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計畫
」 懷孕 生育 凍卵 生育計畫 溫碧霞手臂避孕植入劑:給予女性更多自主權的長效避孕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現代女性正面臨著多重角色和豐富人生選擇的時代。在這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環境中,生育決定和時機的選擇對每位女性及其家庭來說都至關重要。無論你是正在專注學業的學生、忙碌的職場女性,還是照顧孩子的新手媽媽,長效可逆避孕方式(LARC)都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相較於傳統的避孕方式,LARC不僅效果持久,而且在移除後能迅速恢復生育能力,免去了每天可能遺忘服藥的煩惱。台灣最近引進的手臂避孕植入劑為女性帶來了一個突破性的新選擇。這個如火柴棒大小的小小植入劑,可以在非慣用手的皮下植入,無需經過子宮,就能提供長達三年且成功率超過99.9%的避孕效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吳珮如主任分享了她的觀點:「在面對少子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每個女性選擇適合自己生育時機的權利。找到合適的避孕方式可以幫助你避免計劃外的懷孕,讓生活節奏更加從容。」她鼓勵所有育齡女性探索自己的人生藍圖,了解最適合自己需求的避孕方法。吳主任進一步解釋道:「對於暫時沒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手臂避孕植入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與需要每天服用的口服避孕藥相比,它植入一次可以提供三年的避孕效果,大大降低了因遺忘服藥而導致的避孕失敗風險。而且,相較於子宮內避孕器,它也不會有因移位掉出或因出血量較大造成排出的問題。」簡單、方便、可逆:三年99.9%的避孕保護手臂避孕植入劑的植入過程快速簡單,經過門診醫師的評估後,只需約30秒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當你決定要懷孕時,這個裝置可以輕鬆移除,而且生育能力能夠迅速恢復。吳主任表示:「從決定暫不生育到準備當媽媽,這個過渡期可以變得非常輕鬆自在。」對於正在哺乳的媽媽們來說,手臂避孕植入劑也是一個安全且不影響哺乳的選擇。與可能抑制乳汁分泌的口服避孕藥不同,手臂避孕植入劑的黃體素成分不會影響哺乳。吳主任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從國外回台生產的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決定生產後立即使用這種避孕選擇。她擔心在忙於照顧孩子時可能忘記服藥,因此選擇了這個長效且對哺乳無影響的方式。」此外,相較於傳統的子宮內避孕器(IUD),手臂避孕植入劑不僅提供了更好的長效避孕效果,還避免了可能在子宮內引發的感染和不適。特別是在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下,許多女性反映傳統IUD容易導致子宮腔發炎或感染,而避孕植入劑植入於手臂,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考量個人的生育計畫,選擇彈性又方便的避孕方式吳珮如主任提醒,在選擇使用手臂避孕植入劑之前,一定要由專業醫師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雖然這種方法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植入後仍可能會對月經周期產生一些影響,例如少數女性可能會經歷經血量減少的情況。不過,這是由於黃體素的正常反應,通常不會影響健康或避孕效果。手臂避孕植入劑在美國已經上市多年,鄰近台灣也有許多國家使用,這個避孕選擇為台灣女性提供了更多元化和便利的避孕選擇。無論你是想調整生育間隔、近期不考慮生育,或是已經擁有理想的家庭規模,這種長效避孕方法都可能成為你的理想選擇。真正的女性主導避孕,意味著你能夠充分了解各種避孕選擇,並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有了這樣的自主權,你就能更自信地規劃人生,追求夢想,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記住,選擇權在你手中,而專業的醫療團隊隨時準備為你提供支持和建議。
婦科7項機械手臂手術納健保 精準守護晚孕子宮
台灣女性初婚年齡與首胎生育年齡持續上升,根據內政部的報告,112年女性的初婚年齡為31歲,而首胎平均年齡達31.5歲。這與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30-40歲重疊,並且40歲以下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人數也相較10年前顯著增加。許多女性在同一時期面臨婦科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承受在生育計畫、疾病治療和經濟負擔三者之間抉擇的壓力。衛福部健保署於今年9月將46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更是首次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健保給付。對此,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威君醫師表示,對於女性的良性肌瘤與部分的惡性腫瘤,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都是治療極佳的利器之一。如今健保開始擴大給付手術費用,不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能使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肌瘤患者,抑或是需要精確手術的癌症患者,都能從中受益,患者與其家屬可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32歲的林小姐在婚後積極備孕1年但苦無進展,經過詳細檢查,她被診斷出複雜性子宮肌瘤,子宮內外多達9-10顆肌瘤密布,最大的肌瘤直徑達9公分。經與醫師討論,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能會影響她的生育功能,最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不傷害子宮內膜的狀況下,徹底清除了肌瘤,術後半年傳出懷孕的好消息。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其盛行率極高,大約1/3的生育年齡婦女都曾患過此病,最讓患者糾結的是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受孕的機率以及受精卵著床位置,但若要進行處置,又擔心傷及子宮,影響生育功能,或是縫合不當導致孕期子宮破裂。所幸目前治療選擇眾多,若為單顆體積較小的肌瘤可直接使用腹腔鏡手術處理,不過複雜性子宮肌瘤因肌瘤位置較深也較不好清理,則更適合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其具備靈活的多角度操作及清晰的視野,不僅能完整摘除看得到的肌瘤,也能更細緻地縫合手術傷口。除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也不能輕忽!子宮體癌中有近90%為子宮內膜癌,根據國健署110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子宮體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相較10年前罹癌總人數成長近82%,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陳威君醫師表示,目前手術仍是子宮內膜癌主要的治療方式,較年輕的患者因忙碌於工作,因此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是她們選擇治療方式的一大重要考量。在科技業擔任主管職的李小姐因長期經期不規律至鄰近醫療院所就診,起初以為是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直到發生月經大出血的情形,進一步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幸而當時病況為早期,以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進行婦癌分期手術,術後預後良好。陳威君醫師表示,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不正常出血,此為重要的警訊。第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及早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高達95%不會再復發。此外,他也指出,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尤其是BMI值超過30的患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可將手術屏幕放大到極高的倍率,使醫師擁有更清楚且立體的視野,對於腫大或有病變的淋巴可仔細地剝離,避免傷害周邊的血管或輸尿管,從而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度。陳威君醫師表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為許多複雜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可能,目前健保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給付,預估可以為患者節省2萬至7萬不等的費用,讓更多的女性能在減輕經濟負擔下多一個先進醫療技術的選擇,從而保護她們的健康和生育機會。陳威君醫師也提醒,雖然研究上顯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具有其優勢,但仍須根據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疾病情況以及個人考量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萬寶龍」催生奏效!雲林成今年全台最會生 新生兒大增較去年多
內政部統計今年1到9月全國嬰兒出生數較去年同期少,但雲林縣因「萬寶龍計畫」刺激,每生1胎至少補9萬元,9月出生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44%!雲林縣統計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480人,且人數還在持續衝高。雲林縣今年元旦起推出「萬寶龍」刺激生育計畫,第1胎到第3胎都補助9萬元,其中6萬元是生育津貼、3萬元是坐月子營養禮;第4胎以上生育津貼提高到10萬元,換言之,孕婦生第4胎就可獲13萬元。「重賞之下」,雲林縣生育率明顯提高,1月以來出生數節節升高,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月到9月出生率分別成長26%、51%、31%、89%、100%、125%、154%、144%、244%,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雲林縣府表示,光是今年1月到7月新生兒已累計3355人,就已超越去年一整年新生兒3206人。縣長張麗善表示,全台9月粗出生率大概千分之6.15,雲林縣高達千分之14.62居全國第1名,顯見「萬寶龍」政策奏效,尤其9月出生人數的意義重大,因9月出生的都是萬寶龍政策宣布後才懷孕的。她表示,各地都在搶人才,但「源頭」才是最重要的,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家長都還有生育能力,雲林縣府將再推動「幼兒園鼓吹家長生育有功」辦法,只要家長生第3胎、第4胎,幼兒園經評比後,都會給予獎勵。張麗善說,幼兒園除了照顧好小朋友,另一個任務是鼓勵家長多生,幼兒園除可獲獎勵,也會有實質經營效益,因為家長會把小孩送到同一家幼兒園就讀。
林哲熹脫褲不脫上衣 「喜歡小孩」放話生兩個
林哲熹今(4日)出席《妳是我的姐妹》首映記者會,劇中他跟李霈瑜(大霈)是一對,戲外他3月才剛新婚,被問到生育計畫,他透露自己滿喜歡小孩,還打趣要生一對姊妹。張軒睿、温貞菱、大霈、林哲熹主演《妳是我的姐妹》。(圖/林士傑攝)《妳是我的姐妹》今(4日)舉辦首映記者會,主要演員温貞菱、李霈瑜(大霈)、張軒睿、林美秀、陳竹昇、林哲熹、林思宇、徐鈞浩出席。温貞菱、張軒睿被問到好友許光漢當兵,温貞菱說事前並不知情,笑稱「如果有懇親會,可以約大家一起去」。一旁大霈聽了立刻報名:「我也要一起去!」張軒睿則說許光漢個性比較低調,行前是沒有特別辦入伍趴。妳是我的姐妹》7日首播,演員群齊聚為新戲造勢。(圖/林士傑攝)林哲熹3月跟正妹經紀人Cindy登記結婚,還正在新婚時期,問到做人計畫,他呼應劇名,笑稱「希望生一對姊妹」,有哥哥的他,說兄弟之間沒什麼話好講,看人家姊妹感情好到可以親密談心,萌生生姊妹好像不錯的念頭,但一切還是順其自然。林哲熹喜歡小孩,但對生子計畫順其自然。(圖/林士傑攝)劇中他飾演拳館教練,問到有沒有練身材,他非常坦率秒回:「沒有。」接著澄清自己平常有在運動,所以沒有另外鍛鍊。至於片中有沒有脫,他想了想,笑說沒有脫上衣,但是有脫褲子,大霈更爆料「是四角的」。至於是什麼情節,觀眾看了就知道。
林逸欣扛下票房壓力 秀四種樂器還不夠...被問「妳還會吹什麼」
林逸欣首度挑戰舞台劇演出,今(6日)她出席《腦內失控的iTunes》記者會,橋段上讓她有了「扛票房」的體驗,前輩們也給予各種建議,像是要吃銀杏、伙食太好小心變胖等等,讓她不禁苦笑:「現在退出來得及嗎?」而她跟方宥心都是這兩年新婚,問到老公婚後的貼心舉動,方宥心一度陷入長考,林逸欣則是謝謝老公常陪著她回台南看爸媽,一解她想家的心情。林逸欣初入劇團,前輩們紛紛獻計給建議。(圖/侯世駿攝)全民大劇團下半年將有《腦內失控的iTunes》、《大畫昭君~觀落雁》、《海角七號:造夢者》三齣戲,演員們今一同參與宣傳。林逸欣第一次與全民大劇團合作,被問到是否會擔心在舞臺上「斷片」?林逸欣笑說:「對舞台劇是全新的體驗,有期待也有緊張,不會擔心斷片,因為身邊的人都很有經驗。」好在對手演員林俊逸救場經驗豐富,林俊逸說跟林逸欣曾同公司,認識很久,對她一直抱有好奇:「為什麼一個人會這麼多樂器,把自己搞得這麼累?」精通4種樂器的林逸欣笑說,自己基本上把畢生會的樂器都拿出來了,但導演還不滿足問她:「妳還會吹什麼?」結婚快滿一年方宥心,現場被問到婚後的生活有甚麼改變?她笑說老公完全沒有求生慾,自己好像是老公的兄弟,目前兩人工作都很忙,讓家裡亂到像「男生宿舍」,急需打掃阿姨。方宥心前陣子老公去紐約旅遊15天,原想當作蜜月,結果兩人看了11部百老匯,天天都在討論表演,老公還建議她某些地方可以改進檢討,整趟旅程想不出有浪漫的部分。方宥心被問到老公貼心舉動,一度語塞答不出來。(圖/侯世駿攝)林逸欣則分享老公的貼心舉動:「我是想回台南就回台南的人,他有空就會陪我下去,還幫忙我台南家修繕,處理燈泡之類的問題。」方宥心聽了靈感乍現,說老公也會幫忙長輩家裡水電粗活,還安排九人座巴士處理家庭旅遊,深怕老公看到報導會傷心,一陣苦腦後還好有擠出事蹟來,笑說得帶老公去看電影賠罪。新婚的她們,也被問到生育計畫,方宥心秒答,說目前不想懷孕:「我想賺錢!因為這次的新書是我自己出版,所以我想要賺錢!」而下半年工作滿檔的方宥心在簽約時會刻意包含「禁孕條款」嗎?方宥心笑說:「但我自我管理很好!」一旁的林逸欣同樣貼著話回應孕事:「我自我管理也很好!」
錯過初四迎財神不怕!把握元宵節求財、補財庫最佳時機 17直播《來去廣澤宮》開講「最強補運日」 鎖定今晚節目包爽賺整年 元宵節還能「求人」?正月十五拜順產女神「陳奶夫人」祈早獲麟兒
有習俗說「過了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而元宵節也被稱作上元節、燈節或小過年,不少人會出門看燈會、猜燈謎,或是吃元宵祈求闔家幸福。然而,農曆正月正月十五更是一年中求財、補財庫的最佳時機!17直播人氣宮廟節目《來去廣澤宮》將在今晚(2/20)晚間8點直播中,由搖滾宮主賴銘傳授「最強補運日」招財術,本集嘉賓「廟會女神」曾甜及人氣主播Q熊寶寶、Q娜也分享各自都是如何度過元宵節。想把握2024上半年最佳補財庫時機,千萬鎖定今晚8點節目內容!節目連結:https://17.live/zh-Hant/profile/r/18395370 搖滾宮主賴銘偉表示,元宵節是民間拜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及水官)的重要節日,三官大帝神格崇高且僅次於玉皇大帝,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因此也被視為「賜福」之神。賴銘偉也提醒,元宵節是農曆年節最後一個可以和家人團圓的日子,這天不宜口角是非、爭吵和出借金錢,因為人間常說「和氣生財」,避免傷了和氣又失財。「廟會女神」曾甜分享,小時候外婆會買粉回來,在家動手加水搓湯圓,有紅、有白、有沒包餡的各式小湯圓,自己每次都當黏土亂捏形狀,笑說煮起來樣子總是歪七扭八,但卻是到現在都還很想念的味道。長大後,就算不是元宵節當天,也幾乎每年都會看到燈會,地區性或是台灣燈會都有,也常因為工作去到台南參加鹽水蜂炮,實在太害怕被炸,所以每次都躲超遠! 啦啦隊女神Queena娜娜提到家中過節習慣,記得以前有段時間還住在外婆家時,都會吃湯圓,有各式各樣的,甜的鹹的、大的小的都有,但長大後都只吃花生芝麻口味的,也會跟著家人們一起去賞花燈、猜燈謎,還會去排隊拿燈籠,而且前幾天才剛去完台北西門町的燈節呢! 主播Q熊寶寶也表示每到元宵節都會煮兩次湯圓,早上煮來拜神明、祖先,晚上會同時煮甜跟鹹湯圓來吃,代表花開月圓、閤家團圓,也會包餃子象徵好運發大財。賴銘偉補充,冬至跟元宵的湯圓其實不太一樣,冬至的湯圓是湯食、元宵的湯圓則是用炸的,但現在食材取得方便,不一定要特別節日才會準備這些湯圓,所以其實也沒有一定的依循規。 最後,賴銘偉提到農曆正月十五,同時也是民間扶胎救產的陳奶夫人聖誕,是福建地區普遍信仰的順產女神,祂也具備祈求生育的「註生娘娘」業務,因此有生育計畫或是祈求胎兒平安,也可以在這一天來敬拜陳奶夫人,以祈求順產平安、早獲麟兒。
《人工生殖法》擬修法…凍卵若放寬 醫界評估可望年增5000新生兒
隨著國人生育年齡延後,女性凍卵風潮漸起,第一名模林志玲早在2014年就到醫院凍卵,2019年結婚後,2022年宣布順利生下寶寶。婦產科醫師指出,現行《人工生殖法》僅限異性夫妻執行人工生殖,凍卵後實際使用率不高,若修法後開放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適用,可望提升我國生育率,每年增加3000到5000名新生兒。台北生基生殖醫學中心總院長張甫軒說明,女性在35歲之後卵子儲存量會下降,品質也會變差,有生育計畫的女性可考慮在35歲前凍卵,有如「凍住青春」。他舉例說明,35歲時冷凍的卵子,解凍成功使用率可達8、9成,但若是35到40歲凍卵,未來解凍成功使用率僅剩5成左右。張甫軒說明,凍卵從超音波檢查、注射到手術,全套流程費用約10萬元,建議冷凍期限為10年,每年約需支付9000元保管費,未來需要時再取出解凍使用。高雄長庚醫院婦產科教授藍國忠表示,目前國內凍卵後解凍使用率並不高,若《人工生殖法》放寬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適用,使用率自然會提升,以臨床醫師角度而言,這是正面的方向。而為了為提高女性生育意願,桃園市政府自4月17日推出凍卵營養金補助計畫,本人或配偶只要設籍桃園市且年齡為25至40歲女性,將提供凍卵營養金及保存相關費用,截至本月7日已有131人完成繳交補助資料。新竹市政府自今年5月11日起,推動「祝妳好孕凍卵補助試辦計畫」,提供25到40歲設籍新竹市的婦女,卵巢功能評估及凍卵療程補助,已幫助到12%的不孕症夫妻。台北市衛生局則說,明年起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未來40歲以下罹癌女性,並經腫瘤科醫師認定因罹癌或接受罹癌治療影響生育功能,可獲凍卵補助費用及連續4年的保存費用補助。
有錢就任性!富豪尪砸逾500萬狂做人 26歲女成「22寶媽」
國外一名女子年僅26歲,竟已經擁有22個小孩,且其中20名都在同年出生。為了照顧孩子,家中僱用了16位保母,光是一年的保母費就高達6.8萬英鎊(約267萬台幣)。如此高額的花費並沒有阻止她與丈夫的生育計畫,夫妻倆希望未來能擁有105位孩子。根據《太陽報》報導,26歲的克里斯丁娜(Kristina Ozturk)已是22名子女的母親,其中除了已經8歲的女兒是與前夫生下的,其餘21名都是和財力雄厚的58歲的飯店富豪奧茲圖爾克(Kristina Ozturk)結婚後,靠著代理孕母幫忙生下,其中20名都在2020年出生,最小的女兒則在2021年出生。克里斯丁娜透露,在2020年3月到2021年7月之間,他們共支付了14.2萬英鎊(約588萬新台幣)給代理孕母,並僱用了16位保母照顧孩子,一年的保母費高達6.8萬英鎊(約267萬台幣),龐大的花費十分驚人。藉著如此豐富的養育經驗,克里斯丁娜也在今年2月出版了自己的書籍,她說:「關於養育孩子的一切看似都被寫過了,但家長們每天仍在尋找有用的資訊,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我也不例外。」看過數百篇文章、書籍等文獻後,她決定創作自己的書籍,為年輕父母提供經驗參考。然而,她的丈夫今年因非法購買及持有毒品、精神藥物,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克里斯丁娜只好過上「偽單親」的生活,獨自照顧孩子,這樣的情況卻沒有使他們的生育計畫中斷,她讓丈夫在監獄中持續提供精子,夫妻倆預計要生105個孩子。
2歲兒摸肚喊「弟弟」 殷琦嗨曝懷二胎喜訊
殷琦與高明精機總經理張市育(原名「仕」已改名為「市」)結婚5年,婚後育有2歲半大兒子Kimi,近日傳出成功懷上第二胎的好消息。她分享有天Kimi摸著媽媽的肚子喊「弟弟」,她驚喜說,「小孩子真的好神奇!都還沒跟他說我肚子裡有寶寶呢。」殷琦開心分享喜悅,她說,老公平時雖工作忙碌,但非常好學,剛取得逢甲大學商學博士學位,兒子Kimi也順利就讀幼兒園,「我老公好開心,說是『三喜臨門』,哈哈!」她透露二胎生肖屬兔,小名「兔寶」,預計明年農曆年前出生。殷琦透露大寶和老公長相跟個性都一樣。(圖/伊林娛樂提供)殷琦夫妻很喜歡小孩,張市育當初就曾在婚宴受訪時表示,「婚後希望多生幾個,因為多子多孫多福氣嘛。」殷琦婚後幸福定居台中,專心相夫教子,2021年大兒子Kimi出生,就在第一個小孩滿兩歲後,殷琦與老公即展開第二胎的生育計畫,現預定農曆年前「兔寶」就會來報到。殷琦懷孕5個多月,懷孕期間身體狀態都還不錯,有時間會與老公、兒子Kimi一起到日本等鄰近國家旅行,她說,「加上我肚子裡的『兔寶』,我們現在都是全家出遊。」懷孕前,她偶爾會陪同老公到歐洲等國家出差,但孕後,她選擇搭短程飛機的鄰近國家旅行,覺得這樣對孕婦比較適宜。提到兩歲半的Kimi,她說,「他長得跟我老公一模一樣,簡直是同一個模子,我在家就會看到兩個長得一樣的男生,一大一小,父子兩連個性都像,很有趣,不過Kimi有遺傳到我的大長腿。」
今世界避孕日…每年約2.3萬未婚女性墮胎 醫籲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
今(26)日是世界避孕日,根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1.45%、約2.3萬名20至35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專家提醒民眾,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沖洗陰部等都算是高風險避孕行為;若無生育計畫,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即男性全程使用保險套,且女性每天規律服用常規事前避孕藥。國內一項針對18至35歲女性的最新調查發現,目前僅35%女性服用事前避孕藥。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張芳維表示,高達86%女性靠保險套避孕,並有35%同時選擇計算安全期、34%採體外射精等高風險方式避孕。張芳維表示,國健署建議的有效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等。雖避孕效果無法達百分之百,仍有一定作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則非建議避孕方法。另一「NG」避孕方式是「物理方法」,例如意外遇到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平均每5人就有1人以水沖洗陰部緊急處理。專家表示,若因錯誤避孕方式導致非預期懷孕,恐招致更大身心壓力。國外研究顯示,女性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有生育規畫的女性高出2.5倍;其他研究也顯示,有40至45%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20%女性有憂鬱症狀。雖然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但高達30%女性1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建議,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即男性全程使用保險套,女性每天規律服用常規事前避孕藥,讓愛愛不再提心吊膽賭「孕氣」。
每年逾2萬名女性人工流產 「3大NG行為」恐影響未來懷孕率
非預期懷孕造成的流產人數居高不下!國健署統計指出,國內20-35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年發生率約1.45%,以人口數推估平均每年有2萬3千名女性進行流產處置,可能還有未登錄的黑數難以計算,恐留下心理創傷!欲解決非預期懷孕問題,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雙重避孕」,即為女性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男性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然而,台灣一項針對18-35歲女性的最新避孕認知與行為網路調查發現,因擔心服藥會傷害卵巢子宮、水腫、噁心,或出現情緒低落等副作用,目前僅3成5女性採用服用事前避孕藥的方式避孕。更有超過1/3的女性以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高風險方式進行避孕。甚至在體內射精意外發生後,試圖採用水沖洗陰部的方式緊急處理。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張芳維醫師表示,最新網路調查顯示18~35歲女性的避孕認知及行為仍有改善空間,提醒若無生育計畫,應避免高風險避孕行為,也整理出以下3大NG行為:NG 1:避孕賭孕氣,交給命運來安排?女性主要使用保險套避孕(86%),並同時選擇計算安全期(35%)、體外射精(34%)等高風險方式避孕。張芳維醫師提醒,國健署建議之有效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等,雖避孕效果無法達百分之百,仍有一定作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則非建議避孕方法。臨床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則為「雙重避孕」,即為男性全程戴保險套、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NG 2:不小心體內射精,還有物理方法可處理?若不小心發生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意外時,雖然有66 %女性會盡速就醫諮詢、64%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5位女性就有1位用水沖洗陰部的錯誤方式緊急處理。 NG 3:事後和事前避孕藥都一樣,只差服用時間點不同?調查也進一步指出,高達64%女性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卻有過半數人不清楚兩者差異;張芳維醫師提醒,雖然前後藥物成分相似,但事後藥的高劑量荷爾蒙恐引起強烈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亂經、影響日後懷孕機率。張芳維醫師表示,雖然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避孕」,但根據最新網路調查統計,台灣事前避孕藥使用率不到5成(35%),與歐美國家相比仍偏低(德國54.3%、法國50.5%);女性對於事前避孕藥的常見迷思(如:長期服用會傷害卵巢子宮),恐讓自己失去避孕自主權。張芳維醫師提醒,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避孕方式,若非預期懷孕恐招致更大的身心壓力。國外研究顯示,女性在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有生育規劃的女性高出 2.5 倍;其他研究也顯示,女性因意外懷孕要人工流產前,40-45% 的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 20% 的女性則有抑鬱症狀。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但高達約 30% 的女性在一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醫師提醒,女性應掌握避孕自主權,避免意外懷孕造成身心傷害。蔡永杰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過去常見的避孕藥副作用疑慮,現已有使用「天然雌激素」的事前避孕藥能選擇。事前避孕藥依照黃體素種類分為四代,第四代複合式口服避孕藥並不會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停藥後也可恢復排卵。併用的黃體素,也不會增加體重。再者,因新型雌激素具有選擇性作用機轉,預期可降低乳房不適等症狀。第四代Plus避孕藥則改為使用天然雌激素E4,E4為女性孕期間由胎兒肝臟所分泌,現有技術已能透過植物萃取合成。不僅能保留第四代口服避孕藥的益處,還能降低靜脈栓塞副作用,提升安全性。
逾35歲才生第一胎「暴增至3成」 5類人建議凍卵保生機
去年全台新生兒僅13.8萬人,生育率降至百分之0.87,創下歷史新低。數據顯示,20年來已婚女性生育率不減反增,國人晚婚晚育已成趨勢,從內政部統計指出,2004年到2022年間,台灣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從30.7歲延後到32.6歲、女性則從26.9歲延後到30.7歲,台灣女性初婚年齡延後速度是男性的2倍。此外,35歲以上首次生產的高齡產婦佔比也從9.44%(21,468人)向上攀升到32.44%(44,583人),三個新手媽媽就有一位是高齡產婦。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院長王家瑋指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死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藝人Janet謝怡芬婚前檢查時得知AMH指數過低,為不易懷孕體質,因此求診於王家瑋醫師後決定凍卵,並順利成功取出6顆健康卵子。婚後第一胎以自然受孕方式生下長子Egan,然2019年二度自然受孕時卻意外承受流產煎熬,隔年五月決定解凍2016年凍存的卵子求助試管嬰兒治療,因此雖然Dylan比較晚出生,但實際上他的出現比哥哥Egan還早。王家瑋醫師指出,年齡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頭號敵人,逾35歲女性往往正值工作及事業奮鬥期,但生育能力也處在不可逆的狀態,而女性生育的黃金年齡在25至35歲,此時是卵子品質的黃金期,步入35歲之後,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38歲後卵巢功能及呈現陡坡下降,以致女性必須在生育與工作或事業發展上,做出妥協。王家瑋建議可以這麼做:一、主動關注自己的生育能力;建議30歲以上女性,應定期進行AMH指數(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檢測,評估卵巢衰退或多囊性卵巢的指標之一,指數愈高,表示卵巢的卵子庫存量越多,指數太低,不代表不孕,而是需要比別人更早啟動,積極規劃生育計畫,並建議考慮提早凍卵,作為分散不孕風險的替代方案。二、凍存卵子,讓時間不再成為生育阻力:凍卵技術為試管嬰兒技術之延伸,預存年輕的卵子,妥善保存於攝氏零下196度低溫的液態氮環境,可减緩新陳代謝達到保存效果。王醫師也建議五類對象可考慮先行凍卵,包含:35歲以上無對象、未婚女性,但未來仍有婚育計畫者;計劃出國、長期打拼事業預估晚婚的女性;存在婦科疾病或有手術需求如罹患癌症者需進行化療或放射線治療;AMH值偏低(小於2);卵巢早衰者。王家瑋醫師補充,政府看見不孕症夫妻的難處與壓力,2021年7月公告大幅放寬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限制,過往僅補助中低收入以下之不孕症家庭,目前擴大包含45歲以下女性之夫妻,提供每次6至15萬元補助,統計平均每年有2萬多個家庭得以受惠。
生育計畫應盡早執行!40歲後人工受孕難 費用恐破百萬
現代人有晚婚、晚生趨勢,但隨著年齡增長想要成功懷孕、生產,往往需要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助且費用相當高。婦產科暨生殖中心診所醫師何彦秉提到,40歲以上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只有近3成,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應盡早進入療程,也能利用政府補助資源,以最少的費用實現生子的夢想。錯誤認知、逃避 增加不孕治療、求子困難現代人晚婚晚生,而醫師何彦秉也在臨床觀察到許多女性對不孕的錯誤認知,包括「還不到高齡的年紀不會不孕」、「月經週期正常就一定能懷孕」、「沒做過生育力檢測」等等,選擇順其自然的結果,反而錯過生育時機。此外,何彦秉醫師也發現,許多女性面對不孕症治療採取逃避心態,往往因為猶豫就醫而錯過黃金生育期。而且,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高齡孕婦發生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低出生體重、死產等高危險妊娠風險增加,罹患慢性高血壓的風險是25-29歲女性的2-4倍錯誤認知、逃避心態、高齡產婦風險往往會增加求子困難度,何彦秉醫師提醒,根據醫學上定義,35歲以上積極備孕半年未懷孕,應該就醫做進一步確認,才能避免未來付出更大的心力及成本。40歲前試管補助較多、懷孕率較高 應盡早進入療程而現代人晚婚晚生,40歲以上女性若想要成功生子,與30多歲的族群相比,過程往往都充滿辛酸血淚史。何彦秉醫師指出,40歲以後胚胎異常機率高達70%-80%,而染色體異常的胚胎最終的結局多為流產,往往要嘗試較多次的試管療程才能順利抱到寶寶。現在政府的試管嬰兒補助計畫年齡在39歲(含)以下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並順利活產前,最多補助6次;另年齡在40歲(含)以上至44歲(含)以下者,最多補助3次。何彦秉醫師表示,0歲以上患者3次補助,若以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近3成來看,約3-4次的植入療程能成功一次,以國內平均試管嬰兒治療20萬來計算,求子需要80萬元預算甚至可能超過百萬。因此醫師呼籲,有生育計畫的夫妻可以盡早進入療程,才能有效利用政府補助資源,以最少的費用實現生子的夢想,而且38-40歲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近5成,35歲以下則有近6成。
達文西手臂精準切除! 女子解除子宮肌瘤危機
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的子宮肌瘤,發生率佔育齡婦女約3成,換言之,平均每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肌瘤。傳統治療採開腹手術,需要「動刀」讓不少想生育女性卻步,但透過達文西手臂的精細切除,患者最快隔天就能下床走路,同時又保留子宮,維持女性的生育能力。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陳威君表示,有些人對子宮肌瘤擔憂不已,但就醫學臨床來說,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只要生長位置不妨礙生活,無異常時可以和平共處,但如果接近子宮內膜,可能造成出血或壓迫膀胱造成頻尿,影響生活時就須評估就醫切除。快刀斬亂麻 術後隔天就下床一名34歲陳姓女患者,最近生理期伴隨大出血、頭暈、身體虛弱等症狀,後來求診於陳威君醫師門診,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壁冒出10公分大肌瘤,造成子宮內膜受壓迫引起症狀。經醫病雙方溝通,考量女患者長期貧血,且肌瘤不小,決定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精細的肌瘤切除,減少不必要的出血,避免傷及子宮內膜。患者經過達文西切除後,術後恢復迅速,疼痛大幅下降,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走路,子宮也獲得保留,目前持續追蹤都沒有併發症狀。其實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很多,但傳統的剖腹手術傷口大,且術後表皮及腹內會有雙重疼痛,腹腔鏡手術雖大幅縮小表皮傷口,但受限機械結構,仍會有死角。人機一體動手術 微創又減痛陳威君醫師指出,達文西機械手臂屬於更為進階的微創手術,因可以做出比人類手臂更靈活的動作,加上3D成像,可以做到最小的手術開口,透過機械臂完成精細的肌瘤切除,減少不必要的出血。對肌瘤手術來說,可以切除肌瘤又能細膩的縫合子宮,做到微創,減痛,恢復快,由於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女性來說,因保留完整的子宮功能,經由術後調理,術後成功懷孕機會更高。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大多是良性腫瘤,沒有任何症狀時,不用立即治療,只需定期複檢追蹤即可。但如果有大量出血、頻尿便秘等嚴重的壓迫症狀,造成腹痛、不孕或流產、腫瘤快速變大或是有轉變為惡性可能時,建議採取手術方式進行切除。
人工生殖補助申請近7萬件 近6成女性抱怨「老公備孕不同調」
人工生殖擴大補助自2021年7月上路至今即將屆滿兩年,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24)日表示,人工生殖補助申請人數持續上升,迄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撥款率高達9成。魏副署長也公布整體補助成效佳績,計畫實施以來總計誕生10,285名寶寶,兼顧母嬰健康的單胞胎率達88%外,單一植入與雙胚胎植入的比例更高達94%,僅次於紐澳。且與過往人工生殖常見早產狀況相比,足月出生比例達75%、出生體重超過2500公克的嬰兒比例也達76%,為台灣注入更多健康活潑的生命力。然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透過大數據平台統計,一年有高達34,000筆生殖醫學/不孕症的網路討論中,除基本的療程討論,高達1/4竟然與老公有關,其中有近6成為對老公的不同步抱怨,包含檢查不主動、療程不積極、以及想提前結束療程等,都是不利於求子的障礙。台灣第一份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而男性的精子數量、活動力等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因此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此外,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黃貞瑜醫師提醒,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精卵結合是重要第一步,若其中一方過晚意識到科學檢查的必要性,或在療程初期失敗後產生中斷治療的念頭,都將增加雙方的求子壓力。黃貞瑜醫師提醒,現今不孕問題男女已各占一半,因此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 ,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國外一份針對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調查也顯示,從1973年到2018年,男性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1.2%。此外,從2000年開始,精子數量下降速度加速到每年2.6%以上。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有可能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黃貞瑜醫師表示,備孕或不孕治療都是長期抗戰,惟有夫妻雙方共同參與、互相體諒,才能降低雙方在「時間、溫度、知識」上的落差。調查指出,從伴侶身上得到更多支持是排名第二的成功因素。然黃貞瑜醫師卻分享,門診中常看到男性因錯誤的知識與表達方式,導致妻子抱怨另一半不積極、不主動,造成雙方拖延的案例。據WHO定義之不孕症標準為夫妻正常性生活無避孕超過1年,但未能懷孕極有可能是不孕症。因此建議婚前或婚後務必先透過科學檢查,包含男性進行如精子數量、活動力檢查等、女性可透過AMH檢測了解卵子狀態。越早同步掌握夫妻的生殖能力與狀況,才能與醫師討論更有效率且適合的生育計畫與時間。生殖療程非一蹴可及,取卵、植入等過程中可能遭遇失敗需要重來,因此黃貞瑜醫師提醒夫妻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不應對療程抱持錯誤期待;此外,台灣生殖醫學技術先進,也不須給自己或伴侶太大壓力,對治療保持信心與樂觀,才能更快迎接新生命。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也呼籲,自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後更友善不孕症治療的夫妻,以妻子年齡未滿40歲者為例,生育單一胎次嬰兒過程中最多可補助6次。提醒備孕夫妻如有需求,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
出生率再創新低!晚婚晚孕是主因 41歲護理師嘆「走完不孕療程才知病人多恐慌」
我國生育率直直落,內政部統計月報顯示,2022年新生兒僅13.89萬人,與2021年相比,出生人口竟減少了1.49萬人、銳減1成,再創歷史新低,造成出生率持續下降的主因之一就在於「晚婚晚孕」的趨勢。特別是生殖能力會隨著年齡退化,許多夫妻穩定事業、開始規劃生育計畫後,才發現求子之路道長且阻。41歲的陳小姐在醫院擔任護理師,因工作繁忙,直至數年前才遇上其丈夫,並於38歲與丈夫結婚。儘管已屬於高齡產婦的年齡但當時很幸運的在婚後沒多久便自然懷孕,在2021年誕下一女。然而,想要組成二寶家庭的夫妻兩人,在產後苦拚半年仍遲遲未見「兩條線」因此決定展開人工生殖療程。陳小姐回憶起過去施打排卵針的經驗表示:「當時我是採用短效型排卵針,需要每日定期施打,當教科書上的內容實際發生在我身上後,儘管自己是護理人員,扎針前仍然會感到害怕,我也才意識到『原來患者面對頻繁施針的療程,面對了多巨大的焦慮與恐懼』」。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暨臺大醫院婦產部黃楚珺主治醫師表示,假如夫妻有生育規劃,除了政府補助之孕前健康檢查,亦可在醫囑建議下進行卵巢功能檢測,若報告異常便可及時接受醫療諮詢或協助。即使進入不孕症治療也無須害怕,今日已有多元且有效的醫療選擇可挑選。以排卵針為例,民眾面對頻仍扎針會感到恐懼與疼痛,恐針者更是需要往返社區診所請醫療人員協助注射的舟車勞頓,或多或少會造成民眾的負擔。此外,部分上班族工作繁忙,也可能忙到忘記注射,或突然有出差需求,導致用藥中斷,治療恐成效不彰,甚至重新來過。所幸,今日已有多元、友善的排卵針可使用,透過個人化的療程,有望降低不孕症治療的門檻,打造更友善的環境,鼓勵更多家庭及早規劃不孕症治療。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暨馬偕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醫師也提醒,不只受孕是一大課題,確保孕婦與腹中胎兒的安全更是重要。為了守護母親與孩子的健康,自2021年7月開始,衛生福利部將公費產檢自10次提升至14次,確保孕婦在懷孕前期至後期,都能進行血液、超音波、妊娠糖尿病等重要檢查,幫助醫療團隊與孕婦全方面掌握先天與後天的潛在健康風險因素。舉例而言,超音波檢查可確認胚胎大小與著床位置,檢視胎兒四肢與身體雛形,心臟跳動與腔室有無異常,可幫助父母做好心理準備。此外,我國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屬於超過35歲(含)以上的高齡產婦,高危險妊娠發生率較多,可能會衝擊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透過完善的孕期產檢,才能幫助醫療團隊掌握孕婦的身體狀況,更可以及時介入治療,降低健康危害發生衝擊。陳震宇醫師也強調,生產後絕不代表階段性任務結束,產後照護同樣相當重要。產後6至8周左右,產婦子宮會進入恢復期,非常需要細心觀察與照顧。除了子宮需要長時間恢復,如果孕期曾經發生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血糖與心肺功能最好能有長期性追蹤,哺育母乳媽媽們,也常會有乳腺炎或傷口感染等困擾。此外,不僅生理疾病,產後憂鬱症也經常困擾媽媽們,心理上非常需要強力支持。重視產後照護,能讓問題及早解決處置,也有望提升民眾再生下一胎意願。
頂客族改養毛小孩 飼料、醫療花費同樣驚人
不少頂客族不生小孩、改養寵物,但養寵物的花費同樣也不少。寵物店概估,飼養貓狗包含飼料以及醫療費用等每月約5000元左右,若再添購保養品、副食品等,金額將再攀升,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31歲曾小姐在2021年與丈夫結婚,由於婚後正值疫情肆虐時期,她說,當時同事在醫院分娩時受到院方相當嚴格管制,只能獨自一人入院待產,包括丈夫在內的家人若是要進入醫院都要先做PCR,種種不便都令她卻步,再加上擔心母子同時確診,所以生育計畫延遲,改為飼養邊境牧羊犬Mei Mei。曾小姐說,飼養Mei Mei的開銷當中,飼料與醫療的費用占最大宗,醫療部分,每月光餵食驅蟲藥至少要500元,另Mei Mei滿1歲後,1年要打1次預防針,1次要價500以上,之前Mei Mei罹患腸胃炎,就醫也花費1萬多元,飼料每月大概要2000元。寵物用品店「幸福培菓寵物三重店」胡店長表示,養狗開銷主要是飼料及保養品,飼料分為乾糧及罐頭,罐頭又分主食及副食,另外也要看狗的體型,以大型犬為例,1個月需要約15公斤1包的乾糧,約2300元,另外保養品則用於補充犬隻營養,每月大概需要5000元。胡店長指出,養貓的花費則比養狗多一些,由於貓對飼料較挑剔,罐頭的花費會較多,大概每月約在3300元左右,另外化毛膏、貓砂及保健品也是必需品,每月的花銷與狗相差無幾,也是落在每月5000至6000元左右。
30歲前生3娃可「免服兵役」 南韓擬推「催生新計畫」挨轟
南韓2022年總生育率僅0.78,新生兒甚至不到25萬,不但創歷史新低,還打破自己的世界最低生育率記錄。對此,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去年9月也坦承,政府在過去16年已砸下超過2千億美元來挽救生育率。不過南韓政府近日又擬定新的刺激生育計畫,提出若男性在30歲前生下3個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免除兵役。綜合CNN、news1、《韓聯社》的報導,生育率0.78這個數字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甚至與其他死亡率正在下降的發達國家相比也非常低,例如美國(1.6)和日本,這2國的死亡率為1.3,皆創下歷史最低水準。這對一個人口高齡化的國家來說是相當棘手的事,因為南韓將面臨迫在眉睫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並導致其養老金體系瀕臨崩潰。為了提高生育率,南韓政府也在近期擬定了3項計畫。首先,原先的0至8歲兒童每月10萬韓元津貼,擴大為0至18歲每月皆可領100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3000元),如此累積,屆時每位小孩在成年之前可領到2.2億韓元(約新台幣521萬元)。此外,政府還打算推出「男性育嬰假」制度,規定夫妻2人合計有480天育嬰假,且男性至少要請到90天。據悉,瑞典也正在考慮引入類似的育兒假制度,強制男性請育兒假。最後,本次計畫還研擬推出只要男性在30歲以前生下3個以上的小孩,就可免除兵役。根據韓國現行的兵役法規定,擁有韓國國籍的男性最晚需在28周歲時入伍服役。 若遇特殊情況,入伍年齡可延至30歲。報導稱,總統府將在下週少子化委員會會議召開前向執政黨的政策委員會徵求意見。雖然官員接受採訪後指出,目前計畫僅在討論階段,然而外界對涉及兵役的部分措施感到不解,執政黨內部也有人批評這是一項「不成熟的政策」。而相關消息一出,也引起南韓網友批評,直言相關政策不夠現實,「這會讓很多人故意不避孕」、「會出現很多才讀高中的爸媽」,也有網友怒轟,「把女人當作生育機器。」
為入籍鋪路 俄孕婦湧入阿根廷讓新生兒取公民身分
根據BBC新聞報導,阿根廷近日入境航班中,有33名俄羅斯婦女因「證件問題」被拘留。阿根廷國家移民局稱,已有5000多名俄羅斯籍孕婦湧入阿根廷,她們大多數都是即將臨盆的婦女。當局稱,這些婦女希望她們的孩子在阿根廷出生,以獲得阿根廷公民身分。最近抵達的人數有所增加,當地媒體認為這是烏克蘭戰爭的結果。阿根廷移民局負責人弗洛倫西亞·卡里尼亞諾(Lorencia Carignano) 告訴媒體,在周四一架抵達阿根廷首都的班機,33名俄羅斯婦女中,有3人因「證件問題」被拘留,她們聲稱是作為遊客來阿根廷旅遊的。但在之後的審查中,這群孕婦承認她們入境,是希望她們的孩子獲得阿根廷公民身分,因為阿根廷比俄羅斯護照擁有更多的自由,且擁有阿根廷身分的孩子,也讓父母可以更快取得阿國公民身分。自去年2月俄侵烏後,前往許多西方國家旅行對俄羅斯人來說,變得更加困難。俄羅斯人只能免簽前往 87 個國家。去年9月,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簽證便利化協議被暫停,額外的文件和嚴格規則,增加了繁瑣的處理時間。許多國家也因此暫停了對俄羅斯人的旅遊簽證。被拘留的3名婦女事後已被釋放。阿根廷《民族報》將俄羅斯公民湧入情況,歸因於俄烏戰爭,稱「除了逃離戰爭和他們國家的醫療服務外,俄羅斯婦女還被免簽進入阿根廷的便利性所吸引。」該報指出,俄羅斯公民到阿根廷的「生育旅遊」成了有利可圖的做法。BBC更指出一些俄語網站,為希望在阿根廷分娩的準媽媽提供各種套餐。相關網站宣傳專屬生育計畫、機場接機、西班牙語課程和宣稱是「阿根廷首都最好的醫院」的住院費用折扣等服務。不同的配套,從5000美元到15000美元不等。《民族報》報導說,阿根廷警方已盯上這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商業行為和非法網絡行銷。警方在搜查行動中繳獲了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以及移民文件和大量現金,並稱一些團伙為這項服務收取了高達35000美元的費用。
高雄女找到爸爸摩鐵集點卡 幫媽「外遇蒐證」提告卻輸了
高雄一名人妻結婚多年,因為女兒在車內找到一張汽車旅館的集點卡,才發現老公外遇,氣得對女方提告求償70萬。不過結果卻敗訴,原因也曝光了。根據判決書,人妻在1989年結婚,育有2名子女,女兒2020年8月間檢查自用小客車的車況,順便檢視行車紀錄器,發現爸爸和小三曾到汽車旅館休息,經女兒詢問,人夫坦承外遇,道歉並保證不會再和對方聯絡,因此女兒未將此事告知。然而,女兒在同年12月底發現汽車旅館集點卡,和爸爸爭執不斷。人妻直到2021年3月才得知此事,身心飽受煎熬、寢食難安,夫妻倆在2022年3月離婚,決定向小三提告求償70萬。對此小三解釋,她是在2019年間,透過同學會認識,曾多次參加聚會,但不曾私下單除約會,2人間沒有曖昧關係,私下也沒有互動,更從未傳過曖昧訊息,不明白為何正宮和其女兒要針對她攻擊,胡亂猜測,還在臉書冒用她的名字和照片辦帳號,以她的名字邀同學會,編造她和人夫到汽車旅館休息一事,導致大家誤會。小三表示,正宮夫妻間因長期分隔兩地,價值觀念隔閡,難以維持婚姻關係,卻放任女兒惡意攻擊,詛咒她和其他無辜同學;人夫要求妻子回台勸導女兒,妻子卻隨之起舞,2人因此無法再繼續這段婚姻。法官認為,女兒沒保存最關鍵的行車紀錄器證據,有違常理。(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法官審理認為,人妻和女兒出示的證據包括抽屜內保險套和汽車旅館集點卡,考量夫妻如果沒有生育計畫,使用保險套也是合於常情,難以認定有外遇。另外,人夫坦承有和小三開房間,是因為妻子疫情未能返台,自己有生理需求,至於集點卡,因妻子未重視履行同居義務,他只好花錢買春。法官指出,人夫和女兒的論證相左,且單憑一張集點卡,只能證明他有到該處消費,無法確定是和誰,加上女兒蒐證細微,乃至於床頭抽屜、汽車旅館集點卡等,都要拍照存證,卻沒有保存最關鍵的行車紀錄器畫面,顯然違反常理,最後因為證據不足,判正宮敗訴,全案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