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篩檢
」娛樂報報/饒舌歌手變顧家好男人 頑童大淵假日樂當奶爸
「頑童MJ116」的大淵在2021年時與交往多年的圈外女友妙麗結婚,同時也宣布當爸,目前兒子已經快要3歲,他也時常分享帶孩子出遊的照片。日前時報周刊CTWANT讀者巧遇大淵一家三口與朋友一同用餐,從父子的互動中,看得出來他是個很疼兒子的爸爸。10月10日國慶日下午1點左右,本刊讀者巧遇大淵與老婆帶著兒子出現在一間日式料理店,接著他們的朋友也現身,一行人開心用餐。讀者提到大淵似乎基於安全考量,詢問坐在外側的兒子要不要坐在裡面,不過兒子不願意,他便從最裡面的位子換到兒子對面,並請服務生從他這一側上菜,非常注重兒童安全問題。用餐過程中大淵及友人也跟兒子聊到玩具車,相當懂小朋友喜歡什麼。為了照顧兒子,大淵移動位子到最外側。(圖/讀者提供)兒子剛出生時,大淵分享了在產房迎接新生命的心情,表示原本情緒上沒有太大的波動,但一聽到孩子哇哇大哭,忽然覺得非常感動,「我的眼淚沒有出來,但是淚眼汪汪。」更說轉頭時跟醫生對到眼,還被醫生虧「饒舌歌手也會哭喔」,讓他哭笑不得。大淵時常分享帶兒子出遊的照片。(圖/翻攝大淵IG)不過去年妙麗透露兒子出生時接受新生兒基因篩檢,卻檢查出有GJB4基因變異,可能會重度或極重度聽損,兒子3個月時接受首次聽力檢測,一邊耳朵只能聽到45分貝以上的聲音,讓夫妻倆崩潰大哭,幸好6個月時的聽力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後續回診追蹤也都沒有問題,並強調疾病篩檢與新生兒基因篩檢都很重要,希望家長們該花的錢千萬不能省。兒子剛出生時檢查出有GJB4基因變,讓大淵夫妻相當擔心。(圖/翻攝大淵IG)
氣溫驟降心肌梗塞病例增? 醫:與「這病」有關不治療恐致命!
近來天氣冷氣團、寒流接力來襲,全台氣溫陡坡式下滑,不少民眾都很有感,但當氣溫劇烈變化時,最怕產生心肌梗塞、中風等前兆。據門診統計,因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跟著增多,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因反覆暫時停止呼吸而發生缺氧,進一步造成高血壓,也讓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大增。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原因為睡眠時因呼吸道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垂落或因頸部重量或結構問題,導致呼吸道狹窄,使患者呼吸變淺且費力,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打鼾聲,嚴重時便會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吳彥雯主任解釋,隨著睡眠間歇性缺氧的發生,造成睡眠片斷與胸腔內壓力波動,導致體內產生氧化壓力反應,包括交感神經活化、內皮功能障礙、代謝失調、全身性發炎等,最後影響心血管健康。病患將面臨心房顫動與其它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肺動脈高壓、甚至死亡等健康威脅,不可小覷。吳彥雯主任進一步指出,近幾年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睡眠品質在心血管健康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礙情況常被忽略,因此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三大國內醫學會共同合作,發表台灣第一部有關睡眠呼吸障礙在心血管疾病(心房顫動、高血壓、心衰竭)評估與處置的臨床指引,建議醫師在門診時,應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說明施做心血管疾病篩檢的重要性,安排相關檢查或是轉介到心臟科門診,而對於高血壓、心房顫動以及心臟衰竭病患應加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檢測評估,以便及時給予患者最適當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依每小時的呼吸中止或減弱指數,嚴重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度:每小時五次以下:為正常。每小時5-15次:為輕度,只要每小時超過5次就應接受治療每小15-30次:為中度,糖尿病發生率較一般人高2倍每小時30次以上屬於重度,若再加上有慢性疾病且白天會昏睡,建議可考慮配戴正壓(陽壓)呼吸器,許多患者在使用後不僅睡眠品質優化,同時也能改善各項生理心理功能,甚至改善性功能障礙。吳彥雯主任呼籲,民眾應多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若有打呼、肥胖、睡不飽睡不好、以及心臟問題等相關問題,應及早就醫,必要時要進行睡眠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擁有好的睡眠跟生活品質,以及心血管的健康。
頑童大淵1歲兒竟罹「聽覺基因變異」!夫妻倆爆哭嘆:不太相信
饒舌天團「頑童MJ116」成員大淵2021年和穩交6年的圈外女友妙麗低調結婚,一宣布喜訊就是直接升格當爸,夫妻倆時常在IG上放閃外,也不忘分享育兒日常,一家三口甜蜜又幸福。豈料,妙麗日前在IG上透露,原來兒子在新生兒基因篩檢中,被診斷出有GJB4基因變異,可能會有重度或極重度的聽損,讓夫妻倆難以置信,甚至崩潰爆哭。大淵老婆妙麗日前收到一封回診追蹤的簡訊,讓她想起一個原本想藏心中的「秘密」,她在IG上以長文首度坦言,兒子在3個多月大時,被診斷出帶有與聽覺有關的GJB4基因變異,報告結果顯示,兒子某一邊耳朵僅能聽到45分貝以上的聲音,醫生建議轉診至耳鼻喉科做更詳盡的檢查,妙麗也分享,有次夫妻倆在兒子睡著後討論這個問題,沒想到兩人情緒潰堤,當時大淵更難過哭喊:「如果他聽不到我的歌聲該怎麼辦…」妙麗表示,第二次的聽力檢查是在兒子6個多月大時,為了檢查順利,因此必須服用一些鎮定劑,當看到兒子哭的聲嘶力竭彷彿在求救時,差點跟他一起哭,所幸最後檢查結果證實兒子聽力確定沒問題,醫生僅告知她,蠻多小孩都有GJB4基因變異,但大多數都不會病發,每年持續追蹤即可。如今兒子即將滿2歲,每次回診檢查的時間一到,即便妙麗內心始終相信兒子不會有任何問題,但依舊有些忐忑不安,不過她也不斷對自己喊話並藉由兒子的親身經歷呼籲大家,「該花的錢真的別省,帶因疾病篩檢跟新生兒基因篩檢非常重要,千萬不要錯過能幫助到孩子的每一次機會。」貼文一出後,許多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字裡行間都是父母的愛跟擔憂,相心小小淵一定會沒事通過測驗。」、「看到哭!感同身受過!」有些父母甚至鼓勵大淵一家,「同樣身為媽媽,孩子就是一輩子的羈絆和心頭肉。」、「謝謝妙麗願意分享這些資訊,給有相同問題的爸媽一針強心針。」妙麗首度坦言,兒子在3個多月大時,被診斷出帶有與聽覺有關的GJB4基因變異,可能會有重度或極重度的聽損,讓夫妻倆崩潰爆哭。(圖/翻攝自妙麗IG)
AI、大數據使健檢不再只是疾病篩檢! 臺大健康管理中心20周年邀各界交流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興起,各界紛紛將這些技術運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而醫學界也不例外。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健康理念,增加退化性疾病的風險預測,以預防醫學實證來設計各項檢查項目,協助民眾掌握健康。而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在今(2023)年邁入改制後第20年,在9月5日舉辦20周年研討會,邀請學界、業界、媒體界、保險業人士,針對目前健康檢查與管理的趨勢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流。臺大醫院表示,希望藉此與多方交流學習,全面提升健檢服務,讓健檢將更加全面、精準,提供更優質的健康照護。健檢不只是疾病篩檢 朝風險預測、精準健康等發展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健康檢查已從疾病篩檢,轉向疾病風險預測、精準健康、功能性檢查等方向。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健康檢查不再只是單純的疾病篩檢,而是朝向健康管理的方向發展,而健康管理已經開始邁向新的時代,人工智慧與醫療大數據的結合,也為智慧醫療帶來新的發展。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指出,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新型的檢查方式正在改變人們看待健康的方式,數位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已進步到智慧環境建置,並且透過建立信任感,與生活習慣行為介入措施的遊戲化,已為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帶來新的變革。此外,民眾生活作息的數據資料,又稱為「個人產生健康紀錄(PGHD)」,邱瀚模主任認為它更是未來應積極利用的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大數據運用多 未來可成有利幫手而現在在精準健康的概念下,若透過大數據分析,也可在未來動態預測個人罹患疾病的風險,並進一步提供個人化的健康資訊。林鴻儒醫師提到,這能幫助民眾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達成精準健康的目標。除了健檢外,而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包括影像診斷、疾病預測、輔助治療等,能幫助醫師更精準地診斷疾病,並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林亮宇教授進一步指出,未來人工智慧發展,應該會成為醫療團隊最有利的幫手,不僅有助於減輕醫療工作負荷,而且更能加強醫療診斷的正確性。現在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已邁入20周年,臺大醫院表示20周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未來期許能成為健康檢查的領導品牌以及預防醫學的研究標竿,為臺灣民眾打造健康的人生。
媽媽懷孕生產風險高! 北市提供各類「夫妻孕前健檢」補助
寶寶頭好壯壯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滿足。目前國人晚婚、遲育可能出現早產、流產、高血壓、姙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姙娠合併症,而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高,胎兒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症候群)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台北市「婚後孕前」健檢 一方設籍即可獲補助北市衛生局表示,除了配合中央優生保健措施,提供遺傳性疾病高危險群孕婦產前遺傳診斷檢查、14次免費產檢、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疾病篩檢服務補助。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分別對於男、女性檢查項目略有不同。女性的檢查重點著重於是否存在可能影響懷孕之相關疾病;男性則透過精液分析,初步評估是否有導致不孕的因素,檢查項目包含尿液檢查、血液常規(含海洋性貧血篩檢)、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檢查、水痘抗體檢查、甲狀腺刺激素檢查及披衣菌抗體檢查及精蟲分析檢查等,夫妻同時至特約醫療機構受檢,補助金額高達新臺幣2,250元;只要婚後配偶一方設籍臺北市,至特約醫療院所進行篩檢,即可享有「婚後孕前」多項健康檢查補助,孕婦唐氏症篩檢補助 掌握孩子健康唐氏症是一種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也是導致智能障礙最主要病因,提醒孕婦們按時接受產檢,及早接受篩檢,做好孕期準備,以掌握胎兒健康。衛生局提供設籍臺北市懷孕9至20週孕婦,補助1次「唐氏症篩檢」服務,懷孕初期(9至13週)補助孕婦血清檢驗及胎兒後頸部透明區超音波檢測,每胎次新臺幣2,200元;中期(15至20週)則補助甲型胎兒蛋白(AFP)及β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2指標血清檢驗,每胎次新臺幣1,000元。另年齡34歲以上的孕婦為孕育高風險染色體異常胎兒之族群,應接受羊膜穿刺檢查,以確認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此項檢查亦享有每胎次新臺幣5,000元之補助。定期接受產檢 產程順利降低併發症風險提醒懷孕媽咪,記得按照孕婦健康手冊上建議檢查週數進行14次產檢、3次超音波檢查、2次產前健康衛教指導服務、妊娠第24-28週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貧血檢驗及及第35-37週產前乙型鏈球菌篩檢,以降低妊娠與生產併發症風險,掌握孕期每階段狀況,讓產程更順利。
北醫大全球首創 一張電腦斷層預測四疾病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1)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其中的亮點之一,是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展出「一張電腦斷層影像就可預測4種疾病」的「Deep-Lung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台」,讓民眾一窺最新智慧醫療。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副校長暨研究計畫主持人陳震宇表示,「Deep-Lung 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臺」是一套全方面AI放射科醫學影像的早期胸腔疾病篩檢輔助系統,病人僅需要拍攝一次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掃描,透過人工智慧運算以及AI模型的幫助,就可以預測包括肺癌、肺氣腫、冠狀動脈鈣化、骨質疏鬆等四種疾病,準確率可達9成,並且系統還可以自動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健康報告,是全球首創的服務。ROSA手術機器人目前已成功完成超過250例脊椎手術和100例腦部手術。(圖/方萬民攝)陳震宇指出,因應台灣人口老化,預測未來政府將逐步有條件開放補助包含低劑量斷層掃描等篩檢,屆時將對放射師及診斷科醫師造成極大工作負擔。此外,病人重複進行不同部位的斷層掃描篩檢,有過度暴露輻射的風險。透過人工智慧的協助,可以大量縮短對於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的判別時間。此外,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團隊自2018年於雙和醫院引進亞洲第一臺ROSA手術機器人,目前已成功完成超過250例脊椎手術和100例腦部手術,被原廠指定為亞太區唯一的訓練中心,未來想要使用ROSA手術機器人的醫師,都必須至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受訓、取得認證;現在已有超過 20 位醫師正等待接受培訓。
【衛教情報】長庚醫院嗨爆醫療科技展 衛教講座熱鬧滾滾
結合政府、醫界、科技、生技產業能量,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貌的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此次在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率領下,結合體系眾多卓越成果參與盛會,吸引大批人潮進到攤位參觀體驗,尤其連續四天21場的衛教講座,邀請重量級明星醫師進行專業解說與互動,大受好評。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院在王瑞慧董事長卓越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龐大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域,成果豐碩,甚至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對推動台灣醫療科技產業進展具有實質貢獻,更是全民之福。為能完整展現科技的、智慧的、創新的、榮耀的長庚,展覽特別規劃四大主題區,包括「尖端科技特色醫療」、「全方位智慧醫院」、「創新研發成果」及「社會公益及榮耀展現」,以動靜態方式呈現,希望讓民眾更清楚了解長庚日新月異、不斷精進的醫療技術,也能近距離感受醫療科技進步為切身帶來的好處。現場舉辦衛教講座,民眾熱情參與,座無虛席。在「尖端科技特色醫療」部份,長庚醫院以嶄新的尖端科技醫療及細胞治療,呈現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各式手術創新應用的成果,以及ROSA機器手臂在腦部和脊椎微創手術的應用,尤其新應用在癲癇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成效。在微創醫療方面,長庚醫院除了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外,更利用3D影像科技,提供病人術前、術中及術後的醫療評估,舉凡嘉義長庚『術中電腦導航定位精準手術運用於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熱凝治療』、基隆長庚『逆行性腎臟內碎石手術』、高雄長庚『無痛無疤甲狀腺頭頸消融術』,以及林口、高雄長庚的『淋巴水腫治療』,均有亮眼成績,醫療水準居國際領導地位。長庚醫院也提供各種器官移植醫療服務,其中的活體肝臟移植存活率領先各國,截至2021年7月,已完成超過3,000例肝臟移植手術,病患存活率優於歐美日。「微菌叢植入術」也是長庚一大特色,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已成功治療超過80例患者。此外,長庚醫院長期在環境食安的議題非常重視,為了讓民眾對環境污染物有正確的認知,現場準備常見的民生用品,長庚檢驗醫學科特別提供「尿液12項重金屬檢驗套組」及「環境荷爾蒙分析」,以靈敏度極佳的質譜儀進行精準檢驗,以有趣的互動方式傳遞正確的「選」跟「用」觀念,避免塑化劑、鎘米、含鉛中藥材等危害,並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全方位智慧醫院」更是長庚的重要特色,攤位現場特別展示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開放民眾體驗。長庚醫院行政中心潘延健總執行長、也是推動長庚資訊化發展的關鍵人物,他指出,長庚以病人的就醫流程來呈現醫院運用資訊科技的智能化服務。長庚醫院長期支援離島與偏鄉的醫療服務,近年配合國家政策推展以及資訊科技進步積極發展遠距醫療,與長庚醫科公司合作,透過資訊的整合介接,可提供全時段、多專科的遠距會診服務,依遠距病人疾病需求會診長庚的專家醫師,山地離島偏鄉地區的醫院可直接透過五官鏡設備將病人的醫療影像傳送至長庚,由專科醫師進行診察並提供診治先機。目前長庚醫院已與8家醫療院所進行合作,提供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的遠距會診服務,迄今已開設超過600個診次,服務逾4,000名病患,提供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亦能提供診治先機,真正落實「醫療平權」。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院創新研究能量屢屢在生醫研發指標性競賽--『國家新創獎』大放異彩,2020年長庚醫院勇奪29個獎項,2021年再延續這股創新研發能量,獲得44項大獎,在全台醫療機構中獨佔鰲頭,因此在「創新研發區」特別從獲獎主題中挑選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主題,包含4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展示人工智慧如何協助醫師做出臨床診斷;另外有4項長庚醫師自行研發的醫材和臨床診斷方法,醫師以過去臨床病人遇到的困難,在院方研究經費的支持下,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造福病人。長庚醫院今年榮獲國家新創獎的兩項主題:「人工智慧心電圖心臟疾病篩檢軟體」及「智能超音波篩檢輔助系統:兒童發展性髖關節發展不良」,受主辦單位邀請,特別安排於「AI醫療創新科技」主題館展出。長庚醫院陳昱瑞名譽主委表示,長庚醫院一向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經營理念,從醫療、保健、關懷三大主軸推動社會公益,足跡遍佈台灣各角落,每年社服基金支出約8.2億元,佔醫療收入結餘24.7%,遠超出法令規定應提撥金額4,9億元,因此本次特別闢設「公益榮耀」專區,展出近年來參與偏鄉醫療、關懷弱勢保護、運動醫學推廣、預防保健及健康促進的成果。
「瞳孔發出白光」2歲女娃無奈摘眼 5大癌症最易侵襲孩童
曉馨2歲時因感冒到醫院看診,醫護人員注意到曉馨的雙眼瞳孔隱約有白色反光,看起來像貓眼一樣,到眼科檢查後診斷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由於腫瘤發展迅速,曉馨的爸爸媽媽即使百般不願意,也只能忍痛同意醫師摘除較嚴重的左眼,換上義眼取代,而右眼則透過化學治療控制腫瘤。雖然曉馨的雙眼保住了,但是學習對她而言變得吃力,在社交上也遇到瓶頸,甚至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小禾馨兒童專科診所吳俊厚院長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佳。視網膜母細胞瘤在胚胎時期就已產生病變,但表徵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須摘除眼球保命。類似的基因缺陷會給小朋友成長過程帶來不可逆的影響。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一天約有1.5個兒童罹癌。由於兒童無法清楚地表達身體異狀,因此常在發病晚期才發現,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而終身遺憾。成人常見的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及肺癌等,多為後天因素所致;兒童癌症成因較多為自身體質與基因的關係,有可能是遺傳父母親致癌基因或是媽媽在懷孕過程發生基因突變,導致新生兒罹癌。「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癌症發生率最高為血癌(34.9%),其次依序為中樞神經瘤(20.1%)、淋巴瘤(9.2%)、骨肉瘤(7%)、神經母細胞瘤(6.2%)等。兒童癌症難以被發現,當小朋友身體不舒服時,往往只能以哭鬧來表現,無法描述自己的不舒服。發現罹癌時,往往已經來不及,因此家長的警覺性很重要,留意到子女有任何異狀需立即求醫。雖然現在藥物和治療技術進步,兒童癌症的治療成功機率較成人高出許多,但如果能透過基因檢測發現疾病,就可以及早治癒或是減緩嚴重症狀的產生。台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博士洪加政表示,現已有廠商研發出新生兒基因檢測包含小兒癌症基因檢測,只需少量血,就可檢測208個基因、200種疾病,含 8種過去難以檢測出的罕見小兒癌症,經由10-15天的檢測,就可得知孩子的身體狀況,受益一生。吳俊厚醫師提醒,國健署新生兒疾病篩檢固然有助,但若與基因檢測雙管齊下效果會更佳,檢查結果可做為基因異常的診斷輔助工具,多一份安心。若孩子已經出現明顯症狀,亦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到病因,希望新手爸媽們不要害怕知道孩子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跟著志玲拚生子2】染色體基因易突變健康寶寶好難求
4所有的高齡產婦都與志玲姊姊一樣,必須面對卵子老化、染色體突變等問題,前方盡是漫漫的坎坷艱辛求子路。現年45歲的雅惠(化名),40歲結婚前便知道自己必須把握時間趕緊懷孕生子,婚後她選擇試管療程增加受孕機率,但歷經9次都失敗。以試管單次花費約15萬~20萬元計算,雅惠砸了快200萬元,卻換得一場空。不死心的雅惠決定換醫師再戰一次,這回,第一次療程便取出10多顆卵,以她的年紀來說成果相當不俗;由於之前每次療程都失敗,醫師建議雅惠進行胚胎染色體檢查,結果很幸運地有一顆胚胎正常。雅惠想多生幾個孩子、同時增加懷孕成功率,便努力不懈地繼續取卵,前後共進行15次療程,取出100顆卵,她本來以為至少能再多增加幾顆正常的胚胎,沒想到竟再也沒出現過,她只能寄託在第一次療程中唯一的一顆正常胚胎。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目前雅惠已懷孕12周。38歲的蔡小姐,則是藉由人工生殖服用排卵藥物,先後懷孕2次,第一次胚胎不良自然淘汰,第二次好不容易懷孕,5個月後卻發現染色體異常,只能忍痛引產,最後她採取試管療程、再進行相關篩檢,目前終於成功懷孕3個月。「如果想要確保胎兒健康,可以在準備懷孕時就先進行孕知因篩檢,透過抽血檢驗男女雙方是否為隱性疾病帶因者。」遺傳諮詢師Ayna說,隱性疾病帶因者外觀及智力皆與正常人相同,只是體內帶有疾病因子,而孕知因篩檢最多可檢查300多種隱性疾病。萬一夫妻都是同樣隱性疾病的帶因者,就可能生出隱性疾病的孩子,例如地中海貧血、X染色體脆折症(遺傳性智能障礙疾病)等。張甫行說,此時就必須選擇試管療程,才能進行胚胎著床前的基因檢測(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簡稱PGD)挑選出正常胚胎。另一個高齡產婦常見的問題就是「染色體異常」,若採取試管療程也能事先預防,可在胚胎植入前進行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簡稱PGS),檢查染色體數量與是否異常,再把篩選過的正常胚胎植入。順利懷孕後,建議可在10~12周抽血再次檢查染色體,尤其是針對唐氏症。當然,抽血檢查染色體的準確率仍比不上羊水檢查,所以如果沒有子宮肌瘤或其他狀況,也可以進行更精確的羊膜穿刺與羊水晶片。最後,懷孕20周時再進行高層次超音波,確認胎兒器官及四肢發展是否正常。這一連串的檢查、篩檢過程,隨著檢查精細度不一、價位也高低不等,但重點是並不保證一定成功,只能說憑藉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盡量提高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而醫師終究不是神,女性朋友們還是盡量趕在35歲前懷孕生子,靠自己最實在。(張雅淳)百萬拚子流程:1.凍卵:選出品質好的卵子冷凍,每次約10萬元(以10~15顆計算),每存1年需付約1萬元2.試管療程:若進行凍卵或不孕症治療,可採取試管療程,單次約15萬~20萬元3.孕知因:懷孕或凍卵前的隱性疾病篩檢,依照疾病篩檢數目不同約1.8萬元~2.8萬元。4.PGS:進行胚胎的染色體數量與大片段缺失檢查,以3顆胚胎來說約5萬元5.PGD:若孕知因檢查有異,或想終結隱性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遺傳下一代,可透過單一基因檢驗選出正常胚胎,花費約12萬元。6.羊水檢查:羊膜穿刺可進行仔細的染色體檢查,避免唐氏症,要價8,000~1萬元,高齡產婦享有政府補助5,000元。羊水晶片則為更全面的基因檢查,要價2.8萬元~6.9萬元。7.高層次超音波:以影像檢查來最後確認胎兒器官、四肢發展是否正常,要價約2萬~3萬元。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1期《周刊王》和2157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6/19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雜誌內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378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