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 痢疾洽公返國腹瀉不止!以為腸病毒 醫「1招」快速揪出元兇
59歲許先生日前返國後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但服藥後腹瀉沒好轉,只好再掛急診,經化驗糞便並採用快速核酸檢測套組分析後,1小時內就發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趕緊先投藥治療,隔天顯微鏡檢查也證實有阿米巴原蟲囊體。快速核酸檢測有效協助醫療團隊即時處置,此次治療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Clinical Laboratory》,證實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阿米巴性痢疾症狀不明顯 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一旦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往往會引發腸道症狀,造成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腹瀉)或便秘,並伴隨發燒引起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症狀。林佑達指出,該疾病可能導致如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蔓延到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對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這種疾病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為常見,傳統會以顯微鏡檢查糞便檢體,但往往需要1-2天較長時間,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傳統鏡檢耗時 快速核酸檢測有利即早診斷檢驗科組長周雍哲表示,傳統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操作繁瑣且敏感度低,可能導致診斷耗時,若透過「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multiplex PCR)」的檢驗分析技術,能夠同時快速檢測多種腸道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以及寄生蟲(如痢疾阿米巴、梨行鞭毛蟲)等22種病原體,也可大幅提高治療效率。把握黃金治療期 這樣做降低感染風險林佑達也強調,如有症狀或檢驗陽性者,務必即早就醫治療,以免持續感染他人,平時則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要吃熟食及喝煮沸的水,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降低感染風險。
東南亞出差回國後瘋狂腹瀉 男業務糞檢驚現恐怖寄生蟲
59歲的許姓男子在東南亞出差返台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起初他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但服藥後症狀卻未見好轉,後續許男便前往醫院急診就醫。經醫院檢驗科化驗糞便後,隨即就出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經顯微鏡糞檢後才確認,許男遭到阿米巴原蟲囊體感染。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確認許男是感染阿米巴原蟲後,醫療團隊立即給予抗阿米巴藥物治療,許男的症狀也在幾天內逐漸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由痢疾阿米巴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在腸道中。雖然大多數感染者症狀並不明顯,但一旦原蟲侵入腸壁組織,就會引發腹部不適、間歇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情況。林佑達醫師解釋,該疾病在某些發展中國家較為常見,如患者沒有及時治療的話,有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蔓延至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傳統上會使用顯微鏡檢查,但需要1至2天時間才能得出結果,這也會讓延誤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林醫師特別提醒,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或檢驗結果呈陽性,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感染他人。同時也建議平時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只食用熟食和煮沸的水,並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以降低感染風險。
驚現痢疾食物中毒「24年首例」 日本東京餐廳遭勒令停業7天
日本東京都近日發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港區赤坂一家名為「TOMBOY赤坂店」(トムボーイ赤坂店)的餐飲店,發生5位顧客在用餐後出現了食物中毒症狀。這5人年齡介於28至34歲之間,分別於7月31日和8月1日在該店就餐。而這也是睽違24以來首次在東京出現痢疾食物中毒的事件。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指出,由於自2000年東京都開始統計以來,這是東京都內首次出現由痢疾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再加上痢疾桿菌以強悍的傳染力而聞名,因此這起事件引起了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受影響的5位顧客在用餐後不久就出現了腹瀉、腹痛和發燒等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狀。港區的港口保健所立即展開調查,並從其中2人的檢體中檢測出痢疾桿菌。目前其中1位患者曾短暫住院,不過所有患者都在康復中。由於這5人共同的行為只有在該店用餐,因此保健所判定這是一起由痢疾桿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導中也提到,雖然今年東京都內已有9人感染痢疾桿菌,但這是首次被正式判定為食物中毒事件。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並進行徹底調查,港區政府對「湯姆男孩赤坂店」下達了自16日起為期7天的停業處分。該餐飲店的運營公司也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同時也表示,據他們所知,保健所認為食物中毒的來源有多種可能性,目前尚未確定具體原因。該公司強調,他們的員工中沒有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也沒有收到其他顧客報告身體不適。
廣東蟑螂神進化? 民眾驚見「2根觸鬚發光」激似揮舞螢光棒
蟑螂是一種人見人打的生物,很少人喜歡。中國廣東有博主近日PO出一段影片,畫面出現一隻蟑螂,特別的是2根觸鬚會發光,像是在揮舞著螢光棒,引發網友熱議。廣東近來進入高溫濕熱的天氣型態,許多民眾家中出現一群「熟客」拜訪,正是會讓美好心情瞬間崩潰的小強蟑螂,而「起猛了看到蟑螂有應援棒了」、「廣東的蟑螂進化的有多神奇」登上熱搜,掀起眾多網友討論。起源於一名博主在網路PO出影片,畫面中顯示一隻蟑螂2根觸鬚發著光,像在揮舞螢光棒,至於為何會發光?有網友猜測,可能是下方有燈光照射。不過撇開發光不說,假如在家中看到蟑螂,不少人肯定會陷入崩潰。蟑螂的觸鬚發光晃動,像是揮舞著螢光棒。(圖/翻攝自微博)據《羊城晚報》報導,蟑螂最早出現在3.5億年前,恐龍老早就滅絕,但牠卻活到現在,號稱地表最生物,中國家庭中最常見的蟑螂主要有6種,包括德國蟑螂、美洲蟑螂、黑胸大蠊、東方蜚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蟑螂是雜食性昆蟲,任何食物來者不拒,不只動物、植物、腐爛物,甚至是排泄物,就連紙張、肥皂、電線、紡織物、皮革、頭髮等,也可以成為食物。牠們平常喜歡躲在在溫暖、潮濕、食物豐富以及多縫隙的地方,像爐灶、水池、洞穴、雜物堆、牆縫等。此外,蟑螂還有一些「特異功能」,除了會飛,還會「斷肢再生」、游泳等,而且就算斷頭,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呼吸。在活動中,不僅可攜帶麻風分枝桿菌、鼠疫桿菌、桿菌性痢疾等40多種病原體,也是腸道疾病和寄生蟲病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要小心。
男子罹患食腦蟲奪命?檢驗結果大逆轉 死因為「阿米巴性痢疾」
先前有媒體報導指出,一名男子前往高雄長庚就醫,被醫師查出腦部遭到俗稱為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經治療後仍不治身亡。但高雄市衛生局於24日澄清,該名男子是因腹部不適、皮膚潰爛而就醫,院方通報的是「阿米巴性痢疾」,無直接證據顯示曾確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袁俊文在受訪時表示,該名男子是急診入院,主要症狀為頭痛、食慾差、左側肢體無力,安排CT與核磁共症後,發現男子左右大腦不對稱,且有瀰漫性腦病變,出現浸潤性感染的情形。後續醫師也為男子開顱採集腦部檢體,經檢測後,確認男子感染的是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而該名男子歷經治療後,仍然不治身亡。但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高雄市衛生局於24日表示,曾向高雄長庚調閱個案相關資料,查明該名69歲男子居住在外縣市,在2023年6月因為腹部不適來高雄依親就醫,曾因為皮膚潰爛等原因前往高雄長庚醫院,後續因為出現意識改變、偏癱等情況,所以被收治住院,並且進行腦部病理組織切片檢驗。後續查驗出疑似立即阿米巴,並於2023年7月22日通報為「阿米巴性痢疾」,疾管署也在同日研判確診。而該名男子則於2023年7月31日不治身亡。至於食腦蟲一事,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該名男子的腦部組織切片在當時並未進行分型或最後病理在確認,因此無直接證據證明該名男子有罹患「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直接證據。但依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全台均無「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確定病例,最近一次的通報是在2023年,北部有一名30多歲的女性確診。
紅毛猩猩「自製草藥敷傷口」創全球首例 動物界神醫治療1個月痊癒
猩猩界「華陀」!國外科學家在印尼研究野生動物行為時,意外看見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紅毛猩猩靠著咀嚼植物「黃蟬」的葉子,用汁液做為膏藥,反覆塗抹在臉上的傷口,1個月後傷口痊癒,幾乎看不見舊傷,這也是首度捕捉到野生動物這種行為。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研究小組2022年6月在印尼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GunungLeuser National Park)的研究區進行觀察,發現這隻名為拉庫斯(Rakus)的雄性蘇門答臘猩猩,會故意地咬碎一種攀爬植物的葉子,然後反覆將汁液擦在臉部的傷口上。拉庫斯不僅使用汁液,後來還用固體的植物材料,整個過程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判定牠是有意識地用這種植物來治療自己的傷口,拉庫斯的傷口在5天內閉合,大約1個月後已完全痊癒,幾乎看不見舊傷。這個在2日被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上的研究指出,這種植物名為「黃蟬」(Akar Kuning),在傳統醫學中,葉子被用來治療痢疾、糖尿病和瘧疾等疾病。兩名科學家伊莎貝爾(IsabelleLaumer)、麥克斯(Max Planck)透露,整個團隊都對於這項觀察結果感到非常興奮。據了解,這並不是野生動物第一次被發現進行自我治療,像是黑猩猩曾被觀察到用昆蟲塗抹傷口,報導還指出,儘管過去已知其他野生靈長類動物會吞食、咀嚼或摩蹭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但科學家從未見過使用這些植物來治療新傷口的行為,而且這也是野生動物首次被發現,使用已知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積極處理開放性傷口。另外,伊莎貝爾猜測,這可能是拉庫斯首次自己進行治療,「可能是牠不小心用沾有植物的手指觸碰了傷口,因這種植物含有非常有效的止痛物質,牠可能會立即感到疼痛減輕,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塗抹,或是牠觀察群體中其他猩猩來學習這種方法」,研究團隊也持續觀察其他猩猩,是否會表現出和拉庫斯同樣的醫療技能。印尼一隻紅毛猩猩懂得用草藥治療傷口。(圖/翻攝自X)
愛情永不嫌老! 美百歲二戰老兵將在法國迎娶96歲未婚妻
80年前,年僅20歲的美國陸軍空軍下士哈羅德特倫斯(Harold Terens),在「諾曼第登陸」(D-Day)後不久首次來到法國;80年後的2024年,他將於6月再次造訪法國,參加法國慶祝擺脫納粹統治80周年紀念活動,並且在當初美軍登陸海灘附近的一個小鎮,迎娶96歲的未婚妻珍妮斯沃林(Jeanne Swerlin)。特倫斯和斯沃林都曾結過婚,並都在紐約長大;特倫斯住在布朗士區(Bronx),斯沃林都則住在布魯克林(Brooklyn),但兩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卻充滿不同。二戰時,斯沃林仍在讀高中,並曾與士兵約會。士兵們喜歡送她軍牌、小刀,甚至手槍等戰爭紀念品,試圖贏得她的芳心。特倫斯則是於1942年入伍,隔年前往英國參戰,以無線電維修技術員的身分協助維修戰鬥機。後來他經歷過身邊戰友的犧牲,在北非執行過秘密任務,在英國酒吧外躲過德軍的轟炸火箭,還先後因在沙漠中被搶以及在烏克蘭感染痢疾而險些喪命,但他一次又一次頑強的活了下來。後來特倫斯返回美國,於1948年與妻子塞爾瑪(Thelma)結婚,兩人相濡以沫70年,直到塞爾瑪在2018年去世。兩人育有2女1子,還有8個孫子與10個曾孫。斯沃林曾兩度結婚,她第一任丈夫在40多歲時去世,第二任丈夫則是在兩人結婚18年後去世;後來斯沃林與男友卡茨(Sol Katz)一起生活了25年,直到他在2019年去世。斯沃林同樣擁有2女1子,並且擁有7個孫子與7個曾孫。特倫斯與斯沃林兩人的相識,是透過卡茨女兒喬安娜 (Joanne Schosheim) 的介紹。喬安娜的孩子曾與特倫斯的孫子一起參加露營,因此認識了這位風度翩翩的老紳士,並且一直抱持著朋友關係。父親過世後,喬安娜感念斯沃林與父親25年的相伴,不願意見她晚景孤獨,於是為她牽線,將特倫斯介紹給她。坦白說,特倫斯在妻子塞爾瑪過世後始終鬱鬱寡歡,所以兩人的初次見面很不順利。「我甚至沒有多看她一眼,也沒怎麼和她說話。」特倫斯如此回憶。斯沃林也說:「我們在餐桌上你看我,我看你,但什麼也沒發生。」即便如此,特倫斯的好友史丹利艾森伯格(Stanley Eisenberg)不忍多年兄弟一厥不振,第二天晚上還是拎著他與斯沃林再次共進晚餐,而兩人也從此墜入愛河。兩人自2021年開始交往,並且決定在2024年步入婚姻。特倫斯、斯沃林及家人預計將於2024年6月前往巴黎,與其他二戰老兵一起參與紀念活動;之後,他們將會前往諾曼地附近的卡朗唐萊馬賴鎮(Carentan-les-Marais),在一所建於1600年代的教堂裡舉行婚禮。
食安連環爆1/台灣首見米酵菌酸「10年奪陸43命」 無色無味高溫殺不死「5大原則逃死劫」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集體中毒事件,截至3月29日已累計23人就醫,其中2人死亡。令人詫異的是,首位死者年僅39歲且身體健康,用餐後隔日便因急性腎衰竭而亡,病程又急又快,專家認為極不尋常,因此緊急解剖檢驗,3月28日晚上衛福部證實檢體採樣到「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見,許多南洋料理的餐飲業者也紛紛主動停售河粉、粿條等商品,希望降低民眾疑慮。根據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資料,2010~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造成43人死亡,其中2015年一家四人慘遭滅口,2020年則在親友聚餐中一口氣奪走9條人命。根據新加坡食品局資料,想預防米酵菌酸中毒要掌握5大原則,其中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漿產品最為重要。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3月28日,共計有18名患者與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其中2人死亡。首名死者為39歲的呂姓男子,3月22日至寶林茶室吃炒粿條,24日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但衛生單位卻在26日才驚覺是食安事件。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此案首例是在24日由新北市衛生局通報,由於病患出現肝衰竭,並非典型食品中毒症狀,因此直到死亡都沒有被懷疑或通報,後來陸續收到醫院通報疑似案例,才立即要求餐廳停業。」66歲男子3月19日同樣享用寶林茶室的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經過多日治療,最終在27日也因急性腎衰竭身亡,成為第二位死亡案例。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一般食物中毒大多都在幾個小時內就發作,很少像該名患者「幾天後」才猛爆性肝、腎衰竭,「也是第一次遇到」。疾管署表示,除2名死者之外,目前6人住院治療中(5人住加護病房、1人住一般病房),15人症狀輕微返家休養。陳彥元說,醫院端有對所有病人進行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及病毒培養,包含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困難梭狀桿菌等,結果都是陰性。新光醫院感染症主任黃建賢表示,該男子住院後有為其進行細菌培養,但無培養出細菌,推測這次情況較像毒素導致。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初步認定「米酵菌酸」是禍首的可能性高,最後經解剖2位死者檢驗後,確認檢出「米酵菌酸」。由於民眾對米酵菌酸感到擔憂,台中食安處、法制局及經濟發展局也在28日共同組成市府聯合稽查小組,對於提供河粉、粿條等南洋料理的業者,包含非常泰、塔塔加、瓦城、PappaRich金爸爸、海記醬油雞飯等店家,特別針對粿條及河粉類等食材來源、保存等項目稽查。其中台中大遠百的非常泰、塔塔加泰式料理2家業者已停售河粉產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米或椰子所做的發酵食物,若發酵過程不當,有可能產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菌可能再洐生米酵菌酸,這是一種非常毒的毒素,依國外報告,可讓中毒者在1天之內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在40%至100%間。台北市衛生局與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一起調查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2010年至2020年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這些通報共導致146例疾病、139例住院、43 例死亡。」程涵宇說,米酵菌酸中毒是中國的法定傳染病,中國一開始較多的中毒事件,是自製發酵玉米粉製品、銀耳、地瓜粉和玉米粉製品(果凍),後來又有許多濕米粉、木耳)的中毒事件,最常發生在家裡(79.0%)和餐廳(21%)。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毒素無色、無味、耐高溫,民眾難以查覺,高溫烹調也無法消滅,在中國、非洲、印尼都曾傳出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目前沒有解毒劑,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例如中毒者若休克就打強心劑,若是不能呼吸就為他插管。顏宗海說,新加坡食品局曾針對米酵菌酸提出預防5方法,分別是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漿產品、或添加檸檬汁或醋減少毒素形成的機會、避免食用來源不明的豆豉相關食物、如果需要長時間浸泡白木耳或黑木耳,請在冰箱中浸泡,以盡量減少細菌生長,另外,發酵食品時要採取良好的衛生措施,例如對所有食品接觸表面進行消毒,以防止細菌對食品造成不良污染。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則指出,5到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建議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買回家立刻放冷藏,保存不要超過3天。她也提醒,發酵食物雖美味可口,但是無法控制溫度、濕度環境下,建議還是不要自製,以購買大廠牌有檢驗過後較有保障。
加薩走廊衛生狀況進入「災難級別」 世衛坦承:幾乎不可能改善
目前有消息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於10日表示,目前加薩走廊當地的衛生狀況已經進入了「災難級別」,即便WHO及時通過臨時動議,讓更多醫療資源進入加薩走廊,想要改變加薩走廊的衛生狀況也是「幾乎不可能」。根據《CBC》報導指出,WHO日前在34名理事會成員的協助下,正在想辦法緊急通過一項行動協議,該項協議主要是為了醫療人員、物資進入加薩走廊能暢通無阻,要求當地WHO工作人員記錄針對醫護工作者和患者的暴力行為,並尋求安全資金重建醫院。巴勒斯坦人道組織加薩走廊地區主任蒂比(Hiba Tibi)也表示,加薩走廊南部的醫院設備本來就比北部的醫院差,但如今因為北部戰火的關係,大量傷病患湧入南部醫院「已經擁擠不堪,許多受傷的人從北部疏散,醫療用品非常有限,醫生也注意到,自己正處於『必須選擇』病患救治的痛苦局面」。負責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醫療救助委員會成員、巴勒斯坦議員巴爾古提(Mustafa Barghouti)也表示,目前加薩走廊當地至少有過半民眾因為食物不足而挨餓,另外有35萬人患病,其中有11.5萬人是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另外有4.6萬名傷患無法獲得治療。除此之外,加薩走廊當地還有數千人缺乏溫暖的衣物、毯子和雨備。除此之外,由於乾淨的水源十分短缺,又沒有足夠的燃料來煮水,所以當地民眾正面臨著痢疾、傷寒和霍亂爆發的風險。即便WHO罕見地舉辦緊急會議,但WHO總幹事譚德賽則表示,自己曾對理事會成員解釋「在當前情況下,這些任務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譚德賽解釋,目前加薩走廊當地正面臨醫療需求暴增、疾病風險提高,但是醫療量能卻縮減到戰前三分之一的情況,堪稱是「災難級別」的環境。
氣候變遷傳染病傳播風險增 埃及斑蚊恐北漂
全球升溫,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危害性節肢動物在全世界分布上有往高緯度與高海拔移動的趨勢,最大原因可能來自於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而衛福部在最新一期「健康領域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中指出,隨著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可能會增加,並提及近年來台灣的埃及斑蚊呈現北移擴張的趨勢,推測未來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台灣大學公共衛生所名譽教授金傳春表示,登革熱為病媒傳染病,氣候變遷對蟲媒有很大影響,且依過去研究指出,登革熱與境外移入及氣象條件息息相關,因此要阻絕登革熱首先要從阻絕境外移入,並透過天氣監測高溫及降雨量及早因應,但她也說,如果因為氣候變遷使埃及斑蚊擴散至中部區域,恐怕會使病例更加嚴重。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白秀華說,登革熱可由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傳播,埃及斑蚊因其天性敏感,較易傳播登革熱,因此為登革熱防治重點,目前埃及斑蚊區域仍在北迴歸線以南,未來也可能會因氣候變遷等因素北移。不過,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調適組副組長葉信君表示,依2022年調查,目前埃及斑蚊分布最北仍在台南新營,為驗證埃及斑蚊分布推估結果,今年將針對台灣南部特別是雲林縣以南調查,至於白線斑蚊分布也尚待今年再驗證結果。而依衛福部「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發現,台灣數周前的高溫將使未來幾周後的登革熱、恙蟲病、日本腦炎、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類鼻疽及鉤端螺旋體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登革熱甚至可達7倍。白秀華則指出,當天氣變熱後,昆蟲密度可能會增加,一旦達到某一標準時,生物反而無法生存,不過氣候變遷、生物演化等尺度較大,還需要持續性觀察。
2700年前的馬桶出土 糞便化石更發現痢疾寄生蟲
考古學家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一個古老地區發現2700年前的馬桶,當中更有殘留糞便的化石,並從中發現人類最早遭寄生蟲感染痢疾案例,認為當時有馬桶的家庭應該是富有家庭,並認為糞便的主人身體狀況不佳。綜合外媒報導,考古研究團隊在以色咧的耶路薩冷,一處古老地區的豪宅古蹟發現了2700年前的馬桶,當中還有排泄物的化石更發現,全世界最早的寄生蟲梨形鞭毛蟲Giardia duodenalis。研究團隊表示,「梨形鞭毛蟲症通常是經由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所傳播,因此我們懷疑當時可能是個大問題,因為當時的耶路撒冷人口多,熱氣、蚊蟲加上夏天有限的水資源,可能就因此加劇感染的問題。」而衛生設施對當時鐵器時代的人們來說相當重要,但從古物研究發現,當時他們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痢疾問題,是當時主要問題之一。痢疾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里急後重、膿血樣大便、發熱。若發生在兒童身上,可能導致生長發育受損,而痢疾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嚴重,包含元朝皇帝元順帝和唐朝皇帝唐太宗,都被認為是死於痢疾。
吃西瓜可消暑 腸胃弱的人須避免吃太多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各種好吃又營養的蔬果,尤其是盛產季節,不僅生產的量多,品質也很好。炎炎夏日,大家最愛吃西瓜,多汁解渴又去暑氣,不過,這個迷人的水果不僅僅是口感好,也有很好的營養價值。植化素功效多多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蔬果的植化素可以讓每種植物有特殊的顏色、產生不同的氣味,能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繁殖後代,還可以保護植物對抗細菌、病毒或真菌等感染;植化素也會將陽光照射所產生的自由基清除,因此,有強力抗氧化作用,根據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紅色的食物具有預防胃癌的功效。美國的研究還發現,西瓜所含的瓜氨酸可以使血管放鬆以及充血,因此,能壯陽和降血壓。此外,西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鉀可以利尿,促進水分排除,改善排尿不順、尿道炎及水腫的問題。任何食物應該適量攝取不過,任何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都應該適量攝取,尤其是慢性病患,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室組長劉純君表示,西瓜含大量的水分,清涼解渴,因此,成了很多人夏季的消暑水果,但是糖尿病患吃太多西瓜,就會造成血糖狂飆,必須使用胰島素針劑,才能把血糖壓下來。西瓜全身上下都有用處。西瓜果實性味甘、寒、無毒。有清暑、瀉火、泄熱等功效,被稱為「天生白虎湯」。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由於白虎湯本是由知母、粳米、石膏、甘草等藥材組成的藥方,主要是治療熱病大汗出、大渴、大熱、惡熱及中渴煩悶而渴者,常應用於日射病、急性熱病口渴、原因不明高熱等症,而性味甘寒的西瓜,本身就有解暑除煩、收澀汗液的作用,所以,當感覺暑熱難耐時吃一片西瓜,效果更勝白虎湯;而西瓜子仁有清肺、潤腸、止渴、幫助消化等作用;西瓜的根、葉也可藥用,水煎服,可治療腸炎腹瀉、痢疾等症。西瓜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夏天很容易因為汗多而長過敏疹的人,清涼香甜的西瓜清熱解毒的效果,比綠豆湯還快,但是也因為西瓜太甘寒的特性,所以,脾胃比較虛弱的人,應避免吃猛吃西瓜,容易引起腹瀉。西瓜要什麼時間吃最好?吳明珠建議,最好在午餐時當餐後水果,或是運動過後補充水分之用。而腸胃弱的人,應避免太晚吃西瓜,俗話說「西瓜吃太多,晚上容易『反症(台語)』」,意思是說,若是本身體質寒涼,而晚上濕度大陰氣又盛,水分補充太多就會腹瀉。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柴山獼猴驗出恙蟲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籲上山勿接觸、餵食
恙蟲病5月將進入高峰期,有6成致死率,柴山是全高雄染病密度最高區域,平均每年有10多名感染案例。學者今年研究發現,柴山獼猴身上已有恙蟲寄生,更有人畜共通的疱疹B病毒、阿米巴原蟲,致死率相當高。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呼籲民眾,上山不要再餵食、接近、接觸獼猴,以免惹禍上身。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在部分休息區設有急救箱,提供含DEET成分的防蚊液供登山客免費使用,可降低恙蟲攀附率。(圖/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柴山是恙蟲病高風險區,自管處統計近3年來,柴山每年恙蟲病感染病例約6至16件。恙蟲透過鼠類傳播,幼蟲平時停留在較低矮的植物末端,待人經過接觸時上身,吸取血液或組織液時將病毒注入人體,潛伏1至3周後患者才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叮咬處紅色焦痂等症狀。若不及時警覺就醫,致死率可達6成。衛福部疾管署的恙蟲病宣教資料。(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我穿長褲長袖還是被咬!」自管處志工邱信龍2020年7月上柴山,前往龍泉谷途中,被恙蟲鑽進褲管後叮咬左膝蓋窩,回家一周後出現感冒症狀,小便越來越黃,小診所開藥治療無效,拖著虛弱的身體前往大醫院才驗出恙蟲病,緊急投藥治療撿回一命。康復迄今快3年,被叮咬的紅點周圍皮膚仍呈現明顯黑斑。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昭宏強調,民眾在戶外盡量不要去觸碰植物,回家後可檢查身體有無不明紅點。若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或感染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驗血,透過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治癒。專家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眾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為。(圖/報系資料照)專門研究野生動物、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在2014年的監測研究就發現,恙蟲透過老鼠的傳播進入山林,不只傳給人還傳給獼猴,獼猴染病的症狀及死亡率均和人類差不多,一隻獼猴身上甚至可寄生10多隻恙蟲。陳貞志強調,今年新的監測計畫剛啟動,尚未進入夏季高峰期,就已監測到柴山的獼猴帶有恙蟲。恙蟲確實有機會透過獼猴傳給人類,但好在獼猴有理毛習慣,可大幅降低傳播機率。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做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網查詢。(圖/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獼猴身上還有比恙蟲更可怕的病毒和寄生蟲!」陳貞志的研究更發現,獼猴身上還出現人畜共通、致命性更高的疱疹B病毒(導致腦炎)、阿米巴原蟲(導致痢疾),成年獼猴因生存空間緊迫造成抵抗力下降、染病率更是百分之百。前年就發生一名大陸獸醫師處理獼猴樣本時,不慎感染疱疹B病毒,因腦炎死亡的案例,東南亞也處處可見相關案例。陳貞志表示,柴山遊客、獼猴密度均高,彼此活動空間高度重疊,民眾難免會接近、觸摸到獼猴曾經碰觸的植物或區域,遑論親密接觸帶來的超高染病風險。他慎重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眾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為。為宣達獼猴保育、共存的正確觀念,自管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做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國家自然公園全球資訊網網頁及臉書粉絲頁查詢
生命力超嚇人 1隻蟑螂1年可繁衍「千萬隻後代」
蟑螂是惱人的生物,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不斷進化存活至今。由於生命力頑強,又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加上繁殖速度快,1隻蟑螂1年就可以繁衍成有1000萬隻蟑螂的家族,相當驚人。綜合《中國小康網》、《新華網》、《光明網》報導,蟑螂可以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生活,並大量繁衍,很多人看到蟑螂,都會本能反應踩上去,但踩到的若是懷孕的蟑螂,其堅硬的卵鞘基本踩不碎,裡面的「寶寶」反而被提前助產出來。蟑螂身上攜帶幾十種致病菌,會污染食物和器皿,如果食用可能會染上腸胃炎,引發食物中毒或痢疾等疾病。不只如此,蟑螂對電器設備的危害也很大,牠們會在家中的冰箱壓縮機、微波爐壓縮機、飲水機裡面等大量滋生,留下安全後患。蟑螂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蟑螂不挑食,最喜歡香甜口味,但紙張、膠水、肥皂也可以是牠們的食物。而消化和耐餓能力也非常強,美洲大蠊(美洲蟑螂)在有水沒食物的情況下,可以存活3個月。通常,1隻蟑螂1年可以繁衍出有1000萬隻蟑螂的家族,數量多如牛毛。蟑螂喜歡潮濕、溫暖、食物充足的地方,如果不希望家中出現蟑螂,就要保持環境的乾淨整潔,需要經常打掃、清除垃圾。假若想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殺死蟑螂,可以使用蟑螂藥,最好是固體的藥劑,因為液體的藥物被蟑螂沾上,帶到其他地方,會污染食物。由於蟑螂身體裡面可能攜帶蟑螂卵鞘,專家建議,滅蟑後最有效的方法是「包起來用一把火燒了」。
水才漸退又遇傳染病 巴基斯坦日增10童患病亡
巴基斯坦從6月開始因季風降雨及冰川融化影響飽受洪災之苦,不僅房屋、道路、牲畜和作物受損,甚至累積造成上千人死亡,而目前洪水雖然正逐漸退去,但卻引發不少傳染性疾病。不少人因為飲用受汙染的水,不幸染上痢疾、登革熱和瘧疾,根據當地醫生稱每天都至少有10名兒童死於與水相關的疾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巴基斯坦通訊官員萊哈里說:「許多兒童甚至沒有到達醫院,因為醫院被水淹沒或者無法進入。」隨後聯合國也發聲明表示「擔心成千上萬兒童無法生存。」
巴基斯坦史詩級洪災 民眾被迫喝洪水恐釀大規模疾病爆發
巴基斯坦自今年6月遭逢30年來最慘雨季,這場堪稱「史詩級洪災」爆發,已經造成近千人死亡,還有3000多萬人無家可歸,全國將近一成五的人口,已經淪為災民。除了洪災氾濫,當地醫生表示,這場天災也造成食物短缺,加上缺乏乾淨水源,有民眾被迫喝髒水,擔心接下來恐爆發大規模疾病,例如霍亂(Cholera)或是痢疾(Dysentery)等。巴基斯坦連日豪雨,使得當地河水暴漲。巴基斯坦連日豪雨,使得當地河水暴漲。從外電的畫面可見,困在洪流中的災民,不是等候軍警救援,就是必須想辦法自行脫逃,險象環生,根據《衛報》報導,巴基斯坦連日豪雨,使得當地河水暴漲,在信德省部分地區形成一個100公里寬的巨大內陸湖泊。困在洪流中的災民,不是等候軍警救援,就是必須想辦法自行脫逃。困在洪流中的災民,不是等候軍警救援,就是必須想辦法自行脫逃。另外透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MODIS衛星感應器所拍攝的最新照片顯示,衛星照片中央有一個深藍色區塊,顯示印度河滿溢及淹沒的地區約達100公里寬,原本是農田的地方如今成為了巨大內陸湖泊,據報導,由於豪雨加上印度河(IndusRiver)暴漲,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Sindh)有大片地區浸在水中。原本是農田的地方如今成為了巨大內陸湖泊。估計這場洪災已導致超過1060人死亡,將近3300萬民眾受災。估計這場洪災已導致超過1060人死亡,將近3300萬民眾受災,聯合國(UN)官員形容巴基斯坦洪災宛如「吸了類固醇的雨季」肆虐,水源受到汙染,飲水、上廁所、洗澡都成為問題。巴基斯坦水資源援助組織(WaterAid)負責人賈巴爾汗(Arif Jabbar Khan)前往勘察就發現,災區缺乏乾淨水資源,災民為了解渴,被迫喝髒水,恐怕接下來會有嚴重腹瀉和痢疾的風險。災民為了解渴,被迫喝髒水,恐怕接下來會有嚴重腹瀉和痢疾的風險。災民別無選擇喝洪水解渴,這正是大規模疾病爆發的原因。巴爾汗說,「他們甚至喝了洪水,因為他們別無選擇,這正是大規模疾病爆發的原因。我們正竭盡所能幫助他們」,另外,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Khyber Pakhtunkhwa province)的醫生法哈德汗(Farhad Khan)向美聯社透露,起初病患都是因為在洪水中受傷就醫,但現在最常見的是腹瀉患者。
情人節沒防護「孩子射手座」屬虎 保險套6大迷思曝:放這恐鬧出人命
今(14日)是西洋情人節,不少情侶都會和另一半約會,共進晚餐,如果感覺來了,通常都會恩愛一下。不過提醒大家,千萬要做好安全措施,否則推算時間,愛的結晶可能會是「射手寶寶」屬虎,早產的話可能是天蠍座。除了記得做安全措施外,也要正確使用保險套,疾病管制署就列出6大保險套錯誤迷思,請大家注意。《保險套錯誤迷思》1.保險套放皮夾保險套不耐高溫,長時間放在皮夾內會造成保險套乳化變質。2.戴兩層比較安全戴兩層保護力不會比較好,還可能因為摩擦增加破損的機會。3.用了就能避免感染所有性病全程戴套並依照「撕、捏、套、取、丟」的正確步驟,才能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4.用凡士林、嬰兒油來當潤滑液油性潤滑液會造成保險套乳化破損,搭配水性潤滑液才安全。5.口交時不需戴保險套仍可能感染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等傳染病。6.過期了還可以用保險套超過保存期限會因品質劣化或破裂而失去保護效果。疾病管制署指出,做好安全性行為可避免感染愛滋病及性病,但錯誤的認知可能導致安全性行為變得「不安全」,提醒大家正確使用保險套,才能確保自身及親密伴侶的健康喔。
1天放屁20次有問題!靠「7種屁味」測疾病地雷 醫曝:魚腥味恐是癌
放屁除了是正常生理現象,根據頻率或是氣味的不同,也可能成為身體異常的警訊。胃腸科醫師許秉毅近日在節目中透露,一般人每天平均放10次屁,若超過20次就必須注意,而屁味大致可分為7種,其中硫磺味、臭雞蛋味等都屬於正常範圍,然而若放屁出現「魚腥味」,就有可能是罹患腸胃疾病,甚至是癌症。許秉毅日前在TVBS《健康2.0》節目中提到,根據吃下肚的食物種類,放屁也會有不同的味道,像是平時攝取較多蔬菜的人,因植物性蛋白偏高,放屁時大多不會有太大的異味;至於愛吃肉的民眾,放屁就會是「硫磺味」;至於有時放屁出現難聞的「硫磺味」,則是因腸胃殘留過多消化不完全的食物,但仍屬正常範圍。醫師列出7種屁味,提醒民眾多注意。(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頻道)醫師接著說,如果放屁有「糞臭味」,可能是蛋白質或肉類攝取過多;而腸胃炎患者因體內壞菌較多,分解食物時會產生類似「臭水溝」的味道;另外體內出現特殊感染,例如阿米巴痢疾或潰瘍性大腸炎時,因腸壁潰爛,放屁就會有「腐肉味」;至於腸胃道出血或惡性腫瘤,則可能出現「魚腥味」,需多加留意。外科名醫江坤俊也補充,當大腸長出惡性腫瘤時,容易造成糞便阻塞,導致穢物長時間積在體內,和細菌產生交互作用,只要一放屁就會臭氣熏天,因此若長時間便祕,且頻繁放出小量臭屁時,很可能就是大腸癌的前兆,建議有類似困擾的民眾一定要及早到醫院檢查。
神秘恆河!「噬菌體」是人類救星 連霍亂也能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已超過32國,各界都在尋求疫苗和解藥。有英國細菌學家,在印度恆河邊發現了一種能夠有效殺滅霍亂菌的病毒「噬菌體」(bacteriophage),讓習慣將屍體投入恆河中的村民免於霍亂威脅。包括紐西蘭的學者也認為,噬菌體療法或許能成為人類救星。印度恆河神祕物質拯救村民?(圖/Getty Image)民眾一般對印度恆河的印象,就是垃圾遍野與屍體漂浮,然而,許多人選擇來此沐浴甚至飲用所謂的「聖水」。據說,每天光是恆河岸邊70多個城鎮、3億多居民排入的生活廢水,就足以讓某些河段的大腸桿菌超標280倍以上,簡直就是細菌繁殖的溫床。霍亂也被殲滅!印度恆河神祕物質拯救村民。(圖/Nikkei Asia Review)1890年初,恆河曾爆發過霍亂疫情,然而,沒多久後,霍亂竟然停了下來,一位英國細菌學家漢金(Ernest Hankin)對此感到好奇,認為恆河中必定有某種神祕物質能夠消滅病菌。但礙於當時醫療水準,漢金沒有找出原因,直到20年後,一位法國微生物學家戴列爾(Félix d'Herelle),終於證明河裡的神祕物質就是「噬菌體」。法國微生物學家戴列爾。(圖/維基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不少法國士兵患上痢疾,嚴重者連命都保不住,但有人卻拉完肚子就好了。戴列爾對此感到納悶,開始研究起士兵的排泄物,這才發現當中有某種神祕物質,正在殺死痢疾的病菌,正確來說是「吃掉」這些病菌,於是取名為噬菌體。戴列爾於是將微生物蒐集起來,注入患有痢疾的士兵體內,最後證實了他的想法,全部的士兵都恢復了。專家揭恆河「噬菌體」曾滅霍亂,有望成人類救星(圖/Live Science)根據紐西蘭梅西大學教授,亨德里克森(Heather Hendrickson)表示,噬菌體專以特定細菌為宿主,能夠進入細菌內部將其DNA注入,再複製出無數噬菌體副本,並注入溶菌酶,當細胞爆炸解體,噬菌體副本被釋放而出,重複無數次同樣過程,進而達到抗菌效果。亨德里克森表示,曾有名患者因登山事故造成粉碎性骨折,卻因治療過程受到耐藥菌感染,一度被醫生判定只能截肢,沒想到後來竟靠著10天噬菌體治療而奇蹟康復。她表示,噬菌體的多樣性及靶向性是抗菌療法的新選擇,常被使用於戰場救援,但目前困難的點在於,噬菌體相當脆弱,且極容易變質,科學家們正研究如何安全培養、純化噬菌體,確保其不會對病人產生副作用,並且仍須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投入治療。
武漢肺炎/「5步驟正確洗手」才是良方!專家曝建議「搓洗時間」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人心惶惶,民眾為了自保,掀起了一波口罩搶購潮。董氏基金會表示,與其搶購口罩,不如好好掌握正確洗手方式與時機,遵守濕搓沖捧擦5步驟,而搓洗時間也至少要20至30秒,相當於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才可以有效降低危害。根據《ETtoday》報導,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掌握正確洗手方式,就是最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以及會造成不孕的塑化劑等環境賀爾蒙,都可以藉由「正確洗手」來降低感染風險。而洗手時機也分為吃東西前、上廁所後、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進出醫院前後、接觸嬰兒前及外出返家後。吃東西前洗手,可以避免手上戲劇沾染到食物及餐具;如廁後洗手,可以將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沖洗掉;進出醫院前後洗手,可以避免將病菌帶回家或帶入院;而在接觸嬰兒前洗手,可以避免將病菌帶給嬰兒。勤洗手雖然可以將病毒沖洗掉,但許惠玉強調,有咳嗽、流鼻涕等生病症狀的人務必戴上口罩。口罩也應優先提供給醫護人員、服務許多民眾的第一線人員,才能大幅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而一般健康民眾與其搶購口罩,不如採用勤洗手的方式,是最簡單又有效的自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