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蝠
」
保育類「狐蝠」出沒花蓮! 5年數量增加至少1倍
台灣狐蝠為我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活動地區為花蓮、綠島、龜山島,其中花蓮的狐蝠族群相當特別,與人類生活區域高度重疊,近日甚至傳出狐蝠因受傷,不慎撞上民宅鐵捲門的意外,顯見其族群確實生活在民眾周遭,但即便如此,野外數量在有關單位的努力下,依然呈現上漲趨勢,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2020年調查花蓮約莫有50隻,目前數量粗估達100隻以上。據了解,台灣狐蝠為夜行性動物,仰賴視覺及嗅覺而非聲波,白天的棲息狀態,不同於傳統印象的蝙蝠為「集體生活在洞穴」,狐蝠棲息於樹梢,並且多為單獨行動,而生存於花蓮的群體更是特別,主要棲息在海拔50公尺以下的丘陵平原,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因此市區、校園中的樹木,就是這些狐蝠棲息及攝取食物的重要來源,如何保存及栽種符合狐蝠需要的樹種,就是相當重要的課題。黃群策提到,自2020年起,分署便與花蓮縣政府分工合作,研究狐蝠族群的同時,也盤點花蓮縣內狐蝠生存區域的植栽狀況,發現狐蝠的日棲點很多都是在棕梠科的植物,例如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子等樹種,甚至是榕樹、黑板樹等都能看見其蹤跡,而食物來源就更多,在花蓮至少有16種樹木果實能作為狐蝠的食源,目前來說,狐蝠能夠棲息、獲取食物的熱點多在校園、公園,尤其在美崙山區等綠地。本次傳出受傷的狐蝠是曾被捕捉研究的母蝠「文文」,並發現其頭部有被天敵攻擊的痕跡,讓人聯想是否可能又是「外來種」導致,黃群策表示,能對狐蝠造成威脅的多為猛禽或是大卷尾等鳥類,因此受到流浪貓狗攻擊的機率可說是相對小,但具體來說是被什麼物種攻擊,還是沒辦法輕易斷定;目前文文收治在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預計康復後進行野放,時間視狀況而定。黃群策補充,民眾若看見狐蝠不必過度擔憂「是否攜帶病原體」,台灣狐蝠為素食者,主要都是吃果實,生活環境也相對寬闊乾淨,進行生物研究也沒有在台灣狐蝠上發現病原體,但也呼籲民眾不要對其族群進行過度干擾,避免影響生存。

疑遭天敵攻擊!一級保育類「台灣狐蝠文文」撞鐵門摔落 民眾急送醫治療
花蓮市美崙地區是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狐蝠的重要棲息地,15日晚間1隻曾被捕捉研究的母蝠「文文」不慎撞到鐵門摔落,民眾見狀分享在臉書地方社團「花蓮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得知消息後,當晚會同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前往處理,文文經初步檢傷無生命危險,已送往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待康復後再擇日野放。花蓮分署指出,15日晚間接獲「花蓮人」臉書社群消息,通報美崙地區發現1隻台灣狐蝠撞到鐵門後摔落,立即請狐蝠調查團隊會同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前往確認、處理,發現該隻摔落的台灣狐蝠,是去年8月底在花蓮縣文化局捕捉研究的母蝠個體「文文」。曾被捕捉研究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狐蝠「文文」,15日晚間不慎撞到鐵門摔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從臉書地方社團「花蓮人」得知訊息後,立刻前往救援。(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花蓮分署表示,當時文文因體重過輕未裝設發報器,僅裝上翼環後現地野放,以便未來迅速辨識個體身分;文文經獸醫檢查發現鼻骨近額頭處有陳舊的穿刺傷,推測可能是天敵攻擊所致,所幸它精神反應皆正常,16日已送往池上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未來康復後將回到花蓮野放。台灣狐蝠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群體在花蓮地區穩定成長,主要棲息美崙溪畔、北濱公園及附近學校等綠地,花蓮縣府為了保育已將美崙溪出海口列為二級海岸保育區。花蓮分署感謝民眾及網友在臉書分享訊息,協助團隊在第一時間救援,未來將持續與縣府分工調查研究狐蝠族群與棲地保護工作,打造人蝠和平共存的生活環境。民眾若發現台灣狐蝠等野生動物受傷的情況,可立即聯絡花蓮分署0800-057930或花蓮縣政府1999派員處理,請勿隨意餵食或驚嚇野生動物,以利後續送醫治療。

照養臺灣狐蝠野放首例!不到1個月被吃了 「蝠寶」生前呆萌身影曝光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年4月間營救了一隻受傷的台灣狐蝠,將其取名為「蝠寶」,經過200多天的照料和治療,於上月12日成功野放,並在牠身上裝設二合一發報器,以人工方式追蹤。不過,追蹤小組本月6日發現蝠寶身上的GPS發報器掉落,經勘查周遭環境,發現狐蝠毛髮、殘體,疑似遭到猛禽掠食。花蓮分署表示,「蝠寶」是由狐蝠志工鍾秀綢於今年4月20日通報救傷、在花蓮市文創園區附近拾獲失親的幼體,當時僅重約80克,由專業獸醫人員照養並嘗試於原處等待母蝠接回,但沒成功,考量幼蝠太小尚需密集照顧,4月23日送往在池上的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安置(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年4月間營救了一隻受傷的台灣狐蝠,將其取名為「蝠寶」。(圖/花蓮分署提供)因過去並無臺灣狐蝠幼體照養後野放的案例,花蓮分署、野灣團隊、台灣蝙蝠學會 及國立臺北大學教授陳湘繁,對於野訓準備、野放方式做了很多討論及研究,並採納日本狐蝠專家的建議,制定「蝠寶」的照養及野放計畫,終於在11月12日順利野放。為了掌握狐蝠照養個體野放後於野外棲息與覓食情形,野放團隊在蝠寶身上裝設二合一發報器,以人工方式追蹤確認其日棲點,定期下載衛星定位訊號掌握其夜間活動地點,將為花蓮地區狐蝠族群提供更多棲地利用的資訊,也是臺灣首次照養臺灣狐蝠幼蝠並成功野放的重要案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年4月間營救了一隻受傷的台灣狐蝠,將其取名為「蝠寶」。(圖/花蓮分署提供)不過,團隊於6日上午追蹤時,發現蝠寶的GPS發報器掉落在日棲點周遭,隨後加派人力搜索周邊環境,發現部分狐蝠皮毛散落地面及骨骸,推測蝠寶可能已遭受捕食。根據現場遺留的證據及環境狀況判斷,最可能情況是遭受猛禽類的攻擊。由於線索有限,且野外環境因素多樣,花蓮分署經詢問多位專家,初步認定日間活動型的猛禽可能性比較高,亦直接顯示臺灣狐蝠確實面臨天敵捕食之威脅因子。此次事件,除可結合現場線索進一步分析,提出台灣狐蝠在野地可能的風險因子外,更可歸結相關經驗也可以提升未來臺灣狐蝠野放的成功率。

巨型蝙蝠出沒溪頭? 專家比對疑似本土最大「台灣狐蝠」
網路近日流傳1段蝙蝠在野外飛翔的影片,畫面中蝙蝠摺翅展開有如猛禽般巨大,讓人嘖嘖稱奇,根據網友表示,影片是在溪頭1處茶園拍到,不過台灣蝙蝠研究專家、也是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秘書鄭錫奇對此表示存疑。台灣狐蝠以植物果實為食,也是體型最大的蝙蝠。(圖/Youtube)根據《自由時報電子報》報導,鄭錫奇指出影片中的蝙蝠可能是「台灣狐蝠」,但是就目前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台灣西部未曾發現過台灣狐蝠,懷疑拍攝地點極可能是網友誤植,但日後也會將溪頭一帶列入蝙蝠觀察重點區域,來釐清真相。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的資料顯示,台灣狐蝠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最大的一種蝙蝠,過去在綠島數量相當多,但因過度獵捕現今幾近消失。一班來說,大型蝙蝠科並不是用超音波來定位,而是以視覺為主,所以這類蝙蝠都會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台灣狐蝠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最大的一種蝙蝠。(圖/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鄭錫奇也指出,台灣狐蝠臂長12到14公分,飛翔時雙翼展開可長達1公尺,身體背部和腹部毛色為暗褐色,頸肩部有一環繞的金黃或乳白色短毛,影片中的蝙蝠特徵與此十分相似,加上吻端突出、似犬類的鼻子,整體看起來很像狗或狐狸的頭型,因而得名「狐蝠」。鄭錫奇進一步表示,生存在台灣、包含離島的蝙蝠至少有36種,分屬於6個科,包括大蝙蝠科3種、蹄鼻蝠科2種、葉鼻蝠科2種、摺翅蝠科1種、游離尾蝠科1種,以及蝙蝠科27種,有一半以上是台灣的特有種類;台灣的蝙蝠多以昆蟲、蜘蛛、果實和花粉為食物,不會吸血,對抑制昆蟲特別是農業害蟲,以及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傳授花粉都有相當大的貢獻。

30萬「蝙蝠龍捲風」籠罩城市 直升機嚇到不敢降落
澳洲森林大火至今持續延燒,更逐漸逼近首都坎培拉,隨即坎培拉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澳洲數十萬蝙蝠也因大火被迫離開棲息地,甚至進入城市居住,讓不少人心生畏懼。綜合外媒報導,澳洲大火讓蝙蝠失去棲息地,導致有25萬到30萬隻的黑狐蝠湧入城市,這種黑狐蝠長著「狗頭」,張開雙翼竟可達1.5米寬,它們領地意識非常強,有異常可怕的攻擊性,若不小心咬傷或抓傷可能導致疾病傳播。這次澳洲昆士蘭州上空就有高達30萬隻的蝙蝠飛過,正在逃往它們適合生存的地方,由於數量實在太多,還導致一架醫療直升機遲遲不敢降落。大量的蝙蝠湧入城鎮,也讓許多居民心生不安,一方面擔心蝙蝠會攻擊人類,另一方面蝙蝠也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身上可能帶著腦炎病毒、SARS、亨德拉病毒、伊波拉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數十種致命病毒,這也使得蝙蝠有「毒王」之稱。蝙蝠是許多病毒的天然宿主,使得蝙蝠有「毒王」之稱。(圖/翻攝自微博)由於蝙蝠具有強大的免疫能力,免疫系統一直是處於一種常開的狀態,所以蝙蝠才能攜帶數十種病毒,卻從來不發病,但免疫系統並沒有殺死那些病毒,但病毒卻無時無刻正在變異,若人類遭受攻擊或食用蝙蝠,後果將不堪設想。

澳洲野火燒不完 母被迫棄子2000隻小狐蝠活活餓死
澳洲每年都有森林大火,今年情況特別嚴重,除了影響空氣品質外,不少無尾熊棲息地也被燒毀。同時間還有乾旱造成食物來源短缺。之前有無尾熊被燒死,現在又傳出澳洲特有種,展翅可長達1公尺的灰頭狐蝠(grey-headed flying fox)死亡超過2000隻,許多都是被餓死的小寶寶。澳洲這次野火災情從11月就開始,到12月仍不見停歇,除了長達半年的乾旱外,高溫與風向都助長了火勢。雪梨所在地新南威爾斯州,水庫水位已經降低到46%以下,並進入第二階段限水,是近10年來罕見的乾旱。之前發生在新南威爾斯州北部Port Macquarie的森林大火,因風力與高溫助長導致一發不可收拾,該地恰巧是知名的無尾熊棲息地,造成過千隻無尾熊死亡。新聞也報導,有女子衝入火場,用自己衣服包住被燒傷的無尾熊緊急逃離,引發許多網友討論。灰頭狐蝠是大型蝙蝠,展翅最長可達1公尺。(圖/達志/路透社)雪梨外圍的藍山地區,也因野火蔓延,6年來第一次發布全州警戒。澳洲特有的灰頭狐蝠,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蝙蝠,展翅可達1公尺。根據澳洲當地媒體報導,生物學家前往探查,發現大火嚴重破壞棲息地,且燒毀許多食物來源,造成母狐蝠乳汁分必不足,無法養育後代的情況下,被迫遺棄需要餵養的幼仔,光是巴特曼斯貝(Bateman's Bay)與肖爾黑文(Shoalhaven)地區,就有2000隻以上的幼蝠死亡,數量很可能會持續攀升。相對於許多民眾積極救援無尾熊,專家提醒,狐蝠可能帶有狂犬病毒傳染給人類,民眾若看到受傷或死亡的狐蝠,務必立即通知當地動保團體協助,千萬不要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伸手去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