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卵期
」防陸蟹淪「蟹餅」 公路局打造廊道3.0躲避路殺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曾紀錄陸蟹種類高達62種,為全台95%陸蟹種類集中熱區。交通部公路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合力推動「護蟹過馬路」的陸蟹廊道,近年在廊道的路殺情形成功減少81%。公路局更打造陸蟹廊道3.0,透過軟硬體措施雙管齊下,並實施交管便於陸蟹通過,盼維護生態多樣性,防止陸蟹被路殺成「蟹餅」。 屏東墾丁台26線香蕉灣路段,為全台陸蟹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公路局指出,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沿途景點包括船帆石、香蕉灣生態保護區、砂島生態保護區等,可欣賞世界最北端的熱帶海岸林、珊瑚礁岩地形及陸蟹生態。陸蟹依種類不同,棲息於潮間帶、湧泉及海岸林,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正是陸蟹棲地,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共記錄到陸蟹8科42種,為台灣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區。陸蟹降海釋幼路殺情形,近年受社會大眾重視。(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不過,近30年來,因棲地開發、外來種入侵、人為捕捉,陸蟹族群數量僅剩不到5%,且道路切斷陸蟹降海繁衍路線,陸蟹降海釋幼路殺近年也受社會大眾重視。公路局說明,2017年將排水涵洞改造成具輔助攀爬設施的「陸蟹廊道1.0」,去年在道路下方設置世界上第一個架高式共36道連續性「陸蟹廊道2.0」,成功減少81%路殺情形。今年以咕咾石與漂流木鋪設於陸蟹廊道內,強化陸蟹廊道的微棲地功能,打造「陸蟹廊道3.0」將受道路切割的網絡縫合,達到還路於蟹目標。 台26線38至42公里路段擁有豐富陸蟹生態。(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 陸蟹會到海邊釋幼。(圖/中國時報蔡明亘攝)今年公路局交管措施執行期間為7月20日至22日、8月18日至20日、9月17日至19日(農曆6、7及8月的15、16及17日),時段為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最後1個月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時段內將4車道縮減為2車道,每封閉10分鐘開放10分鐘,同時配合志工在熱點區域以人力撈蟹進行調查記錄後直接帶到海邊產卵釋幼。交通部長李孟諺18日視察護蟹工作時,與工作人員一起護送陸蟹媽媽過馬路到海邊產卵「釋幼」,並呼籲民眾於陸蟹產卵期間經過香蕉灣能減速慢行、禮讓陸蟹先行,並對現場交管人員及志工多加支持與響應,一起創造友善道路環境。
兇猛「 綠水龍」頻出沒溪流!新北市啟動「獵龍計畫」 10年捕獲2263隻
肉食性動物「綠水龍」會捕食原生物種並造成生物競爭,破壞在地生物多樣性,被列為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新北10年捕獲2263隻,面對綠水龍繁殖期即將來臨,農業局4月啟動調查及清除工作,針對繁殖期加強清除頻率、空窗期亦監測和移除。農業局自2013年啟動「獵龍計畫」清除綠水龍,依族群熱點、綠水龍活動習性以及繁殖期擬訂移除工作策略,在綠水龍繁殖期前加強清除頻率,減緩族群擴張。農業局指出,2021年156人清除、捕獲321隻;2022年208人清除、捕獲197隻;2023年286人清除、捕獲166隻。相較於2021年,2023年清除頻率及人力增加1.5倍,抓捕數量卻逐年遞減,顯見已有效控制野外綠水龍族群甚至減少族群。捕獲到的雄蜥全長最大可達92公分,雌蜥全長最大可達61公分。綠水龍目前出沒地點以新店安坑地區以及林口紅水仙溪流域為主,主要出沒活動時間約從清明節後至11月,主要繁殖期及產卵期在每年5月及6月,冬季氣溫過低則會躲藏蟄伏不活動。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綠水龍多棲息於水域周邊樹梢,警惕性高且具有攻擊性,不易捕抓,僅能於夜間以人工套繩清除,綠水龍多於清明節後天氣穩定時,才開始活動,在綠水龍繁殖期前增加清除頻率,減緩族群擴大,經多年努力,新店安坑以及林口紅水仙溪族群已有減少趨勢。農業部將綠水龍列為主要移除外來入侵種陸生動物,農業局自2013年起積極清除綠水龍,避免野外族群擴張,影響生態平衡,但在2022年6月1日前,綠水龍尚未被經濟部納入「限制輸入貨品表」,仍有寵物店販售及繁殖,綠水龍幼體時非常可愛,寵物店引進供民眾當寵物飼養,等到長大後,發現體型太大、食量驚人,具有攻擊性或因長相醜陋而遭棄養。由於綠水龍繁殖力強,加上無天敵環境,因此滅絕不易,農業局強調將持續積極清除。
被稱「最接近天堂的美味」 料理河豚得有證照與專業技術
南投縣仁愛鄉26日有民眾食用河豚後中毒,造成1死8傷憾事。河豚位列日本三大名魚,饕客都認為河豚皮Q彈肉細緻,肉質滑嫩如田雞,細膩似海鰻,滋味誘人,被稱為「最接近天堂的美味」。然而因河豚具有毒性,並非整條魚都可食用,像是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都有毒素,加熱亦無法破壞毒素,所以河豚料理師得有證照與專業技術。北市「榮和漢酒肴」的料理長簡榮伸,早年赴日習藝,擁有日本河豚處理執照,他表示,河豚種類繁多,不同魚種,毒素分布也不同,若非對河豚很熟悉的人,千萬不要自行處理食用。而河豚魚皮、魚肉、魚骨、魚鰭,皆可烹調,每個部位口感與風味不同,因取得不易,加上處理費時費工,相當珍稀,也因此很多人甘願冒險一嘗這珍饈美饌。擁有30多年豐富漁獲知識的「大鼎仔」,退休前在蘇澳漁村旁開了一家專賣罕見野海鮮的餐廳「蒸煮流野海鮮」,以罕見的季節漁獲加上特殊的料理手法,吸引許多饕客前來嘗鮮。「蒸煮流野海鮮」之前也供應河豚料理,老闆大鼎仔表示,漁業署有公告無毒的河豚魚種,像是黑鯖魚、白鯖魚等,方便民眾查詢,然而即使是可食用的無毒河豚,因為現在變異河豚多,已難辨別毒素在哪,容易有誤認誤食的狀況,且目前沒有解毒劑,還是要找專門的餐廳滿足口腹之慾較妥當。全世界喜歡吃河豚且可公開食用的國家屬日、韓與大陸較多,韓國釜山有不少專賣河豚湯的餐廳,甚至24小時營業,當地導遊表示,常有晚上應酬喝酒的人,翌日早上來碗河豚湯暖胃解酒,河豚湯是釜山人的日常。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目前台灣沒相關考試認證,許多河豚師傅都是到日本學習、取得證照。根據觀察,河豚中毒事件,多發生在10至12月,此時為河豚交配期,以及隔年3至4月的產卵期,河豚在這2段時間,可以說是「最毒時期」。
不明「芝麻小蟲」家中角落現蹤 過來人驚:長了很難根除
這是什麼?近日一位網友在臉書發文,家裡角落出現不明小蟲,看起來像芝麻。照片也引發網友討論,有人表示,牠是菸甲蟲,「只要長了就很難根除,要長期抗戰。」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二館》發文,「請問各位,這是什麼呢?住家角落會有的。」從照片中可見,玻璃慣的多隻小蟲看起來像芝麻,也像小豆子或火龍果籽。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很厲害的樣子」、「可以煮紅豆湯了」、「火龍果籽而已」、「菸甲蟲炸噁,之前我家也莫名其妙出現一堆,後來發現牠們正在吃我女兒的薑餅屋」、「要找到聚集並增加的源頭,之前都是魚飼料長一堆,後來房間也跑出來,才發現是小黑帽蟑螂藥讓他吃到一直長出來」、「仔細找家裡一定有一包乾貨裡面在繁殖」。菸甲蟲。(圖/翻攝農委會網站)農委會表示,遍佈全世界的儲藏物害蟲「菸甲蟲」,體長約2~3mm,因為體型圓圓的,有些人認為牠可愛討喜,但牠可是次級害蟲,菸葉、蒜球儲藏初期最常見的害蟲,會造成蛀孔導致病害發生,影響食物的品質。農委會說,幼蟲時期偏好黑暗,喜歡蛀入穀粒或菸葉中肋內部蛀食,溫度低於15.5℃時進入休眠狀態,且可長達數月之久。幼蟲老熟之後會停止取食,以分泌物綴食物殘屑在寄主縫隙中做成半透明白色堅韌薄繭,並在其中化成蛹。農委會解釋,菸甲蟲的成蟲不吃固體食物,還會有假死性,善飛,黃昏及夜間活動最強,白天或光線強烈時則不活動。而活力最好產卵最多的時候是在黃昏的時候,產卵期若溫度30℃則7-10日孵化;若溫度22.5℃則14-20日孵化,也就是越熱牠長得越快,除了蒜球因在低溫會發芽以外,其他食物貯存時建議可放置冰箱儲存唷!
正值海龜產卵期!玳瑁慘遭纏網受困 專家憂陸地光害威脅更大
台東蘭嶼不只是飛魚故鄉,也是海龜產卵棲地,現正值產卵期,海龜陸續登岸,8日有民眾發現1頭年幼玳瑁不慎遭繩網纏繞,受困八代灣沙灘,海廢危害引發關注;然而,對此專家表示,蘭嶼海廢多隨黑潮漂向日本,陸地「光害」才是當前生存威脅。1頭體長約20公分的小玳瑁被漁網、繩索層層綑綁,受困蘭嶼八代灣沙灘動彈不得,所幸民眾聽聞狗吠聲不斷,上前出手解救。謝姓民眾表示,繩網上纏附海草,小玳瑁可能是覓食中不慎被網住,脫困後明顯全身無力,隨後順著拍打上岸的浪游回大海。每年6至9月中是蘭嶼海龜產卵季,可見海龜陸續登岸,當地達悟族人因死靈觀念,甚少接近沙灘,近10年觀察顯示,海龜數量穩定維持10頭以上,且每隔4至6年便會進入高峰期,如今傳出小海龜纏繞海廢擱淺,引發各界對棲地生態的關注。被稱為「台灣海龜之父」的台灣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解釋,蘭嶼海域因有黑潮流經,大多數海廢垃圾順著海流漂向日本,僅颱風過境後,產生漂流木堆置,海漂物對於成海龜棲地未構成嚴重危害。蘭嶼島上目前有3處沙灘為海龜產卵棲地,分別為八代灣、小八代灣及東清灣,沙灘平緩、縱深淺,沙量受氣候、風浪影響大,時而堆積超過1公尺,時而遇強風大浪或颱風侵襲,又瞬間「夷為平地」,因此海漂廢棄物難留置,陸地光害才是「隱形殺手」。程一駿說明,光害多來自路燈,尤其蘭嶼環島公路沿線使用亮度高的LED燈,加上路樹遮蔽少,光線直接照射沙灘,小海龜因向光性驅使爬上陸地,慘遭路殺或日照曝曬致死。對此,蘭嶼鄉公所表示,先前執行綠蠵龜進行保育計畫時,已留意到光害問題,因此在海龜產卵棲地並無設置燈照設施。
日本海岸烏賊集體擱淺還會「吱吱叫」 末日景象網嚇瘋專家曝:不要吃
日本新潟縣海岸最近發生罕見的特殊景象,大批淡紅色烏賊因為不明原因「集體擱淺」在沙灘上,密密麻麻的畫面相當驚人,有些甚至還會「吱吱叫」,當地民眾擔心「難道是地震前兆」,對此,日媒認為原因和烏賊適逢產卵期有關,還有人發問能不能吃,不過專家指出,由於被沖上岸的烏賊含有大量沙子,並不適合食用。被打上岸邊的淡紅色烏賊其實是螢烏賊,烏賊被沖上岸後還會「吱吱叫」,並且發出光點。(圖/翻攝自FNN)據日本《NHK》、《富士新聞網》報導,潟縣佐渡市及富山縣富山市的海岸18日、20日分別湧現大量烏賊,報導描述,被打上岸邊的淡紅色烏賊其實是螢烏賊,這些烏賊被沖上岸後還會「吱吱叫」,並且發出光點,海灘上布滿密密麻麻的烏賊,讓人看得有些毛骨悚然。許多日本網友對於該現象,則紛紛留言表達擔憂,「好像看到末日景象」、「據說沙丁魚會出現在『地震前』,烏賊則是『地震後』。不知道是不是氣候變遷太劇烈,大自然變化已經快到幾乎沒有前兆了」。有民眾就擔心,該現象是否與大地震有關。據說是螢烏賊為了產卵浮到海面產卵,因為搞不清楚方向,加上被海浪耗盡了體力,才會被沖到海灘上。(圖/翻攝自TBS)對於這種現象,位在富山縣滑川市螢火魷博物館認為,這是春天產卵季節所導致的。據說是螢烏賊為了產卵浮到海面產卵,因為搞不清楚方向,加上被海浪耗盡了體力,才會被沖到海灘上,這種現象被稱為「螢烏賊投身」,也就是螢烏賊自盡,除了這個說法外,也有漁民猜測,螢烏賊群可能是在躲避魚群,無處可躲之下才會被沖上岸。不過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看起來超好吃,好羨慕啊」、「哇太浪費了吧!」、「好想拿醬油醃漬螢烏賊沾來吃」、對此,有專家表示,被沖上岸的螢烏賊含有大量沙子,「其實不宜食用」,而當地人為了避免螢烏賊腐爛影響環境,也持續用網子、水桶將螢烏賊清走。
海綿寶寶誕生 基隆潮境海灣白雪紛飛傳喜訊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海洋資源保護區「海綿寶寶誕生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水下志工及海底鏡頭,首次記錄到桶型海綿產卵過程,為海綿寶寶的誕生留下珍貴畫面,雌、雄海綿相繼產卵、排精,海底如白雪紛飛。海科館潛水志工蔡聰賢、陳宗偉及陳南宏等人,6月27日下水檢視桶型海綿,發現眼前20米距離,約有20至25顆雌性海綿正在產卵。海科館今日公開影像,畫面一開始雄性海綿先排了一次精子,約10秒鐘,又一次大噴發,海底煙霧瀰漫,接著雌性海綿排出卵團,周圍珊瑚、海洋生物上有許多卵塊堆積,整個保育區像下過雪一般。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透過顯微境觀察志工採集回來白色卵塊,發現是分裂中的受精卵,令人振奮。她說明,桶型海綿和珊瑚一樣,固著在海中成長不會任意移動,也是台灣最大型的海棉,為內凹桶狀、雌雄異體,產卵期通常在春末夏至新月前一天,或是月圓後第二天,最佳水溫介於攝氏26至27度,雌性海棉會先排卵,雄性海棉再排精子。海科館長陳素芬說,國內外研究資料指出,桶形海綿生長緩慢,但壽命很長,潮境海灣能夠有這麼多的桶型海綿相當難能可貴,需要大家共同愛護與維持,盼桶型海綿可以年年順利產卵,讓更多海綿寶寶進駐保育區。海科館提及,桶型海綿可以24小時不斷的過濾大量的水,以10公分見方的海棉為例,1天可以過濾50噸海水,除了桶內是許多魚類喜歡休息的地方,也有許多細菌共生、無脊椎動物居住,更會有魚類啄食桶型海綿表面,在海洋生態扮演重要角色。
走春漁港必懂 行家教你2關鍵挑選肉多「春蟹」
民眾把握假期尾聲走春各大景點,來到濱海一帶必到漁港買海鮮,雖然過了螃蟹盛產季節,不過像是北海岸等地皆還有商家販售「春蟹」。龜吼漁夫市集攤商陳女士教大家品鑑螃蟹,最重要2關鍵「重量」、「硬度」。陳女士表示,萬里蟹一年四季皆有產出,數量或多或少取決於漁民出海回港的日子與時間,品質決定烹調方式,而行家的眼光就是從蟹堆中選出肉多的上品,清蒸煮湯快炒都好吃! 1.親自掂掂,沉重為佳螃蟹大小隨著時間與脫殼次數漸漸變大,但易受環境或是產卵期影響導致養分流失,使得肉質鬆垮(變瘦),所以挑選螃蟹不以產季或大隻為先決,非要親自掂掂,感受殼下重量比較不同螃蟹之間的差異感。2.腹甲、蟹腳堅硬,健康的代表螃蟹脫殼時間不一,脫殼前後的螃蟹養分不足,影響肉質份量,除了特別挑選做軟殼蟹唐揚外,還是盡量避免選購脫殼期前後的螃蟹,而應優先挑選腹甲、蟹腳堅硬,活動力強,代表健康。另外也提醒,腹甲輕按即可,太用力壓按螃蟹腹部,會使螃蟹受傷,造成攤商損失,易形成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