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玲
」綠委帶頭喊緩《國土計畫法》 民眾黨譏不知演哪齣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19日表示,賴政府推動《國土計畫法》2025年就要上路,但自家黨內立委站出來反對,執政縣市也多有疑慮,實在「不知道在演哪齣」?《國土計畫法》經多次展延,目前預計2025年4月30日實施,卻面臨不分黨派縣市反彈,近期更有不分藍綠共十二名立委提了十三個修法版本,不外乎訴求再展延兩年實施,多位民進黨立委18日也進一步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應先展延,待溝通與配套周全再上路。18日的記者會中,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首先發難,呼籲行政院應先將《國土計畫法》展延,具體希望能延後2至4年;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也說,自己親見地方政府開數十場說明會,動用大量行政資源,卻導向《國土計畫法》是惡法,平添農民與地主恐懼,讓民眾對執政黨不信任。對此,黃國昌批評,從蔡政府到賴政府推《國土計畫法》多年,本該與自家立委和縣市長先充分溝通,如今執政黨立委卻站出來高聲反對,讓人霧裡看花,究竟還要不要推動?而因「國土功能分區圖」遲未繳交,挨批導致整體規畫進度嚴重延誤的雲林縣長張麗善則強調,雲林縣超過4萬公頃農地皆被劃為「農1」(優良農田),導致開發無望,又無合理補償措施,相當不合理。她呼籲,中央對於國土法應暫緩自己樂見不分黨派立委為農民發聲,希望大家從善如流地站在農民立場守護農民權益,若只是配合中央政策一再進行政治辯護,缺乏理性。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也說,一個負責任有為的中央政府,不應放任國土計畫法淪口水戰,這樣無限上綱炒作會讓社會失序,更阻礙《國土計畫法》上路期程,是不智之舉。
4年砸766億改善空汙 環團批「減量目標過於保守落後」
環境部24日提出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並加強管理重要汙染源,從高處遠眺台北市區,遠方籠罩在一片茫霧中。(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為改善空汙,行政院近日核定「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包括環境部等9部會及國營事業將在4年內投入766億,目標在2027年全國PM2.5可達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區域每立方公尺15微克,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較2019年改善80%等目標。但環團指出,WHO(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即提出PM2.5應小於每立方公尺5微克,政府核定的減量目標過於保守、落後,且北、中南部目標不同,中南部民眾情何以堪。根據環境部空汙報告指出,2022年全國細懸浮微粒手動測站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公尺12.4微克,各汙染物的全國年平均濃度亦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持續改善中,僅有臭氧不降反升。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表示,第二期的改善重點為PM2.5及臭氧,前者的問題集中在中南部、11月至4月等,後者挑戰為氣候暖化、背景濃度上升抵銷改善作為等,中央政府未來4年將編列116億元預算、國營事業650億元預算協助改善。張順欽指出,將透過盤點可行前瞻技術,推動與產業減量協談,強化定期檢查及認證管理、鼓勵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港區防制、營建工程、農業露天燃燒、河川揚塵及民俗活動會透過各部會專案管理,同時加強台中電廠、中龍鋼鐵、興達電廠、中鋼公司及中油公司減量,並強化空氣品質不良季節應變能力。二期方案的目標為全國平均達到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每立方公尺達15微克,但更希望各測站都能達到13微克的目標。「目標太保守及落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說,全國的13微克目標過於保守,而每立方公尺15微克是2012年訂定的空氣品質標準,但中南部卻要在2027年才能達到,更是落後,此外臭氧前驅物的VOCs減量目標過於保守,鋼鐵業等高汙染行業標準也太寬鬆,應加大步伐及力道。台灣健康空氣行動盟召集人葉光芃則批評,WHO(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提出PM2.5應小於每立方公尺5微克,現在還用這樣的標準就是在危害人民健康,且去年空氣品質較前年惡化,改善就說是環境部的努力,空品不佳就說是天氣的影響,令人看不下去。至於外界關切的空汙費,張順欽也說,將針對固定汙染源季節性費率增加有害物種,調整減免額度、增列減免項目;移動汙染源則擬提供汙染較低的燃料浮動式調整費率,營建工程類則會提供自主減量減免。
經濟部公布2030年「節能戰略」目標 促五大領域節能
至2030年節電目標。因應2050年淨零轉型,經濟部昨首度公布政府2030年「節能戰略」目標,促使五大領域節能。民生方面,2025年要淘汰省電燈泡,全部銷售LED燈。冷氣機、電冰箱能耗基準從第5級提升到第3級,淘汰定頻冷氣。工商業方面,大戶節電目標從現行每年1%,按行業別要提升到1.2%至2%,力拚2030年,政府與民間合計省下351億度電。經濟部昨舉辦「節能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政府及民間團體共300人與會。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節能戰略規畫從2023年起至2030年,共7年。將由智慧節能、企業責任等六大面向、45項措施,推動工業、商業、住宅、運具、研發等五大領域節能。預計到2030年,政府與民間共要省下351億度電,亦即可省下超過2部核電廠的年發電量,挑戰度相當高。住宅節能部分,分別有2025市售燈泡100%要為LED燈、評估高效率家電貨物稅退稅延長、2030年冷氣機、電冰箱的最低容耗標準(MEPS)從現行5級基準,提升至3級,官員直指這標準:「將是全世界最嚴苛!」官員說明,2024年會實施燈管能效基準提升,現在市面燈具還有2到3成為省電燈泡,屆時因這項政策的落實,省電燈泡等勢將停產。至於冷氣機、電冰箱藉由最低容耗基準提高2級,淘汰傳統的定頻冷氣。另與財政部討論,購買節能家電,享退稅2000元優惠到明年6月截止後將再延長。工業節能方面,依現行政策,工商業能源大戶到2023年為止的10年間,每年平均須節電1%,新制規畫,2024年起依照產業別,每年節電再提高到1.2%至2%不等。占工業耗電7成的馬達,到2030年,須全面達到國際能效標準IE4,較現行IE3節能量提高1.5%。這也意謂大廠需加碼投資更有效率的馬達、空壓機等設備,對此官員強調:「一定會跟產業界溝通後才會定案。」其他還有住宅節能要研擬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運具節能,則規畫至2030年整體新車能效標準提升30%;商業節能上,擴大採用具能源效率1級的空調。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質疑,節能產品的需求增長評估沒做,很難去檢視「戰略節能」政策效果。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則認為,在經濟部公布的戰略中,沒看到太多新的企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