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
」 胰臟癌「癌中之王」難察覺…專家籲4大警訊 有「這習慣」罹癌機率高3倍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一經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復發率高,造成治療困難。根據肝膽腸胃科專家指出,當出現黃疸、長期腹痛、腹瀉以及明顯體重減輕時,極有可能是胰臟癌的早期信號,不容忽視。臉書《欣悅肝膽腸胃科》發文指出,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年齡在60歲以上的長者,且男性機率高於女性,酗酒者、患有慢性胰臟炎或糖尿病的人士以及吸菸者也屬高危險群。值得注意的是,吸菸者的胰臟癌機率比常人高出3倍,且戒菸20年後的罹癌風險才能降到與常人相等。台北市衛生局曾提出,由於胰臟癌早期幾無症狀,病人確診常已是晚期甚至末期,診斷相當困難,8成無法手術切除,需使用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效果都十分有限,術後5年存活率不到15%,無法手術切除者的預後更差,5年存活率低於5%。早期診斷出的有近八成是透過腹部超音波及血液檢測被篩檢出來,因此定期健康檢查至關重要。胰臟癌治癒的機會十分有限,要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專家表示除戒菸、戒酒外,飲食均衡也相對重要,可於日常飲食中就避免攝取過多高動物脂肪食品,此外,若是在長期接觸化學藥品的環境下工作,也應該配戴好口罩及手套,達到工作環境中的自我保護。
「癌王」胰臟癌首入「十大好發癌症」 醫師:6族群要特別留意
近期衛福部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有「癌中之王」稱號的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名。衛福部也指出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點名6族群要特別留意,其中包含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糖尿病者、有抽菸者、或是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的家族。根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衛教文章指出,當中提到衛福部曾解釋,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如: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等,請務必及早就醫檢查。而錢政平副院長所點名的6大族群中,其中糖尿病患者要尤其注意,根據2020年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至6.8倍。屬以上所述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務必主動積極安排胰臟相關檢查。
胰臟癌首次闖入十大癌症 醫:能於早期發現,大多是健檢助攻!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58歲游先生,有抽菸習慣、他說前幾年在一次員工健檢中發現自己已罹患糖尿病。當時發現罹患糖尿病時,醫師就建議他應該控制飲食,積極減肥,可有助改善及控制糖尿病。但他說由於工作是自己做生意時常需要與客戶吃飯應酬,有想過要認真減肥,但時常一忙就疏忽,甚至是偶爾醫師開立的藥物也沒有按照指示按時服用。罹糖尿病未妥善治療 健檢又發現胰臟腫瘤這天,游太太幫他安排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較完整的高階影像健康檢查,想讓游先生認真面對自己的健康狀態。經過初步的抽血檢驗,血脂、血糖都超過標準值,腹部超音波檢查也發現游先生有中重度脂肪肝問題,但其中最驚人的發現是透過腹部零輻射磁振造影發現胰臟體部有一處約1.4公分異常顯影病灶,高度懷疑為胰臟腫瘤;後續經臨床專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罹患早期胰臟癌。癌王胰臟癌 首度闖入十大癌症近期衛福部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有「癌中之王」稱號的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名。衛福部也指出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如: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等,請務必及早就醫檢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補充說明雖然造成胰臟癌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依據胰臟癌發生個案可找出高危險族群,例如:較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糖尿病者、有抽菸者、或是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的家族也較容易得到胰臟癌。糖尿病患、體重減輕 胰臟癌風險是常人近四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根據2020年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 4 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 ~6.8倍!若屬以上所述高危險族群的民眾,錢政平醫師提醒務必主動積極安排胰臟相關檢查。關於胰臟的檢查方式,錢政平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可能會將抽血CA19-9認為是可觀測胰臟癌的一種檢驗方式,但其實CA19-9 指數並不能當作單一癌症的精準檢查,像是與腺體相關的肺癌、大腸癌、胃癌、攝護腺癌及女性的乳癌等,都可能引起CA19-9上升。最好的方式還是要透過影像檢查,最佳的檢查工具則是建議可利用磁振造影檢查(MRI),不具輻射線,對於臟器、軟組織的成像對比敏感度極佳,還能用多個角度切面,完整觀察胰臟健康狀態。
46歲女背痛竟是「癌王」作祟 朋友相同症狀一檢查也確診
46歲的陳姓病患,三年前因為背痛,無法睡覺,食不下嚥長達半年,檢查診斷為胰臟癌第三期,因腫瘤太大且淋巴轉移無法開刀,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鍾智淵,鍾智淵安排病患進行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鍾智淵表示,病患定期治療追蹤,改變罹病心境,調整生活型態,過著有機生活健康自然飲食,下田耕種流汗曬太陽,加上樂觀的態度,雖然罹患的是癌中之王胰臟癌,存活期預估一年,但陳姓病患現在過得自由又快樂,從治療副作用中很快復原。鍾智淵表示,病患三年前癌症指數由原本超標1587U/ml降到目前9.1U/ml,另外,胰臟癌腫瘤從三年前約6公分,現在也縮小為3公分。病患三年前約80公斤,體重一口氣掉了20公斤,食慾、精神體力各方面不佳。先完成兩個月放射線治療後,精神已有改善,接續接受化學治療,疾病穩定控制,病人體重已由原本最低60公斤,逐漸增加至70公斤,飲食、精神各方面良好,生活恢復日常。陳姓病患表示,治療前後生活方式改變的最大差別,在於現在藉著健康有機飲食、種植有機作物、活動流汗,並且透過勤曬太陽、接觸陽光,調整身體代謝,改善體質,讓身心靈達到舒服自在,健康狀態整體好起來。她樂於分享治療過程,還因此救了一個朋友,朋友同樣有背痛問題,她建議快去檢查,朋友也被診斷胰臟癌,還好早期發現。鍾智淵指出,民眾不要輕忽背痛症狀,尤其體重直線下滑,一定要趕快就醫,可能是胰臟癌。胰臟癌好發於喝酒,6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見為男性,一般診斷後預後不佳,未接受治療患者平均存活期不到半年,一旦診斷後,最佳處理方式即是早期盡快治療,並配合醫師定期回診追蹤。
過年大吃大喝4天…32歲男持續腹痛竟是「急性胰腺炎」 死亡率超嚇人
過年期間難免大魚大肉,但飲食若太過放縱,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負擔。中國河北省衡水市一名32歲男子,過年時大吃大喝,結果腹部持續性疼痛,吃藥也不見得好轉,只好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是急性胰腺炎,死亡率很高,不可輕忽。據《山海視頻》報導,男子過年的時候暴飲暴食,還從大年三十到初三連喝4天酒,後來腹部持續疼痛,吃藥也沒有效果,遲遲無法緩解,只好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男子持續性腹痛,吃藥也沒好轉。(圖/翻攝自山海視頻)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宋國增指出,男子的身材比較胖,有高血脂,因為春節和朋友或親人們常聚會,飲酒量也比較大,當時病情有些嚴重,所幸經過積極治療,病情得到緩解。宋國增提醒,節假日的時候,胰腺炎的病患多了平常的3倍,「春節期間就是一個團聚祥和的日子,親朋之間避免不了喝酒等等」,但對於一些有膽結石疾病、曾經得過胰腺炎的病人,以及肥胖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飲食和適量飲酒,出現中上腹偏左一點的持續性疼痛,並伴有噁心嘔吐等,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據了解,急性胰腺炎分為輕症和重症,輕症以胰腺水腫為主要症狀,病情控制住後,約7~10天可以痊癒,死亡率約10%;重症胰腺炎以胰腺壞死為主要症狀,病人可能在發作後24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達50%,即使治癒若沒有好好調養,還會反覆發作,甚至發展成慢性胰腺炎,再進一步變成「癌中之王」胰腺癌。
巴戈病逝/「癌中之王」胰臟癌7類人最危險 出現6大徵兆快就醫
資深藝人巴戈昨(16日)晚間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林口長庚醫院,享壽68歲,消息一出,讓許多粉絲相當悲痛。胰臟癌被稱為是「癌中之王」,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通常已無法開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腸胃科醫師列出胰臟癌7類高危險群,並提出2種解決方法。許秉毅曾於去年10月在臉書《吃病》指出,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它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它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而9成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許秉毅也列出,胰臟癌的7類高危險群,包括高齡,平均胰臟癌診斷年齡是71歲, 2/3患者在65歲以上,絕大部分患者超過45歲;新診斷糖尿病,1%~3%有胰臟癌;再來是酗酒、三酸甘油脂大於500毫克/百毫升、胰臟囊腫,家族史,2位或以上家庭人員以及致癌基因突變,BRCA1、BRCA2基因突變,容易產生乳癌、卵巢癌、胰臟癌。 許秉毅表示,臨床上篩檢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才比較有意義,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八成以上是可以手術治療的,自己的篩檢策略是,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胰臟癌指標 (CA19-9)、胰臟發炎指標 (澱粉酶),若發現異常再進一步檢查,以及三年一次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因為磁振造影檢查是可較準確檢測出小胰臟癌的工具,其優點包括準確,無輻射線,但費用較昂貴,自費檢測一次約1.1萬元。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提醒,若出現異常上腹痛、背後痛,或阻塞性黃疸症狀包括皮膚、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大便顏色變淡等症狀,要提防是胰臟癌,應該儘快去檢查。
巴戈病逝/68歲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 醫師曝「罹患癌症之王4大因素」
資深藝人巴戈今(16)日晚間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林口長庚醫院,享壽68歲;事實上,胰臟癌因為難以被發覺,被稱為「癌中之王」,一般被診斷出來後,就只剩下2至6個月壽命,知名外科醫師江坤俊曾透露,胰臟癌被發現時多半是晚期了,無法動手術,因此死亡率才會偏高。肝膽胃腸科醫師錢政弘也曾在臉書發文,胰臟癌發生因素通常有4大因子,分別為抽菸、遺傳、飲食與原因不明。肝膽胃腸科醫師錢政弘曾於臉書發文,胰臟癌5年存活率低於5%,術後恢復情況也很差,更有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無法動手術,而罹患胰臟癌通常與4大因素有關,分別是:抽菸30%,研究發現老菸槍是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群;遺傳因素佔15%,家族中若有人罹患胰臟癌,其他家人罹癌機率增加3至5倍;飲食佔20%,高油脂食物、含糖飲料和高果糖攝取,都會增加罹癌機率;最後則是原因不明,臨床就發現有些不菸不酒的女性也罹患胰臟癌,原因不明,推測可能與壓力太大有關。
唐慧琳胰臟癌過世!醫警告:存活率不到20% 「6大高危險族群」曝光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唐慧琳25日凌晨因胰臟癌病逝,享年49歲,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胰臟癌又稱為「癌中之王」,多數患者5年後存活率不到20%,而且早期不易發現,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期、第4期了,無法開刀治療。對此,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醒,這6類族群最好定期做檢查。許秉毅在臉書表示,根據衛福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台灣每年約有2500人因為胰臟癌過世,也一舉超越胃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名,不少名人更是死於肺臟癌,包括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世界知名男高音帕華洛帝以及有「時尚老佛爺」之稱的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行第7。(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許秉毅指出,胰臟癌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很容易侵犯到周遭的血管,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大多已經無法開刀治療了。研究更顯示,有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經無法開刀,有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死亡。許秉毅透露胰臟癌有3大症狀:1.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2.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3.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的體重減輕。值得注意的是,病患出現這些症狀,腫瘤多已大於3公分,有周邊血管的侵犯或轉移到遠處的器官,無法作開刀治療了。高危險群包含新診斷的糖尿病、胰臟癌家族史、慢性胰臟炎、酗酒者、胰臟囊腫、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至於要怎麼揪出2公分以下的胰臟癌?許秉毅直言,目前醫界並沒有良好的篩檢工具,可以找出這麼小的腫瘤,「磁振造影檢查」可能是較準確的檢查工具,但費用昂貴。他提醒,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若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3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