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質燃料
」 台泥 張安平嘉義縣祭高獎勵金!寶特瓶裝菸蒂每罐30元 半年回收千萬根
嘉義縣環保局推動菸蒂回收兌換現金活動,半年累計回收菸蒂已有千萬根,多達一貨櫃的量。由於回收成效卓著,環保局規畫向中央申請補助,朝裝滿一罐600ml寶特瓶換30元的額度繼續推動,鼓勵民眾撿拾、收集菸蒂。針對回收菸蒂的後續處理,環保局除找中研院合作,將媒合廠商朝塑膠再利用方向著手,讓菸屁股也能循環再利用。環保局今年6月推動菸蒂兌換現金、好禮活動,鼓勵民眾收集菸蒂,到18鄉鎮市清潔隊及合作店家兌換30元現金或等值物品,統計到12月15日收集到800多萬根菸蒂,僅半個月時間,今31日年度截止日,環保局又收到2、3000個寶特瓶,粗估回收逾上千萬根菸蒂。廢棄物管理科長蘇義雄說,民眾參與遠超乎預期,原設想發放金額大約30萬元,現兌換金額已逾百萬元,因為比廢紙、鋁罐等資源回收物還好賺,有清潔人員大量撿拾、收集菸蒂,已有人賺進好幾萬元,還有高中生送來2、300個保特瓶,幫自己賺助學金。目前所有回收菸蒂已暫置保存,環保局長張輝川表示,濾嘴是一種稱為「醋酸纖維」的塑膠,意即菸蒂就是難分解的塑膠垃圾,又會造成環境危害,目前環保局正在想辦法媒合廠商,預計將濾嘴再利用,而非送進焚化爐。張輝川說,國外已有醋酸纖維再利用的技術,可再做成塑膠板木或製成油當生質燃料,基本上只要是塑膠都能回收再利用,目前環保局除找中研院合作開發相關產品,也找業者洽談如何去化,基本上應用技術不是問題,主要是業者的意願和成本效益評估。目前確定,菸蒂回收活動明年會持續推行,但1瓶換30元支出太可觀,加上無法預期繳交數量,環保局為減輕財務壓力,除規畫調整明年的回收機制,也打算向環境部提出補助申請,希望中央補助10元,縣府出20元,維持30元回收兌換額度,鼓勵民眾明年繼續撿菸蒂、賺外快。
台塑新智能進軍半導體+美國AI市場 彰濱電芯廠11月量產
「台塑不只做傳統石化能源,台塑新智能也不只是電池芯工廠,我們有新能源生態鏈,是新能源國家隊的一員。」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4日宣布,在彰濱打造的電芯與模組廠第一期完工,將於11月正式量產,客戶包括國內半導體與美國AI數據中心不斷電系統(UPS)、電動大巴電池及大型儲能案場;還研發全固態電池、微藻製造航空生質燃料,最近還成立台塑綠電公司,參與電力管理與交易市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行,各廠商都拿出看家本領,推出多種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旗下子公司台塑尖端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正式竣工,成為全台最大規模且高度自動化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包括「合漿、塗佈、輥分、切卷、組裝、烘烤、注液、化成」8大工序,全程在地製作,補齊國產電池產業鏈最重要的一塊拼圖,也會建設電池回收廠,以完備循環經濟體系。劉慧啓表示,董事長要求2025年全產全銷的目標沒有改變,雖不容易達成,但經過去年一整年的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已有多項成績,像是開發出電動大巴用的電池模組,已與台灣兩家廠商洽談合作,目前有三輛電動巴士裝載該模組,準備進行上路和安規相關測試,預計到2030年前,台灣將有 1.4 萬輛電動大巴需要更換。在UPS系統方面,今年特別為美國AI數據中心開發高能量密度、高放電功率的48V50A電池模組,能量密度和放電能力均為傳統UPS用電池的兩倍,連台灣的半導體廠都有使用意願。目前全球電池芯市場主要由中國大陸主宰,但廠商需要來自非中國製、多種地區的電池供應,這就是台灣製造的機會。劉慧啓表示,第1階段會與台灣本土或美系的電池模組廠合作,由台塑新智能提供電芯,到美國組裝成電池模組,未來也會因應需求,不排除在美國設廠。台塑新智能也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攜手明志科大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目前已獲得19項專利、10 項專利申請中,全固態電池試製生產線第一工段將於10月完工,預計2027年實現量產。在微藻技術方面,除了吸取二氧化碳、開發保健產品,劉慧啓表示,將利用微藻藻油製造出航空用的生質燃料,預計最快在今年底、最慢明年初將有成果,隨著各國對航空業使用生質燃料的要求提高到至少10%,未來全球市場規模可能超過每年500萬噸。
台灣中油與美國穀物協會舉辦台美永續淨零研討會
台灣中油公司與美國穀物協會、美國在台協會合作,今(16)日在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辦「台美永續淨零研討會-生質酒精交通減碳的應用與展望」活動,邀請國內外近百位專家學者,針對永續航空燃料及酒精汽油的推動,進行技術交流與實務經驗分享,台灣中油並與美國穀物協會簽署生質燃料技術交流與推廣合作備忘錄,為台美雙方在生質能源的合作開展新局。 這場研討會主要在探討生質燃料如永續航空燃油(SA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及酒精汽油等,如何應用於航空產業及陸地運輸,以達成減碳目的,會中包括美、台、日、韓、新加坡及菲律賓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以及在世界各國以生質酒精推動交通運輸減碳的技術與經驗。台灣中油公司今(16)日與美國穀物協會、美國在台協會合作舉辦「台美永續淨零研討會-生質酒精交通減碳的應用與展望」活動。(圖片提供/台灣中油) 今日的開幕儀式,在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美國在台協會農業組組長Erich Kuss共同見證下,由美國穀物協會副總裁 Cary Sifferath與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代表雙方啟動合作儀式,雙方也在昨日由美國穀物協會副總裁 Cary Sifferath與台灣中油副總經理廖惠貞代表簽署生質燃料技術交流與推廣合作備忘錄,未來不僅將共享生質燃料減碳的技術、研究、調查、數據,也將積極成立工作坊,並辦理座談會、技術培訓、考察、試驗計畫等,為台灣交通燃料的能源轉型,發展酒精汽油、永續航空燃料的理論與實踐,奠定扎實基礎。 Cary Sifferath 表示,台灣是美國第七大糧食出口地,雙方長期以來有著穩固、堅實的合作默契,此次率團來台交流生質酒精在交通減碳上的應用,希望共同為台灣永續淨零目標盡一份心力。 李順欽則指出,台灣中油以「優油、減碳、潔能」三大策略執行低碳綠能轉型策略,引領各項前瞻技術發展,在交通運輸油品低碳化方面,包含陸運酒精汽油、海運生質燃料油、空運永續航空燃料等,雙方未來將攜手合作,為台灣交通淨零減碳開啟新格局。
台泥減碳新招超狂! 進軍非洲連「這東西」都拿來當燃料
台泥(1101)低碳水泥布局全球版圖,正式進軍非洲中部的喀麥隆。台泥葡萄牙子公司CIMPOR在19日於喀麥隆啟用全球第一個創新水泥製程、「沒有水泥窯的水泥廠」,此廠大量使用低碳鍛燒黏土替代傳統水泥廠使用的高碳排熟料,也因為使用鍛燒黏土,生產過程不需高溫、減少能源使用,讓台泥喀麥隆廠生產的低碳水泥,比傳統水泥少40%的排碳量。特別的是,喀麥隆廠也使用非洲當地的可可果殼、腰果殼作為生質燃料,取代傳統水泥廠使用的煤炭,不僅生產可以大幅減碳,溫度消耗也可減少40%。台泥喀麥隆新廠位於Kribi,由喀國總理約瑟夫、台泥總經理程耀輝、CIMPOR執行長Suat Calbiyik共同宣布啟動。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希望藉由喀麥隆充沛的綠色能源,讓這座新廠成為全世界最低碳的建材工廠,生產全球最低碳的水泥。張安平表示,二十多年前造訪喀麥隆時,發現喀麥隆是一個美麗、充滿發展潛力的國家,有很好的農業基礎與礦物蘊藏,居民也非常友善,很高興20多年後能回到喀麥隆來建廠,實踐低碳生產也協助當地經濟發展。台泥喀麥隆廠將優先僱用當地人,上下游產業鏈預計將帶動創造一萬個就業機會。台泥表示,喀麥隆新廠具有三項特色:使用低碳鍛燒黏土,當地有充沛水力發電之綠電,以及使用生質燃料。台泥目前100%持有的葡萄牙CIMPOR公司擁有獨步全球的鍛燒黏土生產技術deOHClay,此次在喀麥隆廠使用之主要原料即為鍛燒黏土,煅燒黏土因成份中不含碳酸鹽,故在熱處理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只會釋放水蒸氣和一些微量排放物。台泥受惠今年3月完成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完成交割,截至今年6月為止已為台泥貢獻約近200億營收。台泥企業團所屬的達和航運也增添新船生力軍!台泥表示,達航近日與中國大陸造船廠江蘇海通簽約,訂造二艘6.35萬噸Ultramax新式環保散裝船,預計於2026年竣工交付,能成為台泥擴大經營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的助力。達和航運在2015年開始積極汰換舊船,汰換率達七成,至今有新式水泥及散裝環保船共9艘加入營運,符合國際海事組織新式環保船佔全船隊81%,優於多數台灣同業。目前擁有7艘8萬載重噸以上的卡薩姆型節能環保散裝貨船,主要為全球化的期租營運,客戶範圍包括礦業公司、農產品出口商、能源公司等,皆為外部世界知名租家。此次新購入的2艘Ultramax新式環保散裝船,較現有達航散裝船船型及承載噸數相對較小,對東協等新興市場水深較淺的港口,達航此次採購之Ultramax適航性上更靈活。
台泥大航海時代1/走出地震暴雨賠本陰霾 張安平領軍TCC七年進軍四大洲低碳+綠能
「我們走在一條對的路上!」台泥(1101)在5月21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現場宣布,要把台泥的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這是脫胎換骨,翻開新的一頁!」張安平口中「新的一頁」,正是台泥迅速走出花蓮大地震陰霾的關鍵。「基本上4月花蓮的和平廠和電廠是一度全停,廣東在4月時暴雨也有嚴重影響,大陸市場目前是賠本的。」但「在這麼大的衝擊下,過往的主力無法生產時,其他的產業可以把營業額和利潤撐起來。」張安平說。以4月的財報來看,營收116.26 億元,雖然月減14.8%,但年增27.8%,再創同期新高,證實台泥七年轉骨有成。台泥水泥事業從2018年跨出大中華地區後,以土耳其為起點,開始著手擴展在歐洲和非洲的業務,去年起陸續宣布擴大在土耳其合資水泥公司OYAK以及葡萄牙Cimpor持股;台泥也透過在荷蘭控股新能源的NHOA公司,當地賺的錢就留在當地繼續投資,避免匯率風險。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不再偏重兩岸水泥,歐非市場及新能源成為第三、四隻腳。(圖/台泥提供)一開始為什麼會選擇土耳其呢?張安平曾說,2017年進入台泥後,到世界各地考察,他看好土耳其人口多達8000萬人,且臨地中海,可以往歐洲和亞洲走,商業大城伊斯坦堡幾千年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中間點,戰略地位超級重要。在與土耳其業者接觸後,張安平在2018年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並以此投資葡萄牙Cimpor公司。之所以投資Cimpor,關鍵在於Cimpor在非洲喀麥隆建有全世界唯二使用90%生質燃料商業化量產的水泥廠,並且在象牙海岸的水泥廠則建有世界第一套大規模生產鍛燒黏土的水泥基地,鍛燒黏土混合熟料後,較傳統水泥減碳至少40%,這是台泥發展低碳水泥的重要起點。「荷蘭已經成為台泥海外發展的一個新控股平台,發展低碳水泥、歐洲儲能和充電樁業務,目前歐洲的儲能業務,分別在澳洲、英國、美國、南美洲秘魯,充電站集中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台灣、中國、歐亞非與新能源,已成台泥營收四足鼎立的「四隻腳」。4月3日花蓮大地震重挫當地經濟,但台泥4月營收仍創單月新高。(圖/民眾提供)原本2022年時,近七成營收還著重在兩岸市場的台泥,在2023年時已降至43%,就是因為土葡水泥大幅成長、占31%,能源及電力占24%,以獲利表現來說,更是約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降低對單一市場波動的影響,提升營運的彈性和應對能力,也增加了台泥多元收入的穩定性。」程耀輝說。除了原料和技術,土耳其2023年2月發生大地震,大量的重建需求使水泥業實質受惠,更出乎意料的是,因此多了一份附加的產品、也就是「碳權」。台泥表示,一般傳統水泥在全球平均生產一噸、溫室氣體(GHG)碳排量為900公斤,而土耳其Aslan 廠在2023年碳排量僅628公斤,Ankara廠為652公斤, Cimpor葡萄牙Souselas廠表現更好、僅613公斤,光是與OYAK集團的合資公司,在歐洲已累積碳權237萬噸。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贈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製成的藝術品。(圖/台泥提供)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也要在溫哥華打造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預計2024年動土、2028年投產,產能2.8GWh,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不但親自站台,政府也有資金補助。等於台泥在歐亞非佈局後,連美洲都有據點了。據此,張安平日前在股東會上慷慨激昂地說,「62年前,台泥是單純的水泥供應商,如今台泥晉升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的開發商,不再只是供應原料,更可以與高科技和電子業並駕齊驅、開疆闢土,成為同業的先鋒。」這番「台灣水泥」從一家公司、轉變成「總部設在台灣的國際級水泥集團」的宣示,不只是一席漂亮話,更是他在地緣政治動盪及低碳嚴峻挑戰中,繳出來的漂亮成績單。
減碳搶天團2/連路跑賽都要種樹補氧 活動主辦方嘆「愛地球成了求生戰」
歐美國家在運動賽事、文化藝術與演唱會活動上力拼減碳之際,台灣從北到南大大小小的場館也卯起來總動員。但有場館業者跟CTWANT記者訴苦,「現在不是走文青愛地球路線,而是求生戰!」面對氣候與環境變遷議題,全球已有超過140個國家宣布推動淨零碳排,但從一開始的鼓勵與倡導,接下來恐強制執行。除了演唱會,高雄市運動發展局科長簡名君告訴CTWANT記者,從2020東京奧運起,奧委會追求 2030 年之後舉辦的奧運賽事都須碳中和,包含要求主辦城市必須減少及補償直接與間接的碳排放。簡名君說,市府近年主辦或協辦的賽事活動,都以永續發展綠色設計為主軸,以3R的Reduce減量、Reuse重用、Recycle回收為目標。像是高雄富邦馬拉松為每一位完成里程碑的跑者種下一棵樹,使用再生材質的獎牌、塑料回收品再製頒獎台及選手跑衣選用環保材質等。不少民眾也發現,近來到藝文場所拿不到紙本節目單,連門票都要無紙化,因為據英國藝術委員會的報告,博物館、戲劇和視覺藝術占文化產業碳足跡的六成,原本被認為是「無煙囪產業」的藝文觀光,在現今的嚴格標準下,都成了汙染的一員。兩廳院最具代表性的水晶燈,已改成LED燈泡。(圖/翻攝自國家兩廳院臉書)2019年,英國國家劇院推出《劇場綠皮書》,針對劇場最容易耗費資源的道具、服裝、舞台布景,以及因交通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制定了三等級的綠色規範;顯示未來全球各文化場館將會面臨更嚴格的標準,否則不被受邀。為了節能減碳,一開始就要綠建築,無紙化、省電燈具、使用綠電、雨水收集再利用等都已成基本配備。全台從南到北的場館無不絞盡腦汁,盡量摳出能減的二氧化碳。高雄衛武營推出綠色交通政策,搭乘捷運參加活動減10元,以此減低觀眾的交通碳排放。台中國家歌劇院甚至發扇子給民眾,以減少冷氣使用,工作人員吃的便當改為團膳,為減少廚餘還可打包回家。成立超過36年的台北國家兩廳院,是台灣最重要、最指標性的國際級藝術中心,去年還加入由歐盟支持之「永續劇場聯盟」STAGES。兩廳院副總監施馨媛表示,劇場營運上最大碳排是「觀眾的碳足跡」,他們每年有1000多場的演出,所以今年新裝不少汽車充電樁,並鼓勵民眾用共享機車、自行車前來,甚至下雨天常見的塑膠傘套都省掉,設置雨傘除水器。為了減碳,兩廳院引以為傲的華貴水晶燈,也從2022年改用LED節能設備,至今用電量減少12萬度、減少碳排65公噸。接下來要逐步用綠建材更換內外裝潢。「但減碳的困難,在於要創作者跟觀眾有永續觀念,才能讓節目製作永續。」施馨媛說。故宮的文物出國展覽時,運輸前的包裝非常嚴謹。(圖/翻攝自國立故宮博物館臉書)文化部今年啟動「文化產業減碳科研輔導計畫」,預計用五億經費、四年時間協助減碳,但這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次採訪罕見出現大量拒訪,不願具名的活動主辦單位向CTWANT記者訴苦,減碳增加成本,吃力不討好,更多是無所適從。他舉例,像是舉辦藝術品與畫展不可或缺的包裝與保護緩衝材料、展品運輸、展覽場域的照明與布置,都是大量排碳,但展品運輸與包裝材料根本省不下來,環保材質極貴,小型公司負擔不起,更何況「哪個藝術家願意自己的作品不是被包裹得誠意十足,漂漂亮亮、還雙手奉上?」展品運輸也很困難,貨運占全球總碳排量8%,電腦大廠宏碁在今年12月的COP28的杜拜現場,就是以減少產品運輸的碳排放為演講題目。今年12月的COP28,國際品牌紛紛展示如何減少碳排放。(圖/翻攝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宏碁供應鏈資深主管RiccardoBernasconi表示,必須先收集數據,改變貨運模式,導入電動車、生質燃料, 還要幫包材瘦身、減量減重,設法集中貨品,用最少的貨櫃裝最多的商品,以減少運輸次數和總里程數,為此還在深圳蓋了併櫃中心。「那是大企業在幹的,我們這種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不願具名的業者提到這就咬牙切齒,前一陣子畫廊協會打算將碳權納入門票計價,以及碳權買畫等計畫,被主管機關打回票稱「與法不符」。看來要做減碳文化經濟,還有很多路要走。
台泥砸266億元布局歐亞非低碳水泥 早盤股價漲逾4%
台泥27日深夜發布重訊,著眼於土耳其OYAK、葡萄牙Cimpor水泥兩家公司的低碳水泥研發與生產技術,擬將OYAK合資子公司持股由40%提高為60%,Cimpor合資子公司持股從40%增加為100%,以新台幣266億元內,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目標2024年第一季結束前完成相關交易程序。今(28)日台泥開高,早盤35元開高後一度拉升至35.5元,漲幅4.56%;至截稿前暫報34.75元,上漲2.36%。台泥2018年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Cimpor Global Holdings B.V.(下稱JVC),並藉此投資葡萄牙水泥公司Cimpor後,台泥表示,合資公司JVC 5年來稅後淨利增長6倍,EBITDA(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成長5倍。看準土耳其位於歐亞非樞紐,其低碳產品銷往歐盟具有地利之便,OYAK在土耳其境內擁有7座水泥廠,11條熟料產線、2條白水泥產線、67座混凝土廠、50個發貨站及1個港口,近年積極發展替代燃料與替代熟料使用技術,位於土國境內的Aslan廠熱值替代率更高達61%;世界銀行預估土耳其將需要投入5,000億美元強化現有建築的抗震能力,及1,000億美元重建震災受損建物 ,水泥需求大增。同時,葡萄牙水泥公司Cimpor,在非洲喀麥隆建有全世界唯二使用90%生質燃料商業化量產水泥廠,Cimpor在象牙海岸的水泥廠則建有世界第一套大規模生產鍛燒黏土水泥基地,鍛燒黏土混合熟料後,較傳統水泥減少至少40%碳排。未來歐盟實施碳邊境稅CBAM,不管本地水泥或者進口水泥,「低碳」都將成為進軍歐洲市場的主要競爭力。而JVC是土耳其第一家宣布淨零承諾的水泥公司,近年透過Cimpor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以鍛燒黏土替代熟料製成超低碳水泥的技術引領世界水泥行業,實現全球最低碳的水泥生產。OYAK CEO Süleyman Savas Erdem坦言,「我們期望OYAK及台泥的夥伴關係將引領未來在水泥及其他行業的投資。目前正評估在土耳其電池以及儲能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張安平董事長也表示,「在土耳其這個高戰略重要性且具有潛力的國家,透過減碳技術的投資,相信台泥與OYAK攜手將成為全球水泥業減碳的先鋒。」
惡劣氣候攪局!印度、泰國收成銳減 糖價恐續漲
受到惡劣氣候攪局影響,全球糖價近日升抵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異常乾旱天氣令全球第二與第三大糖出口國印度與泰國收成銳減,導致全球供應下滑並持續推升糖價。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粗糖期貨價格20日盤中揚升0.33%,來到每磅27.27美分,過去一年來累漲逾35%。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2023~24產季全球糖產量恐較前一年度下滑2%,換算下來約損失350萬公噸。糖也被用於製作乙醇等生質燃料,使得全球糖庫存自2009年以來持續處於歷史低檔。FAO表示,隨著未來幾個月糖需求升高,庫存恐怕進一步下探。美國農業部預估,目前全球糖庫存最多僅能應付68天需求,遠低於2020年時的106天。
Mazda3現貨不用等! 加入「次世代生質燃料技術研究協會」延長燃油引擎壽命
Mazda3身為Mazda旗下重點車款,4月以485輛坐穩進口一般品牌冠軍。台灣馬自達也在5月限時推出「禮享心動」優惠活動,提供60萬零利率的購車方案,有望再將銷量推升。根據記者調查,目前Mazda到港狀況穩定,且Mazda3均有現貨,完全不用等。Mazda3不僅外觀設計層次昇華,在座艙中也將車內不必要的元素剔除,構建出精緻而簡約的車室空間,也是同級中唯一同時搭載全速域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CTS)、前擋投影式全彩抬頭顯示器(HUD)、360° 環景輔助系統、與智慧倒車煞車輔助系統(SBS-R)等多項配備。此外,為了能在追求環保的同時,讓市場保有多元化動力選擇,並讓新世代燃料更環保,進一步延續燃油引擎的壽命。Mazda今(2023)年3月宣布加入「次世代生質燃料技術研究協會(Research Association of Biomass Innova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Automobile Fuels)」,未來將為促進生質技術研究和汽車生物乙醇燃料的高效生產共同努力。Mazda不斷研發創新環保動力科技,於2023年初在歐洲發表增程型電動車MX-30 e- SKYACTIV R-EV。(圖/Mazda提供)「次世代生質燃料技術研究協會」於2022年成立,旨在改善燃油製造過程,降低污染並提高燃油效率;藉由推動有關生質利用,與提高車用生質乙醇燃料的效率等技術研究,實現碳中和。Mazda日本總部專責科技研究的首席工程師山下裕之(Hiroyuki Yamashita)表示,「透過協會的參與,Mazda將與其他企業成員攜手改善車用生質乙醇燃油的製程,並推動其他友善環境的造車技術發展。」為了實現碳中和社會,Mazda在「SKYACTIV TECHNOLOGY全新動能科技」的基礎下,不斷研發創新環保科技,提供兼具駕馭樂趣、高效性能和環保動力的車系編成,搭配堆疊基石策略(Building Block Strategy)開發最佳化引擎、傳動系統和底盤懸吊,降低耗損並減少碳排放,發展全球首款量產 e-SKYACTIV X 汽油壓燃引擎,實現高效表現、高轉輸出和低排放兼具的優點。今年初在歐洲發表增程型電動車MX-30 e- SKYACTIV R-EV,以及在北美及歐洲地區收到正面迴響的全新Large Architecture平台商品上有多樣動力選擇,包含全新動力傳動系統e-SKYACTIV X 直列六缸引擎和 M Hybrid Boost 48V 輕度混合動力系統以及PHEV,充分展現最新環保性能和駕駛樂趣完美結合。
碳權交易投資術2/碳排收費業者憂綠色通膨 碳人才鍍金月薪翻倍
隨歐美大國開啟碳費、邊境碳稅徵收,台灣今年七月也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碳排放有價化更驅動全民總動員,不只台積電(2330)、台塑(1301)及中鋼(2002)等排碳大戶認真減碳,消費者改買減碳商品,並憂慮減碳成本轉嫁恐引發綠色通膨,就連大學也急著開課培育碳管理人才。針對台灣2024年開徵碳費、以及2026年歐盟上路的碳邊境稅,半導體產業資深分析師陳子昂指出:「台灣電子業都已提前因應,不會措手不及造成營運衝擊,可以有時間進行資本支以及減碳規劃。」蘋果去年就宣告供應鏈「2030年碳中和」,被點名為碳排大戶的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7成排碳量都是在能源使用上,因此去年起接連買下台灣9成綠電憑證、可以優先購買綠色能源。另一家屢被提及的碳排大戶台塑,斥資近千億規模減碳,總裁王文淵2006年成立「台塑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推動組織」並擔任召集人,月月開會檢討減碳成效,目標2025年減量20%、2030年減量40%、2050年達「碳中和」;旗下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新智能使用生質燃料SRF,並構思碳權相關的商機,如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這些藻類除了集團自用,也接到不少外部訂單。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圖/報系資料照)中鋼自2011年至2020年,已投入約114億元,完成1,163件減碳專案,包括增加製程廢熱回收、提升能源效率、汰換老舊設備與優化製程參數等。石化產業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碳權議題出現,使營運成本上升,加速公司低碳轉型腳步,例如亞泥的本業水泥碳排放較高,便規劃水泥要從對營收貢獻7成逐步降到4成,原有的製程能源也要從燃煤轉為燃氣,未來業界期待核融合發電。台灣消費市場對碳排認識已有十多年。2010年起陸續有產品主動標示碳足跡,像是新竹槓丸、米粉,泰山礦泉水、明基與友達的螢幕、統一麥香奶茶、可口可樂,定期收到的台電繳費單,也會標明當期排碳量。以快時尚崛起國際品牌ZARA,2019年揭示:FAST FASHION IS NOT FASHION ANYMORE(快時尚不再時尚),「這是消費意識的翻轉,購買服飾講求環境和美觀之間平衡、永續,供應鏈重要性大增。」與國際紡織品牌的興采(4433)董事長陳國欽指出:「戶外時尚品牌PATAGONIA的衣服會標明減碳、減水量。」騎車若代替開車,可有效減碳,目前無法賺碳權,但成功帶出減碳意識。(圖/翻攝自捷安特自行車臉書)不只蘋果要求全球供應鏈2030年達到碳中和,「各大國際運動品牌有2030年減碳30~60%的目標,且絕大部分壓力在擔任製造工作的供應鏈。」紡織龍頭儒鴻(1476)副理沈志威告訴CTWANT記者,該公司以能源轉型、能效提升、在地採購、低碳原料4大部分進行低碳轉型,「不是做得好就能有更多單,而是沒做就沒訂單,企業無法永續經營下去。」自行車龍頭巨大則喊出「騎YouBike賺碳權」,同時朝吸碳量大於排碳量的「負碳商品」邁進。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聯合國計算碳權有300項方法論,申請方可想方法證明腳踏車跟減碳的關聯性,但是「很難說騎腳踏車就是替代搭車,有時是不想走路而騎,這種情況下騎腳踏車反而比走路排碳量高;不過這確實帶起低碳環保意識。」面對台灣即將課徵碳費,有營建業、製造業者喊出恐加速通膨。「綠通膨」隱隱成形?「通膨本來就會發生的自然現象,近十年每年通膨率約落在1~1.4%,各國政府加速QE使去年通膨上升至3~4%。」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解釋,至於近來營建業喊碳價進一步促漲房價,他分析建材成本約佔總成本10%,會加上碳費的是水泥、鋼筋等,其實轉嫁成本非常有限,對於業者的加速通膨說法,「可能有其他考量,例如多換容積獎勵,不過,多蓋一層得到獲利,仍是放到自己口袋裡。」 與此同時,碳管理,碳人才也成就業市場熱門需求。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指出,「一般產業工程師入職月薪4~5萬,懂碳管理立刻鍍金成8~9萬元。最好的投資,是投資人才。」據此,亞東科大、元智大學去年邁開第一步、開設SDGs課程培育師資,接下來設計永續及智慧化搭配低碳管理的製程課程,從根本培養學生減碳意識和碳管理技術。
降低對大陸依賴 拜登擬以行政命令擴大生技業發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各國因疫苗問題開始重視生技業發展,其中美國發現對大陸生技業基礎製造過於依賴,外媒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擬簽署行政命令發展美國生技業,以降低對大陸的依賴。根據《Bloomberg》報導指出,1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拜登政府正在研擬草案,該草案主要目的為支持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其中的關鍵在於利用生物系統製造一系列的產品以及材料,終端產品包過新藥、人體組織、生質燃料以及食品等,但目前草案細節尚未公開。主要是美國在生技業的研發地位卓越,但允許生產在美國境外,因此美國國安、情報官員擔心對大陸的生技製造業過於依賴,醞釀該草案的誕生。
批中央顧選舉不顧物價 民眾黨籲供應鏈長遠調節
全台缺蛋問題未解,多項民生物資也在年後接連喊漲。民眾黨今(1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去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破13年新高達1.96%,通膨早就有跡可循,但政府忙於公投補選等政治活動,輕忽物價上漲的嚴重程度,若以三餐都吃50元泡麵計算,民眾每年會在泡麵上多花5475元;且根據調查,今年企業預期平均調薪僅3.1%,創下8年來次低,根本跟不上物價漲幅。立委邱臣遠首先提到,年後萬物宣佈起漲,導致民眾又開始瘋搶衛生紙等民生物資。他批評,去年中因疫情影響餐飲業,雞蛋價格崩盤,農委會曾補貼農民淘汰蛋雞,直到價格回穩後又因氣溫變化、禽流感和原物料大漲等因素,導致雞蛋缺口補不上。然而農委會未能事前防範雞瘟,也不去干涉飼料價格,反而一邊補貼、一邊要求業者「凍漲」,降低業者養雞誘因,造成一蛋難求的局面。邱臣遠指出,去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突破13年新高達1.96%,且有7個月份突破2%警戒線,其中5個月都集中在下半年,可見通膨早就有跡可循,但政府忙於公投補選等政治活動,輕忽物價上漲的嚴重程度。若以三餐都吃50元泡麵計算,民眾每年會在泡麵上多花5475元,等於可以再多買100盒泡麵。邱臣遠表示,「萬物皆漲、薪水不漲」已是全民感受,且根據104調查結果,2022年企業預期平均調薪僅3.1%,創下8年來次低,若以台灣年薪中位數50.1萬計算,一年僅能加薪1萬5000元,根本跟不上物價漲幅。立委張其祿指出,雖然行政院已宣布至4月底止免徵進口「黃小玉」營業稅,奶油、烘焙用奶粉等進口關稅減半,天然氣及瓦斯、雞蛋也凍漲,但缺蛋是因國際原物料、運費導致飼料上漲,加上氣候異常及禽流感影響導致產量不足,蛋價又凍漲,只會使蛋農更不願意投入生產;且減稅恐導致整體稅損突破百億元,非有效且公平公正的經濟政策,政府不該老是「挖東牆、補西牆」來處理民生供需問題。張其祿痛批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19年初爆發雞蛋短缺及價格大漲問題,監察院認為農委會未善盡主管機關對蛋品產銷調控職責進而提案糾正,然而今年卻再度發生缺蛋危機,他也呼籲行政機關應查明,缺蛋危機是否有人謀不臧或大發國難財的情況發生。張其祿更呼籲政府注意後續可能發生的「氣候通膨(greenflation,或稱綠通膨)」綠犀牛困境,莫讓「減碳就要面對更貴的生質燃料,吃飯則要面對更高的糧食價格」隨著供應鏈轉嫁給台灣業者及民眾。台北市黨部副主委、港湖區議員參選人陳宥丞則指出,他曾在地方服務時親眼目睹小吃店每週從金門「進口」坐飛機的蛋,才能做到穩定供貨,老闆娘大呼一輩子作夢也想不到有這一天。此外,計程車司機因追不上物價,也必須拉高工時才能勉強餬口,不少司機身體也都出現狀況,社會隱形成本也變相增加。他進一步指出,台北市社會局去年急難救助申請數大增,109年總申請案件數共計2663案、核准通過2622案;去年總申請案件數共計43742案、核准通過34017案,顯示這波疫情對於社會弱勢族群造成的衝擊,執政黨顧萊豬和日本福食,也應兼顧民生。
大陸能耗雙控拖累 台泥前3季獲利衰退近2成 張安平:將專注三大核心事業
台泥(1101)今日下午召開第三季法說會,公布第三季合併營收為268.8億元,因燃料成本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稅後淨利39.8億元,衰退46.7%,EPS 0.59元。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769億元,較去年同期略增,但今年以來燃料成本侵蝕水泥及電力之淨利,再加上中國大陸自9月實施能耗雙控政策,致水泥出貨、獲利減少,前三季累計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稅後淨利148.4億元,衰退19.4%,EPS 2.41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將持續專注於水泥建材、廢棄物處理及低碳能源等三大核心事業。7月新合併的義大利儲能公司NHOA,也提出了成長10倍的10X計劃,預計2025年儲能建置容量達到1.7GWh,充電樁在歐美的銷售量達到每週15,000台,2030年在南歐充電樁市場達到15%市佔率,目標為2030年NHΩA的營收是2022年的15倍。台泥企業團今年邁入75年,正當全球聚焦氣候變遷、減少碳排議題之際,張安平坦言:「水泥製程自身就會釋放二氧化碳,因此,針對減少碳排,台泥不僅沒有迴避的空間,更應該要帶頭做起!」他說:「地球,不是人類的殖民地。如今,人類打造繁榮的副作用漸漸浮現。大自然不再沉默,劇變當前,與人類文明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水泥業必須覺悟」「兩百年前,水泥回應了人類基礎建設的需求,讓生活更安全,更有品質。兩百年後,水泥背負的,是當代迫在眉睫的減碳義務,水泥承諾的,是2050的碳中和目標。」要用最實際的方法及行動來解決碳排的問題。台泥推出利用新式混凝土建材UHPC所搭建的儲能櫃,具有高抗壓強度、耐火耐燃等優點。(圖/魏鑫陽攝)為此台泥推動3項核心事業,用以持續落實減碳排行動。第一項是推出水泥及低碳建材。目前推出新式混凝土建材UHPC。台泥表示,UHPC建築物生命週期可達100-120年以上,也減少建物重建及避免建築廢料產生。此外,台泥首創以UHPC結合耐火材料,作為儲能櫃的設計,較現今標準金屬貨櫃具有以下之優勢:低熱傳導係數、高抗壓強度、耐火耐燃、外型和調色可客製化設計、耐候性。台泥申請中的相關專利,能大幅加強儲能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其次是廢棄物處理事業開始使用替代原燃料。自從2019年開始,台泥利用水泥製程1,300度高溫的特性,幫助處理生活及工業廢棄物,讓許多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台泥水泥製程中的替代原燃料,例如建築業的工程廢棄土、鋼鐵業的煉鋼還原渣、半導體製造業的氟化鈣汙泥、半導體封裝業的廢壓模膠及垃圾焚燒業的再生粒料等等。最後則是發展能源事業。今年7月台泥新合併義大利儲能公司NHΩA,也同步設立NHOA.TCC台泥儲能公司,9月宣布將於台泥蘇澳廠及花蓮和平廠打造全台最大的儲能系統發電區,10月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廠正式動土。台泥的子公司和平電廠也持續研發燃煤與生質燃料的混燒技術,以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台泥2025年能源目標為管理500MW再生能源發電裝置以及2GWh儲能裝置。張安平說:「NHΩA未來的發展會是台泥碳中和行動中重要的一個投資。水泥產業本身要減碳以外,也要幫助社會及其他的產業減少碳排放。NHΩA就是發展能源的多元化以及最有效的利用。也就是諾亞方舟中,飛鴿尋找回來地面上的第一根橄欖枝。」
協和電廠撇天然氣改生質能發電?台電:難度高且恐影響供電
台電協和電廠將改為天然氣發電,引發環保團體抗議,有人主張改為生質能電廠,對此,台電今日也作出回應,若要評估改用生質燃油,不但難度太高,且更新改建時程須再延後,將影響供電穩定需求。位於基隆的協和電廠改建設第四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案(四接),日前環評初審,地方以保護珊瑚生態大反彈,讓協和發電廠改建案備受關注。協和電廠預計改建為天然氣發電廠,且將填海造陸18.6公頃建立四接,影響珊瑚生長空間,因此目前三接與四接都出現生態爭論。對此,台電表示,將透過完善復育措施,藉由人工生態海堤創造珊瑚友善環境,也將廣納環評委員及各界所提供的建議,納入後續評估、規劃、設計、施工、營運。至於有人建議改採生質能發電,台電指出,目前國內生質燃油來源較少,須靠進口,燃料供應及成本必須重新評估,另協和電廠機組爐管、汽機及各輔助設備均已老舊,並非換生質燃料就能繼續使用發電,且需要改建各種設備,相關工程評估耗時耗力,現在評估恐讓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時程再延後,影響未來供電穩定需求。此外,生質燃油雖屬綠能,但使用生質燃料作為發電,仍有懸浮微粒(PM)、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空污排放,同樣需設置空污防制設備降低其對空品影響。台電指出,協和電廠機組廠齡大多逾40年,爐管、汽機及各輔助設備均已老舊,且發電效率低,並非換生質燃料就能繼續運轉。目前協和電廠 1、2號機已於2019 年除役,3、4 號機將於2024年除役,台電規劃更新改建2部高效率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內燃氣機組,並新建2座液化天然氣(LNG)儲槽,有助於北部供電穩定與地方空污改善。
燃煤鍋爐改成天然氣 中市提供補助抗空污
為改善空汙,台中市環保局推動工廠燃煤工業鍋爐汰換為燃氣鍋爐,去年底中市有7家工廠、共17座燃煤工業鍋爐仍在營運。台中市環保局9日表示,目前已有5家正進行改善,將持續透過補助、輔導與稽查管制推動,預計全市燃煤工業鍋爐將在2022年全面退場。環團及醫團8日發起「抗暖化、反空汙、顧健康」遊行,並指出,中南部深受燃煤危害已20、30年,減煤、減碳排議題已不容忽視。環保局指出,由於木顆粒燃料、木屑等再生利用燃料,具有碳中和功能,有助於抑制溫室氣體增量,除要求台中電廠減少生煤使用量外,也輔導業者使用固體生質燃料或天然氣,並加強鍋爐稽查,啟動鍋爐加嚴標準修正作業。環保局表示,台中市除台中發電廠以外,在107年底約7家工廠、共17座燃煤工業鍋爐仍在操作中。市府去年起舉辦4場協商,其中5家廠商已進行改善,包括清水區1家染整廠業者的2座鍋爐停止使用生煤,改用天然氣;3家廠商的4座鍋爐也完成燃氣鍋爐設置;還有1家有1座鍋爐申請減少生煤使用,改添加、混燒再生利用燃料。環保局指出,將持續透過補助、輔導與稽查管制等策略,促使業者加速燃料轉換,並規畫台中市的燃煤工業鍋爐在2022年全面退場。為鼓勵業者將燃料油或生煤燃料汰換為天然氣,今年延續「補助企業加熱設備改用天然氣計畫」,鍋爐汰換補助金額最高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