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匯回
」股利擂台戰2/台廠海外獲利匯回創新高 這兩家累積金額更達總額的1/7
隨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西進大陸台商動向備受關注。金管會18日公布,2022年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及獲利匯回金額1144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累計歷年匯回台灣金額為7040億元。對此,金管會分析指出,「主要是配合集團資金規劃策略,將盈餘、出售股權收益匯回等。」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累積匯回金額的台商,前10名傳產及科技各5家,其中排名前2的都是傳產公司,分別為正新及裕日車,金額則為580.71億元及498.25億元,換言之,這兩家公司合計的獲利匯回金額,就已經是全體上市櫃公司的7分之1。至於獲利匯回台灣的第三、四名則是科技業的可成及瑞儀,金額分別為316.77及202.44元。而累計匯回金額排名前10名的廠商,金額則多在100-150億元之間。機殼廠可成在2020年出售可勝(泰州)及可利(泰州)全部股權後,也資金匯回台灣發展新事業。(圖/報系資料照)法人指出,正新近年營運表現略遜往年,基於資金需求,將大陸獲利匯回台灣以供公司使用。至於裕日車則是將獲利匯回台灣,以增加母公司現金流。可成 在2020年8月出售可勝(泰州)及可利(泰州)予藍思科技集團,董事長洪水樹指出,多出了數百億現金,將發展5G、新能源車及醫療等相關領域。對於2022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匯回台灣金額創新高,是為何理由?是否與中美貿易戰及地緣政治關係緊張有關?包括三三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玻董事長林伯豐以及三三會名譽理事長、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都認為,主要是台商因應全球布局及分配利潤給股東有關,屬於正常現象。而匯回金額前10名的廠商,像是短期配發的股利或有增加,但主要還是以充實營運資金所用。「台商過去習慣將間接轉投資中國公司所獲配之盈餘保留於第三地境外公司,依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範,間接投資中國大陸盈餘分配之扣繳稅款,可等到台灣營利事業實際獲配盈餘時再進行抵扣,可不受稅額繳納年度限制,台商或集團可彈性運用海外資金,規劃盈餘分配回台時程。」會計專家告訴CTWANT記者說。因應資金規劃策略,2022年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及獲利匯回金額1144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圖/中新社)為何以前不急著匯回,今年特別急?這位會計師解釋,主因是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在今年元旦上路,無論個人或營利事業,獲配受控外國企業之股利或盈餘時,其已依所得來源地稅法規定繳納之股利或盈餘所得稅,最遲應於認列該CFC投資收益年度申報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五年內扣抵或退稅。換言之,廠商現在有五年扣抵的時間限制,讓之前有需要再匯回的慣性有所改變。「這應該是2022年台商匯回金額創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預期,接下來台商如果在大陸獲利依然亮眼,則匯回的金額應該就會持續創高,」會計專家說。
上市櫃大陸匯回1144億元創高 工商大老:「為正常運作」全球布局、分配利潤
2022年上市櫃公司資金匯回台灣資金大增至1,144億元,創新高紀錄,各界關注是否美中貿易戰、兩岸關係緊張導致?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名譽理事長許勝雄認為,台商將獲利資金匯回台,進行全球布局、分配利潤給股東,是正常現象。金管會昨公布2022年上市櫃公司赴大陸和海外投資情況。到2022年底共有1,210家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全年投資收益匯回金額達1,144億元,三三會榮譽理事長許勝雄說,台商在大陸經營30年,建立發展基礎、規模、競爭力等,有適當獲利是必然的,匯回台灣因目前有全球布局的需要,才能回收利潤再投資;且累積利潤一段時間有合理投資報酬,匯回母公司讓利潤有合理分配。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說,台商企業投資大陸的資金本就來自台灣,獲利匯回台灣也正常。強調台商對大陸技術傳承、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做了貢獻。以台玻來說,初期有80位台幹、現在僅10多位,另外60多位都是大陸人才執行業務。台商在大陸投資初期僅六成有利潤,發展成熟後,7成以上企業能獲利,疫情前後遭受經濟衰退,僅3~4成賺錢,經濟回復後才又能獲利。對於景氣,許勝雄說,全世界經濟面臨嚴苛考驗,疫情結束但期所延伸的通膨問題還在,美國努力壓制通膨仍高達6.5%,使全世界央行提高利率,會使市場消費動能、投資受影響,還需要這2、3年重新蓄積能量。許勝雄說,現在IMF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預期成長幅度相對高,台商在大陸有點投資,要考慮從事內需拓銷。林伯豐表示,景氣最壞時候是現在,再來會好一點,希望政府對工業政策有獎勵措施、協助企業發展,有助外銷順利。三三會即將在5月底訪陸,林伯豐表示,現約50多位會員參加,規劃與各地台商協會爭取在大陸的發展權益。主要是商業議題,對台商的獎勵措施優惠與江蘇各級市政府溝通。
台灣上巿櫃公司加大力度西進!獲利匯回逾千億破歷史紀錄
上市(櫃)公司近十年大陸投資原始投資金額統計中國大陸自去(2022)年起疫情走緩,台灣上巿櫃公司加大力度西進!金管會昨日公布去(2022)年上市櫃公司對大陸投資新增1744億元,是2019年來新高,合計1210家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利匯回台灣金額1144億元,首度破千億,更是歷史新高紀錄。川普總統任內美中掀起貿易大戰,美國在2018年對大陸部分產品祭出高關稅,台商對大陸投資暫停觀望、思考分散生產基地,蔡政府並順勢推出「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由2018年的1839億元,縮水至2019年的117億元,至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當年對大陸投資僅8億元。但自去年起,大陸疫情走緩,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逐漸恢復動能,呈現「報復式成長」。根據金管會資料顯示,至去年底,686家上市公司、524家上櫃公司對大陸投資較前年底,新增1744億元,累計達2兆7032億元。金管會分析指出,上市櫃公司因營運策略考量,以併購方式取得大陸子公司,或因應子公司業務拓展、建廠資金需求所致。金管會表示,上市公司獲利表現最亮眼產業,主要在科技業,由「其他電子業」獲利1902億元拔得頭籌,「電子零組件業」、「半導體」分別以726億元、709億元排名第二、三名。上櫃公司獲利前三名也清一色為科技業,依序為「電子零組業」、「半導體業」、「電機機械業」。值得注意的是,上市櫃公司去年投資收益匯回台灣1144億元,刷新歷史紀錄。截至去年底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7040億元,占累計投資金額的26.04%。金管會表示,上市櫃公司將資金匯回,主要是配合集團配發股利股息、盈餘分配等考量,匯回金額較大者則是電子零組件業。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受訪表示,兩岸關係特殊,台商投資大陸相較於歐美外商,要多一份謹慎,資金透過免稅天堂、維京群島等轉個彎進入大陸,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實際投資金額應比官方統計還要多,現在看到的投資收益匯回1144億元,只是浮上檯面的數字而已。
賴正鎰:明年房市「萬馬奔騰」
全國商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表示,全台2019年預售新推建案9.6萬戶,比去年同期成長11%,已經逼近10萬戶,推案總戶數僅次於2006年的9.9萬戶;且全台推案量總銷約1.43兆元,年成長13%,他預期明年推案量將再成長4至6%,推案量上看1.5兆元,明年房市將呈現「萬馬奔騰、遍地開花」。賴正鎰認為,台商資金回流推升產業與消費動能,更拉抬房市,在市場需求面大增、買氣出籠的情況下,選舉結果將決定未來8年房產趨勢,他預計明年1月大選後房市可望繼續活躍,明年推案量有機會再成長4至6%,上看1.5兆元,呈現「量續增、價微揚」的格局。這已是連續3年維持穩定正成長,也是連續2年推案量破兆元。他說,如果去年跟今年房地產是「春暖鴨先知、百花搶爭鳴」的話,明年就可能是「萬馬奔騰、遍地開花」。中美貿易戰傳來達成第一波協議的好消息,全球股匯信心大增;央行可望維持「連14凍」,利率維持低檔;台商海外資金回流投資金額持續擴大,台股也因為受到中美貿易戰利多激勵,攻上1萬2000點,日成交額也放大到1500億元。金管會日前也公布最新統計數字,今年第3季為止,上市櫃公司在大陸的獲利匯回金額、達新台幣4,789億元,占累計原始投資金額比重高達18.84%,創下歷年最高紀錄。賴正鎰指出,今年房市受惠於自住買盤增加及台商回游資金的激勵,股市獲利游資增加,推升買房意願。從第1季到第3季表現都超出預期的推案量,各建商購地金額創下紀錄,趕在11月之前加速推案並創下佳績,預售案也都很快就完銷,不過12月起受到選舉接近,出現觀望氣氛,感覺有稍微放慢推案腳步,但推案還是沒有停止。他說,從總體房市來觀察,今年「北部小回檔,中南部爆熱」,主要都會區延續去年房市築底之後反轉的強勁力道,預售新推案已接近10萬戶,比他在年中時預期的9萬戶還要多,市場上除了低總價小宅之外,景氣回溫也使得6都有一些中大坪數產品活躍起來,推估預售建案總銷規模約1.43兆元,2017至2019連續3年的正成長。展望2020房市,賴正鎰表示,台商回游資金加速及內需建設加碼,房地產明年將有6大趨勢,(一)危老改建及豪商辦將成建商推案二大主力,(二) 土地與商辦、住宅需求大幅提高,(三)52至64坪的中大坪數格局再度活躍,(四)首購與換屋市場需求並重,(五)都更加速、地上權標售案翻紅,(六)建商購地儲蓄推案能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