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年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96318/sm-8ab0550758e5d7d7d7f29252aa9eac1e.jpg)
台中氣爆釀4死30傷!重症醫示警倖存者「可能罹PTSD」 83%患者會恐慌
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昨(13日)上午11時許發生嚴重氣爆,造成4死30傷,這次事故也再次引發社會對這類災難帶來的嚴重傷害與長期影響的關注。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表示,傷者即便倖存,自己及其家屬也將面臨長期身心挑戰,許多後遺症可能在數年後才逐漸浮現。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爆炸當下,高溫、衝擊波與建築倒塌往往直接造成嚴重燒傷、骨折,甚至奪走無辜性命。然而即便倖存,傷者及其家屬也將面臨長期身心挑戰,許多後遺症可能在數年後才逐漸浮現。醫學研究顯示,氣爆傷害通常涉及多重物理與化學攻擊。統計分析全球超過三百起工業氣爆事故後,專家發現,超過八成傷患合併二度以上燒傷,平均燒傷面積高達32%。此外,某些工業氣體燃燒後釋放出的氰化氫,還會使皮膚壞死程度加重。黃軒說明,衝擊波所造成的原發性損傷,可能導致肺泡破裂,影像研究顯示,氣胸發生率高達41%。爆炸產生的大量飛散物進一步帶來次級損傷,例如肝臟撕裂傷的風險比一般創傷高出5.3倍。強烈的氣流衝擊更會將人拋擲至遠處,導致顱骨骨折的機率比一般創傷案例高出數倍。爆炸後的數天至數週內,受傷者往往開始出現更隱匿但同樣嚴重的內部損害。研究發現,那些吸入苯類化學物質的傷患,可能在72小時內發展出瀰漫性肺泡損傷,並且肺部發炎指標急遽飆升,增加日後肺纖維化的風險,同時某些爆炸產生的化學物質,會影響腎臟功能,導致短時間內血清肌酸酐升高,而這類病患未來三年內罹患慢性腎病的機率將增加近五倍。對於氣爆的倖存者而言,挑戰並不會隨著出院而結束。長期追蹤研究顯示,許多氣爆受害者在數年後仍持續面臨小氣道功能障礙,部分甚至提前十年以上出現蜂窩肺等慢性肺部疾病。某些揮發性有機物可穿透血腦屏障,導致大腦白質結構異常,進而加速認知功能衰退。心理層面的創傷同樣不容忽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發生率在氣爆倖存者中高達54%。許多患者對瓦斯氣味產生極端恐慌,部分人甚至會在夜間出現「火光閃回」,宛如再度置身爆炸現場。醫學界發現,氣爆暴露者的生物年齡往往加速老化,DNA甲基化分析顯示,這些倖存者的細胞年齡比實際年齡提前老化近九年,而這種變化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增加。黃軒強調,對於氣爆傷者來說,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從急性期的多重器官打擊到長期的生理與心理挑戰,倖存者的康復之路往往漫長且艱辛。因此除了急救治療,社會與醫療體系應建立完善的長期健康監測機制,提供受害者適切的醫療與心理支持,幫助他們真正走出災難陰影,迎向新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懷孕越多次老得越快! 研究指出:哺乳反而能逆齡
媽媽太辛苦!一篇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懷孕可能會加速女性的生理老化,從相關樣本比對,發現與從未懷孕過的人相比,有懷孕經驗者的生理年齡較大,只要每次懷孕過程,女性的生理年齡將多增加2至3個月,並隨著次數越增越多。但根據另一篇耶魯大學的研究顯示,哺乳可讓老化被逆轉,產後的逆齡化將遠大於懷孕期間所導致的年齡增長。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卡倫(Calen Ryan)於菲律賓實行長期、持續的健康調查,並分析了1735位年齡介於20至22歲之間婦女的生殖史和DNA樣本,以調查懷孕對老化過程的影響。研究團隊使用6種不同的「表觀遺傳時鐘」(epigenetic clocks),根據DNA甲基化過程的模式來評估參與者的生物年齡,結果發現,女性每次懷孕都會導致生物年齡衰老2至3個月,與從未懷孕者相比,曾經懷孕過的女性之生理年齡平均增加了4個月至1年多,而與懷孕次數較少的女性相比,懷孕次數較多者的老化速度最多快5個月,也就是說,每一次的懷孕都將加快老化速度近2%。不過,研究團隊亦考量到參與者的社會經濟地位、吸菸、遺傳變異和周圍的建築環境的關係,即便如此,懷孕和生物老化仍有關。令人驚訝的是,在同一項健康調查中,910名男性參與者的生育孩子的數量與其生物老化速度加劇並無關聯性。而從另一篇耶魯大學的研究顯示,雖然在懷孕期間,女性的生理年齡確實會加速衰老,但這些變化將在哺乳期間開始逆轉,於產後約3個月左右,生理老化速度下降了16%,這就表示,產後的逆齡效應將遠大於懷孕期間所致的生物老化增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03072/sm-880d6400c5834d5d70391ef9fa50c3cf.jpg)
運動讓人更年輕? 芬蘭研究打破迷思:活動就會加速生物老化
大家都說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運動還能使人看起來更年輕,許多機構也會建議民眾要建立起運動習慣,但根據北歐國家芬蘭一項進行了45年的研究顯示,體力活動其實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運動可能並非長壽的首要關鍵。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一項進行了45年並獲得芬蘭國家運動醫學獎的研究指出,過多的運動並非總是有益的,運動實際上可能加速身體的老化。科學家找來1.1萬名同性雙胞胎進行測試,實驗從1975年持續到2020年,要求受試者報告日常活動的時間、強度,最後將其分為久坐、中等、活躍、高度活躍4組。該研究調整了吸菸、飲酒、身體質量指數(BMI)和教育生活方式等因素,而結果發現,久坐組的死亡可能性僅多出7%,運動最少者比運動較多者高出20%死亡率,但無論運動量為何,只要活動就會加速生物老化,活動量最多者的生物年齡更比活動量少者「老」了1.8歲。對此,研究人員也得出了結論,表示健康生活是減緩老化的重要因素,但運動可能不是長壽的首要關鍵,也就是說,定期運動並沒有辦法讓人活得更久。不過,報導也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中每個類別的人運動時間為多長,該研究也尚未經過同行評審。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仍建議18至64歲之間的民眾,每周至少要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以及至少75至150分鐘的費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