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棠
」共享租車四雄2/養車成本高+隨時租借優勢 和泰、裕隆兩大車商萬輛車隊進軍市場
台灣共享租車市場今年加入中租集團的URiDE後,形成「三大一小」的局面。市場龍頭仍是iRent,提供車輛數達8,000輛,市占率超過6成;格上GoSmart目前有2,700輛車的規模;生力軍中租URiDE為600輛車,目標年底達到1,000輛;小而美的Zipcar擅出奇兵,車輛數約350輛。和泰集團旗下的和運租車在2014年推出iRent平台,當時叫「24小時自助無人租車服務」。一位曾參與建立iRent的和運老將表示:「那時共享汽車的概念還沒有很明確,剛好智慧型手機及App的發展已經很成熟,加上看到U-Bike搭配悠遊卡的便利性,才發展出iRent來。」iRent推出前幾年一直不見獲利,直到2019年和泰總經理蘇純興正式成立MaaS先進策略本部,砸下重金推動「交通移動服務」領域,iRent才又被開始重視。和運於2019年成立子公司「和雲行動服務」全力經營iRent業務;2020年甚至又由同集團的和潤增資3.1億元。接連的大手筆動作讓iRent的規模迅速擴大,連續4年開始獲利,還逼得對手格上租車也在同時期推出GoSmart搶市場。iRent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具有汽機車的共享業者,旗下會員人數也持續成長。(圖/和泰提供)有趣的是,裕隆集團的格上GoSmart卻在去年6月砸9.5億元入主Line Taxi,會員數成倍數成長,也可望在今年損益兩平。看這兩大汽車集團在共享租車領域上一消一長,加上擅於精打細算的中租的加入,未來這塊戰場勢必更詭譎多變。對於消費者而言,使用共享租車關鍵在於「養車成本高」,除了購車需要一筆花費以外,根據交通部資料顯示,每年養車費用約86,514元,包含燃料費、保養維修費、保險費、停車費等,更有汽車達人表示,「加上沒有預期的支出,每年至少準備10萬元。」也興起大眾「以租代買」的使用趨勢。同時,比起傳統租車,共享車輛散布於各縣市,採用同站租還、路邊隨租隨還2種方式,不受門市營業時間影響,24小時都可以使用,而且只需要透過App就能操作,加上租借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增加租車的便利性和彈性。和雲行動服務企劃部部長黃翊綸向CTWANT記者表示,「目前會員數已超過180萬人,今年有12%的成長。」換算全台持有駕照民眾,每8人就有1人為iRent會員,顯見國人對於共享租車的高接受度。黃翊綸回憶,「會員自2019年後大幅成長,到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雖然在疫情後雖然需求趨緩,不過2023年iRent攜手傳統租車業者創立「共享車平台」,加入愛旺租車、小馬租車及直航租車的車源,目前平台上加盟車輛約200輛。面對市場上的競爭對手,iRent的優勢為何?黃翊綸信心滿滿地告訴CTWANT記者,「我們不僅車輛數最多、據點也最多。」以8,000輛汽車及2,000個同站據點領先同業,加上服務範圍涵蓋全台灣包含澎湖、金門及馬祖,也是唯一一家六都可以路邊取還的業者。「而且還有和泰集團資源,包含車輛採購、保修、處分及保險等。」另一大集團裕隆旗下格上租車在2020年見後疫情各行業推動線上交易,推出「格上Go Smart App」,整合租車、共享車、訂閱車、代駕、多元計程車等業務,不過近幾年會員數始終卡在30萬至40萬人,無法突破。直到2023年6月,裕隆集團斥資新台幣9.5億元入股觔斗雲聯網科技(LINE TAXI)成最大股東,並改名LINE GO後,使平台會員和租車次數明顯成長。LINE GO商務長王柏棠告訴CTWANT記者,「多了LINE GO以後會員增加約8萬人,且有85%過去都不是GoSmart的客戶。」王柏棠向CTWANT提到,「LINE GO和GoSmart的使用族群不同,LINE GO年齡層比較年輕,而且租借的次數和頻率都比較高;GoSmart則是借用時數比較久。」「不過有這樣的雙平台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加分。」「現在除了用GoSmart租車以外,也可以直接點進LINE主頁選擇LINE GO,就可以直接租車,不用下載任何App。」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王柏棠認為這是LINE GO的優勢之一,他接著說「我們車款非常多元,目前共6個品牌、15款車,這個月還會加入MG ZS,也就是變成7個品牌、16款車,而且所有車款都有,選擇性很多。」不僅如此,LINE GO也導入AI辨識,王柏棠解釋「對於臨時有租車需求的人,只要大概10分鐘就可以審核通過成為會員,不像之前都要耗費至少1天的工作天。」他也強調,「我們車況非常透明,會員可以在租車前點選車輛查看照片,基本上我們也會駕駛使用完畢後就清潔跟消毒。」對於共享租車市場,王柏棠深具信心,「現在車輛數大概2,750輛,預計年底要增加到3,000輛。」常使用iRent通勤的王先生告訴CTWANT記者,「因為據點很多、租還車都很方便,走出家門就有至少3台車可以借,所以還是用iRent居多。」居住在新北市的黃先生也跟CTWANT記者說,「我週末常去新竹找朋友,都直接租iRent開下去,只要開App就能用,很方便。」iRent的汽車據點和汽車數量非常多,因此在租還上更便利。(圖/和泰提供)
充電浪潮興起3/避免「拔槍俠」事件重複上演 專業人士:「政府需有更積極的作為」
社區或辦公室沒有充電樁的電動車主怎麼辦?「住在台北市家裡沒有裝充電樁也沒關係。」有電動車主告訴CTWANT記者。據宅電ChargeSmith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台共1,399個充電站,北市有259個充電站居冠,台中市210個、新北市190個,合計全台共有4,320支充電槍,包含735支快充槍、3585支慢充槍,台北市以994支也是第一。簡單來說,電動車充電可分為快充(DC直流電)和慢充(AC交流電),快充可以在30分鐘內,將電動車電量從0%充到80%,慢充則約需6-8小時。為什麼慢充站比快充站多?據了解,一支家用慢充充電樁成本約4萬,快充設置成本則超過百萬元。公共充電站的不足,一直是台灣電動車主們的困擾,例如今年6月,宜蘭發生「拔槍俠」事件--電動車主使用公用充電樁時,卻被其他車主拔下充電槍並接在自己車上的情形。尤其,裕隆及鴻海兩大集團合作的Luxgen n⁷總接單數逾2.5萬輛,2024年開始交車後,到時電動車口數預計將達84,000輛,到時公共充電站恐更加僧多粥少。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訂下「2040年國內電動車與電動機車的新車市售比將達到100%」,也計畫在2025年全台建置7,200座慢充、600座快充,合計達7,800座。「其實2040年有點久,政府應該更積極一點。」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表示。為了力推電動車,國際社會卯足了勁搶裝充電樁。歐盟訂出2035年全面禁止在歐洲銷售新內燃機汽車,同時祭出至少800億歐元預算,趕在2030年設置350萬座公共充電站。日本在2020年共有2.9萬座公共充電樁,預計2030年提升至15萬座,並有3萬座快充;南韓更積極,預計3年內增加50萬座充電站,等於每1年10萬座起跳。放眼亞洲,中國市場龐大,中國公安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純電動車掛牌數已超過800萬,且統計至2022年8月,已有70.2萬座快充樁和92.1萬座慢充,共計162.3萬台充電樁。CTWANT記者詢問許多上海朋友均得到「充電樁相當普及」的說法,有人表示「晚上10點後充電可享5折電價」、「只要有車就可以在自家停車位前裝」、「路上都是電動車」、「上海燃油車牌很貴,電動車牌幾乎都用送的」。台灣雖然充斥許多不同規格,但是可以透過轉接頭進行轉換。「未來充電樁一定會10倍速成長,不過還是需要政策推動、業者投入和車廠協助,才能更快達成目標。」TCAR試車頻道總編輯葉明德告訴CTWANT記者。根據市調中心Zion Market Research預估,2028年全球電動車充電站市場將創造超過400億美元的產值,吸引許多業者投入,目前台灣內銷的充電樁以台達電(2308)、飛宏(2457)和起而行等業者為主。其中,台達電的充電樁早已銷到歐美國家,在全球交流與直流充電樁市佔均打入前5名,由以隨車配送的AC充電器為主。台達電充電樁正在為電動車充電,台達交流與直流充電樁在主要市場的市佔均進入前5名。(圖/台達電提供)全台最大充電服務營運商裕電能源車電事業群協理王柏棠告訴CTWANT記者,最方便的當然就是在每一個停車格上面都裝設充電樁,現在只要買電動車,車廠就送家用充電樁,「Hyundai現在是我的客戶,今年雖然車源不足,不過我們也幫他們裝了200個家用充電樁。」電動車的出發點是要節能減碳,減少對於石油能源的需求與消耗,「那就應該大量普及,而且要高里程使用。」狂人日誌總編輯郭正浩說,如果台灣有售價80萬元以內的電動車,加上充電站多、充電速度提升、充電時間降低,才有辦法加速普及。
電動馬達爭霸戰3/電動車普及基礎建設是關鍵 盼建立充電椿與車2:1使用生態圈
全球前5大電動車市場分別是大陸117.7萬輛、美國32.9萬輛、德國10.8萬輛、挪威7.9萬輛及英國7.2萬輛。與我國鄰近的日本及韓國,2019年的銷售量分別為4.3萬輛及3.4萬輛,根據公路總局統計,我國2019年電動車領牌數為3,394,約占全年油電車總數的0.8%,台灣與全球平均的2.5%比重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業者指出,電動車市場要能爆發,關鍵是充電椿數量要夠,充電椿數量跟車子的比例要達到2:1。台灣目前累計有約8,000輛的電動車,公共加上家用充電椿應該要有1萬6千支,而實際狀況是約僅達到一半數量。華城電機EVALUE執行長許逸晟說明,目前充電椿的主流規格大概有5種,特斯拉規、歐規、日規、美規及大陸GB規。裕電能源車電事業群總監王柏棠指出,台灣目前直流充電椿規格並沒有統一,充電椿的規格太多將影響充電椿業者在布建上的速度。我國電動機車目前電池系統分充電及換電兩大系統,圖為光陽IONEX系統。(圖/YouTube截圖)另外,充電椿的建置成本是重要的考量。目前建一台快速充電椿成本約200萬元,若要增加100座的充電椿至少要花2億元,另外還有土地、拉高壓電的問題,目前主要是靠電動車業者自己來做這方面的投資。以裕隆集團旗下裕電能源已經建置超過1,300充的電動汽、機車充電站,範圍從公共停車場、居家社區、景點與商場都有,市占率約30%,今年目標更是上看5,000支。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在第一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中提到,油車與電動車的「死亡交叉」,最快明年就會出現,電動車(含油電車)的銷量將超越傳統燃油車,電動車的議題已經快成為生活上將要進行選擇的事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