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衰退
」 台股 中租 獲利中租前十月獲利衰退 連2天爆量重摔跌到127元近二年新低
中租-KY(5871)股價近期因公布10月獲利大減下滑,昨日大跌14.5元、跌幅達10%,成交爆量超過4萬張;13日則以127元作收,下跌3.50元,跌幅達2.68%,為近二年來新低,交易量超過2.8萬張。由於該檔為存股族熱門標得,市場熱議可能是逢低買進時機,甚至有股民說進場點還未到。中租於11月11日舉行法說會,公布2024年10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86.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創同期新高,累計1~10月營收為新台幣856.0億元,年增6%。10月單月自結合併稅後純益新台幣13.6億元,月增0.8%、年增2.33%,創同期新高,但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3.55億元,月減30.96%、年減30.9%,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81元,累計1~10月合併稅後純益為新台幣197.6億元,已賺近新台幣200億元,年減7%,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1.63元,仍創同期第三高。分地區別來看,台灣地區、中國大陸地區及東協地區累計營收分別成長6%、7%及5%,若與前月相較,合併營收月增1%,其中以東協月增4%較為顯著,整體業務動能持續。
百大集團去年營收34兆多罕見大衰退 CRIF:僅「這5家」逆勢成長
根據CRIF最新發布的「2024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結果顯示,2023年受到全球供應鏈高庫存壓力影響,台灣百大集團資產成長率創2008年新低,總營收更較去年衰退逾9%,不過仍有台達電(2308)、彰銀(2801)、台灣企銀(2834)、華南金控(2880)、中華電信(2412)5大集團資產逆勢成長。根據中華徵信所(CRIF)最新發布的《2024年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指出,台灣百大集團在2023年受到全球供應鏈高庫存壓力影響,資產成長放緩,營收及獲利均大幅下降。百大集團的總資產達到144兆8753億元新高,但資產成長率僅有4.19%,為2008年以來的新低。同時,百大集團總營收也下降9.69%至34兆元687億元,創歷年來最大衰退幅度。根據報告,百大集團中有62個集團的營收出現下滑,而稅後純利總額則下降31.42%至2兆3192億元,呈現自2012年以來的最大獲利衰退,並連續兩年出現獲利下降的情況。CRIF指出,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美國升息和以哈衝突等國際事件持續影響全球經濟,百大集團因與全球產業鏈的深度連結而承受更高風險。儘管百大集團整體表現不佳,但台達電、彰銀、台灣企銀、華南金控及中華電信等五大集團在近三年持續達成資產成長、營收成長及稅後純利成長,展現穩健經營的實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三年三率成長的集團中,有四家為公股金融及通信業,唯一的電子製造業代表為台達電,與其積極布局綠能和電動車系統的策略有關。在全球佈局策略上,CRIF報告顯示,台灣百大集團的海外佈局逐漸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2023年,百大集團在中國(含港澳)的子公司數量減少82家至2536家,顯示出「減中國、緩台灣、增海外」的趨勢。百大集團國內新增企業僅77家,顯示本土投資意願放緩。與此同時,台灣百大集團加碼擴展至歐美、東協和北美市場,特別是在墨西哥的布局有顯著增長。墨西哥成為百大集團新興投資地點,三年內新增20家子公司,主要為鴻海、台達電、緯創、金仁寶及明基友達等集團,意圖貼近北美市場並加強供應鏈靈活性。展望未來,CRIF建議,百大集團需改善海外佈局並積極推動產業AI化,台灣應藉由強化半導體供應鏈自主來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同時引導企業全面應用AI,提升競爭力。CRIF呼籲政府優先推動企業AI化計劃,並強調百大集團應扮演產業數位轉型先鋒。
辜家三兄弟3/中租再創溫泉旅館新品牌 辜仲立媒體老闆新形象
與疫情間營收獲利股價飛高高比起來,中租-KY(5871)近來表現處於逆風,大陸營收失色,股價從223元跌到151.5元,還得面對立委關切融資利率及「新設融資專法、民法修法案」的大挑戰,不過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似乎不受影響,他一邊忙著在宜蘭員山新闢超五星級溫泉旅館,還斜槓成立新網路媒體,6月正式上架。57歲辜仲立早在11年前、即2013年辭去中租-KY董座之職,成為中租企業總裁,旗下兩大核心事業中租控股、中實控股,分別由陳鳳龍及黃炳彰擔任董座,黃炳彰並為成旅觀光董座;黃炳彰今年退休,成旅觀光董事長由總經理馮傑出任。中租-KY於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250億元,年減8.04%,今年前四月合併稅後盈餘77.88億元,年減14%,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2元,這份成績單,讓5月22日召開股東會罕見地開到中午才結束。小股東們對於中國市場獲利衰退、BNPL先買後付的融資等未來走向,相當關切,中租投控指出,前四月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主要是大陸『財政返還』約有人民幣3.3億元~3.4億元尚未入帳,以及信用減損的金額也較同期略高所致。融資貸款、BNPL(先買後付)等消費爭議引發立委們關切。圖中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郭國文立委。(圖/記者黃鵬杰攝)再者,去年11月從網紅山道猴子、無卡分期借貸購車等案件傳出後,引發社會關注BNPL(先買後付)的融資現象,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頻頻質詢,讓中租「意外中槍」。今年4月,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提出《融資公司法》草案,認為應將融資公司納為金融特許行業,並明定融資利率、利息、費用、違約金等上限。財委會召委郭國文則認為「融資公司問題最優先處理的,應該是從定型化契約來減少爭議」目前一大爭議在於業者巧立名目,透過手續費、外出費等增加收費金額,若明確制定所有會收取的費用,應該可以減少爭議,還提出「民法雖然有16%的利率上限,但為了避免既然業者用其他規範來逃避此門檻,應該修法來保障消費者」。身為租賃龍頭的中租-KY在4月25日主動對外說明,策略長廖英智強調,中租對任何融資案都是嚴加審核貸款,並未額外加收違約金,也沒有16%的利率,並會繼續很保守的很嚴格審核,且未來要降低借貸利率,則是透過提高信用審核來做風險控管。對於在中租規定範圍外逕行多收違約金等的經銷商,宣示一旦中租得知即立刻停止合作並下架店家,也會退款給民眾。「銀角零卡」(先買後付)為中租企業力推資融事業新品牌,圖為2022年中租控股暨仲信資融董事長陳鳳龍(中)率各位主管發表數位經營成果 。(圖/記者黃威彬攝)廖英智也進一步說明中租推出的「銀角零卡」(先買後付)會員100多萬人,經常性使用有20多萬人,動用率在20%~30%,平均貸款金額為5萬,一年平均利息為5%的利率;其中,客戶占比逾七成的消費購物使用零利率,在最多36期中,平均使用15期;並透過嚴格審核,違約率約0.3%。已將企業經營交予經理人的辜仲立,則鍾情於旅館、餐飲等觀光美食版圖,多次現身的場合,為自家新設的清酒、生技業的新品牌站台;至於在宜蘭員山籌設中租企業自創超五星級溫泉會館的新品牌,預計2026年第二季完工。此外,CTWANT調查,今年初一家新網媒籌設並已於6月正式上架,為綜合性媒體,出資成立者則為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個人,他主要是受到友人的邀請而來開闢新事業「永新媒體科技」,該網媒的董事長由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出任。至於中租控股未來營收表現,廖英智表示,中租三大主要市場台灣、大陸以及東協的2025年業務成長率,預期仍會有10%成長。莫怪,辜仲立可以縱情於其他新事業,開啟品牌新形象。
78萬股民如願了!00919配息0.7元創新高 換股新增營建航運金融股13檔
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即將在6月24日除息,為第五次配息,根據群益投信官網最新配息公告顯示,00919本次預估配發金額為0.7元,單次殖利率2.72%,本次除息日為6月24日,參與除息最後買進日為6月21日,配息發放日為7月15日。00919第五次配息預估0.7元創下新高,這五次配息紀錄發配金額分別為0.54元、0.54元、0.55元、0.66元、0.7元,可看出其穩定階梯式向上的配息政策,以31日收盤價25.74元來計算,年化配息率高達10.88%,連續五季衝破10%再度刷新台股ETF配息紀錄,統計共77.7萬投資人可望同步受惠。法人表示,00919有收益平準金機制,自成立以來共配息4次,次次都完成填息,從最新淨值組成觀察目前可分配投資收益為1.22元,收益平準金加上資本平準金佔淨值的比例高達4成以上,若加上今年除權息旺季的息收,未來高息續航力更值得期待。以00919每股配息0.7元來看,在28元以下買進,年化配息率有10%。台股30日受美股重挫影響指數下跌298.02點、跌幅1.38%,收在21364.48點,近兩日共跌493.93點,原型台股ETF股價也跟著震盪,其中相對抗跌的台股ETF中即有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略跌0.04%,其他跌幅在1%以內的還有00936、00934、00733、00730、00946、00929等共7檔ETF,而今年以來含息報酬率部分,00919上漲19.55%表現亮麗。同時,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在5月31日公布更換持股,由於股利低、市場流動性轉差、已除息等因素,本次剔除13檔個股分別為1504東元、1722台肥、2379瑞昱、2385群光、2449京元電子、2886兆豐金、3005神基、3044健鼎、3231緯創、3293鈊象、3592瑞鼎、3711日月光投控、6147頎邦。本次新增13檔個股分別為2451創見、2504國產、2548華固、2618長榮航、2809京城銀、2889國票金、3014聯陽、5347世界、5508永信建、5536聖暉、6005群益證、8070長華、8112至上,新增的這13檔股利率平均近5%。據了解,00919的選股邏輯主要為「精準高息」,從市值前300大股票中,挑出今年「已公布」股利的股票,另外再剔除已除息股票,以此挑出高股息個股,讓資金有效率的精準選出高股息個股作為成分股。由於00919的成分股涵蓋全產業,因此,不論何種產業,只要是當年高配息具成長性的股票,都有機會被納入。00919繼去年12月新增4檔傳產股(東元、台肥、長榮鋼、寶雅)、2檔金融股(兆豐金、中信金)後,本次再納入5檔傳產股(國產、華固、長榮航、永信建、聖暉)、3檔金融股(京城銀、國票金、群益證)。反應去年電子股已大漲一段,但獲利衰退導致今年配息金額縮水,在現金股利率計算式呈現分母放大、分子縮水,以致於投資價值下滑下,轉向加碼股價被低估的營建、航運等傳產以及金融股,此波換股操作可逢高獲利了結股價漲多但配息衰退的電子成分股以增添未來配息動能。此外,轉向加碼股價合理,配息率較高的傳產與金融產業,提高整體投資組合領息,強化配息的穩固來源。
AI加持! 2024第1季製造業產值4.4兆結束連5季負成長
今年話題性最強、含金量最高的就是AI!經濟部17日發表2024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統計,提到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增強,讓今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4兆4194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4.56%,結束連續5季負成長。台灣製造業從2022年第四季開始陷入負成長,經過一整年的消化庫存,加上現在強勁的AI概念需求,經濟部數據顯示,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較上年同季增加11.76%,其中積體電路業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挹注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致產值攀升至8890億元,年增14.06%,面板及其組件業亦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高於上年同季,致產值增加至1181億元,年增9.9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浪潮,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挹注,帶動伺服器等產品接單暢旺,產值增加至3393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27.21%。不過在傳統產業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產值3704億元,機械設備業產值2025億元,都因全球復甦力道緩慢,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加上部分石化產品受國外產能開出、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分別年減5.70%及2.29%,不過減幅已逐季收斂。汽車及其零件業產值1221億元,則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加0.99%,主因為電動轎車及客貨兩用車新車款訂單成長。經濟部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持續受高利率、通膨起伏不定,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地緣衝突風險升高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生產持續挹注,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證交所最新數據也顯示,除了14家金融控股公司,以及未申報的廷鑫及昶虹,台灣上市公司第一季總營收8.69兆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3065億元,增幅3.65%,第一季稅前淨利8638億元,年成長2189億元,增幅33.94%;貢獻獲利成長產業主要為航運業、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等三大產業。第一季獲利衰退產業主要為電器電纜、塑膠工業及建材營造。
台股漲逾百點上看20700 台積電一開盤797元上漲11元
受到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漲,台股7日以20634.62點開出,上漲111.31點,台積電(2330)以797元開出,上漲11元至797元,目前來到795元;聯發科、聯電、廣達、京鼎、創見、立積等也都上揚,光罩(2338)來到75.7元、十銓(4967)來到114元,兩檔漲停板。美股周一四大主要指數全面收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76.59點或0.46%,收38852.27點;標準普爾指數上漲52.95點或1.03%,收5180.7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92.92點或1.19%,收16349.2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04.26點或2.21%,收4820.45點。亞股也表現不錯,日經225指數開盤上漲1%,至38,636.23點;東證指數開盤上漲0.8%,至2749.74點。韓國KOSPI指數開盤上漲1.6%,至2718.17點。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週(113/4/29~113/5/3)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買進金額為5,704.49億元,總賣出金額為5,352.56億元,買超為351.93億元,另統計自113年年初至5月3日止,外資總買進金額為10兆1,760.76億元,總賣出金額為10兆1,897.62億元,累計賣超為136.86億元。上週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351.93億元,買超臺企銀5.90萬張最多,其次為開發金、國票金;另賣超群創5.80萬張最多,其次為矽統、京元電子。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整理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4月1日前公布的財報,發現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營業利益年減26.4%,但業者為了維持領先優勢,仍積極開發技術,讓研發支出逆勢成長,其中以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穩居冠軍,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為亞軍,瑞昱投入201億元居第三。研發費用前3大公司為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居冠,年增11.1%,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第二名是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第三名瑞昱投入201億元。
台積電研發砸1787億元不手軟 但2023年營收最多的是「這家」
經濟部統計處整理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4月1日前公布的財報,發現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營業利益年減26.4%,但業者為了維持領先優勢,仍積極開發技術,讓研發支出逆勢成長,其中以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穩居冠軍,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為亞軍,瑞昱投入201億元居第三。 每年均有公布財報之「製造業」上市櫃公司共有1101家,不過去年因為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動能疲弱,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所以整體營收淨額18.87兆元、年減10.7%,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電子零組件業分別年減9.8%、10.4%。而營業利益1兆4851億元,年減26.4%。經濟部表示,2023年營收淨額前3大公司依序為第一名的鴻海3兆4486億元、第二名台積電2兆1533億元,以及第三名的和碩為1兆1820億元。營業利益前3大公司則為台積電9074億元、聯電487億元及聯發科423億元。不過即使營收及獲利減少,研發支出仍逆勢成長,2023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研發費用6927億元,為歷年新高,年增2.9%,其中以電子零組件業研發費用4507億元居首。研發費用前3大公司為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居冠,年增11.1%,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第二名是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第三名瑞昱投入201億元。 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前3大依序為台積電6350億元,占整體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5成3,其次為聯電793億元,以及力積電的479億元。摩根大通最新報告表示,台積電在技術創新和先進封裝領域的地位,未來在AI時代將起到關鍵作用,透過一系列技術突破,台積電有望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文化即國力 立委籲修法實體圖書免徵營業稅
立法委員邱志偉20日開記者會指出,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2023年出版產業市況調查顯示,有六成的業者營運績效仍在衰退;同時有不少大型書局倒閉與歷史悠久之月刊停刊,已到了出版業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因此提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修法,減輕出版業者之賦稅負擔,更呼籲文化部比照日本經產省模式,成立專責單位振興出版業,提升文化力就是提升我國國力。邱志偉表示,根據出版公會統計,有六成受訪者表示2023年出版業之整體市況仍在衰退,其中衰退11-20%者達21.3%,衰退超過30%者也高達6.6%,且預計今年獲利衰退的業者更超過4成。從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創下歷年次高,今年超額儲蓄高達3.8兆,創近年新高,但國人在文化支出上卻仍保守。政府應當引導民間與企業多加消費購買書籍等出版品,避免儲蓄提高卻不願意購書的扭曲現象,若文化力無法提升,長期更可能扼殺我國國力。邱志偉強調,從2013年至今持續長期關注出版產業的狀況,卻不斷看到出版業的產值創新低,因此將提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盼能將實體圖書皆免徵營業稅,降低出版業成本。邱志偉指出,第十屆就已經提出修正草案版本,新的會期開始就再次提出此案,雖然文化部在2021年已實施《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將圖書免徵營業稅,但僅有五年至十年期限,唯有入法才能真正長期對出版業有根本性助益。邱志偉呼籲,此刻已經到了必須通盤檢討出版業的存亡時刻。日本經濟產業省在本月已決定,鑒於書店的逐年減少,必須成立專責小組來處理此事。因此,邱志偉提出文化部應當成立一個專責小組來拯救出版業,其中涉及紙本圖書與書店的生存,相關議題都要政府專責單位來思考來處理。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政鴻表示,現今出版業面臨營收下滑,人事成本提高、紙張與印刷成本上揚、版稅增加等狀況下,實在應該立即調降出版產業所負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期待與中小型出版社最有關係的「擴大書審純益率」與「所得額標準」都能爭取調降。
金控股仍最愛1/存股族回心轉意?股民人數排行榜 竟是這一家居冠
對「金融股」存股族來說,2024年被視為「降息年」,CTWANT記者採訪多名理財達人、資深證券師與法人等,受訪者普遍看好接下來「壽險為主的大型金控股」,且優於銀行股,建議「空手者可考慮布局,想賺配息、價差需耐心等待『這一關鍵時刻』。」台股中的金融股,無一不受到美國FED利率政策影響,尤其2022年至2023年在美國暴力升息下,台灣金融業經歷海內外股債雙殺與防疫險、淨值縮水風暴,有產壽險引擎的大型金控無不受創,連帶拖累2023年要配發的2022年配息利率。依據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的整理,回顧2023年金控現金配息政策,儘管開發金沒有現金配息、殖利率是0,玉山金0.75%,國泰金2.04%,兆豐金3.43%等,但觀察一整年的各檔股民人數來看,「金融股」還是最有人氣。美國聯準會FED自2022年3月啟動升息政策,到2023年7月一共宣布升息11次,累積升息21 碼(525bp),來到5.25%~5.50%區間,11 月宣布維持利率不變(暫停升息)後,市場氛圍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樂觀預期2024年將降息三次,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也開始攀升,帶動金融債券型ETF量價雙漲,就連壽險公司也回頭買進債券。從ETF的規模與受益人數龐大來看,已為投資重要選項之一,也讓許多金融股存股族變心。(圖/方萬民攝)利息政策風向轉變,也重振金融股民信心。根據集保中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股民最多的前20檔中,金融股佔了九檔,且都是金控股,依序為開發金、玉山金、中信金、國泰金、兆豐金、第一金、台新金、新光金與元大金;ETF則共有四檔,分別為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元大台灣50與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依股市觀測站,14家金控在2023年第四季呈現淨值回升,全年大賺3653億元,較2022年增加近三成,僅有一家新光金(2888)呈現虧損,8家賺逾200億元大關,八成五的每股稅後盈餘EPS都有賺1元以上。以各家金控自結財報數據的EPS統計來看,2023年仍是富邦金最賺,EPS是4.81元,年增41.56%,其次為國泰金的3.24元、年增35.49%,接著依序為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第一金、永豐金、華南金、玉山金、合庫金、開發金、台新金、國票金與新光金。其中,前年身陷防疫險虧損風暴中的兆豐金,去年受惠升息及防疫險基期較低等利多,盈餘年增率81%排名第一;中信金則是受惠旗下銀行外匯利差大賺,年增率79%排名第二高,國票金成長55%拿下前三名;富邦金成長41%,玉山金成長38%,通通都成長。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資深證券分析師蔡明翰認為,投資台股仍是以電子股為主,金融股為輔。(圖/國泰金提供)而獲利衰退的金控有三家,新光金轉盈為虧,EPS是負0.48元,合庫金減少幅度達14.45%最多,台新金也減少1.75%。「兆豐金漲幅最大,新光金雖慘賠,但在存股族心中,他們仍是最愛的個股之一。」理財達人Andyworld表示,「可分出壽險、銀行陣營的區別」「幾家壽險型金控雖然沒有像2022年那樣慘烈,經歷2023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也是顛簸,尤其新光金。」Andyworld說,從排行榜可以觀察到,新光金股價目前8.5元左右,還是有一群存股族支持。但他認為,新光金全年有七個月EPS為負數,僅12月以0.21元坐冠群雄,全年度的-0.48元比2022年0.11元還要低,衰退幅度達536%。「新光金股價不到10元,看似便宜,基本面不佳,股利上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我個人還是不會將資金放在這樣的投資標的上。」Andyworld說。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資深證券分析師蔡明翰則提醒存股族,「降息的時間點」攸關金融股價變化,「市場上是認為今年開始有三年是降息年,單以利率停止升息、降息的趨勢來看,是較有利於壽險型的大型金控股。」蔡明翰並說,「雖然大家原本預期3月開始降息,但看到FED不鬆口,且美國經濟表現強勁,我個人研判Q2會利多出盡反彈季度,但只是短期,台股以電子股為主,金融股為輔,為長期投資類股。」「壽險型與證券型的金控股,是我比較看好的。」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FED在今年1月底的利率會議維持不變,將視通膨、就業狀況討論降息及縮減 QT,「預期今年,壽險、證券營運動能均將受惠美國貨幣政策轉為寬鬆環境。」看樣子,像是國泰、富邦、中信、開發、台新、永豐、兆豐、新光與元大金等大型金控,仍是金融股焦點股。
辜仲立「總裁牛肉麵」進駐南港CITYLINK 中租前三季獲利逾200億再賺一個股本
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繼續開拓美食事業版圖!打造的「總裁牛肉麵」在疫情期間,從獨立街邊店轉變入駐百貨、商場的店中店型態,繼桃園、台北信義商圈之後,今年12月再下一城,拓店至南港CITYLINK購物中心。55歲的金融業企業家辜仲立,除了經營「租賃」本業為核心,還另設「飯店」成旅觀光、成旅晶贊等,並踏足到「餐飲」,推出總裁牛肉麵、法式料理SENS之外,在「酒品」也有自己的中實泰樂瓦品牌的代理紅酒事業,以及仲酣清酒、JLK咖啡;疫情期間也踏足到生技領域,創設仲安家生醫品牌銷售燕窩、滴雞精、益生菌等。「總裁牛肉麵」最早是從冷凍包做為伴手禮起家,獲得台商界好評後,2016年7月,在台北市東區開設「總裁牛肉麵」迄今已逾7年。(圖/艾斯奇餐飲提供)根據租賃龍頭中租-KY(5871)公告,前三季已再賺一個股本。2023年10月單月自結合併稅後純益為新台幣19.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1元,累計1~10月合併稅後純益已逾新台幣200億元,為212.6億元,年減9%,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81元。分營運地區別來看,台灣地區、中國大陸及東協地區,累計獲利分別較去年成長-7.5%,-1.5%及-9.7%。其中台灣及東協獲利衰退較大,主要是升息造成利息收入成長速度不如利息支出,影響整體利差;大陸則因景氣回升速度不如預期,使延滯率上升及增提呆帳等因素。目前辜仲立將其美食事業版圖,皆隸屬於中租企業的「艾斯奇餐飲」旗下,包括中式餐飲總裁牛肉麵(C.E.O. Beef Noodle)、法式料理餐廳SENS、專業代理葡萄酒中實泰樂瓦(Les Terroirs de Chailease),以及零售品牌JLK嚴選(JLK Select)。總裁牛肉麵創立於 2016 年,在2021年9月進軍Global Mall桃園環球A19購物中心,2022年3月入駐台北信義商圈BELLAVITA寶麗廣塲,今年12月進駐CITYLINK購物中心南港店C棟7樓美食街;出自辜仲立與行政總主廚唐文浚之手的鎮店人氣招牌「總裁牛肉麵」,以牛骨、豬骨、雞骨熬煮作為基底,採用澳洲牛腱,在食材、湯頭、口味,歷經上百次討論與不斷改良。
保費衰退拼出路2/苦了快90歲老董燒腦拚增資 三商壽業務部隊強韌獲利回穩
產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罕見的增資發債超過1700億元,延續去年防疫險理賠風暴,以及準備2026年接軌「大魔王」IFRS 17與ICS 2.0版。據最新公布的半年報資料,21家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2867)、宏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都未達到標準200%門檻,面臨增資經營財務壓力。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今年前三季增資的公司有台銀人壽6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25.25億元、中華郵政18.03億元及遠雄人壽1.24億元,截至9月底共增資104.52億元。核准6家壽險公司申請發債1110億元,用於資金需求,提高清償能力等,分別為國泰人壽350億元、富邦人壽250億元、南山人壽150億元,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各130億元,及中國人壽100億元。產險界增資的則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富邦產險160億元、兆豐產險60億元、中信產險50億元、和泰產險45億、南山產險15億元,共增資達530億元,扣除南山產險,其他五家皆為防疫險苦主。CTWANT採訪到保險局長施瓊華,她說,新壽準備發行130億次順位債,允諾年底前完成;宏泰人壽則原本要出售在淡水的土地,雖還未完成買賣交易,但在淡水的一些大樓出租收益來看,有機會在年底前達標。至於三商壽要在年底前完成五億股(以25日收盤股價5.09元粗估,可能約25億元)增資到位,賣地或策略投資人、私募等籌資也還沒有具體進展,89歲董事長翁肇喜也多次被找到金管會討論,是保險局認為年底前能否達到RBC標準200%,相對另二家較為棘手。三商壽2021年投資元大台灣50反1、俄羅斯債失利,重創營運,稅後虧損一度高達67.2億元,EPS為負2.31元,資本適足率(RBC)190%未達到法定標準,面臨開業近30年以來最大虧損財務困境,遂於去年10月3日,由三商行創辦人、88歲翁肇喜親自掌舵出任三商壽董事長,迄今也滿一年。保險局長施瓊華(左)表示,今年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則有投資獲利表現。圖為2023年8月產險公會會員大會,中為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圖/李蕙璇攝)「三商壽的保單商品、業務部隊都是有競爭力的,前三季首年度新契約保費28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已經看到第三季獲利回穩,單季稅後淨利25.8億元,前三季累積稅後虧損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已縮減36億元。」壽險同業主管觀察說。但這名壽險主管也坦承地說,「如果沒有通過大魔王壓力測試,業界也不敢輕易出手投資或是併購三商壽!」三商壽儘管也有受到登錄業務員減少影響,但在轉型以投資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商品,持續培訓考照及激勵方案促使,業務部隊仍拚出較同業的好成績,不僅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6%,保障型商品的健康險、傷害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也成長逾11%,自結RBC與今年度第二季相比亦回升至150%以上。此外,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去年10月起連續6個月稅前虧損,直到今年6~8月受到新台幣重貶匯兌利益,恢復獲利動能,只是台美利差擴大,今年前八月在避險工具成本累計高達2291億元,光是8月就315億元,不僅都是史上新高,還等於是「花掉了,有去無回的」,嚴重衝擊壽險業獲利。財委會立委吳秉叡、高嘉瑜等10月16日在立院質詢該如何因應壽險業獲利減少,三家壽險資本適足率RBC不達標是否「會接管?」保險局長施瓊華答詢證實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有投資獲利表現,「還須等待台美利差縮小,降低避險成本。」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答則強調,穩定金融市場秩序,會在平常透過監管要求業者準備金充裕等配套措施,作事前預防,「而非事後接管」,期盼能降低未來使用保險安定基金的可能性。CTWANT進一步觀察擁有大型壽險金控獲利表現,今年前九月獲利成長力度最多為中信金(2891),幅度高達50%,旗下的台灣人壽(包含子公司中信產險)累計稅後淨利達144.6億元,較去年同期100.2億元大增了44億元。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泰人壽的保費收入表現,雖仍是業界第一,但在前九月的稅後淨利303.3億元,較去年同期467.6億元減少了164億元,且比疫情前2019年賺的305.6億元略少;產險則從今年6月起轉虧為盈,累計獲利9.6億元。至於今年前九月最賺錢金控的富邦金(2881),子公司富邦人壽累計稅後淨利431.3億元,則較去年同期的836.1億元減少快一半;產險虧損額度則是從去年同期的逾百億大幅縮小到24億元。中國人壽累計合併稅前盈餘129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230.6億元減少;新光人壽則虧損79.1億元,但去年同期則獲利達53.5億元。這五家金控僅有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的獲利呈現成長,國泰、富邦、中國人壽都是衰退,新光人壽虧損狀態,看樣子要恢復往昔水準還須繼續覓新出路。
記憶體等待春天2/「Chat GPT要用到好多記憶體」 美光預告2025年記憶體位元創新高
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出現,讓市場看到人工智慧(AI)應用更具體的新亮點,鈺創(5351)董事長盧超群指出:「ChatGPT要用到好多記憶體(DRAM)。」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英更看好AI伺服器在企業端的成長。分析師告訴CWANT記者,「DRAM產業約明年第二季恢復滿載,但股價約莫今年8、9月提前反應!」業內人士指出,ChatGPT的學習需要繁複大量資訊運算功能,除了輝達(NVIDIA)顯示晶片(GPU)擔任主角,DRAM處理容量也要相對提升,3D堆疊出的高效能DRAM-高頻記憶體(HBM,High Bandwidth Memory)則讓處理器( CPU)和 GPU 學習和運算性能更強化,負責多工運作的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同步成長。記憶體看似復甦在即,但近期中國對美國的科技圍堵進行反制,美光因此遭網路安全審查,市場因而看好韓系供應鏈反彈腳步較快。(圖/美聯社)法國研調機構YOLE預估,下一次記憶體新上升週期發生在2024年,由伺服器與車用引領記憶體高速成長。法人指出,AI伺服器相較目前,需要3~8倍記憶體容量、1.5倍的SSD(固態硬碟);自駕車所需的DRAM、NAND晶片,分別是傳統車的30倍、100倍。記憶體看似復甦在即,但美光因中國對美國科技圍堵反制而遭網路安全審查,市場轉而看好韓系供應鏈反彈腳步較快。據此,法人點名NAND Flash控制IC設計公司群聯(8299),DRAM製造商南亞科(2408),非揮發性記憶體製造商旺宏(2337),封測商力成(6239)、南茂(8150)。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國際指標記憶體晶片大廠三星與美光,已經公告上季獲利的慘狀,並積極減產,有助未來整個記憶體市況供需逐步平衡,至於Chat GPT和AI伺服器對記憶體需求則是長期動能,投資人可在相對低點擇機布局。資深分析師杜金龍指出,隨三星減產、美光今年第一季財報認列鉅額虧損,國內南亞科、華邦電、威剛都釋出第一季是營運谷底、最壞時間已過的說法,記憶體看似利空出盡,相關族群拉出第2波漲勢,但股價僅漲3個交易日,因:「還沒有真正復甦,屬於景氣觸底的跌深反彈,股價稍有起色後沒有真正動能,繼續以盤代跌。」杜金龍提醒,面板、記憶體、被動元件有三大「慘」業之稱;法人圈在聽完各大記憶體公司法說會後,則預估有些公司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為負,而今年整體上市公司獲利衰退2成。儘管預期記憶體明年第2季恢復滿載,但明(2024)年獲利仍較去(2022)年衰退,股價要在今年第3季後,也就是8、9月才會真正反應這個好消息。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Chat GPT和AI伺服器對記憶體需求則是長期動能,投資人可在相對低點擇機布局。圖為記憶體產線。(圖/美聯社)
明年基本工資漲幅 外界推估4%至5%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於9月1日(周四)舉行,開會前,勞資雙方動作頻頻,全國工業總會昨日發布調查報告指出,對於明年度基本工資調幅,22%企業認為不該調升,76%最多只能接受3%調幅,盼勿殺雞取卵。全國產業總工會則主張,明年月薪與時薪均應調升11%。據了解,今年基本工資已調升5.21%,考量通膨因素,外界推估明年漲幅在4%至5%。通膨嚴重 盼漲幅能讓勞工有感由勞、資、政、學等代表組成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周四開會,預定拍板明年度基本工資漲幅。會前,勞資雙方對漲幅各有堅持,且各有運作。勞動部長許銘春為拉近勞、資底線差距,昨晚先與勞方委員餐敘,今晚則宴請資方代表,以了解雙方的想法。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昨晚受訪表示,通膨嚴重,已向許銘春表達,「基本工資應有感調漲」,才能讓勞工維持基本的家庭生活,經濟成長率的果實應與勞工分享。江健興說,已向許建議,針對受到衝擊的企業,勞動部應提供協助或補助,「許部長態度上也支持」,她說會和各界持續溝通。成本大增 工總喊話勿殺雞取卵工總昨天發布一份調查報告,8月初對209家廠商家進行「111年產業營運調查」問卷調查,51%業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營收減少,56%業者表示整體獲利下降。15大產業類別中,僅「電機電子」、「化學」兩產業獲利較佳,其他產業逾6成均表示獲利衰退。工總表示,產業界近2年受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衝擊,營運成本大幅增加,展望明年,夏月電價恐提前上路,勞健保費用可能再度調漲,64%業者預估經濟成長率(GDP)恐將下滑,前景堪憂,因此22%認為明年不應調薪,76%僅能接受3%以下調幅,工總呼籲此次基本工資調整應考慮產業的生產與經營成本,切勿殺雞取卵。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國產業總工會昨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提出企業要分潤、購買力要維持、最低工資要立法3項要求,促使基本工資回應經濟成長合理分配與照顧底層勞工的2大目標。全國產業總工會政策部主任李佳育一樣是以疫情持續、俄烏戰爭導致國際間通膨高漲為由,主張基本工資應調升。李佳育說,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5個月突破3%,且今年GDP預測為3.76%,應與勞工分享經濟成長果實,全產總強烈主張明年月薪與時薪應分別調漲至2萬8000元和186元,調幅均為11%,才能滿足勞工的實質購買力,也可進一步刺激內需。總統曾承諾 排除萬難調升工資全金聯秘書長韓仕賢指出,台灣位居全物價最高的國家之列,但台灣的基本工資卻是人均GDP水平相近的發達國家中最低之一,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高,民眾的消費成本增加,今年需大幅調漲基本工資,以恢復一定的經濟平衡。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調漲與否或調幅多少,資方與勞方在會前各有期盼,將交由各方委員在9月1日的會場上直接來談。今年度基本工資月薪為2萬5250元、時薪168元,蔡英文總統執政後,政府連續第6年調升基本工資。蔡英文6月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活動時表示,政府一定會排除萬難,務必讓最低工資能夠持續往上調升。
最強半年報公布 上市櫃大賺2.19兆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出爐,上市櫃公司稅後純益合計1.07兆元(含15家金控),季減7.7%、年增2.6%,上半年稅後純益合計2.19兆元,超越去年同期的2.03兆元,年增7.8%,創下歷史第二季及上半年最佳獲利數字。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上市公司第二季稅後純益1兆元,季減8%,年增2.8%,創下連三季破兆元佳績,共計140家創歷史新高,僅次於2015年第三季的160家紀錄。上櫃公司第二季稅後純益659億元,季增3.1%,年增5.9%,亦有雙增的好成績。在各類股中,電子股第二季獲利表現最佳,上市櫃公司稅後純益合計高達5,956億元,季增6.3%,年增16.2%,在電子次產業中,半導體稅後純益4,011億元,季增11%、年增50.4%,網通股、電子零組件及其他電子亦有季增、年增雙位數的成長動能。其次是航運類股,第二季稅後純益1,977億元,雖季減9.0%,但年增88.9%,依舊含金量逼人。獲利數字居第三的是金融股,第二季稅後純益805.9億元,季減48.9%、年減52.7%,主要是受到金融市場震盪、股債齊跌,以及今年來疫情升溫導致不少產險、壽險業者得支付鉅額的防疫險理賠金,整體金控的獲利表現大受影響。在個股部分,台積電、長榮、陽明、聯發科及鴻海名列獲利前五強,合計第二季純後稅益4,635.8億元,約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的四成,堪稱台股最佳印鈔機。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分析,上半年財報數字創下新高,主要是第一季獲利貢獻較多,長鞭效應仍在,且台積電等五強維持成長動能。惟提防電子股旺季不旺,消費性電子產品庫存壓力大,台塑等塑化股利差也縮小,自第三季起,宜留意企業調庫存造成獲利衰退的風險。大型本土投顧分析,受到終端需求疲軟影響,消費性商品開始庫存修正,5月傳出三星停止進料一個月以去化過剩庫存,7月再傳出中系手機第三季暫緩拉貨,並在8月企業財報展望,確認NB、PC需求量,將進一步下修15%~20%。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iPhone新機、雙11及年底耶誕三大銷售旺季,消費需求可能落空,雲端服務也受到企業緊縮預算影響,可能下修明年資本支出。綜合各企業展望觀察,科技業供應鏈存貨調整將延長至明年上半年,企業獲利則需待明年第二季恢復成長動能,投資人應在近期反彈後,以耐心等待基本面落底回升。
開發金控七月份自結稅後獲利31.75億 累計今年前七月稅後獲利167.93億,每股盈餘1.0元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今日公布上月獲利,開發金控七月份自結稅後獲利為新台幣(以下同)31.75億元,累計今年前七月稅後獲利167.93億,每股盈餘為1.0元。 開發金控旗下壽險、銀行與直接投資等業務七月份營運表現持續提升,中國人壽受惠於股利收入挹注,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小幅貶值,致整體避險成本維持低檔,七月份稅後獲利20.27億,累計前七月稅後獲利達155.58億。凱基銀行各項業務持續均衡成長,利息、手續費與股利收入為七月份獲利貢獻主要來源;凱基銀行七月份稅後獲利6.8億,累計前七月稅後獲利為35.54億。七月份資本市場震盪,衝擊成交量能,影響凱基證券經紀業務收益表現,凱基證券七月份稅後獲利0.23億,累計今年前七月稅後獲利為21.61億。中華開發資本受惠於國際資本市場回穩及投資部位評價上揚,七月份稅後獲利為6.59億,累計今年前七月稅後損失縮減為9.2億。 開發金控指出,全球經濟前景仍受通膨與企業獲利衰退等因素影響,開發金控將持續專注本業,以因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營運風險。
FED硬起來升息 憂「央行連鎖效應」3大全球影響剉咧等
美國聯準會(FED)在台灣時間6月16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升息幅度之高,創近28年最大,其背後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美國5月通膨率竄升8.6%至40年最高。根據財經新聞網站CNBC分析,現在Fed的立場越來越強硬,預料對全球可能會帶來經濟衰退、企業獲利衰退,以及各國央行連鎖反應等憂心。所謂升息,是一種來自中央銀行收緊貨幣的手段,當央行升息,銀行的利率會跟著提高,但這項利率提高是兩面刃,意味著,民眾放在銀行裡的存款利率雖然會提高,但相對的,貸款的利率也會提高,以去抑制投資人,避免去做冒險度更高的投資行為。而《CNBC》在最新的報導中,分析美國這項升息背後打的算盤,是要抑制通膨力度,由於美國央行被視為是世界的中央銀行,此舉被外界預測,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產生衰退。外界普遍認為,從現在到2023年初,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持續會有升息政策,這將會抑制全球進口需求,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問題,不容小覷。另外在美國宣布升息之前,歐洲央行上周已證實,可能會在7月將主要利率上調1碼,現在Fed態度轉為激進,可能會為歐洲央行、瑞士央行和英國央行等機構,再增加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如此才足以支撐本國貨幣。美國強硬升息,除了影響全球經濟,法國興業銀行新興市場和信貸研究主管Guy Stear更示警,投資人接下來要警戒的,是即將到來的「獲利衰退」。Stear更說,受到烏克蘭戰爭和地緣政治分歧,為供應鏈和成本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現在升息力道再加上去,也大幅提高升息對企業與投資人的威脅。
大立光世代交替2創辦人退出 林恩平:7月拉貨轉強
鏡頭大廠大立光(3008)今(8日)召開股東常會,通過將配發70.156元現金股利;另外在董事改選部分,大立光兩位創辦人林耀英、陳世卿均未進入董事會,被視為完成世代交替。對於接下來營運狀況,執行長林恩平表示,受惠傳統旺季,下半年優於上半年,不過客戶端對高階產品普遍比去年悲觀,因此公司內部也相對保守看待。林恩平表示,就目前訂單狀況來看,6月拉貨會比5月好一些,7月才會開始比較強。大立光的營運狀況,是今天股東最關注的議題,其中股東詢問,大立光營運何時擺脫獲利衰退,開始賺大錢?對此,林恩平回應,因為現在的經濟動能偏弱,加上還有戰爭、通膨的因素干擾,所以無法預測,畢竟經濟動能還是影響營運最重要的關鍵。另外大立光股價今年以來已大跌超過40%,股東關心公司是否實施庫藏股或提高盈餘配發率,以提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林恩平則是表示,公司近年來持續提高現金水位,就是希望隨時保持投資彈性,這樣對公司也會比較健康。至於新廠進度狀況,林恩平表示,因部分生產設備交貨延遲,台中一座新廠建廠將在2023年第三季末進入量產,目前規劃的產品也是以手機相關為主,人力需求也會視市場狀況進行動態調整。至於新廠受到設備交期延期影響,將延後到明年第三季末才會完工投產,生產的產品則仍以手機相關為主。大立光今日股東會改選的新任董事名單,包括茂鈺紀念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林恩舟及林恩平、梁忠仁、謝銘原、大立光技術長黃有執、陳俊明以及3席獨立董事則為顏杉桔、彭明華、呂俊逸。
台股震盪全體券商前4月「這業務」傷最大 獲利衰退近200億
台股震盪成交量大縮,連帶的也讓證券業獲利較去年「台股大好年」銳減。根據證交所最新統計,4月證券業稅後淨利14.39億元,較上月衰退39.19億元約73.14%,今年累計1至4月稅後淨利127.0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74.2億元約68.33%。證交所表示,4月大盤總成交值約5.147兆元,較上月減少31.48%,使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較上月減少。其中,自營出售證券損失及證券評價損失較多,使證券商自營業務呈現淨損失,且較上月衰退9.81億元。4月承銷之證券評價損失較多,也使證券商承銷業務呈現淨損失,且較上月衰退3.74億元(約140.6%)。整體而言,4月份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14.39億元,較上月衰退39.19億元(約73.14%)。證交所分析,累計今年度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衰退而較去年同期減少23.06%;另今年截至4月加權股價指數為下跌趨勢,去年同期為上漲趨勢,使證券商自營業務呈現淨損失,且較去年同期衰退199.96億元(約120.28%);承銷業務淨利亦較去年同期衰退18.4億元(約55.64%),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127.0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74.2億元(約68.33%)。
全體上市公司去年獲利破5兆再創新高 「這3產業」最會賺
上市公司去年財報公告完成,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本國上市公司及第一上市公司(不包含中福、樂士、台開及互億)分別計有883家及76家,經統計前開全體上市公司2021年總營業收入為38.24兆元,年增5.16兆元、15.60%;去年總稅前淨利為5.02兆元,年增2.14兆元、74.03%,再創新高。證交所指出,上市公司獲利成長產業主要為:航運業、半導體業及金融保險業。其中,航運業因塞港惡化造成運能供給吃緊,另終端銷售仍持續成長,供需失衡使運價維持高檔,致獲利創高;半導體業則受惠疫情加速數位轉型,5G應用、高階運算及車用電子等需求持續成長,大幅推升獲利。金融保險業則因資本市場熱絡及授信餘額增加,帶動獲利成長。另第一上市公司110年度來自航運、融資服務、半導體及貿易百貨等產業之業務需求成長,推升KY公司獲利續創佳績。至於獲利衰退的產業,主要為水泥工業、食品工業及觀光事業。水泥工業主係煤價上漲侵蝕毛利,另大陸實施能耗雙控及限電使出貨量減,致獲利衰退。食品工業及觀光事業則受本土疫情衝擊,致獲利不如預期。
物價飆漲下一波漲電價? 楊寶楨籲蔡政府官員走出冷氣房
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連帶國內物價漲聲不斷,俄烏戰爭及能源價格不穩定等因素,一般民眾相當關心電價會不會繼而調漲,影響民生;對此,民眾黨台北市松山信義區議員參選人楊寶楨今(10)日表示,蔡英文政府的高官們應走出冷氣房,看看基層民眾的生活景況,聽聽民眾心聲,別讓「安居樂業」變成奢望。楊寶楨指出,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業者撐不下去,紛紛漲價5到10元,但漲價了有些顧客卻也跑了,因此陷入惡性循環。她提醒政府,從年前物價有感上漲,直到現在俄烏戰火持續延燒,原物料格、油價等還會繼續攀升,通膨壓力加劇,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楊寶楨表示,有學者已示警要慎防「停滯性通膨」,也就是經濟成長停滯,但物價上升造成的嚴重通膨現象;企業獲利衰退,影響再投資能力,民眾收入減少,也不願再多消費。她不滿指出,央行竟掛保證說停滯性通膨「不可能」發生,不過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連續7個月突破2%警戒線,面對如此窘境,民眾到底該如何自處?楊寶楨痛批,執政黨一直沈浸在GDP數據圖表,卻忽視物價上漲對於大眾的生活壓力,三餐統計下來,早餐蛋餅加飲料上漲10元,午餐便當也漲10元,再者晚上便當加一杯飲料要多20元,一個月下來增加超過1千元;現在連可樂等碳酸飲料也大漲20%,這一切對於許多小資族來說壓力非常大。楊寶楨呼籲,面對通膨壓力,央行說「金融衝擊可控」,但民眾實際是苦哈哈,真不懂蔡英文政府為何還如此輕描淡寫。她質疑,這波物價上漲到底如何可控?何時舒緩?請民進黨具體給人民一個說法,讓「安居樂業」別變成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