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
」 細菌 食物中毒 類鼻疽 颱風 蟑螂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爸媽喊「被寶寶傳染」一家3口全感冒 醫搖頭:別再污衊他們
最近天氣一下轉涼,感冒的人越來越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家三口感冒,爸媽覺得是寶寶傳染給他們,讓他有點傻眼,「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巫漢盟昨(19日)在臉書《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分享,一對爸媽帶著8個月大的寶寶來看診,因為寶寶咳嗽、鼻塞、流鼻水,食慾也不好,檢查後確認是感冒,因此詢問「最近家中有人生病嗎」。爸爸回,「應該是他翻身不蓋被子著涼了啦!而且我們現在也有一樣的症狀,一定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啦!」巫漢盟反問,「真的嗎?老實說寶寶待在家裡要生病很困難,而且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他有去托嬰中心或保姆家嗎?還是他有機會出去外面被別人傳染?」這時換媽媽回,「他沒去上學也沒保姆家,平時是我們自己帶。因為他比我們早有症狀,所以我們才說應該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巫漢盟說,「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對他不公平,寶寶其實也是被傳染的受害者,他真的不可能是傳染源,因為他無法自己偷溜出門,去到外面被傳染後,然後再回家傳染給你們。」巫漢盟分析,這次的狀況有2種可能,第一是爸媽帶寶寶出門時,大家同時被別人傳染了,只因為寶寶抵抗力較弱,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的症狀較晚出現而已;第二就是爸媽先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寶寶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症狀較晚出現。巫漢盟直言,寶寶因別人傳染而生病,已經夠可憐了,請不要再污衊他們是傳播病菌的兇手,不然他們會很傷心的,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
氣溫極下降病患暴增「各種病毒都有」 小兒科醫師感嘆: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
近期由於氣溫直線下降,身體不適的病患人數可以說是直線增加。小兒科顏俊宇醫師也表示,近期門診病例遇到的病毒種類真的是多不勝數,他甚至感嘆「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小兒科顏俊宇醫師近期在FB粉絲專業表示「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不然很容易就被「中獎」倒下。顏俊宇醫師提到,最近門診的病例真是五花八門,咳嗽、感染、病毒群魔亂舞,光是A流、B流就讓人應接不暇,更別提手腳疹子、腸病毒、黴漿菌引起的久咳合併蕁麻疹等情況。每次看到診間裡,爸爸媽媽那疲憊的神情「我真的能深刻共感」。顏俊宇醫師提到,前一陣子女兒也跟病菌作戰,連夜裡睡覺時都會對著自己猛咳。隔天起來,顏俊宇醫師覺得自己喉嚨好像也腫起來了。就這樣,身為醫師的我,偶爾也難免成為病菌的「受害者」。顏俊宇醫師提到,雖然病患暴增,工作量大到讓人感到虛脫,但每當遇到可愛的小病人向其表示「醫生叔叔,我要戴上我的蜘蛛人面具,做出我的招牌動作!」顏俊宇醫師表示「那一刻,心情真的瞬間被療癒,也再度充滿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日版「寶林茶室」事件!鰻魚老店造成159人食物中毒1身亡 淒涼現況曝光
日本知名鰻魚飯老店「日本橋鰻伊勢定」2024年7月爆出食物中毒事件,導致159名在食用「蒲燒鰻魚」與「鰻魚便當」後的顧客上吐下瀉、身體不適,其中一名90多歲老婦人甚至因此死亡。時隔4個月,日本媒體進行追蹤報導,發現這間位於橫濱京急百貨的分店在事發後被勒令停業,但禁令在9月解除後,店家仍然自主停業,並在10月底宣告正式關店。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橋鰻伊勢定」是日本知名鰻魚料理餐廳,除了日本橋的創始店外,在銀座、池袋、千葉等地揭開設有分店,並在東京大丸百貨、橫濱京急百貨同樣開有店面。據了解,傳出食物中毒事件的橫濱京急百貨,「日本橋鰻伊勢定」在10樓、B1美食街分別有開設有店面跟攤位,然而B1美食街店面在2024年7月24日、25日賣出的「蒲燒鰻魚」與「鰻魚便當」等2個品項的產品卻引起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最終造成159人食物中毒、1名90歲老婦人死亡的嚴重後果。根據當局調查,該起事件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集體食物中毒。「日本橋鰻伊勢定」管理層則在記者會上坦承,並未強制規定負責燒烤的廚師佩戴手套,因此事發期間負責燒烤的20名師傅中,有5人工作時並未配戴手套,疑似是因此肇禍。據了解,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普遍存在於人體的鼻腔、咽喉、頭髮和皮膚而不會引起身體不適。然而,如果含菌的食物未有貯存於適當的温度下,病菌便會大量孳生並產生毒素,此毒素則非常耐熱,不能被高温消滅,因此爲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之一。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熱、乾燥有抵抗力,乾燥環境裡可存活數月,加熱80℃、30分鐘才能殺死。 當患者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食品中毒,其潛伏期約為1至7小時,平均為2至4小時,主要症狀為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下痢、虛脫、輕微發燒。症狀會持續24小時到數日,死亡率相對較低,但對病人及老人特別有威脅。而根據《神奈川新聞》11月15日報導,京急百貨公司7月25日就要求百貨大樓內的「日本橋鰻伊勢定」2處店面全面停業,不久後橫濱市政府衛生單位也開出停業令。儘管衛生監管單位在已在9月11日解除店家停業禁令,但是店家在停業就沒有再營業,並在10月底宣告2間店面正式關閉。在正式關店前的一段時間裡,店家則一直在提供退款等措施。
住院孩童有5成染「黴漿菌」 醫提醒:過敏兒更需多加注意!
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週來,因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出現肺炎重症,讓家長忙得不可開交。住院五成感染「黴漿菌」 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每到秋冬季節就是流感、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等呼吸道病菌流行高峰,尤其腸病毒目前還處於流行期,近來卻發現黴漿菌感染比例逐漸攀升,目前住院病童中,就有將近五成檢驗出感染黴漿菌,其中還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鄭詩橤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全年可見感染案例,潛伏期約1至4週不等,感染途徑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因此常見同班同學或全家人接連「中標」,症狀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臨床上會藉由抽血檢查血清抗體或快篩檢驗加以確認。「會走路的肺炎」 過敏兒恐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由於患者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都還算良好,有些人因為免疫力較佳,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也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很容易被忽略,往往都是等到燒退,卻發現久咳不癒,甚至咳上1-2個月,才會就醫治療揪出病因,不少幼童因免疫力較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鄭詩橤表示,目前院內住院病童中,有將近一半抽血檢驗後,確認是感染黴漿菌。尤其對過敏兒來說,萬一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會讓病情拖得越久、更複雜,治療過程也更加棘手。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流感疫苗可降「合併感染」風險因此,鄭詩橤提醒,平時盡量避免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一旦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加上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雖然流感疫苗無法防範黴漿菌肺炎,但可降低「合併感染」風險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鼓勵民眾或兒童施打疫苗,以提升防護能力。
創10年同期最高!秋冬腸病毒疫情反常升溫 疾管署估12月底才脫離流行期
秋冬腸病毒反常升溫!疾管署29日公布,國內上周腸病毒就診人次破1.8萬,創10年同期最高,預估高原期將持續至11月底,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腸病毒就診人次連2周上升,上周就診情形較前周上升10.3%。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腸病毒很反常,秋冬疫情仍持續上升,勢必造成更多孩童感染。今年6月就診最高峰達2萬282人次,若此波疫情惡化,有可能超過當時的最高峰。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應更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家中嬰幼兒若確診,應在家休息,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康芮颱風將至,估計周四、五對台影響最劇烈,恐造成登革熱、類鼻疽疫情升溫。上周本土登革熱新增7例,其中,北市中正區28日出現的個案,經定序發現與中和新店群聚相同,為登革病毒第二型。羅一鈞說,該個案去過新店東面山區,群聚案則集中在新店西側,感染源仍待釐清。衛生局已針對個案居住及工作地周圍環境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加強居民健康監測。整起登革熱群聚案將持續監測至11月24日,疾管署呼籲民眾配合防治措施,切勿擅闖或出入管制區,以免受罰。近期康芮颱風帶來的降雨恐導致病媒蚊孳生,造成疫情擴大,民眾務必主動清除積水容器,減少染疫風險。另一方面,上周國內新增3例類鼻疽個案,均來自高雄,其中1例60多歲男子發病當日就死亡,為山陀兒颱風後第2起死亡個案。男子無汙水汙泥接觸史,推測是吸入型感染,民眾颱風期間應待在室內,室內外皆戴口罩,避免吸入病菌。
新增3例類鼻疽!死亡數歷年同期新高 康芮颱風來襲再拉警報
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 40餘歲至70餘歲,3例均具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10月11至22日,其中2例無汙水淤泥接觸史,因發燒、呼吸喘等症狀就醫,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接觸史不明,10月22日因呼吸喘就醫,當日因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不幸死亡。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01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0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9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7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6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指出,依中央氣象署發布資料,預測近期康芮颱風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通過臺灣或鄰近海域,且不排除中心登陸臺灣的可能,受外圍環流影響可能帶來大量降雨,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妹子激戰小強! 蟑螂飛撲爬到胸 她「脫到剩浴巾」畫面全都錄
現代生活中,蟑螂一直是許多人的困擾,這些小生物不僅令人感到不適,甚至帶有危害健康的病菌,在國外,就有一名妹子在網路上分享和蟑螂「大戰」的影片,由於小強跑到她的背上,妹子被嚇到邊叫邊將上衣脫光並衝出房間,最後裹著毛巾回到鏡頭前,驚魂未定的影片曝光後,立刻在網路上引發瘋傳和熱議。影片直擊蟑螂飛到正妹的身體上。(圖/翻攝自抖音)影片一開始,可以看到這名女子埃琳娜(Elena González)一手拿殺蟲劑、一手拿著蒼蠅拍,緩緩靠近衣櫃旁的牆壁,這時停在上方的小強突然竄動,埃琳娜害怕地用蒼蠅拍揮舞並迅速後退,同時向該處瘋狂噴灑殺蟲劑。埃琳娜似乎是害怕蟑螂從腳爬上身體,甚至躲到床上,過程中也盯著衣櫥下方的地面,卻遲遲看不到蟑螂的蹤跡;沒想到,消失的蟑螂出現在她的褲子上還不斷往上爬,當小強碰到褲子和衣服中間的縫隙時,立刻讓埃琳娜崩潰,她趕忙往後查看,一回頭便和已經爬到腋下的蟑螂對上眼,嚇得埃琳娜立刻衝出房間。影片直擊蟑螂飛到正妹的身體上。(圖/翻攝自抖音)綜合外媒報導,這名妹子在TikTok上傳一部影片,標題寫道「蟑螂1分,埃琳娜0分,別在家輕易嘗試(Cockroach1, Elena 0. Don't try this at home.)」,記錄著她與蟑螂激戰的駭人過程。報導稱,過了一陣子,埃琳娜回到房內拿起手機,全身只裹著一條毛巾,向鏡頭透露驚魂未定的心情「我幾乎心臟病發了7次,而且我以為牠還在我身上,我身上的衣服現在全在外面的地板上」。埃琳娜的影片PO出後,立刻吸引逾百萬次觀看,甚至有32萬人按讚及近萬則留言數;許多網友看到埃琳娜和蟑螂大戰的過程,就開玩笑表示,「這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恐怖片」、「把房子的鑰匙和房契交給蟑螂,妳就安全了」。
山陀兒襲台後首例死亡個案!高雄男染類鼻疽 發病住院1週亡
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其中1例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汙水/淤泥接觸史,目前仍醫院住院治療中;另一例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9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18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8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7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4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3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1個月內仍有機會出現個案,且近期持續有颱風生成,外圍環流可能帶來大量降雨,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29歲男「長期胃食道逆流」買成藥緩解 醫照胃鏡驚覺「食道癌」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有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而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也提醒,除了基因影響外,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新增約2700名食道癌病例,約1800人因此病過世,且九成以上為男性。食道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中排名第6,死亡原因則排第5。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醃燻燒烤、醃漬、加工肉類等食物,都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指出,除了基因影響外,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抽菸、喝酒、嚼檳榔及過燙飲食(超過攝氏65度)都是高危險因子。此外,胃食道逆流也是食道癌的風險之一。蕭敦仁解釋,食道癌患者年齡多集中在50至70歲之間,年齡中位數為59歲,但該病有年輕化趨勢。蕭敦仁也分享自己經手的個案,最年輕的病例是一名29歲男子,他沒有抽菸、喝酒或嚼檳榔等不良習慣,卻因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困擾,選擇自行購買成藥緩解症狀。直到某次病情加劇,感到不適才前往就醫,結果經胃鏡檢查發現已罹患食道癌。蕭敦仁說明,胃酸持續逆流會損傷食道黏膜,導致不同於其他危險因子引發的癌細胞類型。大多數食道癌為鱗狀細胞癌,但胃食道逆流引發的食道癌多為腺癌。儘管腺癌僅佔食道癌病例的10%,台灣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罹患胃食道逆流,因此這類風險不容忽視。
混血女大生赴日探親小感冒 回台「右肺白一片」確診染黴漿菌肺炎
日本爆發黴漿菌疫情,台中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日夜顛倒追劇加上入秋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被檢出黴漿菌感染甚至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症狀;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觀察門診亦發現,近1周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占將近5成,國內疫情似乎蠢蠢欲動。入秋後日夜溫差大,門診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案例。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作息日夜顛倒加上溫差大,出現低燒、乾咳就醫,服藥1周未改善甚至會呼吸喘、咳嗽、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赴台中醫院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確診是黴漿菌肺炎,且併發罕見壞死性肺炎症狀,約1.5個月才痊癒。台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表示,黴漿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且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但因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近日黴漿菌感染人數暴增,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及大學生感染嚴重肺炎案例。此外,觀察今年門診,黴漿菌感染較去年同期約多3成,推論與國內口罩政策解除有關。鄭詩橤觀察亞大醫院兒科門診則發現,院內住院病童中將近一半是感染黴漿菌,加上門診也有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雖然病情不算嚴重,仍擔心黴漿菌疫情可能蠢蠢欲動。她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症狀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因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良好,免疫力佳者甚至可能無症狀,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容易被忽略,但也有不少幼童免疫力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疲於奔命,提醒民眾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
3類環境恐吸引蟑螂 無毒教母曝「超神清潔物」殺光小強
蟑螂是人人喊打的生物,而且身上攜帶各種病菌,讓人渾身發毛。無毒教母譚敦慈揭開引來蟑螂的3大原因,並提供杜絕方式,避免家中環境成為蟑螂的溫床。蟑螂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似乎怎麼都殺不完。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譚敦慈指出,食物暴露、紙箱和雜物堆積以及下水道油脂堆積,是吸引蟑螂的3大原因。1.食物暴露蟑螂特別喜歡食物的味道,無論是廚餘、殘羹剩飯,甚至是未妥善保存的食物,都會吸引蟑螂前來,因此任何食物都應該密封保存,尤其是廚餘要立即處理或放入冰箱,避免暴露在空氣中。2.紙箱和雜物堆積紙箱、報紙等物品散發的氣味容易吸引蟑螂,因此不要在家中堆積這類物品,建議家中保持乾淨整齊,避免給蟑螂提供棲息地。3.下水道油脂堆積廚房下水道往往因為油脂積聚而成為蟑螂的溫床,這些油脂殘留為蟑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應該定期清理。若想防止蟑螂進屋,譚敦慈會使用「過碳酸鈉」清潔下水道和廚房區域,過碳酸鈉與水接觸後,會釋放出過氧化氫,具備強效的清潔與消毒能力,可以分解油脂和食物殘渣,減少蟑螂的食物來源。譚敦慈建議,平均每2周進行消毒一次,使用熱水搭配過碳酸鈉沖洗廚房水槽和排水孔,能有效去除堆積的油脂,並且殺死蟑螂幼蟲。另外,下水道是蟑螂進入家中的主要通道之一,譚敦慈提醒應將未使用的排水孔密封,尤其浴室和廚房是容易潮濕的地方,更應該注意封堵。
睡前別再滑手機又放床上! 研究曝:恐接觸「蟑螂糞便細菌」
現代生活時常離不開3C產品,許多人更習慣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然而有研究人員警告,手機上可能帶有大量細菌,這種細菌普遍在蟑螂糞便中被發現,一旦接觸這類細菌,可能讓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引起感染、痘痘、紅疹、肺炎甚至是敗血症。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據估計,每個人平均1天觸摸手機的次數多達2617次,手機也會因此變得極度不衛生。此前,更有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細菌含量是馬桶的10倍,且科學家曾示警,「床上溫暖潮濕的環境是病原體生長和傳播的完美培養皿」。英國寢具品牌「MattressNextDay」就贊助了一項研究,試圖了解手機上究竟藏有哪些細菌。研究人員從10支智慧型手機及10支智慧型手錶上採取樣本,並將樣本放入實驗室生長,以便觀察有哪些病菌存在。結果發現,「智慧型手機是最骯髒的科技產品」,其細菌數量比先前在電視遙控器等物上發現的細菌還要多。報導指出,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上最常見的細菌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這是種常見於蟑螂糞便中的細菌,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但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若是免疫力較差者,接觸細菌過後,可能造成眼部感染、疹子、膿皰、腹瀉、頭痛,甚至誘發肺炎、泌尿道感染、敗血症。「MattressNextDay」也針對575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74%的受訪者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頭邊或這頭下,而睡眠專家、「MattressNextDay」執行長馬丁(Martin Seeley)就直言,「記住,你的床應該是讓你休息的避難所,而不是潛在有害細菌的培養皿」。對此,專家建議,可以定期使用含酒精的濕紙巾或紫外線消毒劑來清潔手機,這能幫助消除手機上可能存在的任何細菌,並且應減少讓手機與臉部直接接觸。
泰國爆豬型鏈球菌…台男也感染「1疏忽險致命」 醫揭預防方法
泰國東北部4個省份接連爆出12起因感染豬鏈球菌死亡、上百人失去聽力的案例,就連台灣也傳出病情。一名53歲男子因出現感冒症狀、高燒不退、脖子僵硬、劇烈頭痛與雙耳耳鳴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急救,到院時人已經昏迷、意識不清,診斷證實受到豬型鏈球菌感染導致腦膜炎。據了解,男子是飼養豬隻的業者,罹患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疾病,免疫力較弱,發病前曾拔牙有傷口,到養豬場接觸豬隻後沒洗手就碰觸口腔,以致於細菌經由口腔傷口侵犯腦部,造成腦膜炎並右邊聽力受損,所幸進行抗生素治療,住院18天後順利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自強說明,豬型鏈球菌腦膜炎是因為豬型鏈球菌侵入人體腦部腦脊髓液,造成腦膜炎發生,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心內膜炎、關節炎及支氣管肺炎等,感染途徑主要透過人體傷口、黏膜接觸病菌,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肉,潛伏期為數小時到3天就會發病。楊自強提醒,豬肉切勿生食,豬肉、豬內臟或豬血應煮熟,料理過程也要使用不同砧板或器皿來避免生、熟食混雜導致交叉感染,處理時也要注意接觸的皮膚,應做好防護避免傷口直接接觸,處理後也要徹底洗手;若身體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要儘快就醫,找出致病原因,才能獲得良好的預後效果。
「租到屍臭屋」清到嘔吐…她急PO網求救 網勸「快逃」:去找特殊清潔員
租房路太曲折!有位女網友近日分享,她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了一間「因病過世」的房子,起初剛看房時,現場有很濃的明星花露水味道,後來香味逐漸散去,發現房間裡飄出臭味,經過上網查詢加上鄰居的說法,確認是「屍臭味」。她嘗試各種方法拖地、清理,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更讓她忍不住嘔吐,最後只好發文求助,希望網友能教她除味方法。這名女網友在Dcard上以「如何去除屍臭味?」為題發文表示,由於物價上漲、租金高昂,加上沒辦法申請補助,考量到距離、價格種種因四,她選了一間「因病過世」的房子。當她第1次看屋時,現場就有濃濃的明星花露水味,決定簽約後再次去看房,香味才漸漸散去。不過,原PO第3次進屋要打掃其中一間房間時,卻發現香味伴隨著臭味,上網查詢後,以及隔壁鄰居說「你是XX樓喔,那個死很久了,臭一個…」,才讓她驚覺臭味就是「屍臭」。原PO陸續將家具搬進租屋處後,只剩下那間房間還有屍臭味,於是她戴上口罩,嘗試用「碳酸鈉+壽司醋」拖地,卻還是能聞到「明星花露水香味+臭味+酸梅味」。原PO接著用「尤加利精油」打掃,卻覺得越拖越臭,待她簽約完進去再離開,便直接吐了1次,甚至導致她進公司後,忍不住跑去廁所吐。對此,原PO只好發文求助,「那個欲蓋彌彰的香味+臭味,到底!要怎麼除屍臭味」。貼文一經曝光後,迅速引起大批網友討論,紛紛留言表示「搬家吧,這真的不太好」、「住在一間有屍臭味的房間,真的對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好,很容易給自己下心理暗示,如果是基督教之類有宗教信仰或無神論的人,我覺得就可以住,普通人還是快逃」、「建議搬家,兩個月押金就算了,磁場不好一整年,會出很多事情,這種東西一般人沒有能力解決的」。也有人說,「你身體已經不舒服了 你還要繼續撐什麼?心理上你覺得沒關係可以克服,但是生理上還是要注意病菌的問題,並且味道不適也是一種侵害身體的症狀」、「花這些心思跟錢去除味道,倒不如趕快搬家,不要浪費時間,好奇租金是多便宜?可以讓你忍受又清理」。此外,不少鄉民提出了除臭味的建議,「我最近買了人體屍體除臭劑,你要不要買一罐試試看,我還沒有使用,但是成分裡面有寫酵素,原理或許是生物分解相關的細菌,或許會有幫助」、「用1%漂白水拖地 多拖幾次+通風試試,然後要用酸清洗的話,直接用清潔用鹽酸會比較適合」、「活性碳、鳳梨皮...當初展場是用這些這些去味,或是燒一下東西(粗鹽淨化)」、「真心建議找特殊清潔員(專門打掃事故屋的)來清掃,他們有專業清潔工具跟化學藥物可以清潔縫隙跟徹底消毒(屍毒可是沒在開玩笑的)」。
蒼蠅停在食物上數秒還能吃? 日本衛生專家:揮手趕走照吃
許多人都會煩惱,正要享受美食時卻有蒼蠅在餐桌附近飛舞,甚至停留在食物上,這時是要當作沒見到吃下食物,還是丟掉接觸過的部分,或是全部丟掉!根據日本環境衛生專家橋本知幸表示,若小蒼蠅在食物上短短停留數秒鐘,不至於會危害人體,還是可食用。據《富士新聞網》、《TBS NEWS DIG》等日媒報導,橋本知幸表示,若這樣的狀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揮手把蒼蠅趕走,食物照吃,「很難想像(小蒼蠅)僅僅停留幾秒鐘,細菌就能夠快速傳播到足以危害人體健康」。橋本知幸說明,一般來說,小蒼蠅主要分成蚤蠅與果蠅,蚤蠅就是一般出現在餐桌上移動的小蒼蠅,喜歡各類食物,特別是腐敗物,果蠅則是停在食物上不移動,較喜歡發酵物。橋本知幸也說,小蒼蠅並不是因為有食物才突然出現,而是已經潛伏在房間中的某處伺機而動,等到食物出現才會現身!這些小蟲可能接觸排水孔與廁所等地方,無法排除把病菌沾染至食物上的可能性。這位日本環境衛生專家最後建議,平時就要注意清潔、留意積水、不要讓垃圾在廚餘桶中堆積等,且盡量不要把食物放置在桌面上太久,才能確保食安。小蒼蠅停食物數秒還能吃?衛生專家給答案。(圖/)
小心半熟蛋!醫生揭「食用生蛋」風險:嚴重會危及生命
許多人喜歡半熟蛋的口感,但其實背後其實隱藏著健康風險,近期前台大醫院兒科醫師兼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表示,除了衛生風險外,生蛋白還含有抑制人體吸收生物素的物質,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健康。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在其影片中指出,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不建議生食雞蛋。除了衛生風險外,生蛋白還含有抑制人體吸收生物素的物質,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影響健康。吳其穎解釋,生吃雞蛋最大的風險來自衛生問題,因為雞蛋在母雞體內形成時,可能沾上沙門氏菌。如果品質控管不當,食用受污染的生蛋可能會導致腸胃炎,症狀包括嘔吐、腹瀉,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菌血症,嚴重時危及生命。此外,吳其穎提醒,生蛋白中的某些物質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維生素B7)的吸收,生物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長期缺乏可能導致掉髮、指甲脆弱等營養不良症狀,因此頻繁食用生蛋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他建議,為了兼顧美味與衛生,最好選擇全熟蛋。至於生食雞蛋,除非特殊情況下少量品嘗,否則基於健康與衛生考量,應盡量避免。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依據資料顯示,生食或攝食未加熱完全的蛋品會引起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沙門氏桿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此菌所引發的食品中毒,其症狀包括噁心、腹痛、嚴重腹瀉、脫水、偶發性頭痛,有時會有輕微發燒、腹瀉和食慾不振達數天之久。由於此菌不耐高溫,充分加熱煮熟,即可將此菌殺滅。因此購買生鮮雞蛋宜儘量選購洗選蛋,否則挑選雞蛋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交叉汙染。衛福部表示,生蛋白中含有白素(Avidin),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Biotin)的利用與吸收。把雞蛋煮熟,不僅可破壞白素也可消滅病菌,免除致病的危險,且加熱後雞蛋中的蛋白質才容易被人體吸收。
遊日小心「會走路的肺炎」!日本黴漿菌疫情「創10年新高」
日本是許多台人疫後出國的首選,然而近期肺炎黴漿菌的感染人數攀升,創10年來新高。對此,曾任臺灣食品安全協會和臺灣觀光協會高級顧問的福澤喬也指出,從日本感染的地區來看,福井縣患者數最多,達3.33人,接著是東京都和岐阜縣(各2.8人),呼籲出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清潔,並佩戴口罩。福澤喬昨(4日)上午在臉書粉專《Joel來談日本》發文指出,接下來又要進入台人旅日的熱潮,記得要常洗手戴口罩,因為最近日本的肺炎黴漿菌感染症感染人數出現上升,根據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近期日本的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病例數量持續增加,「9月16日至22日的1週期間,全國約500個定點醫療機構的統計顯示,每個機構平均報告了1.48名患者,這已是連續4週的增長,也是過去10年來同期的最高數字。」福澤喬補充,從日本感染的地區來看,福井縣患者數最多,達3.33人,接著是東京都和岐阜縣(各2.8人)、茨城縣(2.69人)、大阪府(2.61人)以及廣島縣(2.55人)。根據衛福部官網,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1種非典型的細菌,透過飛沫傳播,常造成呼吸道的輕微感染,亦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因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通常症狀較輕微,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肺炎黴漿菌可經由人傳人傳播,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一般而言,肺炎黴漿菌造成的症狀輕微,可持續1至4週,且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衛福部指出,肺炎黴漿菌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估計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的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但可能會有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至於如何預防肺炎黴漿菌?衛福部也提醒,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因此如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蓋住口鼻並立即丟棄,若無紙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沒有水時,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
環境轉偏東風「早晚溫差較大」 下周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轉濕涼」
氣象署指出,今、明(5日、6日)兩天臺灣東半部地區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今日馬祖易有較強陣風;基隆北海岸有長浪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今環境轉為偏東風,各地高溫可以回升至攝氏29至32度。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今環境轉為偏東風,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地區則維持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天氣型態。至於氣溫部份,林得恩說明,各地高溫可以回升至攝氏29至32度,澎湖、金門、馬祖也可以來到攝氏25至30度;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外島的低溫約可降到攝氏23至26度之間。他也提醒,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沿海及蘭嶼、綠島仍有長浪發生的機率,從事海上活動時,需要特別注意。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歐宗學今也指出,山陀兒颱風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昨天晚上終於告了段落。雖然颱風在昨天清晨就已經減弱並趨於消散,但它所留下來的水氣以及環境風場加上地形的配合,在陽明山區以及北海岸地區帶來意料之外的劇烈且持續雨勢,造成了許多災情,一直到入夜以後整體雨勢才明顯趨緩至停止。歐宗學續稱,今天臺灣附近的大氣環境會相對單純很多,主要受北方大陸冷高壓東移出海後所帶來的迴流偏東風影響,東北部及恆春半島地區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午後各地山區、南部地區可能有熱對流雲系發展帶來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仍然要留意有瞬間較大雨勢機會。氣溫方面各地相較前幾天都會回溫一些,白天高溫普遍可達30至33度,早晚低溫大約24至25度,已經是早晚溫差比較大的季節,提醒大家早出晚歸留意氣溫變化。類似的天氣可望持續到週日(6日),下週一開始再度有變化出現。歐宗學分析,隨著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地區又會容易有降雨發生,北部、東半部地區轉多雲或陰並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地區則是晴到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由於氣溫還未明顯降低,要留意可能還是會有瞬間較大雨勢發生,類似的天氣型態可能一直延續到國慶日,但水氣有機會逐漸減少,降雨頻率降低或範圍縮小、雨量減少。氣溫方面,各地早晚低溫變化不大一樣、維持在24至25度左右,白天高溫會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北部高溫降至28至30度,中南部還是可以達到32至33度,且陽光相對比較明顯,感受上會比較熱一些。歐宗學補充,下週五(11日)到週末期間東北季風有減弱趨勢,東北部、東半部至恆春半島等迎風面地區雲量偏多並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西半部地區則是晴到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在遠方的熱帶洋面可能還會有熱帶系統發展,不過目前的預報沒有接近臺灣的機會。接下來幾天是災後的復原階段,歐宗學也提醒,清掃時要穿鞋或戴手套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傷口感染風險。落實「巡、倒、清、刷」減少病媒孳生,也可適當消毒周遭環境,並且記得進食、飲水前務必使用肥皂洗手,以免將病菌、髒污吃下肚。
山陀兒帶來豪雨…恐再掀起「類鼻疽」疫情 7月凱米颱風後已釀13死
颱風「山陀兒」目前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在侵襲台灣期間,仍讓多地區出現積水、淹水的情況。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先前就提醒,這次「山陀兒」颱風因為滯留期長,加上豪雨影響,很可能再度引起類鼻疽疫情。羅一鈞表示,今年7月下旬「凱米颱風」襲台後,當時累計了80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3例死亡,超越2005年海棠颱風42例的最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而凱米颱風過後的80例個案中,便有69例均是在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導致多地出現積水或淹水情況,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而造成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籲請民眾於颱風期間及颱風過後,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包括穿著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避免刺傷或割傷,以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引起類鼻疽的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且慢性病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因此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颱風導致多地區積水、淹水,民眾應慎防類鼻疽。(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類鼻疽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如遇有疑似個案,應詢問接觸史、受災/受傷情形、汙水暴露史等,並加強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另外,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達40到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抵抗力較差的民眾,包含糖尿病、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皮膚有傷口者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