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偉
」吹哨者向文化部、廉政署檢舉都沒用 陳琬惠揭兒童節目補助未利益迴避
民眾黨立委陳琬惠今(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2018年起,文化部開辦兒童電視節目補助,她接獲檢舉,有2件合計獲得文化部1125萬的補助案,評審與獲補助者之間疑未遵守利益迴避,涉違反文化部所訂定的《兒童電視節目製作補助要點》,雖然有吹哨者向文化部與廉政署檢舉,卻石沉大海。陳琬惠指出,由姚孟超出任負責人的冉色斯動畫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2018年11月與2021年5月取得文化部兒童節目補助合計1125萬,而2次獲取補助的評審名單中皆有2015年起即與姚同為中國五號倉庫動漫影視(青島)有限公司董事的王世偉。陳琬惠說,根據文化部所訂定的《兒童電視節目製作補助要點》,評審審查補助案應嚴守利益迴避,並簽署切結書。然而,姚孟超與王世偉早在2015年起,同為中國五號倉庫動漫影視(青島)有限公司董事,明顯有利益上的合作往來,除了涉違反《兒童電視節目製作補助要點》所要求的利益迴避,更涉違反切結書中第1條第3項所要求評審與申請補助者之間3年內不得擔任同公司的董事。陳琬惠痛批,結果當吹哨者分別向文化部與廉政署檢舉此一未遵守利益迴避情事,不僅文化部置之不理,廉政署也只以評審與受補助者利益迴避規範未臻嚴謹,文化部已於後續訂定「文化部及所屬機關審查補助案件迴避及保密作業要點」作為推託,根本是在聯手包庇。陳琬惠要求文化部長史哲出面說明,兒童電視節目補助案的評審涉不實切結,文化部要不要追回補助並究責?何況,早在近5年前就有吹哨者檢舉,文化部視而不見的原因是什麼?
美意淪分贓1/文化部補助兒童節目製作 遭踢爆球員兼裁判
蔡英文總統出席第8屆「金漫獎」頒獎典禮時,曾宣示要當一位有漫畫和動畫政策的總統。隔年,文化部就開辦兒童電視節目補助,至今5年,知情人士透露說,蔡總統的美意原係鼓勵製作本土兒童節目與動畫,卻淪為評審與廠商間私相授受,甚至將千萬元補助款轉包到海外,文化部對此卻毫無監管作為,浪費公帑,賤踏主管機關威信。2017年,蔡英文總統擔任金漫獎特別貢獻獎頒獎嘉賓,她在致詞中強調「我要當一個有動漫跟漫畫政策的總統,也要讓爸媽相信,愛看漫畫的小孩不會變壞。」2018年,文化部立刻採取積極作為,提出5項計畫補助案總計3225萬元,當年5家廠家也分別獲得100至2100萬元補助款。負責評審的5人小組中,除文化部廣播電視組官員1人、2名學者外,影視界人士也有2人,導演王世偉是其中一人。一名影視界人士向本刊踢爆,該年度的兒童電視節目補助中,其中一筆由「兔子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獲得2100萬元補助「未來宅急便」,得標後竟分包給評審王世偉的妻子洪思綺所負責的「原金國際有限公司」;另筆由「冉色斯動畫股份有限公司」獲得625萬元製作「閻小妹福爾摩沙大冒險」,則分包給海外的「五號倉庫動漫影視公司」,經過追查「五號倉庫動漫影視公司」為王世偉、冉色司動畫公司負責人姚孟超與兔子創意公司負責人邱立偉,都是該公司股東,王世偉的妻子洪思綺還是監事,公司就設在大陸。投訴人重批,文化部確認節目選定節目補助對象後,擔任評審的王世偉竟與獲補助的廠商一同餐敘,猶如大開慶功宴,文化部未盡到把關評選之責。(圖/讀者提供)該人士說,三人在補助審查時並未遵守利益迴避,導致評審把國家經費補助給自家人,以公謀私的作法毫不避諱,業界人士都斥責文化部補助案,根本就是在打擊本土產業,漠視人民的納稅錢被吸乾。「真的無法無天,簡直囂張至極!」他還出示照片表示,2018年11月8日公布補助名單,隔天同業臉書上竟出現「裁判兼球員慶功宴」,得標廠商與評審王世偉一同餐敘,絲毫無懼外界眼光。因不滿評審與得標廠商未利益迴避,投訴人在2018年11月即以電郵向主辦單位文化部提出檢舉,甚至親赴文化部廣播電視組向承辦官員當面陳述舞弊狀況,沒想到至今卻遭已讀不回,他痛批根本嚴重違背公務員的監督義務,圖利特定的得標廠商。然而,這種情狀未曾收歛,2020年4月補助亂象更變本加厲。投訴人指出,該年度兒童節目補助由「大逆光影音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芝安擔任評審,補助王世偉的妻子「原金國際」1100萬元;隔年,2021年的補助案,又由王世偉擔任評審,並補助陳芝安「大逆光影音製作有限公司」750萬元,知情人士指控,在補助案執行短短一年時間內,「你儂我儂」互為評審,文化部根本放任廠商之間利益交換。對此,文化部強調,相關補助案評審及補助名單均公開揭露於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有關投訴個案,已經影視局審慎查處,並由文化部政風處於110年9月至111年4月間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未有所述違反利益迴避及相關補助規定情事。文化部表示,已要求影視局日後應妥為處理類似陳情案件,嚴格落實評審利益迴避應注意事項,強化評選作業之公平性及客觀性。影視局則說明,依「兒童電視節目製作補助要點」規定,評審於評選及審查時,應嚴守利益迴避及價值中立之原則,公正執行職務,並簽署評審切結書,確認未有僱傭、三等親等相關情形。為提高評審組成之多樣性及公正性,文化部已要求影視局應朝「避免2年內重複1/3人選」原則,並依據「文化部及所屬機關審查補助案件迴避及保密作業要點」洽邀評審。2018年獲得補助的兒童節目「未來宅急便」由王世偉擔任評審,其妻擔任負責人的「原金國際有限公司」也出現在節目合作廠商中,文化部的評選公正性備受質疑。(圖/截自YouTube)
美意淪分贓2/節目成效未知就先埋單 文化部遭疑標準何在?
文化部補助兒童節目製作的亂象不止一樁,業界人士透露,2021年獲百萬元補助製作的兒童節目「叫我野孩子」,今年第一季都還沒開播前,第二季的補助已經到手,兩季合計補助金額上千萬元,遭質疑播出成效都還是未知,文化部竟草率補助廠商,到底核發補助金標準何在?一名業界人士透露,文化部兒童節目補助案的審查過程,評審委員採不記名投票,也沒有審查意見,評審有權無責,正好讓有心人可以上下其手。不僅如此,就連補助案的執行成效也備受質疑。業界人士指出,2021年5月20日「叫我野孩子」第一季獲補助金額750萬,直至今年5月14日才首播,但在第一季播出前,今年4月12日已再度獲得第二季補助560萬元,是今年兒童節目最高額補助案件,遭質疑節目連個影都還沒看到,如何知道製播成效和收視率?補助標準何在?本刊調查,根據文化部「中華民國110年度兒童電視節目製作補助要點」規定,「節目應於與本局簽訂補助契約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製作,並應首次公開發表( 包含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經本局審核通過之完成帶至少一集。但補助契約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也就是說,該廠商確實在簽訂補助契約12個月內完成公開發表,然而補助要點未明定,第一季播出前無法獲得第二季補助,因而引發爭議。事實上,近年兒童節目製作有多個部會提供經費補助,監察院去年五月的調查報告就指出,兒童電視節目製作有三個單位投入補助,分別是文化部、教育部國教署以及科技部,盤點各部會在補助兒少節目上合計超過2.7億元。投訴人曾向文化部檢舉兒童節目補助的評審有嚴重違失,卻遭不讀不回,文化部主管機關的公正性受到挑戰批判。(圖/周志龍攝)其中,文化部自2018到2020年底共計補助7千3百餘萬元;教育部國教署及體育署補助公視基金會製作兒少節目,2017至2020年間共補助3千5百餘萬元;科技部補助學術研究機構與媒體業者合作製播科普影片,2017年及2019、2020年共補助1億6千6百餘萬元;另國家教育研究院每年投入1千餘萬元製播兒少節目及購買公播權的兒少影片放在教育平台「愛學網」。因此,監察院調查報告認為,兒少節目涉及跨部會事務,行政院應整合相關部會及公視的兒少節目資源,以提升兒少傳播權的保障。針對補助標準遭質疑,文化部表示,兒童節目補助由評選小組就規定之評選項目(包括規劃之創意性、啟發性、是否有助兒童體驗及探索在地多元文化、價值及與自身發展相關之議題、融入兒童觀點、對產業提升以及經費配置合理性等)進行評選,經全體評審四分之三以上出席,且出席評審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作成補助建議。文化部影視局則說明,「叫我野孩子」為以紀錄片形式製作的兒童實境節目,申請單位分別依2021年2022年補助要點提出不同企劃書,並經由各年度評選小組評審後提出補助建議。申請單位於獲補助後均須依據要點及契約書規定提出結案成果報告(包含節目播出成效),經當年度評選小組審查通過後,始撥付該期補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