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相
」 瑞典![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94350/sm-719e57d28ed76ea52834f618574bf70a.jpg)
瑞典校園驚傳槍擊案「掃射10槍17人死傷」 嫌犯徘迴走廊作案畫面流出
瑞典近期傳出駭人槍擊事件,中部厄勒布魯市一間學校於當地時間4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有一名男子持槍闖入找目標射殺,有附近民眾聽到約10聲槍響,最後造成嫌犯在內共11人死亡,6人受傷住院。事後瑞典首相稱這是該國史上最大規模槍擊案,網上也瘋傳嫌犯持槍在走廊徘徊準備作案的畫面。根據外媒《衛報》報導,位於中部厄勒布魯市的里斯貝里斯卡成人學校(Risbergskaskolan)主要為20歲以上學生服務,公開招收未完成正規教育,或是成績不足以就讀高等教育的成人;另外還有開設針對移民的小學至高中及瑞典語課程,且提供身障者職業培訓,是一間有多元課程的學校。當地時間4日12時30分左右,竟發生不明原因的槍擊事件,造成嫌犯在內共11人死亡,另有6人受傷住院。當局證實,槍手是一名35歲男子,他也是死者之一,警方初步排除恐怖主義為行兇動機,也不認為槍手與任何幫派有關係,推判不會有進一步的攻擊,後續仍待調查釐清。事發後有不少學校附近居民紛紛在X上傳相關影片,還有目擊者拍到槍手行兇前持槍在走廊徘徊,眼睛盯著教室內部,像是在尋找射殺目標;還有影片內容是學生逃亡在雪地疏散,有教室的建築物傳來槍響;有一名教師瓦倫馬克(Lena Warenmark)透露,她當時聽到約10聲槍響,躲在辦公室裡才逃過一劫,不幸中的大幸是,當時大部分學生考試後就回家,校園裡的人才比平常少。近年瑞典進行打擊槍枝暴力,抑制暴力犯罪增加,如今發生此槍擊事件,首相烏爾夫克裡斯特松 (Ulf Kristersson)在X發文表達悲痛和哀悼,還形容這起槍擊事件是瑞典歷史上規模最嚴重的槍擊事件,「這天對全國來說都非常痛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94225/sm-6c2999f1856cae26fa45548a50428a3b.jpg)
瑞典校園驚爆史上最嚴重槍擊案 槍手據稱攜帶2武器「一語不發殺10人」
瑞典中部城市厄勒布魯(Örebro)一間社區成人教育學校於4日爆發槍擊案件,後續證實有10人因此死亡。由於此事件堪稱是瑞典史上最嚴重的槍擊事件,因此額外受到關注。而有目擊者表示,槍手當時疑似攜帶2把武器,而當時槍手進入校區後一語不發便開槍殺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經瑞典警方初步調查確認後,目前傳出此事件已造成約10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而死者當中,有1人疑似為行兇後自殺的槍手本人。有目擊者描述,槍手當時身穿深色服裝,十分冷靜的在校園走廊中隨機開槍,過程中不發一言,十分沉默。也有目擊者提到,槍手似乎攜帶兩把長槍,一把背在背上,另一把拿在手上。在瑞典電視台(SVT Nyheter Örebro)的採訪中,多位目擊者對槍手的行為和裝備都給出十分接近的形容。事發之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表示,這起槍擊案是瑞典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並用「難以想像」來形容整起事件,同時也強調,政府正全力配合警方進行調查。瑞典司法部長斯特羅默(Gunnar Strömmer)也在會議中提到,警方目前尚未確定受傷人數的具體數字,但事件規模已令整個社會籠罩在深深的悲痛與恐懼之中。瑞典社會民主黨黨魁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則在受訪時表示,這是全國乃至厄勒布魯的一個悲痛日子,心與所有受傷的人同在,並特別提到那些在現場執勤、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民眾安全的警察,呼籲社會各界應該關懷與支持。儘管警方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槍手過去並無犯罪紀錄,且疑似單獨行動,調查機關目前尚未發現其與恐怖主義或其他犯罪組織有任何關聯,但瑞典當局仍呼籲民眾不要過度猜測,也不要助長不實謠言,必須讓警方在冷靜的環境下進行深入調查,以確保事件真相能夠早日查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84576/sm-2d1dec76fe270b3735cde850ff869b8b.jpg)
破壞波羅的海電纜疑犯是中國貨船 登船調查後隨即啟航出發埃及
位於波羅的海瑞典領海內的兩條通訊電纜於11月17日與18日遭到外力切斷,後續也因此引發歐洲各國高度警戒。事件發生後,一艘中國船隻「伊鵬3號」(Yi Peng 3)成為調查的主要目標。根據船隻追蹤資料顯示,該船在電纜受損期間曾駛經相關海域,自事發以來一直停泊於瑞典與丹麥之間的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 strait)的國際水域。但是在3國調查團登船檢查後,伊鵬3號目前已離港啟航,朝著埃及前進。根據《barrons》報導指出,瑞典海岸警衛隊於16日表示,目前「伊鵬3號」已經起錨向北航行,計劃前往埃及的塞得港(Port Said)。瑞典當局將繼續監控其動向。在啟程之前,來自瑞典、德國、芬蘭和丹麥的調查團隊已登船進行檢查。丹麥外交部長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也提到,在調查過程中,丹麥主要是扮演協調角色。瑞典警方也參與這次登船行動,但僅以觀察員身份進行監督,並未採取具體調查行動。據了解,兩段受損電纜分別是瑞典哥特蘭島(Gotland)至立陶宛的Arelion的電纜,以及赫爾辛基(Helsinki)至德國羅斯托克(Rostock)的C-Lion 1電纜。後者在瑞典厄蘭島(Oland)以南斷裂,距赫爾辛基約700公里(435英里)。由於事件發生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的緊張局勢下,歐洲官員懷疑此事可能與破壞行動相關。但克里姆林宮對此予以否認,稱這些說法「荒謬」且「毫無根據」。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曾在11月下旬呼籲中國配合調查,強調目前尚未對任何國家或具體提出指控。但瑞典事故調查局(SHK)局長阿爾貝克(John Ahlberk)表示,外傳認為電纜損壞與船隻錨具有關,所以很重視船員的陳述。但由於調查行動是由中國主導,瑞典無法完全獨立操作。報導中提到,波羅的海地區的水下基礎設施自俄烏戰爭爆發後頻遭破壞。2022年9月,北溪管道(Nord Stream pipelines)因水下爆炸被摧毀,其原因至今仍未確定。2025年10月,一條連接芬蘭與愛沙尼亞的海底天然氣管道,疑似因中國貨船的錨具損壞而被迫關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42092/sm-bbea19ad0518ddfa3bd92c8b3b030ab4.jpg)
丹麥首相驚傳在官邸附近遭人毆打 行兇男子已遭逮捕
目前有消息指出,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於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官邸附近,遭一名男子襲擊毆打,目前該名男子已經遭警方逮捕,但丹麥警方拒絕透露更多細節。根據《BBC》報導指出,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辦公室發表一份聲明,指稱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於7日晚間在哥本哈根的首相官邸附近,遭到一名男子毆打。後續該名男子隨即遭到警方逮捕。但聲明中並未透露丹麥首相的傷勢如何。報導中也引述2名目擊證人阿德里安(Marie Adrian)和拉文(Anna Ravn)的證詞,他們表示,他們看到一名男子從相反方向過來,之後就用力地推了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的肩膀,讓他差點摔倒在地上。目擊證人也強調,這下推擊雖然讓弗雷德里克森失去平衡,但是弗雷德里克森並未摔倒在地。由於這起事件發生於丹麥歐盟選舉投票的前兩天,所以額外的引人關注。丹麥環境部長馬休尼克 (Magnus Heunicke) 在社群網站上發文痛批這種「懦弱的侵略行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及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也紛紛發言譴責襲擊行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22459/sm-85164e0dbc1f8523ea2efe61d2d0c2d7.jpg)
瑞典正式「加入北約」成第32成員國! 結束逾2世紀「中立國地位」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於美東時間7日前往華府遞交最終文件,使瑞典正式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第32個成員國,結束其在1814年後維持超過2個世紀的中立國地位。據悉,俄羅斯2年前入侵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迫使瑞典重新考慮其國家安全政策。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收到克里斯特松寄來的瑞典入盟文件時笑稱,「好事總會降臨到耐心等待的人身上」。他表示,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一切都變調了」 ,接著他援引瑞典民調指出,該國民眾對加入北約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轉變,「瑞典人突然深切地意識到:如果普丁嘗試將鄰國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那他很可能不會就此打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國務院手持北約文件與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左)合影。(圖/達志/美聯社)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瑞典的加入使北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堅定和充滿活力」,並補充,瑞典和芬蘭的加入意味著有「2支強大的軍隊」入盟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也發表聲明指出:「瑞典的加入使北約更加強大及安全,瑞典也更加安全了。」克里斯特松在華府向瑞典全國發表演說時則表示:「今天的瑞典比昨天更安全了。我們現在有盟友,可以獲得支持,我們已經在西方軍事聯盟中買了一份保險。」據悉,瑞典加入北約後,將受益於該聯盟的共同防禦保證。對北約來說,俄羅斯西方鄰國瑞典和芬蘭的加入,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東擴。但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來說堪稱是一個致命打擊,因為他認為該軍事聯盟往東擴充,將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並對該國的首都和精華地帶產生重大軍事威脅。報導補充,雖然瑞典在過去20年與北約越走越近,但如今的正式入盟標誌著瑞典超過2個世紀的中立國地位畫下句點。過去200多年來,瑞典避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因此在一戰及二戰都採取中立立場。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歷屆瑞典政府也都致力於削減國防開支,瑞典國防部長甚至還在2021年拒絕加入北約,直到俄羅斯在2022年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時任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SAP)政府才與鄰國芬蘭一起申請加入北約。克里斯特松與匈牙利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達成協議。(圖/達志/美聯社)雖然芬蘭去年就加入了該聯盟,但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土耳其及匈牙利推遲批准瑞典的加入,導致瑞典遲遲不能入盟。不過土耳其在1月份批准了瑞典的申請,而克里斯特松則在2月23日出訪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並與之達成協議,瑞典將出售4架JAS 39獅鷲獸戰鬥機給匈牙利,並延長2國現有的戰機出租與維護合約,交換匈牙利放行瑞典的北約申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268836/sm-d4d18a66d792bef452e45351dcfe1b6f.jpg)
北約秘書長稱:土耳其已同意瑞典加入北約
北約(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在美東時間10日指出,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終於同意支持瑞典加入北約,且未來會將瑞典的入盟申請轉交給土耳其大國民議會(Grand National Assembly of Turkey)審議,但這並不意味著瑞典即將成為北約成員國,因為艾爾多安已將「歐洲國家需協助土耳其加入歐盟」作為先決條件,且匈牙利也尚未投票批准瑞典入盟。綜合CNN、《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史托騰伯格10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與艾爾多安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會談後,宣布土耳其已同意支持瑞典加入北約,「我很高興地宣布……艾爾多安總統已同意盡快將瑞典的入盟議定書提交給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並與議會密切合作以確保申請獲得批准。」史托騰伯格還補充「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不過艾爾多安的態度轉變,並不意味著瑞典將立刻成為該聯盟的正式成員國,首先史托騰伯格並未點出土耳其何時會將入盟申請提交給大國民議會,且議會能否批准該文件仍是未知數。此外,匈牙利也並未批准瑞典的入盟申請,儘管史托騰伯格10日聲稱,匈牙利已明確表示它不會是最後一個批准瑞典入盟的國家。對此,艾爾多安也指出:「如果歐盟能為土耳其『敞開大門』,像土耳其支持芬蘭加入北約一樣,那我們就可能允許瑞典加入北約。」他也認為,土耳其加入歐盟已經等了50年,且幾乎所有北約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因此安卡拉也應當加入歐盟。由於北約是採取共識決,只要有一個成員國反對,其他國家就無法加入,因此安卡拉已在過去1年持續杯葛瑞典入盟,該國認為瑞典政府窩藏了土耳其境內的庫德工人黨(PKK)及葛蘭運動(Gülen movement),且瑞典政府還默許伊拉克難民默米卡(Salwan Momika)在6月28日於斯德哥爾摩大清真寺前焚燒及踩踏可蘭經(Koran),這些事件都為瑞典的入盟之路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