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園建設
」【愛心捐贈情報】狗園建設勸募計畫 持續不斷的援助流浪動物
社團法人關懷流浪犬貓鮮食協會以救援流浪動物為主。不論是野地捕抓、急救送醫、園區照護、中途送養等,每個過程都秉持“尊重生命”的信念,不計人力、物力的耗費;上深山、下圳溝,不怕烈日、寒風,只求完成生命救助。但以協會目前有限的資源而言,要面臨善心民眾不間斷的救助通報,我們窘於醫療善款不足、園區內外飼料的匱乏與園區場域狹小,為了堅持信念,我們不得不對外求援,特此公告還望大眾體諒與支持。我們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資源投入,與我們共同來持續不斷的援助流浪動物。#目前園區犬貓數量約400隻 募款運用再整地、排水、鐵皮屋(犬舍分區隔間)、水電設施(照明、通風、水電源配置)等。園區佔地600坪,目前地面已鋪設260坪,其餘的地面仍是「土沙石」的狀態, 狗狗在土沙石的地面上大小便時,只能用掃把清掃,但無法用清水沖刷和清潔消毒,導致環境細菌(病菌)不斷滋生,嚴重影響狗狗居住的環境和清潔度,更漸而影響健康問題。 尤其是下雨天更是慘不忍賭,整個地面全都是爛泥巴,狗狗的大小便全都跟泥巴攪豁在一起,連掃都無法掃,加上狗狗在上面踩來踩去,環境更加惡劣,狗狗更容易生病,清潔就更加困難。地面上需要建設犬舍分區隔間,例如;年老區、癱瘓護理區、新進犬隻隔離區、術後傷口照護區、小幼犬貓(保暖)病菌隔離區、等等....... 補充~犬舍需分區是因為狗狗有的年紀長老的、生病的、個性不同容易打架,目前狗園為開放式圈養,目前分區方式先暫已狗籠式的隔離和簡單圍籬,但仍是完全不足。 建築遮蔽物嚴重不足問題;現在園區地面上狗狗安置的建築物,只有一間鐵皮屋和臨時每月租用的帳棚,但狗狗的數量有近四百隻,建築物的遮蔽空間完全不足下,狗狗夏天要忍受烈日的鋪曬、下雨天只能淋雨,冬天無法抵擋強風低溫。 在新的規劃鐵皮建築內,除了每天日常基本的【在冬天~需有電暖設備】,另夜間也須有照明設備來應付夜晚工作輔助。 除此園區也非常重視動物健康問題;全園區目前皆使用自來水,在避免讓牠們飲用到地下水時,喝到含過量礦物質、或生菌問題影響腎臟、或破壞免疫系統等出現慢性疾病問題。 備註~園區內目前已有分_清潔用水(地下水)、及日常飲用水(自來水),除了可顧及動物健康,還可省下每月可觀的水費開銷(園區單位因非營利事業,凡事都須以長久之計做省錢打算)。詳情請洽:社團法人關懷流浪犬貓鮮食協會www.fcd0202.org.tw
無家可歸2/為浪浪散盡積蓄買新地 公機關互推責任志工批「踢皮球」
「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位在新北市平溪區的狗園因租約到期,地主主張回收土地,讓張媽媽與600多隻浪浪的家面臨遭強拆命運,法院履勘後評估若強拆狗園,600多隻犬隻的收容是大問題,因此要求地主先提出犬隻收容計畫書才可拆遷,這才讓毛孩們沒有再次流離失所。儘管張媽媽已花6年時間覓得一塊在貢寮的農地,但卻因為市府審核遲遲未過,讓他們哪兒都去不得,因病纏身的張媽媽拖著虛弱的身子,堅定的說:「無論如何也要守住我的毛孩們。」2010年,張媽媽在平溪找到一塊地,也順利承租土地蓋「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但2013年時地主過世,土地共同持有人希望張媽媽儘速搬遷,雙方還鬧上法庭,今年7月14日租約到期,地主不再繼續出租,也不願延緩搬遷日期,基隆地院民事執行處到場履勘,原定要強制拆除,但基於《動保法》,法院要求地主搬遷拆除之前,需提出土地地上物拆除、犬隻收容計畫書,協助將狗狗安置後確認狗狗安全無虞,才可請拆除大隊進行拆除。張媽媽的流浪動物之家除了600多隻狗還有40多隻貓,模樣可愛討喜。(圖/鄭清元攝)由於上述事項地主尚未履行,張媽媽與浪浪雖然「暫時」還不會無家可歸,但未來的新家目前也還未有著落。張媽媽表示,當初發起購買新土地好安心養狗的活動,順利募得500多萬元,加上自己一生的積蓄,共投入了1千多萬元將貢寮區農地買下,沒想到買完地後,各項申請過程並不順利,加上平溪原地主施壓,無奈的張媽媽先將部份物件搬運至貢寮,卻遭附近居民檢舉,還撂狠話「在審核尚未下來時,做什麼事情都是違法的」。造成張媽媽臨時搭建的狗舍蓋了又拆,損失的費用對身上已無積蓄的張媽媽來說是沈重負擔。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原本在平溪的土地,在今年7月14日租約到期,因地主不續約,基隆地院民事執行處派人履勘,志工聚集希望法院暫緩強拆。(圖/翻攝自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臉書)有志工告訴本刊,貢寮的新狗園建設申請遲遲未通過,雖然日前動保處有找張媽媽和新北市流浪動物再生關懷協會開過會,但卻再次重挫張媽媽的心。志工表示,動保處當時找了幾個單位作綜合評估,但至關重要的環保局未出席,而自來水公司又因考量水源污染問題,表示要向環保局提出申請,但環保局卻要自來水公司自行審核,讓志工痛批「2個單位根本在踢皮球。」近幾年張媽媽因年邁及長期照顧浪貓狗過度勞累,日前才送急診治療中,但一想到無家可歸的毛孩們,她又振作起精神,大聲的說:「自己會和這些繁瑣的程序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