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專家
」大量海藻覆蓋!彰化蚵田受影響 專家研判主因是「它」
彰化縣沿海蚵田遭大量海藻覆蓋,由於影響範圍太大,縣府找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等單位會勘,希望能找出原因。彰化生態專家謝文猶6日表示,附著在蚵架上的海藻種類有很多種,主因是氣候變遷所導致,這些海藻會隨著夏季來臨而死去。彰化沿海被大量海藻覆蓋,相關單位都在找原因,縣府找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會勘,不過水試所以往幾乎沒有遇過此問題,因此對發生原因、處理方式,甚至是否符合天然災害補助都還難以認定,不過縣府農業處仍請蚵農計算損失面積,積極爭取中央啟動救助作業。生態專家謝文猶表示,彰化沿海地區出現海藻並非今年特有,就過去觀察,每年4、5月左右都會發生,只要氣溫升高,藻類就會大量且快速繁殖,這些附著在蚵架上的海藻種類有很多,像石蓴、或俗稱「髮絲菜」的藻類,主要附著生長在海岸邊的岩石上,只是過去生長範圍沒這麼大,今年數量與範圍確實令人震驚。謝文猶說,往年從3月開始到4月,天氣逐漸變熱,彰化沿海藻類通常會在4月左右開始快速生長,不過今年因比較「慢熱」,直到5、6月才比較有熱的感覺,他認為這是導致6月才出現大量海藻異象的原因,研判主因還是因為氣候變遷,不過這些海藻會隨著穩定炎熱開始死亡。農業處指出,日前經專家學者會勘後,初步認為海藻會跑到蚵架上急速且大量生長,除了氣候因素外,可能是因大雨導致出海口洩洪,將原本附著在岩石上的藻類沖刷到蚵架上,導致海藻蔓延,真正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生態治水」有成效!大窠坑溪整治台灣特有種都回來了 黃綠澤蟹現蹤跡
台灣特有種現蹤!新北市政府水利局以「生態治水」為目標,於去年4月推動河川治理工程整治泰山大窠坑溪,讓原本是水泥三面光河道的堅實一橋至大窠橋段,出現自然生態回歸的成果,近期有生態專家發現屬於台灣特有種的黃綠澤蟹與冬候鳥黃尾鴝蹤跡,且該區物種61種,總數多達977隻。大窠坑溪一期河川發現白腹秧雞與紅冠水雞棲息。(圖/水利局提供)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黃綠澤蟹中文俗名為「屎蟹」,根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登錄資料,是台灣特有種的蟹類,多分布於台灣西半部,這次能在大窠坑溪發現此種螃蟹棲息,令人感到相當驚喜。宋德仁說,大窠坑溪一期在未整治前,是三面光水泥河道無法提供生物棲息,但在水利局推動河川環境營造工程及生活汙水接管計畫後,河段水質獲得改善,形成深淺不一的河道與不同樣態的植披。除了發現黃綠澤蟹現蹤外,生態專家也調查發現,原本該區的物種數量從原本的42種變成61種,總數量也從378隻增加至977隻,顯見該河段的生態環境因為整治成果,吸引許多不同物種棲息、覓食。宋德仁進補充,為推動全河段的環境營造,水利局已向中央爭取計畫補助,預計今年下半年接續往上游推動二期河川環境營造工程(大窠坑溪堅實一橋至山腳溪),讓大窠坑溪水、陸域環境再向上提升,期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大窠坑溪除成為居民休憩活動的重要河廊外,時令季節也可見成群蜻蜓點水輕舞,魚蟹水中棲息,賞鳥人士在此也觀察紅冠水雞成群現身覓食,河廊持續優化中,歡迎您前來一賞不同季節的大窠坑溪河畔風光。
海蟾蜍襲台3/每天走140個足球場 專家徒步巡邏到深夜只為監控牠
外來物種「海蟾蜍」體型碩大、食量驚人,身體內還暗藏致命毒液,被列為全球百大入侵種,在世界各地均惡名昭彰,卻於上月在南投草屯現蹤,生態專家們如臨大敵,特生中心更每天都徒步巡邏到深夜,只為確切掌握其分布狀況,希望能將海蟾蜍控制在草屯境內,讓牠們盡快在野外匿跡。11月24日晚間5時許,當多數民眾結束一天工作,準備回家享用豐盛晚餐時,特生中心人員林湧倫卻還有硬仗要打,只見他帶領林務局人員重裝上陣,穿戴頭燈、雨鞋後深入野外,在草叢、田間和水溝中仔細探索,開啟漫長而艱辛的調查之路。林務局人員加入海蟾蜍移除計畫,他們穿戴頭燈、雨鞋深入野外。(圖/張文玠攝)「這其實成就感很低,卻『一定要做』。」林湧倫說,海蟾蜍原先是用來清除甘蔗上的害蟲,日據時期就曾有人試圖引入,所幸當時並未釀成災禍,也因歷史上僅3筆紀錄,國內對海蟾蜍「瞭解甚少」,包括在台灣是否冬眠和其他習性都難以掌握,首要調查的就是分布範圍,這工作則只能靠人力一步一腳印完成。林湧倫解釋,目前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率領志工團隊在重災區御史里負責移除工作,特生中心則針對既有族群往外擴展2到3公里搜索,確定「哪裡有、哪裡沒有」才能做出最精確的判斷。也因此,特生中心在草屯畫出數百個方格,每個方格的面積約0.4平方公里,他們兵分多路巡視,每天約調查1平方公里,相當於140個足球場面積,幾乎都要忙到晚上9點才能收工,更曾一路巡邏到12點,隔日早上則繼續上班。在專家和志工努力下,至今已移除逾200隻海蟾蜍,有上百隻在特生中心收容並進行學術研究,副研究員林春富也從牠們的排遺發現大量原生種生物,包括盲蛇、溪蟹、蜥蜴和蛙類等小動物,甚至有貓狗飼料和廚餘,研判牠們是為了捕捉小蟲而將廚餘吃下肚,證明海蟾蜍食性雜、環境耐受能力強,體內毒性甚至會導致掠食者死亡,一旦在台灣野外生根,其後果將難以想像。海蟾蜍喜歡在有水的地方生活,移除人員不敢大意,仔細審視水溝水池內的生物,就怕有任何錯漏。(圖/張文玠攝)林湧倫說,海蟾蜍在野外蔓延恐與寵物市場脫離不了關係,牠們繁殖力驚人,每對一次可生下上萬顆卵,且「1年可以生2次」,倘若在野外的族群就是目前已掌握到的群體,就有可能在一年內進行防堵,呼籲民眾發現海蟾蜍後通報特生中心或地方政府,勿私自飼養造成對生態無法抹滅的傷害。
【環境保護情報】公投不應成為陰謀論大賽 呼籲潘先生正視科學證據
有關潘忠政先生近日透過媒體批評三接方案,也再次重提海岸出現的礁石碎片是三接工程造成,台灣中油再次提出2019年4月20日,《三接海域未施工前》,生態調查人員所拍攝的大潭藻礁G1區影片,當時滿地都是礁石碎片,證明大自然的沙來沙往、海岸邊的劇烈擾動等大自然變化,才是礁石碎片、有時沙埋的主因,並不是三接工程造成。台灣中油指出,潘先生一下說弊案、超完美謀殺案,一下又扯派系,把公投討論變成陰謀論大賽、說故事比賽,實在讓人無奈。現在方案是縮小開發範圍,怎麼會是弊案。呼籲潘先生應正視科學證據,理性討論。 台灣中油表示,從影片中可以明顯看出,大潭藻礁G1區在108年時就是滿地的礁石碎片,當時三接的海域還沒有施工,潘先生曾說,「過去沒有這麼多藻礁碎片」,反而凸顯他對當地環境其實不夠了解。 台灣中油表示,前一段時間大潭海岸再度出現礁石碎片時,便曾邀集生態專家勘查,發現這些碎片的組成包括蟹貝類骨骼、岩屑等,礁塊周邊圓滑,都已磨損很久,也不會是近期施工所造成的損壞,台灣中油表示,桃園海岸劇烈擾動的環境,常造成藻礁區的漂沙、淤泥、碎片,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請潘先生正視其他環團朋友的呼籲,在藻礁保護最大化之後,也重視其他人減煤減碳降空污的需求。
紅鶴向北飛錯7千公里 竟跑到俄羅斯油田過冬
候鳥遷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要跑到溫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過冬,但近日在俄羅斯一處油田,竟然發現2隻走錯方向的候鳥紅鶴(flamingos),而被人們發現時,這2隻紅鶴體態十分虛弱,好在被專業人士照顧後,目前已經有所恢復。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位於俄羅斯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Yamalo-Nenets Autonomous Okrug)油田的工人,日前在油田附近發現了1隻紅鶴,油田的管理者伊拉莫夫(Denis Islamov)表示,員工在發現這隻紅鶴時,體態看起來十分虛弱,後來甚至看到牠坐在雪地上,把頭埋在翅膀中。與此同時,也有人在俄羅斯薩哈以東的地區發現另外1隻紅鶴,由於薩哈位處在西伯利亞高原帶,入冬後天氣更是寒冷。當地石油生產單位的負責主管利特維諾娃(Anna Litvinova)表示,他的員工在發現紅鶴後,就立刻察覺到不對勁,因為當時當地氣溫是零下5度,對紅鶴而言,這樣的溫度實在太冷了。後來1名生態專家來檢查這2隻紅鶴,發現牠們都有明顯凍傷的痕跡,目前在細心照顧下已經有所好轉。該名生態專家表示,這2隻紅鶴一開始的出發地應該是哈薩克,原本目標應該是要往南部的沙烏地阿拉伯、埃及或蘇丹飛行,沒想到卻飛到俄羅斯西伯利亞這邊來,兩者中間距離相差7000公里之遠。目前由於當地氣溫持續下降,不可能放任牠們在寒冬中飛行,所以這2隻紅鶴是由另外一名動物專家來照顧。
【生態情報】台灣中油籲請各界尊重並保障學術自由 共同進行科學、理性辯證
台灣中油公司日前澄清《藻礁之聲》紀錄片三點疑義,引述臺灣海洋生態權威學者的觀點,卻引來藻礁公投聯盟的攻訐和抹黑,台灣中油強調,民主社會最珍貴的價值就是尊重多元不同的聲音,不僅科學求真的態度及學術研究成果應該受到保護,言論及思想自由更應該被保障,對於藻礁公投聯盟的批評除了表達遺憾,也對引用教授們的觀點,反而導致他們受到近似人身攻擊,深感歉意。 台灣中油再度提出質疑,指潮池原本就是魚蝦螃蟹類聚集的地方,如果以潮池中的生物量直接乘上整個藻礁區的面積,以此推估整個藻礁區有百萬隻螃蟹,顯有不宜;另有生態專家指出蟹類為雜食性,捕食藻類及其他生物,甚至也捕食其他蟹類為生,如果大潭地區有百萬隻螃蟹,該地區可能難有藻類及其他生物存在。 此外,有生物統計的學者們針對林惠真老師估算兇猛酋婦蟹16.4萬±25.8萬隻,小型相手蟹2137.3萬±3936.5萬隻,誤差值比推估值大,認為估算基礎恐不符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因為林老師的取樣方法所得到的資料並不符合常態分布,而是卜瓦松分布或負二項分布,不應以一般的常態分布統計方法來推估族群的數量,研判與其採樣方法不夠隨機、樣本數太少有關,同樣是以科學的角度理性探討,台灣中油誠摯呼籲大家能秉持科學精神論證、探討。 至於藻礁公投聯盟指出,台灣中油認為「編定範圍」不是「使用範圍」,是在玩文字遊戲、愚弄廣大社會大眾,「難道不使用此範圍,也不會行船了嗎?」,對此台灣中油表示,工業港「編定範圍」900多公頃,用於建置防波堤、碼頭及堤防總面積約僅45公頃,其餘水域為航道、迴船池等,三接一期完工後,平均每週約1航次LNG船進港卸載,船隻航行並不會影響水下魚類活動及生態。再以台灣中油高雄永安廠為例,目前平均2天有一航次LNG船進港,根據台灣中油水下攝影調查,港域內生態非常豐富,其他如麥寮港、台北港等也一樣,足見行船並不會影響港內生態。 針對藻礁公投聯盟指藻礁從岸往海延伸五公里水下都是藻礁,甚至開發單位自己做的海岸掃描報告得到的結果都一樣,台灣中油強調,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台灣中油委請專業公司、學術機構進行各種調查、鑽孔採取土樣分析研判以及科學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藻礁分布範圍約僅及於水深18公尺左右,並非公投聯盟所稱的離岸5公里都是藻礁。 台灣中油強調,三接能否續建攸關台灣能否進一步減煤、減碳、減空污、穩定供電,歡迎各界就各個相關領域提出科學辯證、理性討論,並尊重、珍惜不同領域學者的研究成果,希望在這樣的基礎及原則下,讓真理越辯越明,共同打造台灣的低碳新生活。
寒流反而幫上忙 外來種泰國鱧成群凍死
連續數波寒流,台東縣池上鄉13日創下低溫攝氏4.1度,也因此在大坡池內長期大量繁殖的害魚「泰國鱧」遭凍死,不少釣客說,自從寒流來襲,就開始釣不到泰國鱧;生態專家表示其魚種來自泰國、越南等熱帶國家,寒流竟是除害魚最強助力。(圖/民眾提供)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13日清晨全台共有9個平地測站破入冬以來新低溫,台東池上禾榖坊的微氣象站更測得4.1度的超低溫紀錄,不僅台南養殖漁業受到了重創,而台東大坡池14日早上更傳來泰國鱧成群凍死的消息。「近期寒流來襲,我們釣客就開始釣不到泰國鱧」長期在大坡池用路亞(擬餌)釣害魚的釣客張朝富表示,今天早上收到釣友傳來好幾張照片,大坡池出現不少死掉的泰國鱧,大小尺寸都有,應該是凍死的。「沒有想到今年的寒流低溫,竟成為了池上鄉公所移除害魚的最強助力」洄瀾風生態公司的生態專家范力仁說,由於泰國鱧是熱帶的魚種,推測非常高的機率是被低溫凍死的,之前宜蘭縣的雙連埤也發現過泰國鱧記錄,結果一次冬天就全消失。(圖/民眾提供)范力仁表示,線鱧又叫做泰國鱧,來自泰國、越南熱帶國家,台灣當初引進的原因是因為食用,但後來因為魚肉臭土味太重,失去食用價值,被業者、民眾任意棄養,泰國鱧在台灣幾乎沒有天敵,所以大量繁衍,導致生態浩劫。據了解,池上鄉公所4年前開始舉辦害魚釣除比賽,每釣1公斤害魚,就送50元的池上鄉公所消費券。
「琵琶鼠魚」入侵台北市 大嗑魚卵原生種遇浩劫
北市內湖碧湖公園大陂湖,遭外來種「琵琶鼠魚」入侵肆虐,生態專家張嘉宏陳情指稱,琵琶鼠魚會以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甚至連其他魚類的卵都不放過,每隻琵琶鼠魚一天就吞食3000顆卵,更別提現在連數量都多到無法估計,導致原生種魚類無法繁衍,面臨嚴重浩劫,議員李建昌及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26日在湖內布下原子網、長型蜈蚣籠及蟹籠,盼以減少外來種數量,保衛原生種的家園,一天至少捕獲超過80隻。內湖碧湖公園大陂湖遭外來種「琵琶鼠魚」大舉入侵,琵琶鼠魚會以嘴巴刮食湖底藻類、青苔,甚至連其他魚類的卵都不放過,議員李建昌及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26日在湖內布下魚網,經過一天至少捕獲超過80隻。(圖/中國時報吳康瑋攝)李建昌指出,琵琶鼠魚嚴重影響生態平衡,唯有建立明確體制來定期撈捕外來種,才能有效防堵外來種侵害,像琵琶鼠魚生長1年就可以繁殖,1年半身形就可以長到50、60公分,進入一個水域最短不到5個月,就會引發生態浩劫,過去東湖一帶曾經淹過大水,當時滿地都是琵琶鼠魚,可見生態已經受嚴重影響,其中,包括基隆河、淡水河域等都逃不過被侵襲的命運。張嘉宏表示,全台灣的淡水水域,都已遭琵琶鼠魚入侵,適合生長的中南部,災情更是嚴重,琵琶鼠魚的繁殖季是5月到8月,和台灣原生魚種的繁殖期重疊,2者在環境、食物等方面競爭,原生種魚的魚卵遭琵琶鼠魚吃到一顆不剩,並且一隻琵琶鼠魚就能產數千顆卵,長期增生下,數量增加到不可估計,原生種魚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公園處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透漏,琵琶鼠魚的清撈結合民間團體來推動,預計每年2次,定期追蹤成效,效果不錯就會在全市推動,大湖公園和碧湖公園內也有設置藍色桶子,讓釣客可以丟棄不要的琵琶鼠魚;湖濱里長陳尤雪建議公園處可以在藍色桶子上張貼清楚告示,讓釣客清楚用途,且為落實在地保育行動,籲請政府單位,研擬例行性的捕撈規話,長期施作才有意義。
大雨過後「汪汪聲」不堪其擾 竟是「狗蛙」求偶
近期梅雨季,連日的雨勢讓平時少見的許多昆蟲、動物紛紛出現,宜蘭縣羅東鎮樹林里近日就有不少住戶,晚上被陣陣的「狗吠聲」吵到無法入眠,原先以為是小狗亂吠,後來才發現竟是一種俗稱「狗蛙」的貢德氏赤蛙所發出的求偶聲。宜蘭羅東鎮公正路附近居民,近期被不停歇的狗叫聲吵到深夜,不堪其擾,然而外出察看卻見不到任何小狗的蹤影。跟里長反映後,尋求生態專家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半夜吠叫的,竟然是青蛙。原來這是一種俗稱「狗蛙」的貢德式赤蛙,下巴左右各有鳴叫器官,梅雨季節是牠們的繁殖期,而公蛙在求偶情況下就會發出這樣如狗吠的叫聲。專家實際到現場後發現蛙鳴仍在持續,研判青蛙藏在住戶庭院擺放的蓄水盆栽及排水溝。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副研究員林春富表示「下雨後水淹起來,當然也是很好的躲藏還有生殖地,牠的卵將來就會纏繞在這些植物體的旁邊,或水面上漂浮。」農業處科長余瑋翎也建議「先移除有水的那些環境,然後如果青蛙還是有在那個地方棲息的話,那我們就會建議誘捕,如果有誘捕到的話,再把蛙類送到比較適合牠的環境。」
好厲害的紅螞蟻 台東婦被咬竟昏迷不醒
台東縣東河鄉1位婦人,10日在田間工作,疑似遭紅螞蟻咬傷,人竟然陷入昏迷,家人發現趕緊通報消防隊,所幸在消防隊趕來後,婦人恢復意識,但身體仍極為不適,送往台東馬偕醫院進行救治。家住東河鄉的婦人,上午前往田裡工作,不慎被田間的紅螞蟻咬傷,原先不以為意,但卻開始紅腫疼痛,最後竟陷入昏迷。家屬發現婦人昏迷趕緊通報警消,所幸救護車抵達後,婦人逐漸恢復意識,但仍血壓偏低,身體極為不適,緊急送往台東馬偕醫院救治。被小小1隻螞蟻咬傷竟發生昏迷,雖然無法確定是遭何種紅螞蟻咬傷,但有生態專家說,本土紅螞蟻比較溫和,被咬症狀也較為輕微,如果是外來種紅火蟻,咬傷引發過敏甚至還有可能會致死。生態專家強調,如果再田間發現土地有凸起來之處,千萬不要去打擾,要立即離開,否則一旦螞蟻發出攻擊下場將會很慘。
八弟攀岩驚聲尖叫 小林賢伍自爆女友是網紅
由「路跑女神」艾美、「旅遊作家」小林賢伍、「網路紅人」八弟蕭志瑋、「生態專家」阿傑、「型男主廚」Max5人聯手主持的三立戶外節目《上山下海過一夜》,今(23)日舉行媒體記者會,唯一的女生艾美表示,外景過程中覺得不OK的地方,只有野外方便真的很不方便,「上廁所真的有點難,其他人都會幫我找地方,但蚊蟲蒼蠅真的超多的;還有次在自拍的時候,有隻很大的蜜蜂停在我頭髮上,發生滿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她表示非常有趣,完全是不同的體驗。主持群唯一女生艾美覺得外景的問題就是野外方便真的很不方便。(攝影/彭子桓)雖然是唯一的女性成員,但艾美卻被推崇是體力擔當,Max表示:「她每次都走在前面步伐最快」。至於顏值擔當身兼攝影師的小林賢伍,則是被爆料不喜歡洋蔥、香菇不敢吃,也怕昆蟲,Max:「他有王子病。」一旁的小林賢伍謙虛的說中文還在學習中:「我來台灣3年半了,還有是些會聽不懂,但是罵人都聽得懂。」更不小心自爆女友是網紅,偶爾手頭緊還靠女友幫忙才能度過。小林賢伍不小心自爆女友是網紅,偶爾手頭緊還靠女友接濟才能度過。(攝影/彭子桓)節目以5個人5種視角,上山下海介紹各景點,眾人皆表示在過程中要吃的食物要自己採集,如果當天沒有收穫就沒得吃了。除了可能餓肚子外,八弟也透露先前在象鼻隧道外景十分驚險,「我很怕高,當時在虎頭山玩愛的迫降,嚇死了,我連搭飛機都會怕,攀岩又是徒手,很怕!叫很慘。」
台東蘭嶼吻鰕虎數量少於200隻 生態專家籲:應盡速保育
俗稱「狗甘仔」,僅在台東縣蘭嶼特有的蘭嶼吻鰕虎,經生態專家周銘泰2019年生態調查結果發現,數量可能剩不到200隻,比櫻花鉤吻鮭更稀少,他呼籲政府應儘快將其列入1級保育。俗稱狗甘仔的鰕虎魚,全台紀錄大約有75種,其中蘭嶼吻鰕虎只在蘭嶼出現,雖然在台灣淡水魚紅皮書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但至今未被列入1級淡水魚保育的名錄中,周銘泰呼籲政府應盡速列入1級保育。周銘泰表示,7年前天秤颱風重創蘭嶼後,蘭嶼進行多項溪流水利整治工程,但水泥化的工程卻大量破壞蘭嶼吻鰕虎棲地,導致蘭嶼各溪流可見的吻鰕虎,去年調查後發現只剩下2條野溪可見其蹤跡。而且蘭嶼吻鰕虎並未列入保育,加上只有蘭嶼特有且數量稀少,所以近期更成為許多商業採集覬覦的物種,這也讓周銘泰憂心,只剩不到200隻的蘭嶼吻鰕虎,再被人為獵捕販售,恐怕就真的要消失在地球上了。周銘泰表示,蘭嶼吻鰕虎已和當地達悟族人共存數千年以上,堪稱最能代表蘭嶼的淡水魚,希望相關政府單位應盡速公告為1級保育類,並劃設保護區來保護蘭嶼吻鰕虎。
嚇到!也美到! 「九月櫻」奇景召喚 鹿谷石馬公園出現美拍潮
櫻花不是冬天才開嗎?「九月櫻」有事嗎?九月中天氣剛轉涼,高海拔的南投鹿谷鄉小半天社區「石馬公園」,河津櫻彷彿信守約定又開花了!當地人說,自2012年九月首開,這是連續七年「一年二開」的奇景,已經變成小半天的特色。要不是日前午後雷陣雨來搗亂,今年石馬公園綻放的櫻花更多。記者實地走訪,九月中雖不到滿開,十多株櫻花綻放枝頭,粉白花影已經吸引民眾前來拍照、喝茶和野餐。小半天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推「櫻花樹下品茗、享櫻花餐」活動。(攝影/于魯光)除河津櫻花林,石馬公園還有櫸木、梅樹、大片草原,是野餐喝茶好去處。(攝影/于魯光)生態專家推測,初秋時高海拔的石馬公園氣候明顯變得涼爽,加上日照短,和河津櫻原生日本家鄉環境相似,才會在九月開花,照往例大約開到十一月上旬。但通常「九月櫻」不會滿開,所以隔年一月中到二月中會再開花。「小半天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順勢推出在櫻花樹下與茶師品茗鹿谷好茶、享「櫻花餐」的活動,餐點以櫻入菜,搭配數樣當地媽媽拿手炒菜、煎蛋、大火炙燒雞腿,以及Q嫩櫻花茶凍,兩大盒份量連女生都吃個精光!(預約洽詢:049-267-7213,一人650元)「櫻花餐」兩盒餐用迷你竹簍扁擔盛裝,以櫻入菜,搭炙燒雞腿、煎蛋,和櫻花茶凍。(攝影/于魯光)石馬公園的河津櫻花林,最初是2007年由台日李登輝之友會贈送500株,經過公所和社區共同照顧,已經繁衍出第二代。公園內還種植櫸木、梅樹等,以及大片草原映襯藍天白雲,是野餐喝茶好去處。石馬公園位南投鹿谷鄉山谷中的「小半天」社區,當地以三金聞名:綠金(竹林)、黃金(冬筍)、黑金(竹炭),近年來純樸風民宿、大竹筒餐、竹筍餐亦是特色;沿公路車遊,滿山茶園梯田、杏樹轉黃、雲霧繚繞,盡是美拍景點。賞九月櫻之餘,還可尋訪多處絕美秘境:銀杏森林(武岫農場)、德興瀑布、孟宗竹林古戰場、長源圳生態步道等,來小半天玩大半天!小半天名景「孟宗竹林古戰場」,凱特布蘭琪來此拍SK-II化妝品廣告。(攝影/于魯光)【石馬公園】地點:南投縣鹿谷鄉光復路174-6號電話:049-275-5322交通:台三線往竹山、鹿谷 → 左轉台151甲到底 → 左轉台151縣道 → 鹿谷鄉廣興村7-11超商 → 右轉投55-1 → 小半天石馬公園
【台版哥吉拉肆虐3】雌雄同體無限繁殖 「龍口」爆炸殺不盡
【記者/陳柔瑜】「台版哥吉拉」綠水龍因被棄養而進入山林,初估至少有近千隻多在新北山區和河邊,其攻擊力驚人食量又大,原生種生物多半不是牠的對手,綠水龍危急時更能雌雄同體,一有活口便如春風吹又生般再次繁衍,也讓綠水龍在台灣成為難以根除的罪惡禍患。本刊調查,綠水龍雄體長可達1公尺,身為外來種生物,綠水龍在台灣環境幾乎沒有天敵,進入這片「樂土」後便大肆廝殺,螃蟹、蝸牛、蜥蜴、魚類甚至盲蛇等原生種生物都是牠的佳餚,成年水龍更葷素皆食,簡直是冷血殺手。綠水龍咬合力駭人,普通人一旦中招會皮開肉綻。生態專家阿虎說,綠水龍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牠們雖不主動靠近人類,但登山或戲水遊客一旦誤觸,綠水龍便會毫不留情地發動攻擊,其咬合力駭人,一旦中招便會皮開肉綻;加上綠水龍身上帶有致命的沙門氏菌,倘若有人在野外被攻擊,有可能衍生蜂窩性組織炎或併發嚴重感染。更恐怖的是,在危急時刻,綠水龍還能雌雄同體、自行繁衍,每年約可產下二十到三十顆卵,幼龍出生二年後就具有繁殖能力,「吃遍台灣無活口」的牠們在這片寶島站穩腳地,是原生種生物的惡夢。綠水龍在台灣野外沒有天敵,危急時更能雌雄同體、自體繁衍,生殖能力強而難以撲滅。也因而近年有學者和爬蟲類玩家自發性地捕捉,除了少數用來學術研究的綠水龍外,多半逃不過安樂死的命運,學者們會將牠們放置冰箱最下層蔬果室使其進入冬眠,再放入冷凍庫,讓綠水龍在昏睡中被凍死。也有少數人為讓遺體能有效運用,以佐料在廚房為綠水龍「辦喪事」,吃其尾巴、龍爪等部位,又以加入九層塔和辣椒的三杯風味最佳,還有食龍民眾認為綠水龍肉質鮮嫩,「好吃到碗都想吞掉」,但特意捕捉綠水龍者多半是喜歡爬蟲類生物,食用時總是心情複雜。新北市農業局回應,農業局從2013年開始委託專業團隊清除,近年經費是每年約30萬元,安坑綠水龍族群已有下降趨勢,目前仍持續監測,重點改針對紅水仙溪兩岸清除,有需要時將增加經費,加強清除防治。農業局表示,綠水龍在八里現蹤,是因紅水仙溪分界於林口和八里,並非是綠水龍失控而擴散。看更多↓↓【毒貓煉獄1】名人社區成貓墳場 30毛孩慘被毒殺【毒貓煉獄2】魚罐頭塞老鼠藥 毒水滲土植物全死光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7期《周刊王》和2163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31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