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
」 珊瑚 珊瑚礁 澳洲 小琉球 生態美女議員赴馬爾地夫參與亞洲地方議員論壇 聚焦綠色旅遊推動城市外交
第8屆亞洲地方議員聯盟於馬爾地夫主辦,新北市議員劉美芳也前往參加,論壇則聚焦「永續觀光、水資源及廢棄物管理、海島觀光與社區發展」為主題,劉美芳也期望學習馬爾地夫的旅遊成功經驗,進一步帶動台灣持續成長。劉美芳表示,馬爾地夫是全球知名的旅遊勝地,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然而,由於該國由約1,192個珊瑚礁島嶼組成,且約200個島嶼有人居住,當地的交通系統仍以船隻與飛機為主,而馬爾地夫是否能夠發展類似的智慧交通系統,來改善交通運輸便利性也值得探討。劉美芳認為,儘管馬爾地夫面臨著島嶼分散、人口密度低等挑戰,但仍可透過以下措施來提升當地交通系統的效率與便捷性,像是發展智慧船隻預約系統、推廣電動船隻和其他環保交通工具、強化當地的數位基礎設施,並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訓,讓當地居民可以逐步適應並利用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從而改善日常生活質量與旅遊體驗。除了交通議題外,論壇的焦點還集中於綠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劉美芳強調,馬爾地夫在發展觀光的過程中,需面對資源有限、土地空間不足以及交通瓶頸等多重挑戰。劉美芳建議,馬爾地夫可採取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包括推動公共與私人合作的模式、建設智慧交通系統、發展虛擬體驗與數位行銷,並加強對當地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這些策略將幫助馬爾地夫在有限資源下,實現可持續的觀光發展,進一步提升交通便利性,同時保持其獨特的自然魅力。劉美芳分享,新北市在觀光發展方面的經驗,包括通過參與式預算、利用網路平台以及社群媒體來聽取市民意見,讓市民積極參與相關政策的決策過程,並針對馬爾地夫發展地方觀光提出3點建議,包括利用公私協力模式吸引國際資金,並由政府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環境友好的能源,以及透過虛擬實境等數位行銷方式,提升地方的國際能見度與形象;第三則是強化地方勞工人力資源的教育訓練,提升當地居民的就業競爭力與生活品質。此次論壇不僅促進了台灣與馬爾地夫之間的地方議會合作,也為全球各地在發展綠色旅遊、智慧交通及可持續觀光方面提供了創新視角與實踐經驗。劉美芳不僅關注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還強調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實現環境保護與觀光發展的雙贏。未來,隨著各國積極交流與合作,這些寶貴的經驗將為全球各地的觀光發展與社會福祉提供更多啟發與實踐藍圖。
黃鐙輝自曝未成年騎車摔斷腿 鐵齒跳海險截肢
黃鐙輝今(21日)擔任伊甸公益大使,提及近來有名15歲少年偷開車,導致3個家庭支離破碎的社會案件,他自招國中時期也曾不懂事偷偷無照騎車,導致車禍拿拐杖2年,所以看到社會新聞心有戚戚焉,喊話大家:「不要有僥倖心態。」40歲那年差點因受傷導致截肢,讓黃鐙輝有所體悟。(圖/趙文彬攝)黃鐙輝感慨未成年時會有許多好奇,他國中時就因好奇騎車,結果車禍摔斷腳,因為要用鋼釘固定,歷經兩次手術,也拿拐杖長達2年,他也以自身經驗呼籲大眾,「年輕時都覺得自己是風,長大遍體麟傷後才知道只是草,也奉勸所有成年的,喝酒不開車,這都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情,都是僥倖。」他也回憶40歲那年,他到綠島拍戲,因為下一個戲劇角色是海盜,於是黃鐙輝想在當地體驗跳海自由潛水,「跳下去前所有劇組人員都跟我講不要搞,要我穿裝備,我鐵齒說『你有看過海盜穿裝備嗎?』,上岸時我踩到珊瑚礁,腳出現三公分長四公分深的傷口」。由於綠島沒醫院,黃鐙輝只能在衛生所處理傷口,但護士也警告他,「如果是海洋弧菌可能要截肢,那一刻我覺得我快把我能抓的都抓斷了」,黃鐙輝才體悟到,「為什麼都覺得不會怎樣,意外發生是我沒辦法承受,可能別人也無法承受,我把自己的腳割爛,半年不能走路。」
他家冷氣「連開2月沒停」拆開畫面超震撼! 霉菌灰塵長出「黑色珊瑚礁」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此前連續運轉了好幾個月的冷氣機終於也到了可以喘口氣的時候。一名網友就在網路上分享,此前家中冷氣連續開了2個月沒關過機,近日想到要打開清洗,沒想到一拆開機殼,就發現冷氣風鼓上黏滿厚厚的黴菌與灰塵,畫面令人頭皮發麻,甚至引發不少人懷疑原PO家中的空氣環境是否出了問題,不然其他人家中冷氣用了幾年也不會髒成這樣。一名網友日前在臉書社團「水電DIY技術研習社」發文,分享家中此前連續運轉2個月沒停過機的冷氣風鼓照。只見風鼓黏滿厚厚的灰塵與黴菌,色澤看起來灰、黑、白交雜,膨脹增生有如「黑色珊瑚礁」,就連冷氣的塑膠機殼上也黏滿黑色黴班,讓他自己都忍不住抱怨「好恐怖」!這名原PO透露,自己住的是新中古屋,剛搬新家不久,自己也納悶「一般住家怎麼可以髒成這樣?」由於畫面太過驚悚,引起不少網友懷疑該處環境出了問題,「2個月不可能變這樣」、「我家冷氣用3年都比這乾淨」、「兩個月就這樣應該有在開對外窗?現在有種過濾灰塵的紗網,可以考慮看看」。有內行網友從原PO的風鼓照片研判,應該不僅僅是屋內灰塵與毛髮的問題,顯然是屋內潮濕過度發霉所導致,因此關鍵在於屋內濕度過高。還有水電師傅提醒一般民眾,冷氣關機前建議先改成送風模式吹一陣子,除去濕氣才不會輕易生黴班,否則「霉斑長滿桶,很難清」。
國境之南發現新物種! 國海院命名「太平島紡錘鰕虎」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攜手海洋大學,組成聯合團隊在國境最南端的南沙太平島海域調查隱蔽性魚種,意外發現世界新種的鰕虎科魚類,並以發現地命名為「太平島紡錘鰕虎」,近期將正式發表在國際動物生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讓台灣多樣性魚類物種數再添一筆。南沙太平島海域發現世界新種鰕虎科魚類「太平島紡錘鰕虎」。上圖採集自南沙太平島海域、下圖採集自小琉球海域。(圖/國海院提供/中國時報林瑞益高雄傳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陳義雄指出,鰕虎是魚類分類中最大的科之一,全球已知物種超過2000種,台灣就有超過260種。紡錘鰕虎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熱帶與亞熱帶,為岩礁及珊瑚礁區的底棲中小型魚類。此次命名的世界新種「太平島紡錘鰕虎」是棲息在珊瑚礁區的隱蔽種,不易發現。研究團隊詳細比對台灣及南海的分類學研究資訊後,運用形態學及分子證據佐證,明顯區隔近緣種的紡錘鰕虎,才確認此新種的存在。「太平島紡錘鰕虎」是出現在台灣海域的第6種紡錘鰕虎,目前發現穩定棲息於太平島約5至20米水深的珊瑚礁海域,只有極少量曾在台灣西南部小琉球海域被記錄下來,成魚體長大約3至6公分,體態透明並有許多黃色小斑點,背鰭則有2個深黑色圓斑,不同於其他紡錘鰕虎體色。國海院海生中心主任張至維表示,海大團隊過去在1994年做過零星太平島海域魚類調查,當時曾採集到與槍蝦共生、前所未見的鰕虎科魚類,於2006年以「太平島鈍鯊」公諸於世。國海院與海大團隊自2022年起共同調查太平島魚類,並在今年完成命名另一個太平島世界新種。這2種鰕虎都是以太平島周邊海域為主要棲地,因此未來對該海域的生態保育,將有助於維護這些嬌客的重要棲息地。
日男繳稅給秋葉原 回禮竟收一箱超經典「成人遊戲」
日本2008年推繳納「故鄉稅」制度,而一名日本網友表示,他近日繳稅給「宅男聖地」秋葉原,收到的回禮是超經典成人遊戲,讓人笑回,「可以瑟瑟了」。原PO收到的回禮是超經典成人遊戲。(圖/翻攝X)原PO在社群平台X發文,他繳稅給東京秋葉原,拿到的回禮竟然是成人色情遊戲,重達20公斤重,讓他看到笑。文章曝光後,也有人留言,《同級生2》、《ToHeart》、《百鬼》等遊戲,都是2000年的經典之作,如果真的能回仿佛時光倒流。不過也有人說,這些遊戲用現在電腦可能玩不了,更有眼尖網友表示,有兩片相同。據悉,日本政府為了縮短城鄉差距,讓住在都市的民眾都繳「故鄉稅」,或是買土產給鄉親來減免稅金,鄉村也會拿精緻禮盒,回禮給納稅人,如宮崎縣都城市有黑毛和牛,北海道紋別市會給扇貝、章魚等,白糠町會給帝王鮭魚、鮭魚卵等海鮮,山形縣西川町會給佐藤錦櫻桃,岩手縣奧州市送一等米,而在日工作的外國人也可以抵稅。此外,去年也有一名網友分享趣事,他也繳了故鄉稅,該地區贈送10公斤馬鈴薯,不過他因為工作太忙就把馬鈴薯忘在家中儲藏室,怎料妻子開門發現,馬鈴薯全發芽,直接超過紙箱,看起來就像珊瑚礁。
金城武神隱7年驚爆「賣沖繩豪宅」 當地居民揭男神私下為人
「不老男神」男星金城武出道35年,憑藉精緻有型臉蛋,以及高大挺拔的身材,成功擄獲粉絲的心,不過他從2017年的電影《喜歡.你》上映以及電影《風林火山》的拍攝工作後,已經7年未推出新作品,除了極少數廣告代言之外,金城武私下生活低調,幾乎不常公開露臉,如今有日媒爆料,他近期要將位於沖繩的豪宅賣掉,原因主要是考量到雙親年事已高。但金城武的經紀公司則表示,金城武在沖繩的住處一直都是租的,且搬離很久,因此這棟房子的買賣跟金城武與其家人都無關。金城武1995年曾和爸爸一起拍攝公益廣告。(圖/報系資料照)據日媒《NEWSポストセブン》報導,現年50歲的金城武在2004年於沖繩蓋了一棟3層樓豪宅,報導引述爆料者說法,金城武和家人都住在這裡,復健住戶都知道這棟豪宅就是「金城武的家」,但最近卻傳出他有意出售該棟房子,且開價2億日圓(約台幣4436萬元)。《NEWSポストセブン》還引述與金城武事務所相關的消息人士透露,金城武會出售豪宅的原因,「是因為雙親年事已高,這次出售房產,很大原因是考量到『終活』。這一帶不管去哪裡都需要開車,也沒有大型醫院」。根據報導,這座3層樓豪宅位於距離那霸市區約1小時車程的地區,附近有有珊瑚礁環繞的海灘及高爾夫球場,是自然景觀優美的別墅區。豪宅以琉球紅瓦屋頂和白色牆壁來設計,完全按沖繩傳統建築風格建造,對細節非常講究,據了解,金城武的祖父是沖繩人,因此他對沖繩感到有所連結並有著深厚的情感。另據當地民眾指出,碰到金城武時,他總是很有禮貌打招呼,沒有刻意變裝,面帶笑容,真是個好人,另外,附近居民也說,金城武家外牆有沖繩的守護神風獅爺裝飾,庭院裡還種滿了椰子樹和鮮豔的花卉,不過近來很少看到本尊出現。金城武從台灣出道並在全亞洲爆紅,不過近年淡出演藝圈,最近一次參與的電影是2017年拍的《風林火山》,將於今年12月上映,至於他是否會出席宣傳,目前尚未得知。針對金城武出售豪宅一事,以及雙親未來打算長住台灣還是沖繩,目前也不清楚,不過金城武一家人似乎仍想在沖繩保留一處據點,正在考慮購買一套公寓。對此傳聞,金城武的經紀公司福隆出面表示,「沒有聽說這樣的事,也沒有任何人向經紀公司的日本同仁求證。據我們了解,之前家人在沖繩的住處一直是用租的,不是他的房子,而且已經搬離很久,這個房子的買賣跟他和家人都無關。」金城武傳出開價2億日圓賣沖繩豪宅。(圖/翻攝自X)
菲律賓珊瑚礁遭人為破壞!疑被寫「韓國名字」 當局懸賞抓人
菲律賓知名觀光勝地薄荷島,常常吸引許多熱愛潛水的遊客前往。不過日前有民眾發現,海中的瑚礁遭人為惡意破壞,還被寫上疑似韓文名字的羅馬拼音。對此,當地政府相當氣憤,除了暫時將該潛水點關閉外,還祭出懸賞金,希望能抓到兇手。根據《INQUIRER.net》等外媒綜合報導,菲律賓一名潛水教練達尼洛(Danilo Menorias)7月1日在保和省邦勞市(Panglao)處女島(Virgin Island)附近,發現水中的珊瑚礁,遭到人為惡意破壞。後來,達尼洛8月30日再次發現,該區域有更多珊瑚礁遭到破壞,上面還刻有「Mojak」、「Min」等疑似韓文名稱的羅馬拼音。而達尼洛將拍攝下來的證據上船社群平台後,引起當局注意。在8月31日,菲律賓環境天然資源部與保和省當局也造訪該地點,證實確實有破壞行出現,並在2日開始,暫時禁止任何潛水活動,在該潛水點進行。對此,保和省省長埃里科(Eriko Aristotle Omentado)表示「省政府已對此事件展開調查,並將對那些對珊瑚礁破壞負有責任的人採取法律行動。」同時保和省省長指出,會提供5萬比索(約新台幣2.8萬)的懸賞金,希望能盡快抓到兇手。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驚見「海底死亡長城」底刺網 海管處挨轟無作為「不如廢掉」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遭外界抨擊長期來對不法漁民在底刺網禁漁區布放底刺網等亂象視而不見,日前因水下30米節目製作團隊曝光保護海域下綿延數公里長、有「海底死亡長城」之稱的底刺網,並諷說「原來總統賴清德就職時講的重視海洋,是指海鮮。」引發譁然。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因玄武岩地質具世界遺產價值,同時特有種植物、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珊瑚礁生態與獨特梯田式菜宅人文地景等多樣化資源,於2014年6月8日正式公告設立成為台灣第9座國家公園。但有節目製作團隊11日下午,在東吉嶼港口外的鋤頭嶼東吉沈城潛點,拍攝到看不見盡頭的底刺網直接橫放在水下。25日下午4時眾人離開東吉嶼時,一出港口就看見海面上漂著大小浮具,遠處一艘漁船正等待收網。讓人不禁質疑,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掛牌10年了,更在東吉駐點,這漁獵行為就像在玉山國家公園內打獵一樣挑釁,主事者卻能視而不見。同時痛批,東吉海域放網浮球擺好擺滿,水下還有偷放掛底的底刺網,如果海管處無能管理,那就乾脆廢掉,花一堆錢搞一個四不像的國家公園,只會管守法的人,放任非法,有權力的人不做事,比做壞事的人更令人厭惡。對此,海管處長徐韶良表示,是看到社群媒體分享後才知道此事,未能掌握第一時間出海巡查,後續會虛心檢討,設法改善。但目前底刺網禁漁規定較複雜,區分全年禁漁期與季節禁漁區,目前並非季節禁漁區禁制時期。而鋤頭北側不遠即涉二分區交界,許多漁民未必清楚瞭解界限座標,容易觸犯規定。
搶救大堡礁!澳洲先撥21億元翻新水族館 再砸42億元改善水質
澳洲政府先前為了重建和翻新大堡礁水族館和教育中心,推動撥款1億澳元(約新台幣21億元)資金,希望增強對珊瑚礁的保護和教育作用。而在23日,當局將再提供1.92億澳元(約新台幣41.4億元),用於改善大堡礁的殺蟲劑逕流和水質問題,盼能保護這個世界7大奇景之1的世界自然遺產。根據《法新社》、《新華社》等外媒報導,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附近農場的養分、農藥、殺蟲劑逕流,會降低珊瑚礁的水質,進而阻擋陽光,影響海草、紅樹林及其他依賴該群落生存的物種,並減低珊瑚礁白化後的恢復能力。澳洲環境部長皮伯塞克(Tanya Plibersek)表示,由於沉積物徑流是大堡礁面臨的最大威脅之1,這筆資金將幫助依賴大堡礁的群體和產業,以資助農場精準灌溉、效率施肥,並改善對入侵物種的管理、恢復溼地工程、減少破壞沿海土壤等等,「我們希望確保我們的子孫能夠享受到珊瑚礁的美麗和雄偉」。報導指出,大堡礁綿延2300公里,擁有超過600多種珊瑚和1625種魚類,但大堡礁曾在1998、2002、2016、2017、2020、2022年及今年(2024),均發生過大規模白化,威脅其脆弱的生態系統,一旦海水溫度上升超過攝氏1度時,珊瑚就會開始排出養分、褪色,進而出現白化。而今年大堡礁的白化事件,更使其81%部分遭到極度或高度破壞,是澳洲政府紀錄中最嚴重且範圍最廣的情形之1;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考慮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這可能會澳洲數以百萬美元計的觀光收入。
防陸蟹淪「蟹餅」 公路局打造廊道3.0躲避路殺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曾紀錄陸蟹種類高達62種,為全台95%陸蟹種類集中熱區。交通部公路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合力推動「護蟹過馬路」的陸蟹廊道,近年在廊道的路殺情形成功減少81%。公路局更打造陸蟹廊道3.0,透過軟硬體措施雙管齊下,並實施交管便於陸蟹通過,盼維護生態多樣性,防止陸蟹被路殺成「蟹餅」。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公路局指出,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沿途景點包括船帆石、香蕉灣生態保護區、砂島生態保護區等,可欣賞世界最北端的熱帶海岸林、珊瑚礁岩地形及陸蟹生態。陸蟹依種類不同,棲息於潮間帶、湧泉及海岸林,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正是陸蟹棲地,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共記錄到陸蟹8科42種,為台灣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陸蟹降海釋幼路殺情形,近年受社會大眾重視。(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不過,近30年來,因棲地開發、外來種入侵、人為捕捉,陸蟹族群數量僅剩不到5%,且道路切斷陸蟹降海繁衍路線,陸蟹降海釋幼路殺近年也受社會大眾重視。公路局說明,2017年將排水涵洞改造成具輔助攀爬設施的「陸蟹廊道1.0」,去年在道路下方設置世界上第一個架高式共36道連續性「陸蟹廊道2.0」,成功減少81%路殺情形。今年以咕咾石與漂流木鋪設於陸蟹廊道內,強化陸蟹廊道的微棲地功能,打造「陸蟹廊道3.0」將受道路切割的網絡縫合,達到還路於蟹目標。 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擁有豐富陸蟹生態。(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 陸蟹會到海邊釋幼。(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今年公路局交管措施執行期間為7月20日至22日、8月18日至20日、9月17日至19日(農曆6、7及8月的15、16及17日),時段為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最後1個月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時段內將4車道縮減為2車道,每封閉10分鐘開放10分鐘,同時配合志工在熱點區域以人力撈蟹進行調查記錄後直接帶到海邊產卵釋幼。交通部長李孟諺18日視察護蟹工作時,與工作人員一起護送陸蟹媽媽過馬路到海邊產卵「釋幼」,並呼籲民眾於陸蟹產卵期間經過香蕉灣能減速慢行、禮讓陸蟹先行,並對現場交管人員及志工多加支持與響應,一起創造友善道路環境。
棘冠海星侵東沙珊瑚礁 內政部組「斬棘隊」突圍
肆虐大堡礁、日本沖繩及南海周邊國家等地的「棘冠海星」,近年入侵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為維護當地珊瑚生態,內政部18日集結全台潛水好手組成「東沙突棘隊」,將前往移除棘冠海星,預計下半年將會再進行10個梯次清除作業,希望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內政部長劉世芳昨(18)日出席在高雄展覽館一樓西廳舉辦的「『東沙突棘隊』成立誓師大會」。劉部長提到,棘冠海星入侵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為爭取珊瑚生存機會,召集守護珊瑚的勇士完成誓師儀式,未來將前往東沙環礁現場移除棘冠海星,目前下半年預計會再進行10個梯次清除作業,每梯次為期一週。本次行動是跨部會合作,國防部、海委會、農業部支援,並借重中央研究院、台灣珊瑚礁學會、國立中山大學的專業,還有全臺潛水高手共同出擊,相信眾志成城的力量可以有效搶救東沙珊瑚,還海洋一片璀璨光景。劉世芳表示,棘冠海星成體以珊瑚蟲為食,是生態系中的一份子,在海洋生態穩定平衡的時候並不會造成危害。然而因為氣候、污染、幼體食物增加及天敵減少等因素,造成棘冠海星族群大量增加時,即可能因大量啃食珊瑚而導致珊瑚礁生態的崩解。此時必須透過人為介入,抑制棘冠海星族群,同時持續監測海洋環境,才能有效保護珍貴的珊瑚生態。近年來海管處持續監測東沙棘冠海星數量,今年6月,在中研院鄭明修執行長研究團隊協助下,確認其分布熱區達到每100平方公尺達到20~30隻,隨即內政部立即策劃應對,大力推動「東沙突棘隊」行動的進程。當7月10日發出徵集全臺潛水好手的訊息後,11天之內就收到436位報名,也已經在7月30日公布「東沙突棘隊」102位志工名單;另外,也特別邀請NGO、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東沙研究站,以及國家公園的潛水好手等計39位,共同組成141位的「東沙突棘隊」!從這個優秀的團隊中,可以看到臺灣擁有多元的海洋人才,以及國人守護生態的熱誠與決心。劉世芳指出,近年來棘冠海星肆掠全球珊瑚礁,澳洲大堡礁、日本沖繩及南海周邊國家都已深受其害。而今,臺灣海域也受到威脅。雖然學界尚在釐清棘冠海星大爆發的原因,以密集的人力清除作業雖然只能治標,但卻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東沙突棘隊」特別選取棘冠海星的天敵「大法螺」作為精神象徵,也是本次活動頒授的重要信物。希望「東沙突棘隊」的每一位勇士都有如大海螺一般,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
高雄西子灣驚見男子卡珊瑚礁石縫中 警、消到場已明顯死亡
高雄柴山下方知名景點西子灣大自然沙灘停車場旁的珊瑚礁岩縫中,17日下午5時許傳出有一具男屍卡在珊瑚礁石縫內,民眾發現後緊急報案,轄區警、消、海巡獲報後立即趕赴現場處理,發現人卡在珊瑚礁縫內,已明顯死亡,警消海巡設法將遺體移出,因山路崎嶇,運出需花一些時間,男子身份、死因等詳細狀況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警方表示,這具男屍是在17日下午17時01分左右被民眾發現,來此的遊客聞訊大吃一驚,現場人員初步查看,判定死者是一名男性,年紀、身份都待進一步查明,需將遺體運出,由檢察官會同法醫、鑑識人員相驗後才能查出死因及相關證據。
凱米過後突一片白 珊瑚白化擴及澎湖吉貝嶼
地球暖化,海洋高溫拉警報,全球各地紛傳珊瑚白化災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4月中旬指出,從2023年2月起,全球已超過54個國家與地區確定發生珊瑚白化,且擴及大西洋、太平洋跟印度洋,澎湖吉貝嶼在歷經凱米颱風過後,潮間帶軸孔珊瑚也是突然一片白化。珊瑚礁是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系統,也是許多國家的觀光資源,珊瑚提供共生藻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質及提供保護,共生藻提供珊瑚養分,彼此為互利共生。珊瑚白化便是珊瑚共生體對於逆境的生理反應,雖還不等於珊瑚死亡,但當持續接觸高溫等逆境,珊瑚共生體超過生理極限,就會陸續死亡。農業部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預計8月中與中研院團隊對澎湖南、北海與內海及東邊等幾處代表性地點調查,重新記錄珊瑚受影響區域及程度,屆時澎湖珊瑚白化狀況就能有較全面和具體量化數據。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指出,凱米颱風來襲前2周,連日海水持續高溫,讓澎湖海域好幾個測站水溫不分晝夜和漲退潮都罕見維持在攝氏30度以上,沒有回降的波動,那時就已經造成台灣其他地方不少海域珊瑚有白化現象,但澎湖或許得天獨厚,否則按照凱米颱風來襲前那幾周連續高溫,早就白化了。謝恆毅表示,凱米颱風過後水溫雖降了2度,吉貝嶼一帶的軸孔珊瑚有可能已在臨界狀態,經凱米擾動發生暫時性的白化,最好的狀況是在水溫回降後,珊瑚又重新跟共生藻建立共生關係,宿主珊瑚就可在最短時間恢復正常。
「台灣首次珊瑚全基因體定序」登國際期刊 有助保護海洋生態系
珊瑚礁生態系孕育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對於維護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近期與東京大學(UTokyo)大氣海洋研究所新里宙也(Chuya Shinzato)副教授及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佐藤矩之(Noriyuki Satoh)教授合作,成功解開一種石珊瑚-錨形紋葉珊瑚(Fimbriaphyllia ancora)的基因體,將能更有效地養殖珊瑚及推進復育,相關研究成果並發表在《Nature》的子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通訊生物學)。識名信也教授與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新里宙也副教授及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佐藤矩之教授合作,成功解開錨形紋葉珊瑚的基因體,將能更有效地養殖珊瑚及推進復育。(圖/海洋大學提供)本次研究也是台灣首次於國際發表珊瑚基因體。識名教授表示:「透過運用研究的基因體資訊,不僅能改進此珊瑚的養殖技術,也能更有效地推進保育復育活動。」近年隨著全球珊瑚數量的減少,國際間對於珊瑚的基礎研究、培育及養殖以及海洋保育活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基因體被稱為生命的設計圖,包含生物體生長和運作所需的資料,若能詳細解開基因體的資訊,就能更加深入了解珊瑚的生物學特徵,進而優化養殖技術並提高保育復育活動的效率。石珊瑚是珊瑚礁生態系的主要建構者,錨形紋葉珊瑚為一種廣泛分布於印太地區的石珊瑚,不僅在觀賞水族珊瑚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近年來也成為研究珊瑚有性生殖的重要模式物種。識名教授自2018年起,與新里宙也副教授(東京大學)及佐藤矩之教授(OIST)共同開始此珊瑚的基因體解析工作。研究團隊並在研究中發現珊瑚的不同組織各自擁有不同的基因群,扮演著珊瑚生理功能的多樣角色,這也是全球性的創舉。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海水酸化與溫度上升,珊瑚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日前也對外公布,全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透過珊瑚基因體分析所揭示的種群結構和遺傳多樣性,將有助於準確理解不同珊瑚物種的環境需求,並推進珊瑚的保護與復育活動。識名教授並表示,將持續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合作,為臺灣的珊瑚研究發展作出貢獻。
搭郵輪輕鬆遊日本2/愛上「宮古藍」絕景 一日岸上觀光感受沖繩特有風情
距離台灣很近、位於日本沖繩縣的宮古島具有傳說中的絕景「宮古藍」,原來這裡海水透明度高,天氣晴朗時充滿藍綠相間的顏色變化,除了可體驗各式水上活動,還是珊瑚礁及白沙灘所形成的海域。平時若要前往宮古島,通常會先飛往沖繩再轉日本國內線班機方可抵達,若選搭「名勝世界壹號」郵輪3天2夜的行程,部分航次有一天會停靠在沖繩度假勝地之一的「宮古島」平良港,可以登島體驗岸上觀光。事先在郵輪上便可選購岸上觀光行程,價格依景點內容、體驗時長約1,640~4,010元不等,可走訪的景點包括「與那霸前濱海灘」、「伊良部大橋及牧山展望台」、「Shigira Lift Ocean Sky單程纜車」、「德國文化村」、「海中公園」、「雪塩製鹽所」,以及品嘗道地宮古牛料理、乘坐「半潛水式水中觀光船」,或前往「AEON MaxValu」購買藥妝與日式伴手禮等選擇。與那霸前濱海灘是在地人也喜歡前往的玩水景點,可見到陽光灑在海面金光閃閃的迷人樣貌。(圖/記者魏妤靜攝)搭乘Shigira Lift Ocean Sky纜車單程約十幾分鐘,可以透過不同角度欣賞宮古島風光。(圖/記者魏妤靜攝)其中「與那霸前濱海灘」是宮古島的代表性景點,因為擁有純白沙灘及綿延7公里的清澈海水,也被稱為日本最美海灘之一,更是當地居民與觀光客夏季最愛的戲水點,可以看到有些人駕駛水上摩托車或直接跳入海中浮潛,還能在此遠眺來間大橋的景色;若想用不一樣的角度欣賞「宮古藍」,還能搭乘「Shigira Lift Ocean Sky單程纜車」,其全長283公尺,會居高臨下、緩緩下降前行,讓遊客在微風吹拂中,以近乎360無遮蔽的視野飽覽宮古島海天一色的景致。宛如鳥型的牧山展望台。(圖/記者魏妤靜攝)在牧山展望台附近有機會遇到可愛的小餐車,圖中紅色餐車主打香濃奶昔,攤主很熱情地與客人互動。(圖/記者魏妤靜攝)德國文化村博愛紀念館外觀彷彿歐洲古堡。(圖/記者魏妤靜攝)另外也可前往伊良部大橋及牧山展望台,於2015年開通的伊良部大橋全長3,540米,開通後將宮古島及伊良部島連接起來,若登上如候鳥造型的牧山展望台,還可飽覽伊良部大橋的周邊景色;如果希望感受有些歐洲風情的景點,亦可以前往「德國文化村」拍攝打造成城堡外觀的紀念館,原來此地修建是因為1873年時,宮古島居民曾救起一批落難的德國船員,德國為表謝意修建了博愛紀念碑,後來在此也衍生出主題公園。除了可走進館舍了解曾經發生的歷史,亦可以前往周邊海岸尋找有特殊造型的「愛心岩」。當然也別忘了品嘗宮古牛的美味,所謂「宮古牛」是指在飼養在宮古地區、年滿15個月以上的黑毛和牛,由於飼料中添入含有豐富礦物質的甘蔗葉,所以脂肪中還帶有一絲甜味。其肉汁香甜、油脂分布均勻,無論是直接燒烤享用,或搭配在地蔬果、黑糖風味五花肉等組成的定食品嘗,都是一大享受。鮮嫩多汁的宮古牛料理是宮古島必吃美食。(圖/記者魏妤靜攝)
心痛!墾丁、小琉球珊瑚白化嚴重 慘烈畫面曝光
今年6、7月有不少潛水活動者及保育志工觀察到墾丁及小琉球海域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台灣潛水執行長陳琦恩指出,目前墾丁珊瑚白化看起來比2020年嚴重,也許大家無法直接阻止水溫升高,但可以盡量節能減碳,希望有更多人關注海洋健康狀態,共同思考解決之道。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2024年4月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4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也是近10年來第2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台灣山海天使保育協會祕書長陳映伶表示,珊瑚白化是海洋環境變化的重要警訊,舉凡水溫過高、被啃食、受汙染等,都會導致共生藻脫離珊瑚體,失去顏色而呈現白化。2015、2020以及今年度,東北角水溫因為長時間超過30度,造成大量珊瑚白化,今年自6月以來,因高壓籠罩,海水擾動太少,也讓全台各地珊瑚發出警訊,南部墾丁、小琉球,東部蘭嶼、綠島,潛水者均發現珊瑚大量白化,令人非常擔憂。陳琦恩表示,近來墾丁淺海水面溫度高達32度,這次珊瑚白化看起來比2020年還嚴重,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是全球問題,不是單一個人能改變,人類能做的就是減少人為破壞。台灣咾咕嶼協會志工李昆弦說,小琉球過往夏季水溫大約28、29度,但今年6月以來普遍水溫為30到32度間,白化後如果持續高溫珊瑚會死亡,珊瑚礁是70%海洋生物的生活圈,魚類也會失去棲地,珊瑚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動物,其生長速度都是以「年」作為計算單位,每次的大白化對珊瑚來說都是災難,這幾年每次珊瑚大白化的間距縮短,3到4年就會有一次水溫升高現象,珊瑚幼株對水溫更敏感,沒有辦法好好發育就被大環境打敗。海洋保育署長陸曉筠表示,今年整體狀態就是氣溫很高,相對海溫也是高的,海保署與海生館及珊瑚特遣聯盟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偵測,以了解珊瑚白化狀態,從學術作先期回報,目前海保署也有珊瑚行動方案草案,希望今年或明年可以推出。
復育瀕危蘇眉魚 「石斑大王」成功孵化3000尾
俗稱龍王鯛的蘇眉魚在台灣為第二類保育動物,根據台灣珊瑚礁協會過去20多年調查顯示,台灣周邊海域總數量不到30尾。被稱為「石斑大王」的戴昆財與屏科大產學合作,12日宣布人工繁殖成功孵化近3000條蘇眉魚苗。保育界樂觀其成,但預估到放流復育至少還要3至5年。蘇眉魚學名波紋唇魚,因雄魚額頭隆起,別名拿破崙魚、龍王鯛,成年魚可超過200公分、重達150公斤,壽命超過30歲,因性情溫馴不畏人,是潛水玩家最愛,台灣在2014年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第二類,禁止捕撈及買賣,2016年曾在綠島發生民宿業者捕獵當地一隻龍王鯛,引發保育界及水域活動愛好者譁然。戴昆財指出,從野生環境來到人工養殖場,是高難度挑戰,他邀請屏科大水產養殖系教授曾美珍共同研究復育與繁殖,團隊在人工環境中模擬野外生長必要條件,在適應新環境後,同時依據飲食習慣找到蘇眉魚最喜歡的食物,並添加有助生殖的營養成分。經過多年探索才終於突破,去年底成功孵化近3000尾魚苗,目前幼魚生長狀況良好,希望每年穩定產出1至2萬尾魚苗,為放流作準備,未來可帶動海底觀光,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帛琉島」,讓大家來看蘇眉魚;不過放流牽涉到政府規畫保護區,作為業者跨出第一步,盼世界看到台灣技術,政府接續支持。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蘇眉魚是海中明星,全世界都在努力復育,台灣努力30多年都沒有成功,今天蘇眉魚繁殖成功,代表保育手頭上有籌碼,但目前繁殖出來的蘇眉魚苗,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如果沒有經過馴化就送去放流,反而成為其他魚種的食物,而且為保證基因多元化,放流也需有許多規畫,蘇眉魚海洋復育可能再走3至5年都不容易成功,但若待其自然復育,可能2、30年都不會成功。
菲律賓淨灘靠這招成效驚人 「垃圾換白米」撿回4.3噸塑膠
菲律賓是全球海洋塑膠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八打雁省(Batangas)的知名潛水勝地馬比尼(Mabini),也長期飽受塑膠汙染之苦,不過當地推出撿塑換米的政策,只要拿一大袋垃圾就能換取1公斤白米,為經濟弱勢的居民提供很大的幫助。菲律賓的馬比尼推出「垃圾換白米」淨灘政策,近2年蒐集4.3噸垃圾。(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擁有許多迷人海灘的菲律賓,吸引遊客絡繹不絕,雖然為當地帶來觀光財但是遊客所遺留的垃圾卻讓純淨的大海變成「垃圾海」,據《路透社》報導,知名潛水勝地馬比尼為了解決海洋垃圾危機,當地官員推行以垃圾換取白米的計畫,短短2年已經蒐集到4.3噸垃圾,並且發送出2.6噸的白米,成效相當驚人。根據「垃圾換白米」計畫,當地居民只要撿回一袋垃圾,就能換取1公斤白米,足以滿足一個小家庭所需,白米售價每公斤大約30到40菲律賓披索,相當於新台幣18到24塊錢,這對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來說,是昂貴的花費。這項政策推行之後,根據受惠的46歲居民阿塞維多(Janeth Acevedo)表示,「我1個月需要4袋半的白米,現在我只有2袋需要用買的,這幫了大忙」。據了解,馬比尼以生氣蓬勃的珊瑚礁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享譽國際,但塑膠汙染日益嚴重,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環保志工恩達亞(Giulio Endaya)指出,「眾所皆知,海龜會吃下吸管和塑膠袋,魚也會吞進在海岸上分解的塑膠微粒」,而在私人捐助者和小型企業的贊助下,菲律賓的低收入家庭仍能藉此減少食物開銷。根據國際多個環保團體在2015年的報告,菲律賓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塑膠汙染國,而該國法律對固態塑膠廢棄物何去何從沒有作為,對包裝製造也沒有規範。另據牛津大學「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4月,菲律賓的海洋塑膠垃圾占全球總量的36%。菲律賓的馬比尼推出「垃圾換白米」淨灘政策,近2年蒐集4.3噸垃圾。(示意圖/翻攝自X)
旅客太多嚴重破壞島上生態 小琉球首開先例收「觀光保育費」
位於屏東的小琉球,是國內旅遊的知名景點,但由於近年來遊客太多,嚴重破壞當地生態景象,像是被大量遊客踩踏的潮間帶受損嚴重。因此屏東縣政府決議採取總量管制,並於1日起對參訪肚仔坪、杉福及漁埕尾等3處潮間帶的旅客收取60元的費用,成為全台首個收取觀光保育費的離島。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小琉球因其美景成為近年熱門旅遊景點,週末、旺季登島的遊客數量經常超過一萬人。但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島上的垃圾量、民生廢水也大幅增加,另外大量遊客前往潮間踩踏,也讓當地資源急劇減少。屏縣府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和觀光興盛,小琉球的海域生物量衰減。調查顯示,琉球海域的珊瑚覆蓋率下降,部分潮間帶僅剩下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這些海膽大量繁殖,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對生物棲息環境造成危害。屏東縣政府為讓潮間帶達到「種源擴散」的效果,屏縣府除對潮間帶進行旅客總量管制外,在肚仔坪潮間帶設立保育示範區和核心區,禁止所有非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以外的人員進入。除此之外,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同時被移出保育對象名單中,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為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除此之外,頻東縣政府也規定,遊客如要進入蛤板灣潮間帶,則需要有專業導覽人員陪同。另外於1日起,屏東縣府將針對杉福、漁埕尾及肚仔坪三區的潮間帶收取每人60元的「觀光保育費」,所收取的費用將用於小琉球的海洋保育計劃和設施。而小琉球的居民、未滿3歲之兒童、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則無需收費。
小琉球7/1起開收「觀光保育費」每人最低60元 將劃「核心區」遊客禁入
屏東縣琉球鄉因觀光蓬勃發展,其海域資源逐漸衰退。屏東縣政府今(113)年推動多項重要保育措施,包括觀光保育費收取、劃設「核心區」,並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為永續經營自然生態資源、提升民眾保育觀念,縣府自113年7月1日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區潮間帶,費率每人新臺幣60元整(琉球鄉民、未滿3歲兒童、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1人免收)。為便利民眾繳納,縣府委託7-ELEVEN ibon售票,即日起民眾即可至全國7-ELEVEN門市ibon機台或ibon售票系統(網址:https://ticket.ibon.com.tw/)購票(ibon操作QA詳「潮琉生態保育網」)。票券適用期間至11月30日可於杉福、漁埕尾、肚仔坪潮間帶擇一使用,提醒行前請依規定洽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圖/屏縣府提供)根據調查,近年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甚至失去珊瑚礁功能,潮間帶海膽(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繁生,嚴重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危害生物棲息環境。為有效養護資源,縣府推動劃設「核心區」,範圍毗鄰肚仔坪潮間帶保育示範區,保育對象含所有水產動植物(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除外),禁止所有人員進入(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除外),以確保生物繁衍,進而產生「種源擴散」的效果。此外,屏縣府也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入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近年因氣候變遷、觀光興盛,導致琉球海域生物量衰減、資源枯竭,保育刻不容緩,縣府推動多項保育措施,除了提升民眾保育意識外,並將資源挹注地方,共同推動生態保育工作。(圖/屏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