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觀
」劉家昌病逝/不檢查拒看醫生 劉家昌「痛就忍一下」曝生命觀:死了隨便丟
「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曾有過2段婚姻,近年與前妻甄珍及兒子章立衡鬧翻,屢屢登上新聞版面。不料今(3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壽83歲。事實上,他年初檢查就發現腦部和肺部有腫瘤,但不願積極治療,而他2年前受訪時就展現豁達的生命觀,直言「死了隨便一丟就好了」。劉家昌過去接受《壹蘋新聞網》訪問,談到生死問題,他曾在家感到一陣暈眩,當時只有他一個人,但也不擔心突然出事,「如果這樣一昏,走了不是挺好的嗎?」儘管日後仍有暈眩狀況,他仍堅持不看醫生。劉家昌坦言不做身體檢查,因為一檢查都是病,並舉例:「一輛汽車開了80年,一個引擎、一個火星塞,還會正常嗎?不查還可以跑,一查這個有問題,那個有問題,一換要全換了」,乾脆都不要看,不舒服就是忍耐,強調意志力很重要。劉家昌對生死相當豁達。(圖/翻攝自劉家昌臉書)劉家昌表示,他的醫生朋友很多,看病不用花錢,「醫生說看病是個緣分」,而且進醫院肯定要受折磨,「醫生會放過你嗎?檢查就什麼都要換,痛就忍一下過去了」,甚至豁達表示「老天叫我來,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都已經注定好了」,不想太多。劉家昌更不諱言,他是絕對不怕死的那個人,假如過世隨便一丟就好,不要再花一毛錢,「我活著的時候你對我好一點,我死了做這個做那個沒有用,我看不見」。
健身教練拒打疫苗 二度染疫「重症插管昏迷」暴瘦31公斤:我很後悔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肆虐全球,各國紛紛呼籲民眾應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或死亡率。然而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一名健身教練在染疫住院2個月後,後悔自己堅持不打疫苗的決定。根據《9news》報導,科羅拉多州萊克伍德(Lakewood)一名健身教練比爾˙菲利浦斯(Bill Phillips)在重症監護室(ICU)期間體重驟降了31公斤,如今他正在積極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人盡快接種疫苗。在經過2個月的住院治療後,比爾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只能依靠輪椅代步。56歲的他原先認為自己不需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然而這項決定幾乎要了他的命。比爾說,他在2020年1月第一次感染了這種病毒,康復後的一項測試發現他體內留有抗體,所以他決定不接種疫苗。沒想到,2021年6月,他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且這次病情十分嚴重。比爾˙菲利普斯與妻子瑪麗亞˙菲利浦斯。(圖/翻攝自9 news)起初,他和他的妻子瑪麗亞˙菲利浦斯(Maria Phillips)認為他有鼻竇感染。然後他開始出現了可怕的咳嗽症狀,因為他病得很重,以至於去了萊克伍德的聖安東尼醫院(St. Anthony Hospital)的急診室治療。住院期間,不僅比爾痛苦,他的妻子也很痛苦。瑪麗亞解釋,看到她曾經堅強的丈夫遭受如此長時間的痛苦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如果比爾知道這一切,知道我在過去2個月裡每天都要經歷的創傷和痛苦,我想如果他知道這將帶來多大的傷害,讓他從堅強、充滿活力與快樂的模樣,變成一個幾乎站不起來的人,他一定就會去接種疫苗的。」瑪麗亞說比爾被插管47天,其中有18天都是昏迷狀態,就這樣住院了2個月後,這對夫婦已在25日出院,「比爾是如此強大和獨立,並且努力鍛煉身體,做所有這些事情。現在他坐在輪椅上不能走路,他不能運動,還必須使用氧氣才能好好呼吸。」出院後,比爾體重驟減了31公斤,「我就算可以臥推136公斤,或在山上直跑1.6公里也沒用,我一直很痛苦,因為我失去了很多,但肯定的是,我也獲得了一個新的生命觀。去接種疫苗,讓你能保有原來的生活,不要冒這個險。」如今他和妻子用自身經驗積極鼓勵其他人快去接種疫苗,畢竟錯誤決定差點讓他失去性命,而比爾也計畫在9月生日當天要接種疫苗。妻子瑪麗亞表示,自己也在2020年11月也染疫,並在家中休養康復。因為她得過一次,她認為自己有免疫力,但當她的丈夫住進重症監護室時,她也決定接種疫苗。
緬懷李行導演/帶動瓊瑤小說改編風潮 捧紅無數藝人
「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行對華語電影貢獻卓著,於昨19日晚間9時55分,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享耆壽九十一歲。他電影代表作包括《養鴨人家》、《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等經典無數,曾獲三座金馬獎最佳導演,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等最高榮譽。2009年李行導演創辦了「兩岸電影展」,耄耋之年仍不忘電影使命,13年來帶著兩岸電影人來往交流,為兩岸電影合作奠下良好基石。李行,本名李子達,1930年5月20日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武進。年輕時即對戲劇極為著迷,在就讀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教育系戲劇組時,即參與過曹禺名劇《雷雨》的排練。1948年來台,進入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師範大學)就讀,加入話劇社,參加演出及導演,並時常參與校外職業劇團與電影公司的演出。1952年6月畢業後入伍,接受第一期預備軍官訓練,結訓之後在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教了一年書。1954年,任自立晚報文教影劇記者,期間仍積極參與電影的演出。1958年,與張方霞、田豐聯合執導台聯影業公司的台語片《王哥柳哥遊台灣》,為其第一次執導演筒,此片轟動一時,帶動了台語片的喜劇風潮。1958年至1962年之間,李行拍攝了多部台語片,直至1962年的國語片《街頭巷尾》,結束了李行的台語片時期,開始了他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高峰。由於《街》片成績出色,李行應聘為中央電影公司的導演,並開啟了中影公司之後長達十五年的健康寫實風潮。李行導演生前致力於電影活動推廣。(圖/翻攝自網路)1963年追隨李嘉聯合執導的《蚵女》及1964年獨自執導的《養鴨人家》,都成為健康寫實的經典代表作。1964年的《婉君表妹》、1965年的《啞女情深》,帶動了六O年代的第一波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的風潮,王戎、柯俊雄從此崛起影壇。1971年的《秋決》為其構思多年的影片,劇中探討的中國傳統文化、倫理觀、生命觀、時序倫常的哲理內涵及電影美學、手法等,引起社會、文藝界的廣泛討論,曾多次重映,其發人深省的倫理主題,使得本片成為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1973年的《彩雲飛》、《心有千千結》、《海鷗飛處》則又帶動了第二波的瓊瑤小說改編電影風潮,甄珍、鄧光榮也因為《彩雲飛》而成為風靡一時的青春偶像。瓊瑤愛情電影風潮之後,李行再度回歸鄉土寫實路線,接連執導的《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三部影片,連續獲得1978、1979、1980年的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創下台灣電影史上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達到李行導演生涯的顛峰。綜觀李行導演四十多年導演生涯,走過的足跡都在台灣電影史上留下歷史意義,不論是健康寫實電影、三廳式瓊瑤愛情電影、或是台灣史詩式的電影,他的電影都能居於領導潮流的地位,不同時期都有其影響主流電影的經典佳作,因此李行在台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著特殊的文化與藝術價值。 1990年行政院新聞局將金馬獎活動交由民間主辦,李行負責成立了「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常設機構,主辦第27、28、29、30、36、37共六屆金馬影展頒獎工作。期間並不斷的從事促進兩岸電影文化交流。1990年起,李行開啟了台灣電影界第一次率團訪問大陸的足跡,1992年又與香港導演協會會長吳思遠共同推動「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的舉辦,並首次邀請大陸影人訪台;1993年向新聞局爭取通過首屆「大陸電影觀摩展」,展演《香魂女》、《雙旗鎮刀客》、《秋菊打官司》等八部影片,在台北、台中、高雄放映。同年六月,「台灣電影觀摩展」在北京、成都、南京、上海巡迴放映。1999年「兩岸電影半世紀--謝晉、李行影展」更促使上海、台北電影資料館永久典藏兩位導演的作品。李行對於促進兩岸交流活動至今仍不遺餘力,繼續參與電影活動盛事,並以電影終身義工自許,推動台灣新導演作品赴大陸上映,開拓大陸電影市場,為活絡台灣電影奉獻心力。2009年,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成立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李行擔任負責人,積極深耕廣植台灣電影在大陸的市場,每年的五月、六月分別在台北、大陸各地方的城市舉辦兩岸影展,推動台灣電影到大陸,也邀請大陸電影到台灣交流,迄至2019年已舉辦11屆,藉由兩岸影展,鼓勵台灣電影新秀拓展視野,立足台灣,放眼天下,台灣電影產業綿延,台灣電影經營與創作人才永不斷層。
鮮肉男星接新角遭批「不符形象」 努力減肥成果曝光!網驚:變了一個人
25歲男星張新成因《以家人之名》一片吸引大批粉絲,上週《變成你的那一天》剛播畢,這兩部片讓他的演技被讚爆。不過,形象向來走優質路線的他,接的新角從小被灌輸藐視生命觀念、歷經母親自殺,還被培養為犯罪接班人,讓網友認為與他落差太大。張新成為了新戲努力瘦身,近照曝光讓網友超訝異,紛紛表示根本就像變了一個人。(圖/百度)(合成圖/《變成你的那一天》劇照)張新成2014年參加大陸全國藝考,不僅得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創作第一名、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第一名,同時還獲得了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表演第一名、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男生第一名,而且在高考還拿到了560分的高分,以文化、專業兩項冠軍的成績,進入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他不僅是學霸,對多項運動也相當拿手,彈起鋼琴來更是有開獨奏會的資格,是不折不扣的優質偶像。(圖/張新成微博)外型陽光無比的張新成接拍名作《默讀》中的男主角「費渡」,但費渡的形象是及肩長髮、冷淡禁慾人設,而且從小被父親灌輸藐視生命的思想,還用虐待動物的方式來教育他,後來費渡母親用極端方式自殺,成為他心中的陰影,但最後終於解開心結。張新成近來瘦身有成。(合成圖/張新成微博)(圖/張新成微博)許多網友一開始都認為張新成和費渡的形象落差太大,不過張新成近來努力讓自己融入角色,外型變化超級大,不僅開始留長髮,還積極節食瘦身,讓網友紛紛說他根本就像變了一個人,瘦成了歷史課本中的孟德斯鳩,真的是瘦過頭了。(圖/微博)
苗栗泰安 麻必浩部落 「苧」守傳統技藝
苗栗泰安鄉的泰雅族部落麻必浩,尋回失傳百年的手工苧麻製線技藝,以不同的呈現方式在土地上扎根、茁壯,並提供珍貴的部落文化體驗。連綿細雨下了數日,這天我們沿著大安溪往苗栗泰安鄉的途中,雲霧散去,豁然開朗。一抵達泰雅族北勢群的麻必浩部落,就聽見族人吆喝:「大家都到齊的話,頭目要升火祈福了!」九十四歲的頭目達利(高春輝),在廣場備上小米酒,以族語低聲向祖先及山林的生靈告知將有客人造訪,並為眾人祈求二天的生活節體驗一切順利。晚間可參與營火晚宴,跟著身穿傳統服飾的族人們熱情跳舞,感受快樂氛圍。(圖/林士傑攝)藤橋過河 解封歷史前有大安溪、後有麻必浩溪環抱的麻必浩部落,第一代頭目啦必浩將此地取為「麻必魯浩社」,台灣光復後再改名為麻必浩。不料,民國五十二年該處遭葛樂禮颱風洪水沖失、一戶不留,居民認為麻必浩字意不祥,恐有麻煩必大之意,因而申請改名為「永安社區」,有永順安樂之意。頭目達利親手製作的藤編藝術,展示於苧麻文化園區當中。(圖/麻必浩部落提供)近年部落積極尋根,用回原本的名字麻必浩,重新種植苧麻、尋回製線技藝,並成立「線藝師」認證,一如由大地破土而出的苧麻般,也讓塵封多年的文化破繭。重拾苧麻編織技藝,部落也找回自己的生命觀。在泛泰雅族傳說中,離世的族人會回到彩虹橋,透過歷史文獻、耆老口傳,在麻必浩部落文物館展示的大型壁畫,呈現了麻必浩的婦女死後靈魂將回到苧麻莖裡面,猶如祖靈通過一針一線的織布過程,繼續溫暖著後代子孫;男人則會回到竹管,像是搭建起的竹屋、竹製武器守護家園。在頭目的帶領下,部落族人們合力完成近乎失傳的藤橋模型,也讓遊客親自穿越體驗。(圖/林士傑攝)首站來到苧麻文化園區,展示了頭目達利帶領族人一起製作的藤橋模型,見證早年為了跨越大安溪至象鼻部落,必須使用藤橋過河的歷史,幾近失傳的搭建藤橋技術,深具傳承意義,也開放讓遊客親自穿越體驗。(圖/林士傑攝)園區內的苧麻田,除了可以親自採摘,也能跟著「刮麻師」利用傳統竹器,將苧麻剝皮、取莖後,留下中間最強韌的纖維,再從部落耆老布滿皺紋的雙手接過纖維,隨著「續麻師」示範如何積麻、搓揉、捻出細線。族人不時熱情分享苧麻和部落之間的故事:「女人出門就在肩上掛著苧麻,邊走邊捻線,回家就是完好的一捆,她們負責織出全家人的衣服;男人用較粗的纖維搓成繩子,做出狩獵陷阱、漁網,或是網袋等生活器具。」男獵女織分工合作,脫離不了苧麻,後續還要曬乾、染色到編織成布,過程相當繁複,織布只是一隅,更重要的是,麻必浩的族人們織出共同的生活記憶。去年才落成的「苧麻文化園區」,是旅人認識此部落文化的第一站。(圖/林士傑攝)苧麻野宴 風味獨具黃昏時分,廣場中央的營火炊煙裊裊,部落媽媽以巧手將苧麻和當季的野菜結合,做成美味料理。秋冬之際,可品嘗當季脆又甜的柿子做開胃涼菜、炸苧麻葉及香酥可口的地瓜,另外,以苧麻葉搭配獨特醬料包覆五花豬蒸製,更是下飯。瞧瞧一旁的大鍋爐,燒著苧麻根、樹豆與排骨熬煮的一鍋美味熱湯,每一道料理都能看見苧麻的身影,填飽大夥們的肚腹。將苧麻葉、根莖處理過的全苧麻野宴,也是體驗營當中的一大特色。(圖/林士傑攝)部落市集 買好買滿隔日一早恰好是周末,周六、日才有的「麻必浩部落市集」十分有趣,攤位都是擺在自家門前,等待外地來的遊客上門。這裡的攤位大多展示以苧麻線製作的物品,桌墊、揹籃、提袋等物品,實用又具紀念意義。像是「薆繞原創設計工作室」,都是張爸與張媽的手工藝,如耳環、手鍊和袋包,耳環以深淺不同的苧麻線,結合了銅料和木材等,造型、款式獨一無二,也有染上不同色彩或是條紋的小包和置物籃可供購買。以苧麻線製作的耳飾、袋包,都能在周六、日的「麻必浩部落市集」買到。(圖/林士傑攝)部落的農特產品隨著季節不同更替,自家農園栽種的甜柿、百香果、野菜等,擺放在各自精心設計的攤位上,都使用苧麻繩網包裝,漂亮又環保,不知不覺就讓大家買好買滿,豐收賦歸。
永遠的玉女將再掀熱潮 蘇慧倫推30週年精選
蘇慧倫今年出道30週年,從當年的〈追得過一切〉、〈Lemon Tree〉、〈鴨子〉、〈傻瓜〉、〈戀戀真言〉等歌,每推出一張專輯都能引領時代風潮,更在2020年跨年場登高一唱變身三部曲,一舉衝上5.5的收視率,成為該場收視冠軍,勾起回憶殺,極具份量感的珍貴時光,為許多人的青春歲月寫下美好註解。生命之花正綻放, 雙CD跨廠牌精選,收錄30首歌曲,將結成千姿百態的花漾時光細細珍藏,蘇慧倫《生命之花》限量精裝典藏版專輯將於8月28日發行。1990年蘇慧倫初出茅廬,清新燦爛形象平地一聲雷,眾多稱號加冕一身,但她似乎從不眷戀外界所定義的標籤,她可以從「玉女」形象脫殼,怪潮變身,以標新立異姿態唱出「變身三部曲」,抑或是溫柔質樸的〈戀戀真言〉唱出體內的文藝靈魂,在眾聲喧嘩的華語流行音樂圈裡,無法被複寫的時代之聲,造型至今流行。日前蘇慧倫在社群網站發了一張1990年首張專輯《追得過一切》的封面照,穿著高腰短褲的清新造型,獲時尚教主路嘉怡認可「最近這種褲子正流行」,如同蘇慧倫熱潮襲捲不謀而和!從1990年到2020年,蘇慧倫30年青春花漾時光結成你我的生命,30首生命觀景之作活成你我,回顧成長帶來的快樂與悲傷,領略生命風情,極具回憶的歌曲都將成為值得收藏的時光盒,收錄30週年紀念精選大作《生命之花》,包含30首雙CD、手工感車線裝訂歌詞本、蘇慧倫親筆手寫問候信、歌語錄手繪珍藏卡片、特別收錄9位音樂恩師摯友深度訪談 1萬8千字肺腑真言等,精選大作將於6月29日到7月19日預購,8月28日盛放發行。憑專輯預購憑證,即可參加蘇慧倫限定見面會,詳情將於近期公布。蘇慧倫將推出《生命之花》限量精裝典藏版(圖/相信音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