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之王
」 化療 神經母細胞瘤 胰臟癌 大腸癌孩子罹患癌王!5爸爸為賺醫藥費穿裙跳舞直播 1個月籌到446萬
近日中國大陸短影音平台上一個名為「五個小超人的爸爸」的帳號爆紅,引起廣泛關注,5位爸爸為了幫助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子女籌集高昂的醫療費,不僅剃光頭,還穿上裙子大跳熱舞,通過直播在一個多月內已籌得百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46萬)。根據陸媒《極目新聞》的報導,這5位爸爸的孩子均被診斷為神經母細胞瘤四期,也就是俗稱的「兒童癌症之王」,他們的孩子年齡從4歲到7歲不等。面對手術、化療、放療、移植及免疫治療等多重巨額醫療費用,這5個家庭已花光積蓄,還欠下大筆債務。「小凡爸爸」李姓男子透露,一個療程光是藥費就需要將近2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9萬),日常靠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一個月最多只能掙兩2、3千元,根本無法負擔巨額開銷」。由於5個孩子都在同一家醫院接受治療,這些家庭因地緣和語言相近走到一起。為了既能陪伴孩子又能籌集費用,他們決定嘗試通過短影音直播尋求幫助。5位爸爸穿上裙子熱舞,展現溫馨又堅韌的一面,雖然此前誰也不會跳舞,但他們努力從影片中模仿,逐步贏得大批粉絲的支持。此外,由於化療導致孩子頭髮脫落,為了讓孩子們不再感到自卑,爸爸們乾脆剃掉自己的頭髮,陪孩子一起面對抗癌之路。據悉,目前他們已成功籌得1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46萬),他們也承諾會公開金錢的使用用途,優先用於最需要的家庭。「攸寶爸爸」卯姓男子表示,「我們的目標是600萬(約新台幣2678萬),希望為孩子們再爭取一次生的希望。」他坦言,雖然孩子的治癒率只有20%,但作為父母,他們願意為此付出一切。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希望有能力的人幫幫他們」、「太可憐了」、「只要有機率就會有奇蹟」、「希望孩子早日康復」。
「癌王」胰臟癌首入「十大好發癌症」 醫師:6族群要特別留意
近期衛福部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有「癌中之王」稱號的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名。衛福部也指出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點名6族群要特別留意,其中包含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糖尿病者、有抽菸者、或是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的家族。根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衛教文章指出,當中提到衛福部曾解釋,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如: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等,請務必及早就醫檢查。而錢政平副院長所點名的6大族群中,其中糖尿病患者要尤其注意,根據2020年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至6.8倍。屬以上所述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務必主動積極安排胰臟相關檢查。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腫瘤 80歲老翁隔天下床行走
80歲的賴伯伯去年底因攝護腺疾病就醫,經由電腦斷層(CT)持續追蹤,意外發現胰臟尾部出現大小約3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評估,賴伯伯的胰尾腫瘤,疑似為神經內分泌瘤或轉移性癌,雖然現階段無任何不適,但是胰尾腫瘤可能惡化與轉移,應盡快進行胰臟尾部切除。葉醫師考量賴伯伯年事已高,應設法保留全部脾臟有益於維護免疫系統,因此建議賴伯伯接受以達文西機器人進行高階微創手術「胰臟尾部切除合併脾臟保留術」。先在腹部打開五個僅1公分如鑰匙孔般大小的傷口,精準切除胰臟尾部腫瘤病灶,除了出血量大幅減少,術中並保留供應脾臟的動靜脈血循環,精細縫合手術中造成的血管破孔,達到確實止血目標,由於脾臟血液供應完整保留,維持脾臟原有免疫力,生活功能不受影響。賴伯伯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如今預後良好,除了感謝醫師,也開心表示自己更有信心要健健康康活到長命百歲了。胰臟扁扁長長,位於後腹腔,也就是在胃的後方,相對於其他器官,胰臟位置相當隱密,是人體少數兼具控管內分泌及外分泌的器官,主要功用為負責調控血糖及幫助醣類、蛋白質和脂質的消化,胰臟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頭部連接十二指腸,體部和尾部則游離於後腹腔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指出,胰臟發生病變初期,病人多半沒有症狀,如果腫瘤漸漸擴大,就會陸續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等症狀。葉俊杰醫師並進一步分析,胰臟腫瘤有很多種,除了最致命的胰臟癌外,神經內分泌瘤也是常見胰臟腫瘤之一,約有6成病例屬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的無功能性腫瘤,往往等到腹痛或摸到硬塊才會求診,若為惡性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併發多處轉移,存活風險相對提升,過去亦有名人因此疾病不幸離世。葉醫師強調,只要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大小超過2公分或切片檢查有癌化風險,就建議手術切除,然而,任何胰臟手術都屬困難手術,切除後還須小心關閉胰管,減少手術後嚴重胰漏出現,否則可能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發生。葉俊杰醫師提醒,胰臟腫瘤是沉默的殺手,胰臟癌更是癌症之王,任何胰臟腫瘤都不能等閒視之,建議有家族胰臟癌或胰臟炎病史,或有不明原因持續上背痛、體重減輕、或血糖控制突發性惡化的朋友,需積極就診檢查掌握自己的健康,避免病情持續惡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宏仁醫師說明,一般來說,肝臟及胰臟等器官病灶在腹部位置比較隱晦,採傳統手術可能無法處理乾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結合電腦與機器人技術,其實就是高階精準版的腹腔鏡微創手術,藉由3D立體視覺、靈活的機器手臂可以更精準、靈巧地操作切除、縫合、止血等手術步驟,經過1到數個1公分的腹部傷口,就能達到傳統手術精準縫合的效果。機器人手臂可應用在腹腔、骨盆腔或胸腔內等重大手術,包含各類微創腫瘤切除以及重建修補手術,因傷口小、復原較快、減少出血、手術時間短,風險也相對大幅降低等多項優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微創暨達文西手術中心,現在即可提供一般外科、泌尿科、心臟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胸腔外科,以及婦科疾病等病人,選擇採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術後良好沒有任何併發症,然而過去因為達文西手術費用頗高,讓不少民眾受限,所幸健保署最近將開放部分肝肺胰臟、十二指腸等十七項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給付,最快可能自今年三月開始實施,嘉惠更多病人能採用此高科技醫療成果。
3歲女童發燒腳痛「確診兒童癌症之王」治療費破百萬 母淚崩:砸鍋賣鐵也要救
好心疼!中國湖南省郴州市有一名3歲女童,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由於病情複雜,醫生建議先進行化療、放射性治療,再進行造血乾細胞移植手術。目前持續進行化療,但後續治療費用預估至少要20萬人民幣(約89萬新台幣),然而女童父親開貨車,一個月僅賺5000多元人民幣(約2.2萬新台幣)的工資,完全負擔不起,現在只能希望各界善心捐款,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據了解,女童是第3個孩子,她去年5月因為感冒發燒,後來喊腳痛,在醫院做了全面檢查,醫生建議住院,怎料一個禮拜後,持續發燒不退,淋巴結、肝、脾相繼腫大,血小板也下降到臨界值,抗病毒治療沒能控制住病情,反而讓病情加劇,半個月後終於檢查出原因,女童確診神經母細胞瘤。女童進行化療,副作用很嚴重。(圖/翻攝自微博)女童第1次化療副作用很嚴重,噁心煩躁、整天哭鬧,看著孩子的模樣,讓母親很心疼不已,「可我能做的就是每天淚流滿面地抱著孩子,其他的什麼都做不了」。做完第3個療程後,女童進行惡性腫瘤切割手術,術後雖然留下20公分的傷口,但恢復得很好。正當家人為女兒病情好轉歡喜時,基因檢測報告出爐,卻顯示為原發性,復發機率很大。醫生建議儘早做造血幹細胞移植,因為每復發一次,對孩子身體會多一重損傷,到時就真的無能為力了。從女童發病至今,已經花了16萬人民幣,移植還需要20萬人民幣左右,去哪生出這筆錢成了問題。女童母親坦言,他們已經借遍親戚朋友,就算把老家賣了也是杯水車薪,現在只能靠老公的工資維持治療,雖然很困難,但每看到女兒對她笑,她就會告訴自己:「即使是砸鍋賣鐵也要不顧一切救她」。
3歲男孩反覆嘔吐發燒…竟罹「兒童癌症之王」 醫藥費90萬家長大崩潰
中國湖南省衡陽市一名3歲男童,因反覆發燒和嘔吐,加上不愛走路,檢查發現罹患俗稱「兒童癌症之王」的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目前為止已經做過7種療程的化療,後續還有25個療程放射性治療以及造血乾細胞移植,加上抗感染、抗排異治療,所需花費保守估計要20萬人民幣(約90萬新台幣),讓父母十分心疼。男童和爸媽以及5歲姊姊一家住在農村,爸爸靠做水電工維持生計,不料兒子去年4月診斷出神經母細胞瘤,家長為了救孩子,在省城租了一間狹小的房子,拿著這些年僅有的8萬人民幣積蓄,陪兒子開始了漫長的治療,也斷了收入,「看到兒子天真的笑臉,真的不忍心放棄,他還那麼小」。家長不想放棄希望。(圖/翻攝自微博)醫生給的治療方案是,先化療等腫瘤變小後切除,但男童在第1個療程就出現強烈反應,包括噁心嘔吐、發燒不止,甚至全身皮膚變黑、雙腿浮腫、頭髮掉光,就連走路都有困難,和伴隨各種感染,讓爸媽相當擔憂,「我不知道這種煎熬要持續多久」。醫生指出,男童需要盡快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否則會有生命危險,由於費用至少需要20萬人民幣,就算移植成功,後期排異和康復費用也是天文數字,但是當爸媽看到兒子的笑臉,仍決定不放棄,因此拿起手機打電話,向親朋好友借錢。同時,公益平台也協助籌集費用,希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而現在也達到門檻了。
巴戈病逝/68歲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 醫師曝「罹患癌症之王4大因素」
資深藝人巴戈今(16)日晚間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林口長庚醫院,享壽68歲;事實上,胰臟癌因為難以被發覺,被稱為「癌中之王」,一般被診斷出來後,就只剩下2至6個月壽命,知名外科醫師江坤俊曾透露,胰臟癌被發現時多半是晚期了,無法動手術,因此死亡率才會偏高。肝膽胃腸科醫師錢政弘也曾在臉書發文,胰臟癌發生因素通常有4大因子,分別為抽菸、遺傳、飲食與原因不明。肝膽胃腸科醫師錢政弘曾於臉書發文,胰臟癌5年存活率低於5%,術後恢復情況也很差,更有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無法動手術,而罹患胰臟癌通常與4大因素有關,分別是:抽菸30%,研究發現老菸槍是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群;遺傳因素佔15%,家族中若有人罹患胰臟癌,其他家人罹癌機率增加3至5倍;飲食佔20%,高油脂食物、含糖飲料和高果糖攝取,都會增加罹癌機率;最後則是原因不明,臨床就發現有些不菸不酒的女性也罹患胰臟癌,原因不明,推測可能與壓力太大有關。
20多歲嫩男瘋狂腹瀉…斷層一照驚見「肝臟長病灶」 美女醫心疼:末期了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長達39年,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成為癌症之王,雖然年輕族群患病比例較低,但也不能忽視警訊,如果排便出現異常,最好盡快就醫。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分享罕見案例,一名20多歲的嫩男反覆腹瀉,伴隨著下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看醫生吃藥也不見改善,後來竟被確診大腸癌末期。唐子涵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表示,「這幾天看到一個讓人很傷心的案例…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反覆腹瀉、下腹痛好幾個月,去了好幾次診所跟醫院,吃藥都沒有明顯改善,病人同時合併食慾下降、腹脹、噁心感、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後來幫他掃腹部超音波、卻意外發現肝臟長了很多顆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貼文提到,患者後來到大醫院檢查,「電腦斷層一樣看到肝臟長了很多顆病灶,因此病人被收住院做檢查。之後主治醫師安排大腸鏡,發現大腸有一顆很大的腫瘤,最後病理報告確定是大腸癌,核醫顯示多發性轉移,最後病人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也沒辦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病人也很驚訝,他以為只是腹瀉」。醫生指出,3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不高,且初期常常沒有症狀,一般有症狀可能都已進展到二、三期,所以若出現排便型態改變或直徑改變、排便有血絲或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有便意卻大不出來、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疲倦、腹部腫塊等情形,要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另外,唐子涵也公布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者、50至85歲、愛吃紅肉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三高患者、肥胖者、吸菸喝酒、長時間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都必須多加注意,建議改善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戒酒,並定期接受篩檢,有助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增加存活率。
李應元胰臟癌病逝台大醫院 知情人士曝:曾嘗試細胞免疫療法卻失敗
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11日晚間傳出因胰臟癌病逝台大醫院,享壽68歲。事實上,李應元去年被總統蔡英文派駐泰國擔任代表後,今年稍早便因為個人健康因素請辭,並於8月26日返台,當時他身形已經明顯消瘦;知情人士透露,之前李應元曾找生技公司做免疫細胞療法,但一直沒有成功,因為他的身體狀況實在太糟,已經找不到健康的免疫細胞。根據《蘋果新聞》報導,李應元在1年前就被確診罹患胰臟癌,且當時已經病重至無法開刀治療,今年8月李返台時,不僅身形較先前消瘦一大圈,面色也相當泛黃,再加上5月時感染大腸桿菌,身體已經不堪負荷,才會辭官回台治療。知情人士透露,李應元曾經找上某生技公司,想進行免疫細胞療法,即從體內抽取健康的免疫細胞,在體外大量培養後再打回身體裡,透過這些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不過當時其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差,因此一直無法成功抽取到健康的免疫細胞。事實上,胰臟癌又被稱為「癌症之王」,由於第1、2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通常被發現時,病狀已經相當嚴重,通常是腫瘤壓迫膽管造成黃疸、壓迫神經引起疼痛才會被發現,但此時已多是第3、4期,5年存活率僅15%。
愛吃肉鬆!她「摸到硬塊」衝門診:大腸癌? 醫一摸「3顆一串」尷尬了
癌症39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成為癌症之王,因此許多人聞大腸癌就色變。大腸直腸科醫師蕭慕琦表示,過去大家熱烈討論肉鬆是否會致癌,結果一名愛吃肉鬆的婦人聽完後,很緊張跑來門診說摸到硬塊,結局令人哭笑不得。蕭慕琦在《醫師好辣》提及,幾年前大家都在吵肉鬆到底會不會致癌,就有一名婦人看完新聞,很緊張跑來門診。婦人說,「我大便流血,越變越細,怎麼辦,我是不是得了大腸癌?我從小就愛吃肉鬆,會不會是肉鬆造成的。」她表示,有先自行伸進去摸摸看,發現裡面有硬硬的東西。蕭慕琦立即為婦人內診,發現真的有硬塊在裡面,但硬塊摸起來跟平常大腸癌摸的感覺不太相同,因為大腸癌大概都是從黏膜層長出來的癌症,它會往管徑裡面長進去,摸起來除了硬之外,還會有不規則形的感覺,但婦人摸起來黏膜層是平滑的。蕭慕琦第一時間覺得,會不會是外面長的腫瘤壓進腸壁內,沒想到再伸進去一點,發現怎麼還有第2顆、第3顆,讓她有些一頭霧水。蕭慕琦向婦人說明,「確實有摸到妳說像腫瘤的東西,但不太像是大腸癌這部分,像是3顆球,蠻硬的。」婦人聽完後突尷尬大叫,「啊,我前幾天放了陰道球進去,忘了拿出來。」蕭慕琦表示,言歸正傳,肉鬆到底會不會引起大腸癌,其實衛福部有發出公告,任何一個癌症都不是單一個原因造成的。
他一直拉血便當痔瘡治 大腸鏡病況悽慘 「半年即病逝」
癌症39年蟬聯國人10 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成為癌症之王,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就在節目中分享一起病例,有一名工程師不斷拉出血卻把它當痔瘡,拖了許久才就醫,經診斷已是「直腸癌末期」,雖然事後治療但半年後仍不幸病逝。 蕭敦仁醫師的患者最後因直腸癌末期病逝。(圖/翻攝自自醫師好辣YouTube)蕭敦仁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指出,曾遇過一名36歲工程師主訴「一直解血便」,卻將它當成痔瘡治療,找駐廠的護理師,得到「沒關係,痔瘡藥膏擦擦就好」的答案,但病灶卻未改善,蕭敦仁接著表示,這名男子後來照大腸鏡發現「是直腸癌末期」,手術驚見「已經整個腹腔都是了,關起來再過半年就走掉」,令人遺憾。對此,蕭敦仁在節目上指出,「觀察血便很重要,不過有人無關緊要,有人緊張兮兮」,他解釋,上廁所遇血便千萬不要忽視,特別是當費盡一切努力治療「疑似痔瘡」的病灶未果,就該盡速進行診斷。蕭敦仁還表示,糞便能夠顯示腸道的健康訊息,正常便便呈現香蕉狀、顏色漂亮,若變紅、變黃變紅都屬異常。蕭敦仁提醒「血便」為關鍵指標。(圖/Pixabay)他還舉了另一個病例應證篩檢的重要性,有位55歲的國中老師,每2年都會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前2年發現陽性反應,即機警的加做大腸鏡,果真在橫結腸處揪出最早期的大腸癌。一般來說,糞便潛血肉眼是看不出,需透過顯微鏡來檢視有無血絲,藉此可發現非常早期的大腸癌,若遇零期、一期的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達90%,到最後第4四期可能剩下不到10%。另外,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曾在《健康2.0-名醫觀點》中表示,臨床上大腸癌最常見症狀「就是馬桶有血」。邱瀚模表示,其中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年齡」,若是發現孩童排便後出血,第一時間想法為「肛裂」機率較高;反觀若是50、60歲以上成年人出血,就得思考「會不會是痔瘡外的問題」。他也指出,過去臨床透過篩檢找到的大腸癌,有50%為零期及一期,該階段將近100%不會有任何症狀或出血,「就算沒有流血還是要做篩檢」,切勿忽視或認為是痔瘡;再者則是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但年紀到了依舊要去篩檢,因為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