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友
」 癌症 化療 癌友 曾寶儀 交換禮物電影頻道/癌症是人生中的「大禮」? 《交換禮物》曾寶儀花4年的生命探索之旅
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由曾寶儀擔任旁白,關注癌症病患在宣告罹癌時,如何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禮物」。電影歷經4年拍攝,除了有曾寶儀擅長的感性、溫情訪談,也記錄下她花了4年的「醫學探索」之旅,走遍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採訪30位身心靈醫學、博士、癌症病友的紀錄。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圖/趙文彬攝)癌症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當確診罹癌那刻,許多患者第一時間湧上的是面對疾病的恐懼,以及何時走到生命盡頭的未知,忍不住自問:「為什麼是我?」就如同片中所說的「衰仔」一般,癌細胞有如瘟神過境,彷彿宣告誰遇上誰就等著倒大楣。片中走訪多位病友、專家、學者,試圖找出消除癌細胞,讓身體康復的線索。前半段跟著曾寶儀的腳步探訪多位病友,試圖去理解罹癌後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另一方面則是藉由中、西醫、身心靈、脈輪檢測、把脈穴位等療法,試著探究「癌細胞」生成的原因及可能康復的治癒方式。然而介紹多種療法,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推廣非正規醫療,但該片採取的敘事模式相當聰明且旁觀,讓各種醫療方式更像是曾寶儀的個人體驗,讓觀眾感受:「原來還有除了化療、手術以外還可以這樣治療。」至於是否有療效或者值得嘗試,一切交還給觀眾做判斷。後半段敘事則轉向陪病者的角度,曾寶儀堂弟、監製曾國駿女友小琦向來熱愛運動、身體健康,沒想到年僅30多歲就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時間選擇切除治療,認為積極面對、切除腫瘤就沒事。沒想到不到一年便復發,之後病情急速惡化,成為了癌症末期患者。《交換禮物》紀錄小琦抗癌的過程,令人揪心。(圖/台北双喜提供)曾寶儀跟堂弟以及導演,面對至親飽受病魔折磨,即便心疼也束手無策,只能盡全力陪伴。片中紀錄小琦復發後,決定再跟癌細胞拼一把,同時接受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病情依舊持續惡化,奇蹟仍未發生,癌細胞不斷瀰漫,改變的只有日漸虛弱的體力與心靈。片中拍下曾國駿與女友小琦在病房內完婚的畫面,小琦因病重無法到戶政事務所簽名登記,最後是由公務人員通融,到病房內完成登記手續,在完成遺願後,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從對癌症奮力一戰到最後不得不接受生命有其終點,畫面令人揪心,更多的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另一位癌友Olga罹患乳癌末期,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選擇放下以往的罣礙,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人生、想法、態度都有了大轉變。家人、伴侶陪著對抗病魔的同時,也看見Olga的變化。即便抗癌辛苦,Olga時不時就以黑色幽默自嘲,包括在全片尾聲一句:「沒想到我可以活到殺青的時候。」過去不少研究指出,樂觀可以延緩癌症的惡化;悲觀憂鬱則會加速癌症惡化。樂觀的Olga戰勝了癌症,沒想到癌細胞又來了一記回馬槍,康復後再復發、復發後又再康復,如今的她已經健康活到電影上映。癌友Olga(左)罹患乳癌末期,挺過復發後再次康復。(圖/台北双喜提供)就現今科學來看,癌症仍未能有藥到病除的特效藥,對於癌症病患及病患家屬來說,癌細胞依舊可怕且未知,又怎麼會是一份「禮物」?然而《交換禮物》改以不同切點來紀錄,包括病患的抗癌經歷、陪病者的想法、癌症的治療方式,理性的醫學及感性的人生經歷兼具,看著至親努力抗癌,想幫上一把卻無能為力的心情,曾寶儀跟導演林明謙同樣身為陪病者,更能同理家屬的掙扎心情。癌症研究中有一說是癌細胞是基因遺傳,抑或是心理毒素的具象化,壓力、負面情緒、重大打擊皆有可能埋下病變因子。全片既是紀錄癌友的抗癌歷程,也陪著病患家屬療癒對摯愛的心疼與不捨。對於健康的觀眾來看,則像是另一場生命的探索之旅,並非要等到健康出問題才回頭省思,透過紀錄片以不同角度理解癌細胞為何存在,也許也是人生必學的一課。《交換禮物》將於12月25日全台上映。
曾寶儀首合作導演男友 「一切聽導演的」遭無情白眼
由林明謙執導、曾寶儀走訪並擔任敘事旁白,紀錄片《交換禮物》今(17日)舉行首映會。曾寶儀跟林明謙交往19年首度同台公開亮相,這作品是兩人第一次合作,林明謙表示,兩人默契不在話下,但也會有衝突,「我覺得大家都明白,跟另一半一起工作真不是那麼容易」,曾寶儀則說「一切都聽導演」,接著笑嗆林明謙「你剛剛是翻白眼嗎」。說到合作的契機,林明謙說:「這是寬姐提議啊,這是個很好的提議。」他也認為,曾寶儀很善於溝通,「寶儀說出來的話,我覺得有一個穿透力。不找她,找別的人,我有點說不過去啊!」曾寶儀給予這次合作的評語:「好棒哦!」因為兩人都明白有一致目標,即使遇到困難,或疲累、爭吵,也會攜手面對度過。《交換禮物》紀錄癌症病友們如何面對挑戰之外,更重要的是陪伴者如何用愛與勇氣成為守護親友健康的守護者,共同克服重重難關。曾寶儀四年來為了《交換禮物》採訪無數專家、學者、醫生和患者,林明謙說紀錄片的拍攝時間很長,「我知道她很累,可是記錄,你沒有辦法像拍劇情片全部寫好,有時候你就是得等,所以這個部分我認為是比較難的。」也拍到曾寶儀共情流淚的畫面,「她對整個劇組都給予非常大的信任,她就在鏡頭裡面沒有遮,直接表達。」林明謙、邱瓈寬、賈永婕、曾寶儀出席《交換禮物》首映活動。(圖/趙文彬攝)至於兩人下次還會合作嗎?曾寶儀開玩笑說:「what?什麼東西?下一次在哪?」林明謙則表示,以前沒想過合作,也認為部會合作,但因為這主題非常有意義,「它就是一個讓人必須要改變的訊號,那我自己如果連一點點的改變都做不到,我沒有資格拍這個片子,所以當時我覺得我就答應了這個要求,然後我覺得這個過程很值得。」《交換禮物》由「寬魚國際」、「六六喜喜」、「影市堂」、「文策院」出品,由邱瓈寬擔任出品人,陳永雄聯合出品,曾國駿、彭幼芳監製,林明謙導演、曾寶儀旁白,歷時四年的真實記錄與真情理悟,不把癌症視為一切的終結,反而叩藉此問生命的本質,提醒這很可能就是人們生命中本就會預見的挫折與困難之一,只是形式與程度的不同。唯有正面直視恐懼,在裂縫之中,才能確切地接納全部的自己,在看似絕望之中,有勇氣選擇希望,有機會去愛與被愛。電影將於12月25日上映,期待成為冬日節日陪伴觀眾的一份禮物,為正走在抗癌之路上的朋友與親人,帶來支持的力量。
郵局存款「點鈔機少點2萬」?婦人控救命錢不翼而飛 警方介入調查
基隆市一名林姓婦人26日下午3點多到愛三路郵局存款,當場分2疊鈔票10萬元及2萬9000元交給行員,最後經點鈔機點後竟少了2萬元,郵局表示查閱監視器畫面並無異樣,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林姓婦人受訪時透露,她25日在家先填好存款單新台幣12萬9000元,隔日前往基隆市愛三路郵局存款,分2疊鈔票10萬元及2萬9000元交給行員。當行員在盤點2萬9000元這疊錢時,她正在通電話關心癌症病友狀況,剛好沒注意點鈔過程,沒想到事後行員告訴她只有9千元,讓她當場愣住,但當下心急要去看病友只好先行離開。林女表示這筆錢是要幫助癌友的錢,對於2萬元不翼而飛堅持要討回來,27日她再度返回郵局要求調監視器釐清但遭婉拒。林女表示,點鈔機盤點2萬9000元和9000元的速度絕對不一樣,監視器一定可以釐清,還她公道。基隆郵局局長周哲範回應,經調閱監視器,交易行員點鈔流程、桌面空間與行為動作均無異常,行員當下亦再次點鈔,並請客戶確認,客戶亦同意更改存款單金額。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郵局將全力配合釐清。
王琄揣摩癌末病患 勉勵病友傾聽抱抱自己
綠光世界劇場《當妳轉身之後》睽違八年再度演出,由吳念真改編,吳定謙執導,原班人馬王琄、譚艾珍、羅北安、曾少宗、張靜之強勢回歸合作重新演譯。這八年來演員們都仍保持聯絡,得知要重演義不容辭地答應了,大家表示這是一齣很有愛跟歸屬感的作品。《當妳轉身之後》劇情描述一名50歲的文學女教授突然罹患卵巢癌,開啟對人生和自我不同的反思與對話,並逐漸走向生命旅途的盡頭。王琄要揣摩癌末病患化療時的各種不適反應,治療時的恐懼、徬徨、淡定、起伏等心理狀態,並隨時抽離以第二人稱與現場觀眾閒話家常,緊湊且精彩的情緒轉換。王琄二度詮釋這角色,自曝重新再看劇本,台詞竟然很陌生,八年後王琄自認自己更勇敢、坦然、也更接近死亡,但還是會持續鍛鍊身體,重訓跳舞超慢跑,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她也鼓勵面對癌症病友,癌症來臨當作是人生中的一封情書,趁這個時候好好的抱抱自己、傾聽自己。《當妳轉身之後》劇中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透過吳念真的編改,台詞更貼近我們。左起演員王琄、張靜之。(圖/綠光劇團提供)演出護理師的張靜之,在女教授的最後一程中扮演溫暖的陌生陪伴;曾少宗則詮釋那位讓女教授感到難堪跟尷尬的學生,身為主治醫生之一的他,在情與理之間挖掘生命。另外兩位資深硬底子演員譚艾珍及羅北安,則分別飾演女教授的大學老師及主治醫生,在內斂踏實的安定感以及醫學權威的疏離感,兩者的對待之下,女主角王琄將一戲到底演「活」倒數日子。回應重新製作這齣戲,身為導演的吳定謙提到:「面對死亡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齣戲探討生死與人際連結的深度,觸動了許多人的心,也讓導演吳定謙對生命態度有了新的理解。而編劇吳念真跟大家分享這齣戲時提到,希望觀眾能透過這齣戲去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最後」,也表示非常喜歡吳定謙面對死亡練習的結論,就是自我精進、與人為善。
蟬聯10大死因之首42年!這「2地」癌死亡率全台最高 病團:與家庭、交通有關
國民健康署過去曾指出,雖然國人健康持續改善,但仍存在健康不平等的問題。根據《中央社》報導,癌症蟬聯10大死因首位已42年,而台灣東部、南部的癌症死亡率高於北部,這與獨居、交通時間長有關。許多國家或國際組織,諸如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均認為社會環境因素是導致健康不平等的關鍵因子,且其影響久遠,包括貧窮、社會地位、壓力、工作環境、社會隔離、失業、社會支持、交通等。台灣近年新增癌症患者以每年約12萬人速度上升,其中60歲以上長者,占將近6成左右,據112年台灣10大死因分析,癌症死亡人數每年約有5.3萬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分析相關資料後,發現南部癌症死亡率多出北部33%,東部更高出了45%。報導指出,從台灣癌症基金會過往服務的個案裡可以看出,首先,東部、南部癌友多為獨居或老老照顧,較少與子女同住,意味著家庭支持系統薄弱;其次,這些地區的醫療院所佔比也較低;再者,由於患者需要搭乘巴士、自行騎機車往返,高頻率且耗費極長的時間,不少癌友會選擇放棄穩定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曾以新聞稿解釋,癌症治療屬於高頻率且穩定的醫療介入,整個療程持續1至2個月左右,每2至3周的化療已讓人疲憊不已,再加上每天1次或每周5次的放療,以及噁心、嘔吐等治療副作用,若沒有支持就醫的交通工具,將大幅增加路程上的危險。對此,《中央社》舉例,住在台東的陳大姐因罹癌而轉為打工兼職,每次治療都只能搭乘每日僅來回一班次的車前往就醫,往往一早出門,傍晚才能到家,半年25次療程,周周就醫來回就得6小時。而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指出,南部及東部,分別有超過6成及7成的癌症病友,常常是無人陪同的情況下獨自就醫,因此改善交通對於提高偏鄉的銀髮癌友的治療持續性、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基金會自106年起,與民間企業合作推出「銀髮偏鄉・就醫無礙」計畫,期間已協助逾2000名偏鄉銀髮癌友穩定就醫。
情侶檔合體1/曾寶儀與導演男友爆「愛的結晶」 花4年孵化遠走西雅圖
曾寶儀與導演男友林明謙情牽19年,近來曾寶儀也跟著男友腳步跨足電影產業,首度當起電影監製,推出《愛情城事》,找來10位創作者,以及張震、鄭秀文、鄭中基、伍佰、劉冠廷等一線卡司演出片中10個單元,就連好友李心潔也將導演處女作獻給她。據了解,今年底明年初她與男友攜手合作的紀錄片《交換禮物》也有望上映。曾寶儀(左)在《愛情城事》一片中找來阮經天演出單元《病源》。(圖/華映提供)曾寶儀今年腳步馬不停蹄,疫情前就開始推動的《愛情城事》在台上映,一線卡司加上多位香港幕後團隊,接下來也將於香港登上院線;下半年她將推出新書;但另一件大事,則是她與導演男友林明謙合作的紀錄片《交換禮物》也將走上院線。本刊曾直擊曾寶儀與男友林明謙外出用餐,合撐一把傘時摟得很緊感情甚好。(圖/本刊攝影組)該片8月初已展開募資計畫,目前共有400多人支持,募得約170萬元,紀錄片由曾寶儀最擅長的感性、溫情角度為出發點,內容主軸則關注癌症病患在宣告罹癌時,如何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禮物」;另一方面則記錄下曾寶儀與男友林明謙同樣作為癌友親屬,歷經4年的「醫學探索」之旅,遠走到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採訪30位醫生、博士、癌症病友等內容。募資影片中曾寶儀提到,自己作為癌友親屬,從年輕時一個家人罹癌,到年紀漸長人數漸多,聽到家屬罹癌時,她也在學習如何陪伴。事實上,寶媽過去也曾有癌症病史,2004年發現甲狀腺癌,2016年又罹淋巴癌,2019年在上海體檢出得到肺腺癌,挺過3度罹癌也讓寶媽格外注重健檢。先前母女倆一同出席活動,曾寶儀也對寶媽表示:「放輕鬆,過你想過的日子。」讓寶媽留下幸福的眼淚。曾寶儀曾陪伴媽媽「寶媽」度過抗癌歷程。(圖/常朝貴攝)據了解,紀錄片《交換禮物》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投注非常多心力,兩人愛情長跑19年,鮮少對外曬恩愛,不過為了紀錄片上映,雙方都不排斥同台宣傳,屆時將有望看到小倆口合體現身。
政院敲定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5癌症篩檢明年齡下調
衛福部健保署11日於行政院會報告「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規劃」,行政院擬將明年癌症篩檢預算由原28億元增為68億元,更擴大上述5項癌症的篩檢及胃癌篩檢試辦。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賴清德總統的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包含應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成立癌症新藥基金」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針對擴大篩檢服務對象年齡,石崇良表示,大腸癌原50至74歲,將擴大至45至74歲、40至44歲具家族史;子宮頸癌原是30歲以上,將擴大至 25歲女性;乳癌由原45至69歲擴大至40至74歲女性;肺癌則對於重度吸菸者,一年大於三十包降低到一年二十包吸菸史及家族史;胃癌擴大全國45至74歲辦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胃癌是擴大全國45至74歲辦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胃癌將會明年試辦,若試辦流程指引完整,後年就會全面執行。此外,在提升新藥可近性方面,規劃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推動平行審查機制及成立癌症新藥基金,透過3項重要施政基石,滿足癌症病友的新藥需求,也規劃於今年底完成「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要點」,讓專款運作具可預測性及透明度。針對百億癌症基金,石崇良補充,將盡速落實,明年會先以50億元健保基金專款專用,另外考量使用情形和需求之後會逐年擴大,預估3年後會達百億元,後續將是每年100億的基金規模,目前規劃是以公務預算為主。衛福部表示,期待達到共創「改善癌症存活率」、「提升治療成效」、「吸引藥廠引進或投入新藥製造」、「政府與廠商共同承擔基金風險,減輕健保及民眾財務負擔」四贏目標。
連17年舉辦!逾500人響應捐髮助癌友 他一家三口已捐12次
立委萬美玲連續17年舉辦「義捐秀髮 美麗重生」活動,今有逾500人響應捐髮。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幼稚園時不捨母親罹癌掉光頭髮而要「借髮」給媽媽,今和母親一同捐出6年長髮。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幼稚園時不捨母親罹癌掉光頭髮而要「借髮」給媽媽,今和母親一同捐出6年長髮,父親、哥哥也一同見證。會稽國小的蔡昕紘和父親蔡佾臻和父親一同捐髮,一家三口已捐髮12次。立委萬美玲和桃園市兒童少年保護協會連續17年舉辦「義捐秀髮 美麗重生」活動,今有逾500人響應捐髮,包括7名男性,其中一對父子檔已累計捐9次,另外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幼稚園時不捨母親罹癌掉光頭髮而要「借髮」給媽媽,也和母親分別捐出6年和5年的長秀髮。立法委員暨桃園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萬美玲表示,義捐秀髮已經邁入第17年,今日約有320位捐髮者至現場響應,另有近200位捐髮者已自行完成剪髮祭悼服務處義捐,她提到,捐髮者不分性別、年齡,甚至已多次響應,令人十分感動。今有30組家人一同報名,包括17組母女檔、11組姊妹、1組姊弟,更有7名男性,其中1對父子檔是來自會稽國小的蔡昕紘,自小一開始年年捐髮,至今已第5度響應,笑說同學和老師都知道他是為了做善事而留長髮,都能體諒也會幫忙解釋,不覺得有困擾。父親蔡佾臻則為當兒子楷模,示範小孩也能對社會做有意義的活動,沒想到一捐就是連續4年,不諱言蔡昕紘在外如廁常被誤認是「妹妹」而被提醒走錯男廁,都要解釋為了做公益,爸爸笑說外出會刻意叫「兒子」而非名字避免被當女生。蔡佾臻也提到自己是工地主任,長髮比較不便,大家都很輕便只有他一頭長髮,尤其日前換工作時,會受到老闆異樣眼光,他都要帶著捐髮感謝狀釋疑,笑說父子已捐9次、妻子也捐3次,全家已累計12次。「我要把頭髮借給媽媽!」信義國小5年級的李宇馨,則因2018年還在讀幼稚園時母親黃雅玲罹癌,化療掉光頭髮,她不捨表示要把頭髮借給媽媽,不再動刀剪短,讓媽媽好感動,母親隔年病癒也跟著開始留長髮,今母女一起捐出一頭秀髮,李宇馨長及膝蓋的秀髮由爸爸、媽媽、哥哥各剪下一撮見證,別具意義。來自桃園同德國中及同德國小的蘇家三姊妹蘇榆情、蘇榆涵、蘇渝文,兩位姊姊是第4次捐髮,妹妹則是第3次捐髮。萬美玲說,癌症長年威脅著我們的健康,而若不幸罹癌的病友,在治療及復健的過程相當辛苦,承受著身體上及心理上的折磨,尤其化療中會掉頭髮,對於外貌上的改變,會造成心理上影響,在回歸家庭與社會過程中,若有一頂假髮,將對於建立自信心有相當大的幫助,這17年來大家所捐的頭髮與經費,都由長庚醫院製作成假髮,免費提供給癌症病友,她感謝長庚醫院為癌症病友製作假髮,以及所有協助活動的美髮師、設計師及志工夥伴等,陪伴癌友們在復健路上更加順遂。市長張善政表示,義捐秀髮活動非常感人,要達到捐髮長度的25公分,至少要留1年半以上,很感動有這麼多人響應,他提到去年桃園市有20萬人參加癌症篩檢,1600名確診,人數持續攀升,且治療過程多會經歷化療及掉髮,難免影響其社交信心,感謝所有捐髮者的愛心,捐出平時悉心照顧的秀髮,給予癌友充分支持,讓病友擁有自信回歸社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賴瓊慧表示,感謝萬美玲及桃園市兒童少年保護協會發起此項極具意義的捐髮活動,長庚醫院體系照護全台約1/4的癌症病患,並成立癌症資源中心提供癌友充分資源,包含免費秀髮、頭巾帽及氣切領巾等,協助癌友度過難關,邁向康復之路。衛生局表示,桃園今年截至6月15日共完成22萬6601人次的五大癌症篩檢,包含肺癌、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其中1654人確診,平均每篩檢137位即找出1位癌前病變或癌症個案,呼籲市民朋友主動受檢,透過早期治療避免嚴重個案發生,為自身健康把關。
健康好食力 慷碩生醫聯手建同文教基金會關懷癌友健康食力!
癌友們在放化療後常有口腔潰瘍(嘴破)的副作用,不僅影響食慾、生活品質,也可能讓體力變差、難以持續治療。美國《營養(Nutrition)》等期刊數據就曾指出,有20∼40% 癌症病人最終是因營養不良日漸衰弱,而非癌症本身。研究數據凸顯營養的重要性,營養不良會讓身體沒有能量對抗癌細胞,因此,「好營養、吃得對」是抗癌路上成敗關鍵之一。慷碩生醫+建同文教基金會 關懷癌友健康食力慷碩生醫,繼去年以獨家天然礦泉水-「硅秘天然鹼性水」贊助路跑活動、支持乳癌防治;今年再次宣布「建同文教基金會」聯手贊助公益,發起活動「健康好食力P113+挺你」捐贈P113+舒冷高效噴劑予癌症相關基金會或單位,關懷癌友們在治療後所產生的生活困擾。慷碩生醫創辦人、麗豐集團董事長陳碧華有感於癌友無法好好吃飯之苦,決議捐贈3000瓶P113+舒冷高效防護噴劑,由慷碩生醫總經理宋雲崴代表捐贈、建同基金會營運長韓柏檉教授代表受贈,並邀請包括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及防癌大使唐玲、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潘怡伶理事長、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康網等單位共襄盛舉,捐贈公益關懷儀式於2024年4月17日正式對外發布,除了讓有需要的癌友們能透過上述之癌症關懷相關單位索取使用,也期盼能拋磚引玉,號召社會大眾以實際行動關懷癌友、關注健康。 (左起)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防癌大使唐玲、癌康網 廖心瑜小姐、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高嘉蔓護理長、建同文教基金會營運長韓柏檉教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慷碩生醫總經理宋雲崴、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 吳卉汝理事長、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鄧海玲秘書長、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潘怡伶理事長。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 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
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二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的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會中邀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應對「粉紅灰犀牛」來襲,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此提出「六大呼籲」,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圖/品牌提供)。乳篩防線失守!過半表示未定期篩檢 9成認為篩檢年齡應下修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值得警覺的是,一般女性中知道乳癌可篩檢,但未進行定期篩檢比例高達61.8%,僅有38.8%受訪者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不篩檢的主要原因竟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46.3%),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要原因則是自認不需要檢查(42.3%)。另外「自認不是高危險群」、「不知道要篩檢」以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都是受訪者不願篩檢的原因選項。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2023年全台乳癌篩檢率僅3成3,低篩檢率將嚴重影響早期治療的潛在機會。因此協會在乳篩政策上提出「乳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0歲」及「篩檢升級自由選」兩大呼籲,一方面因應目前各年齡層病友人數緩增現況,有助於落實早期治療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差額負擔方案自由選,女性可自費補足差額,選擇精準性較高、檢查不適感較少的篩檢方式,有助於提升女性篩檢意願,也不會造成政府預算壓力。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於記者會中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署給付38種乳癌用藥,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著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圖/品牌提供)。面對癌症最擔心經濟負擔 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僅實際支出一半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的事情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為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一般女性46.0%、病友49.3%),第二、三名則分別為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一般女性14.3%、病友10.1%)及害怕治療副作用(一般女性11.7%、病友14.4%)。而在治療負擔調查上,可發現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最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約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黃淑芳指出,透過調查可看出,不管是一般女性或病友,一旦罹癌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僅能負擔實際支出的一半。因此我們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將更具效益且有效減少病友的經濟負擔。立委陳昭姿在會中表示,自己在新藥審議委員會擔任委員29年,儘管目前新藥審查走向精準治療,健康投資仍非常不足,不能讓病人因為沒有錢就不治療,這部分會跟衛福部一起努力。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圖/品牌提供)。乳癌防治應全方位看待 病友心理支持及生育保存需求急迫本次調查也針對過去較少討論,但對癌友有迫切需求之議題做雙軌調查。黃淑芳指出,根據過去研究統計,癌症病友於罹癌後兩年內自殺率比一般平均自殺率高出約7倍。此次調查顯示,有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呼籲政府應將調查結果納入未來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之考量,結合既有心理健康資源主動提供病友,讓病友在獲知重大疾病時有所依歸。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而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圖/品牌提供)。病友罹癌前對乳癌資訊感到不足 病團宣導比政府讓人更有印象最後調查指出,有64.5%的乳癌病友自認為罹癌前對乳癌資訊不充足,一般女性也有近半數(49.5%)認為資訊不充足,顯示乳癌防治衛教仍有努力空間。在宣傳口號印象部分,一般女性與病友皆對乳癌病友協會去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守護健康掌握幸福」口號最有印象(一般女性46.8%、病友79.1%),其次則為國健署的「愛自己從乳篩開始」(一般女性41.8%、病友67.5%)。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也提出「乳癌衛教資源1+N」的概念,呼籲政府機關的衛教資源應做更多釋出,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買命錢也坑2/薰衣草保單綁架保戶 壽險史首例漲價停售遭重罰是這家
宏泰人壽遭控辜負老保戶信任,不對癌症病逝的保戶進行理賠,而本刊調查,其黑歷史不只如此,該公司在2021年還引發「薰衣草之亂」,無預警調漲其推出的「薰衣草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俗稱薰衣草保單)保費,受影響保戶高達15萬人,掀起通路拒賣風波外,也逼得金管會出手重罰120萬元,讓宏泰成為壽險史首樁因漲價而遭重罰的保險公司。據了解,宏泰創立於1994年,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目前掌門人是台灣地王三子林鴻南,而林鴻南自2018年接手後「打包出售」傳聞不斷,金融圈更直指是宏泰是「壽險錢坑」。台灣地王三子林鴻南在2018年接手宏泰人壽後,打包出售的消息便不斷傳出。(圖/報系資料照)直到宏泰2018年底推出「薰衣草醫療健康保險附約」,該保單強調實支實付額度高,且可用醫療單據副本取代正本申請理賠,是許多業務在推銷健康險套餐的標準配備,上市2年多立刻熱賣超過15萬張。但在2021年3間,宏泰無預警調漲薰衣草保單保額,女性保戶最高被調到近1.6倍、男性1.21倍以上,基本款一年保費從3千多元漲到9千多元,如0到19歲女性原本每年保費是1498元,調整後保費是3824元,漲了1.55倍。消息曝光後引發保戶譁然,保險人群情激憤、發起抗議,通路紛紛拒賣,金管會也出手重罰宏泰120萬元並駁回備查,讓宏泰成為壽險史首樁因漲價而遭重罰的保險公司,逼得宏泰不得不退回溢繳的保費,但也不忘提醒保戶未來還是有漲價的可能。宏泰在2021年引發「薰衣草之亂」,金管會當時出手重罰120萬元,讓宏泰成為壽險史首樁因漲價而遭重罰的保險公司。(圖/報系資料照)而「薰衣草之亂」更不僅於此,多位薰衣草保戶的罹癌後想尋求理賠,卻被宏泰以非必要治療、沒有強烈副作用等理由拒賠,多位患者也因等不到救命錢而放棄治療,「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證實,在2023年間陸續接獲20多位患者反應,患者們更因此成立自救會,期望能為自己爭取活下去的權益。
比閃電擊中機率更低!弱勢癌終於盼來希望 新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以下簡稱 WM) 是淋巴瘤中極少見的一種惡性分型。由於罹病者人數稀少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形容WM為「弱勢癌」也不為過。直到今年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BTKi)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才終於讓WM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在台灣,WM每年新發病例不足50人,盛行率僅約百萬分之四,比一個人一輩子被閃電擊中的機率還低百倍以上,高風險族群5年存活率僅有36%。臨床案例少,再加上初期症狀捉摸不定,患者在求診過程中有如身陷迷宮,輾轉於不同科別之間卻又找不出病因,還容易發生漏診、誤診,錯過對症下藥的時機,身心承受極大壓力。化學免疫療法是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一線治療,但效果有限且伴隨較高毒性,可能導致患者的血球減少和免疫力降低,進而引發感染和帶狀疱疹發作等副作用。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張正雄院長指出,年滿65歲以上且有生化指標異常的患者被視為高風險,其病情惡化速度更快於一般WM患者。加上年長者多患有心血管等共病症,治療策略不僅應積極處置,更要注重用藥安全性。回顧過去經驗張正雄院長曾遇過一些年長患者因化療而併發肺部感染,差一點就發生不敵病情而離世的憾事,使他更加強烈呼籲專業醫師在制定 WM治療策略時,應全面考慮高風險族群的病情發展速度及共病狀況,還有可能無法忍受化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黃泰中秘書長指出,儘管過去數十年來癌症醫學取得顯著進展,然而一些少見癌症 (如WM) 因患者人數過小而面臨難以取得臨床試驗進展、容易漏診或誤診、缺乏專用藥物等挑戰,實屬弱勢中的極弱勢。患者代表陳女士十分感慨,回溯30多年前的初次確診,她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治療,也曾因經濟負擔讓她放棄治療,一身的病痛與被宣判絕症的絕望,讓她從未想過竟能健康迎接70歲生日。她由衷感謝社會各界和健保署的努力,提高 WM患者對新藥的可負擔性,給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黃泰中秘書長指出,根據國健署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國癌症登記報告,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相較十年前已成長了1.4倍,達到4,261人/年,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更躍升至男女十大癌排行症的第十名。淋巴瘤與其他固態腫瘤不同,是由全身性的淋巴球癌化生成。此一特性使得患者初期可能在全身不同位置發現病變,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他呼籲,當民眾出現發燒、夜間盜汗、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疲勞、淋巴結腫大、皮膚搔癢等淋巴瘤常見症狀,持續約二至三周時,應盡快至血液腫瘤科就診。作為陳女士的主治醫師,張正雄院長也分享他多年來對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WM)的診療經驗,並特別補充血液高度黏稠症(Hyperviscosity Syndrome,HVS) 對患者帶來的危害,如貧血或異常出血、因神經病變導致麻木等 WM特殊症狀。他解釋,巨球蛋白指的是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 (IgM) 過度增生,導致血液黏稠。當IgM濃度超過4000mg/dl或血清濃度高於 4CP時,就可能發生多處黏膜不正常出血。在臨床上,20至30% WM患者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病變,例如視力模糊或喪失、頭痛、暈眩、眼球震顫、耳鳴或突發性聽力喪失;嚴重者甚至引起混亂、失智、中風或昏迷。透過IgM基因檢查、骨髓穿刺和切片檢查,可以在早期鑑別惡性淋巴瘤或其他血液疾病,有助及早制定WM治療計畫。他特別提到,現在的骨髓檢查跟大家對「抽龍骨水」的想像完全不同,技術非常純熟,在門診僅需不到半小時就能完成,是最快速診斷血液腫瘤疾病的方法。呼籲患者切勿因對檢查的迷思而錯失儘早診斷與治療的機會。目前國際間,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WM) 的治療方針以新型標靶藥物為主。台灣在 WM治療已經趕上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簡稱 NCCN)及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的準則。依照此先進之照護指引,當患者對一線用藥反應不佳時,應積極評估改用耐受性高的標靶藥物。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對新型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感到振奮。她表示,111年各類癌症健保前10大醫療支出統計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人均醫療費用佔十大癌症中第四位,藥費更是超過癌症死因之首肺癌。令人欣慰的是,在健保署及社會各界的協力下,新一代BTKi的申請至給付生效僅花費519天(短於抗癌藥平均生效天數726天),這表示WM患者的需求得到更廣泛的重視。期盼未來健保政策更加深入支持弱勢癌,提供更多先進治療機會,同時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
忍淚為癌妻剃頭…他也毅然一起剃光 相擁而泣畫面惹哭網友
馬來西亞一名男子在為抗癌的妻子剃頭時,因為不忍看見愛人傷心落淚,便在為其剃完頭髮後,也立即將自己的頭髮剃光,而這段夫妻相擁而泣的感人畫面,也讓不少網友們感到鼻酸,並為他們加油打氣。根據馬來西亞媒體《中國報》的報導,依羅(Erol Azis)在他的TikTok帳號上傳了一支時長1分4秒的影片,並加上了「癌症鬥士」(Cancer Fighter)的大字。從影片中可以看到,依羅正在為他需要接受化療的愛妻理髮,起初妻子還能佯裝淡定的面對,卻還是抵擋不住悲傷,默默開始拭淚。依羅時不時會看向鏡子觀察妻子的狀態,包括親吻她的頭部、撫摸並擁抱她,而在妻子用紙巾擦眼淚時,依羅毅然決然把理髮器伸向自己將短髮剃除,讓妻子嚇得想抬手阻止,最終2人相擁而泣,決心陪伴彼此一起對抗癌症。這支影片迅速在平台上收獲超過220萬觀看次數,也引來許多同為癌症病友的網民留言,紛紛祝福道,「我的妻子也是抗癌戰士,我們都要堅強」、「不要放棄希望」、「我也是抗癌鬥士,希望妳是選擇忙著生而不是忙著死,戰鬥到底」、「為妳祈禱,願上帝能解除所有痛苦並永遠健康」。
「銀髮腫瘤海嘯」來襲! 高齡癌友面臨4困境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今年發布報告指出,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上升,年長癌症患者增加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呼籲各癌症中心應準備好因應「銀髮腫瘤海嘯」來臨。根據癌友服務團體和臨床醫師觀察,國內高齡癌友普遍面臨4大困境,包括家庭支持、經濟壓力、治療方式受限、資訊落差,亟需各界重視。歷年高齡癌症發生人數變化。(圖/王家瑜製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20年癌症發生人數12萬1979人,相較於10年前(2010)的9萬3489人,大約增加3成;其中65歲以上癌症發生人數,從4萬3148人增加到5萬9634人,增幅約3成8,高於全年齡平均。逾65歲癌友增幅3成8 高於平均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罹癌人口勢必增加,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也會是國家負擔,老年人罹癌帶來的衝擊是全面性的,整體治療更著重「團隊戰」,從生理、心理、社會經濟等方面著手評估。老老照護缺資源 盼納長照體系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觀察到,部分男性高齡癌友可能在年輕時就脫離家庭獨立生活,在缺乏家庭資源下,也可能陷入經濟弱勢,罹癌後只能仰賴社工陪伴就醫、民間團體提供經濟協助;相較之下,女性癌友普遍和子女關係較密切,但即便有家人當後援,同樣可能面臨經濟、照護問題,對於整個家庭造成不小的壓力。嚴必文分享一對偏鄉地區兄弟的「老老照護」案例,67歲的弟弟罹患口腔癌,且有小兒麻痺,照護者是70歲的單身哥哥,除了肩負經濟壓力,還需要出入接送、送餐等日常照護,因此需要癌友服務團體串聯地方性資源,兩者互補與結合,形成更緊密的癌友支持網絡。「政府也應該扮演關注的角色」嚴必文提到,高齡癌症病友不一定符合長照資格,未來是否有可能放寬部分條件,讓更多癌友納入長照體系?她認為應由政府介入整合資源,讓高齡癌友不僅在醫院裡接受好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回到社區後也能獲得好的照護和協助。另外,資訊落差問題也是高齡癌友一大困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關懷教育中心主任游懿群指出,老人家對於資訊接收比較吃力,通常由子女代替和醫師討論或做決定,之後再以簡化的語言告知病人,只有少數情況是高齡病人自己決定。治療複雜性高 籲子女陪同就醫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提到,高齡癌友治療複雜性較高,通常希望有子女陪同,以免老人家聽錯或記錯,「如果醫師說這個治療3成有效,結果病人回去跟家人說一定有效,那就慘了!」嚴必文指出,如何利用適當的工具,幫助高齡癌友更有效地獲取正確資訊,也是政府、醫療院所及民間團體需要共同思考的方向。
婦罹乳癌怕化療 1年內早期變晚期、HRE2陽性轉陰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50歲婦人2年前確診乳癌時僅是早期,但因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沒想到一年後癌細胞轉移至肺部與腋下淋巴結,後續又快速惡化,癌細胞再轉移至皮膚,出現約巴掌大紅腫;HER2表現量更從早期陽性、轉移後的陰性變成弱陽性,確診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差點以為無藥可醫!幸好婦人最終在醫師評估與建議下接受「魔術子彈」ADC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且副作用低,生活品質大幅改善。HER2乳癌新分類—HER2弱陽性乳癌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癌症,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1/5屬於「HER2陽性」乳癌類型,適用鎖定HER2受體、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與生長的HER2標靶治療。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乳癌病友,為「HER2弱陽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新分類,占轉移性乳癌病友的一半左右,其HER2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測為2+,但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檢測為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有HER2表現但表現量卻不高,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仍有機會復發。歐陽賦醫師表示,這群病友對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全稱Antibody-Drug Conjugates)治療的反應良好。研究顯示,轉移性HER弱陽性乳癌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皆獲得有意義的改善。翻轉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 ADC藥物是趨勢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進一步說明,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係以「連接子」結合標靶藥物與細胞毒殺藥物,利用標靶藥物的專一性,將細胞毒殺藥物精準地送進癌細胞,其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巨型木馬(標靶藥物),偷偷裝載著威力強大的武士(細胞毒殺藥物),進入城堡後就悄悄發動攻擊,此舉相較於傳統化療屠殺式攻擊或單用標靶,作用更精準,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小。部分ADC藥物所搭載之細胞毒殺藥物,細胞膜通透性佳且數量多,可以穿透腫瘤細胞膜而對鄰近的癌細胞產生毒殺效果,引發「旁觀者效應」,改善癌腫瘤異質性導致的抗藥性問題,降低復發風險,是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症病友的治療選擇之一。洪朝明院長強調,ADC藥物是未來5至10年乳癌治療的重要趨勢,關鍵就在於「旁觀者效應」!罹患晚期乳癌,別怕!專業精準治療+先進藥物助延命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巫承哲秘書長表示,精準治療,需先精準分類!當HER2乳癌不再只是「陽性」與「陰性」,而在中間多了「弱陽性」,治療策略就需重新做綜合性評估。如同前述的50歲轉移性HER2乳癌病友,HER2表現量從「強陽性」變成「弱陽性」,用藥也將跟著調整。而經過ADC藥物治療,該名癌友的預後良好,更有信心持續面對治療與定期追蹤。長期關懷乳癌病友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女性朋友「即使罹患乳癌,也不要怕!」拜醫療科技發展所賜,無論早期或晚期乳癌,臨床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且新藥也陸續研發問世,因此確診乳癌時千萬不要沮喪,勇敢面對,及早與醫療團隊討論,盡早治療,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才是戰勝乳癌的不敗法門。
癌症高價藥悲歌3/傳統型癌症險能理賠?保戶怕未來確診不合用 盼「轉換保單」
癌友希望能用健保身分住院接受自費口服型標靶藥,只要符合「住院必要」取得醫師診斷證明書,便可獲得實支實付住院理賠,此次卻成了健保署清查對象之一,主要是今年以來健保給付癌友1天住院醫療費達16億元而被健保署、醫界與保險公司注意到。CTWANT調查,產壽險公司這三年來就已注意到上述此況,保戶申請理賠金額愈增,面臨保單虧損,而陸續停賣「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近30張保單,其中就有一家人壽公司至今已停賣架上全部的實支實付險,而還未推出新版保單;有三家人壽改版後的實支實付險的理賠設有上限,醫療雜費額度也減少許多,保費計算費率也同步提高。一名癌友跟CTWANT記者說,並非每個患者都有投保癌症險、重大疾病傷病險等,多數是依靠健保;有買商業醫療險者,多數投保基本的醫療終身險與附約的實支實付住院日額險,過去二、三十年來多數重大疾病需住院治療,保戶也順利獲得理賠,如今癌症患者因為新劑型口服標靶藥物以健保身分住院自費使用,而凸顯此況,據2019年非正式統計,目前國人有七成未投保癌症險。對此,網友熱議「癌友是否買對保險?」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秘書長齊秀惠則回應CTWANT記者說,「實支實付險雖非只針對癌友,但是涵蓋所有疾病治療,因此我們很殷切盼望商業保險可以『補位健保』,達到『可用、好用、實用』的三用條件,也希望『先解禁渴』,健保署、金管會、保險公司等能儘快檢討保單住院條款定義,才能隨著新藥技術的更新,跟上潮流。」至於癌症險上市三十多年來,壽險公司主管分析說,從傳統型癌症險演進到目前一次性給付癌症險、療程型癌症險、照護型癌症險、多次給付型癌症險等,甚至還有加強給付標靶治療項目,較新版本癌症險確實愈能涵蓋到先進治療法與高價藥物。癌症患者接受標靶藥物等療效愈來愈加顯現,逐漸成為健保癌症花費較多項目之一,但非每項標靶治療都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圖為亞大醫院放射腫瘤科。(示意圖/報系資料照)譬如說,癌症險「一次性給付」理賠100萬、300萬等大筆保險金方式,即是目前癌友作為接受新型療法的一種財務轉嫁負擔,由於保戶領取到一筆保險金之後,可以自行決定該保險金用於何種治療與哪些藥物等,也就不會受到要不住院的理賠條件。全癌連線秘書長齊秀惠就提到,許多癌友與家屬也相當憂心,過去買的傳統型癌症險如今很難派上用場,因為僅單純給付保障化療與住院治療等費用,未來是否可以提供「轉換保單」從寬認定體況與費率,才能對接舊型保單不符醫療技術更新的缺口。一名壽險業務通路主管則建議,民眾投保醫療險可就「自己在家裡擔任的經濟負擔程度」與「保大不保小」兩點思考,再依財力規劃,譬如說,壽險身故金一年期保額千萬元的保費數千元,再附加實支實付病房、住院日額與住院醫療雜費等;並優先考慮透過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加大醫療保障,而相對來說原位癌、零期癌等所需醫療費較低,可待財務有餘力時,再附加癌症險。此外,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提到「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並非單獨針對癌症設計的保障保單,當初保險公司主要是考量保戶住院期間須負擔較大的醫療費而就實際花費加以理賠的商品,因此在設計上較少涵蓋門診或非住院保障項目,可研議調整示範條款,請保險公司重新計算相關發生率、費用率等。施瓊華也告訴CTWANT記者,會將癌症病友們的「轉換保單」建議提供給保險公司研議。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則表示,目前各保險公司也會商議如何調整實支實付住院保險的示範條款等,並且更加宣導相關癌症、重大疾病、重大傷病保險資訊。
癌症高價藥悲歌2/七成無癌症險?全癌連籲放寬「住院定義」增化療門診室留觀床
到底癌症患者用健保身分住院做自費標靶藥真的是為「必要性的住院」?已是醫界、保險界與保戶之間的大哉問。CTWANT記者詢問一名醫師如何看待此案,「實在是很怕公親變事主!」透露出他們心中的憂心,「這幾年新興許多標靶藥物,有些癌症患者使用其他藥物效果有限,才會建議使用,住院觀察是否有過敏、抗藥性等,也是有其需要,但也不希望因此被健保署調查,甚至惹上官司。」確實,根據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的揭露,許多癌症患者提出保險遭到拒絕理賠案例,有病友光是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就跑了十來次,上法院訴訟的更不計其數,還聽到癌友轉述:「保險公司甚至要求病友跟醫師說,可不可以縮短療程?」而讓癌友對其所投保的醫療險失去信任感。有癌友跟CTWANT記者說,「多數醫師是發揮專業與同理心!」「其實,保險公司以『非必要性住院』拒絕理賠保戶的醫療金,不是只針對癌症患者,而是廣泛的罹患疾病的保戶,是不是也凸顯『住院』的定義,是否有符合醫療科技的演進潮流變化。」根據CTWANT調查,近期暴露健保署盤查癌症病人兩天一夜以健保身份住院,開立自費癌症用藥之案,非一日之寒,早在今年初,保經業務員圈即傳出有中小型壽險公司對於此類理賠做調查,5月多個病友團體間陸續傳出醫院行政管理層面也在做了解,而到8月下旬全癌連看到癌友提出醫師遞給的紙條後,警覺事態嚴重,才決定公開此事,讓各界正視此存在已久的窘困。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希望透過健保署、金管會保險局、壽險公司的商議,協助癌友尋找更好更有能力負擔的治療與藥物。(圖/報系資料照)全癌連秘書長齊秀惠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表示,口服型標靶藥物是這五、六年來推出的新藥,由於劑型的改變,用藥時「不住院不理賠」對癌友來說即是減少了一筆可申請的保險金。目前健保署長石崇良也表示會儘快催生「癌症基金」及加速審查新藥流程,且檢討健保制度,這對於只有健保的癌友來說是一項重大正面樂觀消息。至於有投保醫療險的癌友來說,齊秀惠以自己也是癌友身分與CTWANT讀者分享說,「我自己有重大疾病險與實支實付住院險,在接受治療時,商業保險幫忙補足在健保無給付下的財務風險轉移,讓自己可以有餘力好好做治療。」齊秀惠進一步說,目前全癌連已彙整癌友面臨的狀況,將發文給健保署提出建言,希望健保署能協助金管會、保險公司能重新檢視「住院」的定義,且考量醫療醫護人力短缺,檢討是否可採取類似他科的日間病房而有「門診化療室」、「化療留院觀察病床」等的1天住院,便於癌友日後可以順利申請住院理賠。
癌症高價藥悲歌1/一張紙條打破醫保不成文默契 掀自費標靶藥健保住院爭議
8月一張醫師遞出的「健保署清查癌症病患短期健保住院」紙條,吹響了廣大無法負擔高價自費標靶藥癌症患者的「不住院不理賠」求救號角,再次暴露健保給付自負額、商業保險轉嫁風險與社會經濟成本暴增的複雜難解現象。針對此問題,CTWANT記者詢問多名壽險業保險主管,都憂心「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會不會成下一個防疫險付出高額理賠?」但也同時指出,金管會保險局已出面將與壽險公會、人壽公司組成的專案小組等進一步商議,如何化解癌友保戶之困境。8月24日,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的FB一則貼文炸鍋,掀開癌友、醫界、保險界多年「不住院就不理賠」現象,起因是有癌症患者在做自費治療中,收到醫院訊息紙條。紙條內容全文是這樣寫的:由於健保署近日盤查癌症病人兩天一夜以健保身分住院,開立自費癌症用藥的情形。經查個案的健保住院費用恐遭健保署核刪給付,並由醫師支付還款予健保署。即日起,自費用藥住院需以自費身分,無法使用健保。這一張醫師給癌友的「健保署清查癌症患者2天1健保住院」紙條,掀開有商用醫療保險癌友自費標靶藥物等的住院理賠認定爭議。(圖/翻攝自台灣全癌病友連線臉書)這嚴重影響的後果就是,「癌友說,若改以自費身份住院,保險公司就不理賠癌症用藥了。」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即貼文表態「很震驚,很氣憤!」點出「台灣健保因財務衝擊限縮藥品給付條件,跟不上醫療科技發展,以及國際癌症治療指引,不少癌症病友因而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全癌連」並進一步說明其立場,「這幾年來,還好醫界與保險業界有個沒有說破的默契,讓我們可以藉由住院來申請保險理賠,獲得自費用藥。如今,一道行政措施,把唯一能協助我們減輕醫療負擔的路封死了」。由於全癌連同日也寫信到中央健保署長石崇良信箱陳情,且經媒體大篇幅報導,石崇良當日即允諾說「暫停清查」,一天之內,雖暫時化解這場癌友無法使用高價標靶藥危機,但根據CTWANT調查,雖然有部分醫院醫師願繼續讓癌友以健保身分住院,但仍有醫院希望「待收到健保署的公文」後,才會配合該做法。有些癌症晚期病患因為有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而重新接受標靶治療。(示意圖/Pexels)不過,石崇良對外也提到,過往疾病多是住院治療,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如今可以門診做癌症化療,且因新增許多標靶口服藥,無需住院即可接受治療,但這也凸顯保單設計未與時俱進,且癌友也不解為何「需健保住院才能獲理賠,排除自費住院」。石崇良也表示,為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健保署預計明年元旦成立專責辦公室,擴增專責行政人員蒐集、評估相關資料,以加快新藥審查速度,目標讓新藥納入健保的速度縮短至1年內;並研擬比照英國癌藥基金模式,籌設百億「新藥基金」,針對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或未滿足醫療需求,如癌症、特殊族群等所需新藥,納入暫時性支付。
住院共聘照服員 全責照護擴大試辦 護理人員:缺工使執行困難
2024大選推進民眾的醫衛福利。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6日發表醫療政見,主張政府應增加「全責護理」的預算,長輩住院看護費,主要由健保負擔部分,民眾只需負擔400至800元。政見公布隔日,衛福部健保署7日釋出全責照護試辦計畫最新進展,即日起試辦醫院已擴大至84家,合計釋出4414床供民眾共聘照服員,民眾每日負擔費用最多1050元,1年內嘉惠7.5萬人。醫院聘雇培訓 每日負擔最多1050元家中若有長輩住院,家屬無法請假陪同,須請看護工代為照顧,一天就要2200元,一個月得要6萬多元,是很沉重的負擔。柯文哲前天在醫療政策記者會表示,全責護理要增加預算,由健保支出一部分,家屬負擔400至800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再多補助一點,讓住院看護免煩惱。柯文哲強調,少子化會愈來愈嚴重,全責護理必須在最短時間建立起來。所謂全責照護,就是住院整合照護,指病患住院期間不必自聘看護,由醫院聘雇、培訓與管理照服員予以照護。衛福部長薛瑞元去年底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相較一對一照護,全責照護支出較少,民眾只需負擔約三分之一的費用,照服員可同時照顧3、4人,並規畫先從試辦計畫做起,逐步讓住院看護納入健保。1年5.6億預算 衛福部遭諷突然醒了在柯文哲提出政見後,健保署昨日表示,已在推動全責照護,第1年編列3億預算,核定40家醫院、2847床,自今年8月底開始的1年內編列5.6億元,核定84家醫院、4414床供民眾使用,8月28日已開始收案。柯辦發言人陳智菡質問,衛福部是突然醒了?這些本來就該做的事,為何多年來不趕緊做?根本是欺負老百姓弱勢、忽視人民真實需求。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說,健保將支付750點給醫院,由於各醫院招募的看護工成本不同,民眾須負擔多少服務費,由醫院決定,但至多收取1050元,部分醫院因人力充足,甚至不會收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亞東醫院、北榮、林口長庚、中榮、奇美醫院、高醫等都已加入試辦計畫。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祕書長齊秀惠表示,面對家人住院,民眾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照顧人力,自聘一對一照服員約需2200至2400元,若共聘照服員至多負擔1050元,有助減輕家屬經濟壓力。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認為,比起民眾自己找照顧人力,冒著品質不佳、請到黑工、外勞逃跑的風險,共聘照服員是更安全的選擇。計畫立意良善 護理師憂心執行困難有護理人員私下表示,該計畫立意良善,但執行困難,為媒合數名患者分擔看護費,得安排不同科別的病人混住同一病房,反而造成行政及護理負擔,這也是試辦成效打折扣的原因,尤其新冠疫情後護理和照護人力都面臨短缺,如果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恐怕仍難解人力缺口。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肯定這項政策的美意,他表示政府未來若打算全面推動,將照服員納入健保,一定要有完善配套,但是對醫院而言,聘僱照服員不僅要負擔招募成本,又因感控標準高,教育訓練的成本也高,要有足夠預算才可支應。但是洪子仁指出,長照機構護理之家每日平均需要1500元,政府推動全責照護,民眾每日負擔至多1050元,相較之下,他擔心,若共聘照服員的負擔低於長照機構,家屬可能會將病患全往醫院送,塞爆醫院。未來若正式納健保,可能需要上百億元,會造成其他醫療的排擠,務必審慎考量財務問題。
為癌友與親人們留下美好的記憶!台灣資生堂集團X 時尚攝影師余惟做 「薰衣草之環」公益活動,拍出癌友與家人美麗瞬間!
資生堂集團自2017年由日本總部發起,與多家企業、醫院合力舉辦 「薰衣草之環」公益活動,台灣資生堂集團也在同年結合社會關懷部門的「化妝療法」,於全台舉辦 場服務講座;並於2022年開始擴大舉辦彩妝服務與專業攝影活動。「薰衣草之環」公益活動這個公益活動,是透過台灣資生堂集團的產品及服務,連結個人、社會形成支持安全網,接住每一個與癌症對抗的朋友,透過彩妝服務和專業攝影,讓癌友們看到勇敢,無畏,而且依然漂亮的「自己」。(圖/品牌提供)台灣資生堂集團於2023年7月21日~22日,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與亞東紀念醫院合作,服務超過60位癌症病友、紀錄生命最動人的時刻,積極為癌症病友與社會帶來善的循環。(圖/品牌提供)此次 「薰衣草之環」公益活動不僅在癌友間好評不斷,也在集團內部間巨大迴響,公司同事們紛紛報名擔任此活動的志工,在現場陪伴病友們聊天、留下給自己的訊息、並協助引導拍照時展現快樂自信的一面。