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
」一滴現形3/「一台破車看中我」金主識英雄 科學老頭不服輸年年跑臨床檢驗盛會
繼6月4日啟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眾多科技AI大咖登台,推動台股創下歷史新高,20日即將登場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也讓沉寂多時的生技股開始活蹦亂跳,其中,搶先在17日亮燈漲停、收在23元的ABC-KY (6598),是少數能以科技事業申請第一上市的生技公司。瑞磁生技去年合併營收為3.95億元,和2022年營收3.90億元相當,但產品組合優化,數位生物條碼(BMB)與檢測試劑(IVD)等高毛利耗材的銷售大幅增加、超過9200萬元,取代了2022年銷售主力的光學分析儀BioCode 2500,全年度毛利率達到68%。從創業到真正拿到美國FDA許可,也花了十年,這段時間靠著美國機構鼓勵創新的經費,以及慧眼識英雄的金主,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目前最大外部股東為泛宏碁集團的智基、智融基金,以及緯創資通合計持股約20%,而最大股東為李家榮家族,持股約30%。李家榮也是瑞磁的董事長,他是美國Amkey Venture (美科創投)的合夥人,專門投資生物醫藥領域,管理近一億美元的基金,先前成功在美國創辦了數家生物製藥公司,也參與許多新藥的研發和上市。李家榮在ABC-KY上市前曾跟記者回憶起這段故事,他說,十幾年前,他與何重人第一次見面時,看著他拿著燒杯、裡面放著玻璃珠轉動,然後說要做出比這個更小的條碼,「我跟研究團隊都認為這是個寶,想要一起把這個寶挖出來。」瑞磁不斷研發新的產品線。(圖/記者方萬民攝)研發的過程當然非常艱難,李家榮說,當他們決定用半導體製程來做生物科技的檢測時,帶回台灣「大家應該會認為這是一個很smart的做法。」最後果然在台灣受到不少貴人相助,把這個想法成功產品化。「我是台大農化系畢業,然後去美國拿的化學博士,後來有機會在美國生物科技界工作,一直都想對台灣業界有貢獻,以過去的創投經驗來說,若能在台灣掛牌,可以讓這個領域給更多人看見。」李家榮說起為何選擇上市的原因。「我覺得當時他會投資我,是因為我開了台破車去見他,他覺得我應該不會亂花錢吧!」瑞磁生技執行長何重人開玩笑地說。何重人是40多歲才創業,自嘲過去的確只會乖乖念書、在學校待太久,不過也因此深入學習物理、光學、化學、生物等專業領域,再去研發,才能做出這種跨領域的新產品;開發新技術、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真的很燒錢,但也因為入行時年紀不小了,行銷自己、四處找錢對他來說真的很困難。不過還好他選擇的是檢測業,而非新藥開發,不會出現花很多錢和時間後才發現沒效的「一翻兩瞪眼」;生物檢測賣的是耗材,就像印表機一樣,機構買了印表機後,後續會有源源不絕的墨水匣需求和收入,「這是我們比較幸運的地方,可以穩定有收入後,再投入研發。」再加上有美國、歐盟等地的專利,以及美國FDA流程交手的經驗,讓他們可以順利築起自己的專業護城河。瑞磁參加美國的博覽會。(圖/翻攝自Applied BioCode官網)「以創業來說,我真的很老了吧!」70歲還在公司負責研發的何重人笑著說,他說,在美國舉辦的、全球最大臨床實驗室產品及服務的AACC博覽會(2024年更名為ADLM),是檢測領域的年度盛會,從1980年代開始他每年都會去看展。「年輕的時候是去看熱鬧,但有一次碰到個朋友,他說他是特別來找『一根螺絲』,以解決他目前的研發瓶頸,我才驚訝到,原來大家是有目的地來看展,且能真正得到幫助,」何重人說,後來他很認真地每一個業者攤位都去研究,然後思考目前的產業趨勢,了解很多知識且獲得啟發。「後來看著看著,就覺得我也應該要有個公司能去擺攤,過了十幾年,好不容易占一個位子,就想著下次要兩個、四個,後來看著國際大品牌廠做了整片區的華麗攤位,又覺得『好羨慕呀』,整個動力都來了!」,今年7月28日到8月1日在芝加哥盛大舉辦的AACC,至少也要有4個攤位;何重人笑著,就像個熱血的年輕小夥子。
禮來股價2024年已漲35% 大摩:離「兆元俱樂部」不遠
在「減肥神藥」Zepbound強勢催化之下,美國醫藥巨頭禮來股價屢創新高之勢,促使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們思考,該醫藥巨頭會否成為美股科技七雄(Magnificent Seven)之外第一家市值達到1兆美元的美國醫藥公司。2023年禮來股價漲幅超60%,自2024年起禮來股價不斷創新高,漲幅已高達35%,截至周五(17日)收盤股價為782.06美元。「禮來可能將成為全球首隻市值1兆美元的生物醫藥及製藥類股票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弗林(Terence Flynn)及其同事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在我們看來可能性很大,我們繼續看到進一步上漲的空間」。由弗林領導的分析團隊在周五將該機構對於禮來的12個月目標股價從805美元上調至950美元。該公司股價截至周五收盤上漲3.2%,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受全球消費市場對其分別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藥物Mounjaro和Zepbound需求的雙重提振,該公司股價今年已上漲達35%。這使得禮來目前的總計市值超過7400億美元,成為標普500指數中最有價值的10家大型公司之一,市值可謂遠超醫藥板塊的同業。目前,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兆元市值俱樂部」由微軟、蘋果、輝達、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所組成。唯一市值超過禮來的非科技類型公司是「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機構彙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禮來近日公佈了樂觀的財務數據報告後,包括法國興業銀行、傑富瑞和巴克萊銀行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分析師們在本月陸續上調了對於禮來的目標股價。
台基核聯手台大「肝標靶」核酸新藥 陳培哲:生物研發只有做第一沒有第二
泰宗(4169)董事長徐煥清16日宣布,旗下成立100%子公司台灣基因核酸新藥由總經理王雅俊出任董座,今天並與臺灣大學簽署產學合作協議,共同展開「肝臟為標靶」的核酸藥物研究計畫,規劃2028年IPO。「陳培哲院士(中研院)說的,我絕不說NO!」「這是一項大計畫,需要獨立出來做,我也希望IPO時程可以再提前。」今天活動現場也吸引了四家證券商出席,據生技界人士觀察,「由於工研院、生技中心共同成立的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募資逾百億,鎖定三類藥物包括核酸、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業界跟著政策走,受到許多激勵。」專注新藥開發的泰宗,2023年營收9.7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20.84%,成績亮眼之外,2024年即邀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擔任計畫主持人,期望盡早完成相關先導候選藥物(lead candidate)之專利及優化與開發,後續提交臨床試驗申請(IND),針對目前全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肝癌與膽道、B型肝炎等領域,提供新一代創新療法以填補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這些年與泰宗合作密切,一年前討論跨足核酸藥物領域,像是胰島素、瘦瘦針等是以蛋白質為主的藥物,屬於短效型的,前者天天注射,後者一周打一次等,未來期能朝此方向研究以核酸為主,即可屬長效型,一年注射一次即可,受惠廣大患者,而這也是在研究上要找出安全性、有效型的新藥,並進而取得專利、達到授權商品化的目標。陳培哲院士並進一步說,「最近我比較黑,研究經費較為缺乏,泰宗評估值得冒險,研發新藥是生命產業,一直以來我也對泰宗提出許多意見,發現泰宗對新藥研發已到99%極致,有其態度與責任感」「現在是一個開始,只要是好的計畫,泰宗與台基核都會投入。」台基核董事長王雅俊則舉例說明,以2022年底美國FDA核准一款治療B型(缺少第9因子)血友病的核酸新藥Hemgenix上市,只需一次性治療就可以讓病患免於終身輸血之苦,達到完全根治,而該款新藥的訂價一劑高達350萬美元(相當新台幣逾1億元),堪稱目前全球最昂貴的藥物。Hemgenix藥物的作用原理就是將一種可以產生凝血因子的基因輸送到肝臟,並在肝臟中重新製造第9因子蛋白質,替補原本缺陷的基因功能。台基核與台大的這次合作,則鎖定開發以肝臟為導向的核酸藥物,初期藉由研究siRNA(小干擾核醣核酸)、DNA、mRNA等經脂質奈米載體(LNP)進入肝細胞後的作用,針對全身性疾病(肥胖、高血脂等)、及肝臟/肝癌與膽道疾道、B型肝炎等三大領域,希望找出抑制肝臟產生過多致病蛋白質、或是彌補肝臟無法製造足量功能性蛋白質因而致病的目標核酸,並進行優化與修飾,以及臨床前藥物開發確認與設計等,而後接續提交相關的臨床試驗申請。王雅俊說,台基核完成後續提交臨床試驗IND申請準備後,啟動增資計畫,預計2024年募資、候選藥物篩選,2026年A輪募資、臨床前研究提交IND申請,2027年B輪募資、啟動Phase 1/2臨床試驗,2028年的IPO、購併與授權的Proof of Concept。今日簽約儀式在臺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泰宗生技董事長徐煥清見證下,由台基核董事長王雅俊與臺灣大學陳培哲院士代表完成簽約。
出席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式 鄭文燦:扶植生技醫療成兆元產業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7)日出席「2023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式」時表示,政府相當重視國內生技醫療產業發展,除推動高階「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的新營運模式,擴大獎勵生技代工業,深化我國生技醫藥能量及擴大產業規模外,也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醫藥法規及臨床試驗研究環境,並促成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打造友善投資生技產業的市場環境,盼進一步帶動台灣生技醫療成為新興兆元產業。鄭文燦表示,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於2019年首次在台北舉辦,成功奠定台灣在亞洲生物醫藥產業中心的地位,本次亞洲生技大展更揮別COVID-19疫情陰霾,吸引超過800家參展商、2000多個攤位,是台灣鏈結國際的前3大生技展覽,充分展現台灣生技產業的能量。此外,此次亞洲生技大會不僅舉辦各式論壇及研討會,更有一對一商機媒合會,促成業者間相互交流對話,至盼所有充滿夢想的生技公司皆能在此遇見伯樂,進而將生技產業研發製造的成果轉換為市場商機,讓台灣生技產業獲得更大的發展。鄭文燦指出,2021年政府將《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並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及數位醫療等領域,而經濟部透過此一條例修正,進一步推動高階「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的新營運模式,擴大獎勵生技代工業,深化我國生技醫藥能量及擴大產業規模,讓國內生技大廠能夠充分發揮研發及製造優勢,進而獲得國際大廠的支持。另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促成戰略新板跟創新板,打造友善投資生技產業的市場環境;衛生福利部則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醫藥法規及卓越的臨床試驗研究環境,成功結合健康守護者及產業促進者的雙重角色。鄭副院長表示,今日榮獲「傑出生技產業獎(Taiwan BIO Awards)」的13家企業,涵蓋生技新藥、CDMO、免疫/細胞療法、再生醫療、創新醫材、高端醫材、醫療人工智慧、農業生技、健康食品等領域,足見產業相當多元發展。而疫情期間也看到mRNA技術成功運用在疫苗研發上,相信未來將能廣泛應用在癌症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進一步帶動台灣生技醫療成為新興兆元產業。
立委指台灣基因檢測有7大隱憂 呼籲政府設專責機關統籌
立委林岱樺今(3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本土基因檢測鏈有7大安全隱憂,她呼籲台灣政府對於生物檢體外送或生物資訊相關的法案,應該要有專責機關統籌,儘速完成修法,並研擬基因定序出口管制,透過法規及政策的調整,讓基因定序技術能安全用於臨床上,實現促進精準醫療目標。林岱樺指出,台灣目前面臨7大隱憂,包括大陸製基因定序機台充斥台灣;台灣基因檢驗透過第3國洗產地到對岸;衛福部竟核准大陸檢測設備通過LDTs;台灣人基因資訊外洩到對岸;大陸掠奪台灣生技商機;大陸資金購併國家扶植基因公司;台灣資源助長對岸生技。她呼籲。相關單位必須正視儘速立法管制,比照美國禁用華大基因公司的產品。林岱樺表示,台灣近年大力推行精準醫療產業,倡導對個人基因體學的精準檢測與診斷,提高對治療藥物的精準選項,進而提升治療有效性,讓醫療資源效益發揮極大化。但她認為,人類基因或DNA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基礎資源,在生物醫藥產業中更有極其重要價值,因此保護人類基因遺傳密碼關乎個人資訊安全、產業利益與國家安全。林岱樺指出,華大基因公司疑有不當收集全球女姓基因數據的疑慮,即遭德國、加拿大、澳洲、愛沙尼亞和斯洛維尼亞等多國的監管機構進行嚴格審查,並禁用華大基因相關產品,然而台灣科研市場多年來卻毫無警覺。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吳金洌表示,中國附醫、長庚大學和台中榮總等,都有設置華大基因的機台進行相關研究,以此來收集台灣人的病原微生物資料。此外,他也指出,衛福部甚至讓華大基因次世代定序機台取得LDTs認證,提供台灣民眾相關基因檢測服務。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院士周昌弘認為,除了直接採用大陸製檢測機台可能潛藏台灣人基因外流風險外,繞道「第三地」轉口到大陸的洗產地手法也時有耳聞。他解釋,部分陸資色彩的基因檢測企業透過在第3方國家設置實驗室,並與台灣經銷商合作,向醫療院所或研究單位收取台灣人檢體,外送至第3方國家進行基因檢測分析,做完後的數據再直接傳回對岸。周昌弘表示,無論採取那一種管道將台灣人的基因檢體外流,都將嚴重打擊台灣本土基因檢測業者的生存空間,不僅是瓜分產業商機,更可能造成本土業者的經營危機。林岱樺強調,「國家安全法」修正草案去年5月三讀通過,防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外洩他國,今年2月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也正式成立,代表政府強化資訊安全的決心,但在現有架構下,仍欠缺單一專責機關評估是否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此外,她說,包括「個人資料保護法」、「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管理條例」等的評估制度也需要更加完善。
富豪新列傳/來自台中大甲鋼鐵小廠的富豪新面孔「新萊應材」李水波 從食品級翻身半導體大咖最愛
台灣50大富豪總算出現了一張新面孔,「新萊應材」董事長李水波,這間1991年在台中大甲成軍的鋼鐵應材小廠,從食品跨足生物醫藥再進軍半導體產業,近年因大陸扶植半導體產業,營收獲利及在深圳掛牌的股價一躍而起,67歲的李水波也以11億美元身價,衝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對台灣投資人而言,無論是新萊應材還是創辦人李水波,都很陌生,但對半導體大廠台積電或英特爾而言,新萊應材的2017年推出的半導體自有品牌「Nano Pure」,包括真空系統、氣體管道系統等高潔淨應用材料則是心頭好,包括合肥晶圓廠、台積電南京晶圓廠及英特爾在東北大連設廠,都使用新萊的產品。新萊應材的崛起,可說是另一則台灣之光故事。1956年出生的李水波,對機械有獨特興趣,台北工專畢業後,先後在台中大甲一帶鋼材廠工作,專精不鏽鋼材,一路從小職員做到廠長,1991年和妻子申安韶決定自行創業。新萊應材從食品產業不鏽鋼潔淨管起家,目前旗下共有5家子公司,橫跨食品醫藥、真空系統、氣體及包裝等。(圖/截自新萊官網)李水波夫妻倆的創業,從進入門檻較高的食品產業等級的潔淨不鏽鋼管切入,夫妻倆一個具有技術背景,一個是國貿背景,透過外貿單位的資訊尋求訂單,接到來自美國第一張訂單4萬美元時,李水波還是到大甲腳踏車設備廠借機台生產交貨。新萊應材站穩腳步後,在來自河南的岳父建議下,2000年到中國昆山設廠,專攻食品產業的潔淨不鏽鋼管,第一張訂單就拿到中國第一大乳品「伊利集團」的400萬人民幣訂單,成功打響知名度。爾後爆發SARS疫情,2004年中國醫藥界找上門,要求新萊應材打造生產疫苗設備專用的特殊不銹鋼材,李水波因而跨足生物製藥,兩年後,英特爾要在大連蓋廠也找上門,要求新萊應材提供晶圓廠真空無塵製程設備所需的特殊不銹鋼材,有此經驗後,2009年新萊應材也加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成為會員。對於跨入半導體領域,李水波曾說,「精密的焊接、潔淨的表面處理、精密的機械加工,這三塊是新萊應材最核心的領域。」「製造過程中需要非常潔淨的環境,尤其半導體生產過程中需要透過管線輸送超純氣體,這樣晶片才不會被污染。因此,輸送管道很重要,公司產品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李水波看好導體生產過程中輸送管道的重要性,也順利打入台積電南京廠供應鏈。(圖/台積電提供)2017年新萊推出半導體自有品牌Nano Pure,專注研發高潔淨應用材料,包括真空系統、氣體管道系統等),正式獲得中國半導體廠採用,包括合肥晶圓廠、台積電南京晶圓廠所使用的特殊氣體管線,都是新萊的產品。目前新萊應材集團旗下共有5家子公司,包括食品醫藥相關的新萊潔淨、真空系統的新萊應材、氣體相關的昆山萊恒(Nano Pure)、以及2016年收購的美國GBN及2018年收購的山東碧海包裝,成了唯一跨足真空半導體、生物醫藥、食品安全三大領域的高潔淨應用材料製造商。美中貿易戰爆發,中國大力扶植半導體企業,新萊應材營收開始走高,2021年創下破20億元人民幣新高點,2011年在深圳A股掛牌的新萊應材股價,也一舉擺脫長年徘徊的10到20元人民幣區間,去年拔地而起,3月衝破50元人民幣,因價量異常波動,去年4月一度傳出內線交易遭查,股價跌回31.7元人民幣,隨後又反彈,去年10月最高來到107.5元人民幣,目前則維持在60-70元人民幣之間。從台灣西部小鋼廠翻身為半導體設備概念股,在中美半導體大戰及中國半導體自主化趨勢下,新萊可說是居於有利地位,儘管法人憂心疫情對解封後的中國仍有影響,但彭博社日前也報導,中國考慮改變撒大錢的方式來補助半導體產業,對李水波而言,2023年將是鴻兔大展年。新萊應材股價去年出現大幅拉升,儘管4月因為傳出疑似內線消息而拉回,但仍在基本面推升下續衝高,一度衝過百元人民幣大關。(圖/截自富途牛牛)
產研攜手共創「AI生醫加速器」 國衛院今與華碩簽約合作
人工智慧是近年備受期待的創新動力,持續推動各個領域演進,人工智慧在生物醫藥的應用領域可包括精準醫療、智慧醫療、藥物與疫苗開發、智慧財產研究、生醫大數據研究等,為了因應未來可見的研究需求,擴大並加速研究量能,同時強化學研與產業間的鏈結,持續推動生醫新創領域,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華碩集團攜手合作推動「AI生醫加速器」,並於今(29)日亞洲生技展中舉辦簽約儀式,期許與學研醫療機構及產業界攜手,開發多元生醫領域創新及應用。因應未來智慧健康醫療照護需要導入AI技術,國衛院與華碩集團的合作其中一項就是「AI生醫資訊創新研究暨應用服務中心」,由國衛院主導構思研究方向與架構與領域知識,華碩與NVIDIA提供運算所需AI相關硬體與軟體、管理平台與人力、AI技術開發團隊等,共同打造台灣首座生醫專用AI超級電腦,應用於精準健康、疫苗開發與新藥研究等國家級任務所需之超高速運算,目標在於研發新穎資料科學技術,發展生醫領域重要之應用與服務,以及培育生物醫學、資料科學與資訊產業跨領域人才,期待能作為鏈結學研機構、醫療機構及產業界的樞紐平台,深耕智慧醫療應用服務。除共同推動AI生醫資訊創新研究暨應用服務中心,國衛院技轉及育成中心與華碩集團進一步於生醫新創領域展開合作,結合華碩集團台智雲公司AI Factory夥伴計畫,提供新創夥伴包含AI + 5G + Data Economics雲端平台及各種數位資源及AI場景業主商機媒合。預計徵選至少5家新創團隊進駐,提供華碩AI雲創園區之創育基地空間、AI超級電腦算力及雲端資源、5G AI Co-lab、教育訓練、創業導師1對1輔導機制、商機媒合會及Demo Day與投資媒合等資源,協助新創加速成長發展。華碩集團謝明傑營運長表示,延續應用服務中心加速推動台灣生技產業數位創新使命,華碩集團台智雲進一步於生醫新創加速器展開合作,結合國衛院專業生醫領域知識與輔導機制,讓台灣的生醫新創產業使用優質的數位科技。國衛院梁賡義院長表示,國衛院作為全國唯一「任務導向」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藉由推展人工智慧在生醫領域的創新及應用,加速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相關研發是很重要的一步,期待經過跨領域整合,持續深化健康大數據、生醫AI模型,強化學研與產業間的交流與鏈結,為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開創新紀元。
上海進出口佔全中國比例 年初28.4%降至16.3%
據《上觀新聞》報導,受此輪上海疫情影響,4月分,上海口岸進出口總值在全國的佔比從年初的28.4%降至16.3%。但4月下旬以來,上海口岸外貿逐漸企穩。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透露,5月迄今,上海海關已審核通過0.9萬份出口原產地簽證申請,貨值超過7億美元,環比4月同期分別增長了36%和57%,可見企業出口復甦跡象明顯。高融昆坦言,上海在中國促外貿、穩增長大局方面有著特殊地位與作用,但3月底上海開始實施全域靜態管理後,產業鏈、供應鏈一度面臨停頓、中斷的實際困難,同時長三角出現口岸跨區域集疏運能力不足、產業鏈和供應鏈循環不暢等具體問題。為此,上海海關迅速研究並於4月2日公布「抗疫情保民生助企業促發展」10項措施,包括暢通民生物資「綠色通道」、准許企業延期辦理部分海關手續等措施,獲企業認同。上海封控迄今,上海海關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部進駐單位帶班,近千名幹部職工封閉在崗,所有海關業務現場保持運作。4月30日,針對疫情對長三角供應鏈造成的影響,上海海關聯合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共同出台了保障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的聯合通告。5月9日,海關總署提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十方面措施。上海海關積極落實,針對上海全力擴大復工復產的最新情況,又研究公布了新一輪12項措施,包括「做大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全產業鏈綠色通道」、「對重點積體電路企業進口的光刻膠臨時性取消抽樣送檢要求」、「擴大遠程視頻查檢、生產流程嵌入式查檢等應用範圍,減小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等。據悉,每年從上海進出口的貨物當中,60%以上是長三角、全國的貨物。長三角五地海關聯合通告發佈以來,長三角地區「白名單」企業已實現五關互認。對於在上海關區申報的報關單,長三角企業可「在家」在線查詢理貨、申報、查驗、放行等信息。遇到跨關區通關疑難問題,均可通過五關線上協同機制,得到快速響應和解決。同時,上海海關進一步探索擴大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試點覆蓋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實施「口岸外觀查驗+目的地綜合處置」兩段式布控處置流程完成進口通關。自3月28日上海封控以來,上海海關已累計協調處置長三角區域高新技術企業維持產業鏈運轉的關鍵物料19批,涉及汽車零部件生產、積體電路製造行業重點企業14家,貨值1.41億元人民幣。另外,上海海關積極支持「陸改水」、「陸改鐵」,鼓勵長三角進出口企業運用「聯動接卸」等物流模式,實現跨關區貨物快速運轉。據統計,4月分,洋山海關監管通過聯動接卸模式進出口貨櫃總計3.7萬標準貨櫃。其中,出口3.3萬標準貨櫃、進口0.48萬標準貨櫃,環比分別增長32.5%、143.7%,有效緩解了疫情封控管理帶來的陸路運輸壓力。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大陸新冠疫情在陝西快速升溫,22日傍晚西安宣布封城,延安、咸陽稍後也傳出封城措施。由於西安是大陸半導體(主要為記憶體)、汽車、裝備製造、新能源重鎮,市場擔憂封城恐引發另一波晶片、汽車產業供應鏈危機,甚且擾亂年末與2022年初大陸經濟成長。西安自12月9日出現首例本土確診後,疫情持續升溫,大陸衛健委22日公布,21日新增本土確診57例,其中西安多達52例。22日西安宣布封城,透露當地疫情可能進一步升級。據西安22日公布最新防疫措施,全市社區(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每戶每2天由1人外出採購生活物資,其他家庭成員除在疫情防控、城市運轉保障、居民生活密切相關行業工作外,一般不外出,外出需持單位、社區開具的證明。在工商業方面,除防疫需要和民生保障以外,非生活必需場所暫時停業。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疫情期間可實行彈性工作制或居家辦公。鼓勵企業採取靈活的用工政策,推行在家辦公、線上辦公,減少人員流動性。西安封城直接令人回想起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的記憶,當時武漢封城引發大陸甚至全球汽車業生產大亂,電子、通訊等行業亦受干擾。相較武漢人口為1,100萬人,西安人口多達1,300萬人,為大陸西北最大城市,更是「一帶一路」通往中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門戶。當前西安經濟主要有六大支柱產業,即半導體為主的電子資訊、汽車製造、高端裝備、航空航太、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以韓國三星為主的半導體產業,以及以民營車企比亞迪帶動的汽車業。從半導體來看,近10年來三星不斷加碼投資西安,其中又以DRAM、NAND記憶體晶片為主,讓西安成為全球晶片製造重地。自三星項目進駐西安後,還吸引美國空氣化工、日本住友、韓國東進世美肯、華訊微電子等知名企業投資。看好全球產業對晶片的迫切需求,2021年上半年,三星電子在西安工廠投資230億元,比原先計畫多投入20億元,並爭取在2021年底前完工。
大陸前三季「GDP十強城市」出爐 上海依舊奪冠
大陸各地統計部門陸續發布經濟運行成績單,今年前3季GDP十強城市出爐,相比上半年,排序沒有明顯變化,上海、北京、深圳穩坐前3名。不過,一、二名上海和北京,四、五名廣州和重慶差距進一步縮小,尤其第四城競爭激烈。成都則有望在年底加入2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8.6元)俱樂部。今年前3季大陸GDP十強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其中,北京市GDP以2兆9753億元,逼近首次破3兆元、排名第一的上海市,差距縮小至1113.73億元,北京經濟增速也以10.7%高於上海0.9個百分點。北京工業快速增長,完全得益於生產大陸已接種22億劑次疫苗的國藥、科興等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330%,2年平均增長100%。《中國城市報》報導,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分析,北京經濟快速增長與疏解非首都功能、調控人口密度、產業升級密不可分,首鋼在內的產業外遷,也為新興產業騰出更大發展空間。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也說,北京發展新興產業較上海早,國家級科研機構數量多,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撐。大陸GDP總量第四城之爭,是近年GDP十強城市的熱點話題。廣州前3季GDP為2兆零29.12億元,重慶為1兆9951.89億元,差距77.23億元,領先優勢明顯縮小。彭澎預測,重慶人口多、面積大,中歐班列縮小了與沿海地區區位差異,未來重慶GDP要超過廣州有很大可能。不過,廣州經濟發展實力不可小覷。廣州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3大新興支柱產業增加值規模均超千億元,合計同比增長9.4%。十強城市另一看點,是成都全年GDP能否突破2兆元大關。成都市今年前3季GDP為1兆4438.75億元,要實現2兆元目標,第4季單季GDP要達到5561.25億元。胡剛稱,成都經濟基礎、特別是製造業基礎比較紮實,第4季往往會衝刺。
國產3支疫苗前進東南亞!國光生、安特羅偕新加坡淡馬錫 籌合資公司推動
國光生技(4142)宣布,國光生技、安特羅生技和新加坡北極星控股集團旗下Innovalues Tech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在今年底於東南亞籌組合資公司,負責推動流感疫苗、腸病毒疫苗、破傷風疫苗等產品進軍東南亞市場。新加坡北極星控股旗下InnovaluesTech集團資本額 3.5億美金,旗下子公司有8家,集團定位是從事生物醫藥相關需求的醫藥產品佈局及投資,目前已在新加坡、印尼及馬來西亞投資多家醫療中心,並從事相關醫藥服務。國光生技於5月25日宣布,國光生技、安特羅生技與InnovaluesTech合資公司,將負責在東南亞執行臨床試驗、藥證申請和產品銷售,初期將以流感疫苗、腸病毒疫苗和破傷風疫苗為主要合作項目,未來包括新冠疫苗等各項新產品,都將透過合資公司,成為國光生技前進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據點。國光生技表示,基於國際化市場布局,海外籌組合資公司有助於在當地的臨床合作、藥證申請和開展銷售通路,若此模式運作良好,未來將不排除持續在海外設點。根據調查,北極星控股為新加坡政府百分百主權基金淡馬錫控股旗下所有,也就是說,國光生技此次與Innovalues Tech合資公司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不僅僅是疫苗產品的推動,更是開啟台灣與新加坡兩國在疫苗產業上的進一步發展。加上日前國光生技流感疫苗取得的清真認證,台灣疫苗業的南向發展將更深耕。
華為晶片斷炊讓「中國製造2025」復活 習近平令三省一市「專攻」生物醫藥、人工智能
美國近期積極壓制大陸科技發展,9月15日正式對華為進行晶片斷供,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頻頻到各地視察,17日考察湖南長沙裝備製造企業時更強調:「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製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裡」。類似表述近來頻繁高調從大陸官方內部傳出,讓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有隱隱再起「中國製造2025」的態勢。華為斷供事件爆發後,促使大陸著重加強科研,尤其是晶片研發設計等面向。據多維新聞引述觀察人士指出,製造業與核心技術的科研攻堅已被大陸放到檯面上,即使不再大肆宣傳「中國製造2025」這個名詞,但一場製造業產業鏈,尤其是高端產業鏈的發展正迎來熱潮。華為被美國斷供晶片的隔天9月16日,也是習近平啟程考察湖南的當天,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出席國新辦發布會現場時直言,面臨美國對大陸高科技產業的打壓,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白春禮強調,未來10年會針對一些關鍵技術問題做些新部署﹐這其中包括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甚至稍早9月11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後,拍板決定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克。此外,大陸省級層面也在行動中。習近平上次地方視察安徽後在當地召集上海﹑江蘇﹑浙江及安徽三省一市的「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更要求這個大陸第一大經濟圈「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早取得突破」。甚至不光是官方祭出態度與行動,力催大陸在高科技領域的關鍵技術推進。實際上巨頭企業也對「新製造」有不少想法與行動。16日阿里巴巴打造的新製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亮相並正式投產。該製造平台預計先從服裝行業切入,運用阿里巴巴的雲端計算、IoT、人工智慧等技術為中小企業解決生產供應鏈中的難解問題。據指出,之前該戰略級專案已保密運行3年,並將與淘寶上200多個中小商家進行試點合作。
居間牽線卻藉機炒股牟利 上峰生技負責人今被檢調約談
股票上櫃公司永昕生物醫藥公司,2018年與韓國SCD公司簽約,接受委託生產藥品,而居間介紹這兩家公司簽約的上峰生物科技許姓負責人,卻利用此一重大訊息內線交易,大量購入永昕股票獲利超過200萬元,台北地檢署今(21)日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處搜索位上峰公司等4個處所,並將許及另名施姓涉嫌人約談到案,稍晚將移送北檢複訊。檢調調查,SCD公司是韓國第一大眼用藥藥廠,2018年永昕生物醫藥與SCD簽約後,即購置3000坪廠房,作為2021年SCD所開發的Eylea生物相似藥執行臨床三期試驗及上市藥品的生產基地。居間為永昕生物醫藥仲介與SCD簽約的上峰生物科技許姓負責人,涉嫌利用永昕公布這個重大訊息之前,於2018年7月到9月間狂買永昕股票609張,並在同年10月4日永昕公布重訊後全部賣出,因此獲利210餘萬元。另名與許姓負責人有業務往來的境外公司SUMMIT BIOTECH施姓負責人,在許的的推薦下,也在2018年7、8月間買了45張永昕股票,但直到現在還未賣出,擬制性獲利2萬餘元。調查局幹員今天兵分4路搜索並將許、施及另2名證人約談到案,稍晚將移送北檢複訊。
台灣與美合作 AIT證實:一起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美國在台協會(AIT)在臉書宣布,台灣「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將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合作研發新冠肺炎的疫苗,並表示會共同努力、共同得益以取得進展。據《中央社》報導,高端疫苗16日與美國國衛院簽訂合約,將取得開發新型冠狀病毒的候選疫苗以及相關生物材料,並在台灣執行動物實驗,以做為評估人體臨床試驗及開發新一代疫苗的依據。高端疫苗自2015年就開始和美國國衛院合作,共同研發登革熱等疫苗;美國國衛院為全球生物醫藥領域的頂尖研究機構,每年醫藥研發預算近400億美元,投入冠狀病毒疫苗平台研發多年,並已成功開發出候選疫苗。高端疫苗已完成新型冠狀病毒RT-PCR核酸檢測的套組開發,並於2月12日向衛福部食藥署提出「第三類體外檢測醫療器材」的許可申請。AIT在臉書粉專宣布好消息。(圖/美國在台協會 AIT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