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倫
」 王文倫徐少強、方文琳都中標!她「後悔喝高粱」 醫示警:不菸不酒也可能食道癌
1992年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飾演大反派「趙無忌」的香港男演員及武術指導徐少強,於這個月1日因食道癌病逝,享年73歲。接著台灣女歌手及演員方文琳今(26日)凌晨又自曝,因愛喝高粱導致食道癌零期,所幸目前已成功手術,只要定期追蹤。對此,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文倫也曾分享1名病患的案例,提醒「不菸不酒依然會得食道癌。」王文倫曾在臉書粉專發文透露,食道癌常因不在乎而延誤治療,約9成的食道癌,發現時已是3、4期,「以4期而言,5年存活率不到2成。」王文倫也分享1名居住在高雄的年輕患者,他不抽菸也不喝酒,雖然胃食道逆流多年,且不時有火燒心等逆流症狀,但總是靠著吃胃藥來抑制胃酸,以此達到舒緩不適的效果。「但我們知道,胃裡除胃酸還有膽汁,膽汁逆流也會引起食道損傷與發炎,反覆刺激下,還是有可能造成食道癌。」王文倫續稱,這位年輕患者在1次例行性的健康檢查中,內視鏡檢查發現男子食道與胃交界有一個突起物,之後透過內視鏡下黏膜剝離術,像削蘋果皮般,把此突出物切掉,病理證實1期食道癌,且沒有淋巴侵犯,因此不用做化療。王文倫也表示,這位年輕患者算是不幸中大幸,在還沒出現吞嚥困難等食道癌症狀下,因健檢於病程1期即發現食道癌,預估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
坂本龍一癌逝 醫曝腸癌第四期「僅2成活超過5年」
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證實3月28日在東京一家醫院病逝,享壽71歲,根據《日本體育報》報導,坂本龍一於2020年6月就對外公佈被醫師診斷為罹患直腸癌,後來癌細胞轉移到肺部等器官。根據醫師表示,腸癌第四期,癌細胞會伴隨肝 、肺轉移,主要治療方式以化療加標靶治療,但5年存活率僅有20%。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表示,大腸癌可分為前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大腸癌在早期和晚期的治癒率差很大,前期只要提早切除腸瘜肉即可根治。第一期僅需將腸壁黏膜層的腫瘤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代表腫瘤已侵入腸壁肌肉層,5年存活率僅有50%至60%。第三期代表有淋巴轉移,得合併手術與化療,第二、三期5年存活率僅有50%至60%。第四期患者還會伴隨肝 、肺轉移,主要治療方式為化療加標靶治療,但5年存活率將驟降至20%。王文倫表示,對於化療反應不佳者,國際間陸續有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等新療法,但目前仍在臨床試驗階段。所謂的免疫療法,是以打針方式來活化本身的免疫細胞,至於CAR-T細胞治療,過去主要應用於血癌、淋巴癌等非實體癌,不過近年來有研究應用於肝癌或大腸癌。若要做樹突免疫細胞治療或是CAR-T細胞治療,也得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先將相關細胞冷凍,譬如30至40歲時身體狀態良好,就可將細胞取出,若是在50到60歲時發病,就可透過基因編輯的細胞打入體內來治療。目前國健署目前有補助50到75歲的大腸癌篩檢,近年來國健署的報告也指出,透過腸癌篩檢能有效篩出早期大腸癌,但若有家族史或是抽菸習慣、肥胖、代謝症候群者,則都是腸癌高危險群,建議提早於40 歲即自費進行大腸鏡檢查,同時少吃紅肉多吃蔬果,作息維持正常,藉此避免大腸癌發生機率。
巴戈病逝/「癌中之王」胰臟癌7類人最危險 出現6大徵兆快就醫
資深藝人巴戈昨(16日)晚間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林口長庚醫院,享壽68歲,消息一出,讓許多粉絲相當悲痛。胰臟癌被稱為是「癌中之王」,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通常已無法開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腸胃科醫師列出胰臟癌7類高危險群,並提出2種解決方法。許秉毅曾於去年10月在臉書《吃病》指出,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它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它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而9成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許秉毅也列出,胰臟癌的7類高危險群,包括高齡,平均胰臟癌診斷年齡是71歲, 2/3患者在65歲以上,絕大部分患者超過45歲;新診斷糖尿病,1%~3%有胰臟癌;再來是酗酒、三酸甘油脂大於500毫克/百毫升、胰臟囊腫,家族史,2位或以上家庭人員以及致癌基因突變,BRCA1、BRCA2基因突變,容易產生乳癌、卵巢癌、胰臟癌。 許秉毅表示,臨床上篩檢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才比較有意義,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八成以上是可以手術治療的,自己的篩檢策略是,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胰臟癌指標 (CA19-9)、胰臟發炎指標 (澱粉酶),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檢查,以及三年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因為磁振造影檢查是可較準確檢測出小胰臟癌的工具,其優點包括準確,無輻射線,但費用較昂貴,自費檢測一次約1.1萬元。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提醒,若出現異常上腹痛、背後痛,或阻塞性黃疸症狀包括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淡等症狀,要提防是胰臟癌,應該儘快去檢查。
蔡頭傳病逝/醫師揭「肝癌10大病徵」 籲勤做檢查:初期治癒率近100%
資深藝人蔡頭驚傳肝癌病逝,震驚演藝圈好友與無數觀眾,也讓肝癌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其實,肝癌長期位居國內致命癌症第2名,早已是威脅國人生命的嚴重病症。聯安診所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清睿就指出,大部分的肝病都無明顯症狀,等民眾發現時通常已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已經為時已晚,而除最典型的疲倦、身體消瘦外,還有其他常見症狀。謝清睿表示,被稱為「沉默癌症」的肝癌,在早期最明顯的感受為「身體疲勞」,且由肝癌引起的疲勞感,即使患者靜臥休養也無法消除,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難從單一的疲憊感確認是否出現肝癌症狀,這時可從以下10點來協助判斷:1.體重下降:體重減輕主因除飲食控制外,長期腹瀉、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或癌症,都是常見成因,不可輕忽。2.疲憊、食慾不振:無法緩解的疲勞感是身體最直接信號。3.噁心或嘔吐:此為晚期肝癌常見症狀,可能是治療不良反應,或癌細胞侵犯消化、神經系統導致。4.右側肋骨下肝臟變大:腫瘤導致肝臟變大。5.左側肋骨下脾臟變大:除肝癌外,肝硬化也會導致脾臟腫大。6.腹部腫脹或腹積水:肝腹水通常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極嚴重時才會出現,若肝硬化出現肝腹水即表示已經進入肝硬化晚期,特別是男性常出現腹水問題,尤要注意,並應不分性別定期檢查積水。7.黃疸:黃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見體徵,瀰漫性肝癌及膽管細胞癌最易出現黃疸,導致肌膚和眼睛變黃。8.發燒: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起因為腫瘤組織壞死後釋放致熱原進入血液循環。9.出血:肝癌患者常有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情形,此外,消化道出血也相對常見。10.右肩與右上腹部疼痛:當肝臟腫瘤逐漸增大,可能壓迫附近橫膈膜,或壓到肺部以下的肌肉神經,導致連接右肩和右上腹部的神經發出疼痛訊號。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文倫也建議,B肝和C肝患者應至少每半年追蹤一次,若發現有肝硬化則縮短為3個月一次,而有家族病史者,50歲後可做抽血和超音波檢查,只要及早發現,基本上初期肝癌治癒率幾乎是100%。
蔡頭罹肝癌住院治療 醫籲3種人定期檢查:初期治癒率近100%
71歲資深藝人蔡頭(蔡斯文)近日驚傳罹患肝癌,目前住院治療中。肝癌號稱「沉默殺手」,初期並沒有症狀,等到腫瘤大到壓迫血管或膽道,出現腹痛、黃疸、體重減輕等症狀,多半已經是末期。醫師也指出,3種人應該定期檢查,若及早發現有治癒可能。根據衛福部2018年資料顯示,每年平均有11342位國人確診肝及肝內膽管癌,在10大癌症中排第5名,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文倫表示,B肝主要是母嬰垂直感染,C肝主要維成年後感染,確定帶原者建議至少半年追蹤一次,若發現為肝硬化就3個月追蹤一次,同時呼籲有家族史者,50歲後可做抽血和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治療,基本上初期肝癌治癒率幾乎是100%。醫師表示,初期肝癌的幾乎可以治癒。(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肝病」3部曲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初期並無症狀,若沒定期檢查,多半發現時早已惡化,因此若有全身倦怠、黃疸等症狀,建議要馬上就醫。王文倫指出,由於C肝現在有特效藥治療,95%患者在服用約3個月後都能痊癒,C肝未來也預計會絕跡,目前國人最主要的威脅仍屬B肝。若母親帶原B肝,可以施打B肝疫苗或新生兒使用免疫球蛋白,就職者或學生也多會有健康檢查,因此年輕一輩的肝癌發生率逐漸降低。國內感染B肝患者約占總人口15%,感染C肝則約占總人口4%,早期甚至傳出有部分鄉村,因使用未消毒針頭及器具,導致全村感染。
李應元抗「癌王」一年 6大徵兆得警惕:初期無痛感
前我國駐泰國代表李應元昨(14日)被媒體報導,因罹癌過世,68歲就與世長辭,不過隨後卻遭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外交部內部人員打臉,強調李應元依舊健在,目前仍在台大醫院治療中;據悉,李應元罹患的是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而且是在1年前才發現的,如今有醫生就指出,如果平時有出現這6大徵兆,就得警惕。李應元今年5月因感染大腸桿菌,8月初便以「個人健康因素」為由請辭獲准,返台接受治療,被直擊身形明顯瘦一大圈,不料昨天晚上突然傳出他離世的消息,但最後遭到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外交部內部人員打臉,強調他目前在台大醫院治療中,管碧玲更在臉書上寫下:「我們一起祝福他早日康復。」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李應元早在1個月前就確診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就指出,胰臟癌的前期幾乎不會有症狀,所以通常都是到了三、四期才會發現,那時患者的腫瘤通常都是大至壓到膽管並造成黃疸,或是腫瘤壓迫到神經造成明顯痛感,之後才會去檢查,但卻為時已晚。王文倫表示,如果在一、二期就發現,可以透過內視鏡燒灼術或是手術移除腫瘤,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是出現上述症狀時,通常胰臟癌已進展至三、四期,腫瘤已出現轉移,雖然仍可做化療抑制病情,但成效不會太好,治療選項不多,而在那個時候,5年存活率僅剩下15%。至於如何在早期就發現胰臟癌?王文倫表示,如果民眾有出現背後痛、上腹痛、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淡等症狀,都要提防胰臟癌,得盡速就醫檢查。王文倫也提醒,胰臟癌初期的腫瘤非常小,加上胃部空氣干擾,較難發覺,不過擁有肥胖、常抽菸喝酒、糖尿病史或是家族史的民眾,建議要定期接受核磁共振、內視鏡檢查,才有辦法提早發現。
你喝酒會臉紅嗎? 醫師:這種人罹癌風險大幅增加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及台灣酒害防治協會自2019年開始推動每年 5/9為 「台灣無酒日」,獲得衛福部國健署、醫界、公衛界、學界,許多社福團體的支持,今年同樣在無酒日喊出「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口號。過度飲酒對健康、社會及家庭均造成巨大的損傷。酒精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台灣常見的食道癌、口腔癌、胃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及成癮,精神病,失智,肝硬化,胰臟炎,心臟病等各類疾病。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報導: 「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1名飲酒者因此失去生命,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高雄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醫師回想曾經遇到過一個4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前來看診,說他最近總是覺得吃完東西後會出現胸口疼痛,且喉嚨經常有異物感,體力更是急遽減退,檢查後發現他同時罹患了食道癌和下咽癌。患者本來只是覺得自己壓力太大,飲食不正常,但一問之下,才發現他的工作屬性天天都得飲酒應酬。雖說每次喝酒都不覺得不適,只是容易臉紅,但一周有五天會喝掉約一瓶威士忌,這就嚴重了。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指出,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兩個重點:一是「酒精不耐症」,二是「過量飲酒」。喝酒臉紅就是「酒精不耐症」的警訊;酒精不耐症指缺乏乙醛去氫酶 (ALDH2)代謝酵素,導致「乙醛」累積,才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嘔吐、頭痛、頭暈等現象。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因此喝酒臉紅的人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等酒精所引起的疾病。酒精不耐症是亞洲人特有的ALDH2基因變異;根據2021年最新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體資料顯示,全台酒精不耐症人數為總人口的49%,亦即在台灣幾乎每兩人中就有一位帶有酒精不耐症。此數字代表台灣是全世界酒精不耐症盛行率最高的國家,台灣民眾更要警覺。。衛福部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目前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宜超過一瓶500毫升啤酒(約20克純酒精),女性不宜超過半瓶啤酒(亦即250毫升或約10克純酒精)。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建議如果患有酒精不耐症者,其實最好就是不要喝酒,或一周內最多不超過20克的酒精(等於一瓶500毫升啤酒,或是一杯的紅酒)。也建議多用零酒精飲料或以茶、水替代,符合現在千禧世代追求的清醒世代。 針對即將到來的的5月9日「台灣無酒日」,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今年特別聯手知名網紅「白癡公主」共同破解飲酒相關都市傳說。透過「無酒、節酒、零酒精」的推廣,幫助民眾獲得健康新知,進一步改善民眾的不當飲酒行為、預防癌症發生。歡迎鎖定「白癡公主」的YouTube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WXJTaLqI5KBnJuaXbCaTg,追蹤#癡驚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