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劑量
」防中風療程最貴23萬!診所爆針劑成分不明「員工也不知」 衛生局出手了
台南市學甲區的六順診所推出預防中風療程,近日遭週刊踢爆針劑瓶身完全沒標示,也未詳加說明內容物,對內也僅稱藥劑是人參皂甙,連診所人員也不清楚成分,且相關療程要價不菲,一套高階療程需自費23萬元。對此,台南市衛生局今(3日)派員前往診所稽查,經現場查察發現有3項違規。南市衛生局表示,有關報載本市診所天價療程及藥劑疑似來源不明乙案,衛生局獲報後已派員前往該診所調查,診所被指使用名為「SAPONIN-OCK口服液」的產品,該產品標示為食品,但含有人蔘成分;現場診所表示,該產品僅供口服作為營養補充使用,並未對民眾施行注射。衛生局將聯繫來源廠商所轄的桃園衛生局,以進一步釐清產品的屬性及合法性。台南市衛生局今(3日)派員前往六順診所稽查,經現場查察發現有3項違規。(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另外,衛生局現場查察發現有3項違規,診所在未經核准的面積內進行診療活動,涉違反醫療法第15條有關設置標準的規定,設置變更應於30日內向衛生主管機關申請,否則將面臨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款;且診所未依規定開立自費項目的收據,涉違反醫療法第22條第1項的規定,相應處罰為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在病歷記錄部分,未詳實紀載使用的藥品,涉違反醫師法第12條的規定,相應處罰為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於前述違規行為,衛生局將依法進行相應處罰。衛生局強調,對於所有診所和醫療機構,將繼續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公眾的醫療安全和權益。台南市衛生局今(3日)派員前往六順診所稽查,經現場查察發現有3項違規。(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另一方面,六順診所也在官網發布聲明,全文如下:1、報導不實指控:周刊的報導中提到六順診所使用非法針劑,並誇大療效,完全不符合事實。我們強調,診所從未使用未經核准的藥物進行治療。我們所有的療程和藥物均符合相關法規,並經過衛福部食藥署的嚴格審查與批准。2、人參皂甙的使用:報導中提到的所謂「人參皂甙針劑」,實為口服液和膠囊形式,並非針劑。我們在治療過程中,確實會建議患者服用人參皂甙產品,以輔助治療中風及其他相關疾病。但產品均為食品,不屬於藥品範疇,並且完全符合食品法規。3、療效與研究:六順診所的治療方法已經過多次科學研究和臨床驗證,尤其是慈濟技術學院(現為慈濟科技大學)所發表的研究論文,證實我們的治療對中風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顯著效果。我們的患者反饋和臨床數據均顯示出極高的治療成功率,並非如報導所述的誇大不實。4、內部管理與透明度:診所內部的所有藥物使用均有詳細記錄,並依照醫療法規進行管理。針對報導中所謂「針劑配方」的誤解,我們澄清,這僅指療程中的用藥劑量和施打時間安排,並非指非法針劑。為保護診所的技術機密,我們確實對部分內部資訊進行保密,但這完全在合法範圍內,並無任何違法行為。5、對於報導的質疑:我們理解周刊對醫療行業的關注,但希望媒體在報導前應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避免因未經證實的爆料對公眾造成恐慌。我們也願意就相關問題與媒體進行溝通澄清,提供真實、準確的資訊。6、對於患者的承諾:六順診所自創立近百年來服務過數十萬的患者,始終秉持著「專業、誠信、關愛」的核心價值,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我們將繼續努力,致力於中風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並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六順診所將保留對周刊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以維護診所的聲譽與合法權益。我們呼籲相關媒體應負責任地報導真實信息,為社會大眾提供準確、可靠的新聞資訊。
早晚溫差大…「2病」風險激增 由內到外保命5重點曝
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而導致的溫差大,一定要加強身體的保暖,並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門窗完全緊閉,適當補充水分及身體的活動等。國健署指出,常見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膽固醇偏高等,但其實這些是可以被提早預防的;首先,先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史的疾病,並善用政府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確認是否有三高或其他疾病等問題),透過健檢的結果,早期發現是否有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國健署再次呼籲,由內到外保命的5個重點:1.控制三高:有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要維持量血壓-量測7天、每天2次、每次2遍原則、定期測血糖習慣,更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切勿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積極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2.健康飲食、體重及腰圍的控制:採低油、低糖、低鹽、高纖(3低1高)原則,避免加工食品的攝取,並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於18.5-24之間;另外,腰圍部分,成年男性控制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3.規律運動、減輕壓力:避免早、晚低溫時段外出運動,運動前先充分暖身,或天冷時改採室內運動;尋找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盡可能減緩或降低緊張情緒。泡湯時溫度勿超過攝氏40度,避免冷熱溫差過大,且不宜單獨泡湯。4.戒除喝酒取暖、戒菸、遠離二手菸: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血管傷害以及心臟病的風險,所以戒菸、遠離二手菸危害;另,以茶(水)代酒,避免喝酒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更危險,茶(水)溫度以攝氏65度以下入口,避免食道灼傷。5.注意保暖:留意天氣,採多層式穿搭法,適時增減衣物,外出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暖暖包(須注意溫度與放置的位置)等。
甜食控看過來!想減肥又怕挨針,合併用藥控制你的「情緒饑餓」
瘦瘦筆風靡全球,但挨針實在讓人皮皮剉!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主任周莒光表示,肥胖類型可分為三大類,包括一般肥胖、情緒飢餓與心理疾病飢餓,對於想減重卻不敢打針的肥胖患者,可使用合併用藥策略。診間一位3旬女性上班族工作壓力大、難以克制食慾,體重重達80公斤,BMI值更逼近30!拼命瘦身仍不見起色,苦於體型而至醫院求診,起初使用血糖用藥控制體重,接著加入口服藥抑制食慾,搭配運動雙管齊下成功甩肉,未來更有望逐漸減少用藥劑量,邁向夢想中的芭比身材。肥胖族群有這些 3種「情緒飢餓」警訊要注意夏日來到減重門診的民眾,常見的有愛美瘦身需求者以及本身肥胖者,求診患者主要為一般肥胖,其次為情緒飢餓族群,其他還有社交型飢餓與心理疾病型飢餓。1. 一般肥胖肥胖如何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過重:24<=BMI<27輕度肥胖:27 <= BMI < 30中度肥胖:30 <= BMI < 35重度肥胖:BMI >= 352. 情緒飢餓(心理性/情緒性進食)指的是因情緒導致的飢餓,無法抑制暴飲暴食的行為而形成的肥胖,因此想要減重,如何排解壓力與「抑制食慾」為此族群的功課。周莒光醫師舉例,壓力性進食與情緒性進食的特徵是會為了減重而激烈或多日斷食,但當身體不適或感到壓力時又開始暴飲暴食。而且個案進行飲食紀錄時,常常傳達出挫折感與情緒低落的問題,若旁人能提供情感支持,加上藥物治療較有助於控制體重。他提醒民眾應注意下列警訊,及早尋求專業治療:(1) 身形已肥胖,仍然忍不住想吃東西(2) 大吃大喝後感到極度罪惡感(3) 曾做出催吐的極端行為3. 其他類型飢餓例如社交型飢餓與心理疾病型飢餓,占比僅約1成。若因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暴食症導致的暴飲暴食,可轉介至身心科共同治療。肥胖代價越來越高 醫病溝通減重用藥策略依據國健署公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民國106-109年成人肥胖率已攀升至23.9%。1以行政院109年常住人口2,383.4萬人2來算,台灣約有569.6萬人肥胖,亦即每4個人裡面就有一位肥胖者。周莒光表示,台灣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相關,體重越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就越高,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從減重手術到放置心血管支架、中風治療,代價也會越來越高。單單靠意志力很難減重,使用藥物協助減重會比較有成就感,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與運動,及早治療控制體重。與肥胖相關的常見慢性病:1. 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2. 心血管疾病3. 中風4. 代謝症候群5. 睡眠呼吸中止症新型複方口服減重藥物 降低患者對甜食渴望停滯期與復胖一直是減重者的困擾,周莒光提醒,減重若急於求成,無法從根本問題解決口腹之慾者,復胖危機將很快找上門。而過激飲食者,總熱量攝取過少易流失蛋白質與肌肉,體態也無法維持好的狀態,建議採用漸進式減重較為安全。診間常見的復胖案例:1. 達到體重下修目標後的疲乏鬆懈2. 透過減重手術者,術後沒有改變飲食習慣而形成的復胖該類型患者最明顯的特徵是無法戒除特定飲食習慣,例如愛好甜食、炸物、正餐過量米食、不餓也想吃宵夜等。其中不乏社交因素飲食,例如上班族經常面臨的老闆請吃下午茶、同事揪團外送飲料,不餓也想吃成為肥胖當代問題。由於肥胖情況多為生理混和心理因素,每位個案肥胖情況與治療方針不同,對於情緒飢餓/心理性進食/壓力性進食,現有最新複方口服減重藥物,能同時減少飢餓感、降低食物渴望,有明顯特徵的患者使用藥物治療會比較有效。此外,對於不敢打針的族群,也可調整減重策略。周莒光分享,診間約有1/3民眾使用口服藥物抑制食慾,醫師會評估個案體況調整口服劑量。不靠打針或催吐,也能以口服藥物搭配運動來控制體重,遠離慢性病危害。Reference1.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5562/File_18775.pdf2.https://www.dgbas.gov.tw/News_Content.aspx?n=3602&s=27386
幼教總會稱餵藥案是烏龍! 宣布恢復幼兒餵藥服務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鬧得沸沸揚揚,其中4位幼童血中苯巴比妥為臨界值,最終經過質譜儀檢測之後,血中苯巴比妥結果都為未檢出,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吳明玲認為此案應是誤判,昨(25)日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發聲明指出,餵藥烏龍事件已經釐清,同時將恢復協助餵藥。上周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正式宣布全國教保員全面停止餵藥服務,昨天再度聲明,餵藥案事實已經釐清是「未檢出」,會恢復協助幼兒餵藥。聲明稿中提到,有鑑於餵藥烏龍事件已經釐清,也還給現場的幼教老師清白,請全國幼教老師日後務必遵循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第11條託藥措施,恢復協助幼兒安全餵藥。「相信全國愛孩子的幼教老師都是秉持愛孩子之熱情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幼教總會指出,希望藉由這次事件提醒中央政府及家長,更同理幼教老師的辛苦與愛心,在未來政策的訂定上,給予這些維護國安問題的幼教老師更多的關懷與鼓勵。幼教總會也期盼未來現場的老師不再有「餵藥時戰戰兢兢、餵藥後膽戰心驚」的恐懼,此後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孩子平安、家長心安。在餵藥案尚未釐清這段時間,不只孩子很無辜、老師很辛苦,家長也很焦急,親師之間都共同走過一段無助的歷程,希望造謠者及酸民能給全國幼教老師一個道歉,停止無意義的口水戰,期許台灣人民都有一個平安、幸福的未來。新北4位幼童質譜儀結果出爐後,確認血中苯巴比妥皆未檢出,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也表示未來託藥措施將落實三讀五對,「三讀」指的是拿出藥物時、給藥時、放回藥物時,「五對」指的是幼兒對、藥物對、時間對、劑量對、途徑對。「幼兒對」意指託藥單幼兒姓名、藥袋姓名必須與用藥幼兒相符;「藥物對」意指藥物與託藥單或藥袋內容相符;「時間對」意指確認餵藥時間;「劑量對」意指核對該次用藥劑量正確;「途徑對」意指確認用藥方式,如:口服、塗擦、滴入…等。
板橋4幼童苯巴比妥臨界值 質譜儀檢驗結果出爐!
新北市板橋某私立幼兒園爆出8幼童驗出苯巴比妥 ,其中4位幼童血中苯巴比妥為臨界值,而專家建議保留檢體待確認檢測,6月15日時台北榮總毒物部建立血中苯巴比妥的質譜確認方法今(20)日報告出爐,四位幼童血中苯巴比妥皆未檢出。檢體送到台北榮總,透過實驗室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確認,今天報告出爐,4位幼童血中皆未檢出苯巴比妥,對此,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表示將落實3項託藥措施。有關教保服務機構託藥措施的落實,有賴親師合作,建立信任關係,以確保幼生得到最妥適之照顧。另外,需編訂園務行政管理手冊,提供幼兒園託藥規定、託藥同意書、託藥單等範例,輔導園所落實託藥SOP,讓老師及家長都放心,共同維護幼兒健康。此外,餵藥時必須三讀五對,「三讀」指的是拿出藥物時、給藥時、放回藥物時,「五對」指的是幼兒對、藥物對、時間對、劑量對、途徑對。「幼兒對」意指託藥單幼兒姓名、藥袋姓名必須與用藥幼兒相符;「藥物對」意指藥物與託藥單或藥袋內容相符;「時間對」意指確認餵藥時間;「劑量對」意指核對該次用藥劑量正確;「途徑對」意指確認用藥方式,如:口服、塗擦、滴入…等。此外,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有關汐止某幼兒園一案,新北市衛生局已派土城醫院團隊入園採檢,共80名幼童採檢,尿液篩檢部分77人全為陰性,而血液檢測共16人,15人小於1.0 (μg/mL),1人為臨界值,已獲得家長同意,將送質譜儀檢驗,目前還在等待檢驗結果。
亞洲生技大會今登場 個人醫療再進化!生物融合可預測疾病走向
「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2)」今天登場,默克全球首席科技長Laura Matz發表「生物融合:對個人化醫療的未來潛在影響(Bioconvergence: Potential Future Impacts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的專題演說,透過分享「生物融合」(Bioconvergence)這項革命性的跨領域創新趨勢,說明生物醫學如何結合數位科技與高速電腦運算技術,逐步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精準醫療大未來。「生物融合」是以跨學科專業駕馭整合「數位科技」、「材料科學」與「生物科技」,以加速發現新科學並擴大其影響力。這項整合有助於實現個人化醫療的理想,透過分析個人生物特徵,為病人量身訂製治療策略,以最佳劑量與治療組合,讓療效最佳化。這項整合將為生醫產業開啟全新的機會和療效選擇,特別是針對個人生物特徵,為病人量身訂製治療策略的精準醫療將有正面啟發。Laura Matz表示:「生物融合的革命性發展正蓄勢待發,不僅大幅加速個人化醫療進展、提升藥物研發的效率及創新醫療的成效,更強化人際與人機間互動,這將需要彙整生命科學、醫療保健與電子科技的能量。」默克旗下事業體橫跨醫療保健、生命科學與電子科技,具備「生物融合」所需之跨界科技整合的獨特能力,因此將其視為未來發展新機會。在生物融合領域,默克專注於三大關鍵技術:類神經網路型態運算技術(Neuromorphic Computing)、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科技以及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Laura Matz進一步說明,默克致力於研發類神經網路型態運算技術,透過模擬人腦運作模式,強化電腦高效運算能力,以研發AI人工智慧等相關科技應用;數位分身技術在未來不只能透過智慧製造技術提升產能,同時可以加速臨床試驗並降低成本。進一步,將數位科技運用在轉譯醫學,透過多種生醫資料庫串聯,從藥物探索、早期測試到臨床試驗,更精確找到治療標靶、病人族群、用藥劑量,得到對藥物研發的關鍵洞察。這種嶄新的藥物研發模式,有助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增加臨床試驗成功率,加速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醫療理念。Laura Matz更以臨床試驗中,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提前6個月預測疾病進展,並找到早期預測指標做為案例分享。藉由這項精密分析,改善了人類對發病機轉的了解,進而可以超前部署,治療、預防以及密集監測等各項必要措施,最終得以造福病人。除了大數據進行預測與分析,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導入人體生物資料,針對個人的基因資訊,量身打造精準用藥建議,使用相對應標靶用藥的精準醫療,亦是未來重要趨勢。默克去年參與衛生福利部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攜手產官學研醫,期盼透過次世代基因檢測提升醫療照護效能、促進真實世界數據應用,並建立高效能的臨床試驗系統,以加速新藥研發。Laura Matz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合作平台,透過各方的貢獻,將有助於推進台灣精準醫療到次世代里程碑。」
加國6月通膨率8.1%創近40年新高 專家:物價高漲彷彿回到1980年代
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21日公布數據顯示,加拿大6月通膨率升至8.1%,創下近40年來新高紀錄,主要原因為汽油價格飆漲及物價普遍上揚,為了對抗高通膨,加國央行(Bank of Canada)於7月13日一口氣升息4碼,將基準利率從1.5%調升至2.5%,創下自1998年以來最大單次升幅。加拿大曾在1970至1980年代歷經嚴重的通貨膨脹,有經濟學家指出,現今的通膨現象與當時的狀況非常相似。據法新社報導,加拿大統計局指出,國內6月份汽車及卡車加油成本年增54.6%,但近幾週原油價格下滑,汽油價格也跟著回調;加拿大6月核心CPI年增6.2%,高於市場預期的5.9%。此外,加國央行表示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將維持在8%左右,蒙特利爾銀行(BMO)稍早更新通膨預測指出,今年第三季的平均通膨率預估為8.3%,預料通膨可能已經觸頂。加拿大曾在1970至1980年代歷經嚴重的通貨膨脹,道明銀行(TD Bank)高級經濟學家詹姆斯奧蘭多(James Orlando)表示,如今的通膨問題與40年前有些相似之處,例如烏俄戰爭衝擊石油、糧食供應,同樣在70年代爆發的兩伊戰爭,也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此外,奧蘭多指出,肉類價格在1978年飆升了70%,導致相關食品價格跟著翻漲,「對許多加拿大家庭而言,當他們在查看消費帳單時會感到相當熟悉。」雖然此時的價格漲幅與70、80年代不同,但當通貨膨脹衝擊了我們的民生必需品,將會牽動起消費者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斯普羅特商學院副教授李(Ian Lee)提及,在70年代銀行存款及貸款同樣處於低利率,「儲蓄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所以那個年代掀起了一股消費、借貸的文化。」李教授表示,如今投資人將熱錢轉往房市,隨著加拿大房價不斷高漲之下,只會進一步加劇通膨。他解釋,現今的通貨膨脹與70年代最大區別在於勞動力市場的差異,當時的環境處在經濟成長放緩、物價飆升及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反觀現在的勞動力市場,失業率是4.9%創下最低點紀錄。加拿大央行在80年代一口氣將政策利率提高到20%以上,市場所面臨的經濟陣痛十分慘烈,李教授認為,加拿大政府當年太晚才意識到通膨危機,不得不加強緊縮力道。他表示,儘管加拿大央行仍等待太久才出手打擊正在冒泡的通貨膨脹,但如今的反應比起1980年代早了好幾年,「你推遲服藥的時間越長,問題就越嚴重,用藥劑量就更高。」RSM Canada的經濟學家Tu Nguyen警告,儘管全球通膨壓力顯示出緩解跡象,但仍可能再度惡化,「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流行病肆虐等不確定因素下,誰知道未來六個月在全球舞台上會發生什麼。」
用藥劑量過高同事裝針孔抓包 離譜麻醉師「手術台上性侵孕婦」
近日巴西醫院發生一起離譜的性侵案件,一名剛拿到執照的麻醉師在手術台性侵孕婦,被針孔攝影機拍到,他因涉嫌強姦罪被警方逮捕,最高恐被判處15年徒刑。綜合外媒報導,該案件發生在里約熱內盧聖若昂德梅里蒂(SãoJoão de Meriti)的達穆勒醫院(Hospital da Mulher),32歲麻醉師貝澤拉(Giovanni Quintella Bezerra)對一名麻醉的剖腹產孕婦伸出狼爪,強迫孕婦幫他吹喇叭,而他在性侵的過程中,不停看向旁邊,因為簾幕旁邊還有其他進行手術的同事,行徑令人髮指。據了解,貝澤拉在2個月前才拿到麻醉師證照,而他的罪刑會被揭發,是因為同事懷疑他給病患的麻醉劑量過高,於是在手術室裝了針孔攝影機想看他到底在幹嘛。同事在貝澤拉進行第3次手術時,特別幫他換了間手術室,才拍下離譜的一幕。該案件引發巴西社會討論,貝澤拉在11日也因涉嫌強姦罪被警方被逮捕,若是罪刑成立,他最高可能要吃15年的牢飯。里約熱內盧州衛生基金會與衛生部長說,當局會對此事進行嚴格調查,是否有更多受害人,也會對受害人提供幫助。
癌細胞竟非兇手! 癌症患者每5人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位居榜首連續38年,光是去年就奪走5萬多條人命,平均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再次刷新「癌症時鐘」的紀錄,其中大腸癌蟬聯12年十大癌症之首,不容小覷。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表示,癌細胞會造成身體機能失衡,當身體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肌肉量不斷分解,人就不斷消瘦下去,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約80%癌症病患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臨床中每5人就有1個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並非癌症本身,此外,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研究顯示,有50%癌症病人會有惡病質症狀,惡病質會讓病人營養狀況變差,其中有近40%的患者因惡病質而死亡。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糠榮誠秘書長指出,癌症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營養介入,且介入的時機也非常重要,癌症患者是否能順利度過抗癌期間,就是有沒有正確的補充營養,因此透過治療前後的營養狀態評估,擬定自身所需要的營養需求策略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為了癌症患者量身訂製的癌症配方營養補充品,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關鍵就是低醣、優脂、高蛋白,癌細胞的熱量來源都是從醣類(碳水化合物)來的,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取佔總熱量來源的30%~40%,且多數癌症患者,常有高血糖的問題,主因是癌症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胰島素功能,故不建議攝取過多的醣類。此外,癌細胞會釋放一些促炎細胞因子及腫瘤因子,使脂肪、蛋白質消失,造成癌症患者肌肉萎縮,因此建議攝取優脂及高蛋白才能協助組織再生及避免營養不良的情形發生,像是脂肪的部分建議攝取佔總熱量來源30%~50% ,其中深海魚油EPA是屬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具有抑制、降低發炎反應產生。糠榮誠秘書長強調,照顧癌友的過程中發現,手術或化放療造成的食慾不振也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兇手,因此營養補充不能馬虎,日常持續性的營養介入,可讓治療過程順利,幫助癌症患者打造更強韌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