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庫
」 新冠肺炎女兒上學「刷一波病毒庫」3天就發燒 王思佳陷地獄循環:心累眼神死
王思佳和老公Joe在2016年時結婚,婚後5年誕下女兒「小王美」,如今孩子已經2歲,日前也迎來開學日。王思佳透露,從女兒去學前,就聽過很多人提醒要有心理準備,「要去學校刷一波病毒庫!」雖然知道這是必經過程,不料孩子剛上學3天就開始發燒,要不是有保母在旁幫忙,她早已經在地上打滾了。王思佳12日在臉書發文,「從小王美去上學之前,就有很多人跟我說,一定要有心理準備,要去學校刷一波病毒庫!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但實際經歷的時候,還是覺得很crazy。上學三天,回家有點小咳嗽,馬上跟老師說在家休息,立刻帶去看醫生,拿了藥也吃了,結果隔天開始流鼻涕,到了晚上開始發燒」。王思佳提到,「其實小王美是個很少哭的孩子,但是這一次的感冒,讓他情緒變得很敏感,常常會莫名的哭鬧,什麼都不要,擦鼻涕也不要,這樣也不要那樣也不要。第一次覺得很無奈,心累眼神死,要不是有保母,在旁邊一起幫忙,我想我已經早就在地上打滾了。當然,我也一起感冒了…」。王思佳崩潰表示,「小孩生病的不舒服,沒有辦法用言語即刻地表達,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引起我們的注意,除了心疼,還是心疼!什麼都不要,唱歌也不行,看卡通也不行,看蝴蝶看飛機看花都不要…把能看的,全部都講一遍了!你問他都不要,那你要什麼?他也就是回你…不要不要。有沒有人能發明一台『不要』翻譯機?不然媽媽就會陷在不要地獄裡面一直出不來」。
猴痘性行為傳播感染僅24小時 專家:染新冠後恐更容易感染
猴痘已開始在歐美開始蔓延,台灣也出現了首起病例,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將猴痘認為是全球公衛緊急事件,但不少專家依舊相當擔心,會成為下一個猶如新冠肺炎的大型感染病症,甚至認為若確診新冠肺炎後,因免疫力下降可能染上猴痘的機率大增。據澳洲媒體《The Conversation》報導,傳染病醫學專家 Camille Besombes認為,猴痘是一種屬於正痘病毒屬的病毒,該家族還包括天花。像天花一樣,它是一種大型 DNA 病毒,對皮膚組織有特殊的病症,然而他認為天花只影響人類,這意味著可通過全球大規模接種疫苗來根除它,而猴痘是由動物病毒庫攜帶的,然後天花因為在1980年代已經根除,因此大部分的民眾都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才會成為猴痘大規模在奈及利亞感染的狀況。專家目前也不建議大規模施打,只需要對確診患者高接觸親友或高風險醫療人員接種,另外猴痘也有治療方式,牛痘免疫球蛋白與抗病毒藥物等,都是可成功治療的方式。另外,猴痘也被發現潛伏期長,平均需要8.5日才會有症狀,傳染性最長可以達2週。而世衛組織則坦言,對於猴痘疫情仍有3個問題需要專家釐清,分別是猴痘變種的影響,是否會讓病毒變得更具感染性。傳染模式改變,在某些案例中發現,性接觸後潛伏期短到只有24小時,不過雖然曾在患者的患部、口腔、精液中發現病毒,但不能證明就是透過性傳播感染。而各國已經停打天花疫苗數十年,如今民眾免疫力下降,會不會導致猴痘肆虐,甚至確診過新冠肺炎後的民眾,免疫力下降會不會更容易受到感染,都是世衛組織需要專家查證的問題。
「下次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來自老鼠」 研究:牠們染病後無症狀
新冠肺炎持續於全球範圍流行,近期更傳出動物感染新冠病毒消息,令科學家擔憂病毒可能在動物身上發生突變後,又重新傳染給人類,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就屬老鼠這類嚙齒類動物。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莫那辛格(Mona Singh)就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嚙齒類動物過去有可能反覆感染冠狀病毒,導致病毒在牠們身上出現異變,這意味著「下一個類似COVID-19疫情很可能就來自老鼠」。根據莫那辛格教授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計算生物學》(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研究,顯示嚙齒類動物自古以來就反覆交互感染冠狀病毒,使得牠們獲得某種對冠狀病毒的耐受性和抵抗力,同時也增加病毒株對現有藥物的抗藥性,「一些現代囓齒動物物種類可能是類SARS冠狀病毒的無症狀帶原者,其中可能包括一些目前尚未被發現的病毒」。研究指出,冠狀病毒是由ACE2受體進入人體細胞,而分析嚙齒動物細胞ACE2受體,發現其受體上的氨基酸序列呈現多樣變化,顯示該物種在進化過程中反覆接觸類SARS冠狀病毒,嚙齒動物因此對冠狀病毒產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然而,大多靈長類動物對冠狀病毒幾乎沒有適應性,這也代表嚙齒動物可能會成為一個病毒庫,雖然嚙齒動物攜帶病毒一事早有所聞,但由於近2年新冠肺炎肆虐,此研究也引起相關單位重視。
新冠病毒恐消滅亞非瀕絕靈長類 野生動物將成難控變異病毒庫
來自大陸的論文顯示,貓具有將冠狀病毒傳播給其他貓的能力。水貂更是重災區,全球數百個水貂養殖場暴發疫情,在歐洲還導致人類被感染,眾多養殖場不得不實行撲殺。《科學》雜誌報導稱,目前無緊急使用寵物疫苗的必要。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症狀似乎相對溫和,並且目前看來貓和狗在新冠的傳播中沒有扮演重要角色。EcoHealth科學與推廣副總裁喬納森.愛波斯坦表示,無論人們自己是否接種了新冠疫苗,他們都應該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比如要與大猩猩接觸的人,就應該戴口罩。愛波斯坦指出,人類呼吸道病毒過去在黑猩猩和大猩猩中是致命的,研究人員擔心,新冠病毒可能消滅非洲和亞洲瀕臨滅絕的靈長類物種。自從新冠大流行以來,其不僅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能夠感染寵物、家畜和野生動物。比如,貓和狗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實驗室研究表明,從細胞受體看,SARS-CoV-2病毒可以感染從松鼠到綿羊甚至抹香鯨等多種動物。科學家還擔心人或家畜可能將病毒傳播給野生生物,從而造成無法控制的病毒庫。目前,全球已有數款有效的新冠人類疫苗。但是,用於寵物和其他動物的疫苗是否必要?《科學》雜誌報導稱,目前無緊急使用寵物疫苗的必要。美國的寵物疫苗商業許可證由美國農業部批准。目前美國農業部尚未批准任何COVID-19寵物疫苗。美國農業部發言人喬伊爾.海登(Joelle Hayden)說,企業仍然可以自由研發這些疫苗,但沒有許可證,這些公司不能出售或分銷。黑腳雪貂等瀕臨滅絕的動物也備受關注,實驗室中雪貂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愛波斯坦還表示,鑒於水貂養殖場已發生新冠疫情暴發,這種病毒可能發生變異,不僅會傳播給人,而且還會傳播給野生動物。不過新冠動物疫苗相對容易製造。俄羅斯近日宣布,將要完成針對貂和貓等家畜和寵物的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5日報導,據國際傳染病學會12月14日稱,美國當局已確認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案例,感染動物是一隻野生水貂。美國全國保護野生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托馬斯.德利貝托強調,這是在自然界中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日前宣布,初步檢測顯示,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動物園3隻雪豹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園方的聲明稱,3隻雪豹都屬於輕症,預計將完全康復,好在其他動物未受感染。園內獸醫佐利.吉邁西認為,很可能是無症狀的工作人員將病毒傳給雪豹。路易斯維爾動物園表示,動物感染新冠病毒後向人類回傳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動物園將繼續開放,只關閉雪豹展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雪豹成了第6種被證實與人類密切接觸後可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今年4月,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的馬來虎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底,這家動物園的另外4隻老虎和3隻非洲獅被確診感染。此前,美國媒體報導過該國一些貓狗患上新冠肺炎。今年11月,一種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被發現與水貂有關。
癌症疫苗通過動物測試 準備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新冠肺炎來的又快又急,全球藥廠的確現在都加緊腳步開發疫苗。但相對於新冠肺炎,人類對抗癌症的歷史更加悠久,希望能研發疫苗抑制癌症的惡化,但現在傳出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癌症疫苗成功,目前已經通過動物試驗,準備進入到人體實驗階段。據悉,癌症細胞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體細胞異化與失控,幾乎所有人體的細胞都有癌病變的可能性,但隨著醫學界對癌細胞的了解,發現到其實人體的免疫系統其實也會對抗癌細胞,只是癌細胞會欺騙免疫系統,只要欺騙成功就會出現癌化。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其實著重點就是放在「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開發,目的就是抓到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騙術。其主要的概念是,人體免疫細胞中有一種T細胞,他是主要對付癌細胞,但由於殺傷力過強,為了避免誤殺正常細胞,T細胞動手前會先用自身的表面蛋白PD-1來進行檢查,這個PD-1會與正常細胞上的PD-L1結合,如果結合成功的話,T細胞就能判斷這是不能下手的正常細胞。而癌細胞就是會偽造PD-L1來欺瞞T細胞。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主要就是抑制T細胞身上PD-1的效果,讓T細胞直接無視檢查進行攻擊。根據《New Atlas》報導指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明了「PD1-Vaxx」免疫療法。該療法主要是活化T細胞與另一種免疫細胞「B細胞」(主要用來製造抗體、對抗病毒與癌症)。其原理是當PD1-Vaxx進入人體內後,會與B細胞發生反應,B細胞透過與PD1-Vaxx的反應,複製更多的PD1-Vaxx給T細胞,T細胞在獲取PD1-Vaxx之後,就能透過類似更新病毒庫的方式進行提升,此時癌細胞再偽造舊版本的PD-L1就無法欺瞞T細胞,進而被T細胞消滅。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引導免疫系統精準的瞄準、消滅癌細胞。目前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10隻罹患結腸癌的動物體內實驗此方法,其中9隻獲得了正向的效果,同時也透過先前的臨床前測試,確認疫苗安全性無虞。美國FDA也在11月批准該實驗進入第一期人體實驗階段,稍早時間澳洲也批准進行第一期臨床實驗。
長庚找到「關鍵抗體」 有望抑制新冠病毒入侵人體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台灣醫療團隊就投入相關研究,7日傳出好消息,由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與中研院研究員馬徹、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經過2個半月時間,終於成功分離出22種新冠肺炎的病毒株,並取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另外,研究團隊也成功從3個病人身上的B細胞中找到25株抗體,有望進一步開發快篩試劑和治療藥物。據《中央社》報導,這些病毒株來自世界各國,長庚與跨國團隊合作成果,將可進一步作為檢驗試劑或抗病毒治療的材料,防治新冠肺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黃冠穎醫師也指出,B細胞是人體製造抗體的唯一免疫細胞,因此研究團隊從3位病人的B細胞中,找到25株抗體。其中,有13株可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突刺蛋白質(S)的人類單株抗體,以及12株可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核蛋白質(N)的人類單株抗體,透過這些可結合病毒的單株抗體,可開發快篩或治療試劑。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發現其中有1株結合突刺蛋白質(S)的單株抗體,可與病毒抗原競爭冠狀病毒細胞受體(ACE2),有機會可以抑制病毒進入人體。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信如教授指出,這株結合突刺蛋白質(S)的單株抗體可阻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避免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繁殖,若未來在人體試驗有效時,就可作為治療及預防新冠肺炎的感染。長庚團隊表示,這個少數擁有完善病毒庫、首先設立對抗新冠肺炎人類單株抗體庫的團隊,後續將配合政府結合國內其他醫院共同實做臨床驗證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