯失快篩採購及評估快篩準確度的好時機。蘇益仁並針對指揮中心2022年2月、決定購買2萬劑抗病毒藥物的決策加以評論,認為該決策嚴重低估疫情,也沒有邀專家學者參與購買決策,直到同年4月疫情大爆發才緊急加購,但已導致2022年5至7月長照與高危險族群藥物嚴重不足,陷入染疫風險。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認為,中央政府總共辦理4次追加預算因應防疫,總金額上看8400億,各級學校分配到的預算數卻不到1%,每位師生僅分配到130元,政府還將防役責任轉架給地方政府與學校,令學校無所適從,形同成為「防疫實驗場」,而且更是「疫苗孤兒」,疫情發生過程中,多次採取線上教學模式,但載具不足,學生與家長也難適應,導致外屆認為學子出現「學習落差」,但迄今未看到教育部提出具體補救措施。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指出,過去3年防疫過程中,充斥人禍因素,每當一個關鍵時刻,就會出現政商掛勾疑雲、引發質疑,不論是疫苗採購或阻止採購疫苗、疫苗施打,以及國產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屢遭外界質疑,但官員卻不必負責,明顯不尊重專家與專業。
只陳建仁能特殊借調?藍批綠敗選不檢討 陳建仁還帶頭取巧
中國國民黨日前評論新閣揆陳建仁以「借調方式」出任行政院院長是「過客心態」,民進黨反擊國民黨根本在「亂扯」、「抹黑」,國民黨發言人蕭敬嚴今天回嗆,民進黨在2022敗選後不思檢討,已被人民否定的內閣不僅換湯不換藥,陳建仁帶頭違規、以取巧方式借調出任閣揆,視中研院相關內規及公務人員士氣於無物,應先照照鏡子自我反省,而不是反倒亂扯與抹黑在野黨。蕭敬嚴表示,依照《中央研究院研究所組織規程》第十三條規定,「特聘研究員之聘期至年滿六十五歲止」,超過六十五歲就是延長聘任。這項規程,雖對院士及具有全球性學術殊榮者有較寬鬆的條件,但其寬鬆終究改變不了「超過六十五歲就是延長」的事實。此外,他還說中央研究院另訂有《延長服務案件處理要點》,其第八條規定:「研究員延長服務期間,不得借調其他機構」。這些規定不止見諸中研院,也幾乎是全國所有公務人員、公立大學教師所共通。蕭敬嚴說,在在野黨提出質疑後,中研院雖然出面表示陳建仁是2020年「新聘」為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並非是延任,但這不就是鑽規定漏洞的情況?蕭敬嚴質疑,依照中研院的說法,超過70歲以上聘任的特聘研究員都可以自由借調,那麼《中研院組織規程》與《延長服務案件處理要點》訂定的意義又何在?此外,他也補充,2020年時中研院以「新聘」的方式讓陳建仁「回任」中研院,是否就是為了規避相關規定?這樣投機、開巧門、留後路的方式,作為曾任國家副元首、現任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首長,如何能讓全國公務人員心服?蕭敬嚴表示,民進黨不僅一再迴避在野黨提出的相關質疑,更以胡扯的方式企圖逃避問題並模糊焦點。這樣的執政黨,不僅在敗選後絲毫無反省之意,更是為我國公務體系、學術界及政壇立下最差示範。
中研院年花近2億?特聘研究員傳待遇驚人 近5年預算成謎引議論
行政院長陳建仁原職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月薪上看新台幣50萬元,消息曝光後,這起終身職的科研職務便引起各方關注,外界也十分好奇其高薪價值何在。而爬梳歷史資料,僅在105年度立法院回覆中研院預算評估報告中有相關數據紀錄,且預算高達1億9千多萬元,5年增加3700多萬元,但此後再查無相關經公開紀錄。有鑑於特聘研究員人事制度近來引發諸多討論,本報記者主動查閱中研院歷年業務報告,發現呈現相關資訊的年度報告,僅在105與106年度。根據立法院網站顯示,在104年10月公開的〈中央研究院105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第4項要點敘明:「特聘研究員支領學術研究獎助費逐年成長,惟無法源依據,屬非法定給付項目,且相關資訊未臻透明,人才延攬成效難以評估。」105年度報告也呈現101年度到105年度的特聘研究員決算,並說明:「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除支領本俸、專業加給外,尚領有學術研究獎助費,105年度預算案人事費科目編列學術研究獎助費為新台幣1億9633萬2千元」,比起101年度的研究獎助決算1億5890萬7千元,增加3742萬5千元。105年度報告並提到,逾7成特聘研究員支領研究獎助費接近或超過月俸總額,然僅以公務人員專業加給表備註為發放依據,誠有欠妥;獎助費並非薪俸,應視服務情形調整,俾具激勵效果;相關資訊未臻透明,研究獎助費對於人才延攬產生之成效難以評估。而在105年12月立法院發布的〈中央研究院106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當中,又再度提到對於特聘研究員的檢討,其中說明為:「特聘研究員約7.5成聘自國內研究機構及大學,延攬國外人才誘因有待強化,另其聘期允宜於法令中明定,以避免爭議。」透過連續2年立法院對中研院的評估報告,可以看出當時立法委員普遍對特聘研究員制度有所質疑,認為需要檢討的地方不少。不過在之後的中研院年度業務報告中,都沒有再看到對特聘研究員經費等相關紀錄、討論。為此,中研院回應,並無單獨就各級別研究人員獨立編列預算,而係通盤考量用人需求及往年執行情形後,統一編列整體人事費。
張善政指曾與陳建仁共事 對陳組內閣有信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指出,他當年在國科會服務時,與準閣揆陳建仁共事過,他「深信陳的能力,也非常有信心」,相信陳會帶領內閣團隊把國家政策做好,也尊重陳對於內閣改組幅度。針對選戰期間,曾主導綠營選戰的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將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也喊話,希望鄭文燦能繼續關懷桃園、給桃園更多支持。陳建仁確定擔任閣揆,蘇內閣閣員多數留任,引發藍營內部質疑「換湯不換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在國民黨新春團拜,更直言陳內閣閣員平庸無特色,無法應對台灣將面對的各種挑戰。他還說,陳建仁將接任閣揆,卻是用借調的方式,未放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高薪職務,如果陳建仁是用這樣的心態,那就代表他是個過渡內閣、看守內閣,也就是準備要交班給國民黨了。但不知道是未與黨中央統一口徑,還是昔日曾擔任行政院長時也曾被民進黨酸是過渡內閣「將心比心、深有所感」,張善政今天主持桃園市府新春團拜後受訪時,對藍營並不看好的陳建仁及其內閣,則獻上深深祝福,也不願對內閣改組幅度提出批評。張善政說,現在他不能稱呼陳是副總統,而應該叫陳院長,他接著表示,曾與陳建仁在國科會共事,對陳建仁的能力有非常強的信心,相信他會帶領政院團隊把國家的各項政策做好。對於陳建仁留任蘇內閣多數閣員,藍營從黨中央到立院黨團多不看好會有什麼表現,張善政則說,陳內閣改組的幅度是大是小,相信陳建仁有自己的拿捏,他都給予尊重。張善政還特別提及,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希望他在副院長任內能繼續關懷桃園,給桃園更多的支持。據指出,張善政1998年至2000年間曾在國科會擔任企劃考核處長,當時陳建仁則是國科會特約研究人員。今天是農曆春節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市府舉行新春團拜,張善政與市府所有一級主管互道恭喜並向所有市民拜年。張善政在致詞時表示,年假期間不少同仁沒什麼休息,特別是警察同仁相當辛苦,桃園年假期間許多觀光景點每天塞車,盛讚桃園是個充滿發展潛力的地方。他還說,去年選舉市民把一個正在欣欣向榮的桃園市交到新市府手上,市府身負重責大任一點都不能輕忽,而市議會去年底也通過許多預算讓多許多政策如營養午餐、大班學雜費全免、敬老年金等可以立即實施,市府要「兔躍新程」面對所有挑戰,讓市政更往前走。
酸陳建仁為看守內閣 朱立倫:要準備交班給國民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30)日出席國民黨中央黨部所舉辦的新春團拜活動。由於前副總統陳建仁將接任閣揆,結果是用借調的方式,並未放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高薪職務。朱立倫對此表示,如果陳建仁是用這樣的心態,那就代表他就是個過渡內閣、看守內閣。也就是準備要交班給國民黨了。朱立倫指出,這次改組平庸而沒特色,現在台灣面對這麼多的國際及國內的挑戰以及後疫情經濟危機,結果財經、國安團隊都沒亮點跟特色,更看不出來佈局的方向,可顯見都是基於民進黨內派系的安排,也就代表民進黨的黨意超過民意期待,所以民眾也不必再期待民進黨。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赴陸會商達成解禁金酒等63項產品輸陸的成果卻被酸是在唱和中國。朱立倫對此表示,政府最重要責任是替人民解決問題,解決民眾跟企業遇到問題。而民進黨沒辦法解決問題,還讓在野黨來做,卻還要酸在野黨,這不是負責任的政府跟政黨該講的話。朱立倫補充,金門縣長陳福海跟陳玉珍為金酒的努力,都是在地縣長跟立委該做的事。無論是食品業或農漁產品,民生經濟貿易往來需要解決的,國民黨都願意來幫民眾。希望得到民眾的認同。
陳建仁未完成借調手續 趙少康:戀棧又愛錢
新任行政院長將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不過陳建仁同時也具備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身分。中研院指出,總統府已於112年1月27日去函,將於下周一上班日展開借調程序。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對此表示,陳建仁都還沒有完成借調程序,總統蔡英文也置破壞體制於不顧,根本沒把中研院看在眼裡,也可看出陳建仁戀棧愛錢。趙少康指出,之前就傳出陳建仁因捨不得中研院一個月49萬的高薪,所以對是否接任行政院長躊躇再三。後來又擺出一副願意犧牲的樣子,看來是總統蔡英文答應他保有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的高薪空缺並用借調方式來做行政院長,陳建仁又要當最大的官,又捨不得放棄高薪,所有好康都被他佔了。也可以看得出他對出任行政院長只是過水心態。趙少康指出,行政院長月薪32萬、特別費8萬,一個月40萬,跟陳建仁中研院的待遇近似,但行政院長退休後的待遇則遠不及中研院可以一直做到死的特聘研究員待遇,陳建仁當時不領副總統的優遇,也是因為比不上中研院的待遇。而當年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後,立刻辦理退伍放棄陸軍一級上將的身分,也不再接受原可終生享有的所有一級上將優遇。郝柏村與陳建仁相比,一個高風亮節,一個戀棧愛錢,兩相比較,高下立判。趙少康指出,依據《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合聘及借調處理要點》第20點,中研院研究人員若要借調至政府機關,應該先「經所屬單位所務會議或中心業務會議通過,並經院長核准」,才算是獲得同意可以借調。看起來陳建仁特聘研究員還沒有完成上述的借調程序。也就是中研院還沒有核准就由總統蔡英文迫不及待的發表他的行政院長新職,置破壞體制於不顧,也根本沒把中研院看在眼裡。趙少康表示,學術研究是終生志業,要不斷地有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不可一日鬆懈,而陳建仁又當副總統,又當行政院長,他的研究生涯早就中斷,有什麼資格可以一直做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特聘研究員是鼓勵諾貝爾奬等級學者,而陳建仁離諾貝爾奬還差很遠了,中研院不是養老機構,特聘研究員月薪近50萬,可以一直做到死,總統蔡英文拼命刪減退休軍公教人員退休年金,卻把民脂民膏這樣浪費在民進黨退職大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