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堯
」前進好萊塢1/阿凡達2、華燈初上都靠「它」 世新大學校園藏利器
春節結束開學後,從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穿過籃球場,一棟嶄新的教學建築裡,藏著台灣第一座以LED螢幕替代傳統綠幕的虛擬數位攝影棚「世新智能攝製基地」。這秘密基地,不只傳播學院?學生好奇,就連少數參觀過的台灣導演們也「驚艷不已」!走入這座去年底啟用的智能攝製基地,第一眼瞧見的就是巨型環狀主螢幕,直徑達15公司、高6公尺,由2256塊P2.6等級LED面板所組合,頂頭上方配有一塊10公尺見方的正方形LED天幕,一旁是主控台跟監看畫面等。這座亞洲最大的虛擬數位攝影(智能攝影棚)基地,由世新大學與註美國洛杉磯新創團隊Glassbox Technologies的產學合作,斥資2億元、佔地470坪,透過270度曲線螢幕與天幕,可將虛擬影像投放後結合實景同步成像,再透過AI運算引擎後,讓拍攝與後製無縫接軌,可大幅縮減後製的時間與成本。一位曾經參觀過智能攝影棚的劇場界資深陳姓導演說:「真的相當震撼。前一幕背景還是金字塔內部、古埃及法老王的地宮場景,下一秒就換場成霜雪齊飛的冰森林。」他充滿期待地說,「過去台灣一直沒有這樣的拍攝技術跟環境,頂多就是使用綠幕而已,如果有機會,會想要試試看用智能棚來拍片,甚至是當劇場的布幕會是怎樣的情況?」GlassBox創辦人王政堯表示,智能攝影棚已廣泛運用在好萊塢電影拍攝上,但台灣還尚未普及。(圖/翻攝自Youtube)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助理教授劉乃瑋介紹說:「這是台灣目前最大也是第一座智能攝影棚。」「不同於傳統綠幕,拍攝時演員需要發揮自身的想像力去構建出劇情、場景,使用這座智能攝影棚拍攝時,演員可以很清楚知道現場場景是怎樣的狀況,會更容易融入劇情,表演也會更生動。」「而且演員穿著幾乎沒有限制,同時臉上色澤反光、環境光等也更為自然,可減少許多後製的時間與成本,也因此可以發現愈來愈多影片、電影紛紛採用虛擬數位棚來拍攝。」劉乃瑋補充說。引進虛擬數位攝影棚技術的Glassbox Technologies創辦人,年僅35歲、卻已有近6年數位VR拍攝經驗的王政堯(Norman Wang)說:「雖然智能攝影棚在亞洲還不是主流,甚至在台灣(世新智能攝製基地)還是第一個棚,但已是目前好萊塢主要的拍攝手法。」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助理教授劉乃瑋現場解說智能攝影棚的主要構成。(圖/魏鑫陽攝)之所以會跟世新大學合作,「智能攝影棚不只是一個棚而已,它的背後還需要很多的人才,包括3D背景素材的拍攝、現場導播場控燈光、後製輸出等等,所以目前這個棚是在台灣最大也是最好的教學兼專業棚,不是只是拍而已,更希望能培育出更多的相關人才。」王政堯表示。從本學期起,世新大學將開設11門智能攝影棚相關課程,其中8個科目、共13堂課安排在棚內進行。而擁有雙學士、正在攻讀博士的王政堯,也將擔任世新數媒系副教授。「我想把台灣當首站測試點,無論是專業棚還是教學棚,先讓更多人看到,然後將服務模組化後,擴散到其他地方。」王政堯說。這項產學合作,將是台灣未來數位拍攝人才的孕育基地,未來進軍好萊塢的基石。與此同時,王政堯近來花了很多時間跟HTC VIVE、創利空間等其他夥伴談各自的角色定位,「除了未來亞洲市場如何該布局外,也還包含美國、韓國市場,而且,也不只是拍攝而已,還包含相關人才的輸出等。」像即將開拍的《阿凡達2》以及最近火紅的《華燈初上》後續都將使用智能攝影棚來拍攝。
前進好萊塢2/高雄7年級生勇奪微軟冠軍 連NASA、NVIDIA都關注
當全世界大談元宇宙之際,一位來自台灣高雄的35歲王政堯(Norman Wang)已練就近6年的智能攝影棚技術,獲得美國台灣各科技大廠青睞,進而將此一技術引進台灣,落腳世新大學,為要將技術向下扎根。王政堯不到20歲就到澳洲念書,他原打算進入遊戲產業,沒想到卻陰錯陽差的一腳踏進智能攝影行業,2012年先是成立16人團隊的OpaqueMedia(GlassBox的前身),開發一套名為「Virtual Dementia Experience」的VR(虛擬實境)技術,用來教導如何照顧癡呆症患者,因此拿下2015年微軟Imagine Cup冠軍。隔年,王政堯與美國NASA合作開發VR遊戲,用來進行太空人的訓練,其優異技術能力,進而獲得NVIDIA、Google、HTC等科技大廠注意。在接受HTC VIVE的邀請後,王政堯在洛杉磯成立了Glassbox,同時獲得HTC、友達等公司的投資,一腳踏進了VR、數位影像製作的尖端領域。透過智能攝影棚拍攝,可大幅縮短後製的時間與降低成本費用。(圖/世新大學提供)為何Glassbox可以吸引HTC VIVE等大廠的目光?積極投資台灣早期新創、同時也是Glassbox策略投資人SparkLabs Taipei加速器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指出,「GlassBox這樣的(智能數位棚)服務解決方案,在影視產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進一步分析,「尤其疫情中,線上串流影音興起,特別是2021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可以發現到周遭看Netflix的人愈來愈多。」此外,中美貿易戰(2018年起)之後,中國對影劇產業的限制愈來愈多,影響到中文內容的產製,邱彥錡分析,「全世界有超過1億華人,在中國娛樂產業與世界脫軌後,如果需要產製中文內容,那要選擇在哪裡?這樣的真空地帶就是台灣的機會,台灣變成他們(好萊塢)青睞的地點。」「這樣(中文內容)的需求是增加非常的快。它不是一個演化的過程,而是突變的過程,這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情;而且這個機會不是只有在台灣有,而是在韓國、中國等亞洲地區。」邱彥錡總的來講,「這也是為何看好Glassbox的原因。」透過肢體感測器以及後製運算,虛擬拍攝技術可以即時將動作跟場景結合後輸出觀看,讓導演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影片拍攝效果。(圖/翻攝自Youtube)「傳統的影片製作,從製作、選景、勘景、拍攝到後製等,中間每一個環節都是專業分工、環環相扣,相當細膩。但過去勘景、預拍或是使用綠棚拍攝時,常遇到無法即時調整的困擾,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智能攝影棚只要將必要資訊匯流後,就可以即看即調,特別是現在因疫情造成移動成本居高不下之下,這(智能攝影棚)具有很大的優勢。」王政堯補充說。「目前已有不少劇組來洽詢合作的可能。」智能攝影棚不只是一個棚、一個場域,它的背後其實還包含著有面板、LED、影像、設備、資訊流、後端、雲端空間、演算法等等許多的產業跟技術。而這裡頭的所有的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都是潛在的策略性投資人,也都會想要參與下一世代的數位製片商機。」王政堯透露。面對元宇宙興起後的數位攝影浪潮,台灣科技廠商的機會點會在哪裡?王政堯個人認為,「硬體廠商的機會還是比較大,包括面板、面板廠、設備廠以及HTC等很有競爭力,其他像是資訊整合、雲端服務等也都有可能。」並透露,「如果募資、合作順利的話,8個月後、今年之內,策略夥伴就會有具體結果,而沒有意外的話,約在明年上半年,就會有台韓或台日的協拍製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