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業務
」 AZ疫苗過剩+民眾傾向mRNA疫苗 AZ執行長:公司可能撤出疫苗業務
全球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執行長週二(23日)接受路透社人物採訪時透露,從長遠來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很可能不會繼續從事疫苗業務;原因主要是目前全球疫苗供給過剩,加上多數人傾向選擇輝瑞BNT與莫德納疫苗做為追加劑。AZ執行長索利歐(Pascal Soriot)透露「我不能確定公司是否會繼續從事COVID-19疫苗業務」,並補充說公司還可能會擱置建立更廣泛的疫苗合作計畫。索利歐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全球疫苗供過於求,加上各國大部分民眾傾向接種輝瑞和默德納mRNA疫苗做為追加劑,於此同時AZ的COVID-19疫苗仍然未獲得美國批准,都是影響公司考慮撤出疫苗業務原因。不過索利歐也表示,他並不後悔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疫苗,而AZ至今已經交付數十億疫苗,拯救全球約600萬人性命,該公司股價也在此過程中整整翻了4倍。接著索利歐透露,AZ正在尋找補強型收購,包括擅長腫瘤、心血管治療的中小型公司,他稱「我們一直在尋覓外部機會」。
護理師淚「我們倒了好多人」 護病比放寬到1:9⋯美女醫嘆:看了爆炸難過
指揮中心將專責病房護病比由1:5,放寬至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引發醫護人員不滿。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直言,「看了爆炸難過,指揮中心不可能不知道,你定了上限就是醫院的下限,一定會照做的。」另外,也有護理師匿名發文淚訴,「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倒了好多人。」吳欣岱表示,目前防疫政策以上到下的命令為主,雖然有時候基層反彈太大會稍做調整,但醫療人員真的已經默默的吃了很多很多虧了。吳欣岱指出,最一開始限制醫療人員出國,這當然防疫考量大家都接受,但有很多是出國進修、開會的,講好要給的補償不是沒拿到,就是換成什麼里程數,根本用不到;當初疫苗篩檢站,醫療人員全力投入,每個人把手邊的工作、家庭都先按下暫停鍵,換來的是一紙公文「醫療人員支援疫苗業務時間,不算進勞基法工時」,意即醫院可以盡情地排,錢給不給那是你跟醫院的事。吳欣岱提及,最近又看到政府直接發公文給醫院,明文規定「禁止員工聚餐」,重點不是員工能不能聚餐,重點是政府和醫院總是一搭一唱,很方便地決定了如何管理醫護,但醫護臨床上遇到的困難、遇到的委屈,都以一句「沒有聽過這種情況」而帶過。吳欣岱直言,你們看完就知道,醫療人員真的很不會反應事情,護病比高出負荷,要靠「病」來反應,不能只靠「護」來反應,護理人員已經非常非常累,但他們還是會繼續配合醫院、配合阿長的指示,就算是因為制度造成他們分身乏術,患者出問題,他們還是只會怪自己。吳欣岱說,「以往很多醫療相關的政策我都覺得要努力在同業間凝聚共識,一起發聲,但護理師這塊我真的希望大家幫忙,不要讓他們受委屈。」她認為,增加照服員或許可以緩解一時之急,但後續責任歸屬、會不會反而造成護理師更多工作,都是需要大家一起注意的,「我也很擔心如果真的引進照服員,會階段性通往全責照護的大門,這將會對健保造成極大的財政負擔。」另外也有醫護在《匿名公社》發文表示,「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倒了好多人,甚至連自己的家人要執行治療,都會聽到醫療同仁倒下,導致無法如期執行治療的消息,確實感慨,其實疫情期間辛苦的不只是醫療人員,警衛、往生室、清潔消毒人員,他們都被遺忘在火辣辣的疫情消息中。」醫護也提及,最近單位內好幾個戰友陸續確診,卻也在單位及長官間出現了獵巫行動,實在是為了大家感到不值得,「我們堅守了2年,大家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當我們穿著隔離衣,熱得滿身大汗卻仍然確診的時候,從上到下卻是一陣陣的撻伐及獵巫,這2年間的支援、防疫行為、沒回家的父親節等,有多少人為我們感到惋惜?說真的,你、我都不知道,這會不會是我們人生中的最後一個父親節或母親節,對吧?」
屏東88長者施打莫德納卻誤打AZ 8人身體不適發燒就醫
屏東安泰醫院主責的靜思堂疫苗接種站,昨天爆出有88位長者原應該施打第二劑莫德納,因為院方疏失,誤打成AZ疫苗,屏東衛生局目前已經接到院方通報,誤打的民眾中,其中有8位民眾至急診就醫。屏東衛生局指出,8位就醫的民眾,主要為頭暈發燒及肌肉酸痛等症狀,4位已返家,4位急診留觀中。疫苗接種烏龍就發生在昨天上午,由安泰醫院主責的東港靜思堂疫苗接種站,原本預計完成造冊長者的第二劑莫德納,但護理人員在清點疫苗後,發現有88位民眾誤打成AZ疫苗,醫院出包後,屏東衛生局也立即予以停權進行調查。屏東衛生局長施丞貴指出,安泰醫院已經暫停施打疫苗業務,涉及違反《醫療法》的部份,則在3天內完成行政檢討報告及後續懲處。針對遭到誤打疫苗的民眾,也將會提供醫療協助。
屏東88名長輩遭「逆混打」AZ 8人身體不適…緊急衝急診
屏東東港安泰醫院3日施打疫苗大出包,錯把88名要打莫德納第2劑的長輩打成AZ,而深夜起至今,陸續有民眾感到不適,跑到東港安泰掛急診,截至4日上午9點30分,共有8人掛急診,主要為頭痛發燒及肌肉痠痛等症狀,4位已返家休息,4位急診留觀。屏東衛生局稍早指出,東港安泰醫院持續電話通知截至今日9點30分,已連絡上75位民眾,當中有8位民眾至該院急診就醫,主要為頭痛發燒及肌肉痠痛等症狀,4位已返家休息,4位急診留觀,院方表示今日將親訪100位民眾。東港安泰醫院3日在東港靜思堂為330位65歲至69歲造冊的長者施打莫德納第2劑時,因醫護領錯藥又未落實「三讀五對」,於9點至10點梯次出差錯,誤將莫德納打成AZ。對此,縣府第一時間下令,東港安泰要持續21天追蹤遭誤打者身體狀況,並暫停施打疫苗業務。屏縣府表示,以1瓶疫苗可施打11人計算,推估88人錯打AZ,但同一批名單有100人,為謹慎起見,已要求院方全部通知,並成立3支24小時關懷專線,呼籲民眾若覺得身體有異狀,可立即撥打詢問,而截至當日晚間7點半,已通知到57人,並無不適情形。但從深夜起,陸續有民眾感到不適,跑到醫院掛急診,幸未傳出嚴重症狀,據悉,一早約有6、7人在急診室,都稱感覺不太舒服,而經衛生局統計後,確定為8人掛急診;此外,屏東衛生局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將派員至東港安泰開會,實際了解處置狀況。
深綠民團要求BNT疫苗直送台灣 藍委籲人命為重別再以政治理由杯葛疫苗救人
大陸國台辦日前表示,上海復星集團是台灣「地區」獲得BNT疫苗唯一管道,引發蘇揆痛批,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雖緩頰、強調向上海復星買BNT就是「商業行為」予以尊重。但深綠團體仍聲援蘇揆、堅持採購疫苗不能「逾越紅線」,還要求BNT疫苗一定要原廠包裝、直送台灣。藍委李德維表示,全民都期待BNT疫苗早日抵台,太多的政治考量與限制,不僅沒必要也嚴重抵觸民意(圖/報系資料照)對此,藍委李德維指出,上海復星既取得台灣地區BNT疫苗代理權,就像台灣進口雙B轎車一樣,只要出貨的疫苗是德國原廠產品,品質沒問題又有保證,「消費者並不在意車子是由哪個國籍貨輪運到台灣」。他呼籲獨派深綠團體應以人命為重,別再用種種不合國際貿易慣例的政治理由,杯葛疫苗抵台,甚至想從中牟取政治利益。李德維指出,國際公認BNT疫苗防護力佳,是目前唯一經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可提供12歲到18歲施打的進口疫苗。慈濟、永齡基金會、台積電都爭取購買BNT疫苗捐贈政府,連蔡總統及陳時中都已認可,上海復星是經德國BNT原廠授權,擁有台灣疫苗代理權。民眾只關心,何時能打到德國原廠生產的BNT疫苗,至於疫苗從哪裡運送而來,外包裝上的名稱是英文或中文,是簡體繁體,都不是民眾關心重點。李德維說,兩岸民眾、貨物互相來往,是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下的「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相關規定作為法源依據,台灣過去進口各種國際品牌made in Chine的產品也是如此。他說,由上海復星代理的德國BNT疫苗,既然是德國原廠貨,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在商言商」即可。何況疫苗是救人命的重要戰略物資「萬事莫如疫苗急」,若只為政治考量,設下重重不符國際貿易原則的限制,就是與民意背道而馳。藍委李德維表示,全民都期待BNT疫苗早日抵台,太多的政治考量與限制,不僅沒必要也嚴重抵觸民意(圖/報系資料照)陳時中昨日已表示,指揮中心要看的就是BNT疫苗是否為原廠,保證品質和防疫效能。他還說,上海復星是疫苗總代理,台灣包含在其代理權內,商業行為就予以尊重,外界認為,此舉似代表蔡政府已認可購買BNT疫苗就是單純的國際商業行為,不再排除透過上海復星管道取得BNT疫苗的可能性。但深綠民團經濟民主連合今日仍發聲明強調,民間協助政府洽購疫苗不能跨越紅線,「原廠製造、原廠包裝、原廠保證、直送台灣」就是兩間公司(指永齡、台積電,未提及慈濟)採購疫苗應遵循底線。外界解讀,就算蔡總統親自定調,綠營內部仍有人不樂見由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抵台。一位熟稔進口藥品、疫苗業務的藥廠高層人士私下指出,每年衛福部買那麼多種的進口藥品、疫苗,從未看過類似進口BNT疫苗,「還得設下種種關卡限制」,儘管這些關卡與限制「就是與上海復星拿下台灣BNT疫苗代理權有關」,但重重設限,只會增加疫苗進口成本,未來仍要由全民買單。該人士舉例,國際藥廠運送疫苗,常常出貨國不只單一國家,若堅持貨運班機直飛台灣、國際貨運成本就會大增,「不理解堅持貨運直飛理由何在」?再者,疫苗雖為「原廠包裝」,但原廠也會配合各國代理需求,在外包裝上印英文、中文、法文等各種不同產品名,若德國原廠應上海復星要求、在原廠疫苗外包裝上打上「復必泰」(BNT疫苗陸港澳的產品名稱),難道疫苗就不准進入台灣海關嗎?該人士說,疫苗最重要的是有無原廠保證、品質是否OK,只執著於運送方式、外包裝等等與疫苗本身品質無涉議題,恐是本末倒置、對於疫苗儘速抵台恐怕完全沒有幫助。
太讓醫護心寒!5、6月萬人公費篩檢遭健保「算總帳」 大型醫院欲哭無淚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數目逐漸下降,前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尤其是日前配合大規模篩檢,不少醫護人員忙得人仰馬翻,不過美女醫師吳欣岱5日下午發文表示,很多醫院近期才收到衛福部健保署公文,說明「公費支付COVID-19檢驗費用」申報與核付作業辦理,其中還提到「審核有不符合規定者,得追討費用」,她無奈表示,「已經可以想像所有大規模篩檢醫院的醫政室人員欲哭無淚、假日加班的表情了」。吳欣岱貼文指出,經過5、6月許多醫院配合大規模篩檢作業,「人數幾萬幾萬的算,你老兄申報方式現在才出來」,勢必會讓許多大型醫院的行政人員加班處理,而且公文上指出「經審核有不符規定者,得追討費用」,更讓她無奈。「這個分類有需要這麼晚才出來嗎?說好的超前部署呢?」貼文接著指出,其實有不少醫院上週五(2日)才收到通知,造成以前用急診篩檢的都需要改單,醫院行政人員必須要加班處理,「難道行政人員的工時不是工時?」吳欣岱繼續在留言處質疑,公文第一項分類為「符合病例定義或經醫師評估須採檢者」,但「而且第一類是經醫師評估需要採檢者,開檢驗單不都要醫師碼嗎?到底要怎樣才會不符合這點呢?」。貼文一出引發不少人回應,兒科美女醫師唐子涵留言「太讓一線醫護人員心寒」,也有人批評這根本是「事後諸葛的健保政策」、「疫情一減,健保署(要幫疾管署)又要賴帳白嫖了」;也有醫院行政人員說「給付單位沒同理心就算了,我們疫情期間還要支援急診業務、疫苗業務,篩檢資料不是只有幾十筆資料,是上萬筆耶!拜託有點同理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今(6日)防疫記者會時表示,健保署主要針對的是有溢領的情況,這部分當然要明算帳,健保署對於行政方面程序有一些要求,他會找健保署來談,而在目前這段時間,對於過往在行政上有一些疏失要求修改或刪減費用並不合適,「只要有做(公費篩檢)就領得到錢」,他會再找健保署會商。
藉疫發揮4/代理疫苗賺很大眾人搶 楊志良爆之前流感疫苗採購也是這樣
針對立委懷疑台康介入、才導致東洋採購疫苗破局,台康曾鄭重的在11月13日以新聞稿的方式發佈訊息澄清,強調台康未與東洋競爭代理疫苗事宜,台康生技秉持以國家利益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優先,全力支援政府疫苗政策,台康生技未主動接觸政府涉及新冠疫苗相關議題。不過,因為台康遭爆,早在東洋洽談BNT疫苗採購案前,就已先與BNT疫苗大中華地區代理「上海復星」恰談採購BNT疫苗事宜,而台康澄清新聞稿內容中也說,並「未主動」接觸政府採購疫苗業務,令外界好奇台康,是否有難言之隱、沒有主動卻有「被動」,才會「被要求」低調的向國外大廠洽談採購疫苗?本刊因此向台康公司查詢是否有進一步說明?台康方面則表示要請示上級長官決定,但直到截稿前,本刊為進一步取得相關回應。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各國都期盼疫苗及早問世,只不過,即使國際知名藥廠研發的同一支新冠疫苗,訊息也是忽而利多、忽而利空,讓外界看得眼花繚亂。以牛津AZ疫苗為例,不斷報導的外電內容對於「保護力」的描述就不一致。週末才剛宣布,AZ疫苗保護力高達九成九、而且對老年人效力格外好,23日晚間又有外電說AZ疫苗保護力約七成五,連BBC英國廣播公司都難掩失望,但24日卻又有報導指儘管AZ疫苗保護力不如BNT疫苗,但價格比較便宜,因此被看好,可說莫衷一是。目前市面上最受注目的BNT疫苗,是由BioNTech的創辦人薩欣(UgurSahin)和妻子圖雷西(Oezlem Tuereci)與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合作發明」的。(圖/翻攝自Twitter @DalbidEU)有關疫苗防護力的訊息十分紊亂,不僅各國政府眼花繚亂、股市投資人心中七上八下,也傳出各國爭搶代理權之餘,因為競爭廠牌多、背後利益又不小,激烈競爭下,「疫苗採購大戰」從國際上打回國內。「防疫如作戰,昔日台灣買流感疫苗也是這樣,當時有國際大廠的疫苗可採購,但國內自製研發的疫苗廠也期盼政府多愛用國貨,各種請託、建議不請自來,所以我能體會衛福部的處境,但我也建議政府千萬別忘,重點是取得疫苗」,前衛生署長楊致良有感而發的說。楊志良建議政府,只要依政府採購法辦理,盡量兼顧市場機制,取得價量兼具的疫苗機率就會越高,且不會引來太多的非議。反之,那怕主事者只要有一丁點替特定代理商量身定做的私心,勢必橫生更多枝節,更可能損及全民利益。前立委、北醫大藥學院教授陳宜民則認為,新冠疫苗拼研發、比速度,競爭激烈,國內國外大廠都是利多、利空交織頻傳,連國外媒體都質疑,部分利多未必屬實,甚至有炒股之嫌,民眾未必能清楚分辨。他舉例,國際上研發進度領先的德國BNT、美國莫德納疫苗都採類似「基因疫苗」的技術,這是全新的疫苗領域,對冷鏈技術因此比之前的舊有疫苗技術都更嚴格,但以台灣醫療水準要克服其實不會有太多問題,只是冷鏈運送過程就可能增加成本,「保護力」「成本」甚或「副作用」都將成為未來挑選疫苗的主要考量,不少國家也已在超前部屬研究,等疫苗正式問世後,該如何抉擇。陳宜民說,新冠疫苗是人類史上研發時間最短、研發壓力最大的疫苗,未來施打自然也要謹慎,民眾權益其實只能靠遴選疫苗的政府專家小組捍衛,因此專家遴選過程必須符合「專業」「公正客觀」「透明」原則,專家小組才可能協助政府做出最好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