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塞達
」 立陶宛 台灣 代表處 俄羅斯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台北」?吳釗燮稱「不會接受」:短期內不會有斷交危機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近期拋出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有更名必要,以穩定對中關係,外交部長吳釗燮昨日強調,代表處名稱是兩國政府協商結果,若要更改,台灣不會接受,代表處名稱不會改變。至於準總統賴清德就職在即,吳釗燮說,短期內不會有斷交問題,但仍有長期隱憂。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英文名為「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也是首個我國在歐洲地區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針對瑙塞達認為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有必要更名,吳釗燮說,當時代表處設立的名稱是與立陶宛政府協商後的結果,雙方也完成換文程序,他也指出,瑙塞達過去也常有前後不一發言。吳釗燮表示,立國反對黨從過去質疑到現在力挺台灣,現在也認為應該維持台灣代表處名稱。吳釗燮表示,立國也擔心更改代表處名稱會影響該國名聲,且這同時也是國際社會審視他們是否能承受中共壓力的基礎。他進一步指出,立國即使要更名也要經過協商,台灣不會接受,因此代表處名稱不會改變。至於520就職大典在即,外界擔心中共是否趁機挖我牆腳,吳釗燮則指出,外交部近期都有固定檢視,目前邦交國都沒有問題,然而他也擔心中共行為會造成長期問題。吳釗燮舉例,有某長期陷入動盪的邦交國需要聯合國協助,期間我國也對該國投入許多努力,目前兩國邦交沒有問題,但還是擔心長期會出現狀況。另外,還有另一邦交國,則是中國大陸透過該邦交國的鄰國,滲透該國的極端左派,藉以製造內部紛擾,這些都是長期隱憂。面對準總統賴清德就職在即,在520前是否會再遭逢斷交危機,吳釗燮總結,雖然短期內不會有斷交問題,但仍存在長期隱憂。
馬斯克「逆風挺俄」 澤倫斯基發推反諷…引爆推特大戰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推特發起有關「俄烏和平」的投票,並列出他認為可能實現的作法,卻因內容「明顯偏俄」,引爆烏克蘭人民、外交官與總統澤倫斯基不滿,澤倫斯基為此還發起投票嘲諷馬斯克。馬斯克認為,俄烏想實現和平,必須「重辦俄佔區公投」,在聯合國監督下由當地人民投票決定歸屬、「克里米亞正式屬於俄國」,表示當地自1783年即屬於俄方,一直到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犯錯為止、「克里米亞水源供應受到保障」以及「烏克蘭應保持中立」。馬斯克接著又發起另個「是否由頓巴斯及克里米亞居民決定自己屬於烏克蘭或俄國」投票,並進一步指出,他不在乎這些提議是否受歡迎,只在乎數百萬條生命能否不必要的死去,與強調「我覺得烏克蘭不太可能贏」、「俄國不太可能投核彈,卻是可能的結果」,因此需要找到和平方案。由於馬斯克的歷史、政治認知與俄國高度重疊,他的和平方案雖有高達250萬人投票,卻有60.1%網友反對此一想法。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Andrij Melnyk)發推狠嗆馬斯克:「滾開(Fxxx off),這是我對你的外交回覆。」與嘲諷不會再有烏克蘭人買特斯拉。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則用委婉方式回敬,在推特發起「你比較喜歡哪個馬斯克」投票,請網友從「支持烏克蘭的馬斯克」和「支持俄羅斯的馬斯克」擇一,結果有高達79.5%的網友投給支持烏克蘭。此外,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也對馬斯克的想法作出精闢見解:「如果有人偷走你的特斯拉輪胎,聲稱車子跟輪胎都投票贊成,也不代表小偷成為車輛或輪胎的合法車主。」值得注意的是,烏軍近日已收復多個俄國總統普丁簽署承認的「新領土」,並持續在烏東和烏南製造壓力,戰事持續向烏克蘭傾斜。而馬斯克對烏克蘭的認知也多有偏誤,例如蘇聯解體時,有過半數的克里米亞居民公投支持歸入烏克蘭,美、俄、英三國在1994年曾簽署備忘錄,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及邊界,並保證「避免動用武力和武力威脅」,但俄國卻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
切斷依賴「侵略者」的能源需求 波羅的海三國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由於俄烏戰爭的因素,再加上認為俄羅斯已經不值得信任,目前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家決定停止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此舉也成為首批完全擺脫俄國天然氣的國家。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立陶宛能源部於2日發表聲明,表示將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立陶宛將與侵略者的能源劃分界線,之後會開始停止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而此舉也讓立陶宛成為歐盟會員國中,首個完全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而根據《channel news asia》報導指出,拉脫維亞的天然氣儲存公司Conexus Baltic Grid的執行長巴里斯(Uldis Bariss)表示,由於對俄羅斯不抱持任何信任的關係,未來不會再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據了解,該公司主要是為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個波羅的海國家供應天然氣,如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話,形同波羅的海三國均停止進口使用。報導中也指出,整個歐盟在2021年,約有40%的天然氣是從俄羅斯所購得。在立陶宛宣布停止進口天然氣後,立陶宛總統瑙塞達也呼籲其他會員國應該跟進,一同停止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瑙塞達甚至認為「如果我們都能做到,相信歐盟其他成員國也能做到」。
美英歐聲明:把俄羅斯一些銀行逐出SWIFT 捷克、荷蘭、葡萄牙增援烏克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其他國家紛紛祭出制裁手段。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和加拿大昨26日晚間宣布,將某些俄羅斯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根據CNN報導,白宮一份聯合聲明指出,將某些俄羅斯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手段,將讓這些銀行與國際金融體系脫節,並損害它們在全球運營的能力;聲明表示,採取限制性措施,將阻止俄羅斯中央銀行部署其國際儲備以破壞他們制裁影響的方式,同時也限制黃金護照的銷售。俄軍攻進基輔。(圖/達志/美聯社)此外,3個北約成員國捷克、荷蘭和葡萄牙宣布,他們將派遣增援部隊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捷克總理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表示,政府已批准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正在運送價值超過850萬美元的衝鋒槍、狙擊步槍以及相應的彈藥等武器,「我們正盡一切努力幫助烏克蘭。」基輔民宅。(圖/達志/美聯社)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在與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會面後,在推特發文提到,「俄羅斯的襲擊標誌著時代的變遷,我們有責任盡可能地支持烏克蘭,以抵禦普丁的入侵軍隊,因此,我們將向我們在烏克蘭的朋友提供1000枚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導彈。」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Sviatlana Tsikhanouskaya)的助理Franak Viačorka則在推特發文,「白俄羅斯人正在加入保衛烏克蘭的行列,與我們的鄰居站在一起。」根據BBC報導,加密貨幣分析師表示,到目前為止,至少有900萬美元透過匿名比特幣捐贈以支持烏克蘭。倫敦的區塊鏈分析提供商Elliptic創始人指出,雖然一些公司拒絕向支持烏克蘭軍隊的團體捐款,但加密貨幣已經成為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
又不改名了! 立陶宛外長澄清無變更台灣代表處「中文名稱」計畫
翻盤再翻盤!日前有外媒報導稱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為緩和對中關係,考慮請我國調整駐立陶宛代表處的中文名稱,從「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變更為「台灣人民代表處」。對此,藍斯柏吉斯今(26日)澄清,目前沒有相關意圖與計畫。曲折的代表處名稱變更,也讓外界難以確認立陶宛政府的真正想法。《路透社》與《金融時報》日前提到的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一事,除引起台灣民眾高度關注,也在立陶宛引發不小討論,藍斯柏吉斯據稱曾與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商討「對外政策」,並表達請我國代表處更改中文名稱一事的想法。不過,藍斯柏吉斯今天在立國國會接受聯訪時否認此一說法,強調「我之前就說過了」,沒有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的意圖與計畫。藍斯柏吉斯透露,他與總統討論的是如何有效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違法行為,同時對外凝聚歐盟的共識與支持,對於《路透社》引述2名消息人士說法,指他希望用更能反映「Taiwanese」意涵的「台灣人」,取代「台灣」一詞說法也表達強烈否認。另據《中央社》報導,1名立陶宛外交官員指出,過去內部曾討論在台灣代表處中文名稱加上「人」1字,但此事因中國表態「更名也無濟於事」,且更名也須台灣同意,讓這個堪稱「立陶宛政府底線」的方案不了了之。
傳立陶宛提議台灣改名為「台灣人民代表處」 知情人士:消息不實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立陶宛官員正在討論是否要求台灣政府改名,將「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改為「駐立陶宛台灣人民代表處」。對此,3名立陶宛知情人士向《中央社》表示,該報導不實。而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也回應,未曾接獲變更代表處名稱相關詢問或要求。根據《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表示,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上周向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提議,是否要求台灣官員修改中文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為「駐立陶宛台灣人民代表處」,這一更改將使名稱與立陶宛語和英文中使用的名稱保持一致,需要台灣的同意。對此立陶宛總統辦公室拒絕回應,立陶宛外交部則沒有回應。當地智庫維爾紐斯東歐研究中心(Vilnius Eastern European Studies Centre)負責人科賈拉(Linas Kojala)認為,立陶宛的任何一個示意都不可能改變中國的態度。科賈拉說,立陶宛可能想強調,該辦公室代表的不是台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而是立陶宛希望與台灣人民建立文化、經濟和其他關係。不過根據《中央社》報導,3名立陶宛知情人士表示,該報導不實;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回應,未曾接獲立陶宛變更代表處名稱相關詢問或要求,台灣代表處名稱為台、立雙方共識。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惹風波 我將設2億美元基金投資東歐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日前表示,讓我國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有錯,昨(6)日又改口,表示立陶宛支持跟台北建立非外交的貿易辦事處。外交部表示,同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及多元社會,台灣可以理解立陶宛國內有不同意見的表達,這很自然;但是基於外交慣例,對於他國政府內部政治發展或決策過程,外交部不便發表評論。對於立陶宛同意我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起中國大陸不滿,並阻止立陶宛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外交部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美東時間5日同時表達美方對立陶宛的強力支持,並承諾美方將持續與歐盟及其會員國合作,應處外交及經濟的脅迫行徑。外交部表示,感謝美方連日來持續採取積極且具體的作為,敦促歐洲盟邦採取一致立場,協助民主國家反制專制政體的政經脅迫。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我國將設立2億美元規模的「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在有利台灣與立陶宛兩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意義的產業,協助兩國產業共同提升競爭力,投資領域初步鎖定半導體、生技、雷射等領域的技術合作與關鍵產業的對接,政府及民間也一直持續協助立陶宛遭中國打壓的消費性商品可以儘快轉移到包括台灣在內的新開拓市場。她指出,我國企業如果有意願赴立陶宛,政府會優先考量,但是投資的申請不僅限於立陶宛一國。歐江安說,立陶宛人力素質高,產業發展及科技成熟度與我國有對接互補空間及龐大合作潛力,我國在全球戰略佈局更積極拓展歐洲市場,因此希望透過這個基金展開對歐的鋪路。立陶宛及其他中東歐國家,只要有符合各項條件的商業計畫,未來也都有參與投資合作的機會。
立陶宛總統稱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是錯誤 國會議長不認同
立陶宛因為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遭受中國大陸以降級外交關係、停止立國出口商品清關等政治、經濟手段反擊,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昨(4日)坦言讓我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是個「錯誤」,對此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今(5日)表示不同意總統觀點,並批評瑙塞達為何在大陸施加政經壓力後,才對此決定發出批評。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昨日向當地媒體透露,他認為立國與台灣雖不具外交關係,他也不反對雙方互相開設代表處,「但是代表處的名字是關鍵因素,嚴重衝擊到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現在我們必須去處理這個後果」。不過希米利特對瑙塞達的說法提出反駁,表示以她自己的看法,讓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沒有問題;此外,長期友台的立陶宛籍歐洲議會議員瑪爾德科涅(Aušra Maldeikienė)更在個人推特發文批評瑙塞達,抨擊「在中共批評立陶宛是狗後,可悲的總統竟然建議立陶宛屈服,搞什麼鬼?」,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也表示,自己不同意總統的觀點,並向瑙塞達喊話稱,支持台灣的民主是正確的,立陶宛總統應該對勇敢面對中共而感到自豪。
立陶宛總統稱以台灣設代表處是錯誤 外交部:力挺決心不變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昨(4)日對該國媒體表示,讓台灣成立代表處不是問題,但是以台灣為名則是個錯誤。外交部對此回應表示,對於他國政府內部的政策決策過程,外交部不便發表評論,但台灣「堅定力挺的決心」不會改變。「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在去年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之後中國大陸宣布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級。瑙塞達受訪表示,立陶宛和台灣雖然不具外交關係,但是仍然可以互相開設代表處,「但是代表處的名字是關鍵因素,嚴重衝擊到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現在我們必須去處理這個後果。」他也說,有一些非傳統的手段被用來對付立陶宛,立國必須積極對歐盟指出,這是針對歐盟國家發起的攻擊。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基於外交慣例,對於他國政府內部的政策決策過程,外交部不便發表評論;有關立陶宛政府僅因同意以台灣為名設處而遭受中國全面性的打壓,影響其民間企業及整體國家發展、人民生計福祉,外交部重申,台灣堅定力挺的決心不會改變。歐江安說,所有堅持民主自由體制、自由貿易與市場經濟機制的全球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支持立陶宛,做立陶宛堅強的後盾;讓勇敢堅毅的立陶宛繼續堅守原則,不因外來逼迫而退讓,確保立陶宛國家尊嚴、獨立做外交決定的權利受到充分尊重,國際的共同支持可以協助立陶宛,不因遭遇強權壓迫而自我設限,向打壓霸權卑躬屈膝。歐江安指出,近來美國丶歐盟、歐洲民主夥伴、北約會員國均加大力道支持立陶宛,我方堅信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的決定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台灣與立陶宛是基於自由民主共享價值的堅實夥伴,未來雙方將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持續強化在經貿投資、產業鏈結、供應鏈安全等領域的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強韌穩定的民主供應鏈,增進全球民主同盟的團結與力量。
「代表處以台灣為名是個錯誤」 立陶宛總統:現在我們必須去處理這個後果
立陶宛因為允許我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遭受來自中國的政治與經濟脅迫。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今天對當地媒體表示,讓台灣成立代表處不是問題,但是以台灣為名則是個錯誤,在這件事情上他並沒有獲得充分協調。瑙塞達認為,立陶宛和台灣雖然不具外交關係,但是仍然可以互相開設代表處,「但是代表處的名字是關鍵因素,嚴重衝擊到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現在我們必須去處理這個後果。」瑙塞達說,一些非傳統的手段被用來對付立陶宛,我們必須積極對歐盟指出,這是針對歐盟國家發起的攻擊。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Valdas Adamkus)日前也指出,支持或承認台灣應該經由政府與議會協調並達成一致,這種承認應該由有影響力國家決定,輪不到立陶宛這種小國來出頭。
立陶宛總統偕西國總理開記者會…開到一半「警報突然響」 身後戰機秒升空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Nauseda)本月8日與來訪的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Sanchez)在空軍基地共同主持記者會,沒想到記者會開到一半,警報聲突然大響,2人身後的颱風戰鬥機,必須即刻緊急升空,攔截逼近波羅的海的俄國戰鬥機,記者會也被迫中斷,現場氣氛一度緊張肅殺。根據德國之聲報導,這場記者會在立陶宛希奧利艾(Siauliai)空軍基地的機棚前舉行,當時瑙塞達正在對媒體發表談話,結果現場突然出現警報聲響,飛行員緊急跑到總統身後的颱風戰鬥機(EF-2000),準備駕機升空。瑙塞達見狀後,一開始還以為是在演習,繼續發表談話,但隨後軍方人員馬上出面,提醒他出現緊急狀況,接著瑙塞達和桑切斯都被請到一旁,軍方緊急撤走講台和旗幟,要替準備升空的戰鬥機「開道讓路」,方便戰機能趕快起飛。綜合外媒報導,由於波羅的海上空,當時出現型號不明的俄羅斯軍機,飛近立陶宛邊界,也沒有與地面的航空交通控制中心保持無線電通訊,於是西班牙戰機緊急出動,前往高空識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