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氣候
」台股大漲350點「收23522點創新高」 台積電飆1010元見證歷史
受到美國股市上揚表現激勵,台股今(4日)開高走高,終場大漲350點,收在23522.53點,漲幅1.51%,成交量5350.77億元,創下盤中與收盤新高。而台積電也再度破紀錄,早盤就衝破千元大關,盤中最高一度觸及1010元,終場收在1005元,改寫歷史新高。台積電在美掛牌ADR周三上漲3.86%,台灣個股期貨夜盤更一舉衝破千元,台積電今天同步大漲,在台股開盤就衝破千元關卡,成功晉升千金股行列,以1005元作收,漲26元或2.66%。台積電突破千元大關。(圖/方萬民攝)據了解,台積電今年從約600元起漲,短短半年就上漲7成,不過比外界預測年底、明年初才會突破千元的時間點更早,而台積電闖關成功,攜手華城、亞德客-KY晉升千金股,台股出現19千金盛況。台積電一路漲到千元大關。(圖/翻攝自Emmy追劇時間臉書)對此,財經網美胡采蘋今天也在臉書PO出截圖,興奮表示:「從2018年開始就一直公開叫大家買的那支股票,從200元到1000元」,引來其他網友留言,「感謝護國神山大當家讓我吃喝無虞」、「衝啊!再高一點啊」、「見證歷史好棒棒,開心」、「可以退休了啊,2008存到現在」。至於台股後市,據《工商時報》報導,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分析,指數區間預估落在20000點到23800點,投資首選為AI供應鏈,另半導體、AI、軍工及綠能儲能等族群也可望受惠新政策,但需要留意「地緣政治、川普當選、異常氣候、商用不動產」4大潛在風險。
台股指數下半年續高? 富邦蕭乾祥:預估到24000點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4日表示,2024年全球股市熱絡,台股氣勢如虹持續走高,展望下半年,預估台股指數衝高區間約23,800~24,000點,投資首選為AI供應鏈、半導體、低軌衛星等相關產業,同時也可關注新政府政策,五大信賴產業中可留意半導體、AI、軍工,另外綠能儲能也可望受惠。美國通膨降幅趨緩,經濟成長數據強勁,市場預期FED降息腳步再延後,但美股企業獲利逐季走揚,隨著雲端服務及AI應用加速成長,今年標普500企業獲利可望逐季走升。富邦金控今天舉辦「2024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年中場」,對於台灣在外貿復甦帶動經濟下,主計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94%,來到近十年次高,預估台股指數區間在20,000~23,800點。對於後市展望,蕭乾祥點出市場關注面向,包括政經四大焦點「美國降息、歐元區經濟、日本結束負利率、中國房產問題」,產業趨勢則有「雲端投資、液冷散熱、缺電問題、邊緣AI、人形機器人與低軌衛星」、潛在四個風險「地緣政治、川普當選、異常氣候、商用不動產」。蕭乾祥指出,除了微軟、Google等推出小型模型之外,半導體廠Intel、高通、聯發科等也紛紛推出高算力的晶片,在軟硬體陸續就位下,邊緣AI逐漸成型。資策會(MIC)預估,今年AI PC滲透率為16%、AI手機11%,2027年分別達66%及42%。AI PC初期以專業市場為主,而AI手機的即時通話翻譯、用圖片智慧蒐尋等功能,會讓消費者較有感。在台股走勢上,蕭乾祥進一步指出,今年台股上市櫃公司獲利估計約3.5兆元,年增率達20%。考慮基本面、資金面及經濟面效益,預估今年台股指數區間為20,000~23,800點。類股投資首選AI供應鏈,長期成長率看好,同時台灣在全球零組件也位居關鍵地位。此外,建議可關注新政府的政策,五大信賴產業中,可留意半導體、AI、軍工,綠能儲能也有機會受惠。
氣候變遷無蜜可採...蜂農首度列災害救助 6月28日前申請
今年因氣溫過高,龍眼、荔枝整體開花率僅剩2至3成,連帶影響蜂群採蜜,高雄、彰化與台中等縣市的蜂蜜產量大減。農業部18日公告全國為辦理蜂群(蜜源缺乏)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符合條件的蜂農可在28日前提出申請。高雄市內門龍眼受異常氣候影響,今年開花及結果率均不佳,影響蜂蜜產量。內門永富養蜂場主人蔡坤成說,今年龍眼蜜可說近10多年來最少的1次,內門農會也未買到今年生產的龍眼蜜,稱將暫以庫存量提供消費者。彰化縣蜂蜜產區主要集中在彰化市到二水鄉沿八卦山脈一帶,主要以荔枝、龍眼花為蜜源,今年荔枝、龍眼花受氣候變遷影響,開花率偏低,蜂蜜產量因而減少超過1半以上。這次蜂群每群救助額度450元,台灣養蜂協會副理事長李東峰,本身也是彰化縣二水鄉蜂農第3代,他表示,協會積極向農糧署尋求補助,補助金額雖遠不足彌補損失,但這是首次將蜂農列入補助對象,也是一種突破。台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班長陳明煌表示,他有100箱蜂群,以往每年蜂蜜產量約3噸至4.5噸,今年龍眼、荔枝開花率僅剩2至3成,加上採蜜期遇低溫或降雨影響,今年蜂蜜產量不及2至3成。高雄市農業局表示,今年初氣候不穩、忽冷忽熱,造成全國龍眼及荔枝開花情況普遍不佳,高雄雖玉荷包開花有6至7成,但其他荔枝品種及龍眼同樣開花率不好,導致蜂農無蜜可採,農業部經修改救助辦法後,公告相關救助與低利貸款,受理自6月19日至28日止,減少農民損失。
高溫陪你上下班…地表恐飆破70度 河北這學校改「遠距教學」
因為全球暖化,世界各地出現異常氣候,中國河北、河南等地近期就受到高溫影響,局部地區甚至可能超過70度,有機會打破歷年來的紀錄,有學校為了保障師生健康,宣布全校實施遠距離線上課程,引發外界關注。據《中國天氣》消息,6月13日華北平原等地高溫仍處於鼎盛狀態,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現40度高溫,部分地區最高可能有43度或44度,恐接近或打破6月最高紀錄,甚至觀測史紀錄。預計6月14日至15日,高溫向南轉移,強度減弱,但河南一帶高溫可能還會持續,16日以後到6月下旬前期,華北、黃淮等地高溫天氣將再度發展,部分地區氣溫可達40度以上。局部地區最高溫甚至可能超過70度。(圖/翻攝自微博)這次的高溫過程不同以往,特色在於地溫高、持續時間長,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午後地表溫度可能超過60度,局地甚至可能超過70度,而且高溫不僅連續多日不斷,一天中高溫的持續時間也可能達到8小時甚至10小時以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東部分地區高溫從早上10點前後就開始,到了晚上7至8點才陸續結束,有種「高溫陪你上下班」的感覺。為了因應高溫,河北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發布公告,由於天氣炎熱,所有課程改成線上課程。張同學表示:「從周二開始,到這周結束都是線上課,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高興,很感謝學校的關心」。
氣候異常…高雄龍眼「結果率不到1成」 農民改種其他作物
龍眼是夏季水果,主要產期在8月,但由於異常氣候影響,高雄內門今年開花及結果率均不佳,整體平均結果率不到1成,花開少也影響蜂蜜產量,龍眼蜜也是近10年最少的1次。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高雄內門是種植龍眼面積最大宗區域,但這3年因為乾旱及極端氣候影響歉收,造成龍眼種植面積逐年遞減,從516公頃至今剩450公頃左右。去年3、4月龍眼開花期溫度涼爽,花開得相當茂盛,但5月結果期因缺水,龍眼果粒偏小,今年又受到異常氣候影響,龍眼整體開花僅1~2成,結果率不到1成,也導致龍眼蜜產量稀少,讓農民感嘆看天吃飯的無奈,也有人改種芭樂、芭蕉、鳳梨等作物。在內門第3代傳承養蜂的永富養蜂場主人蔡坤成透露,龍眼蜜的生成需要許多條件配合,今年龍眼花開少,蜂採蜜時期遇到下雨,加上早晚冷生成的蜜、中午大熱天蜜就曬乾,另外採蜜時期逢北風及西北風,也不利蜜生成,造成今年龍眼蜜少之又少。蔡坤成指出,他養的200香蜜蜂,氣候條件若不錯可生成500斤的龍眼蜜20至30桶,但今年產量只有2桶約1000斤,數量大縮水,但他自產自銷,有穩定客群,今年包裝販售5斤龍眼蜜共150桶及700g龍眼蜜200瓶。
美元強勢…憂貶值導致通膨死灰復燃 亞幣開啟「貨幣保衛戰」
亞幣對美元貶幅比較圖美元持續強勢,亞洲各國擔心本國貨幣貶值導致通膨死灰復燃,已經開啟「貨幣保衛戰」。日本銀行(央行)據信上周兩度干預匯市,印尼也已實施干預,越南則透過暗示干預來牽制市場。亞洲各國都大量進口食品,若放任自身貨幣貶值,可能加劇物價上漲,對國民生活造成衝擊。日圓上周大漲3.4%,6日止升回貶,最低貶至154價位。與年初相比,日圓仍處於大貶水平。《日本經濟新聞》6日報導,日本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的估算顯示,如果日圓貶值到170,從薪資中剔除物價影響之後,2024年度下半年日本的實質薪資會繼續下降。如果漲薪效果減弱,岸田政府力爭實現的薪資和物價良性循環計畫就會被打亂。印尼越南菲律賓 CPI增幅擴大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的預期消退,亞洲各國貨幣皆出現下跌。英國《金融時報》6日報導,印尼央行主管外匯的官員蘇西安托(Edi Susianto)表示,已做好最壞打算,隨時準備干預匯市,但也不會單靠介入匯市。上個月印尼央行不僅進場護盤,還出人意料宣布升息。印尼盾自年初以來貶值逾5%,跌至4年來的低位。印尼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長3.05%。越南盾的貶值也加劇,4月越南的CPI增幅時隔13個月突破4%。菲律賓比索亦處於2022年11月以來的低位,3月該國的CPI增長3.7%,增幅連續2個月擴大。食品淨進口國 成本壓力將加劇「東協+3總體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警告稱:「日本、中國、韓國和東協大多是食品的淨進口國,匯率下跌將加劇經濟圈的成本壓力。」該機構還提及中東局勢不穩定和異常氣候,可能導致食品價格長期上漲的風險。我中央銀行6日公布4月外匯存底為5670.19億美元,連續4個月減少,其中主因與新台幣貶值有關,4月股匯波動大。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坦言,部分國家央行進場干預,台股當時下殺千點又拉回,央行有進場調節,只是強度較低;另外,4月日圓跌勢重,也拖累亞幣表現。蔡烱民進一步指出,台灣與其他央行進行干預的情況不太一樣,台灣電子業景氣佳、經濟基本面轉好,在外匯市場有賣美元需求,使新台幣貶幅低於日、韓。日圓4月底一度貶破160大關,引發市場新一波「貨幣戰」的疑慮,蔡烱民認為應該不至於,因為近來真正影響各國貨幣升貶都是資本移動,與出口、貿易競爭影響不大。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強勢美元以及高利率政策,讓新興經濟體資金外流,日本、越南等央行干預只有短期效果,非美貨幣貶勢依舊,可怕的是外債美元計價、成本大增,未來恐怕在南美、新興亞洲甚至歐洲等地衍生金融風暴。我電子業景氣佳 貶幅低於日韓新台幣也趨貶,殷乃平認為,台灣4月全面調漲電價,不僅民眾6月收到電費帳單會很有感,間接通膨衝擊也會逐漸顯現,央行在阻貶之際,其實陷入了通膨、出口競爭力的兩難抉擇,尤其台灣原油、黃小玉等原物料都仰賴進口,若新台幣貶多恐有輸入性通膨;事實上,這波新台幣貶幅小於日、韓,現在正面臨出口競爭力下滑的困境。不過,從央行3月升息半碼的思維來看,殷乃平認為,央行視抑制通膨為第一要務,只要新台幣不要貶得太快 ,央行應不會再出手干預。全球金融市場高度關注Fed何時降息?蔡烱民認為,「年底前還可能降息2至3碼」,機率有60%。
喜馬拉雅山驚見「無雪之冬」 滑雪勝地只能滑草!旅店陷17年最慘退房潮
喜馬拉雅山脈西側的印度喀什米爾滑雪勝地古爾馬爾格(Gulmarg),近期受聖嬰現象影響,本該白雪皚皚的高原竟出現「無雪之冬」,放眼盡是裸露地表或草地,令當地極為依賴的觀光旅遊業出現罕見的遊客逃離潮。據《BBC》報導,擁有世界最高滑雪場、海拔高度3980公尺高空纜車的古爾馬爾格,去年吸引超過165萬遊客造訪。然而,本應在每年11月至隔年2、3月降雪的古爾馬爾格,本季卻反常只在12月降2場雪、今年至今更從沒下雪,加上氣溫上升,導致雪白世界化為綠黃大地。印度克什米爾滑雪勝地古爾馬爾格(Gulmarg)陷入無雪之冬。(圖/達志/美聯社)50歲業者艾哈邁德(Manzoor Ahmad)表示,經營旅店17年來從未遇過沒雪的冬季,這導致訂房數量停滯,甚至出現退訂。不過,艾哈邁德並非當地唯一一個受害業者,古爾馬爾格飯店業組織主席查亞(Aqib Chaya)指出,目前已有超過4成訂房被取消,也沒有新預約。古爾馬爾格(Gulmarg)過去白雪皚皚。(圖/達志/美聯社)當地官員則表示,去年1月共有近10萬遊客來到喀什米爾,但今年同期縮減超過5成。遊客到當地只能騎馬,滑雪場也只能建議遊客取消行程,並期待下半個月能降下大雪。而無雪之冬不只影響占當地GDP約7成的旅遊業,農業、供水、水力發電都會受到冬季乾旱影響,數據顯示去年12月降水量較往年同期減少7成9,今年1月至今更減少達100%古爾馬爾格(Gulmarg)過去白雪皚皚。(圖/達志/美聯社)氣象專家去年就警告,2024年將受歷來最熱1年的2023年影響,全球繼續出現異常氣候。喀什米爾氣象單位則預測,古爾馬爾格要到1月24日才可能降下1場大雪。
智慧農二代1/32歲少年總領軍轉型 5大速食店都用「它」家牛番茄
打開麥當勞、肯德基等5大速食業漢堡,裡面夾著的一片片牛番茄,海底撈、十二鍋等多家火鍋連鎖店的切塊番茄,多出自雲林一家農企「展鮮農產公司」,為要在異常氣候下維持穩定供貨,打造全台首間番茄冷鏈加工廠,農四代操盤人鍾宇軒說,「下一步是建立『戰情室』遠端監控」,契作番茄園預計從60甲擴充到100甲以上,年產量上看1.5萬公噸。全台農畜業產銷失調大考驗下,仍出現新一代農企佼佼者。據CTWANT調查,供應5大速食業、全台通路達7成市占率的牛番茄供應商展鮮,2年前導入智慧農業系統,串連場域與生產管理雙系統,打造自動化完整數據,去年再引進IQF急速冷凍技術,在今年暖冬、氣候異常下,牛番茄以穩定價量供貨各大連鎖餐飲店。3月底一個平日下午,展鮮總經理鍾宇軒帶著CTWANT記者走訪位在雲林縣西螺鄉總部旁的1200坪蕃茄田,今年32歲的他,高壯身材、黝黑皮膚,不僅侃侃而談種田經,還是個科技通,手機裡的監控數據,是新導入AIoT智慧農業系統,「這是大氣感測、土壤裡埋有濕度檢測器,我們在田中裝設即時影像及環控裝置,隨時都能一手掌控田中發生什麼狀況。」展鮮導入AIoT智慧農業系統,番茄田旁都可見監控與環控設備,透過手機APP就能隨時掌握田間資訊。(圖/趙世勳攝、展鮮提供)展鮮目前在雲林、嘉義、南投共有50多個契作番茄田,總面積約60甲,全溫室栽培與戶外種植約各半。面對一年比一年更劇烈的天候異常、產能不穩以及缺工問題,鍾宇軒用智慧生產、大數據管理迎戰,種植過程全紀錄、全監控,一有狀況遠端可馬上應變管理,也可透過分析判斷當季採收時間和數量,並預估下一產季該契作多少農地。展鮮預期今年底的產季將契作超過100甲以上番茄田,規模越做越大,他還計畫在總部打造「戰情室」,在辦公室透過大螢幕就能觀察各場域的即時影像。鍾宇軒帶著記者進入產線,印入眼簾的是機械式選果機,番茄經過約5尺長的輸送帶滾動,自動分類成7個尺寸,再由人工依熟度優劣進行分級。「藍色箱子是供給給subway的,綠色是給麥當勞的,黑色箱子的番茄,最後會進入一般生鮮超市,我們全部分類共21個等級,滿足不同客戶、通路對於尺寸、熟度的不同需求。」他進一步解釋,200克以上的大果,適合餐飲業者切塊擺盤或熬湯頭;漢堡裡的切片,依各速食品牌漢堡大小,決定供貨的牛番茄直徑尺寸,大多是100~160克的中果;賣給消費者的量販店和超市則是看重賣相;最後小果或畸形果多進入加工,做成番茄泥、醬、果乾等等。緊接著穿過一個通道,就進入去年11月才剛落成的冷鏈加工廠,投資金額1.25億元,鍾宇軒邊走邊解釋,「鮮果分類後,客戶若是需要粉狀、泥狀、丁狀、塊狀,以及需要多少公分、公克,我們初級加工機器很齊全,都能滿足需求。」展鮮新落成的冷鏈加工廠,將農產品保存時效延長,有助於調節市場供需,維持農產品價格穩定,農民不用承受市場風險。(圖/趙世勳攝)然而讓他對未來牛番茄事業布局,從國內拓展到海外信心大增的是冷鏈管理技術。牛番茄一年一收,過往盛產時價格崩跌,非產季時又常價格飆漲、斷貨,現在都能透過急速冷凍倉儲,調節市場供需平衡,解決台灣生鮮農產品最大痛點。鍾宇軒解釋,IQF農業冷鏈技術是在很短時間內使蔬果達到-80度的低溫保鮮效果,過程中不會添加任何防腐劑,根據政府建議有長達至少1年的食用保質期,「也就是說,豐收時能將多餘產量冰封庫存,不會流入市場使價格崩盤或棄採,若是產量不足以供給市場時,也能馬上有庫存支援。」對於冷凍後的口感差異,他說,一般的冷凍處理,蔬果解凍後常會有失去原有口感和味道的狀況,甚至外觀扁塌、發黑;但是急速冷凍的蔬果,卻沒有這些問題,外觀、口感甚至營養成分,都能維持和鮮果一樣。在少子化趨勢下,不僅農業、科技業人力短缺,餐飲業也一樣,這讓鍾宇軒看到了新商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業者將蔬果處理委外機械代工,一樣新鮮、口感不變,還能省下一筆果皮廚餘回收費用。而冷鏈加工後的番茄因供貨穩定,還可開發成常態商品,例如已有業者研發番茄火鍋可以吃的到番茄丁。」展鮮去年營業額約2億元,主要是鮮果業務的銷售,「目標3年後,新加入的冷鏈加工事業,營收要超過3億元。」他也嘗試跨入生技業成立「小紅牛」品牌,開發出牛番茄面膜、益生菌等,機能性飲品及酵素則正在研發中,目標把台灣優質牛番茄推廣到海外。各地契作採摘後的番茄將由貨車直送工廠,透過機械式選果機分類尺寸大小,再由人工依熟度優劣進行分級。(圖/趙世勳攝)
美國西部「1天內氣溫急降50度」 超罕見5月雪當地人也傻眼
美國中西部科羅拉多州近日遭遇詭異氣候侵襲,19日出現華氏88度(約攝氏31度)罕見高溫後,氣溫就在短短24小時內暴跌至33度(攝氏0.56度),並引來近乎瘋狂的恐怖降雪,一度造成多達22萬戶停電,積雪最厚甚至達到18.6英吋(約47.24公分)深。(圖/翻攝自推特)綜合外媒報導,科羅拉多州日前罕見降下5月雪,強勁的暴風雪造成各地雪災頻傳,其中阿斯彭斯普林斯 (Aspen Springs)積雪厚度更高達47.24公分深,而大量降雪與暴風雨,也壓垮或吹斷供電設施和電線,一度導致高達22萬用戶停電,令各家電力公司的維修人員疲於奔命,且截至當地時間21日,仍有5萬戶在等待搶修。這場大雪也造成地面車禍頻傳、空中上百架航班取消,雖然當地最近一次5月雪發生在1975年,但從未有飆出華氏88度高溫再急降50度以上的先例,且光是空軍學院一帶,就在一夜之間降下10英寸(約25.4公分)的降雪。而這波造成氣溫狂降和大雪的冷鋒20日向東蔓延後,也造成密西根州出現罕見的龍捲風災情,並導致2人死亡、40多人受傷的慘劇。(圖/翻攝自推特)此外,這波異常氣候不只出現在中西部,美國東北部及南部都出現罕見高溫,其中紐約市多處都極可能出現破紀錄高溫。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年度報告就指出,美國去年因極端氣候遭受超過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的經濟損失。
南北半球氣溫反差大 美國來到零下40度阿根廷衝上45度高溫
氣象局指出,12日至14日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水氣稍減,降雨以北部、東半部為主,中南部地區為多雲到晴,山區零星雨,受冷空氣影響,整天稍涼、早晚偏冷,留意日夜溫度變化,反觀國外,正當美國冷到零下40度的低溫時,阿根廷的氣溫卻飆到45度以上高溫。美國東北部的緬因州部分地區受到風寒效應影響,氣溫將驟降到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美聯社》引述美國的氣象預測顯示,在緬因州部分地區受到風寒效應影響,氣溫驟降至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舉例來說,一般家用冰箱冷凍庫溫度約是零下18度,可以將肉類凍到變成硬梆梆的肉塊,所以零下40度則有可能造成性命威脅,堪稱是魔王級低溫,為了因應「低溫來襲」,當地學校11日已公告停課。南半球的阿根廷則是遭逢高溫來襲就在北半球面臨寒冬之際,南半球的阿根廷則是遭逢高溫來襲,據《路透》報導,阿根廷部分地區的氣溫飆到45度左右。就當民眾紛紛找地方避暑的時候,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周遭電網故障,造成數十萬居民無電可用,這也形同空調根本「無用武之地」,民眾可是抱怨連連。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周遭電網故障,造成數十萬居民無電可用。眼看這波高溫來襲,阿根廷官方呼籲,民眾外出要嚴防高溫並多補充水分,另外,氣象學家表示,這波熱浪超乎想像,恐創下阿根廷氣溫新高。其實專家在過去就提出警告,早在2019年的《自然》雜誌中,科學家們提到,地球上的9個地區可能會出現異常氣候變化,科學家指出,這9個地區大部分位於美洲,歐洲和澳洲,當達到臨界點時,地球可能會迎來一波災難性氣候改變, 人類再不重視這一系列極端天氣,一旦地球生態問題爆發,全球都會面臨難以想像的自然災害。
格陵蘭冰原「有紀錄來第一次降雨」!3天狂下70億噸 冰層加速融化
全球異常氣候現象頻傳,長年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頂端區域竟然在近日出現「有紀錄以來第一場降雨」,且在3天時間內就降下約70億噸的雨水量,造成冰蓋融冰量高於平均7倍之多。「CNN」報導,上周末格陵蘭冰原海拔約3216公尺處的山頂,氣溫在不到10年內,第3次升高到冰點之上,且持續約9小時,加上受到濕暖空氣影響,造成了罕見的降雨,根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這是當地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首次降雨,3天內總共狂倒了約70億噸水量,造成冰層大量融化。冰雪數據中心的研究科學家坎伯斯(Ted Scambos)指出,這是格陵蘭正在迅速暖化的證據,這種狀況「千年來前所未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極地項目官員默瑟(Jennifer Mercer)則表示,由於這起重大的降雨事件,位於格陵蘭冰原頂端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觀測站必須改變測量方式,以因應從未經歷過的天氣事件,她也指出「過去10年中,融化、大風和降雨這類的天氣事件越來越多,超出了被認為是正常範圍,且頻率有增加趨勢」。報導指出,根據聯合國氣候報告研究,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格陵蘭島在過去20年中快速消失,今年7月還曾經在1天內就有超過85億噸的冰層融化;2019年,格陵蘭冰蓋則有大約5320億噸的冰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永久上升1.5毫米。
搜奇/哥倫布見證?百慕達屢傳神秘謠言 科學家解密三角難題
神秘的百慕達三角洲自古以來,流傳著無數船隻和飛機失蹤事件,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助長了百慕達傳說,有人說外星人在這裡出沒,有人說軍方在這裡做實驗,還有人說這裡可以穿越時空,1950年代以來,更出現「魔鬼三角」的稱號,要說到百慕達三角洲神秘故事起源,得從探險家哥倫布說起。哥倫布看見不可思議的物體飛過天空。(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國外熱衷超自然現象的網友聲稱,這位知名探險家穿過這個區域時,看見不可思議的物體飛過天空。可惜,哥倫布的經驗死無對證,這些見到外星生物的說法大多是穿鑿附會,科學家想盡辦法要提出合理解釋,其中,最常見的理論就是當地海域氣候變幻莫測,加上海底火山噴發的沼氣,浮上水面後造成船隻沈沒,再來就是百慕達海域的磁場活動變化大,百慕達的神祕失蹤事件因此頻傳。哥倫布看見不可思議的物體飛過天空。(圖/達志/美聯社)站現代人的觀念,世界各地的極端氣候為全球海空航運帶來重大浩劫,有科學家認為,百慕達三角洲也不例外,鄰近的美國佛州氣象中心專注所有異常氣候監測,但是大自然總是其不意帶來重大天災,爺騎士在百慕達三角洲,這裡的天氣變幻莫測,因此才會造成飛機或是船隻失蹤,專家推斷颶風有可能是頭號嫌疑犯,因為這個區域經常有龐大雲雨氣旋,易生成地表上最大的暴風雨,直徑可長達100英哩,風速每小時達200英哩,因此飛機、船隻行經此處肯定難以脫身。百慕達三角洲的飛機船隻失蹤事件,颶風就是頭號嫌疑犯。(圖/達志/美聯社)不過有專家認為,颶風季只有6月到11月,百慕達三角洲的神祕事件一年到頭都有,因此另一項推斷則認為,這個區域受到溫暖空氣上升,接觸到冷空氣會形成雷雨,在百慕達三角這一帶海域,因為持續有暖空氣上升,正是孕育雷雨的絕佳地點,雷雨會在海上快速成形,全面釋放破壞力攻擊船隻和飛機。百慕達三角這一帶海域是孕育雷雨的絕佳地點。(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百慕達海底火山活動相當頻繁,沼氣噴發也成了危害行經船隻的元凶之一。事實證明,這裡的天然氣蘊藏量是全美一年瓦斯消耗量的70倍之多,除了天氣和地理環境因素,還有科學家也提出地球磁場和百慕達三角傳說關係密切。百慕達海底火山活動頻繁,沼氣噴發也成了危害行經船隻的元凶之一。(圖/達志/美聯社)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面市之前,飛機、船隻用來導航的羅盤,就是利用地球磁力來判別方向。科學家表示,百慕達三角洲是地球上少數地方,磁北極和地理北極呈一直線,在這個區域,過去20年來的磁場甚至減弱6%。專家指出,雖然全球各地的磁場都出現減弱的情況,但百慕達三角洲的速度卻是最快,磁場變化有可能影響到導航系統,科學家透過各種理論想要揭開百慕達傳說的真相,但是在提出這些解釋後,似乎又遺留下更多的難解之謎。
謝謝你!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明將功成身退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簡稱福衛三號)於台灣時間(以下皆同)2006年4月1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美樂達(Minotaur)1號火箭升空。原設計壽命5年,在持續運轉14年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今(30)日正式宣布福衛三號將於2020年5月1日結束衛星任務,功成身退。由6顆衛星組成的福衛三號已運作多年,因已老舊,電力逐漸衰退,迄今只剩一顆(FM6)斷斷續續產出少量氣象資料。接替福衛三號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已於2019年6月25日發射升空,2020年3月7日正式對國際公開觀測資料,每天由中央氣象局的台灣資料分析中心網站公布前1日的完整大氣觀測資料給全球使用。福衛三號與美樂達火箭結合。(圖/國研院提供)福衛七號已順利接續福衛三號的任務,提供更充沛及精準的資料給全球氣象單位及科研人員進行極端氣候、異常氣候、颱風的形成與路徑,以及強降雨的預測與分析。國研院表示,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美方合作團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議後,決定福衛三號將於今年(2020年)5月1日正式結束衛星任務,美方也同時自5月1日起停止提供福衛三號下載資料接收及傳輸服務,正式終止支援福衛三號的地面操作任務。國研院指出,福衛三號是全球第一個氣象衛星星系,由六顆衛星組成,任務是以掩星觀測原理反演大氣層的剖面資訊,包括溫度、濕度、大氣壓力,以及電離層電子密度。六顆衛星在太空運行14年,共計5,129天,其大氣資料免費對全球開放,截至今年(2020年)4月20日,共有92個國家、4,551人使用。國研院指出,福衛三號被譽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2012年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分析福衛三號的資料顯示,福衛三號資料量雖僅占天氣預報所有使用資料的2~3%,但對減少預報誤差的貢獻度卻達10%,貢獻度排名前五名。2012年美國大選前的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來襲時,福衛三號的颶風路徑預測,曾準確地協助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緊急疏散的決策判斷。福衛三號於美國進行發射前測試。(圖/國研院提供)國研院提到,全球對於即時掩星資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更公開肯定掩星資料的效益,世界上鮮少有氣象衛星的觀測資料能如此廣泛受到各國重視。福衛三號在全盛時期創下相當輝煌的紀錄,獲得頂尖期刊《自然》、《科學》及大氣科學、工程領域期刊諸多報導。福衛三號讓台灣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氣象資料輸出國,與國外進行氣象觀測資料交流,提升我國在掩星數值氣象觀測領域的國際地位和重要性。國研院特別提到,太空中心感謝國內外使用者及產官學研各界對福衛三號的肯定與支持,也衷心感謝福衛三號在太空中運行14年來,為台灣及全世界提供的服務與守護。國研院太空中心會持續努力,讓承接福衛三號任務的福衛七號繼續提供更充沛更精準的氣象資料,為人類社會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