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現象
」 癌症 大陸 放屁 月經 打嗝受困外太空「滯留5個月」 NASA女太空人親揭暴瘦真相
美國太空人蘇尼塔威廉絲(Sunita Williams)和巴里威爾莫爾(Barry Wilmore)因波音Starliner太空船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在國際太空站(ISS)的任務,原計劃僅為期8天的任務,現已持續超過5個月,兩人預計要到2025年2月才能返回地球。然而近期威廉絲體重驟減的照片引發外界對她健康的擔憂,對此,她也透過影片回應此事。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59歲的威廉絲自6月以來一直在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9月發布的照片顯示她的臉頰凹陷、身形憔悴,令外界擔心她的健康狀況惡化。一些健康專家和NASA內部人士指出,她可能因未能攝取足夠熱量而導致體重減輕。報導指出,有醫生告訴《每日郵報》,威廉絲的照片顯示她的面部凹陷,這通常是快速減重的跡象。另一位未具名的NASA消息人士對《紐約郵報》表示,NASA正在努力「穩定她的體重,並期望能扭轉這一情況」,暗示威廉絲在太空站期間未能跟上太空人所需的高熱量飲食。對此,近日威廉絲在NASA發布的影片中駁斥了外界對她健康的謠言,聲稱自己實際上「增強了肌肉」,並表示她的體重與出發時相同。她解釋這是太空中的液體轉移現象,這會導致人的頭部看起來腫脹、身體下部變瘦。這是失重狀態下常見的生理現象,並非體重驟減所致,「我的大腿和臀部變大了,因為我們做了很多深蹲鍛鍊」,威廉絲強調,照片中所見的身體變化是由於液體重新分佈,而非健康問題。研究顯示女性在太空中面臨的生理挑戰往往比男性更為嚴峻。NASA的研究發現,女性在太空中的血漿量減少比男性更顯著,這可能影響她們的卡路里消耗和體重控制。此外,微重力環境下的肌肉流失問題也使女性更容易出現體重變化。西雅圖的肺科醫生古普塔博士指出,長時間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壓力會影響體重,尤其是在加壓艙內,氧氣含量低、營養攝入不足、鍛鍊受限等因素都會對太空人的健康造成挑戰。他認為威廉絲的體重變化可能是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自然結果,而非健康惡化的徵兆。目前NASA仍然密切關注威廉絲的健康情況,並強調正在採取措施幫助她保持健康,直到返回地球。
吃喜酒驚見「新娘腋下炸毛」!她曝婚姻最終結局:完全刷新三觀
不少女孩都憧憬能有一場浪漫的婚禮,而自己會是當天最亮眼的新嫁娘,不過就有一名女網友分享,她過去曾出席過一場婚禮,怎料卻看到身穿婚紗的新娘「腋下炸毛」,讓她當場傻眼,直呼「她不尷尬我都覺得尷尬了!」一位女網友在Dcard以「有人看過新娘沒刮腋毛的嗎?」為題發文,透露自己多年前曾參加過一場令她印象深刻的婚禮,因為穿著美美無袖禮服的新娘腋下卻沒刮,濃密腋毛全炸出,讓她忍不住驚呼,「女生穿無袖背心沒除毛我都沒意見!但是有人會在自己婚禮上腋下炸毛完全刷新我的三觀欸!」女網友疑惑表示,婚宴當天會請來婚攝團隊幫忙紀錄幸福的一刻,就算新娘秘書沒有提醒腋下管理部分,新娘本人應該也會很在意才對,不解為何還會看到如此震驚的畫面,「她不尷尬我看到都覺得尷尬了…」,最後原PO還補充,多年後對方的婚姻也告吹了。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她能勇敢做自己很棒,我很佩服這樣有勇氣做自己的人」、「她很猛,很做自己,婚禮就是人家新娘的主場,她要素顏穿比基尼都是她的選擇,我們只要尊重並祝福就好」、「我猜新娘應該就是秉持愛著自己身體的一切的精神做這個決定的?我反而覺得很羨慕欸,我一直都覺得體毛是很自然的東西,不刮掉不會怎麼樣,但婚禮這種我沒勇氣不顧慮其他人的眼光」、「要不要剃是人家自己的事,毛長在身上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沒刮腋毛跟離婚有什麼關係?我也看過很多有刮腋毛的人最後離婚啊」、「腋毛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刮會怎麼樣?你還把人家離婚的事情講出來,你到底是何居心?」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我覺得大場合除腋毛是基本禮貌欸…」、「我也覺得腋毛炸開滿噁的,男生不刮鬍子不剪鼻毛就被說成流浪漢,女生不刮腋毛就是很做自己」、「雖然大家都在說這樣是做自己⋯但對我來說整理腋毛、鬍子等等的毛髮是禮儀⋯尤其是這種場合。」
月經來「穢身」不可拿香? 土地公廟解惑:難道男女大小便比較乾淨?
老一輩的人都會說,月經來不可去廟裡拜拜。對此,鎮轅境頂土地公廟官網表示,「無論男女,每日都會排遺(大小便),難道這些就比較乾淨?」鎮轅境頂土地公廟官網指出,民間習俗,流傳著女性月經來,為「穢身」,所以不可以拿香,或參與廟宇祭祀活動,甚至說不能進入廟宇拜拜,觀其理由,大致上是一月經來不乾淨,會褻瀆神明、二月經來時身體較虛弱,容易被神明正氣沖煞到、三月經來時身體較虛弱,容易染上不吉利的事情,四是經血會帶來晦氣且吸引邪靈,因此被視為不祥。廟方直言,事實上,無論男女,每日都會排遺(大小便),難道這些就比較乾淨?現代社會,衛生習慣已經大大改善,與其認為這些自然的生理現象不乾淨,還不如在奉香前,先上個廁所把身體產生的廢物先排掉,然後把雙手好好洗乾淨。廟方表示,的確有部分人月經來時身體較虛弱,若真的痛到不舒服,在家休息是個好選擇,這與是否能參拜無關,再者正神大廟,應該充斥凜然正氣與良好磁場,「身體虛弱不正應該好好來廟裡吸取這些才對,怎麼會變成容易染上不吉利的事情?好啦,縱使是在外面沾染不吉利的事情,更應該到廟裡來,讓神明幫妳驅趕與淨化才對啊。」廟方認為,以前不夠發達的交通與衛生條件,導致不適合的習俗,在現代社會,早早就應該揚棄了,「就好像以前沒有吹風機,婦女坐月子這一個月都不能洗頭,現在還有人維持這樣的習俗嗎?我們尊重習俗,但不需要盲從,神明保佑眾生、慈悲為懷,不會因為月經這種自然生理現象而怪罪信徒。」
打嗝「飄3味道」要當心 男無症狀求醫一查罹患胰臟癌
打嗝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倘若飄出異味,恐怕是生病的警訊!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民眾打嗝後聞到苦味、腐臭味或血腥味,應當趁早就醫檢查,遇過一名男病患打嗝有苦味但無症狀,一查發現已罹患胰臟癌。外科醫師陳榮堅在個人網站《陳榮間醫師 健康--源起》和臉書表示,打嗝雖然是生理現象,但造成打嗝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中樞神經異常放電、氣體異常堆積、橫膈膜受到刺激或癌症等因素。陳榮堅醫師強調,民眾打嗝時飄出3種氣味就該注意。第1種是打嗝帶有苦味,多半與膽汁逆流有關,舉例糖尿病患者胃蠕動排空差,容易有此情況;還有因為十二指腸是特殊的憩室,膽汁原本從該處出口排出,排出不順就會膽汁逆流。陳榮堅醫師就遇過一名男病患,打嗝有苦味但身體無其他症狀,檢查後診斷出罹患胰臟癌。第2種則是打嗝時飄腐臭味,有此情形要注意可能與胃發炎或胃癌有關,陳榮堅醫師說明,嚴重胃發炎會導致胃壁出現密密麻麻的腐敗組織,進而使打嗝有腐敗臭味;另外當胃的出口發生阻塞,食物在胃裡經過長時間發酵,也會讓打嗝有腐臭味。第3種就是打嗝有血腥味,陳榮堅醫師指出這可能與消化道出血或腫瘤出血有關,胃潰瘍嚴重到出血,或是胃癌大量出血,就會使打嗝帶有血腥味。不僅如此,打嗝維持的時間過長,也要多加留心,陳榮堅醫師曾遇過一名病患打嗝不停,檢查後竟是罹患肝癌,原來是病患肝癌刺激到橫膈膜,產生打嗝不斷的狀況。
搭電梯「愛犬放響屁」 妹子罵狗一句鄰居偷笑
電梯是密閉空間,有任何味道都容易被察覺。近日大陸一位妹子說,狗跟她一起坐電梯結果放屁,鄰居目光放在她身上,她罵了狗一句,鄰居卻全程偷笑。主人貼出兇手照。(圖/翻攝微博)妹子表示,下午她去遛狗,回家上電梯,鄰居A在旁邊,而電梯門一關上,狗就放了一個響屁,「鄰居立刻看向這邊,為了防止被誤解,我斥責了狗子一句,但是鄰居全程偷笑,看起來像是我在嫁禍狗子一樣。」而妹子也貼出了狗的照片,模樣十分可愛。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你看我這麼濃眉大眼一臉正氣絕對不會當眾放屁」、「這狗子真的眉清目秀的」、「越斥責越容易讓人誤會,還以為你嫁禍於狗了」、「我家一隻狗放的是小聲但不臭的屁,另一隻放的無聲但巨臭」、「哈哈隔著螢幕都感受到了尷尬」。日本寵物雜誌曾分享,不少主人都會發現愛犬放屁,也有飼主擔心狗出問題,但獸醫岡本醫生說,狗跟人一樣,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不過如果狗放屁頻率變很高,或是臭味太臭就要多留意,而牧羊犬、臘腸狗、鬆獅犬等,放屁也會特別臭。
60多歲翁打嗝1周停不了 就醫才知「這東西」大到壓迫胃
打嗝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有時候吃太多或吃下容易脹氣的食物就會打嗝,不過胃腸科醫師錢政弘就分享了一個特殊案例,一名60多歲男子因整天打嗝,持續一週後決定求診,沒想到發現肝臟內有20公分大的腫瘤,而打嗝正是因為肝癌腫瘤已經大到壓迫胃部,並刺激橫膈膜。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下班經濟學」節目中指出,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中,與消化道相關的癌症包括肝癌、大腸癌、胃癌、胰臟癌和食道癌,可以看出消化道癌症對健康的影響。錢政弘也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案例,當中提到一名男子就醫時,主訴一喝水就打嗝,除了睡覺時,其餘時間都不停打嗝,且持續整整一週,讓他不堪其擾,決定求助醫師。錢政弘在觸診時發現男子上腹部有如手掌大的硬塊,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認肝臟內有20公分大的腫瘤,因腫瘤壓迫胃和橫膈膜而誘發打嗝反應。錢政弘也進一步說明,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因此癌細胞生長時不會引起疼痛,但當肝腫瘤破裂出血或過大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時,才會導致疼痛和不適。事實上,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至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至5%會變成肝癌。根據衛福部公告指出,脂肪性肝炎是肝癌的致病因子之一,當肝臟內的脂肪占肝臟總重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指出肥胖與脂肪肝相關,並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會導致肝發炎或肝損傷,且體內過多的脂肪也是造成許多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提醒民眾若發現自己罹患脂肪肝,要先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著手,並接受正規治療,遵從醫囑、規律就醫、定期追蹤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
生日前夕打哈欠…美女下巴脫臼「嘴巴閉不上」 忍4小時才推回
打哈欠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料美國紐澤西州有一名女子,只是打個哈欠,嘴巴竟閉不起來,趕緊到醫院急診室,發現下巴嚴重脫臼,離奇經歷引發關注。女子珍娜(Jenna Sinatra)在TikTok平台PO出一系列關於她下巴脫臼的影片,在生日前幾天,因為打了個哈欠,嘴巴卻閉不起來,一直維持張嘴的狀態,發現不正常,馬上到醫院掛急診。醫生告知,她的下巴脫臼,導致張嘴和閉嘴的關節被鎖定,因此無法閉上嘴巴。珍娜折騰了4小時,服用肌肉鬆弛劑,並讓醫生將下巴「推」回原位,這次的經驗也讓她直呼:「只有這樣的事情才會發生在我身上」,最後她完全恢復正常,但生日慶祝時,不得不用繃帶纏住整個頭部。珍娜掛急診,折騰了4小時。(圖/翻攝自jennasinatra TikTok)報導指出,目前還不清楚珍娜打哈欠的具體原因,但主要的風險原因包括雙關傑、磨牙或關節炎,這類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顳顎關節障礙症」,涉及連接顎骨和頭骨的關節,就像是滑動鉸鏈一樣,可以讓人張嘴和閉嘴。根據研究,有5%至12%的美國人在某些時候曾發生類似情況,但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是「張開下巴」的。下顎受傷、關節炎、磨牙或緊咬牙等,已被證明會增加「顳顎關節障礙症」的風險。
破除歧視 踏出經痛關懷腳步 共創「子宮地圖」與妳同行!
有您的參與,每一步都將成為改變的力量。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台灣女人連線及台灣拜耳,共同響應三月「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Worldwide EndoMarch),舉辦公益路跑健行活動,從圓山大飯店出發,延著圓山風景區步道,為女性健康議題跨步前行。這次活動路線特別規劃成子宮形狀(子宮地圖),象徵「足」出經痛歧視,用實際的行動呼籲大眾關注女性經痛問題,建立一個更具同理與包容的社會氛圍。公益路跑健行大隊沿著圓山風景區步道,活動路線特別規劃成子宮形狀(子宮地圖),象徵「足」出經痛歧視。(圖/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提供)經痛並非宿命 為己挺身不再沉默「希望透過這次活動,鼓勵女性朋友正視經痛問題,能跨步前行,為己挺身,珍愛自己。」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經痛並非女性必須忍受的宿命,更不應被視爲一件正常的生理現象。根據醫學研究,許多婦科疾病已證實與經痛有關,應積極透過專業檢查找出原因,及早治療避免引發更嚴重的健康隱患。陳思原更進一步指出,關注女性健康不僅是女性自身責任,也呼籲企業職場及社會大眾多一點支持與理解,讓女性能在工作與生活中無後顧之憂,也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快樂活出屬於女性們的精彩故事。疾病治療多元 積極治療遠離經痛困擾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吳孟興指出,台灣每十位女性就有一位飽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長期經痛會影響日常生活及職場表現,目前醫學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已有顯著進展,逐漸從手術轉向藥物治療,減少疾病復發機率,除了提高生活品質外,也能保有生育能力。希望藉由響應活動,讓社會大眾瞭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疾病,降低民眾對經痛的誤解和偏見,也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遠離經痛困擾。消除月經污名 呼籲政府與企業共創友善環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目前社會大眾對女性月經議題仍存有偏見,呼籲政府和企業應該更積極推動女性在經痛期間所需的支持政策,從而建立一個更加健康和包容的社會環境,消弭對月經的負面印象。黃淑英強調,月經對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根據研究顯示,有經痛問題的女性,未來容易提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呼籲女性朋友們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同時也期許政府能更加重視月經議題,積極推動女性健康政策及福利保障。賦能女性 打造友善職場與提高健康意識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堅定表示,拜耳長期關注女性健康議題,並透過實際行動支響應公益活動及支持醫學研究。拜耳不僅在藥物研發領域持續努力,更致力於打造DEI (多元、平等、共融)的職場環境,透過「Bayer For Her」平台聚焦性別平等及女力賦權等面向。希望通過企業的實踐經驗,拋磚引玉和外界一起合作,積極推動女性友善職場及月經平權倡議,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健康意識的力量。本次活動報名熱烈,一大早參加者就在教練帶領下展開熱身,準備跨步前行。(圖/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提供)從理解到支持 「足」步共創月經平權心目標「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是每年三月為了關注子宮內膜異位症而舉行的全球運動,「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多年來持續響應舉辦公益活動,不僅是活動的召集,更是向全社會發出的一份邀請,希望能喚醒社會大眾對女性健康的關注,並積極搭建與社會對話的橋樑,期盼各界一同努力,打造一個尊重、理解並支持女性健康的社會,使平權的理念真正落實在每一個人的生活實踐中。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台灣女人連線和台灣拜耳以「W」手勢凝聚力量,傳達對女性健康議題的支持與推動。(圖/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提供)
春天犯睏懶得動? 營養師授5招:喝「此茶」振精神又醒腦
春天犯睏?整個人變得懶洋洋,起床困難、有氣無力、精神渙散沒辦法工作啦!營養師王證瑋分享5招,包括:防寒保暖且定時量血壓、喝綠茶、養出健康紅血球、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規律運動。王證瑋在臉書粉專指出,春睏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生理機能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感變,越暖越會加速新陳代謝,使得耗氧速度變快,導致腦部的供氧量不足,抑制大腦的興奮感,才會覺得懶洋洋。他也指出,氣溫變化快速,春天更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最易發生腦中風,對於心腦血管病者,都有著血管硬化的現象,血液循環不佳下也會造成疲勞睏倦感,一旦控制不好更可能產生中風的風險。防寒保暖且定時量血壓:春天別過早脫衣服,特別是清晨與夜晚,因溫差大務必做好保暖措施(背心、圍巾、帽子、手套等);心血管疾病者,最重要的是要早晚都要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一杯清茶解春睏,抗氧提神也護心:精神不好,綠茶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及兒茶素,研究發現,兒茶素抗氧化能力優異,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外,綠茶中的茶胺酸與咖啡因兩者協同可提振精神,讓思緒清晰。養出健康紅血球:打哈欠、懶洋洋是缺氧的表現之一,其中紅血球不健康也是一大原因,紅血球的營養包含蛋白質、銅、鈷、鐵。維生素B12與葉酸,這類營養素可從深綠色蔬菜、蛋豆魚肉類中取得,因B12源自動物食品,建議全素者額外補充B12。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照顧心血管計畫中,魚是選擇之一,不僅有優質蛋白讓身體修復補充體力,魚肉中含有DHA、EPA豐富Omega-3脂肪酸能幫助降低膽固醇,讓血循通暢。可透過在餐中選擇鮭魚、鯖魚、秋刀魚或鮪魚罐頭,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的量。規律運動:運動可促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增加大腦含氧量,透過運動找回活力,也能讓心血管更加健康。
睡覺狂翻身?醫曝:正常人一晚翻「20次」 太多次可能藏警訊
每個人的睡眠習慣皆不同,有人一旦睡著了,就幾乎像死豬一樣一動也不動,但也有人會不斷翻身。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人正常「每晚睡覺時,大約會翻身20次左右」,但這也因人而異,在睡眠狀態中,一般都是無意識的翻身,而這種翻身動作不僅會提高睡眠品質,也為維持健康身體,但其實過度翻身,卻也可能是種睡眠障礙的現象。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晚上睡覺時會翻身的4個主要生理現象有:1調整皮膚溫度身體與寢具一直以同一面接觸的話,這一面的皮膚就會聚集熱量,然而由於緊貼寢具導致皮膚無法正常排汗,從而無法進行體溫調節。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皮膚溫度升高,刺激睡眠深度,進入淺睡狀態。而睡時翻身的話,可以避免一面皮膚溫度過高,消除不舒服的感覺,這樣一來就可以維持深度睡眠的狀態了。2促進血液流通一直以同一姿勢睡眠的話,身體對床墊施加了壓力,而由體重產生的壓力及重量會導致血液及體液循環不暢。特別是後背、屁股之類容易產生重量的部位,與床墊貼合的太久將會更不利於血流及體液的循環。翻身有助於改善血流及體液的循環,也可以調整血液的不均衡狀態。3睡眠週期轉換睡眠深度可以分為:快速眼動睡眠(身體休息,腦活動)和非快速眼動睡眠(身體和腦同時休息)。睡時翻身,可以調節睡眠週期,使之進入良好的睡眠狀態。如果沒能掌握好睡時翻身的節奏就會導致睡眠週期紊亂,從而得不到良好的睡眠,晨起時也就沒有一個良好的狀態。4為好夢創造條件每個睡眠週期,都會伴隨一個夢。香港大學的學者研究稱,夢境與睡眠姿勢也有關,研究人員發現,「趴著睡更容易做噩夢和春夢」。如此看來,翻身也可以幫助人體調整到最舒適的睡眠姿勢,為進入好夢創造條件。睡眠一直過度翻身,而且是不由自主的一直在翻身的障礙,常見的包括:患有不寜腿症候群或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等疾病,可能會導致睡眠期間的非自願腿部一直反覆運動,導致一直在翻身。1不寜腿症候群是指夜間休息或睡覺時,會有不自覺的腿部抽動情形,長期下來影響睡眠,也可能引起憂鬱症或焦慮症,臨床上雖常見,卻也常被忽略。2週期性肢體抽動症,是一種在睡眠期間發生的疾病,患者的四肢在睡著時發生不自主抽動,這會導致一個晚上每小時數十次的睡眠中斷。 然而因不自覺覺醒的關係,隔天日間就是整天精神不濟、昏昏欲睡。 目前真正的病因不明,推測與多巴胺系統分泌有關。3環境引發的睡眠障礙噪音、光線或不舒服的床上用品會擾亂睡眠,導致某人翻身,試圖找到更有利的睡眠環境。環境因素對睡眠品質有著深遠的影響。噪音、光線或不舒適的床上用品可能干擾睡眠,促使人們不自覺地翻身,以尋找更適合的睡眠環境。黃軒表示,大部分人翻身,都是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和維持健康身體狀況,但是如果一直翻身,干擾到自己的睡眠品質,例如明明睡飽了,隔天仍然昏昏沉沉的,或是憂鬱症或焦慮發作愈來愈明顯,就要去看醫生,這些有可能是睡眠障礙引發的,而不會只是睡眠的生理現象而已。
30歲科技新貴單身3年脫單…跟女友恩愛竟中途軟 醫:太常DIY當心變「類處男」
許多單身男會選擇自己來,還是要適量。一位泌尿科醫師表示,一位年約30的科技新貴說,他單身3年脫魯,不料跟女友準備恩愛時,卻硬不起來,原來這跟他太愛DIY有關。泌尿科醫師陳鈺昕在臉書粉專《石•攝•性•也》發文,科技新貴表示,他當了3年單身狗,順利在冬天前脫單。陳鈺昕說,「但滿懷雄心壯志的他卻在性事的表現上屢次滑鐵盧,讓他在女友面前抬不起頭,好不容易硬起來卻做到一半軟掉,簡直就像是當年身為處男的自己,如果這樣的情況進續惡化沒有改善,1111光棍節即將變成他的節日。」陳鈺昕解釋,「單身太久的男性在夜深人靜孤單寂寞覺得冷時候,往往會靠自己『來一發』來解決,先說,自慰是正常生理現象,適度自慰有助維持勃起功能,久旱逢甘霖,真正要上場打擊表現偏偏力不從心。」也可能是性器官因為自慰刺激過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當已習慣自慰的方式與力度,再加上AV的視覺效果,在實際的性行為時可能會覺得刺激不足。」陳鈺昕指出,或是對性事有高度期待,「太久沒上場,可能會在實戰前有著過多的幻想,一直存在著要如何陰莖堅挺持久的這種心理焦慮,反而在性行為之中分心,或是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造成中途軟掉或提早射精的反效果。」陳鈺昕呼籲,「即使是黃金單身漢也要控制自慰的頻率,有多餘的精力可以試著找尋其他的紓壓方式,例如運動或是戶外踏青,避免未來有了和愛人的親密機會卻表現不佳,陷入不自信的惡性循環,如果真的出現以上情況,切記不要自行服用成藥。」醫師呼籲,自慰還是要適量。(圖/翻攝泌尿科陳鈺昕醫師臉書)
校園月經教育啟動「擺脫身心焦慮」 邁向真正的性別平權
教育部日前宣布挹注上億元經費,自8月起實施「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對各級學校不利處境學生發放衛生棉等多元生理用品,預估將有近10萬人受惠;各級學校及教育部所屬場館也將設置定點提供急需取用,且逐步深化校園月經教育。教育部此一新政策讓國內月經平權乍露曙光,為破除月經框架,鼓勵青春期學生大方暢聊月經話題,女性護理用品Kotex靠得住啟動「#She Can來就來無所畏」校園月經教育列車,並於國慶連假後前往女子中學舉辦月經講座,也鼓勵正值青春期的女孩男孩,擺脫青春期身體焦慮與心理限制,從月經平權出發、邁向真正的性別平權世代。金百利克拉克台灣總經理蔡靜宜表示,過去月經總被視為禁忌話題,青春期課程通常簡略帶過或男女分開進行,導致許多男孩女孩對青春期及月經一知半解,許多女孩甚至都曾有上廁所遮遮掩掩帶衛生棉的成長記憶。事實上月經是自然的生理現象,女性一生中有近40年會與月經共處,因此值得每位女生好好花時間學習它、並與之成為好朋友,不應該為此感到隱晦羞恥。主持人蔡尚樺也在講座中分享自己的青春期經驗,與多數女生對初經感到忐忑不安的心情不同,蔡尚樺面對初經的感受是很興奮,因為她終於可以使用衛生棉這種大女孩才會使用的用品,不過當時因為經期量大,常面對連續幾晚經血外漏導致洗床單的尷尬情境;就讀女校期間更因為經痛成為保健室常客,不過慢慢地她已掌握到與月經和平共處的技巧。生理期時也特別容易引發私密處感染,周培芬營養師建議採取以下方式預防,首先貼身衣物要每日換洗,使用溫和的肥皂清潔外陰部並保持乾爽;第二是均衡飲食,多蔬食、少加工的天然原形食物可增加益生菌攝取,同時避免吃太多高糖食物,降低發炎機率。
醫揭「使用肛門超過18年」就會長痔瘡 坐馬桶勿超過8分鐘
面對私密部位生病,不少人都難以啟齒,至於痔瘡有無癌變可能,也是許多民眾擔憂的問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痔瘡是肛門血管、軟組織老化的現象,一旦使用肛門15年到18年以上,必定出現第一級痔瘡。她也提醒,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不會變成癌症,平時就應做好4方面的保養,包括穩定排便、攝取蔬果、規律運動避免久坐馬桶,且從排便開始到結束切勿超過8分鐘。鍾雲霓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痔瘡是肛門血管、軟組織老化的現象,只要不是剛出生的嬰兒,嚴格來說所有成人的痔瘡一度起跳,可依痔瘡生長位置不同,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而大部分就診的病人,9成都是混合痔。她也提醒,一旦發現疑似症狀,千萬不要放任不管,由於老化的血管、軟組織不會自己回春,但能從維持生活作息、飲食的調整裡著手,避免它常常腫起來,但不要奢望它會不見。鍾雲霓透露,疑似罹患痔瘡的症狀包括:一、肛門口腫痛異物感吃一點點燥熱食物,甚至天氣變化、排便或稍微累一點,肛門口就腫痛或撕裂痛得不得了,且在每次排便完都得花時間在廁所裡清洗、在馬桶上推擠。這猶如在屁股上裝個小爆彈,讓人時時不安。二、出血即便是軟便或放屁時也會帶著血水,大多不痛,但有時因為糞便磨破痔瘡而潰瘍,帶來痛感;甚至是改變姿勢或行走、跑步時,出現痔瘡摩擦出血的情況。長期慢性痔瘡出血,極可能帶來慢性貧血的問題,若超過三個月請不要輕忽它。鍾雲霓表示,若想預防痔瘡,平時就要多加保養、避免傷害肛門,包括「肛門血管需要穩定排便,避免經常便祕、腹瀉」、「攝取適量的蔬果」、「讓血管維持彈性,需要規律的有氧運動,跑步、跳繩、快走、游泳」、「避免在馬桶上久坐滑手機、看書,大個便從開始到結束大概5分鐘到8分鐘就該起身來了」。此外,鍾雲霓說明,痔瘡的分級涵蓋:第一級、只要是成人,使用肛門15-18年以上,就一定會有輕微一度痔瘡,所以請把它當作正常生理現象。第二級、痔瘡組織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但排便後會自動縮回肛門內。第三級、痔瘡組織掉出肛門外,必須用手推,才能塞回肛門內。第四級、痔瘡組織卡在肛門口,塞不回去,造成持續異物感與不適。
排尿問題只有頻尿?醫師解答還有另外3種須注意
排尿是每天不可或缺的生理現象,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表示,排尿時不只是痛或頻尿才有問題,出現4種情形,代表身體正出現異常狀況,若出現任何狀況都應該盡速就醫。戴定恩在臉書上分享排尿的異常狀況,若出現頻尿、尿失禁、尿滴漏、尿液過少,這4種現象,都是排尿異常,而泌尿醫師戴定恩在臉書上一一解釋:第1種為頻尿,指的是一天中頻繁排尿,而每次排放量可能很少,很有可能是因為膀胱的過度活躍、尿道的感染、尿道狹窄等其他膀胱出現的問題所導致的。第2種為尿失禁,指無法控制尿液的排出,可能抱括「努力性尿失禁」,像是運動過程中、打噴嚏或咳嗽時尿液排出;也可能是「緊迫性尿失禁」,像是無法忍受尿液給膀胱的壓力,因膀胱較為敏感所以無法認受強烈的尿液;也可能是「混和性尿失禁」,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比如肌無力、膀胱過度活躍、神經損傷等所引起的尿失禁。第3種為尿滴漏,指在排尿的前後出現地下尿液的情況,可能因尿道梗阻、前列腺問題、尿道狹窄或是膀胱的肌肉無力所導致的。尿滴漏的情況,會引起患者的不適感與尷尬,可能需要使用到護理產品來保持私密部位的乾爽。第4種為尿液過少,每天排尿次數約為4至8次,每次尿量約為200至400毫升。如果尿液量明顯減少,可能是由於脫水、腎臟問題、尿道阻塞或使用某些藥物所導致的。尿液過少可能是一個警示身體異常的信號,需要儘早就醫。
OL每天「放數十次屁」以為腸胃差!醫師一查嘆:大腸癌第3期了
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若是「太頻繁」小心恐是癌!大陸一名27歲女性上班族最近經常腹瀉、放屁,沒想到就醫一查,發現罹患大腸癌晚期。究竟大腸癌跟放屁有無關係呢?浙江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周鋒透露,雖然多屁尚未被證實與腸癌有直接關聯,但部分腸癌患者的確出現頻繁放屁的症狀,最重要的是觀察「屁味」是否出現「血腥味」或「臭雞蛋味」。大陸一名27歲女性上班族近期不管吃什麼,總是特別會放屁,讓她很是困擾,除了一天可以放數十次屁之外,甚至經常腹瀉、腹痛,她以為是自己飲食太過辛辣導致就不去理會,父母得知此事後立馬要求她就醫,沒想到一照腸鏡竟被診斷出第三期大腸癌。對此,消化內科副主任周鋒表示,若只是放屁次數增加,身體並無任何異常,民眾無須太過擔憂,不過仍要小心恐是腸癌發病警訊,因為的確部分腸癌患者會出現腸阻塞、便秘等症狀,導致排氣增多、頻繁放屁,「但並不能說頻繁放屁就是腸癌的典型特徵。」周鋒也提醒,大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個人飲食息息相關,如果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貧血、腹部腫塊等5大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且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容易被民眾輕忽耽誤治療。
一吃飽就衝廁所正常嗎? 外科醫曝3症狀:是大腸激躁症!
一吃飽就衝廁所正常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提醒,要留心3情況,有可能是「胃結腸反射亢進」!他解釋,胃在進食後為了容納食物會逐漸撐大體積,此時結腸受到神經刺激而收縮、蠕動,就會將糞便推向直腸、誘發便意,這就是胃結腸反射,屬正常現象。但若還伴隨腹痛、軟泥狀糞便,或出現便秘情形,就要留意可能是胃結腸反射亢進,是大腸激躁症的症狀之一。陳威佑醫師在臉書《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上發文指出,我們的身體有時候不受到大腦意識控制,而是透過自律神經反射,讓身體得以有最適當的運作方式。其中「吃飽就有便意」的現象,亦是如此,「當我們進食後,胃的體積會為了容納食物,逐漸撐大。此時結腸會受到神經刺激而收縮、蠕動,將糞便推向直腸、誘發便意,而這就屬於胃結腸反射。」陳威佑補充,胃結腸通反射常在用餐後15分鐘後,一天發生約1至3次。通常在吃完早餐後,胃結腸反射的情形特別明顯。主要是胃已經長達6小時以上沒有接收到食物,一旦吃了早餐,便能喚醒腸胃蠕動、引起胃結腸反射。因此,他通常也會建議便秘患者,要吃早餐,把握一天最容易排便的重要時刻。但他也提醒,雖然胃結腸反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過,如果吃飽就跑廁所,還伴隨著腹痛、糞便呈現軟泥、水泥狀態,或是反而有便秘情形,就要留意有可能是胃結腸反射亢進。陳威佑進一步指出,胃結腸反射亢進在臨床上又被認為是大腸激躁症的症狀之一。雖然目前還沒有文獻,清楚指出引發胃結腸反射亢進的具體原因。不過腸躁症患者往往因為內臟的敏感性強、腸胃蠕動過快、或是心理壓力較大,使得交感神經變的活絡,進而抑制腸胃蠕動,或是在進食後就有強烈排便衝動,並有腹脹、脹氣、腹痛等情形。陳威佑也援引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Motility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攝取含有過量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油炸食物、加工食品、糕點等烘焙食品,會抑制迴腸活動,延遲胃排空的時間,導致腸胃蠕動變慢、便秘。而食用含有較多乳糖、寡糖的碳水化合物,會經由大腸裡的細菌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加劇胃結腸反射情形。因此針對胃結腸反射亢進較明顯的朋友,陳威佑也建議要減少食用過油的食物,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部份情況是可以經由醫師檢查結合與營養師的建議之下,藉由階段性的低腹敏飲食,使腸道蠕動趨於穩定、正常。此外,陳威佑也提醒,胃結腸反射不受到我們的意識控制,而是由自律神經發出來的珍貴訊號,「很多人因為忙碌,會習慣性地忽略身體傳來的便意訊號。長期無視這個訊號,可能會加重便秘,或是不自覺讓壓力影響腸道機能,導致胃結腸反射亢進、慢性腹瀉等情形。」因此,平時我們除了要維持正常飲食,也別忘了做好壓力調適,並留心、尊重「便意」訊號,才是顧好腸道健康的基本之道!
男性排尿「燒灼疼痛」恐是性病感染? 醫揭4大常見原因
尿尿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男性如果出現疼痛感,可能與4大原因有關,包括尿道感染、尿結石、性病感染和前列腺炎,醫師便提醒民眾,有相關症狀要特別注意,並儘速就醫。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在臉書專頁指出,許多患者求診,問題都是尿尿的時候會痛,他指出男性若經常在尿尿時,感覺有灼熱感或是疼痛,要趕緊就醫,接著點出4大原因:※尿道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症狀包括尿道口灼熱感、尿液中有血絲、頻尿和尿急等。最常見的尿道感染是尿道炎,也可以是尿道膀胱炎或尿道前列腺炎。※尿結石是在泌尿系統中形成的固體結構,主要由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構成。當結石移動時,它們可能會阻塞尿道,引起劇烈的疼痛和不適感。除了疼痛,尿結石還可能導致尿液混濁、血尿和頻尿等症狀。※性病感染像是淋病或梅毒,可能會引起尿道發炎和刺激尿道,從而導致疼痛和灼熱感。其他性病如生殖器疱疹等,也可能引起排尿時的不適感。※前列腺炎前列腺是位於男性骨盆底部的一個小腺體,若發炎會引起尿道發炎和排尿時的疼痛。而前列腺炎的症狀還包括頻尿、尿急、腰背痛等。
更年期身體不適怎麼辦? 中醫「滋陰清熱」可減緩三大症狀
52歲的林小姐近半年來月經越來越不規則,應該的時候不來,經血量也一下多一下少,且隨者天氣轉熱,常感到一陣熱突然上升,尤其在靜下心來時更為明顯,困擾不已求助於醫師。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更年期常見血管舒縮、黏膜萎縮、精神等三大症狀,可以「滋陰清熱」針對體質調理,輔以疏肝解鬱的藥物,幫助婦女度過這個十分困擾的階段。更年期常見症狀有那些呢?婦女進中年時期便會邁向更年期,大部分在44歲到55歲,平均50歲前後;因為卵巢功能的漸漸衰退,分泌的荷爾蒙失調,因此濾泡期和月經週期變短,影響正常的月經週期,使得生理期變短,逐漸邁向停經的階段,因此,如果年近中年,月經週期有所異常,一般是正常生理現象。一、血管舒縮症狀(vasomotor symptoms)這是停經後最常出現的症狀,大部分的婦女會出現身體較為燥熱,有時會有一陣陣烘熱上來,但是又很快地消失,容易流汗、睡覺時明顯,嚴重時會影響睡眠品質。二、黏膜萎縮因為缺少動情素的的作用,身體黏膜會萎縮變得較為乾澀,常見的有子宮內膜萎縮、陰道周圍乾澀、解尿時會感到灼熱刺痛、性行為時疼痛不適。三、精神症狀因為荷爾蒙失調,婦女會有精神情緒上的一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急躁易怒,容易發脾氣,此外,對事物不感興趣,容易悲傷,常想起難過、負面的事物,憂鬱緊張也十分常見。中醫如何處理更年期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人類生長至衰老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楚,內經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賴博政解說,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分泌漸漸減少,陰質陰液虧損後會使熱象上升,黏膜萎縮,中醫將之歸屬在腎虛或是腎陰虛的範疇,通常見的症狀是心情煩躁,身體燥熱,輾轉難眠,夜間汗出,口乾咽燥,腰膝痠軟,舌質紅絳,脈細數等症狀。陰質虧損後容易出現化熱生火的症狀,像是大便乾燥,小便短赤頻數,面色通紅等症狀。中醫處理更年期的作法,便是以「滋陰清熱」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並針對女性的體質狀況調理。如果有其他兼有的症狀,像是睡眠困擾,情緒起伏較大等等,可再加上寧心安神、疏肝解鬱的藥物,幫助婦女朋友們度過這個必經且十分困擾的階段。更年期後有甚麼問題容易出現呢?賴博政醫師強調更年期後更容易有兩大問題,一是骨質疏鬆;二是心血管疾病。因為停經後動情激素下降使得骨質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此外動情激素也會幫助脂肪的代謝及減少胰島素抗性,因此,步入更年期後需要注意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推薦補充6種食物營養鈣片維生素D芝麻牛奶乳酪黑豆
她未懷孕肚子腫漲像籃球 醫一看直指「硬硬的重達2kg」
婦產科名醫王樂明在《健康2.0》分享,一位沒有懷孕的女性疑惑自己肚子變大,旁人勸她就醫院,沒想到,一檢查,發現竟有20公分的肌瘤在體內,有如籃球般,術後取出後量秤,這顆肌瘤居然重達2公斤。這名40多歲女性到門診時表示,由於沒結婚也沒有懷孕,所以疑惑是不是自己變胖導致肚子變大,但身旁的人勸她趕緊看醫師,便到診間報到,醫師說,因為肌瘤會是硬的,檢查時,一摸病患肚子,就感覺硬硬的,初判肚子裡有長東西。王樂明接著安排超音波檢查,一看「肌瘤有20公分大」,有如懷孕20週的大小,宛如一顆籃球,醫師擔心,由於體積太大,恐有惡性的可能,進一步用核磁共振檢查並建議患者動手術,也順便把子宮拿掉,後續將肌瘤拿出來後,一秤居然重達約2公斤。另外,北醫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誠也表示,血液科常見到許多貧血患者是女性,且90幾%都有子宮肌瘤問題,他解釋,有時經期因為肌瘤導致出血量大,甚至要用到30幾公分衛生棉,且一個小時換一片都還會滿出來,除了出血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疼痛;包括不孕、貧血、痛經、異常出血、頻尿、便祕和性交疼痛,基本上都有可能是子宮肌瘤的徵兆。婦科權威劉偉民也曾提到,對子宮肌瘤來說,「只要女性每懷孕一次,子宮肌瘤就會死一次」,因為懷孕過程中,子宮肌瘤會有「缺血」狀態,若多懷孕幾次,可能就不用做子宮肌瘤手術,而這也是先天的生理現象。
男友射後忘了「這舉動」她覺得被遺棄 最美博士曝真相
為什麼女生總喜歡和另一半討抱抱呢,特別是做完愛後,對此,最美博士許藍方在YouTube頻道《許藍方博士Dr.Gracie》先挑明「不管怎樣,先抱就對了」!愛愛後一定要抱抱嗎?最美博士給答案了。(圖/翻攝自「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YT)有一名女大生日前在網路發文指出,每次和男友恩愛後,就一定會討抱抱,這名原PO在Dcard以「愛愛完一定要抱抱,不然會很難過」為題發文表示,她透露,有一次對方竟直接呼呼大睡,讓她難過到「覺得被遺棄」。對此,許藍方也揭開背後關鍵。有一名女大生日前在網路發文指出,每次和男友恩愛後,就一定會討抱抱。(圖/翻攝自Dcard)許藍方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建議,情侶在恩愛結束之後應該做到「不管怎樣,先抱就對了」,不過,她也表示,男生之所以在完事後倒頭大睡,是因為射精後荷爾蒙分泌,以及白天工作壓力大等因素所致,希望女生應諒解。許藍方提醒,男女完事後千萬「不要不做事」。(圖/翻攝自「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YT)許藍方指出,儘管這是男生的正常生理現象,但這絕非「事後不抱抱」的藉口,她表示,女生很重視後戲,「你做完用抱的是不是最簡單」,許藍方還反問男生,並表示女生要的就是擁抱,「不要讓我覺得『我只是工具、只是玩具』,你射完、發洩完就要離開的那種感覺」。許藍方坦言,女生非常重視後戲,因此,完事後要做任何事都可以,如果還有體力可以牽她跳舞、刷牙或是逛街吃美食,若已筋疲力盡,可以在耳邊說些甜言蜜語。許藍方最後強調,兩人恩愛過後並非一定得抱抱,但千萬「不要不做事」,而是要繼續保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