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家
」 澳洲 美國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黑猩猩殺死嬰兒「屍體還被肢解」 幾內亞居民洗劫保護區洩憤
西非國家幾內亞(Guinea)寧巴山自然保護區(Nimba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日前發生一起黑猩猩屠殺幼嬰的意外,結果憤怒的民眾於20日攻擊當地的黑猩猩保育研究中心。該中心管理人員表示,群眾先是洗劫中心的建築物,破壞並縱火焚燒無人機、電腦和超過200份文件等設備。根據《CNN》報導指出,整起事情的起因,是當地一名婦人佐格巴(Seny Zogba),日前他在木薯田工作時,一隻黑猩猩從背後襲擊他,除了咬傷他之外,還將他的嬰兒拖入森林。隨後,該名被黑猩猩走的嬰兒被發現陳屍在距離寧巴山自然保護區3公里(約1.9英里)處,而且嬰兒的屍體已被肢解。如此事件引爆了當地民眾的憤怒,多數民眾認為,嬰兒之所以慘遭不幸,黑猩猩研究中心應要對此負責。後續就演變成憤怒民眾對中心進行破壞的行為。幾內亞生態學家阿利吉烏·西拉(Alidjiou Sylla)表示,由於保護區內食物供應的減少,黑猩猩更頻繁地離開保護區,增加了與人類接觸和攻擊的可能性。黑猩猩研究中心表示,自2024年年初以來,已經記錄了黑猩猩在保護區內對人類的6次攻擊事件。報導中提到,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Liberia)和獅子山共和國(Sierra Leone)的森林,是極度瀕危的西部黑猩猩的棲息地。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資料顯示,從1990年至2014年間,這些黑猩猩的數量減少了80%。在幾內亞寧巴山自然保護區的博索森林(Bossou forest)中,僅剩下7隻黑猩猩。與此同時,報導中也提到,當地過去有著特殊的傳統,黑猩猩在幾內亞是會受到尊敬的動物,當地人習慣以食物作為禮物贈與黑猩猩。但也是因為這種習慣,會促使一些黑猩猩離開保護區,進入人類聚居地索討食物,有時候甚至會對人類發動攻擊。
馬克宏宣布73歲巴尼耶擔任總理 11萬人上街抗議「開民主倒車」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國民議會改選後近60天,宣布73歲的右派共和黨資深老將巴尼耶擔任法國新任總理,而後全國爆發150場示威,11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總統馬克宏的決定,指責他「開民主倒車」,忽視國會第一大勢力的聲音。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國民議會改選後近60天,於9月5日宣布,不接受國會最大勢力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推舉的人選,而是選擇73歲的右派共和黨資深老將巴尼耶擔任總理,這一決定引發了左翼陣營及其支持者的強烈不滿。極右翼全國集會(RN)領導人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警告說,巴尼耶也受到他的政黨的「監視」;巴德拉在香檳地區沙隆博覽會上發表講話,呼籲總理將政黨的優先事項納入其議程,特別是國家安全和移民方面。7日時,法國全國各地響應號召,爆發大規模抗議行動,全國共爆發150場示威。抗議活動最初是由青年組織發起的,後來得到了組成新人民陣線(NFP)聯盟的大多數左翼政黨的支持。歐盟最大政黨不屈法國黨的領導人也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集會,而共產黨和生態學家黨的其他成員也敦促他們的支持者參加集會。巴黎的抗議人群聚集在巴士底廣場,隨後向民族廣場進發。遊行隊伍中,人們揮舞著不屈法國、巴勒斯坦和彩虹旗幟,高舉標語,要求「馬克宏下台」、「尊重選舉結果」、「開民主倒車」。示威者以年輕人和學生為主,也有不少退休人士加入。根據不屈法國(LFI)提供的數據,約30萬人參與全國抗議活動,僅巴黎就有16萬人。不過法國內政部稍晚公布的數字顯示,全國實際動員了11萬人,巴黎的遊行人數為2萬6千人。雖然示威者對馬克宏不接受國會最大勢力的總理人選感到憤怒,但根據法國憲法,總統有權自行選擇總理,傳統上只是會考慮國會多數黨的意見。
獵人也憂心!瑞典棕熊面臨捕殺危機 專家:恐「生態崩潰」
瑞典於21日開始年度捕熊季,官方許可狩獵愛好者捕殺該國20%棕熊,但瑞典棕熊總數從2008年至今已經減少約40%,狩獵季引發自然保護主義者的廣泛關注和擔憂。政府允許獵人捕殺約500隻棕熊後,瑞典棕熊總數將減少至2000隻左右。生態學家和自然保護組織強烈反對發出如此大量的許可證,他們擔心棕熊內部的生態可能因此面臨崩潰風險。瑞典食肉動物協會(Swedish Carnivore Association)主席奧雷布蘭特(Magnus Orrebrant)直言不諱地批評這一計劃,稱其「純粹為了戰利品而狩獵」。他批評瑞典的野生動物管理方式似乎更著重於消滅動物,而不是盡全力保護。瑞典的棕熊數量曾在1920年代幾近滅絕,但經過精心管理,2008年數量恢復到約3300頭的高峰。然而,今年當局卻頒發了多達486張捕熊許可證,並允許棕熊對農場動物構成威脅時額外進行撲殺,這一政策轉變令環保人士倍感擔憂。瑞典狩獵與野生動物管理協會(Swedish Association for Hunting and Wildlife Management)的通訊總監里德霍姆(Magnus Rydholm)表示,狩獵計畫是根據瑞典政府的野生動物政策所制定,用於維持人類與「大型掠食者」之間的平衡。然而,不僅是環保人士,部分獵人也對棕熊數量的急劇下降表示擔憂。來自瑞典北部的獵人尼爾森(Anders Nilsson)表示,狩獵界內部也有人擔心殺死過多的熊,可能對未來的熊群生存造成不利影響。根據目前的捕殺速度,若明年繼續進行類似規模的狩獵活動,瑞典棕熊的數量將很快接近瑞典環保署所設定的最低存續標準1400隻,這是維持棕熊種群可持續發展的最低限度。值得一提的是,棕熊在歐洲被列為「嚴格保護的物種」(strictly protected species),環保人士指出,瑞典開出的狩獵配額已經違反歐盟規定,歐盟禁止故意狩獵或殺害嚴格保護的物種,除非在保護公共安全、農作物或自然生態的必要情況下作為最後手段。奧雷布蘭特補充說,研究人員擔心,棕熊的命運可能會重蹈瑞典駝鹿的覆轍。自上世紀末以來,瑞典的駝鹿數量已經減少60%,對當地生態系統構成巨大威脅。環保人士認為,保持更高的棕熊數量不僅有助於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將提升瑞典作為生態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這可能比出售狩獵許可證帶來更多的長期經濟收益。
鯊很大!南非大白鯊成虎鯨美食 120秒現殺取肝「最青」
南非西南部的干斯拜(Gansbaai)漁村,先前出現大批鯊魚慘被開膛剖肚、宛如外科手術般陳屍在海邊,對此,海洋保育團體「海洋動態(Marine Dynamics)」的海洋生物學家直指,嫌犯就是前科累累的虎鯨「左舷(Port)」和「右舷(Starboard)」,原來,一向被視為海洋食物鏈的最頂層獵殺者的大白鯊,在虎鯨,又稱為殺人鯨(Orca)眼中,只是食物的一種,而且,大白鯊全身上下只有「新鮮的肝」,才算得上是牠們的美食。虎鯨界開膛手傑克,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圖/翻攝自Christiaan Stopforth/Drone Fanatics SA)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非洲海洋科學雜誌》(Africa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近期刊出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一群海洋生物科學家2023年搭船赴南非錫爾島(Seal Island)附近海域時,發現一隻大白鯊浮出海面,接著一條名為右舷的虎鯨現身。這隻虎鯨直接咬住大白鯊的左胸鰭「猛甩大白鯊數下,直到將牠的內臟活活扯出來為止」,整個「現殺」的過程僅僅在120秒內完成。過去科學家認為,虎鯨一般會聯手合作,以「較優雅」的方式先跟大白鯊「玩耍後」再獵殺,通常會耗費2個小時,不過這親睹右舷輕輕鬆鬆在2分鐘內現宰大白鯊,讓科學家震驚到說不話來。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取自「海洋搜尋」研究與保育團體 YouTube)根據直擊整個過程的義大利鯊魚研究中心生態學家密卡瑞利(Primo Micarelli)表示,「看著『右舷』吞食大白鯊的肝臟,這影像讓人難忘」,海洋生態科學家已經知道虎鯨喜愛大白鯊的新鮮肝臟,特別是這兩隻特別活躍的虎鯨、右舷和左舷。左舷和右舷最初於2015年在南非開普敦附近海域現蹤,與其他虎鯨不同的是,左舷和右舷喜歡在海岸附近捕獵,當地人因此時常看到牠們奇特的背鰭。虎鯨是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通常在這些地區獵捕海豚,外界也知道牠們會捕獵體型較小的鯊魚種類,但過去,牠們攻擊大白鯊的行為的相關證據十分有限。虎鯨界開膛手傑克,虎鯨「右舷」在南非海域追殺大白鯊的過程。(圖/翻攝自X)左舷和右舷的目標是鯊魚的肝臟,因為肝臟是「非常有營養價值的器官,富含油脂」。右舷現殺大白鯊的畫面曝光,也讓生物學家憂心,因為這種獵殺行為正在蔓延,多項研究所建立的理論也指出,虎鯨有能力傳授狩獵技術,但另一派的學者則認為,右舷和左舷對南非鯊魚群構成的風險,整體來說仍十分有限,「兩頭虎鯨不會就此消滅一個物種」。
寄居蟹不住貝殼了! 專家示警:全球超過6成使用「人造垃圾」當家
寄居蟹通常以其他動物的殼來當作「盔甲」,例如蠑螺殼、鳳螺殼等等,但有專家指出,已經有大量寄居蟹被拍到生活在「人造殼」中,也就是人類丟棄的廢品,包括塑膠瓶蓋、金屬、玻璃等製品,根據估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就有10種被迫使用「垃圾屋」。根據《BBC》的報導,波蘭華沙大學與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合作,即將於下個月發表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這群專家分析了野生動物愛好者發布於網路媒體上的照片,發現有許多寄居蟹住在垃圾裡,華沙大學城市生態學家瑪爾塔(Marta Szulkin)更心碎地表示,「牠們不像我們以前看到的那樣,身上戴著美麗的螺殼,而是在背著紅色的塑膠瓶蓋或燈泡」。她與同事祖扎娜(Zuzanna Jagiello)、武卡斯(Łukasz Dylewski)表示,共有386隻寄居蟹使用了「人造殼」,結合過去的科學文獻來看,經過統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有10種使用該類型的庇護所,而且在地球上所有的熱帶地區都能觀察到這種情況。瑪爾塔推測,寄居蟹之所以選擇塑膠垃圾當殼,可能因為它的材質更輕、更小,也或許是由於海岸上垃圾太多,塑膠製品反而能讓牠們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偽裝得更好。此外,寄居蟹也可能是想透過更獨特的外殼來吸引配偶,而在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寄居蟹疑似會被塑膠所釋放的化學物質吸引。專家們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對這些塑膠材料,究竟對脆弱的小甲殼類動物來說是否有害,但除了動物的健康問題,他們也想進一步研究,塑膠究竟會不會影響到寄居蟹的進化。不過在2019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澳洲「科克斯(基靈)群島」就有超過50萬隻寄居蟹爬進人造垃圾中,最終被卡住身亡。在最近一項試圖量化塑膠汙染規模的研究中顯示,目前至少有171兆個塑膠碎片漂浮在海洋中,若不採取行動,這個數字可能會在2040年翻倍。而倫敦大學學院材料與社會學教授馬克(Mark Miodownik)就呼籲,「就像寄居蟹一樣,我們應該循環使用塑膠,而不是選擇丟棄」。
氣候變遷導致鮭魚北遷 未來恐怕吃不到
講到鮭魚,在台灣人腦中,想到的無非就是牠逆流而上的習性、美味的鮭魚料理,或是前陣子的鮭魚之亂,然而美味的鮭魚,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吃不到了。近兩年,氣候變遷導致溫室效應,科學家發現鮭魚群大量游往北極產卵,棲息地往北遷移,恐影響未來鮭魚原產區的捕獲量。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遷是導致各類物種向更高緯度遷徙的主因,因為加州和華盛頓等地的鮭魚數量減少。今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育空河的鮭魚數量也比歷史上少,但是在更北方的美國阿拉斯加北坡(North Slope)原住民,近年卻越來越頻繁捕獲到鮭魚。科學家在位於阿拉斯加北部的阿納克圖武克河(Anaktuvuk)和多尼斯河(Itkillik)發現約100條鮭魚在產卵,其中部分魚已死亡。UAF進化生態學家彼得韋斯特利(Peter Westley)表示,這證明氣候變遷正在改變北極生態系統,迫使物種向極地遷徙。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仍無法確定,鮭魚卵是否能在北極存活,僅知道這個現象正在發生。為了知道答案,研究人員留下了溫度感測器,檢測河流在冬天是否結冰。韋斯特利表示,如果河流結凍,那幾乎就沒辦法了,鮭魚卵如果遭冷凍便無法成功孵化。此外,北坡社區居民也開始擔心,鮭魚的數量急劇增加,將引來各地蜂擁前往的漁船,但另一方面,鮭魚卵也可能成為本地物種的新食物來源。
阿拉斯加海底「金蛋」考倒科學家 不排除「未知新品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在阿拉斯加灣執行深海探索任務,結果在其間發現一枚外型宛如雞蛋形狀的金色神秘球體。後經科學家研判後,甚至不明確其真實來歷,推測可能是某種新物種,或是現有物種的未知生命階段。根據《merkur》報導指出,這個神祕的金色蛋狀不明物體,是由NOAA在阿拉斯加灣約2英里的深度的海洋中所發現的。NOAA主要是負責研究地球的海洋、大氣和沿海地區,並使用遠程操作繪製阿拉斯加海岸附近未開發的深海棲息地的地圖。而由於這個神祕的金色蛋狀不明物體,表層上有一個明顯的破洞。一名研究人員就表示「這樣看起來,不是有東西試圖進入內部,就是內部有東西試圖闖出來」。雖然科學家已經透過調查球將金色蛋狀不明物體取回研究,但截至目前為止尚不清楚金色蛋狀不明物體究竟為何物,目前科學家正在針對金色蛋狀不明物體進行檢測與DNA分析,希望能辨別出其身分。普利茅斯大學深海生態學家豪威爾教授(Kerry Howell)表示,DNA的檢測,應該能判斷出這個物體是屬於哪個海洋生物科,但由於人類目前僅對小部分的海洋生物進行DNA測序,所以應該無法精準的判斷金色蛋狀不明物是屬於哪種物種。豪威爾教授認為,金色蛋狀物看起來很像是某種生物的蛋,如果真的是蛋的話,因為它體積相當龐大,又是哪種生物的蛋,這對海洋研究而言,可以說是件大事情。豪威爾教授也表示,在探索過程中發現新物種並不罕見,但通常這些物種可以被歸類到一個廣泛的類別中。
德國野豬有核武放射性讓科學家不解 數十年來研究終於找出答案
德國東南部的野豬過去被發現含有放射性物質「銫」,數十年來科學家們都在找尋這些健康的野豬,為何會有放射性物質的答案,一開始認為可能是一場核事故造成的結果,如今被認為可能是20世紀中葉武器試驗導致,這些野豬恐吃了被汙染的食物,因此導致牠們體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野豬因含有毒性,也漸漸沒有天敵在當地數量越來越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們多年來想找尋德國野豬為何會有放射性物質,過去認為可能是1986年附近一場核事故所導致,但如今這樣的看法被推翻。放射生態學家Felix Stäger與其同事在科學期刊《環境科學與科技》中,發表的一篇新科學論文中寫道「我們對巴伐利亞野豬帶有放射性銫污染的更深入見解,不僅是總放射性核素定量」。他們分析獵人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在巴伐利亞11個地區採集的48個野豬肉樣本,發現裡面含有兩種種銫同位素,銫135和銫137(銫有輕微的毒性,但其金屬卻是一種有害的材料;若其放射性同位素釋放到了環境中,將對健康造成較大的威脅)。研究報告也指出,這些豬會有放射性物質,可能是1960年代早期的核武試驗,極有可能是造成輻射野豬的原因。科學家認為,冷戰時期,歐美各國引爆2千多枚核彈,這些核彈物質有可能隨著大氣飄回地面,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銫」又隨著雨水滲入地下,汙染了野豬的食物。因此食用這些輻射食物的野豬,也成為核武野豬。甚至由於這群野豬無法被食用,漸漸就沒有天敵,也讓這些野豬健康成長越來越多。
美日山區出現「粉紅海鹽」 雪藻已成為氣候變遷指標
日本山形縣「出羽三山」之一的月山,近來觀測到有大量雪藻(Snow algael)繁殖,導致雪地出現紅色痕跡。除了日本之外,美國西部了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也出現類似情況,專家表示,這種藻類已成為融雪和氣候變遷的指標,顯示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威脅。日本山形縣「出羽三山」之一的月山,近來觀測到有大量雪藻繁殖。根據《日本時報》報導,日本研究團隊近日就在山形縣的高山上發現整片因「雪藻」形成粉紅色積雪,畫面看上去相當詭異,除了日本,美國洛磯山脈在接近猶他州的山區也觀測到大量雪藻出現。據《美聯社》指出,大量雪藻覆蓋在積雪上引發遊客好奇,「雪地就像灑了粉紅海鹽,用手觸摸之後發現,這些東西只停留在表面上」。雪藻通常生長於高山或極地的積雪表面,並在夏天時開始生長,它們會將雪地染成紅色、綠色、橘色等色彩,在日本又被稱為「西瓜雪」。一般來說,雪藻通常生長於高山或極地的積雪表面,並在夏天時開始生長,它們會將雪地染成紅色、綠色、橘色等色彩,在日本又被稱為「西瓜雪」,而雪藻大量繁殖後,會造成積雪的反射率降低40%,增加輻射作用造成周圍環境暖化,目前已成為融雪和氣候變遷的指標。報導指千葉大學的研究團隊從2019年春季開始,針對月山的雪藻進行監測,教授竹內望表示,看遍日本各大山區的雪藻狀況,月山的雪藻不論是在顏色、亮度或密度都令他印象深刻。另外,猶他州立大學生態學家霍塔林(Scott Hotaling)也呼籲民眾不要去觸摸或食用雪藻,「儘管它本身不構成直接威脅,但雪藻經常和污垢與灰塵接觸,可能會含有毒素」。雪藻大量繁殖後,會造成積雪的反射率降低40%,增加輻射作用造成周圍環境暖化,目前已成為融雪和氣候變遷的指標。(圖/翻攝自推特)
威尼斯運河驚見「詭異螢光綠」!警方懷疑環保團體搞噱頭 地方政府揭謎底
義大利威尼斯大運河(Canal Grande)當地時間28日有民眾向警方檢舉,指出里阿爾托橋(Rialto Bridge)附近河段出現霓虹般的亮綠色液體,懷疑是環保團體搞出的噱頭。對此,威尼托大區環境預防保護機構(ARPAV)透過分析結果表示,河水之所以呈現螢光綠是因為水中含有一種用於測試汙水管網的無毒物質「螢光素」(Fluorescein)。(圖/翻攝自臉書/Luca Zaia)據《曼谷郵報》援引義大利威尼斯地區日報La NuovaVenezia的報導,透過威尼托大區政府主席扎亞(Luca Zaia)28日在臉書貼出的照片可以看出,運河水色呈現整片詭異的螢光綠。據悉,警方在接獲民眾投訴後立即針對環保團體和氣候變遷活動家進行調查。不過當地政府稍早已得出結論指出,河水顏色變化是由測試廢水管線的無毒物質「螢光素」引起的。(圖/翻攝自臉書/Luca Zaia)ARPAV也表示,分析結果顯示,採集樣本中存在的螢光素不是有毒物質,但當局沒有具體說明螢光素的來源。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大運河第一次變綠了,早在1968年,阿根廷藝術家、景觀設計師和生態學家烏里武魯(Nicolás García Uriburu)就曾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用螢光素染劑將運河水染成綠色,目的是希望喚起人們的生態意識,並激發大眾對自然和文明關係等議題的更多思辨。
動物也懂當網美? 可愛黑熊用動物相機「自拍400張」照片
動物也懂當網美?美國科羅拉多州波德市一隻可愛黑熊,用山地公園的動物相機自拍,牠擺了各種動作,拍了約400張照片,照片被分享到社群媒體後迅速爆紅。園方表示,他們不清楚熊的性別。據《Insider》報導,一隻來自科羅拉多州的黑熊,用博爾德山地公園部門的動物相機瘋狂自拍。園方在推特發文說,最近有一隻熊發現了動物相機,他們用它來監控開放空間的野生動物,而580張照片中,約有400張是熊的自拍。園方其實在去年就在IG發文分享照片,照片於去年11月中旬,但這些自拍照最近又在推特爆紅。園方表示,動物相機能讓他們了解到該地的動物,以及牠們每天、一周、甚至幾年的時間都在幹嘛,「有時,牠們像我們一樣自拍。」報導稱,園方為保護1.8萬公頃保護區內的動物,設置了9台生動物相機,黑熊自拍的動物相機是其中一台。高級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基利(Will Keeley)表示,「相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更了解當地物種如何利用周圍景觀,同時盡量減少人類在敏感棲息地的存在。」園方發言人奧拉堡(Shannon Aulabaugh)表示,通常動物只會經過相機,但這隻熊隊相機特別有興趣,「我們不知道這隻熊是公的還是母的。」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給我這隻熊IG個人資料」、「請轉貼分享」、「可愛的熊,我想抱抱牠」、「畢竟現在是熊市」。
二疊紀大滅絕後最慘!再不減碳來不及了 78年後有90%的海洋物種會消失
由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人類不遏止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到本世紀末,將有近90%的海洋物種將面臨大規模滅絕的命運,這將是繼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抹去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後,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據《每日郵報》的報導,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海洋已吸收了大約1/3的人工碳排,但隨著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正以300萬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增加,學者擔心海洋表面氣候,可能會變得不再適合物種棲息。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海洋科學中心的研究模型也顯示,海洋表面氣候在20世紀幾乎沒有變化跡象,但到2100年,多達82%的海洋表面可能會經歷近代史上從未見過的氣候,包括更熱、更酸、含有較少對海洋生物生長至關重要的礦物質的海洋。這將導致數以千計以海洋為家的動物、植物、色藻界(chromista)、原生動物(protozoan)和細菌大量死亡。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發表的研究還指出,數量眾多的鯊魚、鰩科魚類(ray)和海洋哺乳類動物將會首當其衝,尤其是食物鏈上層的頂級掠食者更容易滅絕。而生活在泰國灣、珊瑚金三角(coral triangle)、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紅海、波斯灣、印度沿海、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域等具備高度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將備受威脅。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研究所(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的生態學家博伊斯(DanielBoyce)在接受CNN專訪時感嘆,這些研究結果「非常令人震驚且發人深省,這將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因為海洋物種的大量滅絕將對生態系統產生重大打擊,嚴重破壞食物鏈,包括人類的漁業與食物安全都將受到嚴峻的挑戰。上一次從地球上抹去90%海洋生命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已經要追溯到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科學界普遍認為該滅絕事件與西伯利亞的大規模火山噴發有關,這些火山爆發釋放了大量溫室氣體到大氣之中,並最終抹去了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物種。
池塘救出百萬顆青蛙蛋 青蛙軍團佔據花園慘了
國外一名網友表示自己從乾枯的池塘中,救下了140萬顆青蛙蛋,並將牠們養在後花園。沒想到這些蝌蚪變成龐大的青蛙軍團,讓他感到後悔,因為現在他們進不了花園。而這樣的做法也引來生態學家抨擊,另外,也有網友質疑影片的真實性。
全球暖化海冰消融加劇 皇帝企鵝「百年內」恐滅絕
歐美各國近期飽受野火、洪水侵襲,連帶彰顯全球暖化問題日漸嚴重的事實。隨著天氣發生劇烈變化,曾於2009年上映的科幻災難電影《2012》的劇情片段,似乎也正一步步於生活中微量、緩慢應證。然而,遭殃的不僅是人類世界,隨著溫度升高、海冰融化,南極皇帝企鵝的生存也面臨威脅,甚至可能將在2100年以前便瀕臨滅絕。根據《Smh》報導,最新研究顯示,地球陰全球暖化問題使得海冰融化,連帶使得生活在南極的皇帝企鵝也面臨了生存危機。對此,任職於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海洋生態系的1名教授莉亞(Mary-Anne Lea)表示,,南極洲科學界40年來不斷對外界提出關於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警告,而目前情況已嚴重到,科學家在幾年前才發現的新的皇帝企鵝棲息地,現在已因氣候嚴重變遷狀況即將消失,「這太諷刺了,而這正是我們目前的處境。」報導指出,皇帝企鵝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海冰上,牠們在永夜的南極冬季繁殖和撫育下一代,同時逃離鯨魚和海豹等捕食者;但如此重要的棲息地卻因為人類使用的化石燃料造成全球氣溫上升,讓這片巨大的海冰正在逐漸消失。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海鳥生態學家絲蒂芬妮博士(DrStephanie Jenouvrier)所主導的一項美國群體模型研究預測,如果海冰以預計的速度消失,那麼皇帝企鵝恐將在2100年成為「準滅絕」物種。據悉,這項論文報告由包括了澳洲南極局(AustralianAntarctic Division)的皇帝企鵝專家芭芭拉(Barbara Wienecke)在內的14位國際科學家聯合撰寫。不過,芭芭拉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若改變海冰破裂和穩定的模式,那麼海冰可能會在小企鵝準備下海前就消失。而對於皇帝企鵝的獵物,像是磷蝦來說,海冰也很重要。」但報告中也提及,皇帝企鵝的生存仍有一絲希望的曙光,「倘若人類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巴黎氣候協定的標準,海冰就能提供數量減少的皇帝企鵝棲息。」芭芭拉表示,「我們必須在為時未晚前,採取行動。」而包含莉亞教授在內的科學家亦認同,「要讓皇帝企鵝不會在100年內實際上滅絕,現在還有機會。」莉亞更樂觀認為,「瀕危名單將使南極洲的國家計劃能夠更廣泛地優先考慮對該物種的研究和保護,這只是第一步,我真的希望我們能夠拯救這個皇帝企鵝這個標誌性的物種。」
少女慘遭鯊魚咬斷左腳 消防員勇父連揮5拳暴打救女
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製作了一集有關於鯊魚節的特別節目,節目中邀請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少女溫特(Paige Winter ),由他來描述他在2019年6月的可怕經歷。根據《鏡報》報導指出,溫特在2019年6月時,跟著家人與朋友去英國梅肯堡海灘遊玩,當時他與朋友牽手走入海中,溫特表示,他當時都身處在足可觸底的高度下玩水,溫特這時候感覺到自己的腳踝好像被什麼東西抓住,原本以為又是父親潛水偷偷抓住他的腳踝,覺得好玩的他,就這樣在水中跳來跳去的,沒想到他突然感覺到自己腳上傳來嚴重的疼痛感。他仔細一看,才發現左腳正在被鯊魚啃咬,他甚至一度被鯊魚準備拖入水底,當時他雖然極力掙扎,但還是不敵鯊魚的巨大力氣。而這時候溫特的消防員父親看到了,急忙趕過來,他先是用左手撈起女兒,發現鯊魚還死死咬著女兒的左腳時,他便奮力的對鯊魚頭部揮出5拳,這才將鯊魚擊退,而此時的溫特已經鮮血淋漓,父親表示「當時女兒的左腳就像被碎紙機輾過一樣」。後來溫特在經過緊急治療後,很快地就脫離險境,但是遭到鯊魚啃咬的左腳無法復原,所以後來他就在左腳上安裝了一個義肢,以此來維持日常生活。海洋生態學家海特豪斯(Mike Heithaus)後來分析,他推測當時啃咬溫特的鯊魚應該是低鰭真鯊(俗稱公牛鯊),這是一種會潛伏在水中,主動接近獵物的鯊魚物種,而由於當地前一晚曾有過豪雨的紀錄,海特豪斯推測可能是大雨導致海水混濁,所以眾人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鯊魚的存在。
鱒魚嗑藥成癮!都是人類害的 研究顯示有「戒斷症狀」更想要毒品
毒品荼毒千萬人的健康,也斷送了無數家庭的幸福,根據捷克大學6日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若將藥物與毒品沖進馬桶或隨意丟棄到水生生態系,會讓魚類出現毒品上癮的症狀,甚至可能無法戒掉! 捷克大學研究,水域中含有微量毒物讓鱒魚「藥物成癮」。(圖/翻攝自CNN推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了捷克行為生態學家霍奇(Pavel Horky )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結果,發現野生鱒魚會對河流裡的微量甲基安非他命上癮,甚至出現戒斷症狀。研究團隊將40條鱒魚安置在含有微量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也就是冰毒)的水箱,時間長達8周,之後轉移至乾淨淡水水箱裡,最後每隔1天實施「戒斷症狀」測驗,讓魚群選擇要進入含有冰毒的水箱,或者是淡水水箱,另外還有40條在正常水域生活的鱒魚作為對照組。眼就顯示吸毒鱒魚動作偏慢、思考遲鈍,出現嚴重戒斷症狀。(圖/翻攝自Nature網頁)結果顯示,40條「上癮」的鱒魚會選擇進入含冰毒的水箱裡,牠們移居乾淨淡水10天後,腦部仍能發現用藥證據,而且行動較不敏銳,這項研究也被發表在期刊《實驗生物學雜誌》(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上。人類在享用大自然的同時,也要還給生態一個健康環境。(圖/Pixabay)據霍奇表示,魚類對於酒精或古柯鹼等多種神經學活性藥物相當敏感,和人類一樣,會出現與多巴胺獎勵相關的成癮反應,「魚類對於藥物獎勵的渴望,可能超越覓食與交配繁衍後代」。霍奇擔心,毒品若因馬桶排放、丟棄而流入河川,將對水生生態造成更多災害,就像這些實驗的鱒魚一樣,成癮後改變棲地偏好,被藥物吸引而長時間聚集在汙水排放水域附近,「藥物濫用不僅傷害人類社會,也正在威脅水生生態系」,呼籲人類能抑制毒物流入自然區域,還給大自然一個健康環境。
海豚與藍鯨也受難!貨輪起火沉沒汙染海域 斯里蘭卡海灘飄出近百海龜屍體
斯里蘭卡可倫坡外海日前有一艘貨櫃船起火燃燒,最後沉沒,而由於貨櫃船上載運了大量化學原料,導致當地海域被嚴重汙染,近日斯里蘭卡海灘就飄出了將近百具的海龜屍體,甚至還有數十頭海豚與一頭藍鯨的屍體,懷疑是海域遭到污染所導致。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一艘名為「X-Press Pearl」的貨櫃船於5月底在斯里蘭卡可倫坡外海發生火災意外,據悉這艘貨櫃船上載著1486個貨櫃、25萬噸的硝酸、等等化學原料,再加上船身本身有300噸的燃料油。而由於火災發生當下風勢強勁,反而助長了火焰的燃燒,大火燃燒12天後,整艘貨輪就這樣沉沒進海中。而在貨輪失火的幾天後,斯里蘭卡海灘就開始出現大量海洋動物的屍體,目前已經發現了將近百具海龜的屍體,還有數十頭海豚屍體與一頭藍鯨的屍體。海洋和海岸生態學家Lalith Ekanayake則推測,認為至少有400隻海龜因為海洋遭到失火貨輪的污染而身亡,而他們的屍體可能已經沉入海中。而當地的保育海龜的動保人士表示,觀察這些海龜的屍體,都可以在口腔、泄殖腔等處看到出血,而龜殼則有燒傷、侵蝕的痕跡。當地官員則暫時認定這些海洋動物的死亡,與失火貨輪外洩的化學物質有關係,目前已經將動物的屍體送交實驗室檢驗,期望調查出這些動物的確切死因。而斯里蘭卡政府正在向X-Press Pearl的船東提出4000萬美元的賠償。
吃光穀物還闖醫院、飯店!澳洲東部百萬鼠輩大軍肆虐 當局將廣撒「最強滅鼠藥」
澳洲自今年3月開始飽受鼠患之苦,數以萬計的老鼠不只在田野肆虐,甚至有大量老鼠闖進當地民宅、酒店等,造成數百萬美元的農作物與機器損失。新南威爾士州(NSW)日前宣布向囂張的鼠輩開戰,投入5000萬澳元(約新台幣10億元)援助受影響農夫,並計劃大面積投放毒藥滅鼠。綜合外媒報導,澳洲近期鼠輩橫行,不但在田間、街道上亂竄,甚至直接闖進住宅,讓當地民眾不堪起擾,不但每天都要清除廚房、兒童房還有床上的老鼠糞便,還必須謹慎的用鐵絲網堵住家中每個角落,以防老鼠入侵。在新南威爾士州及昆士蘭(Queensland)爆量的老鼠還會進入鄉村醫院、酒店,造成「經濟與公共健康危機」。為了抗擊鼠疫,新南威爾士州先前就宣布投入約10億元新台幣,支援農夫與居民,當地官員21日也宣布,州政府現已取得5000公升的溴敵隆(Bromadiolone),將免費提供給農民,以解決這次的鼠患。溴敵隆被新南威爾士省農業部長馬歇爾(Adam Marshall)形容是最強的滅鼠藥,能夠在24小時內殺死老鼠,因此雖然當地不少人覺得鬆了一口氣,但也有不少民眾對此措施深感憂慮,查爾斯史都華大學生態學家華森(Dr. Maggie Watson )就表示,溴敵隆毒性太過強大,可能會滲進土壤,並在不知不覺中污染到農作物,更可能造成其他原生物種大量死亡。由於2020年澳洲東部迎接豐沛的雨量,幾乎是過去2年來總和,不只造成農作物大豐收,也為更多蛇、鼠以及螞蟻等帶來良好的生存條件,刺激了小型哺乳類爆發性繁殖,才會引發這次如此嚴重的鼠患。
閣樓驚見「毛骨悚然」巢穴!生態學家:是外來物種、重要害蟲
紐西蘭奧克蘭1名女網友於10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家的閣樓出現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大巢穴,當她害怕地詢問網友這是什麼時,她被敦促「盡快找驅魔師」來驅逐這個巨大巢穴。根據《太陽報》報導,這名女網友在臉書上傳了一張照片,從照片中可見,一個淺棕色附帶詭異紋路的巨大巢穴覆滿閣樓的木架上,這名女網友用一個目瞪口呆的表情符號發文問道,「有誰知道這是什麽類型的巢嗎?」許多網友看了也紛紛驚嚇留言,其中一個同樣被嚇壞的網友回答,「我想你需要一個驅魔師來處理這個問題」還有人說,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巢穴看起來就像Netflix影集《陌生人》裡的東西。不過生態學家兼雪梨大學教授的霍丘利(Dieter Hochuli)解答了這一謎題,表示巢穴其實是黃蜂所建造的,「牠們是外來物種,是一種重要的害蟲,它們在人類改造過的地區肯定更引人注目,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根深蒂固。你也可以在珀斯(Perth)和阿德雷德(Adelaide)找到牠們。牠們相當具有攻擊性,當巢穴受到幹擾時,牠們就會進行攻擊。」霍丘利建議女網友致電害蟲防治專家以去除黃蜂巢穴,「他們能夠識別巢穴是否仍在活動,並進行安全的清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