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率
」 食道癌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婦罹1病剩半年可活!醫曝「10大壞習慣」搖頭嘆:養出一身癌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6旬婦人因吞嚥困難,就連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嚥,短短半年內暴瘦了8公斤,就醫發現原來她竟是「食道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肝臟,存活期大概只剩半年,醫師追問其飲食,才得知原來婦人平常會在電視機前面坐一整天,邊看電視邊喝米酒,下酒菜是醃製醬菜及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而且習慣喝燙嘴的熱湯。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揭曉「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盡快戒除這些壞毛病。「10大壞習慣養出一身癌!」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抽煙、喝酒、嚼檳榔等致癌3兄弟外,生活中也有許多地雷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但卻非常容易被忽略,以下為10大養癌壞習慣:第10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放涼一些再入口。第9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很多泡麵碗都會使用6號塑膠製成,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壓厚書,在高溫悶燒好幾分鐘下,可能會超過6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6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還是使用陶瓷碗泡麵最安全。第8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的食物,像是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但肉類和蛋白質燒焦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類食物燒焦則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建議把食物燒焦的部分去除,並多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7名:睡覺不關燈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癌症期刊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尤其女性風險更高,而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也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建議關燈入睡。第6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第5名:不喜歡刷牙漱口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近期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幽門桿菌,恐引起胃癌或胃淋巴瘤,建議每天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第4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被偵測出一級致癌物甲醛超標,且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第3名:喜歡吃加工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並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同時多多攝取蔬果。第2名:久坐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罹癌風險,包括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宮內膜癌增加29%及卵巢癌增加29%,且久坐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建議盡量站著辦公,且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伸展與活動。第1名:吃太甜太鹹研究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台中加盟展落幕!AI.自動化食安把關成創業大熱門
2024台中連鎖加盟創業大展,已於今日(5/6)圓滿落幕,根據主辦單位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統計,今年合作意向書簽訂1251張,觀展民眾留下的後續追蹤資料多達2894多筆,預計將在台中展店1000家以上實體門市!(圖/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提供)為了讓加盟主及消費者安心,不少餐飲連鎖品牌都加強食安把關機制,像是馬祖美食的中央工廠,除了採購食安法規認證的原物料之外,更加碼通過ISO 22000、HACCP國際產品出口雙認證,在台中展期間也受到加盟主的青睞,4天收穫超過30張加盟意向書。經營品牌26年的老闆李德愛表示,創業的靈魂在於產品品質,公司從工廠生產配送,到專業一對一教育訓練,嚴格控管每份產品口感都能與總部一致,也確保加盟主生存率以及長久經營。(圖/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提供)(圖/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提供)(圖/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提供)主辦單位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指出,觀察近期食安風暴的主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餐飲業缺工問題,造成第一線門店人力不足、顧此失彼,難免影響服務流程或餐飲品質,因此餐飲業朝向AI、自動化、機械化發展將是必然趨勢,像是引進自助點餐機、智慧廚房等設備,留下寶貴人力資源掌握產品品質與把關食安。(圖/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提供)以手搖飲品牌TeaTop為例,就引進了全新的智能吧檯,可以每天自動校正茶湯、牛奶比例,不僅一年能省下高達80萬人力成本,也能減少教育訓練時間與人為操作疏漏,確保品質無虞。十九甲雞排則首創「舒肥雞」即時加熱智販機,採用機器手臂進行操作,採用自動化流程避免外界汙染,同時提升效率解決缺工。(圖/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提供)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為了打造安全加盟創業環境,特別結合了產官學界政府官員與專家,共同建立「總部認證」機制,以ESG為核心架構,採三階段嚴格審查評分,包括公開揭露文件、財務健全程度、內部管理、節能減碳等面向核發認證,形塑優質加盟體系認定標準,民眾選擇加盟品牌時,認明「總部認證」核可廠商,讓創業更加安全、成功率更高。
只因花酒悟長生?密西根大學研究 享受適度共飲的夫妻壽命更長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與伴侶「適度共飲」可能是延長壽命和幸福婚姻的關鍵。這項研究於2024年2月發表在醫學期刊《The Gerontologist》上,研究了飲酒行為對異性配偶死亡率的影響。密西根大學綺拉伯狄特(Kira Birditt)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對居住在美國的4656對年過50歲的已婚同居異性伴侶進行了研究。從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間,9312名參與者每2年配合進行一次調查,報告他們是否飲酒,如果飲酒,飲酒量是多少。 根據研究結果,與飲酒行為不一致(一方飲酒,另一方不飲酒)的配偶相比,飲酒行為一致(只在過去3個月內飲酒)的配偶往往婚姻品質更高,結婚持續時間與壽命也更長。然而,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飲酒模式並不能完全解釋隨著這些夫婦年齡增長對健康的影響,而且如同健康專家的普遍建議,飲酒量絕非越多越好。研究稱:「與戒酒和大量飲酒相比,少量飲酒可以預測個人及其伴侶的生存率更高。」2007年,美國心理學會曾提出一項研究顯示,「不一致的飲酒模式與較低的婚姻滿意度有關」,並可能導致暴力和婚姻的結束。尤其是大量飲酒,對丈夫和妻子都不好。 研究人際關係和老化的伯狄特博士發現,一起喝酒的夫妻更容易保持婚姻關係。2016年,她分析了2767對已婚夫婦的數據,其中有4864名50歲以上的參與者回答了一項有關長期健康和退休的調查。結果表明,當人們的飲酒習慣與配偶一致時,他們比較容易認為「自己的婚姻是幸福的」。而當夫妻中一人比另一個人喝得多時,妻子們更容易感到不滿。伯狄特博士在2017年對路透社表示:「我們不是要建議人們多喝酒或改變飲酒方式,我們不確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但可能是因為夫妻在付出更多共處時間進行休閒活動,讓他們的婚姻品質變得更好。」她強調:「研究表明,重要的不是他們喝了多少酒,而是他們是否喝酒。」 ◎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大地震後「毛小孩搜尋文」大量湧現 專業獸醫建議:在逃脫地點300公尺內「這樣」搜尋
花蓮縣於3日早晨發生規模7.2強震,後續餘震不斷,目前已釀9死1938人傷的慘劇。而在強震之後,大量毛小孩社團中出現了貓咪的協尋文章,原來是因為強震發生之時,貓咪因為受到驚嚇而逃跑出門。為此,專業獸醫師林子軒建議,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自己要保持冷靜外,可以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帶著貓咪喜歡的食物、玩具,應輕聲呼喚貓咪的名字,在逃脫地點300公尺的範圍內進行搜尋。獸醫師林子軒在FB發文表示,如果貓咪從你的手邊逃跑,切記勿驚慌失措。貓在逃避躲藏的前24至48小時內,通常會在原先逃脫點300公尺範圍內。若你過度叫喊、大動作的敲打,則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造成貓咪更加躲藏起來,或是逃離原先地點到更遠的地方。他建議地搜尋方式是讓自己保持冷靜,在夜深人靜時,帶著貓咪喜歡的食物、熟悉氣味的玩具、用品等,輕聲呼喚貓咪的名字,才能提高尋找到貓咪的機會。林子軒醫師也建議,其實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有幫貓咪施打晶片,確保今天貓咪走失時,還有極高的機率可以回到你身邊。同樣地,也可以把你的連絡資訊寫在貓的外出籠或是安全頸圈上,雖然安全頸圈有可能在貓咪逃跑躲藏的過程中脫落,但聊勝於無才是減少風險的辦法。林子軒醫師也提醒,在面對災難時,貓的生存率絕對比你高。若貓口數眾多,民眾當下無法將貓全部帶走時,絕對要優先確保自己的安全。該避難時就避難,不要抱著跟貓一起犧牲的決心。要知道,此舉不只讓民眾會成為救災人員的負擔,更可能扯貓後腿,讓貓的生存機率大幅降低。即使災後貓失蹤,只要保住性命,人貓總有機會再次相聚。而針對未來災難的發生,林子軒醫師也建議先做好以下兩種準備,一種是「貓咪救難包的準備」,一種是「訓練貓咪進入外出籠」。林子軒醫師表示,以安全性考量,民眾應該選用硬式外出籠,並在內放置貓咪喜歡的毛毯、食物、玩具等,讓貓咪在平時就習慣待在外出籠內。更理想的情況,則是在平時透過簡易的訓練技巧,當貓咪聽到特定訊號時(可能是哨音、特定的指令、手勢等),就會直接跑進外出籠內,確保災害來臨時的安全。而在貓咪救難包的部分,林子軒醫師的建議內容如下:A.無論你的貓咪平時吃甚麼,你的地震包內至少都要備有三天份的口糧,確保貓咪在短時間內可以餐餐無虞。另外一提,以食物保存的難易度及重量來看,並考量到你可能無法保存需冷藏的食物,我會建議應選用乾糧,而不是罐頭、濕食做為避難口糧。B.備妥方便攜帶的餐具,作為吃飯喝水使用。C.替代用的貓砂盆、貓砂。你可以選用鋁製烤盤或是其他方便攜帶的淺盤,作為替代用的貓砂盆。並備妥小份量、貓習慣使用的貓砂。D.準備好你所有寵物的照片,並在照片後標明該寵物的姓名、品種、年齡、性別、花色等特徵。在你可能無法使用手機或網路時,可利用照片先尋找走失的寵物。E.貓咪的常用藥物。考量到動物醫院同樣可能受天災影響無法營業,若你的貓咪需要長期服藥,最理想的是你能預先備妥至少2週的藥物,以確保避難過程中,貓咪的病情不受到太大的影響。F.鎮靜、安撫的用品。你可以使用噴劑型的費洛蒙,噴灑在貓咪躲藏的空間(噴劑型內含酒精成分,不可以對著貓咪直噴)。或是可使用同樣有鎮靜、緩和效果的貓音樂(參考:參考:David Teie/ Music for cats)。當然,你的撫摸與輕聲細語,對貓咪同樣也有安撫效果。G.備用手電筒。除了在主要人類自身的逃難包裡面應放置手電筒、乾電池以外,在貓咪的逃難包裡面應該也要有備用的手電筒。逃難過程當中,照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手電筒隨手可得,避免當下環境昏暗,看不清楚周邊環境跟物品。
中年婦頭暈情況長達十多年! 就醫檢查才知患罕見「出血性血管增生症」
69歲黃女士十多年來因頭暈問題困擾不已,卻始終未能找到頭暈的根本原因。直至近期就醫經醫師詢問病史後,才發現她長期流鼻血,並在舌頭尖端與下唇有一些類似血管瘤的小突起,進一步使用鼻腔內視鏡檢查,發現其鼻腔粘膜上散布著許多小血管瘤,並有出血現象;同時,眼白非常白,走進診間時明顯無力,且呼吸急促。醫師懷疑恐患有遺傳性出血性血管增生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HHT,又名Osler-Weber-Rendu病),立刻為她抽血檢查血色素,發現血色素值極低,只有3.6(女性正常值範圍為11.5-16.5),已達到危險水平。遺傳性出血性血管增生症 有頭暈、無力、喘症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耳鼻喉科張耕閤醫師表示,遺傳性出血性血管增生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盛行率大致在每5000-10,000人中有1人受到影響。該病會造成慢性鼻腔出血,血色素持續降低,身體代償,習慣了,但會造成長期頭暈、無力、喘等症狀。尤其是當患者同時存在鼻中隔彎曲、鼻過敏、或鼻竇炎時,由於鼻腔常有阻塞與流鼻涕,擤鼻涕時更容易出血。治療方式多元 手術及藥物皆有效果張耕閤說,治療上,患者需要先檢查是否有合併大腦、肺部、肝臟的大型血管瘤。鼻腔出血點通常需要使用內視鏡手術方式,將粘膜上的血管瘤去除,可以用雷射或者無線射頻消融的方式進行。目前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荷爾蒙相關藥物如他莫昔芬和瑞洛昔芬、抗血管生成藥物如貝伐單抗(Avastin)、抗纖溶藥物如Tranexamic acid(Lysteda)、皮膚移植以及激光或高頻電流的消融療法等。病患可能需要結合藥物治療和手術以獲得最佳效果。另外,調整生活方式,如避免某些藥物和食物,保持鼻腔濕潤和潤滑,也是減少HHT鼻出血風險的重要一環。死亡風險隨年齡提升 有症狀應儘速就醫診治張耕閤指出,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風險也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研究發現,HHT患者的生存率較低,死亡風險隨著年齡提升,與一般人相比,HHT患者的中位死亡年齡也較低。因此,對於長期存在頭暈、無力和流鼻血等症狀的患者,及早到門診接受檢查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張耕閤提醒,持續不明原因頭暈和流鼻血可能是罕見疾病的警訊,若長期有類似症狀,建議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以提高生活品質並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
慢遊四國高知5/到老酒造喝上天又下海的「宇宙深海」酒 入境隨俗來一場超嗨酒桌遊戲
喜歡喝日本酒的人,對高知縣想必不陌生,高知不僅有號稱日本第一高達84%的森林佔有率,主要以梯田種植稻米,還有四萬十川及仁淀川等清流流經縣內,而在絕佳天然環境下,造就高知的「土佐18酒造」釀造出各自專屬的獨特地酒,記者就帶大家走訪其中兩家歷史悠久的酒造,了解高知有趣的飲酒文化。首先介紹位於高知香南市赤岡町的「高木酒造」,赤岡町曾因鹽業與航運發達,從江戶時代至明治時期是繁榮的港邊小鎮,當地最高曾有多達7家酒造,而高木酒造從明治17年(1884年)就開始了釀酒之路。高木酒造最出名的品牌「豐能梅」背後還有一特殊故事,原來赤岡町曾有一間從江戶時代便設立的老酒造名為「寺尾酒造」,在昭和初期倒閉後被高木酒造收購,高木酒造也將寺尾原本受歡迎的「豐能梅」品牌傳承下來並發揚光大。甚至當地每年4月最後一週週日所舉辦的「どろめ祭り(泥目祭)」日本酒競飲比賽中,參賽者還會比拚看誰能用大酒碗最快喝完「豐能梅」,吸引不少人參加。高木酒造的豐能梅與土佐金藏系列獲得國際不少日本酒獎項,亦有以新高梨和熟成梅子釀造的果實酒。(圖/魏妤靜攝)高木酒造特色是多使用高知在地酒米釀酒,例如以「吟之夢」釀造代表品牌「豐能梅」多款日本酒,另一重要品牌「土佐金藏」則主要使用「土佐麗」酒米,除了好水與好米,酒造也使用多種高知酵母搭配釀造。更有不少以高知100%原料釀製的酒獲得日本國內外大獎,例如具有華麗香氣、平衡酒體的「豐能梅 純米大吟釀 龍奏」,便是獲獎最多的酒款,據說1994年附近大海曾出現龍捲風,但酒造未遭受破壞,反而此後釀造出的酒更為好喝,也成了「龍奏」命名的由來;另一款「土佐金藏 特別純米 土佐麗」亦於今年在法國舉行的日本酒比賽「2023 Kura Master」中,獲得純米酒部門白金賞,具有類似香蕉的香氣與柔和辛口感,有趣的是這款酒還使用了高知所謂的「深海酵母」。司牡丹酒造原名黑金屋,明治維新功臣之一田中光顯從掌管「花中之王」的尊貴意象為酒造命名。(圖/魏妤靜攝)「司牡丹 土佐宇宙深海酒」(左,2,530日圓)、「司牡丹 山柚子 榨柚子酒」。(1,280日圓,圖/魏妤靜攝)在高知釀造的不少酒款會打上「宇宙、深海」等字眼,原來在高知縣有12間酒造使用相當特殊的酵母,其中「宇宙酵母」是2005年時將高知產酵母,以火箭送上距地面40萬公尺的國際太空站,歷經10天培養而成;2021年則將宇宙酵母兩度沉入6,200米深海,經歷4個月深海測試,在生存率僅3億分之1情況下存活的酵母,則稱為「宇宙深海酵母」。據說以經歷過極限環境的酵母釀造出的酒,果香與吟釀香氣也倍增。若要冠上「宇宙」之名,例如「宇宙深海酒」及「宇宙酒」,除了必須使用上過宇宙的酵母外,還得使用高知縣產的宇宙旅行米「吟之夢」或「風鳴子」,像高木酒造的「土佐金藏 特別純米 土佐麗」因使用的是土佐麗酒米,因此僅能稱為「深海酒」,但在記者走訪的另一家「司牡丹酒造」就有一款「宇宙深海酒」。司牡丹酒造位於仁淀川流域的「佐川町」,是從1603年創業至今的老酒造,據說連坂本龍馬也很愛喝這家酒造的酒款。這裡的話題之作包括「司牡丹 土佐宇宙深海酒」純米吟釀,優雅清爽還帶柔和米旨味;另有一款酒精濃度僅8%的「司牡丹 山柚子 榨柚子酒」,使用栽培全程不使用農藥的嶺北柚子釀製,微酸易飲。此外NHK春季晨間劇《爛漫》的主角原型「日本植物之父」牧野富太郎博士,出生地就在佐川町,旅人還可順道來趟佐川町之旅。像是培育出田中光顯、牧野富太郎等人的私塾「名教館」,和做為展覽空間使用、保留明治時期西式木構建築的「佐川文庫庫舍」(原青山文庫),與展示日本唯一現存明治時期建造的四輪木造二等客車「ロ481號」的「上町站」等,都是知名景點。「可杯」的酒杯設計很有意思,像天狗杯與火男杯如果沒乾杯都無法將杯子放下,因為杯中的酒會流出。(圖/魏妤靜攝)在高知不少餐廳都會提供可杯道具,讓大家宴客聚餐時更盡興。(圖/魏妤靜攝)不僅老酒造充滿故事,喜歡喝酒又熱情的高知人還設計出不少有趣的酒桌遊戲,像記者這次就實際體驗到「可杯」、「菊之花」兩種。「可杯」遊戲會搭配一組大中小的3款酒杯,最大杯的「天狗杯」有著長長鼻子,居中的「火男杯」則是嘴巴有小洞、飲用時須用手指按住洞口不讓酒流出,最小的「阿龜杯」代表日本傳統女性形象、較無特殊玄機。玩的時候得先轉動小陀螺,當陀螺停下時轉向誰、上面的文字或圖案又對應哪個杯子時,被指向的人就得用那款杯子喝酒,若轉中的是天狗杯更會引起全場歡呼。另一個遊戲「菊之花」則是在托盤上放置與遊戲人數相同的清酒杯,其中一個倒扣的酒杯中藏有黃色小菊花,參加遊戲的人依序選擇想要的一杯將其翻過來,誰翻出了菊花就得喝下與已翻開杯子同等數量的酒,所以愈晚翻出菊花可就要喝下愈多杯,十分賭運氣呢!玩「菊之花」遊戲看自己運氣有多好,如果菊花到後面才被翻出,翻到的人要喝下的酒就愈多。(圖/魏妤靜攝)高木酒造地址:高知縣香南市赤岡町443網址:https://toyonoume.com/司牡丹酒造地址:高知縣高岡郡佐川町甲1299番地網址:https://www.tsukasabotan.co.jp/index.html◎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男拉肚子掛急診 醫生檢查「多問這句話」竟救他一命
大陸廣西一名37歲的男子,日前因拉肚子一整天,前往醫院急診就醫,當時他臉色正常無異樣,原本只是想讓醫生開點藥,但醫生檢查時發現男子心律不規則,詢問其病史後,建議男子做進一步的心電圖檢查,沒想到檢查過程中,男子突然出現心悸、胸悶症狀,心跳每分鐘高達200下,甚至險些心臟驟停,所幸醫生及時治療,撿回一命,目前男子已轉到普通病房。根據《廣州日報》報導,該名37歲的男子任職於一家電子廠,日前因為拉肚子一整天,趁午休時間前往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就醫,起初他臉色正常沒有異樣,醫生得知男子症狀為腹瀉,便詳細詢問病史,進行身體檢查時,醫生發現男子心律有不規則,便建議他做心電圖檢查。沒想到檢查過程中,男子突然覺得心悸、胸悶且渾身冒汗,現場醫護人員緊急替他進行心電監護,結果顯示是心室性心搏過速,醫生解釋,成人的正常心跳為每分鐘60至100次,若超過100次即為心搏過速,而該名男子當時心跳每分鐘高達200下,隨時都有可能猝死,情況相當危急。據報導指出,現場醫生首先替男子進行藥物治療,考量男子已出現「阿斯症候群」(即心源性腦缺血症候群),隨時可能會心臟驟停,隨後便替男子進行電擊,所幸在急救團隊配合下,男子治療後神智轉清,狂跳的心臟也恢復正常,轉到重症醫學科密切監護,據了解,目前已順利轉到普通病房。當時替男子急救的醫生表示,院外心臟驟停患者出院存活率僅1.15%,所幸該名男子發病時剛好在急診搶救室內,若是在院外存活的機率相當渺茫。此外,醫生也提醒,在外面遇到他人心臟驟停的情況,可以先撥打電話叫救護車,並採取胸外按壓、人工呼吸措施,若是所在場地有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安裝AED可以為心臟驟停患者提供及時的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愛愛到一半全裸男緊急送醫 醫示警:氣溫驟降小心「馬上風」
日本《產經新聞》先前曾報導,一名男性與女子在賓館滾床單,結果男子「進行到一半時」竟斷氣,女子則是嚇到逃跑,原因竟是怕「外遇曝光」,據推斷這名男子應該是「馬上風」,而馬上風會發生的原因也與天氣太冷有關,根據急診醫師翁梓華就分享,國內過去也有類似的案例。 心肌梗塞、出血性腦中風是馬上風的成因。(圖/翻攝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根據翁梓華在臉書粉絲團分享,一名50歲男性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全裸緊急送醫,原來,當時男子和女性友人在旅館激情交纏,突然大叫一聲摔下床,手摀胸口無呼吸心跳,詢問跟著救護車前來的女性也表示,「這名男性跟女性友人在林森北路上的一間旅店尋歡,結果過程中突然大叫一聲摔下床,手捂在胸口,無呼吸心跳」。面對這樣的緊急狀況,急診室的醫護團隊馬上展開救援。男子在急診急救了6分鐘電擊兩次,總算恢復心跳,一做心電圖後果然證實是大範圍心肌梗塞,這就是典型的「馬上風」現象。所謂的馬上風,又稱為「腹上死」、「房事猝死」,在中醫為「脫症」,也就是男女在發生關係時,因為太過激烈,導致男方昏厥甚至突然死亡;也有少數女性會因為過度興奮猝死,也就是「胯下風」,但一般來說情況比男性少,以下為「馬上風」的成因:1、 心肌梗塞性行為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輸出量,若長期未發生性行為,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恐導致原本部分阻塞的冠狀動脈無法獲得足夠血液灌流,引發缺血性心肌梗塞,患者易伴有胸悶和手捂胸口症狀。2、 出血性腦中風性行為屬於運動,此時血壓通常較平時高,若男性本身存在腦內血管問題,如血管瘤或動脈硬化,恐引發急性腦出血,患者通常在發病時有強烈的頭痛感,形容為爆炸性的。上述兩種情況都屬於急診的三大重症之一,對於心肌梗塞,及早進行心導管手術是關鍵;而出血性腦中風,則視情況可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無論哪種情況,建議立即撥打119請求救護,將患者送往醫院,以提高生存率,因為時間對生命來說至關重要。至於該如何避免「馬上風」發生?翁梓華提醒,行房前避免過度飲酒、盡量避免藍色小藥丸配酒同時使用,平常嘗試登階檢視是否有胸悶情形,並控制血壓,即可避免馬上風。 心肌梗塞、出血性腦中風是馬上風的成因。(圖/翻攝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男子照三餐吃「這美食」多年 一照才發現胃癌晚期還肝轉移
大陸寧波市一名40歲的男子平常愛吃鹹菜、醃製品,還有抽菸、喝酒等習慣,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胃痛症狀日益嚴重,只好到藥局買胃藥自行治療,沒想到的是,胃疾不但沒有改善,還讓他痛得吃不下飯,緊急到醫院求診才發現,他的胃裡有個直徑5公分的腫瘤,並被化驗為胃癌晚期,還有肝轉移的現象。綜合陸媒報導,40歲的劉姓男子以種田為生,喜好將田裡的蘿蔔、芥菜製成醃製品,每天連3餐享用,但在某天開始,他時常於飯後感到胃部不適,而他也只是把這個症狀視為消化不良,想著自己也還年輕便不以為意,繼續正常生活。幾年過去,他的胃口越來越差,餐後更會痛得整夜睡不著,無奈之下才至胃腸科就醫。經過胃鏡檢查,劉男的胃部有1個直徑5公分的胃癌晚期腫瘤,還有往肝臟轉移的狀況,而他也接受了4個療程的化療,胃部腫瘤成功縮小80%,肝轉移也消失,最後又額外接受了胃癌根治手術,結束了所有治療。如今,在術後5年,劉男已經戒菸戒酒,也不再吃以前最愛的鹹菜,還會苦口婆心叮嚀鄰居「要以我為戒,別再這麼吃了」。對此,當初接診劉男的胃腸科醫師虞偉明也提醒,醃製食品中含有許多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刺激胃黏膜,使其功能紊亂、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增加胃黏膜癌變的機會,而由於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症狀,消化道腫瘤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定期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才是提高生存率的致勝關鍵。
賴基銘教授投入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 癌症治療的新選擇!
在癌症的醫療旅程中,治療方法的選擇對於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位於臺北中山醫院並與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659,下稱:天明製藥)共同成立,由賴基銘教授擔任主治醫師與中心院長,將傳統醫學與最新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結合,成為患者在抗癌之路上的新希望。免疫細胞治療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這種療法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過合規製備場所的大量擴增後,已具有偵查與毒殺癌細胞的功能,進而回輸到體內來對抗癌症。賴教授介紹道:「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引進免疫細胞技術,就像訓練新兵一樣,這些活化後的免疫細胞擁有特定功能,與現行的常規治療及標靶治療結合,形成整合治療的新選擇。」天明製藥的NK自然殺手細胞與毒殺型T細胞,最大的差異在T細胞需要透過「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一型」(MHC Class I)的辨認才會啟動專一性毒殺能力;但詭譎的癌細胞往往會戴上各種抑制面具,使得T細胞無法正常發揮。NK自然殺手細胞一旦被活化,就會開始毒殺癌細胞。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負責人賴教授,不僅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更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相較於傳統局部性治療,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透過靜脈輸注擴增的免疫活細胞,強化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賴教授強調:「免疫細胞治療是未來的希望,因為在確診時,腫瘤往往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單一的局部治療,及隨後的全身性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可能無法徹底消滅癌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的優勢在於能夠精準針對全身性的癌細胞進行攻擊,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然而,免疫細胞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因為這種治療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癌細胞特徵進行訂製。賴教授指出,患者的醫療團隊需要仔細評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免疫狀態以及相關的檢測結果,才能確定是否適合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為了確保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的醫師團隊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和經驗。賴教授自己就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並且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此外,團隊中還包括腫瘤科醫師、臨床試驗專家、實驗室技術人員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以確保免疫細胞治療在臨床應用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賴基銘教授說明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目標為患者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目前臺灣醫療選擇多元,北醫有質子治療、萬芳有熱治療、北榮有重粒子治療,中山醫院為地區醫院,相對來說有更多的選擇性與醫學中心合作,讓患者在需要接受免疫細胞治療時,可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賴教授表示,作為一名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他致力於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其過去針對中草藥的研究基礎,已發表近20篇論文,研究發現,要清除癌幹細胞,中西醫整合是有加乘互補作用,提供「癌症整合輔助醫學」Cancer Complementary & Integrative Medicine(CIM),通過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相互促進,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 賴基銘教授指出,過去父母在日治時代都曾接受過簡單的醫藥訓練,父親開藥房、母親自行研讀日文書研發感冒藥;但因雙親都不是醫師背景,便期待家中的三個兒子都能從醫。大哥賴東淵是中醫博士、弟弟賴易成後來走放射腫瘤科,自己則走西醫腫瘤科,女兒跟女婿都走放射腫瘤科,三兄弟跟下一代都在臨床研究範疇與癌症治療相關。賴基銘教授指導就臨床醫師背景與天明製藥成立生醫部團隊,針對臨床與製程整合提供國人更理想的方案。(圖片提供/CTWANT拍攝)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免疫細胞治療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選擇,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透過賴基銘教授和他的團隊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中山醫院與其他醫學中心的合作,讓國內外的患者可以獲得高效且安全的免疫細胞治療,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避免民眾學屈原「跳水玩轉生」 海巡署正妹連穿11件救生衣搞笑實測提醒
22日是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戰國時代詩人屈原跳汨羅江尋死的日子。而為了避免民眾仿效屈原投水自盡,海巡署特別派出亮麗的女軍官身穿11件救生衣跳水,呼籲民眾千萬不要想不開。海巡署於21日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今天也是一個因為古人想不開跳河而產生的節日,海巡想要勸大家好好愛護生命。就算不能原諒對方,也請放過自己」、「可能當初屈原在下沉時,在意識隨著視線黑暗而變得模糊的那個剎那,也曾一度後悔;只可惜,鄉民們丟的是粽子,不是救生圈,魚群們專挑南部粽吃,導致屈原最終還是不幸命喪魚腹。」海巡署表示「都講成這樣了,如果海巡真的還是攔不住你想跳海的衝動,至少請讓我們教你可以怎麼樣安全的跳。當然,安全的水域、穩定的天候、有救生員及同伴守護和熟記118都是很重要的,但最為優先的,絕對是穿著救生衣。不管你的體重因為吃了多少粽子的上升,穿上救生衣絕對會穩住生存率,如果一件不能解決,就兩件吧!」而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名亮眼的海巡署女軍官,從原本身穿一件救身衣跳水,到身穿三件、五件、八件,甚至最後直接身穿11件救身衣跳水,而救生衣強大的浮力,直接讓該名女軍官穩穩地漂浮在水面上。不少網友在看到這段影片後,紛紛留言表示「海巡姐姐辛苦了,一直跳」、「長官也太犧牲了吧」、「要跳下去爬上來然後又跳下去爬上來」、「好了,之後去海邊玩水我知道怎麼做了」、「學妹表示:啊到底要我跳幾次啦」。
「食道癌」存活率不到2成! 新降血脂療法可提高抗癌效果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及藝人安迪在壯年時都因食道癌逝世。由於食道癌好發50歲壯年男性,平均死亡年齡不到60歲,尤其食道癌不易發現,有高達7成發現時已是晚期,存活率不到2成。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吳思遠教授、陳銘芷所長及謝邦昌副校長與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團隊合作,發現「降血脂療法」會與化放療產生協同作用、降低化放療毒性,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的醫學會會刊。台灣9成為鱗狀細胞癌 預後較差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吳思遠教授指出,食道癌分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好發於50-60歲男性,發生部位以食道中下段居多,且台灣9成為鱗狀細胞癌患者,預後較差。而與腺癌以腫瘤遠端復發不同,鱗狀細胞癌常局部復發,5年存活率僅不到20%,因此局部控制非常關鍵。標準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等,但是由於毒性較高放射治療劑量無法更高,常常治療效果並不理想,許多患者在治療後不久就復發了。降血脂療法Statins藥物 用作抗癌劑由於食道癌猶如無聲殺手致命率高,輔仁大學江漢聲校長帶領AI發展中心團隊針對醫療大數據進行研究,過去的結果顯示,降血脂療法Statins藥物可以使細胞停留在G1期,從而使細胞對化療和放射治療更加敏感。吳思遠教授與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Statins藥物能夠與化療和放療產生協同作用,而且具有抗增殖、促凋亡、抗侵襲和增強放射敏感性的特性,這使得它們可以用作抗癌劑。克服化放療抗藥性 提高總體生存率除了作用抗癌劑,團隊還發現Statins藥物還可能能夠克服化放療的抗藥性,增強其抗癌效果,並減少其毒性,從而有助於提高食道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和食道癌特異性生存率,同時減少治療副作用。這項研究成果己發表於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的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赤道幾內亞爆發「馬爾堡病毒」釀9死 WHO警告:目前已派員協助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發出警告,指稱赤道幾內亞首次爆發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目前在赤道幾內亞西部的基埃-恩特姆省(Kie-Ntem)已經有9人染疫後喪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最新公告表示,赤道幾內亞衛生局在向WHO所屬的塞內加爾巴斯德研究所發送病毒樣本後,其中檢驗出病毒陽性反應。而赤道幾內亞當地除了有9人因為染疫身亡外,另外還有16名疑似病例,這些患者都出現發燒、疲勞、嘔吐和腹瀉等症狀。目前WHO已經在當地受影響區域派出先遣部隊,以便進行追踪接觸者、隔離並為出現疾病症狀的人提供醫療服務。目前WHO也在運送用於檢驗樣本的實驗室帳篷、與相關設備,其中包含了一套病毒性出血熱試劑與可供 500 名衛生工作者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帝(Matshidiso Moeti) 表示,馬爾堡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有賴於由於赤道幾內亞當局在確認該病方面迅速果斷,這也讓WHO的行動得以迅速全面展開。公告中也指出,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引起出血熱的高毒力疾病,與伊波拉病毒屬於同一家族,病死率高達88%。感染馬爾堡病毒後出現的症狀有高燒、嚴重頭痛和嚴重不適,許多患者會在7天內出現嚴重的出血症狀。而目前馬爾堡病毒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但透過口服或靜脈輸液補液、針對特定症狀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該病毒主要是透過果蝠傳染給人類,而病毒也能透過受感染者的體液、直接接觸在人類之間傳播。WHO表示,馬爾堡病毒疫情自1967年首次爆發以來,已經有10多次疫情發生,大部分都是在非洲東部、南部爆發,而赤道幾內亞是首次爆發該疫情。根據WHO資料顯示,過往疫情爆發時,當地死亡率介於24%至88%之間。
布局生醫有成 英濟助開發「行動手術室」捐烏克蘭
系統整合暨製造服務商英濟(3294)今(11)日偕同美國新創客戶SurgiBox,共同宣布雙方協同開發醫療設備「行動手術室」獲得人道主義使用豁免(Humanitarian Use Exemption),並已捐贈烏克蘭作為緊急醫療資源。英濟集團執行董事徐婉晟表示,英濟跨足生醫事業即是希望以創新開發與系統整合的能力,協助提升整體醫療水平以及病患生活品質,並且降低醫療資源不均達成共好。此次生醫團隊從產品設計與系統整合等源頭,協助客戶將一個很好的醫療理念化作實際可生產的產品,說明了台灣企業只要秉持善念並專注做好本業,就能夠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並發揮影響力。 此次的捐贈由外交部協助連結烏克蘭衛生部,並由烏克蘭衛生部評估最迫切需要手術資源的醫院予以捐贈。受贈的醫院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州,該州於戰爭爆發後一直是俄軍主要攻擊目標。此次的捐贈,正可協助在戰火前線的士兵與居民獲得更及時的醫療救援,更期待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讓更多人關注戰火災區並伸出援手。 SurgiBox行動手術室整合了智慧控制模組以穩定手術氣囊內部的壓力,並以高效微粒空氣( HEPA )過濾器輸送空氣,能保護患者免於接觸空氣中的粉塵、昆蟲等;並避免醫療照顧者暴露於患者體液。快速充氣、電池供電以及便於攜帶的特性使外科手術得以在任何地方展開,搶下急救施作的黃金時期並提高傷患生存率。也因其創新概念受邀展出於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MIT Museum),與眾多諾貝爾獲獎及航太科技產品並列。 圖說:英濟與SurgiBox,合作開發行動手術室整合智慧控制模組。(圖/英濟提供)
災難英雄!義消特搜瓦礫堆中訓練畫面曝光 盼意外發生能救更多人
新北市消防局為在災難第一時間讓傷亡降到最低,本月3、4、10、11及17日在消防局9樓大禮堂、橫科訓練基地及鶯歌訓練中心預定地辦理震災入門訓,該課程針對義消特搜人員及民力團體設計,希望能把災害整備、應變工作做到更好,在意外發生時提昇救援能量,在災難現場救出更多人。消防局表示,參考日本阪神大地震經驗,得知災害首日救出的民眾生存率最高(73%),可見震災救援分秒必爭,第一時間需要大量救援能量湧入,因而辦理此次震災入門訓,期能有效強化救援能量。消防局提到,12月份適逢新北市輪值我國執行國際人道救援任務縣市,以本次活動響應永續發展 SDGs ,也就是「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的目標,希望大幅減少各種災害的死亡及受影響人數。而此次訓練對象有別於一般消防人員,是針對義消特搜人員及民力團體設計課程,共有45名學員參加,課程包括認識特搜隊組織與運作程序、定向定位與傷患搬運及國際搜救符號劃記…等,另為達科技救災理念,特別安排空拍機儀器搜索作業,藉以提升搜索效能,積極培植救災能量,廣納跨域人才,希望能把災害整備、應變工作做到更好,將傷亡損失與風險降至最低。局長黃德清表示,新北市長期以來堅持不斷對公共安全的投入與精進,在國際人道救援方面,新北市的特種搜救能量不僅能符合國內災害救援需求,更能在國際社會有需要的時候,義不容辭地提供救援協助,這也是新北市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應盡的義務。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增1.5倍 好發中年男性!疲倦變瘦要當心
42歲黃先生10多年前因肚子硬硬的而就醫檢查,竟確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當下非常慌張,所幸在醫師解釋下,瞭解目前口服標靶藥物已相當成熟,穩定服用便有機會與疾病共存。黃先生表示:「我已用藥治療10多年,從20幾歲的年輕小夥子成了4個孩子的爸,穩定服藥下,我的生活如常、家庭事業皆未受限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血癌的一種,資料顯示,近年確診人數持續增加,短短4年就成長了1.5倍。10月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警覺月,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啟誠提醒,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延誤治療將大幅衝擊存活時間。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補充,第二代標靶藥物只要持續使用,可使5年存活率高達9成。穩定服藥為疾病控制的關鍵,病友切勿任意自行停藥。血癌對國人的威脅持續上升! 不僅108年新增達到約2500位患者,更陸續在105年成為我國男性第十大好發癌症、108年上升至第九名。而在血癌當中,又屬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確診人數攀升較為顯著,佔總體血癌患者超過10%。李啟誠醫師說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因為基因變異,導致染色體轉位形成費城染色體,進而造成白血球異常增生。好發於40歲至60歲男性,症狀包含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和脾臟腫大等。然由於初期症狀難以察覺,甚至有半數以上的病人初期容易忽略、延誤治療時機!根據研究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才治療的患者,5年死亡風險多一成。侯信安醫師補充說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可分為慢性期、加速期與急性期三個階段,一旦疾病進展至加速期或急性期,恐大幅衝擊存活時間。所幸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趨於成熟,隨著第二代標靶藥物的出現,已大幅提升患者生存率。提醒民眾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把握早期治療的機會。侯信安醫師表示,目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發展已十分成熟,可以有效地阻斷癌症基因的活性,來抑制癌化的白血球增生,根據研究顯示,目前的口服標靶藥物可使疾病緩解率達9成以上、5年存活率約9成,已可與疾病長期共存。持續治療能達到深度治療反應,進而降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疾病惡化風險,也因此持續穩定的治療為重要關鍵。根據研究顯示,不規律用藥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且無法達到治療目標,五年死亡率恐增加20%。侯信安醫師表示,雖然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副作用的困擾,包括頭痛、腹瀉、噁心、貧血或水腫等,對生活造成些微不方便,可與醫師反應並討論後續治療策略的調整,同時監控疾病控制情形,大部分的副作用均可得到改善與緩解;但若是任意自行停藥恐使治療狀況變差,導致生存率大幅下降,甚至危及性命,得不償失,提醒病友切勿因副作用造成的不適就任意停藥。此外,對於那些治療狀況極佳且維持療效夠久的病患,可在醫師的判斷下具有停藥的機會。現年42歲的黃先生,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持續治療至今已10多年,不僅已婚,更為4位孩子的父親,為家中的重要經濟支柱。黃先生分享,罹病前後對於生活的影響並不大,也能夠因應工作要到外地出差的需求,對生活的改變僅是多了每日服藥、定期回診而已。黃先生主治醫師李啟誠表示,由於黃先生對於治療依從性高,且維持穩定的治療,雖然他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但整體疾病控制穩定,與常人並無不同。面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持續、規律的用藥為疾病控制的重要關鍵。然,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好好遵守用藥,也因此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侯信安醫師表示,自己就曾遇過一名50歲男性患者,罹病初期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雖然很快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然而,患者卻因為自認疾病控制表現佳,且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就決定自行停藥,也因此後續的兩、三次回診時,醫師發現患者分子療效反應變差、疾病控制出現狀況,恐對身體造成嚴重威脅。在經過侯醫師分析隨意停藥的風險後,患者總算恢復規律用藥,並於數月後重新達到治療目標。侯醫師嘆,臨床上偶爾有患者治療穩定後,對於治療反而鬆懈、甚至自行減量停藥,好在這位患者停藥時間不長,恢復用藥時間也快,否則可能會導致疾病失控惡化為急性白血病,得不償失。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情穩定可控的關鍵在於「規律治療,勿擅自停藥」,維持深度的分子學反應,可減少惡化為急性期的風險,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李啟誠醫師與侯信安醫師共同表示,面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若對於藥物的副作用有任何疑慮,應主動與醫生討論,切勿因感到不適而擅自停藥,才能與疾病長期和平共處。
韓孝周住《毒樓》自信90%生存率 趙宇鎮想和朴炯植一起活下去
韓劇《Happiness毒樓》播出後頗受好評,韓孝周、朴炯植、趙宇鎮三位主要演員接受台灣媒體書面訪問,分享拍攝心得以及近期讓他們感到幸福的事,韓孝周偏好小確幸,能享受美食或與要好的朋友喝杯酒就很開心,愛吃的她特別鍾愛平壤冷麵;朴炯植表示能以這部作品回歸,對他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趙宇鎮則認為疫情肆虐中還能拍戲並且接受訪問,他感到受寵若驚,所以非常幸福。趙宇鎮透露拍攝現場防疫措施嚴謹,他曾經在一週之內進行過三次PCR檢測,口罩與乾洗手更是隨身攜帶,「當攝影機停止拍攝時,手部消毒與戴上口罩是我在確認拍攝成果之前的必經過程,為的不只是我自己,還有一起作業的所有人。」趙宇鎮透露拍攝現場防疫措施嚴謹,他曾經在一週之內進行過三次PCR檢測。(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第一集中朴炯植有場墜樓戲,是真的吊鋼絲拍攝,朴炯植說明:「導演說觀眾可能會以為是特效畫面,也對我的辛苦演出感到很抱歉。不過我非常喜歡那一幕,因為那是伊賢和新春的故事開始的一幕。」韓孝周則坦言頂樓比想像中高,所以一開始滿害怕的,但很快便習慣,「之後很自在地倚靠著鋼絲,安全地完成拍攝。」韓孝周自信可以獨立生活,使被隔離也不會感到不安,生存機率高達80%至90%。(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若是遇到劇中相同情況,傳染病威脅到了正在居住的建築物,韓孝周自信生存機率高達80%至90%,「平常也是可以獨立生活的類型,所以覺得即使被隔離,應該也不會感覺到不安吧。」她笑說:「『一動也不動,能活得好好的』這件事應該也算是一種生存技巧吧。」不過朴炯植卻奉勸觀眾別想要戰鬥,他很現實地說:「可以的話,封鎖他們的行動,讓他們無法移動到其他地方,並立即向周圍求援。這跟自身擁有多少戰鬥力無關,畢竟現實和電視劇或電影不一樣。」朴炯植奉勸觀眾別想要戰鬥,而是應該封鎖感染者的行動,並立即向周圍求援。(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趙宇鎮被問到要想與朴炯植、韓孝周其中哪一位一起存活下去,他苦惱地說:「真是個超難的問題,我感覺會選擇朴炯植。我會的東西不多,所以可能會選擇與我相反的人吧!他總是很可靠、很老實,也能察言觀色的一位朋友。」但不管是朴炯植還是韓孝周,趙宇鎮都沒有比他們更會生存的自信。《Happiness毒樓》是朴炯植退伍後第一部戲,他覺得覺得當兵前後差異最多的就是體格,「還有其他人也說過覺得我整體氣氛和臉都變了,不過這部分我沒什麼感覺。」在韓孝周眼中,朴炯植平易近人,也很懂得活絡現場氣氛,拍攝期間幾乎是她的心靈支柱,熬夜拍攝很疲累的時候,朴炯植天生開朗的性格會讓所有人心情變好。趙宇鎮不想太過嚴肅,比以往更常和演員聊天,但他的笑話只有韓孝周和朴炯植捧場。(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而在劇中總是板著臉的趙宇鎮,特別感謝兩位搭檔總是很捧場他的笑話。趙宇鎮的角色不苟言笑,他不想太過嚴肅,比以往更常和演員聊天、開玩笑,「不過我的玩笑可能不太好笑,居然沒有人忍不住笑出來,」趙宇鎮說:「但即使如此,韓孝周跟朴炯植對我的玩笑很捧場,他們原本就是很喜歡笑的人。」《Happiness毒樓》愛奇藝國際版全集看。
生存率僅10%!男童誤食水銀電池 歷經28次手術被告知「永遠無法完全康復」
英國一名1歲多的男童奧利(Ollie Lennon)因為誤食1顆水銀電池,結果發生吐血的症狀,在奧利接受緊急治療後,原本奧利父母想要轉院,但卻被告知奧利的生存率只有10%,轉院會發生生命危險。之後奧利歷經了28次的手術,但仍然未完全脫離險境。而且即便生存下來,水銀電池對他造成的傷害是永久性的,奧利將無法完全康復。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奧利的父母表示,他們先是發現奧利突然有咳嗽、窒息的感覺,但觀察後發現並無特別的狀況,是直到餵食奧利時,奧利吐出一口鮮血,於是緊急將奧利送到醫院急救。結果醫院X光掃描後發現,奧利的喉嚨中有1小顆水銀電池,於是便緊急進行手術,取出奧利喉嚨中的水銀電池,之後更決定轉院到倫敦的大奧蒙德街醫院進行治療。但當時醫護人員告訴奧利的父母,奧利的情況十分危險,單是從急診病房到救護車這段的時間,奧利存活下來的機率只有10%,更何況是轉院到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這段旅程,於是奧利的父母決定讓奧利繼續留在當地醫院進行治療。之後奧利經歷過28次的手術,其中一次甚至是讓醫師在奧利的心臟後面進行,對於1歲多的男童而言,是個十分耗費體力的手術。好在,在經過一連串的治療後,奧利的生命還是保了下來,但因為水銀電池灼傷而造成的組織反應,讓奧利還是無法完全康復,醫師告訴奧利的父母,奧利終生都必須面對這樣的狀況,現在即便是一個輕微的小感冒,都可以要了奧利的性命,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的這段時間,奧利一家人已經有半年足不出戶。報導中指出,奧利的父母在聽到也有其他小孩因為誤食水銀電池身亡後,決定以自身案例作為警戒,呼籲父母千萬要注意小朋友們的安全。據悉,其實全球每年都有發生嬰幼童誤食水銀電池身亡的事情,由於水銀電池體積小,不知情的幼童時常抓了就往嘴裡塞,吞嚥下去後,電池釋出的酸液會燒灼嬰幼童的食道、胃部等器官,進而導致大出血。台北榮民總醫院也曾發文表示,在吞食後2至2.5小時,水銀電池就會造成組織灼傷,併發症有包括穿孔、出血、瘻管、狹窄等症狀,情節嚴重甚至死亡。
黑痣竟藏致命危機 醫:長在這些部位要當心!
30多歲妙齡女小涵,因為愛美想除掉痣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卻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恐有病變疑慮。經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因此,小涵在醫師建議下除了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發現該痣的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黑色素瘤。此外,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小涵也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進行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收治此病例的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過去常見民眾因身體長了痣擔心影響外觀或運勢考慮除痣,但其實痣有無健康疑慮,才是最該重視的關鍵。尤其惡性黑色素瘤更是所有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民眾不可輕忽身上的潛在「痣」命危機。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提醒,平時應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為呼籲民眾正視「痣」命危機,朱家瑜醫師也整理民眾對於痣的三大NG迷思,包含長痣不自知、只重視命相與外觀、不痛就失去警戒心。朱家瑜醫師說,腳底平常受力點,是惡性黑色素瘤好發部位,建議民眾多觀察是否有痣。(圖/朱家瑜醫師提供) 調查顯示,除了有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亦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朱家瑜理事長提醒,民眾應隨時提高警覺觀察與留意身上的痣,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另外,調查也指出,有超過9成的民眾最在意臉部的痣。此外,曾有4成5民眾考慮除痣,且4成5民眾中,有高達6成曾因外觀考慮除痣;因命理因素想除痣的民眾也有超過1/3。朱家瑜理事長補充,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根據調查,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此外,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皆有高達7成的認知度。但對於痣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產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徵兆症的認知則敬陪末座。朱家瑜醫師提醒,雖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相當困難。提醒民眾除了多加留意,若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吳教恩醫師表示,惡性黑色素瘤若能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到第四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10%3。因此,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測與早期治療相當重要。此外,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若有轉移,即進入病程的第三期。吳醫師提醒,第三期以後的癌細胞擴散全身及局部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因此針對第三期(局部淋巴結)與第四期(遠端轉移)的病患,目前除了手術切除,還會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降低復發機率。醫師也提醒患者,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