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性收縮
」左眼皮狂跳以為發財…樂透全槓龜「雙眼跳到張不開」 竟是疾病找上門
俗話說「左跳財右跳災」,許多人左眼皮不自覺跳動時,都認為是好運降臨的徵兆,然而也有可能是疾病找上門。1名50多歲的男性電腦工程師近期發現左眼皮常自行跳動,以為是發財的預兆,於是買了好幾張彩券盼望一夕致富,不料樂透沒中就算了,眼皮還越跳越嚴重,甚至蔓延到右眼,最後雙眼幾乎張不開。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分享收治個案,該名男姓工程師數月前發現左眼皮不時跳動,心想「左跳財右跳災」,並沒有太在意,還在農曆春節期間買了好幾張樂透,希望一夕致富,誰知彩券完全沒中獎,眼皮還越跳越嚴重,就連右眼皮也開始狂跳,最後雙眼幾乎張不開,就醫後才得知罹患「眼瞼痙攣症」。醫師說明,眼瞼痙攣是指全眼輪匝肌發生痙攣性收縮,造成上下眼瞼閉合,以致無法張開眼睛的狀態。眼瞼痙攣依有無眼部或三叉神經疾病存在,分為自發性及病發性眼瞼痙攣;自發性眼瞼痙攣,經常兩眼都有,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較多(女男之比約三比一)。症狀開始時可能只是久久才一次眼輪匝肌的痙攣性收縮,並不影響視力及日常生活;但隨著病情加重,眼輪匝肌收縮的力道及頻率逐漸增加,到最後可能導致眼瞼閉合,面部的表情扭曲,視力嚴重受損,影響日常生活。醫師提到,自發性眼瞼痙攣的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精神的壓力及倦怠可能會使症狀更加重,在休息睡覺時眼瞼痙攣會消失。有少部份患者的痙攣,是腦內基底核發生病變所造成,而有些病人是因為長期服用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的藥物,引起錐體外神經傳導路徑有障礙,因而發生類似症狀,稱為遲發性運動困難,這時只要減藥就可以恢復。至於治療自發性眼瞼痙攣的方法,首先是藥物治療,雖然很多藥物被報導可以減輕症狀,不過藥效並不是很顯著;或以肉毒桿菌素局部注射痙攣的肌肉,可以達到暫時緩解的功效,但是大多數患者需要3至4個月就重複注射一次,副作用包括眼瞼閉合不全、眼瞼內外翻、眼瞼下垂、複視等。若以上治療皆無效,則可考慮用手術的方式將眼輪匝肌摘除。
長期腸胃不適猛吃胃藥NG? 專家籲:恢復身心平衡
許多人腸胃不適,就會來顆胃藥舒緩。營養學專家劉博仁說,腸道會獨立思考,如果遇到壓力就會讓消化工作停擺,「因此當長期腸胃不適,排除腫瘤、感染等因素之後,不要只是猛吃胃藥,而是要恢復身心平衡狀態。」劉博仁近日在臉書專頁發文說,腸道是第二個大腦,還會獨立思考,「有位音樂系學生,主修薩克斯風,每當要面臨考試或是表演時,他就腹痛如絞,苦不堪言,可是一表演完畢或是考試結束六到八小時後,這症狀就逐漸緩解。許多人都有類似經驗吧,這其實就是腸子神經感受到壓力,因而產生的腸道壓力症候群!」劉博仁表示,「當壓力來臨時,腸子內的神經系統會因此停擺所有消化工作,當這罷工持續時,你就會感到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一定受到影響,更麻煩的是,胃以及腸子的蠕動轉變成痙攣性收縮,你就會感到胃痛,有時還會痛到想嘔吐。」劉博仁指出,心寬體胖是因為沒壓力,所以比較快樂,讓腸神經系統順暢,消化也變好,所以才會發福,「有意思的是,腸神經元也會分泌許多神經傳導物質,最有名的就是血清素,腸神經元會透過不同方法與大腦相互溝通,像是迷走神經、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促腎上線皮質素釋放因子(CRF)等,因此「腸—腦連結」(gut-brain connection)就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劉博仁說,「簡單說,情緒會影響腸胃功能,腸胃神經功能失調也會影響情緒,無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我若是用『唇亡齒寒』來比喻腸跟腦的關聯一點也不為過!」劉博仁在最後強調,「因此當長期腸胃不適,排除腫瘤、感染等因素之後,不要只是猛吃胃藥,而是要恢復身心平衡狀態,透過靜坐、冥想、氣功、太極拳、瑜珈、補充益生菌、修補腸漏等等,來達到腸腦平衡。」
女子狂打嗝影響工作 藥師曝可能是「這些原因」
打嗝是普通的生理現象,但打嗝打得不停,卻很有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藥師玲玲在臉書上分享,有位女子去藥物諮詢,並表示自己的工作室總機,時常需要接聽電話,但最近卻常打嗝打得不停,讓她在接聽電話時很尷尬,女子詢問該怎麼處理。據藥師表示,打嗝是種非自主、間歇性的橫膈肌與肋間肌痙攣性收縮,打嗝的情況可能斷斷續續,也有可能會持續數周。而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6種:與飲食有關,可能是吃太多、吃太甜;和人體有關,可能是迷走神經或膈神經異常;和腸胃道疾病有關,可能是胃脹、胃炎、消化性潰瘍或是胃癌等;和生活習慣有關,可能是思覺失調症、過度興奮、壓力等;和生活習慣有關,如吞入空氣;和藥物有關,有服用類固醇、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劑巴比妥類藥物,都有可能引起打嗝。後來女子表示最近有服用安眠藥,且腸胃常感到不適,有脹氣的感覺,再加上最近常常打嗝,讓她備感困擾。藥師也與女子確認安眠藥和腸胃不適的時間,再比對女子打嗝的時間,發現兩者是吻合的,所以女子的打嗝狀況,可能與服用安眠藥引起的腸胃不適有關。藥師也建議女子,如果失眠的情況有改善,可以減低安眠藥的用量,或是請醫師更改藥物的種類,而腸胃的問題,可以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做治療。如果持續出現打嗝的情況,藥師也有建議大家可以使用3種方法,打斷正常呼吸模式法:暫時憋氣以破壞正常呼吸,緩解打嗝。冰涼冷卻法:喝冷水或用冷水漱口刺激鼻咽及食道,以緩解打嗝。抵制橫膈刺激法:打嗝時蹲下抱膝,壓迫胸部給橫膈壓力,也可以改善打嗝。藥師也提醒,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用,可以服用藥物來改善,如果去除打嗝的可能原因後,仍無改善且持續48小時,藥師建議可以就診處理,但也表示無須擔心,因為打嗝是可以恢復的。
治療打嗝 可以「科學」一點?
打嗝總是很突然的發生,而且很難控制,讓許多人感到困擾,無論是旁人從背後嚇當事人、喝醋……各種方法多的是,但好像都「不太科學」。其實打嗝在醫學上稱為呃逆,是由於橫膈膜出現陣發性和痙攣性收縮而引起。如果受到寒冷刺激、吃飯過快,或是吃了太乾、太硬的食物後,都有可能出現暫時性的打嗝。有位美國人查理斯·奧斯彭(Charles Osborne),他從1922年到1990年持續打嗝68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打嗝時間最長的人,但常人肯定覺得非常不好受。其實打嗝的發生不問年齡,根據調查,8周大的嬰兒1天也會有1次打嗝的狀況,而且在世界各國有數不清的民俗療法,但往往都不太科學,2013年甚至有份報告表示,沒有任何治療打嗝的方法是值得推廣的。舉例來說,有人主張「閉氣」、「用紙袋呼吸」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卻會讓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科學記者Tibi Puiu主張,可以十秒鐘暫停吸氣,然後再呼氣,連續試個3-4次,若還是停不下來,可以連續20分鐘使用這個方法,有助於停止打嗝的情形。此外,還有用手指抓住舌頭前端的方式,可以刺激迷走神經(vagus nerve),緩和橫隔膜收縮的狀況;過去也有人利用從事性行為或按摩腸道的方式停止過打隔。若是打嗝超過48小時以上,很有可能是罹患其他的疾病,最好還是去找醫師看診較佳。若要預防打隔,則要避免吃喝太多、太快,而且避免喝碳酸飲料、酒精飲品,以及少吃辣食物,避免在短時間內出入溫差極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