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
」台灣文學巨擘辭世 《巨流河》作家齊邦媛享嵩壽101歲
台灣文學巨擘齊邦媛28日辭世,享嵩壽101歲,齊邦媛80多歲入住長庚養生村,並歷時4年創作自傳性小說《巨流河》,她以溫暖的筆觸勾勒戰火中的人性與家國巨變,為大時代留下註記,鉅作一出,立即震動華人世界。根據「中華民國筆會」29日晚間發出悼文,敬悼該會資深會員、英文季刊主編齊邦媛教授(1924年2月19日—2024年3月28日)。另據《中時》引述前中華民國筆會會長高天恩表示,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作家齊邦媛近期因高齡身體況狀不佳反覆進出醫院,時而陷入昏迷,一些友人欲前往她所長居的養生村探望,都因其病情反覆未能成行,未料28日她已辭世。1924年出生於東北遼寧鐵嶺的齊邦媛,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專精中國文學與英美文學,被部分人譽為「台灣文學之母」,她有系統地推動台灣現代文學英譯工作,讓台灣文學有機會揚名國際,透過文學打開了「文化交流之門」,更催生了台灣文學館。齊邦媛是行政院文化獎第34屆得獎人,文化獎網站指出,齊邦媛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貢獻,尤其在任《筆會季刊》總編輯時間,促成多位當代年輕作家作品登上國際,被尊為「永遠的齊老師」、「文學的知音」。2005年齊邦媛以80歲高齡開始撰寫回憶錄《巨流河》,歷時4年於2009年出版,這部作品由長城外的巨流河開始,到台灣南端恆春的啞口海結束,多描寫到軍閥割據、中日戰爭等歷史事件,既是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也是過渡新舊時代的女性奮鬥史。齊邦媛晚年自主決定住進「養生文化村」,並表示「我今年80歲,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她還為自己住處命名為「最後的書房」並開始寫下包含自己在內的時代,詩人席慕蓉和爾雅出版創辦人隱地均是長期與齊邦媛有聯絡的友人,席幕蓉曾表示「這是她此生唯一渴求自己務必要實現的願望」,如今傳出於29日凌晨辭世的消息,也引起書迷悼念。
著述華文新文學史 劇作家馬森辭世享耆壽92歲
知名華人戲劇家與小說家馬森,遺孀4日發文告知,馬森已於2023年12月3日凌晨辭世,享耆壽92歲。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理事陳浩泉也將消息轉發,家屬在文中表示謹遵其遺願後事從簡,「延遲訃告,期能緩和悲慟,祈請諒解」。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楊宗翰曾為《馬森文集》主編,他認為馬森應由創作、學術及編譯3個面向認識,過去他的編譯成果還未被重視,此時更應重讀馬森。馬森1932年10月3日生於山東省齊河縣,少年時期曾於濟南、北京、淡水、宜蘭等地就讀中學,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及國文研究所,1961年赴法國巴黎電影高級研究院研究電影與戲劇,並在巴黎大學漢學院博士班肄業。他曾於1965年在巴黎創辦、主編《歐洲雜誌》,也曾在台擔任《聯合文學》總編輯多年。晚年移居加拿大,與台灣文壇的互動也漸少。楊宗翰指出,馬森的戲劇與小說等創作在當年是暢銷作品,作為創作者的能力無庸置疑,為文壇所重;而其學術評論,特別是《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論述尤為學術界創見,也是他一生學術精華,直至今日仍為學界公推影響甚深。馬森於2015年推出的三大冊《世界華文新文學史》可看出其企圖心,推出後的討論與爭議也相對多。馬森曾指出在出版《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時,已覺得「兩度西潮」的立論並不只針對中國的現代戲劇,更應包括全部現代文學在內,因此立志以兩度西潮的觀點寫一部含括世界各地華文文學在內的文學史。楊宗翰指出,馬森在戲劇、小說創作外,以一己之力貢獻於文學史的立論,也看出他將對西方文學的看法融入中國文學,因此他的編譯角色也堪稱台灣文壇重要的啟蒙者,除了向斯人致敬,也希望更多人重讀馬森。
108課綱爭議1/東大為何考文言文?日本教授解答 夠自信!就不需「去中國化」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抨擊教育部大幅刪減文言文,痛批108課綱「無恥」,並表示台灣「自宮」的同時,日本正拼命學文言文,許多頂大入學考都將文言文入題,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長田正民向CTWANT記者透露,日本菁英分子認為瞭解漢文代表高級知識分子的修養,例如東京大學的入學考,連理工科都必須考文言文。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連清吉也表示,學文言文能讓日本學生了解古典文學,進而解讀現代文學,藉由大考選出具有涵養的人才。一位嫁到日本32年育二子的台裔太太更向CTWANT記者說,日本沒有「去中國化」問題,而是吸收融合為自己特色,「夠自信,就不用怕!」立委蔡正元12日也在臉書PO出日本東京大學入學考試的考卷,他舉2022年入學考試為例,日本的「國語」科考試總共有4題,其中第2題考濱松中納言物語的典故,跟中國唐朝有關;第3題則直接考中國的文言文經典,《呂氏春秋》的《用民》篇。事實上,日本一直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區桂芝說,「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不斷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各方面的文化幾乎都來自中國。」就連日本的年號都取材於中國古文,例如「明治」取自《易經》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意思是聖人朝向南方聽取天下,天剛亮時就開始一日的政務,「向明而治」有勤於政事之意。鑽研日本漢學的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前淡江大學講座教授連清吉曾發表相關研究,他表示明治時代後,日本的國中、高中就開始有漢文教科書,國中是漢文教育的入門期,會有一些成語故事;高中則是學習漢文知識,除了要了解古文意思,也要學習語法句型的分析,甚至研讀《戰國策》時,也會學習戰國時代地圖與情勢説明。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無恥」引發關注,也讓社會大眾再次檢視108課綱諸多爭議。(圖/翻攝中天新聞)台裔日籍的岡崎桂禎嫁到日本高知縣已32年,她的兩個孩子都已成年,因此也學習過漢文。「日本的國語教育中,除了自己的古代文學如《平家物語》等,還有很大比例的『漢文篇』,會取材很多中國古代經典如《戰國策》、《史記》、《論語》、《莊子》,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詩,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孩子當然不喜歡啊,因為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已經很困難,更何況是文言文!」岡崎桂禎表示,孩子雖然認為文言文、漢學對生活上幫助不大,但也承認有時使用成語就能「一言以蔽之」,短短數字就能精確傳達一個概念或想法,這也是文言文的精闢之處。許多人認為文言文已經過時,但至今許多日本公立大學、包括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都有漢文,原因何在?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長田正民表示,「漢文真的很難啊,40年前我讀高中時,也常常在漢文課睡覺,但對於一些很優秀的同學而言,學習漢文代表知識份子的修養。」長田正民說,日本的共同考試相當於台灣的學測,東京大學的共同考試國語科目中一定會考漢文,之後東大會再舉辦一次自己學校的入學考,希望篩選更優秀的人才。東大的獨立考試也考漢文,甚至連理工科也要考文言文。「雖然現在有一些公立大學逐漸刪去漢文的考題,但頂尖大學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還是持續將漢文入考題,因為它們覺得這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必備的涵養。」長田正民說。漢學深耕於日本,大阪街頭的看板上就張貼一張《論語》的內容。(圖/讀者提供)連清吉教授則認為,這些大學希望引導高中教學更重視漢學,不只為了培養學生古典文學的素養,也期待藉此讓學生對現代文學有更好的解讀能力及訓練語文表達能力,讓學生從內到外更有涵養。岡崎桂禎表示,日本人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許多都來自中國文化,所以不會去否定中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力,反而是接受、融合之後,再轉化發展為日本獨特的文化,明治維新後日本雖然出現白話文運動,但中學國語課本仍保留文言文、漢學,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台北城故事2/百年歷經三朝統治 監獄官舍大變身內藏多秘聞
中正紀念堂旁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以其日式屋舍風格吸引15家各具特色的品牌店家進駐,一直是網美打卡及民眾消費熱點,該日式屋舍原為日據時期「台北刑務所(即台北監獄)」官舍,屋舍後方還有「台北監獄圍牆遺蹟」,不久前挖出史前陶器等古物,再度成為鎂光燈焦點。不少考古學者指出,很少有一個古蹟遺址在不到140年的時間竟然歷經清朝、日據、國民政府3個不同的統治時期,這也完全反映在舊稱「台北刑務所」的建物及遺構上。台北刑務所原先是在1896年(日明治29年)時,日本殖民台灣第2年,借清朝參府衙門舊址加以修補而成,當時名稱為「台北縣台北監獄署」,並於1904年另於台北城外重建,1924年命名為台北刑務所。總面積有58752坪,採取美國「賓夕凡尼亞式」監獄空間配置法則,強調獨居監禁,牢房呈放射狀,透過中央走道與中央戒護台連結,方便管理監控。台灣光復後,「台北刑務所」仍持續使用,關押過不少共黨嫌疑人士,1963年遷往桃園龜山。「台北刑務所」採取美國「賓夕凡尼亞式」監獄空間配置法則,強調獨居監控。(圖/黃威彬攝)「台北刑務所」圍牆的材料,主要來自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興建台北城的城牆,日本殖民政府從1900年起拆除台北府城牆,作為「台北刑務所」等官方廳舍建材。目前仍保存兩道當時的圍牆,分別是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南牆,以及金山南路二段44巷的北牆,北牆上有一座圓形拱門,這是日人在刑場處決抗日義士等犯人後,運送遺體的出口,所以北牆也被稱為「哭牆」。在台北刑務所遇害的抗日義士,首推曾參加黃花崗之役的廣東客家人羅福星,他的母親是具荷蘭與印尼血統的爪哇華僑,因此羅福星長相酷似歐洲人。羅福星在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到台灣苗栗成立同盟會支部,主張以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統治,隔年被捕,上千人遭牽連調查,史稱「苗栗事件」。羅就義前神色自若,就連當時的總督府醫學校校長高木友枝也對羅的硬頸革命家風範大為欽佩。此外,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蔣渭水、霧峰林家的林幼春,以及被稱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賴和,都曾因抗日問題關押在台北刑務所,「抗日三猛」之一的簡大獅也在此遇害。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到台北刑務所北牆遺址旁,紀念遭日本殖民政府殺害的14位美軍戰俘,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到場致意。(圖/翻攝退輔會官網)醫師出身的蔣渭水曾誇獎台北刑務所牢房的衛生條件良好,比一般家庭還更乾淨,不過,日本人刑求手段的殘酷卻令人髮指。澎湖出生的律師歐清石因懷抱民族氣節,不願與日人合作,遭陷構入獄,歐清石曾寫下《獄中吟》,描寫自己遭受灌水、龍蝦綑、挾指、十八機械等酷刑,可惜他未能等到日本投降、國土重光,就因盟軍轟炸死於獄中。日本人的無差別殺人不限台灣人,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台北刑務所關押數十位盟軍飛行員,其中14位年紀19到24歲的美軍飛行員,在草率審判下慘遭處決,離日本無條件投降僅57天。2015年6月20日,在風笛手的引領下,「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與美國、英國等駐台外交官,齊聚台北刑務所北牆遺址前,紀念盟軍飛行員罹難70週年。
影爆點/一場有代價的砍頭遊戲! 《綠騎士》的奇幻生命之旅
由發行《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及製作《夢想之地》的「金獎製造機」,美國知名電影公司A24又有新作品推出!新作《綠騎士》由《尋龍騎士》及《鬼魅浮生》鬼才導演大衛羅利(David Lowery)擔任編劇及執導,找來《貧民百萬富翁》印度裔男主角戴夫帕托(Dev Patel)擔任男主角高文爵士,以及艾莉西亞薇坎德(Alicia Vikander)擔綱女主角。大衛羅利從大學第一次讀到《綠騎士》原文詩篇就一見傾心,日後終於有機會將這個深埋在心中多年的文本改編為電影劇本,加入以華麗奇幻的視覺以及震撼的特效畫面,重新詮釋這個全球大眾都耳熟能詳的文學經典。很久沒有出現中古世紀為背景的大型鉅片,當A24宣布《綠騎士》改編開拍的消息,就引發了全球影迷高度熱烈期待。《綠騎士》故事改編自14世紀後期作者不明的敘事詩《高文爵士與綠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後由《魔戒》奇幻文學大師J.R.R托爾金翻譯為現代文學。電影完成之後,原訂要於去年上映,但受到疫情影響,延至今年才得以上映。這一年多的等待,也讓導演有時間重新調整本片敘事及剪接邏輯,成為更忠於導演想像的版本。為了讓觀眾得到最棒的觀影樂趣,導演也堅持不讓電影先在OTT平台上架,而是等到電影院解封,才終於讓它在大銀幕上與大眾見面。電影在美國上映後,在票房和口碑評價上都收穫雙贏,甚至還帶動原作翻譯本重新暢銷的熱潮。本片有許多騎馬場面,沒騎過馬的戴夫帕托因此展開馬術訓練。(圖/采昌國際提供)為了贏得馬兒喜愛,戴夫帕托靠「一天一蘋果」來討好馬兒。(圖/采昌國際提供)《綠騎士》故事主角是戴夫帕托飾演的亞瑟王姪子高文爵士,是個性格狂放不羈、流連於女色之中的媽寶青年。劇情敘述某年冬天,亞瑟王與圓桌騎士在宮中歡慶聖誕節,綠騎士突然闖進大廳,舉著斧頭向亞瑟王的騎士們挑戰,挑釁自願者砍下他的頭,高文爵士自告奮勇拿下斧頭並砍下綠騎士的頭。沒想到綠騎士竟舉著自己被砍下的頭,並要高文爵士在隔年聖誕節回到綠教堂找他,接受他的回砍,獻出自己的頭顱。一年後,為了兌現承諾,並實踐騎士精神,高文爵士踏上了這趟實現自我的驚險旅程,並藉由一路遇上種種奇特的人事物,認清真正的人格與靈魂,同時也向家園及國家證明他的價值。戴夫帕托(左)詮釋高文爵士,與綠騎士展開為期一年的斬首遊戲。(圖/采昌國際提供)鬼才導演大衛羅利在大學接觸到本片的原始詩篇,沉迷其魅力20年後終於導成電影。(圖/采昌國際提供)《綠騎士》9月10日上映。《綠騎士》電影海報
戀戀客家小鎮 高雄美濃
提起美濃小鎮,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鮮豔精巧的油紙傘,或是油香滑溜的客家粄條。而我,則是被這裡濃濃的人情味感動。冬日暖陽下,車子馳騁在國道十號,收音機傳來金曲獎創作歌王林生祥以溫柔又帶有豐沛感情的嗓音,唱著〈分美濃介情歌〉(給美濃的情歌),陪著我們一起走過市區、穿過田野,來到位於美濃月光山腳下的「香蕉與黑膠三合院」,主人鍾士為邊曬著棉被、邊等待我們到來。三合院民宿 留住老味道鍾士為原本是雜誌的攝影記者,萌生辭意返鄉之際,種香蕉的阿公留了這棟三合院給他,加上媽媽曾是中廣主持人,家中收藏了數量眾多的黑膠唱片及CD,才決定將老房子打造成民宿,昔日的菸樓烘烤室改建成黑膠房,沒有刻意復古,只是讓它保留原來的樣子。黑膠房是由菸樓改建而成,房客可在這裡聆聽喜愛的黑膠唱片或CD。(圖/焦正德攝)民宿開張後的第一組客人是法國人,愛上這裡,連續住了五晚,從此之後陸續有好多客人遠道而來。鍾士為笑著說:「國外旅客給了我很大的勇氣繼續做下去,他們對於文化的渴求很深。」阿嬤的紅眠床和梳妝台、紅磚砌成的灶腳、老式花磚流理台,在旅客的眼中是最迷人的風景。柴燒Q麻糬 配暖心咖啡堅持老味道的,還有「美濃傅家客家美食」,天天使用傳統大灶燒柴、手工製作的麻糬,隱藏在用Google地圖也找不到的巷弄裡。走進小平房,只見店家手動得飛快,先抓一坨蒸好的麻糬放在手掌,另一手掐餡塞進中間,再迅速收口,平均約八秒就可以做好一個。剛做好的包餡麻糬放進嘴裡,料多實在又Q彈,還帶有淡淡的柴燒香氣,實在好吃。「花生麻糬」包著混合花生、芝麻的內餡,香氣濃郁。(60元/5顆)(圖/焦正德攝)「美濃傅家客家美食」的麻糬是用老的長糯米製作,蒸熟之後放涼才包餡。(圖/焦正德攝)若是想坐下來好好品嘗,帶著買好的麻糬到一旁的「咖啡角落」配咖啡,有夠完美。這裡的經營模式很特別,每人只要花一百元,就能享受飲品無限續杯,入口處的牌子還寫著「歡迎帶外食」,年輕的經營者「祺祺」,由於發現美濃在地許多孩子的家長疏於陪伴,她以「分享招待」為出發點,讓孩子下課後到這裡寫作業,佛系的開店模式意外受到歡迎,還有不少客人專程前來為她加油打氣。祺祺(左)將原本廢棄不用的民宅,打造成「咖啡角落」,一點一滴實現夢想。(圖/焦正德攝)水池洗野蓮 當一日職人來到美濃,還有絕對不能錯過的農作物—翠綠細長、口感清脆的野蓮。美濃是全台灣最大水蓮(野蓮)產地,專門種植野蓮的「李氏野蓮家」,每周日都有導覽與清洗野蓮的體驗活動,詳細解說生態之後,再讓大夥穿上青蛙裝,進入水池洗野蓮,參加的孩子們興奮地將野蓮整理成一束一束,交由老闆娘綁成三股麻花辮,就變成可愛頭飾。小朋友們參與洗野蓮體驗活動,玩得不亦樂乎。(150元/人,含導覽、洗野蓮體驗、野蓮一包)(圖/焦正德攝)「李氏野蓮家」的老闆李煥生在田裡示範採收野蓮過程。(圖/焦正德攝)體驗結束後,不妨到美濃最早開發的「永安老街」走走。超過八十年歷史的「」,是老街上僅存的唯一藍衫店,老闆謝國耀是該店的第二代,在第一代國寶級大師謝景來逝世後,與妻子一同接下老店,繼續傳承客家特有的服飾手藝,使用老針車、老熨斗、舊曲尺、製圖板等器具手工製作,但將傳統剪裁改成短版、有腰身,讓年輕人也會想買來穿。「美濃藍衫錦興行」老闆娘鍾鳳嬌傳承了公公的技術,繼續推廣藍衫客家文化。(圖/焦正德攝)老街新風貌 嘗特色吐司位於永安老街上,由日治時期存在的保壽堂診所翻修改建的「美濃啖糕堂」,李英傑、蔡妙青夫妻檔以天然原料結合在地食材,如野蓮、高雄一四七號米、橙蜜香番茄及南瓜等,做出看似樸實卻美味非凡的烘焙糕點,一出爐就被秒殺。最受歡迎的「水蓮起司吐司」,將野蓮磨成粉揉入麵糰中,鹹香滋味愈嚼愈香,令人驚豔。蔡妙青還推薦一款「法式活鹽麴麵包」,使用高雄一四七號米及洲南鹽場天日海鹽發酵製作的手釀鹽麴入料,香氣醇厚嚼感佳。「味噌野蓮麵包」與「水蓮起司吐司」,都是「美濃啖糕堂」的人氣商品。(味噌野蓮麵包25元、水蓮起司吐司60元/半條)(圖/焦正德攝)「法式活鹽麴麵包」用鹽麴取代鹽,酵母發酵得更好,風味更棒。(25元/個)(圖/焦正德攝)「濃鹹蛋糕」使用了高雄147號米、美濃鹹豬肉、馬鈴薯、蘑菇及九層塔,口感扎實豐富。(130元/份)(圖/焦正德攝)「美濃文創中心」的前身為日式融合巴洛克風格的「美濃警察分駐所」,目前由「財團法人薛伯輝基金會」進駐,取名「搖籃咖啡✕惠如小屋」,執行長蔡瑛珠有感而發地說:「美濃是被尊稱『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鍾理和的故居所在地,希望能把這裡打造成充滿魅力和希望的文學搖籃。」「美濃文創中心」是日式檜木建築,窗外還有綠意庭院,空間感十分舒服。(圖/焦正德攝)來到這裡,記得品味咖啡香,選一本好書、欣賞牆上畫作,沉浸在被文學與藝術包圍的美好氛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