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委員
」 環評 台電 藻礁 中油 四接洲際接收站環評 中油與在地共生共榮 遵守在地抵減承諾 持續協助高雄邁向無煤
環境部今(11)日通過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案,台灣中油感謝環評委員對本案提出許多建言,對於興建洲際接收站的空污增量,台灣中油信守「在地抵換」的承諾,例如將大林煉油廠內的公務車輛全數換為電動車。同時針對環評委員的意見,也會持續努力,並與在地持續溝通,讓洲際接收站有助大林電廠增氣減煤,更可稱為高雄當地工業鍋爐「優先減煤」的基礎建設。 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及空氣污染防制,台灣中油興建洲際接收站及輸儲設施,以滿足下游產業改燃氣使用需求及降低空氣污染物燃燒排放。洲際接收站完成後,可就近供應天然氣予台電大林電廠,更關鍵的是,未來岡山以南的電業、工業、民生及汽電共生等用戶,才有足夠的供氣量能,讓燃煤轉燃氣的工程加速啟動,改善當地的空氣品質。 台灣中油表示,洲際接收站若於2031年如期興建完成,預估每年可供應600萬公噸的天然氣,不僅有助於大林電廠增氣減煤,更有助於高雄當地工業鍋爐煤改氣,減少相同熱值的燃煤或燃油使用,可減少粒狀物約2.1萬公噸/年(減量約99.3%)、硫氧化物約9.5萬公噸/年(約100%)、氮氧化物約5.0萬公噸(78.9%)等排放量,並降低二氧化碳約624萬公噸CO2e/年(約51.3%),對於改善環境品質及淨零排放具有正面之效益,是兼顧南部用電用氣成長,與脫煤減碳的關鍵基礎設施。 對於洲際接收站興建本身所衍生的空污增量,台灣中油絕對會信守「在地抵換」的承諾,例如將大林煉油廠內的公務車輛全數換為電動車,將抵換量全部應用於當地,不會用在外縣市,以降低當地的空污負擔。 配合政府2050淨零轉型政策及高雄市政府減煤脫碳的目標,台灣中油肩負擴大並穩定供應國內天然氣的責任,充份供應南部用氣需求及備援永安接收站之能力,必將如期如質完成洲際接收站的興建。
中油七接環評過關 環團痛批審查草率!環境部回應了
中油計畫在高雄大林蒲興建占地37.4公頃「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七接)」,11日在環境部環評大會審查,環團以大林蒲居民被重工業工廠包圍,長年承受汙染,前行政院長林全更曾到當地致歉並承諾改善空品,在審查會現場激動喊出「沒有遷村、就沒有七接」。環評委員要求空汙增量在地抵換、納入既有接收站實際空汙排放,強化空汙增量影響評估等,全案審議2小時後通過。由於七接案今年9月通過環評初審,不到3個月就通過環評大會,環團質疑審查草率、甚至有公權力介入。主持審議的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他沒接到任何政治指導,環委嚴格要求、認真審查,「環評並不是時間久才代表詳細」,而是在一定的要求下,開發單位回答到該回答的內容,因此不是「快速」;該案考量大林蒲居民訴求,附帶建議寫明「大林蒲遷村前不得開發」意見,請高雄市政府及經濟部參酌。中油表示,該案排放各項空氣汙染物量未達一定規模,例如PM2.5一年排放不到1噸、接收站本身逸散最多5噸等,未來執行的空汙增量抵換方式,將優先汰換高雄市老舊車輛。中油強調,擇定大林蒲是因可就近供應臨海工業區、台電大林發電廠需求,也能配合高雄市脫煤脫碳目標,使用天然氣代替燃油、燃煤,能大幅降低高雄空汙。台灣要健康婆婆爸爸媽媽團協會理事長洪秀菊則痛批,中油竟用移動汙染源抵固定汙染源,根本沒有實質減量,如此不管怎麼抵,大林蒲環境只會更糟,居民已被周遭臨海工業區排汙折磨50年,只要大林蒲沒遷村就沒有七接。環委認為,七接在地排放空汙,中油應在大林蒲當地執行空汙增量抵換,民眾較能信服,建議中油將大林煉油廠內公務車全數汰換電動車。環委也要求中油入既有天然氣接收站及天然氣運送船舶實際空汙排放情形,以強化營運階段空汙增量影響評估說明。高雄市鳳興里長洪富賢說,居民持正反兩面意見,有人認為從燃煤發電改天然氣可減少空汙,也有民眾認為天然氣仍會造成溫室效應。龍鳳里長黃文裕則說,當地空氣品質不好,許多居民身體早已受到影響,空汙需改善,但最重要的是居民盼望盡早遷村,不要牛步,前提是遷村條件好一點,別讓大家負債搬家。
視察中火藍綠互槓 卓榮泰要台電揭2034減煤目標
行政院長卓榮泰8日視察台中火力發電廠時,要求台電能清楚公布中火2025到2034年的預估減煤與減汙數字。藍綠台中市議員紛紛率支持者到場,藍營喊出「2028全面拆除中火燃煤機組」,綠營則痛批藍營鬧場散播謠言,現場場面火爆。台中火力發電廠二期「燃氣環評」日前在爭議聲浪中仍通過,不僅留了6組燃煤機組備援,也新設4組燃氣機組,地方反彈聲連連,直呼中央不顧台中人健康,並趁著卓榮泰8日視察中火的機會到場抗議。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由書記長黃馨慧領軍,包含同黨議員李中、賴朝國、陳成添、賴義鍠、黃佳恬、楊大鋐、羅永珍等人都與支持者到場,高舉白布條「中火要拆煤、台中要健康」、「台中人肺癌發電」、「增氣減煤跳票」抗議中火增氣卻不拆燃煤機組,當面向卓榮泰表達深深不滿,稱台中市民不要等2035年,必須2028年就拆掉保留的6部燃煤機組,才能還給台中市民乾淨的空氣。綠營中市不少議員支持台中火力發電廠6部機組先留下來,備而不用。(圖/報系資料庫)民進黨台中市議會黨團則由總召蕭隆澤領銜,包含書記長張家銨、幹事長陳俞融、市議員江肇國、陳淑華、施志昌、謝家宜、曾威、陳雅惠等人都到場替卓榮泰助陣,並批評國民黨無理取鬧。黨團強調,卓榮泰是視察「增氣減煤」政策,反觀國民黨團散播錯誤資訊來扭曲政策,意圖阻礙台中空汙改善進程,呼籲國民黨停止政治操作,認真監督改善。卓榮泰對此回應,中火保留6部燃煤機組是環評委員的專業決定,其實2032年後第5、6部燃氣機組陸續興建完成,便會進一步全盤檢討,預估2034年燃氣機組更新,就可改善台中空汙。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說,台電從2031年以後,陸續將中火6座燃煤轉成緊急備用機組,這6部機組絕不是外傳要拿來「中電北送」的,只有在國安、天災等極端特殊的狀況下才會用,不必放大解讀。
增氣未減煤!中火第二期環評通過 環團痛批傲慢政府
中火第二期新建燃氣機組計畫30日在環境部歷經4個多小時環評大會審查,在抗議聲中決議通過,環評委員僅要求台電評估燃煤減量規畫。環團痛批,傲慢政府掩耳不聽民意,逃避充分公民參與的對話,如何恥談能源轉型正義?開發單位台電則強調,過去承諾拆除4部燃煤機組,但二期留下6部機組備而不用,目的在兼顧環保、經濟及國安等需求。6部燃煤機成緊急備用國安機組台電以燃氣取代燃煤,規畫「台中電廠第二期新建燃氣機組」,新設4座不超過550萬瓩裝置容量的燃氣環機組,但原有燃煤機組不拆除,而是轉緊急備用,且2032年前燃煤量不減,8月底通過初審,昨進入環評大會審查。昨日有22名民眾旁聽發言,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多名台中市立委也出席關心,疾呼增氣後就應減煤。但最後環評僅要求評估燃煤減量規畫。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批評,台中電廠不斷增加燃氣機組,減煤卻要到2032年後,環評結論更是給予台電空頭支票,並未承諾減量,是開環評惡例。台中市府批給台電空頭支票昨日也有人及當地議員支持台電加速興建燃氣電廠,以減少空汙,但也有環團質疑審查速度過快,且減量效果太少,氣氛一度火爆。環團指出總統府近期召開氣候變遷對策因應會表示要透過深度節能,但台電卻仍持續興建火力電廠。黃國榮說,台中市府絕對贊同興建燃氣機組替代舊有的燃煤機組,但也要求中火在燃氣機組興建完成後,必須拆除同數量的燃煤機組,也就是第2期預計興建4座燃氣機組,就必須拆除4座燃煤機組。國民黨立委廖偉翔表示,新建燃氣機組,但舊燃煤機組不拆除轉為緊急備用,中火將再度重回全世界最大火力發電廠。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引用經濟部前部長王美花的承諾,中火「增一燃氣就拆除一個燃煤」,二期計畫要新增4個燃氣機組,卻僅拆除2燃煤電廠,台電應詳述未拆除理由。中火重回全球最大火力電廠台電強調,二期6部燃煤機組備而不用,且除役後會規畫為緊急備用的國安機組。況且,這6部原定2046年才除役,現今已提前11年,預定至2035年,但何時拆除,並無時間表。有環評委員指出,目前大家的共識就是「以氣換煤」,但仍懷疑為何要保留多個燃煤機組緊急備用?也有委員認為,基於國安為由可以接受保留多部緊急備用機組。台電說,中火全廠燃煤曾經使用上看3萬9000噸,去年已降至1萬1000餘噸,減少燃煤使用量已達7成,而保留備用機組為因應國安,「多一部機組,就多一分保險」。歷經將近4小時會議說明資料,環評大會最後再要求台電應把天然氣儲槽安全設置規畫、依據台中電廠一、二期及中佳發電廠啟用情境,呈現各情境燃煤減量規畫,及各項空氣汙染物及溫室氣體減量情形及溫排水監測項目增加餘氯氣後通過大會。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研究員趙慧琳指出,中火二期燃氣開發環評大會在嚴重爭議聲中一次過關,是台灣追求氣候民主的國殤,是主政者官主暴力的結果;傲慢政府掩耳不聽民意,逃避充分公民參與的對話過程,何來恥談能源轉型正義?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表示,中火煤改氣是台灣能源轉型最具指標性的大案,環評過關後還將晉升為全世界第一的11.4GW煤氣火電巨獸,大增氣、小減煤的中火,根本是在藐視淨零台灣的法定目標,出賣年輕世代的未來。
卡3年環評終於通過 張麗善迎古坑產業園區料增3千就業者
雲林縣長張麗善18日表示,縣內「古坑產業加值園區」歷經環評卡關3年,近日終於通過,可望成為自己上任所提10項計畫中,最快開發的計畫。據了解,雲林縣近年配合海外台商回流,曾初步向台商調查,回台有意在雲林深耕的產業,潛在所需用地面積高達97公頃之多,縣府盤點後,鎖定古坑地區45公頃用地,將引進食品產業,除可解決縣內農產初步加工問題外,也可帶動古坑地區傳統農業鏈的轉型與升級,張麗善樂觀預估,可帶來3,000個工作機會,以帶動年輕人回流及促進地方繁榮。 張麗善回顧,縣府團隊多年來鍥而不捨,逐一解決環評委員對環境的疑慮,17日縣府已開會研議下一步,縱使自己將在2026年卸任,「古坑產業加值園區」可能無法在自己任內完工,但能為下一代鋪路,仍然很有意義。 縣府官員說,開發古坑產業加值園區曾時,曾遭遇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放流水質疑慮等環評問題挑戰,逐一請教專家學者一一擬定解決方案後,環境部16日終於通過環評大會審議,若順利的話,會成為本屆縣府10個產業園區計畫中,率先啟動的工程。張麗善預告,當環評一項一項解套與溝通後,11月國土署審議大會便可充足地說明,預估2025年2月全案可獲得核定。她說,古坑產業園區將是食品、飼料、飲料加工區以及機械、冷鏈物流園區,希望工程、招商同時展開,儘速完成開發。縣府官員強調,環評底定後,招商對象會更加明朗,雲林有很多生鮮蔬果,文旦、茂谷柑、鳳梨、竹筍、咖啡,當產銷失衡或過剩時,古坑加工園區將可扮演關鍵即時加工角色,對雲林至關重要,張麗善縣長會帶領雲林,拚45公頃園區盡速如質完工招商入駐。
風機亂楓港2/生態調查公司竟曾是風機高管 離譜報告挨批「球員兼裁判」
「屏盛風力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有意在屏東恆春半島建置風機,並找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調查,但恆春每年有數十萬隻候鳥過境,楊麥的調查結果卻是「一隻都無」,楊麥負責人楊程欽也遭起底,他曾是英威華(現達德能源)的環評高管,如今自立門戶承接風機環評報告,也讓環保人士質疑是「球員兼裁判」,才能寫出如此符合開發商心意的報告。據了解,恆春半島是過境鳥類重要路徑,每年都有數十萬隻候鳥經此遷徙,包括每年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兩者都是二級保育類動物,被列為珍貴稀有物種。而屏盛有意在恆春半島北邊的楓港溪開發風力發電,預計沿溪流建置10支風機,並在2023年委託楊麥進行生態調查報告,楊麥卻「完美」避開春秋季的遷徙時間,最終得出「沒有候鳥」的結論,讓環保團體和愛鳥人士難以接受。「生態公司是領開發商的錢,寫出的報告自然要對業主胃口。」生態講師陳軒齊表示,法律規定風機開發前須經過調查以蒐集當地生態資料,由開發商指定生態公司並支付相關費用,當生態變成一門生意,調查公司做出的報告自然是為了符合業主期待。 楊麥選在乾水期進行水域調查,最終僅發現9種魚類。(圖/翻攝畫面)陳軒齊提到,除了鳥類調查離譜之外,楊麥更選擇月累積雨量僅4毫米的2023年11月,以及月累積雨量12.5毫米的2024年3月進行水域調查,楓港溪屬荒溪型河川,當時的溪流接近乾涸,調查出的種類自是少之又少,最終僅發現9種魚類,更沒有當地特有種恆春吻鰕虎魚的身影。陳軒齊說,楊程欽曾是英威華集團的環評主任,2013到2015年間在苗栗通霄負責風機案件,該案引發當地強烈抗議,甚至多次爆發流血衝突,最終以英威華在苑裡和後龍各挪移4支風機才解除糾紛。而開發商堅稱風機對於苗栗生態並無影響,2019年向環保署提出停止環境監測,卻遭環評委員打臉,稱附近蝙蝠數量在2年內少了一半,而其他風機都有拾獲鳥類屍體,此處的鳥屍為零恐因太久才撿一次,鳥類遺體被其他動物叼走分食,要求開發商補件說明。恆春吻鰕虎魚是台灣特有種,楓港溪便是其主要棲息地,竟沒有出現在楊麥報告中。(圖/翻攝教育大市集)英威華被達德能源併購後,楊程欽也跟著到達德成為環評資深經理,達德在雲林建置多支風機,附近民眾反彈連連,風機轉動造成的噪音和眩影更讓雲林五港村村民痛苦不已,楊程欽卻稱「該集團沒有噪音陳情案件的立案」,讓附近民眾無法接受,如今楊程欽自立門戶,在2023年成立楊麥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其報告也飽受質疑。「全世界都知道這個地方有多少生物,但某些生態顧問公司很厲害,就是可以調查不到。」陳軒齊苦笑表示,生態顧問公司「領錢辦事」,總是有辦法讓生物資料利於開發單位,呼籲生態顧問公司應由環保署指派,費用則是開發商負責,避免「球員兼裁判」,用最公正的報告來保護生態。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圖窮匕現2/農業部「光速」救四接 二林園區環評卻被農業部卡12年「超龜速」
為推進台電在基隆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內興建「四接」,農業部主動撤銷謝國樑市府的「廢止台電開發同意函」,讓「四接」接續環評程序早日動工,引發基隆環團強烈抗議,批評農業部未深入調查基隆水下生態,就聽信開發單位(台電)一面之詞,斷然沒收基隆市府的行政處分。農業部雖堅持撤銷謝市府處份於法有據,但以「光速」推進台電四接環評,卻讓不少彰化人很不是滋味。由經濟部主推的「彰化二林精密機械園區」(簡稱二林精機園區),歷經前後三任跨藍綠縣長大力相挺,卻被農業部卡住環評12年,彰化人一直耿耿於懷,認為其間與「政治力」作祟有關。2012年經濟部選定中科二林園區用地北側的台糖萬興農場興糖段土地,規劃352公頃作為二林精機園區開發基地,計畫甫提出就被在地環保團體抨擊台糖萬頃良田恐毀於一旦,而且可能會淪「蚊子園區」,從前縣長卓伯源(藍)、魏明谷(綠)、到現任王惠美(藍)三任持續推動,但二林精機園區環評卻仍不斷重複被打回票的宿命。彰化縣政府表示,嘉義縣中埔、水上產業區也是商借台糖土地開發,環評相當順利,並早已開發招商,廠商反應踴躍,呼籲農業部別再卡環評,讓二林精機早日動工。(圖/報系資料照)彰化地方人士說,近三任彰化縣長為了二林精機園區持續與彰化環團、環評委員溝通,不斷加嚴環保承諾,並已通過環評小組審查,送環評大會處理,但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卻突在環評大會審查前出手,指二林精機基地是台灣珍貴農田,不宜開發,環評大會決議退回環評小組重審。總計到去年為止,農業部已先後六度退回該園區環評,彰化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則忍不住放低姿態「求饒」,指與二林精機園區相同時期申請開發的嘉義縣中埔、水上兩座產業園區(台糖土地),都已動工招商,彰化、嘉義同樣都有人口流失嚴重、經濟發展不足,彰化究竟還得再等多久。現任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吳音寧競選本屆立委時,曾與國民黨立委謝衣鳳為了二林精機再度交手。吳音寧當時說,地方對該開發案很有意見,建議先等中科二林園區招商告一段落後再說;謝衣鳯則主張應加速開發二林精機,結合中科二林朝向「循環經濟型」的產業共生園區規畫,讓農業、漁業、生技業都能加入,成為彰化西南角產業雙子星。謝衣鳳在勝選後說,她能感受到王惠美的無力感,會在立院會繼續幫忙爭取。如今,眼見農業部大力替「四接」環評解套,王惠美是否無力感更沈重?本刊詢問彰化縣府,但到截稿為止,尚未取得正式回應,不過,縣府人士私下透露,縣長最近參加彰化沿海鄉鎮活動時曾重提,盼早日鬆綁,讓AI產業能進駐二林精機,翻轉「海口」偏鄉經濟發展。基隆市長謝國樑上任後,曾拜會基隆環團召集人王醒之,就四接議題交換意見。(圖/黃鵬杰攝)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說,四接填海造陸案嚴重衝擊基隆港,不論環團、航商、基隆港商該講的都講了,卻未獲得政府重視。四接案從1.0劃定29.8公頃,2.0減少到18.3公頃,且推進環評都失敗後,台電再推3.0(東移案)變成14.5公頃,表面上看,三案都在同海域,但基隆環保志工與海洋大學曾潛水實地調查,三案海平面下生態卻大不同,3.0範圍內是基隆漁場「幼仔魚」最重要棲息地,若因四接造陸、小魚長不大,屆時基隆近海漁業恐「滅頂」。王醒之還說,不論是林右昌或謝國樑任內,基隆市漁業局都未針對「四接三案」海洋生態詳細調查,農業部不可能有相關資料,為何卻僅聽開發單位(台電)一面之詞,就認定不用重提(3.0開發)同意函?若未來業者都宣稱「填海造陸蓋廠」能助魚類生長,護海洋生態,難道農業部也全都相信,不怕引發台灣近海生態浩劫?
圖窮匕現1/農業部亂入被嫌豬隊友 藍委徹悟「拆樑」是為救四接
由罷樑團體、民進黨力推的「拆樑」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案,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熟悉基隆選情的藍營人士說,謝國樑在「拆樑」初期堅持走低調溫和路線,的確讓罷樑團體有可乘之機;不過,農業部與台電近日亂入打臉謝市府「四接環評」議題,卻打亂綠營拆樑節奏,台電雖髮夾彎宣布延後提四接環評,「圖窮匕現」反而激起基隆人強烈不滿。台電為搭配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要在基隆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內蓋第四天然器接收站(四接),雖然時任基隆前市長林右昌同意開發,但環評屢次因危及海域生態而卡關。基隆市長謝國樑就任後,憂心四接「嚴重危及基隆港及生態」,直接廢止林右昌任內核准的四接開發同意函,要台電重提申請。一名藍委表示,外傳政府高層擔心缺電危機日益嚴重,趁環評委員換屆、有利過關態勢,由農業部出手「撤銷」謝市府「廢止同意函」,欲火速將四接計畫送入環評審查,讓四接早日開工。原來拆樑是「項莊舞劍」,因為謝「卡住」四接。眼看「拆樑」戰術奏效,沒想到農業部、台電卻突然重提被多數基隆人視為「毀港」的四接案,引發綠營支持者不滿,質問台電真這麼怕缺電嗎,直言拆樑成功後,沒有環評阻力後再推四接不就好了嗎。在基隆長大的立委羅智強直言,外木山是基隆市民共同的童年記憶,他最感謝謝國樑當選市長後力擋四接,守護基隆守護外木山海岸線。他也沒想到,就在綠營發動「拆樑」之際,農業部還敢用最踐踏基隆人民意的方式火上加油,宣布撤銷謝國樑「廢止四接」行政處分,台電還想火速補送環評,不惜「趁亂」毁掉外木山寶貴海岸。山海公民拆樑行動發起連署要罷免謝國樑,並獲得民進黨大力支持,國民黨則反擊民進黨輸不起。(圖/山海公民拆樑行動提供)羅智強質疑,拆樑根本是赤裸裸政治鬥爭,真正目的就是踢掉「蓋四接」最大路障的謝國樑。他質問民進黨,不是信誓旦旦說不缺電,為何還堅持要蓋四接,毀掉外木山、毀掉基隆港?為替基隆下一代保留美麗海岸,請所有基隆人都要投票「反惡霸」。一名藍委爆料,今年5月經濟部長郭智輝就職後首場記者會就曾強調,因「機組陸續除役」,北東電網將有400多萬瓩缺口,因為「四接沒替代方案,非蓋不可」。當時外界還很好奇,基隆市府已廢止四接開發「許可」,台電如何續建,原來是改由很少管到環評事務的農業部「神救援」。綠營原本高度期盼「拆樑」成功,成為推倒明年大罷免時代的首張骨牌,農業部「亂入」拆樑案,暴露出中央「蓋四接比拆樑重要」的急迫心態。基隆立委林沛祥則表示,台電過去也曾想在高雄港設液態天然氣轉運站,後來被時任交通部長葉匡時以「草菅人命」為由拒絕,如果高雄港不宜,面積比高小的基隆港適合嗎,難怪基隆人都擔心安全性。另一位不具名立委說,台電宣傳四接必要性的數據令人起疑,過程與「三接」爭議如出一轍,蔡政府決定犧牲藻礁保護、興建「三接」後,大潭電廠今年可望新增200萬瓩電力,就算基隆協和電廠年底機組除役,會少掉100萬瓩,但有大潭支援,從數據上看北部不應缺電,但政府現在又要冒著犧牲基隆港區保育風險,堅持蓋「四接」,從各方面看都很怪,更別提兩岸緊張,港口旁設天然氣站,牴觸國安需求,也難怪「拆樑」後是否就輪到「四接」動工,基隆人都高度關切。基隆外木山是基隆人共同的兒時回憶,立委羅智強呼籲基隆人要「反拆樑、救外木山」(圖/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提空汙抵換救南部空品 環團批只為開發案解套
台灣反空汙大聯盟召集人洪秀菊表示,南部工業區的空汙問題嚴重未解,儘管環境部提出「空汙增量抵換」規則,抵換計畫查核卻不透明,只是為了讓特定空氣汙染防制區環評解套,無法大減高雄空汙。據了解,有鑑於高雄和台南空汙嚴重,環境部為了開發,曾提出1:1至1:1.4不等的比例做空汙抵換,讓現有固體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優化後減少的空汙能全數或ㄧ定比例打折容留新開發案汙染彈性。對此,洪秀菊直言,如此一來「污染簡直又回來了,只是減少極少量空汙」。她說,開發的抵換計畫查核不透明,全是為了在ㄧ般防護區外、沒有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三級空氣汙染防制區」量身打造,讓這類區域能通過環評,繼而想出的怪方法。洪秀菊說明,環境部4月29日預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預計讓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從每立方公尺15微克,拚至2030年降至每立方公尺12微克,最終並達到每立方公尺10微克以下目標。洪秀菊說,新增抵換來源包括掃街、樹木認養等,看似多元而隨手可做,卻未規範哪個單位負責查核,讓地方與民間無所適從,只是為了因應新開發案量身打造,「形同黑箱」,她說。對此,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向本刊分析,目前南部許多三級空汙防制區,讓環評案包裝成空汙抵換過關,相信環評委員也知道問題所在,做個抵減審查委員會程序,透過空汙抵換來通過開發案環評,釀成的汙染根本不會少。陳椒華說,汙染抵換原則只是法律通則位階,根本無法令約束力,加上查核機制不清,外界實在無從得知開發案每年實際抵換情形。她說,只要在汙染較少的旗山區減少一個金爐的排碳量,就能獲得林園工業區增加至少一個工廠的污染彈性,簡直本末倒置。對此,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官員強調,政府會強化抵換監督機制,確實依環評抵換管理計畫查核。她說,地方政府也會將環評通過內容納入空氣汙染防制計畫書(SIP),也會滾動檢討整並追蹤成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則會追蹤抵換落實情形,並且公開「抵換資訊」,目前已建立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臺,未來將規劃建立其他樣態抵換資訊公開系統。
又誤入叢林?藍營爆料彭啟明審環評踩利益迴避地雷
藍委羅智強、王鴻薇、林思銘今天舉行記者會,緊咬環境部長彭啟明上任後親自主持的第一場環評,「陸域風電案廠商」居然就是彭啟明之前任「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時的「客戶」,彭啟明卻未申請利益迴避,嚴重踩到「行政程序法」的紅線,「球員兼裁判」是最壞示範,更嚴重打擊環評公信力。藍委要求,不僅該環評應該重審,彭啟明也要公開說明並向社會道歉。王鴻薇指出,達德的公關在臉書上透露,彭啟明向他恭喜「環評過了」。但這件事很奇怪,達德環評通過居然是由部長親自通知。(圖/翻社自中天新聞)藍委指出,天氣風險公司的官網顯示,該公司對於服務再生能源業者的範圍「相當廣泛」,甚至連「環評」都能協助,但該公司官網以業務機密為由,並沒有全部對外公開服務過的業者。如今彭啟明從服務廣泛民間企業總經理,躍升為環境部長,審查再生能源等環評,因彭過去與業者關係緊密,外界無從得知是否利益迴避?要求彭應立即盤點曾接觸過的能源業者,主動申報,利益迴避,以免再出現類似「達德環評」的爭議,否則不僅重創環評公信力,「小心踩到賴總統才剛宣誓過的肅貪死線」。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後,環境部首場環評大會的第一案,就是陸域風電廠商「達德能源」提出的風電環評。藍委踢爆,「達德」是彭任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時的業主。彭啟明昨晚針對詢問媒體詢問時回應,「天氣風險」當時簽約對象並非「達德」而是「允能」,但羅智強反擊,達德雖在2022年出售全球風電業務,但「允能」三年前仍是「達德」子公司,直言彭啟明欲藉此切割,社會大眾無法接受。羅智強還公布此案的「時間序」疑點,指環境部6月12日舉行環評大會,審查達德能源提出的「雲林四湖鄉、口湖鄉設置風電計畫第二次環差報告」,6月13日彭在臉書上貼文,強調環評需要公正、透明、科學審查,同一天,達德能源的公關主管就在臉書貼出,他即將與賴清德總統餐敘的照片,還在貼文內容中寫下餐敘時「環境部長對我說我們環評通過了」,羅智強說,該公關之前也曾在前嘉義縣長張花冠的縣府中擔任幕僚,與綠營有關係。羅智強質問,三年前「天氣風險公司彭啟明總經理,喜孜孜的說與達德能源簽下7000萬合約」,三年後「環境部長彭啟明澄清,他是與達德已經賣掉的子公司允能簽約」,這兩件事對不上。他批評,就算彭部長辯稱「允能」已經從「達德」切出去,但三年前的「允能」就是「達德」子公司,天氣風險公司的官網不是說該公司就是與「達德」簽約?難道彭啟明還要切割嗎,這是不是心虛、欲蓋彌彰?彭豈不就是自證,他曾接過達德的案子,並不適合主持達德的環評嗎?立委王鴻薇說,達德的公關主任曾是張花冠秘書,在臉書中指彭啟明向他恭喜「環評過了」。但這件事很奇怪,達德環評通過居然是由部長親自通知,天氣風險與達德能源究竟有何關係?彭啟明來自業界,大家原本將他視為「小清流」,沒想到他上任後不到一個月,親自主持的環差評估、第一個通過的案子就是昔日老東家,社會觀感一定很差,請彭啟明別再切割,因為部長並不是非親自主持環評會議不可,明明過去有業務往來,部長卻仍親自上陣、未利益迴避,也沒對外揭露天氣風險的客戶,外界恐會繼續用放大鏡看此「黑箱」。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林思銘也說,環境部有嚴格的環評委員內規,對於利益迴避非常重視,環境部向來對外宣傳利益迴避很嚴格,但如今,部長本人卻不避嫌親任環評審查會議主持人,審查對象又是昔日客戶,難道將利益迴避當成無物?這是非常嚴重的瑕疵,瓜田李下、內舉不避親,重創環境部威信,他問,政府還有多少開發、採購案的專業評估過程,存在類似「拒絕利益迴避」的狀況?這些陋習,賴政府都應儘快拔除。
蘇花安拚月底補件!環評5月中審查 目標2032年完工
「蘇花安」規畫路線示意圖。(圖/公路局提供)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台9線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蘇花安)」,先前遭環評委員要求補正再審,環境部16日回應,如果交通部如期在4月底送件,依時程可在5月14日審查。環境部2月審查蘇花安,因多名環評委員質疑蘇花安土石方挖填合理性,並提及早上8時至9時、晚上6時至7時為尖峰時段,不應運輸土石方,要求開發單位檢核土石方挖填數量,評估合理性後補正再審。交通部指出,預計4月底提送環境部補正資料,目標2032年完工。環境部環保司長蔡孟裕16日說明,因有多件環評案待審,詢問環評委員方便審查的時間為5月14日,不是特別因為蘇花安才洽詢、安排,而且5月14日當天是否會審蘇花安,要視交通部送件的時間而定,如果交通部如期在4月底送件,依時程可在5月14日審查。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蘇花安和仁—崇德路段原採用仁水隧道搭配新建2座短隧道方案,考量蘇花公路為東部通往北部廊道,為與台9丁線互為替代廊道,避免形成孤島,選擇新建約10公里長隧道作為推動方案,總經費約820億元,蘇花安補件資料已準備差不多,4月底一定會報到環境部,待環評審查通過及行政院核定後就能施工,以2032年完工為目標。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洪碩辰則指出,即使交通部以安全及加速行車速度為由提出蘇花安,但開通後恐迎來更多車流,衍生碳排問題,依然不贊成交通部透過公路建設及增加私有車輛的方式解決交通問題,應提出更具體的策略,以增加鐵路運輸的方式,減少私人車輛碳排,以因應氣候變遷。
7年交通建設750億民眾卻無感 林憶君:給花東民眾一條順利回家的路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19日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交通部長王國材,針對花東地區交通建設停滯不前提出質疑。她指出,多年來中央交通建設一直以西部為優先,儘管行政院近7年在花東地區的建設上總共投入750億,但花東民眾卻感受不到實質的改變,甚至要翻山越嶺才能到花東,她呼籲中央給花東民眾一條順利回家的路。林憶君指出,根據蘇花改工程處的統計資料,自2018年至2022年,蘇花改因為道路坍方和道路阻斷共發生10次,預警封路7次,累積17次,她質疑,如果蘇花安是為了提供花東地區民眾安全的聯外道路,為何至今仍未動工?林憶君續指,上個月公路總局提出的蘇花安、國道五號銜接計畫,在環境部進行環評審查遭到卡關要求退回補正,花東鄉親多對此結果表示不滿,不免提出質疑既然受到環評委員卡關,是否交通部根本沒用心規劃,企圖讓環境部當壞人、甚至是有部會打假球的疑慮。對此,陳建仁表示,花東交通在蘇花改、鐵路電氣化雙軌化建設後已有進步,但的確存在改善空間,預計將在5月底提交蘇花安、國道五號銜接計畫的修正內容,並且在8月完成蘇花快速道路的可行性評估。至於蘇花安為何仍未動工?陳建仁也解釋,由於東部地區的地形複雜,從可行性評估到綜合規劃都相對困難,也需要參考環境團體的意見。此外,交通部也承諾將在今年8月完成蘇花快速道路的可行性評估,林憶君表示,對於這條期盼已久的道路能夠重新啟動評估是樂見其成,並期盼中央政府能夠加快建設進度,以滿足花東地區在醫療、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需求。
疑減碳目標不夠積極 環團聲請憲法訴訟「應以40%為目標」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去年上路,環團質疑立法者未盡保護人民基本權的義務,未訂定短、中期目標,且2030年減碳目標僅有24±1%不夠積極,應以40%為目標,30日向憲法法庭聲請氣候憲法訴訟,盼大法官能增加人民對立法、行政政策計畫疏漏的救濟制度,強化民主制度增進對人權的保障。環境部長薛富盛回應,2030年減碳23%至25%的目標為務實的作法。憲法訴訟聲請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表示,聲請憲法訴訟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台灣民主制度,過往環權會在推動《氣候法》修法時,曾建議將氣候公益訴訟條款入法,就是擔心行政部門在減碳方面過於保守,遵循過往經濟發展思維,保護高碳排產業,所以主張人民可對氣候議題有更強的司法救濟,可惜當時無法得到執政黨的支持,氣候公益訴訟條款未修入《氣候法》。薛富盛表示,COP 28提及目標一致,但應該要容許差異性存在,且每個國家及地區的產業結構及現況都不一樣,考慮台灣產業特性、民生等各方面後,目標也要務實可達到,「2030年的24±1%為務實的作法」。為達到蔡政府所訂的能源配比目標,台電提出的「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審查中,原本補件期限為1月底,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蔡孟裕表示,台電發公文予環境部稱為補充環評委員書面及現勘提出意見,盼展延6個月至7月31日為止,依過去慣例,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就會同意展延。
淨零排放大限在即…中油、台電2025啟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驗證
2050年淨零排放大限在即,中油、台電啟動「碳捕捉與封存」(CCS)先期計畫。環保署專案小組25日初審通過,中油提出的小規模二氧化碳封存試驗計畫,預計2025年起在苗栗老舊氣田鐵砧山,每年灌注10萬噸二氧化碳,作為首個試驗封存場。環評委員認為應給予試驗機會,建議強化地震模擬分析及二氧化碳洩漏緊急應變機制後通過。台電則計畫在台中火力電廠進行碳封存試驗場,已於今年3月通過環評,同樣預計2025年灌注,初期每年只有2000噸,逐步增加,長期未來則瞄準台西盆地外海,將有137億噸龐大儲存量。估2050年需建構3700萬噸能量「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是捕捉電廠、工廠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陸運、管線或海運運輸,再打到地底下2至3公里的碳封存場儲存。國發會預估2050年,我國因應淨零碳排需求,至少要建構3700萬噸的碳封存能量才夠。目前在美、加、挪威等國都已有商業封存實例,日本也於北海道苫小牧的地底下1至2.4公里,注入30萬噸碳封存示範。經濟部能源局因此推動台電、中油積極進行碳封存示範驗證計畫,預計2025年啟動灌注,成功後再擴大場域。環保署昨天就中油「鐵砧山地區天然氣注、產氣井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4次變更內容對照表」,舉行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油表示,該計畫基地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梅南西段,碳封存灌注試驗計畫時程預計執行3年,二氧化碳灌注量每年10萬噸,總灌注量為30萬噸。中油說,配合國發會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規畫在2030年達到460萬公噸,希望透過小規模注儲試驗計畫,驗證使用系統及風險評估的適用性,作為後續商轉計畫相關經驗指引,以因應我國減碳的目的及需求。中油擬西部濱海尋找長期場域中油表示,鐵砧山儲油氣歷經30年天然氣開採,氣源枯竭,剩餘空間轉作碳封存區域相當適合。另外也評估苗栗永和山天然氣田,二氧化碳注儲及環境監測具有可行性,長期則往台灣西部濱海地帶,尋找長期碳封存場域。環委多認為中油的方案規模小、二氧化碳造成的危害有限,但仍要求中油補充地質結構圖及地下油氣分布殘留情形,也應加強二氧化碳洩漏的緊急應變措施。專案小組初審結果將再送環評大會確認。台電則在2014年投入台西盆地地質研究,確認台中彰化交界大肚溪口附近,具有可供二氧化碳封存的深部鹽水層,因此選擇當地台中火力發電廠作為首個二氧化碳試驗封存場。台西盆地封存量可到137億噸台電表示,當地已在進行試驗井挖井工作,埋藏深度約地下3公里,預計2025年開始灌注試驗,初期每年少量2000噸。目標2035年,改成可存百萬噸的碳封存場,從2025到2035年之間,則進行地震、地層結構、灌注技術資料收集驗證。最終目標,台電說會放在新竹至台中的外海「台西盆地」,預估已知有3個儲集點,封存量約可到137億噸之多。未來會先埋陸底地底,再逐步往海床地底下打井找深埋點。此外,對於721斷氣導致大潭、海湖電廠少掉全台1成電力,差點大停電,中油昨日提出檢討改進方案,表示未來台中接收站儀控插槽將改成無插槽式電源供應器,在完成替換前,短期安排24小時儀電人員進駐輪班看守,並於8月底加裝電流隔離裝置防範。
再點名環委下台 藍問政府 若不缺電四接環評何需黑箱審查?
環保署7月7日召開環評專案小組第五次「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初審會議,卻中途逕自變更會議場地,不僅改為視訊會議,還被批故佈疑陣、刻意將民眾、基隆市長及在野立委與環評委員隔離,搞黑箱作業。國民黨立院黨團痛批蔡政府,不斷地告訴國人2024非核家園、台灣不缺電,卻還是偷偷使用核電做為緊急備援的「黑電」國民黨團,甚至為了強行通過四接環評,違背《環評法》的公開、公平、正義原則,搞黑箱審查,除了環保署長必須道歉,當天擔任四接環評會議主席簡連貴及所有環評委員應辭職下台。國民黨團副書記長吳怡玎指出,民進黨難道真是缺電缺到不擇手段?7日舉行的四接環評,是史上最大的黑箱環評。因為基隆市政府主張,應重新進行範疇界定後再進行後續審查,但環評委員卻堅持,可先進行實質審查,如果有需要範疇界定,再請台電補件就好。環保署科長甚至在環評會議現場,不斷地宣稱3.0版的範疇界定已經完成,因為都在同一個海域,凸顯環保署就是要當天硬闖通過四接環評。吳怡玎當天就曾聲援民間環保團體,她直指,環保署最惡劣的是,刻意安排環團在室外,頂著38度高溫收看環評會議現場轉播,更把基隆市長和在野立委安排在小房間內,與環評委員隔開,只以視訊會議進行。吳怡玎痛斥環保署,這不是黑箱?什麼才是黑箱?什麼環評闖關需要做到這種地步?台電四接規劃各不同版本的差異圖。(圖/國民黨立院黨團提供)吳怡玎還說,台電遭監察院查出使用核電廠氣渦輪機組,以輕柴油發電作為供電不足時補上,且在電業年報看不到任何紀錄的「黑電」,遭到糾正,其實,馬政府時期也曾經使用核電廠氣渦輪機組,但馬政府時期僅用於環保測試,8年合計使用了261小時,但是蔡政府光是在執政前3年就使用了789小時,是馬政府8年的3倍,108年後,蔡政府更不敢公布氣渦輪機組使用時數,「只會抬出馬維拉閃躲,卻不敢公布數據」就是蔡政府缺電有多嚴重的證據!藍委林為洲表示,政府的能源若沒有走對路,就會出現相當多的問題,例如嚴重破獲生態環境,安全的核能捨棄不用,只能拼命蓋三接、四接電廠,燃煤、燃氣全部上場火力全開;而發展綠能的結果,破壞農地、濕地和魚塭,一步走錯,步步都錯!林為洲質疑,環保署將升格為環境部,但是現在的環境保護署,看起像是「環境開發署」,都在幫忙業者開發,環評委員是環境保護最重要的機制,應該站在保護環境的立場運作,但四接的環評會議,國人看到環評委員自甘淪為橡皮圖章,在幫台電跑程序,甚至不惜程序違法,擅改會議地點、視訊進行,黨團要求環保署長必須道歉,當天擔任四接環評會議主席簡連貴和所有環評委員必須辭職下台!基隆市產發處處長林鼎超表示,環保署第四次環評會議所提出的東移3.0方案,並未事先向基隆市政府申請,且該方案與本府同意之2.0版本填海範圍已完全不同,故市府在112年5月31日廢止109年的原則同意函;並請台電公司應就3.0方案重新向基隆市政府提出審查,以檢視各項調查及影響是否完備,絕非環保署所言「反正都是同一個海域」就可輕率了事,她也呼籲台電,在完備程序的基礎下,儘早針對3.0方案重新提出申請,再重新召開環評會,才是最好方式。
高雄國賓飯店危老重建 居民憂「恐有地質風險」抗議
今年初熄燈的高雄國賓飯店申請通過危老重建,計畫興建2棟住商大樓,其中1棟樓高58層,將成高雄第3高樓。該案20日將開環評說明會,緊鄰的社區大樓陳情指出有5大爭議,其中地處土壤液化高潛區,呼籲環評委員重視地質風險。高市府則回應,尚未收到環評說明書,之後將依程序審查。依據「高雄市前金區後金段」住商大樓新建工程,5月在網路上公告的環境影響說明書指出,該案規畫興建2棟地下7層,A棟58樓、B棟52樓,戶數552戶(餐廳1戶、店鋪1戶、住宅550戶)。今天該案將召開環評說明會議,但一牆之隔的社區大樓「京城凱悅」管委會昨發聲明指出,該案基地位於高度風險土壤液化潛勢區,且鄰近愛河,若興建超高大樓,應適當增加臨棟距離,並確保興建開挖過程大樓結構安全,防止地層下陷、傾斜、管湧滲漏現象等安全問題發生。「京城凱悅」管委會也質疑,住戶日照權益恐受損,景觀造成壓迫,導致實際房價受損。此外,施工期間恐造成周邊交通壅塞、空汙、噪音等影響,希望獲得相關損害補償。高市環保局表示,該案尚未提送環說書件審查,待開發單位完成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後,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至市府,將依程序進行審查。進入審查程序時,民眾得依規定申請旁聽及發言表達相關意見。高市工務局回應,該案未提出建築執照申請,後續收到申請案件後,將依建築法相關規定辦理。有關冬至日照及停車場出入口位置設置等檢討,則因涉及都市設計及交通影響評估等審議程序,將由各審議委員會依規定研議之。
謝國樑憂四接若爆炸恐毀基隆 環團闖入抗議四接環評擇期再審
基隆市長謝國樑今天在市議會總質詢中說,基市府對「四接碼頭東移案」仍存有重大疑慮,擔心萬一天然氣儲存槽爆炸,恐摧毀整個基隆市中心。謝國樑今天再度重申,十分擔憂協和四接萬一爆炸恐毀掉基隆市中心,呼籲中央政府傾聽基隆民意,而在基隆當地環保團體到環保署外抗議,並一度衝入環評會議會場強烈抗議環評違法,部分環評委員也對該案持保留立場下,環評會議主席最後宣布會議暫停,擇期再審。(圖/黃鵬杰攝/報系資料照)環境保護署今天開會審查基隆協和四接環評案,儘管因場外有環保團體抗議,環評採閉門會議審查,在時力立委陳椒華提出程序問題,環保團體「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之後也趁隙闖入會場抗議下,會議最後中斷,擇期再審。「四接環評案」引發基隆環保團體強烈抗議,基隆市議員韓世昱、藍敏煌,今天在市議會質詢時,表達反對四接填海造陸,恐破壞外木山環境、安全及衝擊基隆港的發展,要求謝國樑務必堅決反對。謝國樑答詢時說,他原本要親自出席環評審查會,但因早已排定議會質詢,無法出席,改由副市長前往說明。但他已經錄製影片向環評委員說明基隆市府反對四接東移案,因為對基隆而言,目前的規劃仍有重大疑慮。謝國樑強調,先是未來天然氣LNG液化天然氣載運船作業會衝擊基隆港務的發展,影也就是影響基隆市最倚賴為生的港務命脈,將對基隆市經濟發展造成重大的影響。其次,基隆市向來是台灣歷史上發生軍事衝突的最前緣,當前國際局勢及兩岸關係日益緊張,假如基隆港周邊一旦成為軍事的目標,或軍事衝突場域,萬一四接天然氣儲存槽發生爆炸,恐導致非常大影響,甚至完全摧毀基隆市中心。他還說,已有公投團體提出公投連署,爭取權益表達心聲,市府希望協助民意展現,讓公投決定,但無奈被中央「沒收」公投,市府遺憾之餘,將請民政處與公投提案人及關心的團體,透過其他機制來表達,但仍會依法行政,保護基隆港和基隆市。基隆台電協和電廠燃油機組近年將陸續除役,並計畫更新改建為燃氣機組,卻由於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預計以填海造地工法設置,還團痛批破壞珊瑚生態、基隆漁業發展之虞,引起地方反對聲浪。立委陳椒華則聲援環團與基市府,嗆協和電廠改建案堪稱「最粗暴能源轉型」,錯誤選址也扼殺了基隆港未來擴展的需求,致使基隆港跟不上船舶大型化潮流,終將如鹿港、滬尾一般於全球貿易鏈中消失。陳椒華今天在環評會議中,再度提出生態調查程序問題,質疑今日審查附件,水產保育物種調查報告是根據先前「2.0版開發案規劃」所衍生而來,但原先「2.0版」選擇的海域生態調查6處,都沒有涵蓋環評會議要審查的「3.0版開發東移方案」區域,造成環委審查標的並不完整,要求會議應決議退件重審。台電代表則反駁,指3.0版案已是最精簡開發用地,不論是2.0版、或3.0版其實都有調查。但有環評委員對台電說法持保留態度,認為環委當初意見是要求評估縮小填海造陸面積,甚至評估不要填海造陸之可能性,但沒有叫台電將開發案移到東邊,如果台電應邀將東移規劃責任推給環評會議,將拒絕再審。與會基市副市長邱佩琳也說,基市府從頭到尾都沒收到台電東移的文件,台電做任何變動應知會主管機關,台電對基隆市政府尊重沒看見,不能說方案改了、事後再強迫基隆市府買單。環評委員隨後表示要開閉門會議討論,但此時場內外氛圍已經有些緊繃,外界原先推測今日該環評案將「有條件過關」,但就在環評委員即將做出最後決定前,環保團、基隆護海公投領銜提案人王醒之及「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趁隙闖入閉門會議,激動高喊「程序違法、立即散會、退回重審」。由於會議受環團抗議而中斷後,一直無法恢復,主席最後裁示會議暫停、擇期再審。
核二除役通過環評 25年內完成
配合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核能二廠2部機組運轉執照將於2021年12月及2023年3月屆滿後進行除役,台電昨將核二除役送至環評大會討論後通過,並要求台電應試辦養蜂計畫,利用蜂產品作為輻射監測項目可行性。台電指出,核二廠2部機組取得除役許可後,將於25年內完成除役。依據「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23條規定,核電廠於預定永久停止運轉前3年提出除役計畫,經原能會審查同意核發除役許可後,於25年內完成作業。台電表示,核電廠除役包括除役過渡階段、除役拆廠階段、廠址最終狀態偵測階段及復原階段,分別為8年、12年、3年及2年,其中耗時最長的是除役拆廠階段,包括將用過核燃料移至室內乾貯設施;其次則為除役過渡階段,主要工作為興建用過核子燃料室內乾貯設施及低放貯存庫。環評委員陳裕文建議,台電應評估於場址內養殖蜜蜂,並利用蜂產品監測,環評大會最後通過核二除役,也要求台電應試辦養蜂計畫。對於核二廠2部機組通過除役環評,環團聲明指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規定核子反應器運轉執照到期,就應停止運轉,台灣的核電廠均早已超過申請延役的時限,應如期除役。環團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僅有低階核廢料修訂最終處置場的選址條例,但在地方政府拒絕執行地方公投的情況下,程序早已停滯多年,高階核廢料更是迄今未見最終處置場的選址條例與配套措施,政府應及早、盡快完成核廢料管理法的修法制度,以及完善選址法規。至於核二將除役,外界憂心缺電問題雪上加霜,台電指出,核二廠2部機組裝置容量近200萬瓩;目前正積極裝機的大潭8、9號機裝置容量合計逾220萬瓩,另興達3部新天然氣機組,每部裝置容量更高達130萬瓩,是目前國內最大燃氣機組,商轉後,還將汰換興達現有4部燃煤機組共210萬瓩。台電認為,燃氣、綠能等新增機組能順利接棒,民眾不必擔心核二除役後缺電;目前用電尖峰仍是白天上班時間,至於傍晚備載量雖會因太陽光電發電減少而下降,但還是夠用。也有環團認為,缺電不應只靠蓋電廠來解套,應加強大企業「節能」力道,推動「完善能源貧窮輔導機制」。台電回應,平日皆已呼籲民眾節約用電,尤其電源開發也會考慮各區域供需平衡,利用輸電網路相連,互相調度支援。
協和電廠「以氣換油」補正再審 環評委員:台電專業不應被選舉口號帶著走
因應核二廠及協和電廠除役,北部供電可能短缺,台電把原本協和電廠改成燃氣機組,並設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保署昨日召開第四次四接環評報告初審會議,歷經超過4小時馬拉松式的審議後,專案小組要求台電應呈現3個填海造地方案對環境衝擊等意見後,補正再審。「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開發單位表示,核二及協和電廠將先後在2023及2024年除役,北東電網僅剩和平電廠的130萬瓩,因此協和更新改建計畫有必要性及急迫性;針對填海造陸一事,開發單位說,專案小組要求縮減開發面積及影響,因此提出東移方案把填海造陸縮小至14.5公頃。立法委員、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並未對填海造陸一事有具體表態,僅表示支持協和電廠轉型成天然氣發電廠,也會支持及尊重專案小組的建議。環評委員朱信表示,此次開發單位變更降低填海造陸面積,但並未具體說明對整體海洋生態影響會更有利或更不利?且協和電廠還有很多閒置空地,也應說明填海造陸設置接收站的必要性?環評委員張學文則說,台電應說明珊瑚礁的生態復育應有具體期程、數量等等。「台電的專業不應被選舉口號帶著走」,環評委員余國賓認為,開發範圍已經變更,應重送環評。最後,專案小組決議,要求開發單位具體呈現3個填海造地方案對環境衝擊,強化填海造地(東移方案)區域、外海堤防區海洋生物等生態保育等計畫,建議後補正再審。
協和電廠「以氣換油」環評中 蓋不成恐致北東大停電
協和電廠東移方案,把填海造陸移到隔壁海岸,面積比原本18.6萬公頃縮小逾2成。(圖/台電提供)一旦協和蓋不成,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右排3)直言:「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導致北東地區大規模停電!」 。(圖/王玉樹攝)協和電廠「以氣換油」更新改建環評今天要進行第四次初審,台電首次在環評會前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宣布協和改建案推出衝擊面較小的「東移方案」,把儲氣槽東移到隔壁海岸,填海造陸面積可比原本18.6萬公頃縮小逾2成,把外界關心的潛堤區珊瑚保留下來。協和電廠原有4部燃油機組,已除役2部,還有2部2024年停機,預計2027年起改建為2部共260萬瓩新燃氣機組。由於需要大量天然氣,因此必須在沿岸興建「四接」(第四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原規劃在潛堤區填海造陸18.6公頃,上面建兩座大型儲槽與汽化設備。但由於位置在基隆港東防波堤以西至外木山漁港間海岸間,引來地方議員與環保團體反對,憂心活埋7萬4000多株珊瑚,發起「基隆護海公投」,讓協和的命運充滿變數。為此台電事前在環評前大動作召開記者會,由台電代理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總經理王耀庭、率同多位學者一起出席說明,這在過去是未有之事。台電環保處長溫桓正說明東移方案,是把填海造地面積18.6公頃,減為14.5公頃,填海面填方量350萬立方公尺,填方量減為195萬立方公尺。根據台電規劃,如此面積縮減2成2,填土量少快一半,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而一旦協和蓋不成,王耀庭直言:「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導致北東地區大規模停電!」協和的存在,主要是提供北北基發展所需電力,從基隆、南港到汐止,總人口480萬人。王耀庭說明,預估這個區域今年尖峰負載將超過580萬瓩,到了2025年將超過600萬瓩。但供給面,協和舊機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當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供需缺口達470萬瓩。雖可以靠北西電網融通,但輸電容量有其安全上限,只有420萬瓩,換言之,還少50萬瓩。王耀庭說,內湖科學園區穩健發中,東區門戶計畫,都是北市急急發展重中之重, 還有大汐止經貿園區、六堵科技園區,各個將來都是重要區塊,也是北北基三市長一定會重要發展的地方,加上捷運用電,所以需要新建電源,「協和不是萬能 沒有協和萬萬不能」。曾文生說,去年11月第一次以次長身分參加協和專案小組審查,當時很多環評委員意見讓他重新去想這件事。自己也帶台電去原地跑了一遍,一站一站找儲槽如何蓋起來,後來在兩個堤防中間,發現有塊可以填海把儲槽擺進去。由於新址緊鄰基隆港口,是否影響船舶進出?台電解釋,四接蓋好前,會先在外海蓋FSRU(浮動式接收站),裝卸天然氣。未來一年估計有28艘天然氣船進出,每月2艘左右,會安排在深夜進出,已經做過船舶模擬,不影響當地運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