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
」 地震 印尼 火山 美國 台灣2024 Join To Hualien!「第五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花蓮登場 徐榛蔚歡迎優質團隊為花蓮注入新力量
台灣地域振興聯盟攜手花蓮縣政府舉辦為期兩日的2024台灣地方創生年會,於昨(10)日從花蓮火車站出發前往花蓮各主題見學點,為年會第一天主題見學拉開序幕,今(11)日展開「2024地方創生年會開幕式暨主論壇」,邀請日本福島團隊來台分享面對地方復興的經驗以及下午場針對創生團隊遇到的不同面向的阻礙進行討論,花蓮縣長徐榛蔚今日特別出席會議,仔細聆聽經驗分享與廣納各界成果,持續整合花蓮縣資源,積極打造花蓮地方創生,成為全國的示範縣市。(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縣長徐榛蔚表示,地方創生從105年在陳美伶擔任主委時期開始推動,並由107年開始啟動,地方創生結合了相當多的地方文化以及長年生活的智慧,如何捲動這一塊土地,將原本的面貌展現出來,然後讓每一個聚落產生獨特性,並成為經濟生態系的脈動,這也是地方創生團隊在為台灣寫下歷史的每一篇故事,在台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讓地方生命力更加豐盛。(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徐縣長接續提到,花蓮是一座韌性的城市,花蓮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每一次的颱風都難以避免地正面交鋒,然而花蓮又是在頻繁活動的地震帶上,今年的0403地震帶給花蓮許多挑戰,這也激發出花蓮自救、自助、互助的力量,在災害發生當下整合資源恢復秩序,到現在持續進行振興計畫恢復花蓮經濟生活,最後感謝今年度地方創生年會能夠再來花蓮舉辦,讓大家看見花蓮的美好,也能看到各團隊用心的成果,為花蓮、為台灣帶來新的力量。(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今日活動透過論壇交流讓日本與全台各地的創生團隊共300人齊聚花蓮,邀請日本福島團隊來台分享面對地方復興的經驗,將與台灣團隊及專家學者展開跨國對話,號召各界一起挺花蓮「逆境.創生」。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花蓮縣長徐榛蔚出席年會開幕式,揭開台日交流序幕,另年會焦點論壇由日本元気になろう福島本田紀生理事長及國立東華大學日宏煜副教授、海洋大學莊育鯉教授,從「逆境」經驗來看日本創生實踐的案例,並且也邀請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花蓮縣長徐榛蔚共同與三位講者對談在逆境中如何創生。(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下午分場論壇則邀請花蓮及各地的創生夥伴聊聊「逆境後的花蓮學」到「創生障礙賽」以及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帶來「美伶姐給地方團隊的叮嚀」閉幕演講,系統性盤點創生團隊遇到的不同面向的阻礙進行討論,期待大家在面對創生的挑戰上不孤單,彼此支持並找到解方。這次從花蓮出發,一起思考地方創生的現在與未來。(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台灣地域振興聯盟表示,感謝有這個緣份今年與花蓮攜手籌備年會,也感謝花蓮縣政府的全力支持,雖然花蓮受到衝擊,仍希望能帶著接力賽的精神一棒一棒傳遞下去,透過年會以及促成與企業、公部門的合作「+N」,支持花蓮,也期待花蓮長出新的樣貌。另外難得的是透過今年年會前一系列的活動串起花蓮夥伴,透過凝聚討論,找出沒有太魯閣後的出路,今年見學也讓花蓮的委員共同策劃,打破以往地域性的規劃,用主題來看花蓮,期待透過領路人的視角認識「新」的花蓮。花蓮縣政府表示,為讓參與的民眾更深入瞭解花蓮創生的面貌,本屆年會與主辦方台灣地域振興聯盟合作,整合縣府各局處輔導的資源支持,並且也於花蓮縣運動休閒運動園區(吉安菸廠)打造別具特色的創生晚宴,由在地團隊供應花蓮特色餐食及當季農漁特產,並以逆境主題策展,融入年會主題及年會前導活動的精彩花絮,邀請到山月村太魯閣族人來擔任表演嘉賓。此外也有慈濟用於賑災的行動廚房(熟食車)展示及現場料理災防即時料理,別具特色的感受花蓮0403後的新突破及「韌」性。(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今日與會貴賓包括國家發展會副主委彭立沛、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蔡君蘋組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康廷嶽、地域振興大賞評審團主席曾旭正、副主席李佩書、評審黃宣衛、地域振興聯盟年會籌備委員會主委林峻丞、副主委林依瑩、委員馬中原、政策倡議委員會主委謝昇佑、委員何立德、支持系統委員會主委范成浩、委員邱明憲、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理曾俊超、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李若寧、黑松股份有限公司副課長朱安然、非營利法人振興福島理事長本田紀生、立法委員傅崐萁服務處主任邱惠敏、花蓮縣議員林則葹等人到場。花蓮縣政府 廣告
有意邀請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美編97.5億推「安全合作倡議」 強化台灣自衛能力
美國國會日前釋出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中,當中多項內容與台灣有關,其中包含對台軍事合作、防禦支援,根據文件內容,這些支援不僅限於軍售與軍事合作,還涵蓋了先進防禦技術、創傷護理、軍事訓練等多方面的合作。而報告中也提到,美國國會有意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根據這份《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主要有4個部分與台灣有關,分別內容如下:A.台灣軍事創傷照護計劃(Military Trauma Care Program)美國國防部與台灣軍事醫療機構合作,為台灣提供軍事創傷照護相關支援。該計畫內容包含如下:創傷照護:美國將與台灣軍隊合作,進行創傷處理的訓練,特別是對於戰場創傷的處理。這包括提供急救技能、止血、傷口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支援。假肢技術:如果軍人受到嚴重傷害導致截肢,則提供假肢技術支援,包括設計、製作和安裝假肢。心理健康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除了物理上的治療,還將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幫助受創的軍人應對戰後的精神健康問題,並進行心理治療,特別是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B.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軍事支援,美國國防部最高可動用3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7.5億元)的預算,來支援台灣的台灣的軍事、政府安全力量以及相關的民間機構。目的是提升台灣抵抗外來威脅與侵略的能力,包括增強防空、電子戰、反艦能力、長程精確打擊等系統,詳細內容包括:提供先進武器與裝備:美國將向台灣提供高端的防禦性裝備,包括無人機、防空系統、反艦導彈系統、長程精確打擊武器等。這些裝備將幫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特別是在防禦中國軍事威脅方面。情報、監視與偵察(ISR)能力:提供先進的情報、監視與偵察技術,使台灣能夠更有效地監控周邊的軍事動態,提升早期預警的能力。防空與反導系統:加強台灣的防空能力,提供先進的防空雷達系統、導彈防禦系統等,特別是在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導彈威脅時,能夠有效保護台灣的領空與重要設施。C.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根據國會的立場,台灣的海軍應被邀請參加2025年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這是全球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台灣參與其中將有助於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協同作戰能力。D.BOLSTER法案(第5121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行為,國務院將與歐洲聯盟及歐洲國家進行協商,共同制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裁計畫,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及破壞台灣政府機構或對台灣採取侵略行為時。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發動海上封鎖、攻佔外圍島嶼或進行網絡攻擊,將啟動相關的經濟和外交措施。此外,本條文要求美國總統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中華人民解放軍(PLA)封鎖台灣30天及180天的經濟影響,這將有助於美國了解封鎖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後果。條文中強調,美國與歐洲應該加強與台灣的合作,尤其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國會認為,美國、歐洲與台灣共享共同的民主、法治和人權價值觀,並在貿易上保持密切合作。歐洲聯盟被認為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幫助台灣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脅迫,尤其是在商業和投資方面,透過與台灣簽訂新的協議來強化合作。此外,條文中也要求美國和歐洲各國協同加強外交努力,促進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有意義參與,並公開強調兩者的「一中政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支持台灣的民主發展。國會呼籲加強與台灣的議會關係,促進高層政府官員和議員的非正式外交訪問,並支持地方政府官員的文化和貿易交流。這些努力都可以提高台灣在國際間的地位,讓台灣能夠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台灣的防衛能力也是本條文的重點之一。美國和歐洲被要求協調行動,幫助台灣強化其網絡安全,特別是針對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條文中建議加強台灣的能源韌性和糧食安全,並加大打擊虛假信息、數位專制及外國干預的力度。此外,美國和歐洲將促進軍事合作,支持軍火銷售,特別是符合不對稱防禦策略的武器,並協助台灣改善防禦基礎設施。該項條文還強調海上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呼籲美國與歐洲海軍加強協作,確保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不受威脅。此外,歐洲、台灣和美國的海岸警衛隊應該建立更多交流和合作,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脅迫。
強震警報縮短至7秒!氣象署鋪200公里海纜 助西南部14秒地震預警
台灣地震非常頻繁,根據中央氣象署的統計,自4月3日花蓮發生強震以來,截至10月14日,共計有1715起餘震,其中規模大於5的地震有98起,由於台灣位在活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氣象署將強化即時警報功能,目前預警時間是地震後10秒內收到震央簡訊,未來將縮短至7秒。此外,氣象署預計在2025年完成南部海域200公里的海纜鋪設,提供西南沿海14秒的預警應變時間。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年1月至7月共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436次,小區域有感地震報告為1380次,並處理超過1萬8000筆的地震定位資料。交通部部長陳世凱表示,氣象署為了提升災害預警和氣象預報能力,持續建設先進的氣象觀測與遙測設備,並引進先進的運算能力,發展AI氣象應用,2023年已完成第6代高速運算電腦系統的建設,將區域模式的水平解析度從原本的3公里提升至1公里,並每年提升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2%。交通部部長陳世凱指出,今年增建38座地震站,總數達到632座,加密站網並提升傳輸處理效率;今年已完成高雄市區的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預計在2025年完成台中市的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時間將從10秒縮短至7秒,盲區範圍也從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氣象署指出,預計在2028年完成台灣南部海域200公里長的海纜鋪設,並在海纜沿線設置3座海底地震觀測站,將為台灣西南部沿海提供14秒的地震預警和30分鐘的海嘯預警應變時間,提升馬尼拉海溝引發的海嘯及地震預警能力。氣象署正積極研發應用AI技術縮短地震通報時間,透過AI技術提升識別P波與預估震度的準確性,將有助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早期階段迅速發出警報,縮短通報時間。
台灣有2無震區地質堅硬 專家認證「每年地震平均不到4次」:安全縣市
台灣位在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中,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上,因此地震頻繁。最近有學者發現,台灣過去30年發生超過80萬起地震,但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這段期間每年地震平均不到4次,屬於真正無震帶地區,主要原因是兩處地底下是堅硬岩盤結構,因此位處2區的桃園、彰化和雲林算是安全的縣市。今年是921強震25周年,國家防災科技中心與國內地震學者專家合作出版著作《台灣地震帶》,內容匯集台灣過去30年(1990年至2020年)超過80萬筆地震活動統計數據,發現台灣有5個極少發生地震區域,包括北港高區、桃園台地、高屏麓山帶、琉球增積岩體以及脊樑山脈中段。在極少發生地震的5個區域中,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北港高區和桃園台地兩處為無震帶,因為高屏麓山帶、琉球增積岩體以及脊樑山脈中段雖然觀察期間少有地震,但陳文山和其他專家依學理研判這三處仍具有發生地震潛能的區域,特別是琉球增積岩體位於花蓮東側海域,過去30年僅發生235起,但該處位於隱沒帶,未來極具發生規模7.5以上大地震的潛能。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在觀測期間,前者和後者分別發生108起地震和94起地震,平均下來每年不到4次。依照氣象署資料統計,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極少發生地震的主因,推判是地底下為堅硬岩盤的台地結構,這兩處前者主要是在桃園市,後者則分布在彰化與雲林,氣象署地震中心前主任、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這兩處分布的地區算是台灣最安全的縣市。
花蓮發生規模5.3地震「屬0403餘震」 氣象署:10月初前仍可能有餘震
台灣東部海域於7日下午1時16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3.92度、東經121.76度,距離花蓮縣政府東南方16.4公里處,最大震度4級。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該起地震屬0403花蓮餘震,且依照921大地震經驗,研判0403花蓮地震後3到6個月時間,仍會有餘震發生,因此10月初以前仍可能有相關餘震。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台灣東部海域於7日下午1時16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花蓮地區最大震度4級,宜蘭、南投最大震度3級,台中、台東、雲林、嘉義、彰化、桃園等地最大震度2級。吳健富表示,依位置和深度判斷,該起地震屬0403花蓮餘震序列,依照921大地震經驗研判,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會持續3至6個月,能量仍在逐漸釋放,雖然餘震序列次數趨緩,但時不時仍有有感餘震發生,研判10月初之前仍可能有花蓮餘震。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每年地震頻繁,吳健富提醒,10月過後能量是否能釋放完仍要持續觀察。
摩羯颱風在「菲律賓出現強對流」!鄭明典:會有大範圍的災情
「摩羯颱風」昨(2)日正在菲律賓東側北上,登陸馬尼拉北方陸地,受到颱風影響,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地區停班停課。前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觀看衛星雲圖後發現,很強的對流雲在菲律賓陸地上發展,斷言「這會有大範圍的災情!」鄭明典昨日在臉書上發文指出,「很強的對流雲在菲律賓陸地上發展,高強度加上移動緩慢,這會有大範圍的災情!」對此網友則表示,「還好沒來台灣,否則...」、「這颱風對臺灣沒影響,不可能每次都干涉」、「就別回頭,直直往菲律賓去就好,可以的話順便把非法坐灘佔島的破船給吹翻」、「外圍明晚就開始影響了。」受到摩羯颱風影響,菲律賓馬尼拉地區停班停課,菲律賓航空、宿霧航空部分航班也相繼取消,北薩馬省已經出現淹水災情。菲律賓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該地區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加上每年遭受約20次颱風襲擊,使得菲律賓成為世界上最容易發生災害的國家之一。中央氣象署指出,台灣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水氣增加,今日至週四迎風面要留意降雨,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恆春半島跟中南部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中中南部跟恆春半島的雨勢會較明顯,其他地區則維持多雲到晴。氣溫方面,受到東風沉降影響,今日高溫炎熱,各地高溫在攝氏32度到36度間,其中桃竹苗有37度高溫。
台灣也有「慢地震」如鬼魅般存在 氣象署示警:累積能量釋放很大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每年地震頻繁,而地震其實也有快和慢的分別,較有感的等「瞬間板塊錯動」屬於快地震,慢地震則是「板塊緩慢、微弱的錯動」,雖然速度不快,但影響其實很大,不可輕忽。氣象署在臉書專頁透露,地震也有「快慢之分」,慢地震其實是一種隱身在雜訊裡的震動源,相比於一般地震數十秒到數百秒的能量釋放時間(每日錯動可達數十公尺),慢地震的發生可以從數小時到數週不等(每日錯動不超過數公分),極其緩慢而微弱。氣象署解釋,慢地震之所以能如鬼魅般存在,其中一個原因是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一般地震大概在比30公里淺的「脆性」位置,慢地震則是在大約50公里深,介於「脆性」與「塑性」變形區域。無論潛藏的深度,或地震發生的破裂處,就算偷偷來都不容易被察覺。至於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雖然慢地震聽起來沒什麼威脅性,但累積的能量釋放,也可能出現4~7規模不等的地震。另外,台灣慢地震與鄰近區域的地震,在時空上似乎有某種關聯,2010年甲仙發生規模6.4的地震後,不到1周時間,科學家發現慢地震的活動加速了,而且過去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時間。氣象署指出,看似沒什麼殺傷力的慢地震,卻與一般地震存在不可忽略的關係,「別看它平時不怎麼講話,人家在地下社群網路裡可活躍的咧!」
清晨出現規模6.8地震!8分鐘後又一波 菲律賓當局示警:恐還有餘震
菲律賓南部海岸在3日清晨發生規模6.8地震,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PHIVOLCS)認為,後續有可能發生餘震;而美國國家海嘯警報中心指出,此起地震不會構成海嘯威脅。根據外媒《路透社》、《自由今日大馬》(Free Malaysia Today)的報導,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最新消息表示,這起地震的震央位於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Mindanao)東部的巴塞羅那村(Barcelona)約20公里處,於3日清晨6時23分發生,地震深度為10公里。 不過,8分鐘過後,同個地點就發生了規模5.3的地震,深度為82 公里美國國家海嘯警報中心認為,這起規模6.8的地震不存在海嘯威脅。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則表示,由於地震震央位於海上,預計不會對陸地造成嚴重損害,但也警告後續可能會有餘震。報導指出,菲律賓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頻仍,火山活動也較為活躍。
13共機6共艦「4面環台」!山東艦現身呂宋島外海
國防部今(2日)表示,從昨上午6時至今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3架次,其中有10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共艦6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解放軍山東號航空母艦近日現身菲律賓呂宋島外海,因此解放軍輔戰機與無人機首度在整個防空識別區的西南空域「飛好飛滿」進行護航。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圖/國防部提供)根據國防部2日公布的「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週邊空域活動示意圖」顯示,共軍昨上午11時50分至11時54分,有主戰機1架次在臺灣北部海域活動,距離基隆約80海浬。另共軍昨上午7時32分至晚間21時24分,有主、輔戰機及直升機8架次在臺灣海峽中線附近活動,其中有5架次逾越中線,最近時距離台中51海浬、距離基隆47海浬。臺灣西南外海昨上午8時25分至下午14時39分,則有共軍輔戰機及無人機共3架次侵擾,最近時距離鵝鑾鼻僅有約48海浬。與此同時,國軍昨下午14時49分至17時18分,還發現1架中共直升機在臺灣東部外海活動,最近時距離鵝鑾鼻約95海浬。綜上所述,共機在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活動,呈現「四面包夾」的態勢,嚴重壓縮我方空防。此外,大陸航母山東艦這2天也現身菲律賓呂宋島以西,將呂宋島北部納入航母編隊的打擊範圍,而這也是山東艦今年首次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菲律賓海演訓。接下來可能會通過巴士海峽穿越第1島鏈,並進入西太平洋及第2島鏈。對此,《南華早報》引述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倪樂雄的說法指出,山東艦透過相關海域目的是對美菲形成威懾,並強調中國在仁愛礁緊張局勢中「捍衛領海主權的決心」。他補充道,山東艦巡邏也可能是為了回應6月27日拉開序幕的美國主導之「環太平洋」軍演。
2024環太軍演登場!時隔10年再次用「兩棲攻擊艦」作靶艦 專家分析:劍指中國
美國及28個夥伴國家,將於6月27日起至8月1日止,在夏威夷群島周圍,展開例行性的第29次2年1度之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軍演中將有來自29個國家的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國的陸軍部隊、150多架飛機和超過2萬5千名官兵參與。相較2022年的26國38艘艦艇的陣容,本屆環太軍演規模更為龐大。綜合私人非營利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以及《美國之音》(VOA)的報導,美國海軍第三艦隊(United States Third Fleet)的聲明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環太軍演整合部隊在動態海上環境中的能力,以展示全方位軍事行動中持久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美國海軍還表示,參與本屆軍演的軍機包括F-35閃電II式戰鬥機、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以及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等。它們將在「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和「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基地」(Kaneohe Bay)外進行飛行演練。環太軍演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主辦,剛上任不久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海軍中將韋德(John Wade)擔任聯合特遣隊(Combined Task Force)指揮官。在演習正式舉行前,從各自母港出發的幾個水面支隊將在指定地點集合,並以多國組隊的形式,航行前往夏威夷。根據第三艦隊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CVN-70)6月26日抵達「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是本次參加環太軍演的最大艦艇。這艘航母可搭載5千名船員和60多架飛機。據悉,始於1971年的環太軍演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而今年是第29屆軍演。中國曾於2014年獲邀派遣軍艦參加軍演。但從2018年起,由於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停止邀請中國參與這項國際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項目包括反潛戰、多艦水面戰、多國兩棲登陸以及航母打擊群對抗實彈部隊的「多軸防禦」等一系列場景中的多領域戰爭。其中「擊沉」(SINKEX)課目是環太軍演最受關注的重頭戲,也就是參與者使用反艦武器對目標艦艇進行實彈打擊。每次軍演選擇的「靶艦」的種類及噸位都不盡相同。今年環太軍演的「擊沉」演習目標將是已退役的4萬噸「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Tarawa-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其將近4萬噸的規格,讓外界稱之為準航空母艦。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 Zone)的報導,這是環太軍演時隔10年再次使用兩棲攻擊艦作為靶艦,且美國海軍早在2022年就開始計劃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用於擊沉演習。這也是環太軍演2005年在演練中擊沉小鷹級航空母艦「美國號」後,時隔近20年後首次將類似航空母艦的巨型艦艇作為擊沉演練的目標。分析專家聲稱,環太軍演今年計畫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作為擊沉目標,是為了回應中國近年來在巨型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方面的發展,以及將這些艦艇投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Richard D. Fisher, Jr.)向《美國之音》 聲稱,此次軍演意在向中方傳達重要的訊息,「中國計劃使用他們日益壯大的兩棲攻擊部隊。他們現在有8艘2萬噸以上、具備大型登陸平台的兩棲攻擊艦,並正在裝備第4艘4萬噸的直升機登陸平台攻擊艦。」費雪補充:「真正完成擊沉演習是一件大事。但為了威懾中國發起戰爭,所以盟友們需要考慮在一個非常大的周邊地區進行多次擊沉演習,以向中國證明,從衝突一開始就有能力立即擊沉大量中國船隻。」報導補充,儘管台灣多次表達了參與環太軍演的意願,也有美國國會議員長期呼籲邀請台灣加入環太軍演,但本屆軍演的29個參與者仍不包括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章呼籲,未來的環太軍演應該納入台灣。對此,中國國防部也在今年5月指出,「密切關注」有關本屆環太軍演的動向,「堅決反對相關國家拼湊有針對性的『小圈子』,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強震不斷引發核電廠安全隱患 監察委員啟動調查
自0403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以來,台灣各地餘震仍不斷發生,累計至今已超千次。考量核一、二、三廠320公里內恐可能出現震源,有關防震能力及安全工作是否需要補強,引發外界關注。對此,監察委員田委堇、趙永清、蔡崇義深表關切,並表示已啟動調查。 監委表示,台灣和日本同處環太平洋火環帶上,斷層密佈地震頻繁,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9.0的太平洋近海地震,引發大海嘯。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福島第一核能電廠,因強烈地震動及海嘯規模均超過其電廠之設計基準,而導致嚴重核子事故,衝擊全球。許多發展核能應用的國家皆審慎全面體檢核能電廠之安全性,並嚴格檢視、修改相關評估、設計及審查管制規範,提出新的管制要求。另外,311福島核災後,2015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台電公司針對核電廠進行「地震危害再評估」,執行程序依循美國「地震危害分析資深委員會」所訂定第3層級之程序,考量距核一、二、三廠320公里範圍內所有可能震源,進行機率式地震危害評估,歷時超過4年、共花費新臺幣4.98億元,提出核一、二、三廠之地動加速度值分別為0.698g、1.272g、1.384g,遠遠超過核一、二、三廠建廠當時設計的防震係數:0.3g、0.4g、0.4g,三個核電廠防震能力堪憂。對此,監察委員田委堇、趙永清、蔡崇義針對核一、二、三廠之防震能力,甚表關切及重視,已啟動調查。監委質疑,究各核電廠之安全程度是否足夠?核電廠無論除役或延役,其後續安全工作為何?是否需要補強?若是,所需經費及工期如何等,實有深究之必要,將深入調查。
印尼魯昂火山持續噴發 擔心進一步「爆炸性爆發」警戒至最高層級
印尼中部魯昂火山(Ruang volcano)今(3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大規模噴發,這座位在北蘇拉威西省(Sulawesi Utara)的火山,16日時就曾噴發,導致超過800位居民被迫撤離家園,針對這次的噴發,由於火山噴煙高度達5公里,甚至有可能進一步發生「爆炸性噴發」,當局已發布最高級別警報,敦促附近居民撤離。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的魯昂火山。(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新加坡的《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Asia,CNA)等外媒報導,魯昂火山在當地時間3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先是噴發1次,接著在上午又噴發2次,火山灰高達5公里,印尼官方立刻敦促半徑6公里內的居民立即撤離。另據印尼火山和地質災害減災中心(Volcanology and GeologicalHazard Mitigation Center, PVMBG)網站顯示,該中心在30日上午的噴發後將警戒調高至最高層級,呼籲居民不要靠近火山。魯昂火山位於印尼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Manado)以北100多公里處,頂峰海拔725公尺。魯昂火山4月已噴發6次以上,最近一次是在16日,火山附近住有800多名居民,當時已被迫撤離,官方上週將警戒層級調降至第三級,如今再度升回第四級。另外,交通當局在稍早的火山噴發後短暫關閉了萬鴉老市的機場,而當時落下的岩石和火山灰則損壞住家,並迫使附近一間醫院撤離,由於印尼位處環太平洋火環帶(Pacific Ring of Fire)上,這是個有大量地震活動的區域,因為有多個板塊在此相會,造成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而魯昂火山噴發已導致全印尼6000多人疏散。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的魯昂火山3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再度噴發。(圖/達志/美聯社)
女星「學生嫩照曝光」認把自己整殘 景甜懊悔網友震撼:血淚教訓
有「人間富貴花」封號女星景甜外型亮麗,出道後星途順遂,演出過不少好萊塢作品與眾多知名大咖合作,還被戲稱是有「景甜宇宙」,當時被嘲笑捧不紅,不過最後還是憑藉民國劇《司藤》成功擁有高知名度。雖然看似星途順遂,但景甜近年接連捲入私密片外流、違法代言風波,甚至被質疑整型;而她也承認曾微調,更懊悔喊「把自己整殘了」,近日學生時期的照片被網友翻出來,對比照也讓網友直呼「多痛的血淚教訓」。景甜學生時期照片曝光,坦言曾在雙眼皮埋線稱把自己整殘了。(圖/翻攝自微博)從對比照片可見,景甜五官和現在一樣十分精緻,只是嬰兒肥消失,多了幾分女人味,而眼皮的部分雖然沒有剛埋線那樣寛得嚇人,但如今依舊留下了些後遺症,上眼皮略有些浮腫,讓網友也表示「景甜的血淚教訓告訴大家,雙眼皮不是越寬越美的 」。景甜曾透露,為了讓雙眼皮更明顯,每次拍戲時都會貼雙眼皮貼,直到有次過敏才想到,乾脆做埋線雙眼皮,但結果不如預期,反而腫成宛如迷因圖「悲傷蛙」,讓她每日焦慮到想哭,懊悔「怎麼把自己整殘了…幹嘛作這個妖啊」,所幸經過調整後,景甜總算找回較自然的雙眼皮,事後也以自身經驗呼籲粉絲,「一定要挑好醫院好醫生」。隨著景甜的照片曝光,網友也理解了景甜懊悔的原因景甜於2007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皮膚白皙,五官清秀,妥妥的清純美少女,學生時期的美照不難看出,景甜當年在學校裡美貌就已經相當漂亮出眾。擁有精緻美貌的她,自出道起就擁有豐富影視資源,像是參與《長城》、《環太平洋2》等好萊塢大片,找來劉德華等大咖為她陪襯,更憑藉《司藤》迎來事業巔峰。雖然看似星途順遂,但景甜近年接連捲入私密片外流、違法代言風波,甚至被質疑整型;景甜過去曾因微動埋線雙眼皮掀起熱議,甚至直呼「我懊悔啊,我難過啊,我每一天都想哭啊」,大辣辣的性格也因此圈了不少粉!
火山灰衝1500公尺高空!印尼火山爆發「1天噴40次」急撤逾6千人
印尼活火山「勒沃托比拉基拉基火山」(Mount Lewotobi Laki-Laki)周日(14日)大噴發,火山灰雲柱直竄1500公尺高空,短短一天至少噴發40次,當局已緊急撤離約6500人,所幸目前並未傳出嚴重災情。綜合《美聯社》、《路透社》等外媒報導,位於印尼東部佛羅雷斯島(Flores)的「勒沃托比拉基拉基火山」14日爆發,當局已將火山警戒狀態升到最高級別,示警火山爆發區半徑4公里範圍內的區域,恐有熔岩流入河川、山谷,以及降下大量火山灰,提醒民眾遠離並配戴口罩,以避免氣喘等呼吸道疾病。印尼「勒沃托比拉基拉基火山」爆發,當局緊急撤離6500人。(圖/達志/美聯社)事實上,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Ring of Fire)上的印尼,境內共有120座活火山,其中活火山「勒沃托比拉基拉基火山」頻繁活躍,今年以來已經監測紀錄到多達25次噴發,近一個月內甚至噴發了2次,顯示地下岩漿仍在繼續湧動,所幸儘管火山爆發頻率高、規模大,但尚未傳出人員傷亡或重大損失。火山蠢動,當局上周二(9日)已經將「勒沃托比拉基拉基火山」升至最高四級警戒級別,至今已疏散佛羅雷斯島上約6500名居民,地方當局也已建立臨時避難所,提供民眾緊急避難、臨時收容。
印尼火山又噴發!火山灰直竄1300公尺高 百名居民急撤
印尼蘇門答臘島(Sumatra Island)的馬拉皮火山(Marapi)才於去年12月3日大規模噴發,當時火山灰噴射高度超過3000公尺,不幸造成24人死亡。豈料1月14日火山再次噴發,且至少噴發2次,火山灰自山頂竄升至1300公尺高空,自12日以來至少有百名居民被緊急疏散,所幸目前並未傳出人員傷亡消息。據美聯社報導,馬拉皮火山於14日再次噴發,火山灰自山頂竄升至1300公尺高空,隨後出現火山灰雨,火山灰還覆蓋了附近村莊的道路和車輛。印尼當局於10日將火山警戒級別從二級提高至三級,即第二高警戒級別,自12日以來,至少有百名居民被緊急疏散,馬拉皮火山的噴發活動非常難以預測,因為並不是由岩漿深層運動所引起。事實上,馬拉皮火山才於12月初噴發,當時大量火山灰直竄天際,火山灰噴射高度超過3000公尺,噴發後導致75名登山客受困山中,超過百名救援人員立刻前往搜救,但最後還是不幸有24名登山客死亡。印尼有近130座活火山,且因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因此火山和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在1月初,東部的勒沃托比火山(Mount Lewotobi Laki-Laki)噴發數次,1日噴出的火山灰柱甚至高達1500公尺,當時當居將該火山的狀態提升至印尼4級警戒級別中的第2高,也撤離居民到臨時避難所。
印尼東部火山噴發!灰柱高達1500公尺 機場關閉撤逾2200人
印尼東部的勒沃托比火山(Mount Lewotobi Laki-Laki)活動加劇,最近幾周已噴發數次,1日噴出的火山灰柱甚至高達1500公尺,由於近日噴出的火山灰對2個鎮造成影響,且當局於1日將該火山的狀態升級,因此目前已有2千多位居民被撤離到臨時避難所。據阿拉伯衛星電視台報導,印尼火山學和地質災害緩解中心(PVMBG)稱,東努沙登加拉省(East Nusa Tenggara)的勒沃托比火山於最近幾周已噴發數次,2日則再度記錄到火山噴發,不過沒有觀測到有噴出火山灰。東佛羅雷斯縣(East Flores)的官員於2日告訴法新社,前幾次噴發的火山灰影響了附近的2個鎮,這也促使2200多名居民疏散到地方政府設立的臨時避難所,且當局於1日將該火山的狀態提升至印尼4級警戒級別中的第2高,並將火山口周圍的禁區從2公里擴大到4公里。對此,他則表示「由於火山狀態升級,因此必須將民眾安置到安全地帶,以防止意外。」此外火山灰還迫使80多公里外的弗蘭斯.西達機場(Frans Seda Airport)自1日起關閉。印尼有近130座活火山,且因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因此火山和地震活動十分頻繁,而上個月,蘇門答臘島(Sumatra Island)的馬拉皮火山(Marapi)才剛噴發,不幸造成23人死亡。
台東金崙溫泉神秘消失 縣府解釋風災可能成主因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殼活動頻繁,促使地熱資源在各地形成溫泉。有「台東最美野溪溫泉」之稱的金崙溫泉,最近卻傳出斷水消息,使許多遠道而來的民眾撲空。當地溫泉業者質疑,造成溫泉乾涸的原因可能與開發地熱發電有關。不過,台東縣政府強調地熱發電抽取的是地下1000公尺的水,跟溫泉業者抽200公尺以內的地表水水層不同,並指出地下水位目前仍有上升趨勢,可能是颱風導致河床砂石墊高,讓溫泉水轉為伏流所致。冷氣團直撲台灣,金崙溫泉成為許多民眾天冷時的指定去處,但當地從12月初開始陸續傳出斷水消息,不僅原本的溫泉沒了,連冷泉也消失了,許多遠從其他縣市過來泡湯的民眾,見如此景象,紛紛表示非常失望。據《風傳媒》報導,當地溫泉業者質疑,溫泉乾涸的原因可能跟開發地熱發電有關,並指出虹橋附近的地熱業者今年營運後直接把熱水抽起來排掉,造成溫泉業者多次發生水井無法抽取到熱水的情況。此外,賴姓溫泉業者也指出,地熱發電開始後,地下水位在去年7月曾急遽下降近10公尺,而最近野溪溫泉的消失也讓他們深感擔憂。對於當地溫泉業者的質疑,台東縣政府財經及經濟發展處強調,地熱發電使用的是地下1000公尺深層的地熱水,與溫泉業者抽取的地下200公尺以內的溫泉水層不同,且地熱抽水會回注,不會對溫泉水產生直接影響。去年7月金崙溫泉水位驟降,經專家調查後與918大地震有關,水位後來迅速回升。縣府表示目前地下水層未出現異常變化,會導致溫泉消失的可能原因,是因為颱風導致河床砂石增高,讓溫泉水轉為伏流,而確切原因仍需進一步觀察。
諾查丹瑪斯轉世!巴西帥哥預言家示警「這些地區」:年底前要小心
16世紀的法國籍猶太裔先知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不但預言了法國大革命、希特勒崛起、九一一事件,還有研究者解讀出火車、飛機、電影、原子彈等重要發明的出現。如今人稱「諾查丹瑪斯轉世」的37歲巴西預言家薩洛梅(Athos Salomé)也示警稱,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席捲全球,尤其是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據英國《太陽報》的報導,薩洛梅成功預言新冠病毒的爆發、俄烏戰爭以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之死,不過他也曾聲稱,2022年殭屍疾病將席捲全球。此外,聖經中的人物撒旦也會在2023年的某個時候點出現。對此,他澄清這些預言事件不一定都是無可避免或一成不變的,而他也無意透過預言引發恐慌。如今薩洛梅又提出了最新的預言,他認為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接踵而至,而且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將會是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包括:印尼爪哇島,以及美國北加州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之間的地區,將「屈服於大自然的力量。」此外,薩洛梅還聲稱,菲律賓及泰國遭遇的颱風強度將會增強,而墨西哥灣沿海一帶,包括佛州的颶風風險也將加劇。與此同時,巴西、恆河和湄公河三角洲等地區也會受到強降雨的威脅,恐引發嚴重洪水。薩洛梅補充:「我無意向社會灌輸恐懼。我希望預測到的負面事件不會發生。我的警告實際上是為了激勵人類團結起來,並優先考慮我們的共同福祉。偉大的領導人能夠透過理解這些預測,採取預防措施阻止最壞的情況發生。」
地熱發電國家隊成果首發 台電宜蘭仁澤地熱啟用 年發近500萬度綠電
2018年台電與中油、 工研院及地調所(現地礦中心前身)等產官學研單位合組「地熱發電國家隊」,其中台電、中油進一步簽署宜蘭地熱開發合作意向書,結合中油鑽井與台電發電專業,聯手投入仁澤地熱開發,24日正式啟用。台電表示,地熱發電零碳排,更可24小時穩定出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仁澤採用雙循環系統「取熱不取水」的概念,可避免管線結垢鏽蝕問題,延長發電機組壽命並維持地層水資源,啟用後年發約470萬度綠電,等同近1200個家戶年用電量。台電24日上午於宜蘭仁澤地熱發電廠舉行啟用典禮,現場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宜蘭縣長林姿妙、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及立法委員陳歐珀等各界貴賓齊聚,見證地熱發電國家隊具體實踐成果首發。台電24日上午於宜蘭仁澤地熱發電廠舉行啟用典禮,現場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宜蘭縣長林姿妙、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及立法委員陳歐珀等各界貴賓齊聚,見證地熱發電國家隊具體實踐成果首發(圖/台電提供)。台電指出,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及全球產業供應鏈碳中和需求,持續發展綠能邁向電力淨零,地熱發電即為關鍵戰略之一。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全國北中南東地區皆具地熱潛能,其中宜蘭仁澤(又名「鳩之澤」)現以溫泉馳名,即因於70年代曾進行地熱探勘並開採兩口地熱井(仁澤1、2號),確認當地地熱及溫泉資源,惟因應當時技術發展與需求,未進一步設置電廠。而2018年地熱發電國家隊誕生,再度鑽鑿3、4號新井,重啟地熱發電計畫。台電說明,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採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裝置容量840瓩,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因地熱水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可避免發電設備及管線結垢問題,降低停機清修時程,提高設備可用率。此外,發電尾水95%以上均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此「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壽齡,且可循環發電利用。本案2022年7月正式動工,不到一年就於今年6月併聯發電,今日啟用,預計年底正式商轉,將可年發470萬度綠電,提供1200戶全年用電(等同所在地大同鄉三分之二用電),換算一年可減逾2300公噸碳排,相當於6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台電指出,地熱發電雖前期開發風險較高,然其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可24小時穩定輸出電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啟停反應快速(以仁澤為例,從冷機啟動至發電併網只須半小時),發電效率可達60%~70%等優勢,顯示地熱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綠能來源。而仁澤地熱發電結合中油與台電專業,過程中亦有工研院協助地熱井產能測試,加上國產發電機組設備,聯手打造「MIT地熱產業鏈」。台電指出,地熱發電雖前期開發風險較高,然其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可24小時穩定輸出電力,幾乎不受天候影響,且啟停反應快速(以仁澤為例,從冷機啟動至發電併網只須半小時),發電效率可達60%~70%等優勢,顯示地熱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綠能來源(圖/台電提供)。經濟部能源署表示,我國目前地熱開發量體達61.75MW(百萬瓦),其中包含台電仁澤地熱等7.29MW已併入電網,中油宜蘭土場4MW案場預計明年加入,目標2025年累計設置達20MW。政府現已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地熱專章,於法制面完備發展條件,並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輔導地熱發電業者申設流程,將持續提高投資誘因,加速推動地熱發電與產業成長,逐步達成我國能源轉型目標。台電說明,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採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裝置容量840瓩,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圖/台電提供)。因地熱水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可避免發電設備及管線結垢問題,降低停機清修時程,提高設備可用率。此外,發電尾水95%以上均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此「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壽齡,且可循環發電利用(圖/台電提供)。※小辭典: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仁澤地熱發電機組採用「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透過生產井抽取地熱流體,透過熱交換器將工作流體(冷媒)加熱汽化,推動渦輪機發電。地熱流體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發電尾水回注地層,減少地熱礦物質致管線結垢風險,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也實現永續循環利用。工作流體汽化後則可冷凝再利用,達成地熱流體與工作流體的雙循環。台電廣告
地熱國家隊啟動! 宜蘭仁澤地熱發電量可供1200個家戶使用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地震雖多,但伴隨而來的溫泉資源也很豐富,其實還有地熱可用來發電,台電與中油、 工研院及地調所(現地礦中心前身)等產官學研單位在2018年合組「地熱發電國家隊」,24日宣布宜蘭仁澤地熱正式啟用,一年可發約470萬度綠電,相當於近1200個家戶年用電量。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地熱發電跟其他再生能源相比,能量密度高、佔地面積小,像是仁澤地熱只使用0.2公頃土地,卻能擺放0.84MW(百萬瓦)裝置容量的發電機,發出來的電可滿足在地大同鄉2/3的用電量,且發電效率可達60%到70%,跟其他綠電比起來相對穩定。經濟部也將地熱發電列為接下來要發展的重要新興再生能源,地熱發電的技術不斷成熟,會陸續引進好的技術及廠商,還會簡化行政程序、注重地方溝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通過後,現在正在制定相關子法,地熱會有專章來審查執行。其實宜蘭的清水地熱早在1970年代就做過發電測試,運轉10多年後停止,問題就是「管線結垢」,因水中有各種物質,會結塊造成流量愈來愈小,發電能力就下降,加上發電後沒有把水回注,地下水大量流失,枯水期跟豐水期的井流量跟壓力差異很大,導致停擺了近30年,經過重新斥資修整後,才在2021年恢復運轉,是由台汽電與結元能源共同開發,每年發電量2500萬度,可供1萬多戶使用。台電表示,這次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採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系統(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因地熱水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所以可避免管線結垢問題,而發電尾水95%以上均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這種「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的壽命。經濟部能源署表示,台灣目前地熱開發為61.75MW,其中包含台電仁澤地熱等7.29MW已併入電網,中油宜蘭土場4MW案場預計明年加入,目標2025年累計設置達2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