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血管
」 心肌梗塞遭蜜蜂螫傷急送醫!61歲男意外發現心肌梗塞:感謝那4隻小蜜蜂
花蓮一名馬姓男子在整理家園時,被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心肌梗塞,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感謝那4隻小蜜蜂」。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這名61歲的馬姓男子近日在整理家園時遭到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便前往就醫,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心肌梗塞。隨後門諾醫院醫療團隊隨即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裝設支架並疏通血管,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恢復健康後,馬姓男子也在心臟病友會中感謝道,「感謝那4隻小蜜蜂,感謝門諾醫療團隊!」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馬先生的心肌梗塞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溫差大、風災後壓力及蜂螫刺激等,這些因素可能誘發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陳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內的斑塊通常是慢性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斑塊尚未導致明顯血管狹窄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此外,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學走路摔跤!1歲寶寶竟然「腦中風」專家分析原因
不小心摔了一跤後,大陸1名1歲2個月的男嬰竟半身偏癱,送醫檢查後發現,小小年紀的他罹患了中風。所幸經武漢兒童醫院的救治,孩子病情很快好轉,術後第2天,手臂、腿能抬起來;術後3週,肢體運動協調能力恢復正常。住在大陸湖北省宜昌市的1歲2個月大男嬰言言(化名),出生後一直很健康。3週前,言言學走路時沒站穩,不小心摔到了頭,家長見言言沒有外傷,精神也不錯,以為沒什麼問題。沒想到,幾個小時後,言言突然變得不想動,也不開口「說話」了;喝奶時,奶還會從右側嘴角流出,右邊的手臂和腿也都失去力氣,抬不起來。對此,家長急忙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言言右下肢和右上肢肌力很差,完全不能活動,評級僅為1級,正常情況為5級,且伴有語言減少。根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醫師懷疑言言腦部有梗塞,可能是中風了。這麼小的年紀中風實屬少見,因病情危急,當地醫院建議將言言轉至武漢兒童醫院救治。結合病情資料,武漢兒童醫院專家們考慮言言是「急性腦梗塞—缺血性腦血管病」,也就是孩子大腦血管出現梗阻,導致了腦部缺血,必須儘早行介入手術疏通血管。該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副主任醫師劉新獻表示,一旦錯失時機,腦組織將很難恢復,可能留下偏癱等後遺症。因為孩子年紀小、血管細、腦部組織本身複雜,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專家操作導管「前進」十分謹慎。幸運的是,因手術及時,言言腦血管的「堵塞點」被打通,沒有出現後遺症。術後隔天,寶寶已能抬起手臂、腿,術後第5天,癱瘓的右手已能抓物,並能在地上簡單活動。腦中風是中老人常見疾病,這麼年幼的孩子,怎麼會得「老年病」?雖然與成人相比,兒童腦梗人數相對較少,但每年醫師也會遇到幾個案例。成年人和兒童不同,成人可能因為一些潛在疾病例如高血脂、高血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阻塞導致腦中風。專家分析,言言發生中風,與先前摔角撞到頭部有一定的關係,但背後具體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醫師也提醒,兒童不會像成年人一樣主動訴說自己的病情,不會主動就醫,因此,家長要多留心觀察孩子,及早辨識中風徵兆。部分中風兒童早期會出現抽筋、一側肢體的活動減少、失語、口角歪斜、眼裂不等大、意識水平改變、共濟失調(ataxia)、頭痛、噁心嘔吐等,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並及早就醫,盡快把患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57歲男患心肌梗塞…二哥曝「3兄弟都有問題」:剩我沒事 醫勸他快去檢查
一名57歲男子胸悶去掛急診,發現罹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心臟科醫師陳冠任問診得知,他的大哥才因心臟病過世,小弟的心臟也裝支架,目前只剩二哥無恙,不料對方透露,有抽菸習慣卻從未抽血驗過三高,此話一出就被陳冠任提醒盡快就醫檢查。陳冠任在臉書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發文表示,該名57歲患者胸悶就醫,一照心電圖發現罹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nterior wall STEMI),心導管確認為左前降支接近完全阻塞,所幸經過緊急疏通血管,病況穩定許多。不料病患的二哥透露,「我們家四兄弟,大哥好幾年前放過支架,後來心臟病走了。最小的弟弟去年也放支架,現在這個是老三,只剩我還沒有做心導管。」此話一出,陳冠任立刻詢問二哥,是否有抽菸習慣?對方先是點頭,但被問及有無抽血驗過三高?則是搖頭否認。陳冠任對此拍了拍二哥的肩膀,語重心長地提醒對方「你家族史這麼強危險因子又這麼多,我是建議你找個時間也去詳細檢查一下吧」,並藉兄弟倆的例子呼籲民眾,「最近天氣多變化,大家真的要注意保暖。」國民健康署指出,心肌梗塞的徵兆包括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更年期女性則會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若有上述症狀,建議盡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保健品NG配2/「想疏通血管」45歲女竟釀血崩 吃魚油前先檢查藥單才安全
瞬間即會命危的心血管疾病,是許多人心中的最大的恐懼,尤其是三高患者、曾有病史的危險族群,許多人更會購買相關保健品,希望藉此「疏通血管」預防,一位45歲女性卻在吃下活血保健品後突發血崩,原來是與她本來服用的藥物牴觸才釀禍。醫師提醒,無論是活血保健品、或魚油等相關保健品,最好與醫師討論並比對服用藥物,才比較安全。疫情帶動保健品商機,根據電商平台業者PChome24h購物的調查,最受歡迎的品項分別為「維生素」、「益生菌」、「魚油」,主要是它們有助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黃柏堯主任表示,益生菌一直是國內很受歡迎的保健品之一,雖然主要作用於腸胃道,但並非只能促進排便,比較重要的是能夠調整體質、提升免疫力等。「尤其隨著年齡增長,長輩們會愈來愈不容易排便,門診時很多患者就會詢問吃益生菌有沒有幫助。」黃柏堯強調,排便困難的原因非常多,例如隨著身體老化,腸道蠕動速度也會變慢,就開始不易排便,所以應該進一步去探究便秘的原因,而不是猛吃益生菌。至於魚油,除了調節機能之外,許多民眾更將其視為「心血管救星」,因為研究顯示魚油可以降低心臟病相關風險,不過,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醫師提醒,如果本身已是心血管疾病危險族群,例如膽固醇過高者,補充魚油可能要更加謹慎。台灣的烹調方式以煎炒為主,飲食中已經攝取不少油脂,若是再額外補充魚油,一不小心就可能攝取過多脂肪。(圖/黃耀徵攝)「主要是台灣的飲食烹調方式多是煎、炒,進食時就已攝取大量油脂,如果再額外補充魚油,可能反而讓油脂攝取過高,心血管風險恐怕更高。」郭志東說,若是已經中風過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也不適合補充魚油、 蚓激酶、磷蝦油、川七等保健品,恐怕會影響藥物或增加出血風險。「曾有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突然因血崩緊急就醫,檢查後才知道女患者曾爆發心血管疾病,所以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生理期時又吃了川七的相關保健品,由於具有活血效果,結果導致大量出血。」郭志東提醒,心血管疾病危險族群或曾動過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若想補充保健品,最好先諮詢醫師意見會比較安全,以免適得其反就得不償失。
67歲熟男餐餐大魚大肉 頸動脈竟卡了塊4cm油脂
大陸廣東一名67歲的大叔平日不煙不酒,但飲食比較重油,愛吃肉、喝濃湯以及吃甜食,他幾乎每頓「無肉不歡」,有一天竟發生雙腿無力、頭暈,於是到醫院就醫,查出症狀為腦梗死,意即腦梗塞,最終醫生從他的右側頸動脈裡剝出一塊長約4公分長的「油脂」,這塊油脂還是他「吃進去的」。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大約從2016年開始,這名大叔就經常出現頭暈、眼花、腳軟、嘔吐等症狀。據他的女兒回憶,「有時候就算躺在床上也會天旋地轉地暈」。後來患者被誤診為鼻竇炎,並治療了一段時間。去年10月,這名大叔到醫院檢查發現頸內動脈有斑塊形成,接受保守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幾個月以來,他經常說雙腿沒力,有時蹲下後想要起身都困難,於10月中旬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五科尋求進一步治療。該院副院長魯明接診後,仔細對比了患者過往的影像檢查資料,發現其右側頸內動脈狹窄程度較前明顯加重,狹窄率約70%,且缺血性症狀較明顯,「大腦動脈過度狹窄導致血流障礙,容易使腦部持續缺血缺氧,出現腦梗死。需要手術疏通血管」,魯明這樣表示。10月17日,魯明帶領神經外5科團隊為患者實施右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魯明說,切開患者的頸內動脈,有泥沙樣斑塊溢出。最終順利剝出一塊約4公分長的黃色油脂,並徹底清除了殘留的斑塊和碎屑,患者女兒事後表示,「他現在沒有再頭暈、嘔吐,走路也正常了」。根據醫師表示,患者的頸動脈狹窄主要是由動脈硬化斑塊引起,「這與他愛吃肉、飲食不健康有很大關係」。魯明提醒,平日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尤其是中高齡者,更要少吃重油重鹽的食物。
男子在冷氣房莫名盜汗…醫一摸驚覺不對勁 送急診15分鐘後病逝
流汗,是人體自然反應也可能是情況危急的徵兆,知名護理師陳麗華日前分享2個異常「盜汗」後死亡的案例,其中一名死者甚至在被發現莫名盜汗後半小時就病逝,而這2個病例也讓她對盜汗特別敏感與留意。陳麗華在節目《健康2.0》表示,大約30年前急救藥還不普遍的時候遇過一名19歲患者,當時她只是路過摸了對方的腳,卻發現「溼答答」的,在她緊急告知醫師的同時,另名麻醉科醫師也剛好路過,接著就聽到對方大喊「慘了,是惡性熱」,而該名19歲患者不久後就過世。(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陳麗華經過這次事件後都會特別注意病患的盜汗情況,近期也遇到類似案例,表示當時有護理師反映患者局部麻醉「一直動」,她前去確認時發現患者整個人狂冒汗,趕緊通知醫師並測量生命跡象。陳麗華表示,機器一測就呈現「微弱脈搏」,她們保險起見再用手偵測,醫師立刻驚喊不對勁,趕緊送往急診搶救,可惜這名患者15分鐘後仍不幸離世。陳麗華表示,該名洗腎患者身體狀況不太理想,加上未定期回診,造成體內疏通血管的管子有些阻塞,沒想到原本要進行相關手術的患者,「短短30分鐘我們還看著他,之後就宣布死亡」。江坤俊醫師也補充,開刀房為了不讓有太多細菌孳生,會將冷氣開得非常強,所以「在開刀房冒汗本身就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老翁打完BNT胸痛難耐!2週後昏倒送急救 鮮血瘋狂從口鼻湧出慘死
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各國積極擴大疫苗接種率,南韓採購的輝瑞/BNT疫苗近期逐批到貨,不過該國力拚提高疫苗覆蓋率的同時,卻也發生疑似接種疫苗而死亡個案。近日一名男子於青瓦台官網痛訴,父親在8月底接種輝瑞疫苗後,竟出現胸痛症狀,2週後被送到急診室急救,卻在2個多小時內死亡,且鮮血從口鼻湧出,死狀相當淒慘。《韓聯社》報導,南韓一名男子10日在青瓦台陳情,表示自己的父親在8月26日下午4點,於仁川某間醫院接種1劑輝瑞/BNT疫苗,雖然一開始沒特別症狀,卻在4天之後出現胸痛、身體左半邊肌肉痠痛情況,嚴重時身體甚至難以移動。男子表示,隔天他父親去健檢時,被告知身體完全沒有問題,但8月31日胸痛、肌肉痠痛的症狀逐漸加劇,甚至數次在睡夢中被痛醒;9月7日晚間,父親又從睡夢中被痛醒,為不讓家人過度擔憂,他請家人簡單幫他貼一下痠痛貼布就回去睡覺,沒想到過不到1個半小時,男子父親突然於8日清晨感到胸口異常疼痛,不斷用手捶胸,並要求家人帶他去醫院就醫。男子父親到達醫院後隨即昏倒,被送入急診室時呼吸心跳已經停止,護理人員趕緊為他進行心肺復甦術,並為其戴上氧氣罩急救,心臟外科醫師則向家屬表示,可以立刻進行疏通血管手術,但死亡率高達99.9%,希望家屬先簽同意書,不過當家屬猶豫一陣決定進行手術時,一切為時已晚,男子父親於凌晨2點38分被宣告死亡。男子表示,父親被宣告死亡當時,嘴巴、鼻孔都噴出鮮血,血液瘋狂湧出像是湧泉一般,讓在場醫護和家人全都嚇傻。男子於陳情中表示,最後父親被判定為心肌梗塞過世,但奇怪的是,醫院事後不斷問家人,父親生前是否有抽菸、喝酒等習慣,讓男子懷疑院方是想將死亡原因推給疾病,而非新冠疫苗,目前男子父親的遺體正等待解剖以釐清死因。
執值昏迷送醫搶救 澄觀所長術後好轉
高雄市仁武警分局澄觀所長薛冠洲,12日凌晨剛處理完酒客糾紛,疑因疲勞過度心肌梗塞,在警車內全身抽搐昏迷,一度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急救經心導管手術,病情逐漸好轉。內政部長徐國勇、高雄市長陳其邁都前往醫院探視薛;徐表示,感念警消辛勞,盼落實代理人制度。薛冠洲54歲,已婚育有2子,從基層歷練考上警大,去年5月調任仁武警分局澄觀派出所警務員兼所長迄今。昨凌晨1時許,某釣蝦場有酒客為了2000元債務起糾紛,薛獲報後帶隊前往處理,先將2名酒客與1名女子帶回派出所訊問,他則由同事載返派出所。就在將抵派出所前,薛突然全身抽搐並昏迷,同事大驚,停好車大喊叫救護車;其他同事趕緊從車上拉出薛,發現他失去呼吸心跳,立即做CPR搶救。救護人員抵達,搭配AED電擊器急救後恢復心跳並送醫搶救。院方發現,薛血液流不過心臟堵塞,動手術裝2根支架並疏通血管。薛昨上午昏迷指數約7,手術後逐漸好轉,眼睛可睜開,手也能揮舞,意識清楚,但因插管無法說話回應。陳其邁中午先與高雄市警局長劉柏良到醫院探視與慰問家屬,要求給予最好的醫療照護。徐國勇下午也前往,他肯定薛工作認真,強調要落實代理人制度,讓警察獲得充分休息,別過勞,並鼓勵正當休閒及運動,調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