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典範
」 施振榮 半導體 新領袖新典範施振榮龍年兩個夢「淨零碳排、科文双融」 盼台灣再次為世界做出貢獻
今(15日)大年初六新春開工團拜,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我有兩個夢。」第一個夢就是希望台灣能掌握淨零碳排帶來的契機,及早投入做好產業典範轉移的準備。第二個夢則是持續推動科技與文化的双融。施振榮進一步表示,新年新希望就是期盼台灣能再次掌握淨零碳排帶來產業典範轉移的新契機,順勢造勢,借重台灣科技島的創新科技,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在推動淨零碳排的這個領域,施振榮主要透過他共同發起創辦的庫得科技進軍電動物流車巿場,希望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啟動電動車的典範轉移;此外在零碳排船領域,施振榮則與其國際友人Gunter Pauli共同創辦了保利馬公司,並再次擔任董事長,希望啟動船舶巿場的典範轉移。施振榮表示,現在要趕快做樣品,認證好大概要到明年,預期營運模式將是授權給國外廠商,台灣團隊則是類似做品牌、行銷管理,電動車、零碳排船供應鏈都在台灣,要一起帶到國際上。施振榮說,原來的船目前也在改裝中,而且還要重新設計系列船,包括110、66英尺規格的,而且要能量產。在推動科文双融方面,施振榮也指出,台灣未來的新願景就要以成為世界的「創新矽島」(Si-nnovation)為定位,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Si-vilization)的發祥地。施振榮表示,過去台灣因為促進3C產品普及化已對世界的物質文明做出貢獻,但硬體只是載具,載具上的內容更與文化及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期待未來在矽科技的基礎上,台灣應當仁不讓,要讓來自台灣文化藝術的精神文明,也能對人類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冰菓室誕生的台灣第一PC品牌 華碩施崇棠獲台大名譽博士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今日在台大94週年校慶獲頒名譽博士學位,表彰他歷經30多年科技產業典範轉移,領導華碩穩踞全球主機板第一大、消費性筆記型電腦前三大的國際品牌公司,並且8度成為Interbrand鑑價的台灣國際品牌冠軍。施崇棠回憶,48年前,剛畢業初闖社會的那種躍躍欲試卻又徬徨不安的心情。「雖然個人有幸選上電腦這條路,躬逢其盛也共同見證了台灣整個個人電腦產業的崛起,其間很長時間不眠不休常睡在公司,點點滴滴,透過很多逆向工程把台灣電腦軟硬體技術的基本功建立起來,到最後能在全球最大的拉斯維加斯電腦展,與所有其他品牌PK,擊敗所有廠牌,獲得了美國最權威電腦雜誌PC World “Product of the year”的最高榮譽,也建立起我們台灣人很大的自信心」。他坦言,「這段痛苦摸索的過程其實是無價的,更鍛鍊出我獨立思考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施崇棠說,34年前在一間昏暗的冰菓室裡,他和4位徒弟夢想著要開創一個小而美、電腦技術天下無敵的公司,華碩電腦因此誕生,24年前又夢想著要帶領華碩成為華人引以為傲的全球高科技品牌。施崇棠說,今天他已屆古稀之年,也還在公司內部推動華碩的轉型再造,希望把華碩打造成一個數位新世代備受推崇的科技創新領導企業,「我們的品牌使命是追尋無與倫比的創新,為全球使用者創造體貼人心的智慧生活與無所不在的幸福感」。施崇棠說,「我知道我們離這崇高的夢想與理想還有一大段距離,我們也還有很多不足及需要不斷努力再進化的地方。但我們會再接再厲,樂此不疲,不斷向難行門挑戰。在我這一生的奮鬥過程中,很想跟學弟學妹分享,也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啟發的是,要永遠保持當初離開母校時內心的那股夢想與熱忱,但更重要的是,更要在奮鬥中的每一刻勇敢地擁抱現實,尤其是在遇到逆境時,千萬不能逃避現實,甚至做出投機取巧,有違真心與正道的事!尤其是只有真正百分之百地擁抱現實,你才會發現在現實的限制條件下,你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甚至應該做,而卻不去做或不願去做的事。更奇妙的是,這些事大多走的是難行門,但卻是真正通往成功的正確路徑」!
美火速通過晶片法案 台灣電腦教父:半導體在美製造太勉強
美國參眾議院最近火速通過《美國晶片法案》,台灣電腦教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晶片法》是美國國防與國家安全的思維,要不計代價在其本土發展半導體製造,但如從經濟與產業發展來考量,美國的競爭力不在製造,半導體在美製造太勉強。《晶片法》涵蓋晶圓製造研發與建廠補助、稅務優惠補貼等,同時也提出附加限制條款,擬針對獲美國國家補貼的公司,限制獲補助期間不得在中國投資28nm以下製程技術,以確保該法案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保護。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過去兩年因疫情造成晶片供應鏈斷鏈,以及中美貿易摩擦、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升溫,使得全球各區域經濟體提高對區域生產與供應鏈自主性的關注。美國先前禁止出口先進設備讓中國半導體發展止步於7奈米,恐怕也將對目前中國半導體擴產40奈米及28奈米主力製程造成極大影響,最近火速通過的《晶片法》加碼對中限制,再導致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施振榮表示,產業分工是大趨勢,雖美國因國安問題考量,希望將半導體製造移回美國本土,但這違反了產業典範轉移的大趨勢,不一定可行,勉強做會較沒效率,競爭力也不足。施振榮指出,上周半導體業界發生二件大事,一是英特爾的巿值被超微(AMD)超越,二是美國通過《晶片法》,後續帶給對台灣與半導體產業的啟發與影響,值得大家關注。他並從微笑曲線點出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跨入晶圓代工將面臨的困境,施振榮指出,產業典範轉移走向垂直分工是大勢所趨,即使是世界最強的半導體公司也擋不住產業典範轉移。
英特爾敗陣被AMD超越 施振榮:最強半導體大廠難敵產業垂直分工大趨勢
宏碁(2353)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1日)從微笑曲線點出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跨入晶圓代工將面臨的困境,他指出,產業典範轉移走向垂直分工是大勢所趨,即使是世界最強的半導體公司也擋不住產業典範轉移。施振榮表示,上周半導體業界發生二件大事,一是英特爾的巿值被超微(AMD)超越,二是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後續帶給對台灣與半導體產業的啟發與影響,值得大家關注。施振榮表示,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就提到,世界已走向“Computerless computer company”(沒有電腦廠的電腦公司)及“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發展。施振榮直言,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始作俑者就是宏碁與台積電(2330)。在個人電腦領域,宏碁在1983年推出自有品牌後,並開啟ODM的新商業模式;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1987年創立並啓動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且呼應產業典範轉移的大趨勢,1992年宏碁第一次再造時,施振榮也提出了「微笑曲線」,強調產業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發展。施振榮指出,不過當年在哈佛的文章發表後,英特爾並不認同,仍堅持走向垂直整合的模式,經過30年的演變,即使是世界最強的半導體公司,也擋不住典範轉移,敗下陣來,巿值也被競爭對手AMD超越。施振榮說,美國晶片法案是從美國國防與國家安全的角度思維,因此不計代價在美國本土發展半導體製造。但如果從經濟與產業發展來考量,美國的競爭力不在製造,「再強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製造就是美國最弱的那一環,長期發展並不可行,比起亞洲製造的競爭力已有很大的差距。施振榮第一個工作在環宇電子是半導體封裝業,後來成立德碁半導體則是DRAM產業,算起來參與半導體產業領域已50多年。依他多年的產業觀察指出,以記憶體產業為例,景氣循環明顯,投資設備的資金需求很大,賺錢時會擴大投資,往往造成產業供過於求,又就開始不投資,結果又造成供不應求,這是美國資本巿場的特性。長期下來,美國反而被不管景氣循環如何都持續投資的日本與韓國超越。他進一步分析說,美國美光在記憶體領域之所以還有競爭力,關鍵在於和台灣進行產業分工。因此,在高科技產業,美國發展技術創新,將製造委外給台灣夥伴,才能造就許多美國國際品牌大廠的競爭力。施振榮表示,晶圓製造也需要產業分工才具競爭力,要具有經濟規模及客戶的多樣產品才能使產能滿載。雖然英特爾希望跨入晶圓代工領域,但客戶可能擔心自己的產品會與英特爾有所衝突,如果英特爾只爭取到少數客戶,將不足以讓晶圓代工事業成功。施振榮強調,產業分工才是具競爭力的生態,就如同宏碁在2000年世紀變革,將宏碁與緯創(3231)分家後成功提升競爭力。對於超微巿值成功超越英特爾,施振榮指出,當年超微將製造部門獨立成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專注發展處理器的設計,一開始雙方還綁在一起,反而讓雙方沒競爭力,後來雙方切開來獨立發展,超微也找台積電代工,順應產業分工趨勢,競爭力才提升,並與英特爾一消一長。施振榮最後指出,產業分工是大趨勢,雖然美國因國安問題考量,希望打破全球化的發展,將半導體製造移回美國本土,但這違反了產業典範轉移的大趨勢,不一定可行,勉強做也會相對較沒效率,競爭力也不足。
開趴群播抗疫情!17LIVE新創實力獲NEXT BIG肯定 成台灣行銷國際品牌
疫情風暴如一張龐大的過濾網,許多產業、傳統生活模式紛紛在篩選過程中箭落馬,相對地,明日之星的新創產業,反倒成了此波鉅變中「逆風高飛」的亮點。追求數位、多變的亞洲最大影音串流娛樂社群平台17LIVE,其特質不僅抵抗住疫情的摧枯拉朽,表現格外亮眼,更獲得國家指標型新創「NEXT BIG」認可,成了典範代表,未來更會推向國際,向世界傳遞台灣豐沛的創業能量。劇烈震盪了一年半,疫情至今仍看不出終結的徵兆,隨著時間的軌跡拉長,衝擊各國層面的影響持續擴大浮現,除了百工百業皆受波及,對民眾影響最鉅的,莫過於對「行」的限制,與以「行」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如餐飲、旅遊等傳統服務業首當其衝。然而「亂世亦出英雄」,帶有新創色彩的線上產業發展蓬勃,亞洲最大影音串流娛樂社群平台17LIVE便是最佳例子,事實上,17LIVE更是台灣首波NEXT BIG計畫9家指標型新創其中之一。那麼,NEXTBIG所代表的意義有多重大?17LIVE在新創上受肯定,獲選NEXT BIG,成為新創產業典範。 17LIVE入選NEXT BIG成新創「領頭羊」如果說前總統蔣經國當初扶植竹科造就今日科技業的輝煌,那麼NEXT BIG寄望的未來,就是全球都極為重視的新創產業。為強化台灣新創的國際知名度,國發會在國家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NEXT BIG新創明日之星計畫。NEXT BIG象徵的,便是該領域的「領頭羊」。該計畫自去年開始推動,國發會邀請逾30位新創社群代表、業界領袖、經濟部及科技部等政府機關共同參與,經過層層推薦、長達半年的討論,在具有產業變革能力及高度開發潛力下,共有九家入選獲得推薦為指標性新創,17LIVE便是其中之一。作為NEXT BIG的典範代表,17LIVE將成為台灣邁向國際的重要行銷品牌。其實綜觀新創產業,其高度靈活的「變形蟲」特質,在疫情衝擊下更能凸顯其卓越的抗壓力。17LIVE台灣品牌暨企業溝通部副總凃佩君就曾分享「疫情下的企業 該如何快速轉變」,讓民眾一窺17LIVE在這波驚濤駭浪中,如何穩住陣腳,扭轉疫情排山倒海而來的考驗。時時創新的17LIVE,與刑事局除暴特勤隊合作,運用自製直播節目揭開國家菁英人民保母工作日常,線上線下的靈活運用,有目共睹。快速反應 事先演練見成效「在去年時,17LIVE就曾進行為期兩週全公司居家上班演練。」凃佩君指出,早在疫情肆虐歐美時,為因應可能變化,企業便已事先練兵,加上17LIVE本就是數位化管理,數位平台的內容就是要跟緊網路動態、求新求快,因此也慢慢養成透過雲端協作的風氣。數位企業的先天優勢加上「超前部署」,也讓17LIVE在三級警戒後從容以對,少了傳統產業措手不及的驚慌感。事實上,在全台企業WFH期間,不少公司行號即便被迫以雲端視訊或線上會議應對,試圖讓營運回歸正軌,但仍有效率不彰的挫敗感,對此凃佩君也表示「會議冗長」與「沒有重點」,往往是轉型數位化最常出現的詬病。「以17LIVE來說,許多資料事先都在雲端即時與各部門同步,大家會議前就可以先了解自己的執行內容或進度狀態,很快就能進入狀況,如此才能發揮效率,而且基本上會議都是維持在30分鐘到1小時內一定要結束。」17LIVE新功能「派對Group Call」,透過群播一次可多達9人同時直播,看播人數無上限。新創必備:客觀數據分析+員工跨界思維17LIVE此次成為NEXT BIG的典範代表,作為指標型新創,凃佩君亦分享了新創企業該具備的元素。她認為,市場變動得太快,新創企業要一直保持競爭力和吸收新知,還需懂得創新能力,除了公司要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及營收外,人的成長也要跟上公司進步的速度,「創新的過程中,不能只是悶著頭做,懂得透過數據定期分析成效及檢核目標也很重要。定期進行消費者調查,找出目標族群的insight,作為每季在行銷策略規劃的指標,這樣才能讓公司不斷突破。」凃佩君進一步解釋,17LIVE為跨國市場,員工「跨界思維」與「創新動能」尤為關鍵,因此在新創階段,定期的知識共享如討論活動經驗、分享數據皆有安排,讓員工共同學習成長。基於上述原則,高靈活性與有效率的經營管理,打破地域侷限的特性對於跨國企業17LIVE來說,在國際化工作環境中更如魚得水,除了在台灣有來自各跨界的人才可以互相學習協作外,與各地區市場及日本總部的工作溝通也很密切,透過跨國交流對自身的經驗、成長都有不少裨益。多人群播功能延伸了視訊的多種可能性,讓線上也能夠開趴。17LIVE新功能 「派對Group Call」社交更彈性新創產業立即應對的機動力,同樣反映在這次疫情上,17LIVE近來推出的「派對群聊」功能便是一例。疫情拉長居家時間,民眾坐困愁城,最明顯的轉變便是「社交斷鏈」,不管在職場或是生活娛樂層面來說,孤獨感帶來的抑鬱,只能透過線上社交來維繫。17LIVE於今年六月底,便推出全新免費功能「派對Group Call」來因應這波對線上社交的強烈需求。「派對Group Call」顧名思義,便是讓人即便不直接接觸,亦能有著「線上開趴」的娛樂體驗,過去在17LIVE平台,LIVER(直播主)是透過「PK對戰」或「Videocall視訊連線」等,為 1對1(最多2人)的功能,開放全新功能後,從「單聊」變成「群聊」,開放支援9人同時群聊,看播無上限,在疫情下創造出新的線上社交互動模式。「派對Group Call」無須事先指定人數,觀眾可彈性進出派對房,而派對主持人透過朋友間互相聯繫時慣用的各種社群軟體即可邀請朋友輕鬆加入,不管是朋友或是家人,都能跳脫距離的藩籬,相揪線上聚聚增進感情。利用派對能做的事情很多,例如就有LIVER帶入比手畫腳、狼人殺、你畫我猜等遊戲,甚至舉辦群播音樂會,不僅有效解決疫情「孤獨感」,更延伸直播的無限可能。此外,主持人在離開「派對Group Call」時,還可以交棒給下一位觀眾,讓該場直播不因主持人的離場而結束正在氣氛上的火熱話題,一樣可以維持熱度。疫情大幅改變人類生活的既定軌跡,某種程度更是加速對數位工具的使用,17LIVE以實例成功演繹新創產業的應變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如17LIVE般的數位企業將成為社會的關鍵產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NEXT BIG,讓我們看見台灣的新創活力。
產業典範1/超越全球成長率3倍 半導體帶領台灣GDP由負轉正
2020年新冠肺炎不僅重創全球經濟,也改變人們生活型態,更牽動了產業發展新樣貌,其中,最夯的產業無疑就是半導體,究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具備什麼樣的特點,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在一場「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中,揭露台灣半導體產業不畏疫情與淡季的創新與競爭力。過去數十年來,半導體默默的無聲扮演科技產業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半導體就沒有今日科技的樣貌,但對一般人而言,半導體是相當陌生的,大概「晶片」兩個字就統稱這一切了。但因美陸貿易戰起,半導體的重要性成為國家級戰力,台積電(晶圓代工)、聯發科(IC設計)等半導體產業大廠,更是新聞中常出現的主角,全球半導體在2020年產值大增,吸引了世界所有的目光。2020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大局勢下,半導體產業逆勢上揚,成為產業發展最強勁的勢力,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在這場「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中剖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圖/馬景平攝)蔡力行表示,去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由原本的3.4%變成負3.5%,全球半導體產業卻是逆勢成長,年增率達到6.8%,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更是驚人,成長了20.9%,大幅優於全球。細分來看,2019-2020年期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中,封裝成長了9%,測試成長了11.1%、設計成長了23.1%及製造成長了23.7%,總合平均20.9%,遠遠高於全球半導體市場的6.8%。從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產值5,440億美元(約新台幣15.78兆元)來看,美國就占了43%,台灣占20%,居第二大,其次是韓國、日本、歐洲及大陸,分別占16%、8%、7%及6%。台灣半導體產業自新竹、台中到台南已經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圖/胡華勝攝)在台灣,放眼新竹、台中、台南3大科技園區,分別占有50%、15%及35%的半導體產值,製造、封裝、測試一條龍,疫情改變了生活型態,促成了數位經濟的發展,無時無刻在線(always-on)成為人與人連結的新方式,也創造了「宅經濟」、「遠端搖控」、甚至包括學習、運動還有線上娛樂,這些不用接觸的互動進一步成就了電子務。蔡力行以自家聯發科為例,2020年有賴於網路應用、遠端工作、學習、家庭娛樂及4G至5G的升級,營收成長了31%。蔡力行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備靈活反應力、強大執行力的特點,這是台灣廠商(產業)的優勢,深具信心。
產業典範2/井琪:疫情催化宅經濟爆量 「辦公室防疫包」年成長3倍
2020年全球遭逢新冠病毒的襲擊,進而讓數位轉型在疫情蔓延之際就更顯得迫切,居家及遠距的新生活方式,也讓遠傳電信面臨新的挑戰,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表示,因疫情爆發讓4G用量大增,網速因此變慢,進而遭到許多用戶的批評,又籌備5G開台,全力投入佈建,2020年是辛苦的一年。井琪表示,人們的消費、娛樂也都移至線上進行,「宅經濟」成為顯學;疫情加速數位轉型、遠距商機快速成長,企業如何利用數位科技創造新的營運或商業模式,成為關鍵又刻不容緩的工作。井琪在「飛越疫情: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中分析,受疫情影響,不只國旅大爆發,更觀察到花東縱谷、澎湖風景區等熱門觀光區域的網路使用量,有高達8~10倍的成長,人們的消費、娛樂也都移至線上進行。因疫情人與人無法接觸的情況下,要克服遠距,通訊需求便明顯成長。根據遠傳的觀察,在疫情之前,僅有約一半的企業客戶採用視訊會議產品,甚至有高達六成的中小企業未曾使用過,但2020年的第一季,採用遠傳「異地辦公防疫包」服務的企業客戶,年成長率就高達337%,顯見遠距辦公的需求顯著且急遽成長。井琪表示,企業經營採用相關的電腦系統或數位科技只是數位化,而在既有數位化與電腦化的基礎上提升數位化的水準,則是做到數位優化,能利用數位科技創造新的營運或商業模式,才是做到數位轉型。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並加速了全球數位化轉型,井琪引用麥肯錫全球調報告指出,因為疫情的影響,2020年數位轉型的預算增加顯著,其中與客戶和供應商的交易和互動的數據化以及公司內部營運的數位化,提前了3至4 年完成;數位化產品的佔比提升也加速7年。企業高階經理人都看見科技變革對公司策略的重要性,不只是降低營運成本的工具。井琪認為,台灣進入5G時代,是掌握數位轉型的重要機會,以5G的大頻寬、低遲延以及萬物連網的特性,只把5G視為4G的加速版,會窄化了5G的多元應用。井琪以與衛福部合作的「5G遠距診療」為例,讓遠端衛生所的醫療設備連上5G網路,病患在遠端衛生所透過5G和遠傳遠距軟體平台,就能和100公里外的地區醫院進行線上診療,還能加入醫療中心的醫生連線進行三方會診。遠傳自去年6月遠距診療推出以來,已服務超過2,000人次。 遠傳在偏鄉推動的「5G遠距診療」,自2020年6月推出以來,已服務超過2,000人次,大幅增加偏鄉病患就診的便利性。(圖/遠傳電信提供)
產業典範3/比照郵輪「全包式」服務 痛失85%住客晶華轉型「V反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大衝擊觀光旅遊業,國內觀光飯店在疫情重創中逆轉成功的的晶華國際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表示,2020年是30年來最慘的一年,卻也是最棒的一年,靠著經營型態轉變,加速轉型為「城市休閒飯店」與「全包式」一條龍的度假服務,成功V型反彈。潘思亮指出,疫情衝擊下的觀光飯店業只有一個「慘」字形容,在疫情一開始之時,像是覺得「SARS又來了」,心裡盤算著疫情應該撐一下6個月或許就過去,沒想到全世界各國一個一個接連淪陷,這波疫情也讓晶華少掉85%的住客。當時政府願意下重手補助產業,要留任企業員工避免裁員,潘思亮認為這個措施留住了疫後翻轉的機會,這是與政府共生、共學的絕佳契機,員工也利用這段時間加緊培訓、更提早圓了他辦旅館學校的夢。這一年,晶華2月營收開始大幅下滑,一直到7月安心旅遊上路,以及暑期商機才讓營收開始反彈,期間,晶華將加速轉型為「城市休閒飯店」,比照郵輪推出「全包式」的度假服務,把郵輪上吃喝玩樂全包的一條龍服務搬到飯店中。對於台灣疫後的「V型反彈」潘思亮卻深具信心,潘思亮進一步說明,這1、2年是國內旅遊業、飯店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年,若能趁這個時候投入軟、硬體、深化企劃與深度旅遊,期待明年海外旅遊開放,屆時台灣國旅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到國際水平,就不會流失太多客人。潘思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飯店的經營型態,目前看到的是短期內跨國商務旅遊仍難以復原,在數位化、遠距商務的趨勢持續加速下,跨國客源可能會減少3分之1。潘思亮認為,未來的飯店將成為一個「跨界」的角色,具有多重功能的場所,以晶華為例,會持續提供「well-being」的元素,融合辦公、休閒以及生活概念,來為各式各樣的客人提供服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環境及各產業都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風傳媒》舉辦「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邀請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遠傳總經理井琪、晶華國際酒店董事長潘思亮進行疫後產業新局。(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