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計畫
」派出所變身文化沙龍 民眾戴耳機穿梭嘉義街區開派對 搖擺舞、日式漫才點亮夜生活
近年南部縣市的藝文活動愈來愈蓬勃發展,展演形式也變得更加有趣、與大眾零距離。像是嘉義甫於8/16結束一場「時差浪漫—— Back to 1923, Open House Night, Chiayi! 無聲派對」活動,是由台中起家的內容整合暨策展團隊「留白計畫blank plan」攜手來自台南、擅長企劃音樂派對的民生電氣,串連3座嘉義市街區裡的場域、3種表演體驗,以今年5月才對外開放的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 1923)為起點,帶領民眾戴上耳機,透過日式漫才、舞蹈、音樂表演等形式,走進嘉義老城區。東門派出所轉型為文化基地,首檔林臥雲文學紀念展僅到8/30,接下來仍將有其他展覽與活動輪番上陣(圖/焦正德攝)東門町1923入口以過去被譽為嘉義諸羅古八景之一的「萬山倒影」意象,結合描繪市井風情的《嘉義地理歌》(右),左為林臥雲紀念展部分展件。(圖/焦正德攝)要說到這場有趣的嘉義夜間街頭活動之前,要先提及做為嘉義市政府十大旗艦計畫中「文化新基地」與「舊城創新生」重要節點的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1923)。自開館以來,不到4個月便吸引了超過6千名訪客。此處前身曾為派出所,最初興建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其後歷經地震倒塌與重建。負責營運的留白計畫團隊首檔開幕特展規劃了「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以日治時期嘉義儒醫林臥雲的詩書作品為核心,帶民眾慢慢走進百年前的嘉義常民生活。自開幕以來,還吸引曾在此居住的警察家庭重返舊地,並有將近90歲的老太太終於鼓起勇氣走進曾經望而生畏的建築。今夏留白團隊除了展覽,也在東門町1923推出「林臥雲詩稿編校分享會」、「夏日花藝體驗」、「島內移民-走讀東市場」等有趣活動,更以「時差浪漫」為主題,推出線上、線下系列活動,希望讓這座見證了歷史變遷的前派出所,能搖身一變成為串連古今的文化沙龍。用台語饒舌講述城市故事的「宝島材料行」,邀民眾隨著音樂一起律動,讓東門町1923從歷史建築變成派對場所。(圖/魏妤靜攝)漫才少爺以國、台語演出加上原汁原味的日式搞笑,讓現場不時爆出笑聲。(圖/魏妤靜攝)剛結束的無聲派對吸引了超過一百位民眾參與,大家戴上耳機在東門町1923聆聽由宝島材料行、DJ Litro、DJ Loco、DJ Boko等團隊演出,所呈現20世紀至Y2K時期的世界流行音樂潮流,讓參與者隨著耳機傳出的音樂自在律動;再前往當地人氣店家「桃城豆花」,聽來自日本的「漫才少爺」雙人組合,如何透過現代與日本人視角,引發觀眾的笑點共鳴,同一地點還有「SwingTaiwan」社交舞與搖擺舞學校,重現三〇年代舞步,帶大家邊扭動邊穿越回搖擺年代。如果屬於MBTI測驗中的I人,不想鑽進人群中,也可前往另一店家「新華美西裝社」,邊吃上一串鹹甜的日式糰子,邊透過耳機傳來的聲響感受百公尺外的派對氛圍;而在從東門町1923前往其他店家途中,還有表演藝術團隊「小事製作」以現下熱門的迷因音樂,帶領觀眾夜巡穿過老市場、行走嘉義街區,讓參與者用未曾想過的方式重新認識嘉義這座城市。位於南美館的「褐 umber」店內一隅提供新型態感官展演,每次都媒合跨領域創作,像之前首檔活動便結合動態曲目、手沖咖啡與輕食。(圖/留白計畫提供)留白計畫為嘉義夜間活動開闢了新的可能,團隊表示未來希望以更多創新的文化體驗挖掘嘉義不同的歷史樣貌,另外留白計畫今年也在台灣不同城市推出全新品牌,包括年初於林口開幕的藝文新聚所「胚 pae venue」,與植藝、選書店、設計師品牌等不同領域合作,讓在地生活圈有更多人文體驗;另外4月全新品牌「褐 umber」也進駐台南市美術館2館,是咖啡、餐點、展演共構的新型態文化展演空間。留白計畫團隊也表示,接下來會持續推動城市計畫,希望透過「空間再造」打造大家理想中的生活場域。「入坑夜間美術館-阿咧特展」展期進入最後一週,圖為民眾打卡熱點「北海小精靈」(前)與後頭的「書鴨」。(圖/魏妤靜攝)夜間也有不少民眾走進地坑遺址參觀大小怪獸。(圖/意識畫廊提供)另外隨著暑假即將結束,展覽也將於8/25結束的「入坑夜間美術館-阿咧特展」,則是第三屆「屏東夏日狂歡祭」的相關活動之一,繼2021年在屏東海口港「看海美術館」首展之後,藝術家阿咧再次受屏東縣府邀請,前往屏東縣民公園「地坑遺址」展出。先前展件一度受到7月下旬凱米颱風影響,於8月初又重新於戶外開放,其中除了草地上10米高的「書鴨」和位於水上、坐姿8米高的「北海小精靈」大型寫實氣球裝置受歡迎之外,在地坑遺址中也展出近年阿咧銅雕作品的大集合以及2024首度曝光的水墨作品,包括阿咧目前最大尺寸的水墨創作《地坑深深深幾許》,原作尺寸為210x576cm。入坑夜間美術館分為主展區「仙遊地坑」與「我進來了 我又出去了」、「一二三四五六七龍豬」、「Who’s咧」共4個展區,全新詮釋與傳統美術館有別的觀看型態,讓觀眾步入開放式空間中,和不同時空感的怪獸們相遇、互動,彷彿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在主展區中觀眾與怪獸會同置於大量水霧中,水霧除了建造怪獸異世界維度的氛圍,也增添了夏日清涼感。高達3米6的銅雕作品《七龍豬》(左)、阿咧大尺寸水墨作品《地坑深深深幾許》。(圖/意識畫廊提供)
百年建築變身藝文體驗新基地 嘉義東門派出所對外開放
近年來嘉義變得愈加有魅力,不僅特色小店林立,亦陸續有一些歷史建築活化新生。像是嘉義市政府十大旗艦計畫「文化新基地」與「舊城創新生」亮點計畫的重要節點「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1923)」,已於5月2日對外開放,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聯手內容整合團隊留白計畫,將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打造出全新藝文體驗場域。首檔展覽以嘉義文學家 ——「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揭開序幕,並將透過嘉義作家出版分享會、講座、花藝體驗及音樂體驗等活動,讓大眾再次認識這座跨越清朝、日本時期、戰後的百年建築。「東門町1923」位於熱鬧的東市場,建築乘載著清代、日治、民國時期的歲月痕跡。「留白計畫」精選時代展品,復刻留聲機、黑膠、音樂、文學作品等,以最低干預的方式呈現歷史現場。東門派出所興建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當時以「嘉義警察署東門町警察官吏派出所」為名,1930年因大地震倒塌後重建為現在的規模,二戰後改為「東門派出所」並持續使用至1987年廢止。2010年時登錄為歷史建築,但於2017年底啟動修復工程時,因挖掘到清代龍王廟遺跡而停工,前後期歷經六年修繕,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策展團隊留白計畫的規劃下,轉型成融合歷史與現代的文化基地。嘉義市政府經由跨局處整合擘劃,推出「十大旗艦計畫」,期待以文學底蘊串起「文化新基地」及「舊城創新生」的全新視野。留白計畫將首次進入東門派出所時,推開門撲鼻而來的檜木香、建築的優美及時代氛圍保留下來,策展現場以最低限度進駐、低介入的手法,保留空間原始迷人的氣質,在策展設計與體驗規劃上,更承襲「時間的痕跡」、「時差的浪漫」維持展場根本。將園區三棟建築以脈絡梳理做不同任務的策展規劃,以「東門町1923」品牌打開舊城的時光,再以「時代氛圍」、「現地共時」、「內容轉譯」三大重點打造場館,定位在1920年代,透過展覽與互動讓大家深入了解嘉義的文化故事,並藉由貫穿歷史場景、融合文學與藝術展演、職人與藝術家的發聲等,將多元型態體驗「劇場化」。庭院中的榕樹伴隨建築走過百年時光。由三座日式建築組成的「東門町1923」,仍然留有清朝遺構龍王廟,圍牆亦依稀能看見戰後標語「反攻第一、勝利第一」。由於「東門町1923」過去為一片池塘,是諸羅古八景之一的萬山倒影之地,現亦留存龍王廟部分遺構,常態展特別在東面掛上「萬山倒影」意象,並搭配歌仔冊《嘉義地理歌》,此作品描述日本時期鐵路甫通行時,從台北旅遊至嘉義的沿途人文風景,期待以「萬山倒影」、《嘉義地理歌》兩件作品,讓觀展民眾以作品開展文學旅程。再說到開幕特展「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其以日治時代的古典文學詩社為主軸、嘉義儒醫林臥雲之詩書作品為核心,嘉義首位台籍西醫林臥雲生平橫跨清代、日治至民國,擅長詩書畫、善繪竹松、習西醫、好蘭藝、圍棋,著有《臥雲吟草初集》、《臥雲吟草續集》。他是日治時期嘉義地區古典詩人重要代表,與張李德和、賴雨若等人齊名,目前嘉義城隍廟亦留有林臥雲於昭和14 年(1939年)撰寫的「城隍廟改築碑記」,為後代研究台灣史或嘉義史學的重要資產。「臥雲詩籤」展區從林臥雲作品中,挑選嘉義在地、節慶相關之作品,總共有36首中、英文版籤詩。特展區規劃為「臥雲詩籤」、「桃城臥雲景」、「臥雲筆墨」、「雲端讀詩」四大區;「臥雲詩籤」揀選 36 首林臥雲作品,製作成中、英文版詩籤,詩籤內容為嘉義在地、節慶相關詩作,民眾可抽籤拿取對應詩籤,或是自由挑選取用,讓詩籤一起陪伴民眾回到日常生活;「桃城臥雲」則從詩人生活空間認識嘉義,並挑選與嘉義古八景之詩作,呈現地理特質今昔樣貌,並以AR互動解讀詩意;「臥雲筆墨」呈現林臥雲墨寶之作於地方文化的影響,介紹當代文人喜愛將詩作書寫於「圓扇」、「扇葉」兩種形式;「雲端讀詩」則從四本手稿、五千首作品中挑選五大主題,以AR互動深入理解時代懷想與詩意。首展文創商品圍繞林臥雲與嘉義特色,將詩作以現代語錄詮釋現代意境,推出 3 款水晶貼紙與明信片及2款帆布袋。除了展覽、文創商品外,6月至8月也預計舉辦新書分享會及詩作對談、日式花藝體驗及 Silent Disco,帶大家一起回到1920年代;期待透過體驗,讓參觀者能在穿越時空的體驗中,感受到嘉義的時代浪漫和文化深度。「東門町1923」與在地團隊也合作推出系列伴手禮,未來還將與在地創生團隊合作,與在地場域串聯。info東門町1923 (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地址:嘉義市東區公明路 236 號開放時間:10:00~18:00,週一休網址:https://reurl.cc/GjEzR3備註:「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展期即日起~2024/8/30
台中打卡新地標…清水模藝廊咖啡廳開幕 必點水泥拿鐵
近期台中結合藝術與咖啡、茶館等的複合式空間愈來愈多,除了10月中正式開幕的「留白計畫」,styletc記者發現最近台中市文心路上,也有一間「YEN 円」清水模藝廊咖啡廳開幕,為台中再添一處文化新地標。「YEN 円」為三層樓空間,大膽採用大面積的清水模、水泥與石材,建立強烈品牌識別,並搭配龜背芋和天堂鳥,讓室內空間更多了自然柔和的調性。一樓Coffee Bar以低調沉穩的清水模建築為基底。 一樓為Coffee Bar,使用獨家烘焙的「單品手沖等級」專屬配方豆,中深度的烘焙使生豆醞釀出核果與黑糖的濃郁香氣,尾韻更帶出水果風味。這裡有不少充滿特色的特調咖啡,例如匹配裝修風格的招牌飲品「水泥拿鐵」,有著強烈對比的黑白色調;清爽的「甘蔗冰咖啡」以台灣在地白甘蔗,配上香濃的Double Espresso,是水果與咖啡的完美平衡;「焦糖脆餅拿鐵」則堅持每日早晨開店前手工炒製焦糖餅,撒上拿鐵後融化流下,宛如一幅甜美的糖色畫作。「焦糖脆餅拿鐵」(左)與手工甜點都是特色。 甜點部分則堅持純手工製作,將重點放在招牌司康及美式軟餅乾上,除了外表酥脆、內層軟綿的「原味海鹽司康」,還有每日手炒焦糖製作而成的「焦糖司康」,與外觀搶眼的「黑炭巧克力司康」。此外,為了專研正統美式口味的「軟餅乾」,光是口味調整就花費近半年時間。Dior與Daniel Arsham聯名作品「侵蝕的電話」。二樓空間。 此外,一至三樓多層堆疊的空間分別以「Present & Future, Never Look Back」、「Present 現在」及「Future 未來」做主題,其中二樓「Present」空間多半以綠色植物及藝術畫作做裝飾擺設,以植物代表每分每秒的時間當下,萬物充沛的生命力與人生中一切可能性。三樓的「Future」則以乾景枯山水、枯樹及永生植物代指經過時間流逝,但仍然永世永生且完整存在的一切藝術、自我及過往。藝廊表示,未來也將不定期更換店內作品,並規劃和台灣本土藝術家、拍賣行聯合展覽,以傳達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文化理念。
結合展覽、品飲與選物 台中沉浸式藝文空間掀話題 「留白計畫」周末正式開幕
還在試營運期間便引來多人朝聖、在IG掀起話題的台中文化體驗空間品牌「留白計畫blank plan」,即將於10/16正式開幕,其座落於台中藝文中心美術館周邊,打造出四層樓空間,styletc記者發現,這裡不只發展出茶藝、品酒、咖啡三大體驗文化,每層樓還有主題展覽,提供造訪者沉浸式的藝文體驗。品牌由王奕翔、周亭亭、林黛蓉共同創立,基地空間也宛如一場大型創作,不只保留天井讓陽光灑落,樓層內的大面落地窗還能眺望綠地。「保留部分歲月的樣貌,回歸到材質上的表現」是空間的一大設計核心,走進裡頭會發現大面積的磨石子地板,與空間內隨處可見的鐵鏽痕跡,團隊還邀請「真真zhēnzhēn鑲嵌玻璃研究所」量身打造舒適照明,搭配老式毛玻璃,映照出細緻光影。一樓「留白茶想」吧檯與飲茶區。一樓「留白茶想」邀請茶學專家湯家鴻分享茶文化,湯家鴻為「講茶學院」創辦人,也是茶農第四代,致力於台灣茶的專業知識教授與國際推廣。開幕當日將提供共飲體驗,同時邀請圖像創作者吳睿哲以「溫室」為題設展,以剪紙捕捉植物、生命細膩而純粹的線條。「留白啡語」空間能看出透過無隔間設計,盡可能敞開視角的特色。二樓白日為「留白啡語」,夜晚為「留白酒喃」,「留白啡語」由咖啡職人演繹無框架的日式手沖流派「松屋流派」,並滴濾泡出三種風味的咖啡。「松屋式」為日本四大沖煮流派之一,強調不需高規格材質濾杯,以最簡單的鐵絲搭配濾紙或法蘭絨布,即可煮出風味乾淨且穩定的咖啡。留白亦發展獨家咖啡豆與選品,普及手沖的深度與樂趣,客人還能現場從「扭蛋機」抽選豆子,體驗隨機挑選咖啡的樂趣。「留白酒喃」自由品飲區。「留白酒喃」結合「限定成人美術館」,邀請「KOR Taipei」首席調酒師楊子逸、「77's Bistro」調酒師葉宣民、「昨天 Bistro & Flavor」主理人郭銘與資深調酒師游庭彰現場調製風味各具的雞尾酒,並帶領大家細品、區別雞尾酒的層次及差異。成人美術館部分也邀約攝影師Zhutor以調酒發展攝影,創作出「微醺室」,勾勒女性與情欲的羈絆。三樓有以丹寧為重點的留白選品品牌「Blue Beach Denim」,同樓層還展設布滿植物與樹林的「森居」,創作者劉芷萱Stephy讓人們被大型植物創作圍繞,傳遞永續的生命循環。四樓則為完整展區,插畫家「Yu-Ting」與手寫創作者「今晚我是手」以大型蟬蛹裝置提供觀展通道,讓觀者走進後如同蛹褪殼,歷經掙扎與沉潛,共同應答生命中的困惑。未來「留白計畫」除有複合展覽空間特質,亦將發展品牌課程與技藝展示區,還將規劃系列活動與市集,預計會成為受矚目的藝文新據點。◎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