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共存
」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冠疫情 防疫 陳時中新冠疫情已過4年上週新增64例 陳菁徽:政府單位防疫低效能
近日第六波Covid疫情已經襲來,上週新增64例死亡,創下此波疫情新高。對此,國民黨立委陳菁徽5日在立法院會國是論壇發言時表示,即便在經歷疫情已經超過四年,政府卻依然用如此低效能的進度在執行防疫政策,如此疫情就不只是天災,更是人禍了。陳菁徽指出,第六波Covid疫情已經襲來,衛福部官方也預估,七月中就診人數可達12萬人次,染疫人數則會來到6萬人。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為此波疫情新高,較前一週上升6成之多。全國醫院急診塞爆。她說,在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已經是所有人必須學習的課題,這場天災已經造成太多的遺憾與苦難。根據WHO數據顯示,全球2020年的平均餘命因為COVID-19而退回2012年的水平,而台灣在2021、2022年的平均餘命也呈現負值,疫情造成的影響,遠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嚴重。陳菁徽提到,上週五與立法院厚生會共同召開「後疫情時代新冠防疫政策總檢討」公聽會,這些來自醫界/學術界第一線的建言都非常具體/寶貴,但她很擔心政府單位是否能夠聽取且執行。她說,因為,衛福部其實有一個為期6年的「新興傳染病暨流感大流行應變整備及邊境檢疫計畫」總經費達到40億,結果今年第3年總計畫經費執行的達成率只有13.65%,3年計畫經費達成率也只有16.15%。三年才完成不到20%,難道剩下的3年可以一次趕進度80%嗎?陳菁徽指出,該計畫提到要建立藥物使用機制、要建立快速部署及分配機制、也要收集其他國家最新藥物儲備策略,這些全部都是公聽會上專家學者的建議,但是衛福部計畫執行進度嚴重落後。這個計畫公布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結果落後原因有7項,衛福部直接不演了,需要說明落後原因的分析,7項有6項衛福部直接躺平,分析寫『無』,包含,通報/應變能力、擴大民間參與、深化防疫旅遊觀念、儲備及管理流感抗病毒藥物及流感大流行疫苗、擴大儲備及有效管理個人防護裝備,全部都沒有「提供落後分析的原因」,也沒有「機關因應的對策」。她再說,新冠疫情可以說是這個世代最大的天災,但是政府單位不積極,不作為,即便在經歷疫情已經超過四年,卻依然用如此低效能的進度在執行防疫政策,如此疫情就不只是天災,更是人禍了。
這波新冠「都是天選之人」 醫曝感染主因:長者要保護自己
疾病管制署18日曾公告稱,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近日也示警,根據目前監測分析,預估這波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透露,他發現最近確診的人,有許多都是「天選之人」,而且幾乎都是家庭成員互相傳染導致的,尤其「現在學校與工作場合的病毒到處傳遍!」但不會停班停課,因此他呼籲容易重症的長者要多加小心。蘇一峰昨(2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最近好多新冠病人,「本來是天選之人,結果又中鏢了」,他一問之下,才發現好多人都是家庭內互相傳染的,「許多是上學上班的年輕人中病毒,回家就傳染給長者親人。」因此蘇一峰提醒,現在學校與工作場合的病毒到處傳遍,但是不會因為有感染就停班停課,所以呼籲長者自己要多加小心。蘇一峰日前還點出關鍵,台灣過去呼吸道病毒的旺季在冬季,現在反而是夏季大流行,他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病毒共存後,口罩解禁,又遇到夏季太熱口罩戴不住,反而夏季開始大流行!他也分析「以前冬天會呼吸道疾病大流行的原因,是天氣冷想躲在室內避寒,人際接觸後增加傳染。台灣目前則是夏天到戶外太熱了,大家都想躲在室內吹冷氣,關上窗戶,所以反而增加互相傳染的機會!太熱了口罩也戴不住」。因此蘇一峰也呼籲「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很多天選之人,是因為之前都沒有驗」、「年輕人都不想戴口罩真,傷腦筋」、「集合住宅夏天在室內開冷氣、開社區大會的話,應該會中更多人」、「坐捷運整節車廂沒幾個戴口罩,連公立醫院都有人不戴口罩」、「反正現在沒有太多的限制,很容易就被傳染到,老人小孩抵抗能力低,傳染到就麻煩了」、「托嬰中心整個淪陷,所以連家長都淪陷」、「最近這一波真的有誇張到,天氣熱班級可以開冷氣,結果大家交叉感染。」
新冠燒起來了!蘇一峰曝「夏季大流行」原因: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
疾病管制署18日曾公告稱,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且處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近日也示警,根據目前監測分析,預估這波疫情要到9月後才會下降。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坦言,一堆病人因為新冠住院,連原本只是中風住院復健的病人也感染新冠,因此他提醒,「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新冠燒起來了!」蘇一峰今(25日)稍早在臉書粉專發文透露,近期住院病房裡的新冠患者激增,甚至連原本住院中風復健的病人也感染新冠、在病人旁邊照顧的家屬也中標,還有人因確診不舒服而跌倒撞到頭,手腳瘀青一大塊。蘇一峰續稱,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近期很多確診的老人家會來住院或來門診治療。他也點出關鍵,台灣過去呼吸道病毒的旺季在冬季,現在反而是夏季大流行,他推測可能是因為與病毒共存後,口罩解禁,又遇到夏季太熱口罩戴不住!反而夏季開始大流行!他也呼籲「忍住炎熱,戴好口罩,挺過這一波。」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真的!口罩讓大熱天沒冷氣吹的勞工戴到會中暑,且口罩一下子就全濕,真的是命苦」、「我身邊人一瞬間連中3個」、「冬天流感、夏天新冠」、「老人家不想戴口罩,就自求多福吧」、「蘇醫師的建議是該把口罩戴起來了!」「蘇醫師的苦口良心要聽啊」、「進醫院不戴口罩,根本就是錯誤的政策」。但也有人認為,「現在正在全體免疫中。」對此,疾管署曾在18日發布公告提醒民眾,近期國內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6.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4.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儘速接種。疾管署也指出,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
護理師傳出走潮 年後恐再掀一波關床潮
護理師夜班獎勵2月1日開始入帳,但人力問題仍然未解,忙完醫院評鑑、領完年終獎金,年後將有新一波護理師離職潮。醫界觀察,在人力荒衝擊下,去年出現的關床潮至今未見起色,各醫院降載比率仍達1~2成,春節將至,醫院減少開床,病患上不去病房,急診將面臨塞爆挑戰;三班護病比雖公告,但缺額仍在,且獨厚夜班,白班可能跑更多,春節後,不僅關的床開不回來,恐現另一波關床潮。北部區域醫院一位不具名人士透露,自己醫院下周起就會關閉60張病床,最擔心的是護理師領完年終離開,這些病床恐怕還得繼續關。亦有地區醫院人士指出,這波離職潮特別明顯,即便衛福部已祭出新制,但門診仍收到4、5張護理師離職單,年後就要轉往診所執業。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去年關床潮至今病床的開設情況未見起色,雪上加霜的是,疫情期間,出自對病人的責任心,許多護理人員死守崗位,疫情趨緩、與病毒共存後,許多人開始出走,亦有人努力撐到評鑑結束,給醫院最後面子再離開,人力缺口愈來愈大。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以新光醫院為例,去年人力荒最嚴重時,包含加護病房在內,關閉的病床達90床之多。醫院為護理師加薪後,狀況開始止血,降載的床數減至70床,最起碼沒有惡化,但仍未恢復到疫情以前。春節期間,因診所停診,急診年年壅塞,今年遇上人力危機,緊急救護也面臨挑戰。相關人士指出,目前急診等床大概至少需要3天,知名醫院可能得排上1周之久,若急診室的病床都塞滿,更會出現「蝴蝶效應」,救護車將被扣在醫院,無法出動。屆時,民眾在三重出現OCHA,恐怕得從新莊、中永和派車救人,錯失搶救黃金時間,呼籲政府應強化民間救護車的功能,以減緩關床潮的衝擊。面對關床危機,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強調,年後應盡速檢討健保給付不足問題,準總統賴清德當選前曾承諾要推動支付制度的改革,不僅去年1、2季,3、4季點值也要補到0.9元。醫界期盼不只去年,至少今年也應補至0.9元,希望政府能開口承諾,且要更重視最缺人的地區醫院,醫院才能有信心提供護理人員更好的待遇,免於關床惡性循環。
台灣2023年新聞人物「AI教父黃仁勳」排第三 ChatGPT用戶2個月增1億成焦點
Yahoo奇摩今(5)日公布2023年度「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十大新聞人物」、「國際十大新聞事件」排行榜。回顧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分別以延燒政治、教育、藝文及演藝圈的「台灣MeToo運動」、「藍白合破局」三腳督成形迎2024總統大選,以及「新冠肺炎降級」指揮中心畫下句點為最受關注前三名。十大新聞人物方面,隨著大選逼近,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賴清德三強鼎立、並列冠軍;AI教父「黃仁勳」來台,皮衣魅力席捲全台。此外,今年國際情勢多變,有「以哈衝突」撼動全球政經局勢、「福島排放核處理水」引發鄰國抗議受國際矚目,還有「ChatGPT」爆紅帶動人工智慧熱潮,同樣成今年焦點話題。2023「台灣十大新聞事件」由MeToo運動、藍白合破局和疫情降級搶占前三。今年榜首的「台灣MeToo運動」延燒政治、教育、藝文及演藝圈,加速推動性平三法修法;「藍白合破局」意味2024總統大選正式進入三強鼎立的狀態,位居第二;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COVID-19降級」也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功成身退,登上第三名;第四名則是全民「普發6000元」。而黃玉霖在亞運競速溜冰賽事,壓線險勝韓國的「金」典畫面,使「杭州亞運奪19金」排名第七。重大社會民生議題方面,立法院通過一連串修法,加重汽車、機車駕駛不禮讓行人的罰則,盼洗刷行人地獄惡名,登上第五名;「國民法官」新制上路讓民眾實際參與司法審判過程而備受矚目,排行第九。政府啟動專案進口雞蛋政策卻引發全台「蛋慌」,陳吉仲不敵「雞蛋風暴」請辭獲准,成史上最短命農業部長,名列第六;引起全台檢視幼童健康討論的「新北幼兒園餵藥案」、釀重大死傷引工安議題的「明揚工廠爆炸」,則分列第八名和第十名。2023年「十大新聞人物」由將角逐明年總統大選的3位候選人「侯友宜、柯文哲、賴清德」齊登榜首,近日宣布退出選舉的鴻海(2354)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名列第二。愛穿黑色皮衣、有著「AI教父」之稱的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演講暢談運算力,排名第三;今年2月過世的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法師」因其在兩岸聲望受關注,排名第五名;遭控詐領助理費又陷豪宅風波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排名第七;第九名的是受雞蛋風波影響,僅在任50天就辭職的農業部長「陳吉仲」。在國際情勢上,歷經司法改革爭議與加薩戰爭危機的現任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名列第四。中國政經局勢變化仍是焦點,國家主席「習近平」、甫離世的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排行第六和第八。今年5月正式登基、是英國史上登基時年齡最年長君主的英王「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圍繞著王室的話題也使其獲關注、位居第十名。「國際十大新聞」由「以哈衝突」奪榜首,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50年以來最大規模突襲,雙方合計傷亡破萬,影響全球能源供應和國際政經局勢;日本福島排放311震災以來累積的核處理水,影響海洋環境,也引發亞洲鄰國激烈反應,登上第二名;美國矽谷銀行、擁有160年歷史的瑞士信貸皆爆發財務危機,引起全球重視金融穩定性,名列第四。在科技產業部分,ChatGPT爆紅,AI生成式工具瞬間爆紅,兩個月內激增1億用戶創歷史新高,OpenAI的內鬥也吸引各界關注,名列第三;馬斯克2022年收購推特後大動作改革,7月正式以「X」作為新Logo、App名稱取代推特名稱與藍鳥標識,排名第十。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近期美國、新加坡已有升溫趨勢,依疾管署統計,國內近四周監測EG.5本土病例佔比逐漸上升中,新冠疫情恐將再升溫,依疾管署公布今年迄今抗病毒藥物領用人份達170多萬份,現有新冠醫療儲備量能是否足夠應加強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問題醫師提醒,民眾要配合接種疫苗、自主快篩,在新冠輕症階段給予藥物治療,避免惡化住院,尤其脆弱族群更不可掉以輕心,以防醫療量能不足恐影響中重症收治。台北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教授黃景泰認為,全球新冠疫情走向開放,不斷有新病毒株出現,醫院裡仍有看到新冠肺炎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因此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確診、積極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秋冬除了新冠肺炎之外,也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期,但唯獨新冠肺炎可以由民眾自行檢驗,因此建議脆弱族群如有症狀,優先使用新冠快篩試劑檢測,如為陽性,就醫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減少重症和長新冠(Long COVID)發生。新冠疫情解封後,醫療院所的各項防疫措施也陸續鬆綁。黃景泰提醒,醫院端若發現嚴重呼吸道感染、有肺炎跡象的患者,無論是否為脆弱族群,仍應保持高度警覺,積極使用快篩或PCR篩檢診斷,並即時給予藥物治療,避免造成更多的重症和死亡。 王復德提醒,接種疫苗也是不可鬆懈的防疫措施。目前已有使用新變異株XBB.1.5製成的新冠疫苗,預計9月底開放接種,如符合資格務必盡速接種,降低重症風險,而10月起接著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進入後疫情時代,雖說與病毒共存,但只適用於條件好的人。」新冠肺炎可透過篩檢並由醫師判定確診,如輕症階段能及時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有效降低中重症與住院風險。為避免秋冬因疫情升溫恐造成醫療量能超載,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必須提前部署。
新冠輕症自主管理時間擬縮短為5天 疾管署:已有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4年,國內3月20日起,推動輕症免隔離,可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或是滿10天為止。為回歸正常生活,近期疾管署召開專家會議,有共識將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縮短至5天,目前正與各部會進行溝通,待確定配套措施後,就會正式公布。根據疾管署現行規定,輕症個案不必強制隔離,採取0+n自主健康管理,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戴口罩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發病採檢陽性滿10天;若具重症風險因子,則應盡速就醫,以利即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一旦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而住院、死亡者,醫事人員才須通報。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昨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新冠雖然是輕症,但得到了還是有影響,需要自主健康管理,民眾還是要請病假。如果是2條線,現在的規定是自主健康管理10天,或自主健康管理至轉陰為止,最近會縮短為5天。李秉穎說,與病毒共存,一定是要朝向放寬的作法,專家之所以同意減至5天,是為了避免干擾到民眾的生活。由於新冠肺炎的重症、死亡比例仍高於流感,現階段還無法完全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才會將天數訂在5天。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透露,不論是新冠肺炎從5類變成4類、從強制隔離變成沒有強制等,都希望疫情到某個程度以後,能讓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專家會議確實在討論將輕症個案的自主健康管理天數從10天改為5天,目前有一定共識,不過還要再和其他部會討論,現在已在溝通,確定後就正式公布。
無症狀感染代表免疫力好? 醫打臉揭真相:病毒殘留身體更久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3年多,各國已邁向和病毒共存「後新冠時代」,一般人通常認為,無症狀感染可能是身體免疫力比較好,不過醫師打臉指出,這類感染者身體的發炎時間更長,傳播病毒的時間也更長。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國外研究「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情況」,病毒排出的時間需要19天,相較於有症狀感染者,還要多5天,代表病毒殘留在身體內較久,傳播的風險也越多,而且無症狀感染者,IgG抗體濃度比較低。至於出院康復後8周的恢復期,無症狀感染者不像有症狀感染者快速會下降,因為仍然在發炎反應中。而無症狀感染者,對新冠的免疫力,在感染2~3個月內,可能還反覆不斷發炎,使其IgG抗體持續上升。新冠病毒有40~60%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引起。(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這些結果就解釋了,病毒擴散40~60%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引起,無症狀不一定是代表免疫力很好,反而是免疫系統釋放太少激素(cytokines),使得發炎反應悶在體內持續好幾個,病毒清除率較久,能傳播的機會也越久;雖然無症狀感染者的抗體上升較慢、IgG抗體存在較久,但是預後通常也比有症狀患者要好,因為當有症狀中重度患者,釋放大量激素,也會使很多器官損傷。
中國解封紅利1/恆生指數連漲追捧中概股 外資加碼買賣超港陸股ETF
中國防疫政策從「清零」,急轉彎到「動態清零」,再到「與病毒共存」,中國解封消費紅利頓時成了全球市場焦點,台股近期外資買賣超前100檔個股中,可見到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等陸港股ETF,相關個股也活蹦亂跳。小資族該如何觀察買點跟進?「可斟酌股價相對低點、交易量大的為宜」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告訴CTWANT記者;國泰證期分析師蔡明翰則提醒為題材股熱度,可做短波不宜長抱。根據富邦證券統計9日外資賣超排行榜中,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居第二名,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排第六名,FH香港正2(00650L)則排在第十八名,以及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排第四十五名。再看Yahoo!股市統計顯示,5日外資在台股買超前100檔個股排名中,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以15,844張居冠,成交量達120,352張,股價上漲了0.83元來到16.11元,富邦上証正2(00633L)買超2,628張,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買超2,380張及FH香港正2(00650L)買超1,681張,分列第二十四名、第二十八名與第三十九名。國泰中國A50正2(00655L)、FH中國5G(00877)則為外資當日買超排行榜的第八十七名與八十八名,買超張數多於相關的中國概念股,包括亞泥(1102)、儒鴻(1476)、裕民(2606)、正新(2105)、百和(9938)、遠東新(1402)、和碩(4928)等。此外,統一恒生科期ETN(020033)同期漲了6成。事實上,外資法人5日在台股買爆陸港兩倍槓桿指數ETF的同時,恆生指數大漲259.06點、漲幅1.25%,來到21052.17點,今年元旦開市後連漲三天,總共上揚1270.76點,漲破二萬一,重量級藍籌股幾乎通通漲,阿里巴巴升3.3%,騰訊升1.4%,美團升5.2%,京東升2.7%。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提醒觀察陸股相關ETF,要注意其交易量的規模。(圖/華南投顧提供)「中國是全球解封最慢的經濟體,不開放則已,一開就很快地,也帶來染疫人數衝高峰,雖然現在已未公布詳細數據,長期來看還是正面的,就連外資對中國市場也是轉趨樂觀。」國泰證期投資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說。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提醒,「今年第一季是投資關鍵期」,要觀察解封後中國疫情的新變化,是否像2021年上海封控、生產線停工的緊張,還是在沒有出現大規模封鎖下,民眾普遍都願意出來上班,與各國疫情過後一樣得過日子重生般。儲祥生進一步點出,解封後的第一波內需消費人潮與金流是投資重點,「我們不會等著看零售消費指數統計公布,這樣太慢,可以多看新聞與網路上的討論,觀察中國民眾出門逛實體店、百貨公司,衣褲、手機賣得好不好,從消費氣氛就可嗅出端倪。」「這幾年陸股、港股自成一個圈圈,連動性強。農曆年前陸港股ETF會走出自己的路!隨著市場加大對與中國相關投資標的的交易量能,偏多頭,也會持續震盪。」蔡明翰說。台股投資人若要跟進外資,同步錢進陸港股ETF,蔡明翰提想要注意兩大要點,「一是目前僅止於題材議題熱度,二是做短線不適合長抱。」他解釋,因為疫情期間投資陸港股獲利未浮現,市場的觀望氛圍尚未散去,成交量難放大,「有量才有價,這是非常重要關鍵。」
兒科醫揭秋冬「超凶狠3大病毒」 預防從生活習慣做起
隨著世界各國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各項活動也逐漸解封,從今年秋天開始,生病住院的孩子變多了。時逢冬季,感染呼吸道的病毒十分活躍,且對孩童極不溫柔,若輕忽則易造成生病受苦。孩子秋冬呼吸道 易感染3大病毒柳營奇美醫院兒科部王信驊醫師表示,呼吸道病毒傳染途徑通常是由病人的飛沫傳染給他人,或接觸受病人鼻涕口沫汙染之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眼、口、鼻等而感染。以下介紹幾種常見造成孩子們秋冬呼吸道感染的病毒:1、「流感病毒」:主要由A型和B型引起,好發於冬天。年紀小於5歲,特別是小於2歲的嬰幼兒,是嚴重感染的高危險群。典型的症狀為突然發高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等,伴隨咳嗽、喉嚨痛、鼻炎等,但年紀較小的嬰幼兒,除了高燒外,還有可能引起熱痙攣、嘔吐、拉肚子等。而B型較容易引起肌肉痠痛,A型流感則較易引發肺炎等重症,尤其是小於兩歲的嬰幼兒。2、「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可分為A型和B型,兩者在大流行期都一樣常見,A型通常會引起比較嚴重的疾病,在台灣的流行期比較不固定。RSV是引起1歲內嬰兒下呼吸道感染及導致5歲內孩童嚴重肺炎的最常見病因,且重複感染很常見,亦即不會終身免疫。常見症狀為咳嗽、流鼻涕、發燒等,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的小朋友會因此而氣喘急性發作,在小於2歲的嬰幼兒可能會引起急性細支氣管炎,導致呼吸急促、喘鳴甚至呼吸衰竭,尤其是小嬰兒可能因此有呼吸暫停的情況發生,家長須特別留意。3、「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可分為四型,其中PIV-3最常見,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一開始會感染鼻和口咽部,若嚴重度時可能會傳播至遠端的呼吸道,影響到大、小氣道。重複感染是很常見的情況,但嚴重度通常會比第一次感染輕微,且侷限於上呼吸道;部分5歲以下的小朋友在感染後,會引發急性細支氣管炎、哮吼或肺炎而住院,尤其是小於2歲的嬰幼兒的住院率會更高。不同分型的副流感病毒可能會造成不同的症狀:PIV-1和PIV-2較容易引起哮吼,亦即聲門下氣管腫脹而造成呼吸困難;PIV-3較易引起下呼道感染,造成細支氣管炎、肺炎,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嬰幼兒;PIV-4通常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還是可能會讓小嬰兒產生細支氣管炎、肺炎、哮吼、呼吸暫停等。孩子免疫負債危機 這樣做有助預防王信驊醫師提醒,台灣跟著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的腳步減緩防疫措施,隨之而來要面對的是孩子們免疫負債的危機,因此,積極接種流感疫苗、戴好口罩、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儀,持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等,都是保護幼童避免嚴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
健喬12月營收4.63億再創歷史新高
健喬(4114)12月營收達4.63億,月增15%,較去年同期3.33億成長39%,再創歷史新高,累計2022年全年營收43.95億,較去年全年32.39億成長36%。由於大陸搶藥需求蔓延到香港及台灣市場,健喬香港子公司大大受惠,業績創新高;子公司優良生醫也因防疫藥銷售翻倍,帶動健喬12月合併營收創新高,再加上2023年健喬愛克痰600mg發泡錠將出貨中國大陸,營收成長可期。由於中國大陸近期宣布與病毒共存,三年封控期間對於止痛發燒等輕症防疫藥銷售加以管制,解封後開放民眾購買迅速造成供不應求,這一波掃藥潮也擴及港澳與台灣。健喬香港子公司透過健喬品牌藥愛克痰、優列扶及心得適濃縮注射劑成功進藥大型醫療機構,奠定經營基礎外,這一波的大陸搶藥潮也帶動12月業績大幅成長,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六成,創營運以來的新高紀錄。另外,健喬子公司優良生醫自2022年初從優良化學分割出來後,與健喬專業分工,健喬專攻處方市場,優良生醫主攻OTC市場。優良生醫12月營收較去年同期足足成長120%,累計2022年營收成長超過六成。12月業績翻倍除了指示用藥的金吉胃福適凝膠大賣以外,市場搶購止痛藥,銷售較平時增加了數倍為另一主因。2022年優良生醫的三大營業主軸西藥、保健品及寵物事業都有突出的營業表現; 2023年優良生醫將提供更多高附加價值的醫藥保健品,讓這個銷售平台如虎添翼,成長大躍進。大陸搶藥潮終會退燒,但依台灣防疫鬆綁經驗,因為醫生開立處方的需求仍然強勁,健喬的NAC需求並未隨著感染人數下降而退燒。目前健喬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呼吸道產品NAC(乙醯半胱氨酸),以及已經在中國銷售多年的布地奈德鼻噴都出現在大陸官方發布的防疫指引用藥清單中,同樣的情況推估,醫生將有開立處方的長期需求。健喬表示NAC與中國大陸的全國經銷商已經完成經銷合約簽訂,2023年將陸續出貨,對於健喬NAC全球布局將再下一個新的灘頭堡,為健喬的2023年帶動另一個新的成長動能。健喬持續投入研發原廠新藥,可望於未來每年查登一個新藥,繼今年查登的膀胱過動用藥Uritos之後,腸胃道用藥Goofice、頭頸部癌新藥Nimo、以及治療子宮肌瘤的linzagolix等等健喬研發的新藥將奠定長期的成長動能;子公司優良生醫開始在自費市場大放異彩,2023年的成長會更可觀;NAC的海外布局也陸續在東南亞、中南美及中國開花結果。處方市場、自費市場及海外市場的成長都將值得關注,2023年成長不容小覷。
陸大開國門各國加嚴防堵 李秉穎:估中2月疫情趨緩「WHO可考慮降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世界各國紛紛放棄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大開國門解封,人口數眾多的中國大陸,也開始跟上其他國家的腳步,鬆綁出入境限制。但一鬆綁疫情隨之爆炸的結果,讓世界各國對大陸遊客充滿戒心,紛紛加嚴邊境檢疫,不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認為,這段時間是個陣痛期,他預估大概2月後,中國大陸疫情可望趨緩,屆時WHO其時可考慮,是否把新冠肺炎降級。李秉穎今天在節目專訪時指出,不少國家都很憂心,人口這麼多的中國大陸,一旦解封,人民往其他國家移動,恐讓世界再掀一波疫情。但他預估2月後中國大陸整體的新冠疫情就會趨緩,現在的防堵是屬於「陣痛期」。李秉穎根據過去防疫的經驗解釋,通常在解封後,或新的變異株出現,約莫在1個半月至2個月內,疫情達到新一波高峰後,就會開始往下降,所以他認為,從大陸約在上個月底宣布解封後,「你算2個月後,它疫情就會開始下降」。李秉穎並認為,等到中國大陸的新冠疫情過去後,WHO應可考慮要不要降級。而主持人周玉蔻接著詢問,若全世界陸續解封、恢復正常,今年是否還需要打新冠疫苗?李秉穎回應,若新冠肺炎流感化,每個人之後可能就要固定打新冠疫苗;但若是走向感冒化,就不用再刻意打疫苗。而流感化跟感冒化的差別,在於「重症比例」,若重症比例沒有超過流感,就是感冒化。
網傳感染XBB1.5會「無意識腹瀉」 中國民眾瘋搶紙尿褲
繼蓮花清瘟、布洛芬等能緩解新冠診狀的藥物被瘋搶至大缺貨後,中國民眾近日又有新的囤貨目標。1月3日,網路上流傳上海已出現XBB1.5病例,感染之後會無意識腹瀉,呼籲民眾多囤積紙尿褲,專家回應此傳言表示,就算是一般病毒性感冒也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這屬正常病理反應,請大家不要過度驚慌。自從中國宣布全面解禁要與病毒共存之後,中國單日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人民大量囤積蓮花清瘟、布洛芬等能緩解新冠診狀的藥物,甚至有哄抬市場價格的情形,大城市內買不到藥的民眾託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購買,然而卻頻頻發生郵寄藥物時物流業者破壞包裹盜取藥物變賣的亂象發生。如今又有新的亂象產生。網路上流傳上海已出現XBB1.5病例,感染之後會無法控制的腹瀉,呼籲民眾多囤積紙尿褲。對此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主任、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表示,上海目前所發現的OmicronBQ.1和XBB1.5毒株僅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查出,尚未造成本土傳播,另外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數據可看出,雖XBB1.5占美國新冠病例占比40.5%,比前一週幾乎翻了一倍,但並未引發高死亡率。方邦江教授也提醒,除了紙尿褲止瀉藥物也沒必要囤積,一般臨床上病毒性感冒也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症狀,這屬正常病理反應,請大家不要過度驚慌、杞人憂天。專家回應網路留言提及的症狀屬正常病理反應,請大家不要過度驚慌。(圖:/茶姐的進階之路1211微博)
中國解封邊境 醫師:提高全體免疫覆蓋就無礙!
COVID-19疫情已持續三年,而中國為了防堵疫情,進行嚴格的邊境管制將近3年之久,如今在12月26日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將正式解封國境,這也代表中國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然而目前中國確診數持續創新高,突然宣布解除邊境管制,許多人便擔心會加重疫情,而台灣鄰近中國,春節又有許多台商、國人返台,相較其他國家更受其影響。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只要將該做的「免疫覆蓋」做好,其實對台灣影響不大,並提醒民眾「且戰且走,做好自己的事」。1月8日起入境中國不須隔離 入境核酸檢測也取消中國在26日宣布,明年1月8日COVID-19將降為「乙類乙管」,取消入境核酸檢測,出示入境前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就可入境中國,也無須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此外,入境中國也不再需要強制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就可入境。而對於新冠確診者,也同樣不再需要隔離,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也不用劃定高低風險區,中國形同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階段,也準備開放中國民眾出境旅遊,嚴格的邊境防疫,即將要走入歷史。民眾憂心疫情影響台灣 醫師籲做好「免疫覆蓋」然而面對明年1月8日中國解封,許多民眾相當憂心,在中國每日確診數逐漸攀升之際解封,可能會使未來疫情更趨嚴重,甚至影響周邊鄰近國家,其中台灣更是首當其衝。對於民眾的擔心,姜冠宇醫師表示,且戰且走做好自己的事,該做的都做了,自然就不用擔心了,套用新加坡疫情模式,本來就預估明年1月6日會有新一波疫情高峰,民眾1月起本來就應該要開始有戒心。姜冠宇也指出,根據新加坡的情形來看,新一波疫情的住院率只有上一波疫情的三分之一,所以只要有接種二價次世代疫苗,將該做的「免疫覆蓋」做好,其實對台灣影響不大。中國更名「新冠感染」 醫師:對脆弱族群威脅不變此外,中國國家衛健委也公告,「新冠肺炎」4個字將從此消失,往後一律稱為「新冠感染」。對於中國更名一事,姜冠宇醫師表示沒有意見,不過他指出,無論怎麼命名,對脆弱族群的危險都不會改變。姜冠宇提到,雖然現在新冠重症率的確下降,但對於許多身體較為脆弱的年長者,其上呼吸道黏膜防禦較弱、T細胞反應較差,一般感冒都有可能致命,就算急性期當下沒有重症,後續在後遺症上也會進入相當麻煩的狀況。他提醒,這類族群不只需要接種疫苗預防,還需要抗病毒藥物雙重保護,更是要減少其遭感染的機會,應該做好境外移入階段性觀察,控制好社區感染母數,保護脆弱族群。資料來源: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看漲2023台股3/碧桂園漲六成中國房市起 受惠鋼鐵水泥股「這一時間」恐大爆發
面對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打出「擴大內需」牌,壓抑多年的房市號角重新響起,台股會有哪些供應鏈可受惠?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向CTWANT記者表示,「鋼鐵、水泥與塑化股」,股市聞人葉美麗則觀察,大陸11月解封後的經濟成長力道,到今年5月會更清晰。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中發布「2023年五大經濟工作」,第一要務為「擴大内需」,刺激消費最優先,另加碼政策扶持「房地產、新能源汽車、養老」等產業,並納入增強科技業自立自强及相關產業供應鏈安全等,依循著二十大報告,包括醫療醫藥、新能源(含電動車自駕車),自主可控及人工智能與軍工裝備等。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認為,通膨就像是隱形的加稅,英國等地的景氣衰退,勢必影響實質的消費力,也會牽動到非必須與必要的消費品,包括支出很大的科技品、汽車等。(圖/國泰金提供)針對新出爐的大陸經濟政策方針,「以前是穩就業,現在是穩增長,加強宏觀政策調控力道,將過去靠出口的外循環經濟,改為擴大內循環市場消費力。」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跟CTWANT記者說。這份新政策公布後,上証指數漲了6~7%,房地產股碧桂園股價也翻漲了約六成,「可見『房市』是重中之重,避免資金斷鍊,求穩後再求進步。」林啟超說。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爐要加碼振興房市,消息一出,房地產股碧桂園股價大漲,圖為碧桂園執行董事兼總裁莫斌。(圖/中新社、翻攝自碧桂園官網)林啟超分析,「疫情期間中國民眾儲蓄力強,不過在封控政策下失業率偏高,因此要觀察大陸政府如何在『人、物、錢』,也就是就業市場人口及薪資、原物料成本與資金走向的每一環節,調整到對內循環經濟最好的有效力度。」「中國景氣及消費力的增長,對歐洲企業連動性較高,像是法國精品品牌等奢侈品,中國市場仍是最大購買族群。」一位投資大陸的台商告訴CTWANT記者,「人流就是金流,報復性消費確實會挹注民生消費品等營收」,「只是從『清零政策』放寬到『與病毒共存』,確診人數飆升,造成部分生產線停工,覺得還是要先觀望。」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進一步說,中國振興房市政策來看可望帶動台股的鋼鐵、水泥股,「觀察龍頭股的中鋼(2002)股價12月16日最高來到29.45元,漲到28日的30.6元,目前來到30元左右,台泥(1101)則在33~34元間,亞泥(1102)則從41.9元來到41.05元,目前漲幅幅度都不是很大。」「政策執行到民眾願花錢貸款購屋,還要等一段反映期,同時也可看看台塑(1301)、台化(1326),也應該是這一波振興房市的受惠股中」黃文清並提醒說台塑化(6505)主要經營石油製品,勿錯看個股。群益期貨首席分析師范振鴻說,商品期貨市場原本反應中國解封帶動原油需求,12月底又因擔憂「開放即封鎖」需求下降,美輕原油回跌;天然氣則是受暖冬需求低、自由港復港再延期,美國內需求降低,價格持續回落。
全面禁大陸旅客入境 摩洛哥:避免新疫情爆發
隨著大陸8日即將國境解封,各國紛紛祭出新防疫政策。摩洛哥外交部表示,為避免新一波疫情爆發,3日起將禁止大陸人入境。而加拿大也說,4日起陸客必須在出發前2天進行陰性檢測。綜合《路透社》報導,摩洛哥外交部說,摩洛哥將從3日起禁大陸人入境,為避免新一波的冠狀病毒感染,無論他們的國籍為何。據了解,因為大陸當局的髮夾彎政策,讓這個全世界實施最嚴格防疫措施的國家,在今年全面重啟,但大陸確診病例激增,一些國家對大陸旅客做出限制,而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大陸遊客拜訪摩洛哥。加拿大當局也表示,大陸旅客要在出發前2天內進行陰性檢測,適用於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或澳門出發,搭乘飛往加拿大航班的所有2歲以上旅客,政策於4日生效。加拿大政府說,這項臨時政策將實施30天,後續再進行評估。現在,南韓、西班牙、法國、美國等國家,都對大陸旅客實施陰性檢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他們正考慮對國際飛機上的廢水進行採樣,追蹤任何新出現的變種新冠病毒。據悉,大陸在3年來都關閉邊境,但在去年12月初突然宣布和病毒共存,導致感染迅速蔓延,而大陸當局說,預計突變的傳染性會更強,不過不會比之前嚴重,8日起將停止入境旅客的隔離,他們仍需要在出發前48小時內獲得陰性PCR檢測結果。
王必勝:新冠最快春節後降級 指揮中心解散與否由行政院決定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已超過3年,台灣累計共有879萬人染疫、15181病歿,但國人都期待迎來完全解封的一天。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透露,新冠疫情預計將會在春節後降級!另外,指揮中心解散與否仍須由行政院拍板決定。王必勝表示,是否解散指揮中心的決定仍將由行政院拍板定案,不過預計會在春節後,先調降新冠傳染病類別。雖然國內逐漸從嚴格追蹤確診個案,至今已鬆綁出入境規定和口罩禁令,並逐漸與病毒共存。不過近期本土疫情又有升溫跡象,昨天(30日)新增27220例本土確診個案、34例死亡,其中年齡最小的是僅2歲的女童,在發病3天後離世。對此,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不只中國,美國與歐洲也同時流行新型變種病毒BF.7,日本疫情也在持續升溫中,「台灣怕中國出現BF.7新的變種病毒,所以要PCR,但其實美國與歐洲國家也正在BF.7流行當中喔!日本也正在疫情升溫中喔,是不是檢驗量能不足?只能抗中保台使用。」至於台灣,蘇一峰則表示,部分民眾已施打過次世代疫苗,前陣子也有些人已經感染過Omicron,這2類人面對新的BF.7病毒比較不須擔心,因此「擔心感染的人趕快去打次世代疫苗了!次世代疫苗BA.5對BF.7有效果!」
後疫情時代的住宅新趨勢 經歷病毒、隔離,人們對家的需求不同了?
隨著全世界新冠肺炎幾波疫情的不斷延燒,各大城市經歷了居家隔離,台灣各級學校與企業也曾因應防疫需求,進行遠端教學、居家辦公或是隔離措施,即便世界已學習與病毒共存,邁向恢復常軌中,不可否認我們都在短時間內,劇烈地面臨工作、居住等生活習慣的改變,而這個現象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長時間身處的居家環境。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三十餘年的大皆設計公司提出「後疫情時代的住宅報告書」,執行長李克忠表示,居家時間變長了,居家空間也從「只是回來以後睡覺的地方」變成了長時間生活的場所。然而好的住宅應是讓人越住越健康,如何減少病毒傳染,以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已逐漸成為人們對居家品質要求的新趨勢。大皆設計從十年前即朝著以人為本及安全健康建築為訴求,擺脫以往只是重視奢華與華麗的設計。疫情期間很多老客戶突然回頭給予對這種空間高度肯定的回饋,疫情後健康住宅的新案件詢問度更是以2~3倍提升。大家只重視美感的心態,因為疫情深化成對於「健康安全」的需求,增加了大皆設計這幾十年堅持無毒住宅的信心。大皆設計李克忠說,三十多年對台灣住宅需求的觀察中,市場一直在「流行」的風格中打轉,大皆設計當時想要突破這個固有思維,因此朝著「以人為核心」來重新思考,從用戶最真實的身心靈需求來打造空間。每一個設計案,都需要對業主生活習慣深刻了解,創造屬於業主自己的風格文化,朝著客製化與獨特性以及純粹的空間進行專業研究,尤其重視「隱形的居家生活品質」,包括空氣品質(二氧化碳、濕度、溫度、空氣對流),燈光設計及自然採光,水系統,音頻感受,材料品質(無毒、綠建材),空間舒適度,動線心理學等專業領域的呈現。沒想到這默默經營多年的堅持,在疫情後,迎合居家潮流成為了關注的焦點。李克忠表示,畢竟現在環境賀爾蒙、飲食毒素比以前多太多,若是居住空間也存在毒素,那對健康無疑又是一大打擊,影響深遠。「這就是以人為本的重要性,設計師總是要想得比客戶多,要比業主更了解業主的需求,也必須向市場推廣尚未形成的無毒趨勢。」究竟是福地居福人,還是福人居福地?李克忠以多年來的經驗表示,只要人健康,住哪裡都是福地。當空間設計的起心動念就是為了業主一家子的健康,環境可以影響人,因此間接、直接的造就無數個福地。對於空間設計師的定義是不只做好設計,同時也扮演著業主知己的角色,以利他為出發點的這份心意,遍佈在業主家中的每個角落,設計源於生活,生活因設計而改變,為此,大皆設計樂此不疲,也樂見台灣頂級市場的居家需求在疫情後,正全力往無毒健康邁進。大皆設計電話:07-2268383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56巷9號官方網站:https://www.wholenessdesign.com/社群:https://www.facebook.com/wholeness.design/
3長輩擔心疫情…要求餐廳「兩側桌子不能坐人」 網暴怒:怕死就別出門
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已漸漸與病毒共存,台灣也逐步鬆綁措施。不料,有民眾因為擔心被傳染,到餐廳用餐竟要求兩側桌子不能有客人,讓其他顧客相當火大,掀起一番議論。「誰家的長輩,請帶回家好嗎?」原PO在臉書《爆怨公社》透露,日前到餐廳用餐,有3名客人擔心座位間格太近,會有傳染病毒的風險,要求左右兩邊都不能坐人,店家便請座位上的人換位置,讓原本正在用餐的客人相當生氣。原PO痛批,百貨公司的吃到飽餐廳位置就這樣排,希望兩側不要有人,就自己掏錢包桌,「搞得店家難做、其他客人憤怒,請這3個生物的家人來快來領回好嗎?」兩側的客人被迫移動位置。(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留言砲轟,「怕傳染危險,就在家好好待著,出來吃飯還怕這個」、「這是大眾區,每個顧客都有權利使用,請客服轉桌讓他坐靠角落位置,不然廁所前也可以」、「之前去吃火鍋時也有遇到這種人,超傻眼的,怕就待在家呀」。也有人認為店家的作法很有問題,「奧客是店家自己慣出來的」、「店家的作法真的是太傻了,為了3個客戶,得罪了其它所有客戶,值得嗎」、「店家不安排其他客人入座,這是誰的問題」、「那你就要請店家處理,畢竟是店家要賺他們的錢」。
指揮中心放寬防疫政策 4大新制一次看
現今政府選擇與病毒共存,防疫政策逐漸鬆綁,指揮中心在4日時宣布4大防疫新制,並於7日正式開始實施。除了取消接觸者居隔外,還取消參加宏動須施打三劑疫苗的規範,以及公共場所量體溫的制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自11月7日起,調整下列防治政策。1. 取消接觸者「居家隔離」措施,全面採行「0+7天自主防疫」。2. 非重症確診者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改為「7+n天」:非重症確診者於隔離7天解除隔離後,接續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最多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快篩陰性,即可提前解除相關管制措施。3. 取消民眾參加「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或快篩之限制,包含宗教活動、團體旅遊及健身房、八大行業等。4.取消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體溫量測之強制性規範。自11月7日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防疫規範。(圖/翻攝自臉書/疾管署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說明,配合上述政策鬆綁,11月7日起確診民眾至「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填寫相關資訊時,就同住接觸者部分僅需填報2歲以上及未滿2歲密切接觸者「人數」,無須填列同住接觸者詳細個人資訊,地方政府將提供2歲以上密切接觸者每人4劑公費快篩試劑於自主防疫期間使用。指揮中心提醒,採居家照護之確診民眾自11月7日起,於完成7天隔離後接續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最多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果快篩陰性,即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之民眾,無症狀者可以正常生活及外出,不以快篩結果為限制,惟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之場所,禁止聚餐、聚會等近距離或群聚型活動,如須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就醫或檢查,請遵守目前各項醫療應變措施,有症狀者如需就醫,禁止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以保護自己與他人。指揮中心同時指出,自11月7日起,亦鬆綁部分社區管制措施,逐步回歸常態生活。民眾參加宗教活動、團體旅遊及或是進出健身房、八大行業等「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或場域,不受疫苗接種劑次及快篩結果之限制;另進入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亦不再強制量測體溫。自11月7日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防疫規範,將不再強制測量體溫。(圖/黃耀徵攝)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應持續配合相關防治措施及指引,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並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社區保護力,降低疾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