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眉
」寒冬來襲!中醫師教你5招冬季保暖小撇步 遠離心血管風險
隨著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的風險逐漸升高。對此,中醫師王心眉日前在臉書上發布文章呼籲大眾,冬季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都應加強保暖,特別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史、三高族群及老年人更應留心,並分享了五項冬季保暖的小撇步。王心眉表示,冬季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的發風險攀升,特別是三高族群和老年人等高風險群體更要加強保暖,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對此,她分享了五個實用的冬季保暖小撇步,其中最推崇的是睡眠時蓋兩層薄棉被。她解釋,較薄的被子更能貼近身體,既能阻隔冷空氣,又能在太熱時方便掀開一層,兼具保溫與調節的功能。此外,她進一步分享了其他四種冬季保暖的小撇步,包括用溫水洗臉刷牙、外出時耳朵注意頸部保暖、吃一些防寒溫性食物、以及穿襪子睡覺。對於溫水洗臉刷牙,她指出,天冷時冷水溫度通常都比氣溫還低,接觸頭頸部很容易造成血管急速收縮而中風。另外,外出時應注意保暖,尤其是頸部,戴上圍巾或帽子可以有效保護頭部血管。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加入一些生熱保暖的食材,如肉桂、桂圓、老薑、胡椒、辣椒、羊肉,有利於提升體溫,但要注意不可過量食用。王心眉強調,晚上睡覺時也要特別注意足部的保暖,建議穿寬鬆的襪子,以維持足部的保暖,切忌不要穿太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足部血液循環。她表示,這樣的小撇步對患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史族群尤其重要,呼籲大家在寒冷冬季應更加重視生活習慣,不僅關心自己,也要關心身邊的家人,共同度過這個寒冷的季節。寒冬來臨,王心眉醫師整理出過冬5大撇步!(圖/翻攝自王心眉醫師臉書)
殘尿竟多149%!女醫師曝「2大排尿NG姿勢」:我也會犯 親授如廁正確方式
出門在外若遇到坐式馬桶不乾淨,不少女性會調整如廁姿勢,避免屁股碰到馬桶圈上,不過有醫師提醒,2種錯誤的小便姿勢,恐讓膀胱殘留尿液多149%,而且多數人都會這麼做,有時連自己也會犯。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Youtube頻道「健康2.0」分享,女性相較於男性,在外憋尿的機率更高,原因在於公共廁所有時是坐式馬桶,導致女性如廁意願降低,或是出現錯誤的小便姿勢,第一就是「半蹲」、第二是踩在馬桶上「蹲踞」,這2種錯誤姿勢恐造成體內尿液無法完全排出,膀胱殘留平均多出149%。醫師提醒,採半蹲、蹲踞等姿勢如廁,容易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坐在馬桶上身體前傾或腳下踩小凳子,皆有助於排尿順利。(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醫師表示,若要排尿順暢,須依賴膀胱正常收縮、適度的腹部壓力及骨盆腔的收縮,3環節同步進行才能完成,但是2種錯誤姿勢,會讓骨盆腔、腹部緊繃,因而導致解尿不順。對此,醫師也教戰正確的如廁姿勢,首先要以「坐姿」方式上廁所,接著讓身體稍微往前傾,也可以準備小凳子墊高雙腳,幫助身體產生一點腹壓,進而讓尿液順利排出。另外,中醫師王心眉也提醒,由於女性泌尿道較短,所以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通常也會與陰道感染合併發生,因此平常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才能幫助膀胱及尿道的細菌排出,而如廁完畢也要使用乾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糞便中的細菌,污染到尿道與陰道。
肥美秋蟹中醫師曝「這4種人不能吃」 嚴重恐過敏又腹瀉
秋天是大啖螃蟹的季節,但螃蟹屬於寒性食物,除了不能和當季盛產的水果柿子一起食用外,也有許多人並不適合吃,中醫師王心眉就在社群網站上透露,有4種人不適合吃螃蟹,甚至女性經期也需要特別小心。中醫師表示,過敏體質、腸胃虛寒、心血管疾病患者、痛風患者都不宜食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王心眉表示過敏體質、腸胃虛寒、心血管疾病患者、痛風患者等4種人,需要特別注意不能食用螃蟹,她也列出原因,並透露也幾種狀況也需要多注意。王心眉舉出過敏體質的人,如皮膚癢和支氣管疾病,吃螃蟹恐會加劇過敏症狀;腸胃虛寒的人,如消化不良、容易脹氣、大便較軟,因螃蟹性寒,恐會讓腸胃不適及腹瀉加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因蟹黃和蟹膏富含膽固醇,增加危險因子,應盡量少吃;有痛風的人,因螃蟹蛋白質含量高,為高普林食物,有痛風病史的人應避免食用。 另外,也不能和柿子一起吃,柿子中單寧酸與蛋白質容易凝結,不易被消化,嚴重會引發腸絞痛。感冒的人也不適合吃蟹,感冒時肺氣虛寒,食用螃蟹會讓感冒不容易痊癒。經期中易經痛的女性,吃太多螃蟹會讓痛經天數增加及出現血塊變多的情形。她也提醒懷孕女性,螃蟹性寒如果你是平日怕冷、容易手腳冰冷、體質虛寒的人,吃蟹容易引發腹瀉等腸胃不適,所以體虛的孕婦也是建議不宜多吃。中醫古籍有記載吃蟹腳會引發孕婦流產,但目前沒有實際發生的病例可循。但臨床觀察,孕婦吃太多螃蟹,會導致小孩過敏機率提高,所以食用螃蟹仍要注意適量。並透露可在螃蟹料理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紫蘇葉、薑、酒,能解蟹毒、溫胃散寒,可中和螃蟹本身寒性。
秋天鼻屎變多…4種人易有「秋燥症狀」 醫:可多補充這些食物
很多人會發現,每到秋天,喉嚨容易乾乾的、口唇乾燥,鼻屎還有變多的跡象。對此中醫師王心眉表示,確實立秋過後,空氣變得乾燥,會出現秋燥的症狀;她建議,飲食方面可以補充「養陰潤燥」食物,像是梨子、櫻桃、白木耳、山藥等。王心眉在粉專《王心眉醫師》指出,最近不少病患表示,自己喉嚨乾、鼻乾癢、口唇乾燥、鼻屎也變多,皮膚似乎也變得比較敏感。王心眉坦言,的確是,立秋過後,空氣變得乾燥,會出現秋燥的症狀,像是咽乾、燥咳、流鼻血、唇角發炎、皮膚乾裂,還有些鼻過敏族群,會因為換季溫度、濕度變化,引發鼻過敏狂打噴嚏。王心眉表示,進入秋季的氣候變化,身體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秋燥最容易傷害到肺系統,因為最直接接觸到空氣,像是口、鼻、肺臟及皮膚毛細孔,另外因為身體水氣蒸散快,有些人如果飲水量不足也會出現皮膚乾、唇乾、便秘等症狀。至於哪些人容易產生秋燥症狀,王心眉提及,平時體質偏燥、年紀大、經常熬夜、喜歡吃重口味食物的人,較容易產生秋燥症狀;秋天時,流鼻水、氣喘及咳嗽也容易被誘發,還有人因為鼻過敏狂打噴嚏,導致鼻黏膜過於脆弱而流鼻血。王心眉說,所以飲食方面可以補充「養陰潤燥」食物,富含水分與膠質的食材,可以滋陰養肺,滋養身體與皮膚保濕,同時也加強防護力為冬天做準備。水果部分可以補充,梨子、櫻桃、葡萄、蘋果、番茄、藍莓、桑椹等;蔬菜部分可以補充,白木耳、山藥、秋葵、蓮藕、蘿蔔、海帶芽等。王心眉也提醒,如果體質容易偏燥的朋友,在初秋季節要避免吃辛、辣、炸易上火的食物,如蔥、薑、蒜、辣椒、胡椒,以防止辛溫助熱,讓乾燥情形更加嚴重,水份補充很重要,請記得多喝水。
大食怪退去 醫師傳授三招「冬天進食不失控」
隨著冬天的到來,不少人可能都會窩在家裡不想出去,但與此同時卻不斷進食,稍微不注意就會開始失控,體重直線上升;那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中醫師王心眉就傳授大家三招,在享受美食之餘,也可以讓身材不走樣。王心眉在臉書粉專發文,為避免身材走樣的第一點,就是要三餐定時且均衡,避免熱量合成脂肪儲存,她提到,不少人可能會一天只吃1-2餐,但進食的量很多,以為這樣可以把體重控制好,但這只不過是錯覺,加上如果在晚上8點後吃東西,超容易堆積脂肪,年輕時可能無感,但年紀大了,腰仔肉就會出來跟你打招呼。第二點就是在用餐前喝一杯溫開水,這個動作的用意在於,先暖暖自己的胃,佔據一點胃的空間,增加飽足感,防止太飢餓吃進太多食物,此外,在煮食吃完後,就不要喝太多湯或是飲料,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最後一點,就是要吃慢一點,將用餐時間拉長至20分鐘,讓大腦感受到胃部擴張,降低食量、減少熱量的攝取,同時也讓飽足感產生,避免再吃更多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